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为什么孩子可以慢慢忍下来

为什么孩子可以慢慢忍下来

发布时间: 2023-01-17 23:18:34

⑴ 孩子受欺负了,家长应该教育“打回去”还是“忍下来”为什么

孩子受欺负了,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打回去,因为长期忍受下来,孩子不会得到尊重。有一些孩子特别喜欢欺负人,也会看人下菜碟,碰到一些不好对付的同龄人也不敢出手。孩子在小学阶段这一现象还不明显,到了初中阶段,如果一味只知道忍让,只会令自己成为全班欺负的对象。除了要培养好孩子智商和学识之外,也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商,面对压力之时,孩子也应该学会自如去面对,勇敢对暴力说不,那么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总之,对于被欺负之后还流眼泪的孩子,一定要告诉他,被打了就要还回去,只有让施暴者感到害怕,他们就不会再欺压了,还手是一种勇气,在学校就一定要告诉老师。

⑵ 想要培养孩子忍耐力,家长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众所周知,孩子的忍耐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让孩子终生受益。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学会注重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家长们要想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培养。首先,家长要学会刻意的让孩子等待。其次,家长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最后,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掌握与孩子默契沟通的技巧。

三、日常教育

另外,家长们要想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很好的锻炼孩子的忍耐力。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向孩子们灌输忍耐力的好处,让他们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面认识到忍耐力是一个很好的品质。他们自然而然的会想要主动的去锻炼和培养这一种品质。在这个时候,父母再去培养他们的忍耐力就会事半功倍。

⑶ 父母在这3点上越能“忍”,培养出的孩子越自律,长大更容易成功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够自律,足够优秀,可事实却总是事与愿违。

好像大部分的孩子都像树懒一样,慢慢地,一点都不知道着急。

家长每天都要经历无数次,从充满耐心,到逐渐失去耐心,再到彻底暴走的状态。但孩子就是快不起来,自律不起来。

后来了解了很多 育儿 方面的知识之后,才知道,想要让孩子有自律的能力,父母就不能管得太多,在这3点上要能“忍”。

一、忍住脾气

法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无用的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孩子从有自律的需求到能做到自律,本来就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父母一发脾气,孩子要么反抗、要么害怕,就更做不到父母希望达到的效果了。

更何况,父母的情绪是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的,总是被批评、被否定,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做不到自律。

二、忍住唠叨

心理学中有一个“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也就是说,父母唠叨得多了,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不耐烦,把你说的话不当回事。

回想一下,咱们小时候不也很讨厌来自父母的唠叨吗?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当时的心理差不多,有些话说一遍就够,忍住唠叨更容易帮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三、忍住包办

做父母的都不放心孩子,但却不能不放手。

如果父母事事包办,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个性,锻炼自己的能力,这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只知道依赖别人的“废物”。

更何况,自律的一部分就是承担责任,如果家长都包办了,孩子也就不需要承担责任了,又怎么可能自律起来呢?

英国着名教育家斯宾塞指出:父母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指路人。

所谓“指路人”就是只需要适当的引导、引领即可,给孩子做好榜样、教他自律的方法即可。

比如写作业,跟孩子约定好回家后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后的时间归你安排,孩子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再帮孩子解决掉不会写的麻烦,自律的习惯也就很容易养成了。

给大家分享一套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读本《上学就看》系列。

这套书共4册: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上学原来是这样呀》《写作业再也难不倒我》《考试,我不怕》

这4册刚好可以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4大难题,教孩子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快速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自律也就不是难题了。

这套书将孩子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故事,与适当的童话情节结合在了一起,比如《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中的“时间小偷”、《写作业再也难不倒我》中的“作业老人克劳斯”

通过这种幽默又有趣的文风,孩子能更直观的理解书中想要传递的道理,学会好的学习方法。


《上学就看》是大字体、注音、彩绘,孩子阅读起来比较方便舒适,温暖可爱的画风,也可以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

⑷ 让孩子学会忍耐,可以有效提高孩子情绪自控能力!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最好的进攻是防守。”不停地出击并不一定能获得胜利,当我们收回拳头时并不是放弃抵抗,而是在积蓄力量打出更有力的一拳。所以,当你不够强大时,一定要学会忍耐,磨砺自己,等待最佳时机。

一、清楚孩子忍耐力差的典型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的“延迟满足感’特别差,具体表现为: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又哭又闹,甚至是满地打滚儿。有的孩子在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没有分享和等待的意识,只想着自己要玩什么,甚至会去抢别人的玩具。其实,这些都是忍耐力差的初期表现。孩子的忍耐力一定要从小培养,否则长大后就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稍有不如意就无法忍受,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受挫能力也会比较差。

二、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

孩子的忍耐力差,往往是由于父母对他提出的要求满足过快,使得他从小就没有学会等待。当孩子因想出去玩、想看动画片、想吃零食等愿望不能马上实现而哭闹时,如果家长为了安抚孩子而毫无原则地立刻满足他的要求,他对于等待的概念就会慢慢变得淡薄。所以,让孩子学会忍耐的前提是,家长延迟满足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学会等待。

当然,孩子一开始可能不会接受等待,并以哭闹来要挟家长。这个时候家长绝对不能妥协,只需向孩子表明,唯有等待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哭闹没有任何作用。几次下来,孩子哭闹的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切忌向孩子妥协,因为妥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糟糕的局面愈演愈烈,导致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孩子完成了等待的过程,就要及时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他继续保持良好的习惯。通过这种延迟满足的方法,孩子慢慢学会了等待,当他的要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时,也不会发脾气,而是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一个人只有不被情绪左右,才能避免做出冲动的事情。

柏拉图曾说过:“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当孩子学会了忍耐,你会发现孩子的其他方面也会有所改变,比如抵抗诱惑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和意志力等都变强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将伴随孩子一生,帮助他走向成功。

⑸ 培养孩子“小时候要狠,长大了要忍”,学会了方法,孩子自我成才

现实情况,有多少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急的团团转,急的没了脾气!只好违心地说:“不管了,学个啥是个啥吧!没办法。”

又有多少家长为了管孩子,闹得夫妻吵架、婆媳不和。甚至有的孩子受不了家长的叨叨,与父母结仇、出走、跳楼。哎!这都是最亲近的人啊!这些本不该发生在亲人之间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为啥?问一千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为没有管好自己的孩子,亲人们争吵、烦恼,一个孩子教育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谁家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家的孩子”,培养成既懂话、有礼貌、成绩好,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啊。

这怨谁呢?家长能怨“别人家孩子”的家长吗?“为啥你不来俺家给俺培养孩子啊”。这理儿说的过去吗。就是你家孩子小时候人家给你提个管孩子的建议,你未必听人家的。

我写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管孩子,小时候要狠,长大了要忍”!小时候说的就是从刚生下来开始,我们做家长的,应当管孩子狠到比军纪还要严,不迁就、不娇惯、守规矩、懂礼貌等等一切的好习惯。当然也要让孩子释放玩耍的天性,严管而不失活泼。小时候孩子是一张白纸,塑造成什么,将来就是什么,孩子这时候受到管理也不会感到痛苦,大人管起来也非常容易。

我们常常听人说:“你看人家孩子,没见过人家家长管过,孩子自己主动学习。”我们不知道的是,人家孩子在小时候已经管好了,已经管出了孩子的好习惯。所以,到三四年级就不用管了。

原则性的坏习惯一定毫不留情坚决纠正。

比如,孩子小时候无理取闹时,家长不要大喊大叫,家长越是大喊大叫,孩子越是不听,不声不响的果断的拒绝掉孩子的要求,让孩子知道,无理取闹得不到好结果,教育不了几次孩子就再也不会无理取闹。

其实,孩子从一生下来开始就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你惯他坏毛病,他就成了坏毛病,你养他好习惯,他就成了好习惯,从小培养的好习惯,孩子一生会优秀。所以说管孩子小时候要狠。

长大了要忍,说的是等到孩子长大了,具体说是到了孩子十岁以后,我们做家长的,就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强制管理孩子,

家长如果感到孩子的做法不符合家长意愿的要忍一忍,应当要先听取孩子的建议,看孩子是如何想的,家长与孩子商量提出建议,家长逐渐成为孩子的参谋。

等到孩子上了大学的的时候,家长更应当听取孩子的意见,甚至主要听取孩子的意见。以孩子的意见为重。等到了孩子大学毕业,家长应当主动示弱,逐步让孩子承担起决策主角。

孩子从初中开始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家长如果再像小时候那样不问青红皂白管孩子。

初中开始管理孩子不对,孩子就会有逆反心理,或不听家长的。所以说,孩子长大了,家长首先要转变思想,遇到问题,听听孩子的意见。

孩子的管理,家长参与度应该是一个从高到底的下降线,孩子越小,管理要求应当越高,然后逐步下降,孩子自我管理上升,从孩子初中开始,家长管理和孩子自理决策各占百分之五十。等到了大学毕业,家长的管理只是参考意见了。

以上这样的管理方法,我们有多少家长能够做到?大部分家长不但做不到,而且管孩子的方法正好相反,孩子小时候不管,不但不管还不断培养坏毛病,六个大人娇惯一个孩子,孩子事情全包、追着喂饭、一哭就哄、要啥给啥、好饭先让孩子吃、做错了不能批评、见来人不说话家长也不说等等,全是惯得坏毛病。

孩子刚要去擦桌子,奶奶过来,“宝贝,让奶奶擦。”孩子的勤劳天性让奶奶惯没了,长大了你又说孩子懒,是谁小时候惯的?

孩子刚学习一会儿,姥姥过来“宝贝。学累了没有,喝点水吧。”孩子学习的专注性,被姥姥消灭了,等到了初中,说孩子听课不认真,没有专注力,是谁小时候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为什么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网上登载有一个小女孩,爸爸常年瘫痪在床,小女孩才七、八岁,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洗菜、烧火做饭,做好饭后,端过去给父亲一口口喂饭,之后孩子才去上学。孩子抽空还要到地里干活,到集市上卖东西,维持全家生活,就这样忙碌,小女孩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依然排名第一。懂事、勤奋、孝敬、成绩优秀的孩子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

再看看有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给人家孩子比一比,不知幸福多少,孩子还不知足。生活没学会,成绩没学好,长大不孝敬。

家长等孩子长大了感到孩子各方面不行了才开始管,想一想,孩子小时候已经惯成了一身坏毛病,长大了才管,他哪能那么容易改啊!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就是家长管孩子的错误根源。

顺别列举一些孩子小时候家长惯孩子出现的几种现象,希望家长能够对照一下,看是否孩子有这些毛病:

1、孩子一不顺心,就又哭又叫、无理取闹。 这毛病完全是家长惯出来的,小时候不狠心纠正,长大了有一件事不顺心,就埋怨家长,毫无感恩之心。培养了一个既不懂事,只有索取的白眼狼。

纠正孩子大哭大叫的办法,就是谁都不要理他,他要求的事坚决不办。等孩子平静下来了,给孩子讲明道理,并且还要孩子主动承认错误。

2、孩子见人不说话,毫无礼貌。 这也是孩子小时候,家长老是说:“俺家孩子认生,从小就不爱说话。”家长给孩子打掩护。孩子的讲话能力是家长逐步培养的,家长从小不让他说话,他哪能见到人会说话。等孩子长大了,培养了一个无礼貌,语言上很难沟通的人,孩子的孤独、自卑就是家长小时候培养的。

所以,家长从小让孩子见到大人,就应当让孩子叫“叔叔、阿姨。”不叫就不行。这样慢慢的就养成见人会说话的习惯了。

3、孩子做事拖拉,做事慢的要死。 你看有些孩子长大了干啥事都慢慢腾腾,甚至上个厕所半天不出来,大人急的要死,也不好说什么。这也是家长从小把孩子养成的坏习惯。平时孩子要做什么事了,家长总是说:“不着急,等等吧。或者说:慢点啊,别弄坏了”。从小老是让孩子不着急,慢点做,孩子长大了做事慢的习惯改不了了。

磨磨蹭蹭、微微浓浓谁都不喜欢,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平时做作业,要限定时间,到时间做不完就不要再做了,等着老师批评吧。养成一旦开始做作业,就一气呵成,中间不停留,限定时间完成。从小养成做事麻利、专注的习惯。

4、孩子说谎话。 这也是家长造成的,有的家长或老年人教孩子说谎话,孩子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碗,奶奶护孩子,就给孩子说:“宝贝,等你妈妈回来了,就说碗是奶奶打坏的,妈妈就不吵你了。”长期下去孩子感到说谎话没事,就慢慢的自己学会说谎话了。长大了满嘴谎话。家长再想纠正孩子,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诚实。诚信没有了,在 社会 上立人之本就没有了。

5、孩子使小性子,发脾气。 这也是家长娇惯出来的,家长经常使小性子,说点不顺心的事或不符合自己心的事,就使性子、发脾气,结果别人得按照你的意愿去做,长期下去,孩子也就学会了,一不顺心就不理人。

所以,家长应当从自身做起,二是不让使小性子的人得到好处,这样就会逐步扭转使性子的习惯。培养一个善于沟通、能够遇事共同商量的好性格。

6、孩子做事霸道、或做事依赖性强两个极端。 做事霸道的孩子从小别人让他让习惯了,无论自己要求对不对,都得按孩子的意见。而做事依赖性强的孩子,从小家长强势,从来不让孩子做主,孩子依赖惯了,就是常说的妈宝,做事不能独立。

家长从小教育应当注意这两个极端,该家长做主的孩子说了不算,该孩子做主的家长不要干预,要分的清楚。



7、孩子懒惰,啥都不干。懒懒散散。

这完全是家长从小把孩子惯出来的,怨不得别人。孩子从小就应当让孩子做点家务活。不要拿孩子学习忙,让学习吧当借口,家务活家长全包了,你能管孩子一辈子吗?

12年的中小学教育知识,如果好好学用不了六年完全可以考一个好大学。时间充裕的很。拿孩子学习忙,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一生懒惰的人是没有理由的。

懒惰是万恶之源,人要是一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8、做事无始无终,粗心大意。 这种习惯也是家长造成的,从小孩子做事老是给孩子捣乱,孩子搭个积木,还没搭完就叫孩子干别的。孩子还没做完作业就叫孩子吃饭,孩子做完了正在检查,你就说差不多了,就这样吧等等。都是家长在一些日常小事上,让孩子养成了做事不专心、不完整,不认真的习惯。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好习惯,首先家长自己细节上要知道怎样做才行。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可不是那么简单,要做到孩子越小管理要越严格,孩子长大了就需要孩子自我管理,做到这些,需要家长不断学习和改正自己的日常细节。

⑹ 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忍让小朋友呢

为什么家长总是要让孩子,让着年纪更小的孩子呢?
第一,觉得大的就要让着小的
作为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中国人,年纪较大的孩子,要让着年纪小的孩子,已经成为了大家默认的事情。
但是家长在以此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忘记了这个所谓的年龄差,是会伴随孩子一辈子的。家长要求的忍让对于孩子来说,很可能就是一辈子的束缚。
第二, 希望老大懂事,保护弟弟妹妹
可能很多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老大可以帮助自己照顾弟弟妹妹,在有了二胎之后,家长对于老大的要求,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父母认为有了弟弟妹妹,老大就应该更加懂事,但是这很多都是源于家长对于孩子的自我幻想。
第三,外人看着好看
家庭的和谐是所有人都想要的,家庭的和谐,也是很多人对外表现家庭的主要方式。
所以为此,家长们就会想要老大处处照顾和让着弟弟妹妹,在外人眼中营造出一种和谐和家教很好的感觉。
但是家长只顾着家庭的和谐和外人的夸奖,完全忘记了这种要求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大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孩子的内心被忽视,孩子的自身意愿被无视,家长强制要求大孩子让着小孩子的行为,究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大宝身上无形的伤害
1,孩子总是违背本心
家长的要求和孩子的内心不一定是同样的,但是在家长的教育下,很多时候,孩子不得不违背本心去迎合家长,忍让着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不断地放弃自己的想法,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2,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下降
因为不断地要求孩子忍让,对于大孩子来说,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好的情绪。
不断的忍让让孩子的家庭地位不断下降,也让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对比,和弟弟妹妹产生心理落差,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⑺ 孩子变得更自律,是因为父母在哪些事上很能忍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一直充当着一个类似于“家庭保姆”的角色,会帮孩子打理好身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情。但如果父母想要孩子能够真正地成长起来,在有些地方父母们需要掌握好“忍”这个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会把父母当作榜样和偶像,会在日常生活中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所以只有父母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行为,才能言传身教,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热点内容
为什么手机打字全部是英文 发布:2025-01-21 00:48:38 浏览:561
为什么天空有时间是粉色的 发布:2025-01-21 00:48:30 浏览:568
卸载软件为什么有图标 发布:2025-01-21 00:47:52 浏览:595
为什么有的微信转账总是被限制 发布:2025-01-21 00:46:13 浏览:691
为什么眼睛红了还很疼 发布:2025-01-21 00:41:17 浏览:922
受控文件的章为什么要斜着盖 发布:2025-01-21 00:39:02 浏览:319
微信没屏蔽为什么别人看不见 发布:2025-01-21 00:26:55 浏览:849
有的视频为什么缓冲找不到 发布:2025-01-21 00:18:43 浏览:712
藏族亲姐弟姓氏为什么不一样 发布:2025-01-21 00:17:24 浏览:535
为什么眼睛总感觉在飘 发布:2025-01-21 00:06:02 浏览: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