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萧瀚我为什么不要孩子

萧瀚我为什么不要孩子

发布时间: 2022-03-01 18:44:43

Ⅰ 萧姓男孩起名,100分润笔

公历:2011年4月18日11时0分(星期一)
农历:辛卯年三月十六日午时
春节:2月3日
天运五行:木
纳音:松柏木 长流水 金箔金 天上火
八字:辛卯 壬辰 癸卯 戊午
五行:金木 水土 水木 土火
生肖:兔
萧楷悟 萧瀚春 萧圣天 萧俊施 萧桦佑 萧文荣 萧远舟 萧进德 萧弘熙 萧彬庭 萧晓铭 萧瀚楠 萧圣依 萧睿博 萧志邦 萧杰城 萧玮羽 萧玉龙 萧博杭 萧晓诚 萧昌来 萧文信 萧俊朋 萧风临 萧文新 萧杉月 萧依昭 萧博乾 萧彬彬 萧晓耕

Ⅱ 我为什么不参评教授

我理解陈少 林副教授的举动。得知他慨叹自己已47岁,再不评上就没有机会了,我更是不由得心生悲凉。如今的高校,众多博士毕业不久的二三十岁的年青副教授们,都充满这种体制内积极上进的渴望和“紧迫感”,更何况这位已把一生都搭在这个荒唐教育体制的人。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对陈少林老师说:何必参与这种无聊的游戏?如果真有本事,是否评上正教授,又有什么关系? 也许,我这里所谓的“本事”,显得有些苛求,尤其是让一个试图按照现有学术评价体制来实现自身学术地位的人而言,要让其另辟出证明自己本事的标准,实在有些勉为其难。然而,我想说,在中国大学教育缺乏基本的独立、自由、伦理和尊严的今天,一个人如果把全部心力都用在这种不靠谱的职称评审机制上,会逐渐丧失发现并实践自己真正的学术能力的宝贵机会。2006年我博士毕业,当年即破格评上了副教授。我有自知之明,知道按真正的学术标准,自己如今是远远不够格当个正教授的,但是,要按中国的大学学术标准,我稍微再用点力,两三年内要评上个正教授,也并非难事。但是,评上副教授一年以后的2007年底,我就彻底想通,这辈子坚决不再参评什么教授职称了。 自那以后近六年过去了,期间我的精力主要用在教学活动上,每学期都会上全新的内容。我相信教学相长,热衷于在各种场合和学生讨论交流,也从中受益无穷,乐趣多多。这些年中,我不再按照学术核心期刊的标准写作,但也写了一些说真话的文字,出版了一本专着《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一本影响颇佳的法学随笔《法律人的救赎》,一本译着昂格尔的《觉醒的自我》。几年间,所在大学不少与我同年甚至比我年轻的同事都顺利评上了正教授,我是真心祝福他们。我自己不着急,但许多关心我的领导、朋友和同事,包括我的学生,都时常力劝我快快评个教授吧。我真心感谢他们。因为我是副教授,在一些论资排辈的学术场合,当然也受到过不少冷遇。那年萧瀚事件过后的一次饭局上,一位副校长劝我理解校方难处,旁边一位处级干部偷偷问别人:他还是副教授吧?我感觉那位处长特别特别好玩。 我为什么决定不再参与这种职称评审?最直接的理由就是不想再按这个标准活下去,害怕自己因此越陷越深,自废武功。我虽然知道自己学术视野和能力都有很大不足,但我更严峻地意识到,如果我竟然在这种评审机制中如鱼得水获得成功,那么恐怕我残存的一点点治学的能力和一丝丝精神的独立,也将丧失殆尽。很多劝我评教授的人都有很多假设式的推论:如果你评上教授,你会有更高的薪水;如果你评上教授,你会有更多的资源;如果你评上教授,你会有更高的地位。就像有一次可敬的校长对我推心置腹说的那样:洪果啊,你想,如果你能在体制内有所建树,你不是就能实现更多的改变吗?嗯,这些如果当然都很有道理,可是,现实却很奇怪,如果每个在这种机制内谋得一席之地的人,都按照自己的“如果”获得了实现自己更大抱负的机会,那中国大学的学风、精神和学术产出,早就应该焕然一新了,为什么我所见的情况却完全并非如此呢? 实际情况是,追随这套标准一路走下去的人,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习焉不察。当一个人已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他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一个被格式化的人,屁股已经决定脑袋,要想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谈何容易?要想做出改革和创新的行动,更是痴人说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失去的不像我们担忧的那么大,得到的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小。这就是人生,是我无比相信的辩证法,也是我深切感受到的生命危机所在。一个人一旦不再把心思放在追逐这种本就已经声名狼藉的教授名声和地位之上,他反而可能认清学术的意义所在,认清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保持自己的良知和底线,做一个自由的教师,自由的公民。只有当你抛弃这一切的虚饰和装潢,你才能更加敬业,正视生命中的各种想象和可能,正视你活在这个世间的责任和价值。 大学本应充当守护社会精神的最后一方净土,本应成为引领人类文明前行的前沿阵地,但今天中国的大学,却成为一个最唯唯诺诺的机构。重庆事件后揭示出来的许多大学和学者主动迎合权势和金钱的教训,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有所警醒?而在大学里面随波逐流的许多人士,不关心这个时代发生的问题,不担当知识人应有的使命,反而有意无意地积极参与各种分羹逐利的活动中来。长此以往,思考缺乏穿透力,人格缺乏独立性,既没想象,又没行动,这样下去,还期望能给学生传播怎样的自由和真理? 我上面的一番表白,完全是一种自我的个体化的言说,希望不至于引起大家的误会。我仍然尊重并理解许多在职称道路上奔走的同行。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实现自我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其实才是我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在政治化和世俗化双重冲击下的大学教育体制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想我还是可以做一棵独立挺拔的小树的。 最后我要说,为评个职称而打架是不对的,太斯文扫地,尤其是打女人。

Ⅲ 萧瀚 我为什么不要孩子

楼主给你两个,别看确定。给我一些点A,急着用呢,谢谢!

1。 2008周三,2011年5月14日 19:5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据抗震救灾四川省通报的最新发展和情况,截至5月13日,16:00,在四川灾区为:亡已超过12000人,受伤26206人,9404人被掩埋,损坏房屋346万。

从昨天到今天,时间的推移一点点,每一分钟,有大量的士兵和救援人员在因医疗资源不足的灾区,而面临着亡的危险。在互联网上,最新的新闻和听说过的照片和录像,视频中的一个,我不能忘怀:视频的第一画面,是一个建筑已经倒塌,这个地方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倒塌的废墟中,一个无辜的小脸出现。这是一个约12小女孩的水平。埋葬时,小女孩的脸由于过度饥饿和缺氧的一天后,原来的红润的小脸已经变成了黑黄黑黄。在她的脸上,依稀可见哭了眼泪,有绝望的味道。小女孩的嘴巴还在之一,但在视频中却听不到她的声音,小女孩想被埋葬在废墟中时曾经哭喊,求救,声音嘶哑发生了变化。看到这个小女孩,我的心脏很是感慨。四川大地震,造成多人被困在废墟中的数万人。他们和这位小女孩,无法帮助自己的士兵们在瓦砾如不及时抢救他们,这些人的生活将处于危险之中,被压迫的亡。这时,只听一阵大喊:“这里有人,”一群士兵跑,搬到实施救援工作。小女孩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大声喊道:“快来救我!”说一个士兵低下头,对小女孩说:。 “小妹妹,我们正在救你不说话好孤单,耐心等我们!”小女孩不听讲话,官兵们眼巴巴地看着。在废墟的里层的小女孩,如果动用一些抢救的机器,可能会使废墟再度坍塌,危机小女孩的生命。不能使用机器,一个圆的士兵,扒地静下心来,瓦砾的手。此时已是凌晨一点,官兵只好拯救了许多坍塌地点早已累的不行了。然而,只要自己松懈一秒,那么在废墟下的被困群众可能面临亡的危险!对于受影响的人,他们的苦,累,根本不算什么。官兵们正在举行“尽早到一秒钟以上,节省”的信念,不间断地抢救着受灾人民。这时,周围的瓦砾,小女孩终于清理完了官兵,小女孩被成功救出。

四川7.8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十亿中国人的心脏。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 12由中国地震局,工程师北京军区兵团和武警总医院,150 22名成员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中国空军今天派出二十二架军用运输机,向四川地震灾区空运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挥车,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绵竹县,北川地区。民政部已分配给四川灾区救灾帐篷等救灾物资25,000紧急支援正在调集运输。以及社区,很多中国企业,中国红十字会,也有助于在四川。 脸,团结就是力量。当13十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拉手,心脏到心脏,当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任何灾难都是可以战胜

2作文关于汶川大地震:让我们为所有受害者沉默

5月13日上午,我建议学生在课堂上都肃立为四川地震灾民一分钟,我祈求上帝保佑中国。下课后,同学告诉着名作家说:他开始听到地震的消息,唯一的震惊,但是这一次静静地站着,然后让他感到悲伤,泪水,甚至是因为这是第一次在他的生命站立默哀。

“礼记”说:。 “一个人之所以谁礼义也”面对受害者,内心的同情和哀悼固然重要,但还需要通过一些礼仪形式表达的,为了那些人在灾难中心灵上的慰藉和鼓励。此外,不仅可以提高哀悼气氛悲伤仪式,但也能感染人,净化他们的心灵。此外,它告诉人们活着:我们是灾难的唯一幸存者,此后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我们可能也无法生存!

有第一是毫无疑问的,在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救灾。但是,人们直接参与抢险救灾毕竟是少数,人,以及捐助活动和纪念沉默的绝大多数可能是参与的最佳途径。四川地震灾难面前,到目前为止,对社会的纪念活动,大力捐助活动如火如荼形成鲜明对比的网络,似乎已经看到或听说过任何像样的哀悼和纪念仪式。这个被称为中国的文明国家在世界上和仪式有一些出入。在这里,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面临一场灾难,也许我们会有一些启示。

灾难远远超出地区政府与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灾害救助能力,所以国家必然成为上帝和救护车人民的主心骨。在这种情况下,标志和国家往往成为公众的情感纽带。 “9.11”事件后,美国国旗挂几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握紧标志。与此同时,全国唯一的接连几天降半旗致哀为遇难者,此后每年的9月11日将降半旗纪念他。 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国家也降半旗哀悼。在简单的,但形式“我与美国和在美国与我”的寓意的精神不应该被低估。

事实上,国家降半旗哀悼重大灾难的受害者已经成为国际惯例。例如,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已下令俄罗斯,因为劫持人质的别斯兰事件和车臣飞机失事遇难者降半旗致哀; 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的受害者降半旗。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国家,以降低重大灾害的一半受害者,有可能演变成一个国际交流的礼仪。例如,在东南亚海啸灾难,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受害者必须降半旗。

当然,更多的哀悼仪式和群众自发组织纪念活动。 2002年9月11日,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数千自发地聚集在一个领域中尚克斯维尔地,为纪念“9.11”周年纪念的人。年仅11岁穆利亚沃波尔米尔扎主持仪式,她说:“人们可能是一个小的方式来帮助人类慈善事业线甚至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微笑或一个波,或祈祷,因为我们爱的人沉默,它会让人心情舒畅,以纪念我们的爱永远不会忘记。“

是的,有点悲哀,纪念仪式不仅是普通老百姓不管是什么家伙感觉最好的表达和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哀悼之意。我希望以后的汶川核实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发出一般顺序为遇难者降半旗致哀。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让我们每个人都沉默的受害者,并告诉人们仍然遭受灾难:无论多么大的痛苦和磨难,我们将与你同在!

Ⅳ 《让烟伴我一生》最新txt全集下载

让烟伴我一生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想用一生去补偿..却不曾做到...想用一切去追寻.,,却不曾拥有"萧瀚敲打着键盘着样的写到..对了这就是我们的主人翁.萧瀚..一个充满幻想的人....
萧瀚..大学毕业..一直油业在家..每天对着电脑...不知道干什么的人...一直就这样..
"萧瀚..萧瀚..你在干嘛...下来帮妈做点事..."
"哦...我马上就下来."萧瀚把电脑关掉..转身下楼..
"妈,什么事啊.."
"你这孩子,毕了业,就一只在家...你看看隔壁的张枫..一毕业就出去找到份那么好的工作..你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长大..真让妈当心.."
"妈,这能怪我吗...我也想..可没机会啊...哦,对了..妈,到底什么事啊..."
"你看你把妈急的...你还记得..你大伯吗?他家不是有个女儿..今天到上海...要住到我们家...你去帮妈接下她..妈有事.."
"什么啊..家里又要来客拉..家里可没多余的房间..."
"你这孩子怎么能这么说呢..你大伯..当年对你多好...你还记得吗....快点去..你...也就几天..你这几天到奶奶家去住几天.."
萧瀚很不情愿的走了出去...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毛糙..你就这样去..去换身衣……

Ⅳ 明知他人超生而本人不承认超计划生育咋办

计划生育本来就是官家收钱的恶政,早该废除了

萧瀚:【一个转播了半个世纪的谎言:中国贫穷是因人口多造成的】中国人口密度在全球排名为55名。排在中国前面的国家几乎都比中国富裕,欧洲国家更是如此。亚洲比中国人口密度高的日本、新加坡等都比中国富裕得多,亚洲人口密度最低的蒙古,却是最贫穷地区。显然,将中国问题怪罪于人口太多,是巨大的谎言。

@向瑞芳: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他们被国策剥夺了幸福生活的权利,有点连去养老院的权利都没有,因为没有子女签字。图片是一位丧子的父亲封陈了5年的儿子生前没啃完的馒头。
我是北京一个妇产科医生,做过很多堕胎引产手术。从没不安过。直到2006年一天,给一个已经八个月的产妇引产,照例朝仔宫内注射了有毒药剂,胎儿死去。再引产。我无意中看见胎儿一只小手手心捏着一块肉。那是孩子剧痛中从自己身上用指甲抠下来的。我当即崩溃,后辞职。胎儿,虽未成形,但已有灵性。

刘苏里:高人指点:有司早有废除一对夫妻只许生一个孩子政策之议,但屡遭强力狙击。原因无它,利益使然。原来超生一个,罚款1-5万元不等,城乡均2.5万上下。国人每年新婚者800-900万对,城乡超生年均200-300万个孩子,多少钱?500-750亿。“废除?钱你出?”默然。心里一句:“叉你老M!”@洪晃ilook:寻租寻到毁灭中华香火。 //@袁莉wsj:那天还在说,这应该是相对容易改变的政策,因为利益关系较小。看来真是应了那句话,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哪敢往那么黑想啊。 //@旁观者马勇:哪位知道这么多罚款都去哪儿了?

请参考这些文章:
计划生育的前世今生
刘忠良:中国人口问题二十问
应对人口危机,必须有政策改变——共识网专访易富贤
计划生育导致了高就业压力……计划生育对中国无功于当代,有害于千秋……假如1973年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话,人口增速最多与泰国同步,那么中国现在也只有15.2亿左右,人口结构将大为改善,我们的经济实力和潜力就会大幅提高。

Ⅵ 求一文,范跑跑的<<教育者的伤痛>>

教育者的伤痛

余杰

按:余杰,也许并不为人所普遍知晓,但确实是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当时的北大才子,现在的自由撰稿人,思想前卫,文笔犀利,视野开阔,题材广泛。这是一篇谈教育的文章,虽然已经过了多年,但文中所谈到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读来仍有启发意义。巧的是,文中提到的楷模范美忠就是08年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但这不要紧,与文章的观点没关系,可以区别开来。文章有删节。

有一天我收到一封难以回复的电子邮件,作者没有署名,文字朴实无华,问题却触目惊心。我踌蹰了很久,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封远方的来信。

就在我哀伤和犹豫的时候,突然在网上读到了北大学长范美忠写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去中学当老师?》。这位优秀的北大学子,毕业后主动到一个中学去教书。同学和家人都不理解,甚至有人猜测说:"他一定是犯了什么错误。"于是,范美忠只好解释说,这是为了便于准备考研。其实,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我就喜欢教书,我喜欢给他们讲文学讲历史,甚至我了解不多的现代派绘画和崔健、罗大佑的音乐,我不希望我们后面的一代代人像我一样被骗,像我一样中学六年什么都没学到,而到了大学一点基础都没有,一切都从头开始,像我一样中学六年一点文学艺术思想修养都没有,无论对中国传统还是西方的优秀的文化积淀都毫无了解。我想,如果我自己一直读下去,最多也不过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学者而已,但如果从中学开始改变中国的教育,能培养出多少人才呢!我始终觉得一个国家最优秀的人才应该去教书,一个庸师和一个名师培养出来的人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这番真诚的表白让我怦然心动。虽然我也是一个北大人,但我是那么的不喜欢近年来某些北大人的狂妄、冷漠与世故。他们以将来能够成为"海归派" 和官僚阶层为荣,理所当然地把鞋底踏在红地毯上。他们知道如何冷嘲热讽地批评社会,却不愿意出让自己任何的一点利益。他们把自己当作这个国家的"精英",傲慢地认为自己就应当踩在别人的肩上。我痛心地感到:这所大学已经越来越远离了"五四"时代,远离了它最宝贵的"草根"的本性。

当年,前辈们为之奉献青春和热情的工人夜校和乡村建设运动,成了一些谁也不相信的神话。忽然读到范美忠的文章,忽然发现范美忠的选择,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他,才是真正的北大人啊!

范美忠清楚地知道自己将为这种选择付出怎样的代价,但他愿意去承受:"谁都知道教育对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而好的老师对基础教育又有多么重要,但是,虽然我们喊尊师重教已经喊了二十多年,我们还是看不起老师。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对一项职业和一个人的评价已经简化为对他拥有的权力大小和金钱多少的评价,对知识的尊崇程度也跟你拥有的知识本身能带来多大的经济回报有关。而现在当中学老师意味着没有当官受贿享受特权牟取私利的机会,没有经商暴富的机会,就那么一点薪水,穷教书的,一辈子的造化出息已经判定了,肯定不会买得起豪华小车和别墅。社会上看不起当中学老师的,有天赋有个性有本事的人大多不愿意去中学当老师,而僵化的教学体制,应试教育逼走不多的一部分有水平有头脑有思想的愿意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导致的结果是目前中学教师素质的普遍低下。"是的,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可悲的是它的评价体系出了严重的问题。一个以金钱和权势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社会,显然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蔑视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社会。如果只有三流的人才去当中小学老师,那么他们培养的人才只会比他们本人更差而不会比他们本人更优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然而,我发现身边有这样一种既有趣又可悲的现象:许多家长在叮嘱孩子将来一定不要当老师的同时,又都在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遇到好的老师,这种想法是多么地荒唐、多么地背谬啊!因此,尽管挑战既成的思维方式是困难的,但如果我们不去挑战它们,它们就永远也不可能改变。

我们的青年知识分子中,有多少人会像范美忠那样思考呢--"天知道我是多么喜欢教书,如果能够培养出中国未来的思想文化巨人我会觉得多么幸福。当然。给学生传播现代公民意识、爱的观念、自由的理念、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也是我的目的之一。"读着这段话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欧洲的文化大国--法国。在法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大都有过当中学老师的经历,最出色的中学毕业生大都会报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像萨特、波伏娃、薇依、罗兰巴特、福柯等名字如同星光一样灿烂的人物,都曾经是普通中学的教师。他们没有觉得以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才去当一个中学老师有什么"掉份"的地方,反倒认为那是一段非常光荣的生活经历。他们在中学里帮助孩子们树立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会孩子如何独立地思考谨慎地判断,引导孩子走向一条求真、求美、求善的道路。他们改变了许多孩子的生命。他们认为,从事这一职业并不低于写作高深的哲学着作。而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在一般公众心目也有着崇高的地位,跟大学教授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差别。读一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就会明白"老师"肩负有何等崇高的责任。于是,法国的文化和教育也就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法国不仅涌现出大批世界一流的作家、诗人、思想家和艺术家,而且国民的基本素质也遥遥领先于他国。其实,我们的现代史上也有过类似的时代,那就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不少杰出的文化人都是中学老师,如叶圣陶、夏丐尊、朱光潜、朱自清、柔石、许杰他们都是优秀的作家和学者,都在中学里默默地培养着祖国的未来。在李敖的回忆文章中,我还发现这样的细节:即便是那些我们后来想象中凶神恶煞般的军阀,也对学校的老师礼遇有加,逢年过节还亲自上老师家拜年。那么,为什么在"经济腾飞"的今天,教师反而成了一块"鸡肋"?

最近几连来,我先后到过很多中学讲课,比如我的母校四川蒲江中学、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浙江温州中学、江苏张家港中学等等,深感基础教育中师资的匮乏;我也遇到过好些学识渊博、人格高尚、无私奉献的中学老师,比如王栋生(即杂文家吴非)、黄玉峰、高万祥、曾宏燕、李镇西等人,他们用爱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同时,我还听到不少师友愿意投身基础教育的想法,比如钱理群教授就表示要到南京师大附中和贵州安顺的中学去任教,律师萧瀚也计划定期去乡村学校教书我想,我们不能绝望,我们必须要有希望。对于每一个基层教师来说,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的尊重与个人的尊严、以及充分的教育的自由。只要我们不断地争取,我们就会一点点地拥有这一切。对为一个贫寒的老师来说,有什么样的幸福能够超过亲眼看见自己的学生逐渐脱离蒙昧走向智慧呢?

因此,我想对那位给我来信的老师说:让我们带着伤痛上路吧。夜长,路也长。我不能给你什么切实的帮助,但我知道我们在寒冷中能够互相安慰。

你要的是这篇吧?

热点内容
马为什么要遮一个眼睛 发布:2024-09-21 22:28:45 浏览:136
苹果手机为什么照片会满 发布:2024-09-21 22:27:06 浏览:715
为什么有的胖女生缩肚子 发布:2024-09-21 22:25:08 浏览:131
手机来电为什么显示是未知 发布:2024-09-21 22:24:13 浏览:484
手机图片为什么变成横的 发布:2024-09-21 22:21:41 浏览:136
小米为什么打不开炉石 发布:2024-09-21 22:14:23 浏览:769
为什么打开某些文件总是闪 发布:2024-09-21 21:49:32 浏览:44
为什么有人睡觉时间久 发布:2024-09-21 21:12:16 浏览:520
美的3匹圆筒机为什么便宜 发布:2024-09-21 20:28:30 浏览:623
锤子手机为什么有情怀 发布:2024-09-21 20:28:29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