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过继孩子
1.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过继自己的皇子给无嗣的亲王
这个事情是从干隆开始的,干隆就过继了好几个孩子给没有后嗣的亲王。
要说这个事情还要扯到康熙。康熙的太子废了又立,立了又废,皇子之间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拉帮结派,反目成仇,最后雍亲王即位,也就是雍正。
但是雍正即位并没有让他和自己的兄弟们和解,相反,由于各种原因他先后夺去了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甚至是自己的一母同胞十四阿哥的爵位。使得皇帝与众多亲王郡王的关系十分紧张,甚至是世袭罔替的八个铁帽子王对于雍正都小心提防,处处防备,深怕自己一个不小心,丢了祖上传下来的王位。
干隆即位之后,很敏感的意识到自己的兄弟(多数已经有了王位)对于自己的不信任,干隆的众多兄弟都害怕自己也会沦落到和自己的那些叔叔一样的地步。干隆为了缓和这样的局面,做了很多事情,比如下旨令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对十四阿哥(也就是自己的亲叔叔)赐国公爵位,还有就是问题说的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无后的亲王。
就是皇族之间由于他父亲那一代,一直到他祖父那一代,两代结下的仇怨太深了。所以他一上台就觉得大家都是亲骨肉,要去亲近自己的亲骨肉,要以亲爱的一种态度和原则,来对待自己的亲骨肉。睦族,睦就是和睦的睦,就是一个宗族里面大家要和和睦睦地过日子,干隆这样做是对的,那个时候你不抚平前两朝所留下的政治伤痕,你怎么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呢?你巩固你的统治,首先要把上层团结起来,所以也有中说法,把干隆的这种做法叫做“亲亲睦族|。
当然儿子一旦过继出去,就不再是自己的儿子了,当然这个孩子也只能称呼自己皇上了,而不能称呼自己父皇或者皇阿玛了。
所谓的“让自己的儿子占有亲王爵”这很显然不是真的,皇帝可以在自己儿子成年的时候,给予册封,完全可以直接给予郡王甚至亲王爵位,在那个时候“多子多福”观念很重,儿子过继出去就不是自己的儿子了,应该说干隆这样的做法还是下了些决心的
2. 干隆子嗣并不多,为何还要把两个孩子过继给别人
因为当初干隆皇帝登位的时候,对自己的亲人下了很多的杀手,可是皇帝毕竟不是一个人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也需要有自己的家族在背后作为扶持,所以为了和亲足之间搞好关系,干隆便把两个没有什么能力的孩子过继给亲王,既是拉拢了关系,也算是为自己有能力继承皇位的人扫除了障碍。
干隆皇帝过继给别人的两个儿子分别是他的六儿子永瑢和四儿子永珹。当时挑选过继人的时候还是经过一番考量的,因为他已经确定这两个儿子是没有继承皇位资格的人,虽然干隆的儿子不多,但是作为一个帝王,自然会把太子和楚君的人选考虑得当,虽然这两个儿子文采可以,但是在治理国家上面本事确实不强。如果这两个儿子不顾忌,那么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皇位争夺者的牺牲品,过去出去也好。
前面也说了,干隆这种把儿子过继给叔叔的作为自是因为这两个儿子没有本事去争夺皇位,但同时也算是一种保护,自古以来皇位的争夺本来就不是那么温柔的,往往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性命活下去,干隆把这两个儿子过继给亲王,也算是把他们送出了权力的中心。同样的又稳固了宗族这边的势力。
3. 干隆皇帝自己子嗣并不多,为什么还要把两个皇子过继给别人
雍正称帝后,狠狠打压与其争夺过皇位的弟弟们,其中八弟允禩被削爵位,高墙圈禁,九弟允禟被上加械锁,在狱中备受折磨;一母同胞十四弟胤祯则被派去看守皇陵,亦遭幽禁,其他亲王郡王看后,人人自危。
但不管怎么说,干隆做出了让自己的儿子过继过去为叔叔们披麻戴孝的举动,让宗亲们看到了皇家的仁厚,治愈了雍正朝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带来的伤痛。
另外永瑢过继给允禧,永瑢的生母是纯惠皇贵妃,干隆二十五年(1758年)过继给允禧,为什么是先选的他而不是永珹。我觉得跟这事有关。干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驾崩,纯妃之子永璋迎丧,但其间因表现得不够伤感,被干隆帝斥责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从此之后,纯贵妃应该是在干隆帝面前失了圣心。主要是从干隆最终选择合葬之人是嘉贵妃而不是纯贵妃来看,如果纯贵妃更得圣心的话,即使嘉贵妃逝世在前,干隆可以先将她的暂安于静安庄殡宫,不着急在干隆22年就将嘉贵妃葬入裕陵地宫。所以永瑢多少是受到了连累,因此过继儿子时,干隆第一个想到了他。
4. 现在的人为什么要过继
为什么有的孩子要过继,过继这个词现在是没有了,因为现在人们思想都比较开化了,过去有一个不绝长门,也就是说家里的大儿子如果没有男孩的话底下的兄弟们,谁有男孩子要给他一个这就是过继,因为过去都是养儿防老吗,所以说长门不能没有儿子,就是这么原因所以要有孩子过继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