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这代人要给儿女看孩子
⑴ 为什么在中国,老人帮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现在的生活中国老人带帮儿女带孩子是情分,不带是本分。所以我认为在中国,老人帮带孩子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法律可没规定老人一定要帮子女带孩子。之所以有那么多老人在帮子女带孩子是因为老人体量子女的难处,不便带孩子;或是老人在家闲着没事,把带孩子当成一种乐趣而已。所以千万不能说爷爷奶奶带孩子是天经地义,如果自己工作忙不便带孩子而老人主动站出来说给你带孩子,那是你的幸福。反之,你也不能怪老人,老人是没带孩子的义务的,老人的义务是把自己的孩子养大就好了。
3.从孩子们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父母来照顾孙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一方面的确是因为工作繁忙,急需帮手,另一方面,则是受中国社会 " 一个孩子,全家来带 " 的情况影响。
⑵ 为什么80后,90后这一代需要父母帮忙带孩子。
那些农村进大城市里面80后90后,父母帮子女带孩子的,和不带孩子的老人,最终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现在很多老人说你们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带,我们把你们养大了已经很辛苦了,我们没有义务帮你们看孩子。再说我们帮你们养大孩子,孩子将来也跟我们不亲。可是为什么另外一些老人却要求主动帮子女带孩子呢?
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必须要有一个专人负责带小孩,父母不帮忙带,那肯定有儿子或者儿媳辞职在家带娃。年轻人真正能挣钱的时光也就十年,30岁到40岁,错过了就没有了。
除非老公特别能挣钱,一个人挣的钱够全家人的花销,那媳妇儿就能全心全意地带娃。但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都是普通人家,老公挣的工资刚够家里的花销,一年到头根本攒不下钱。甚至很多连自己都养不起,别说养一个家了。
80后90后这一代正好遇上房价高涨,很多家庭看似在城市里面扎根了。#人到中年# 可是自己父母供上大学就已经很困难了,自己又刚上班几年,存不了多少钱,很多房子的首付款都是借来的。以后要还首付款的钱,还有银行的贷款。
即便是父母帮忙买房买车了,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像我们每月房贷3500,父母没有帮忙带娃,我连怀孕带娃在家全职了3年,孩子的开销也是一笔大的费用,以后要上幼儿园每个月也要几千块钱,我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不是一定要父母帮,而是现实需要。医院最是见证人情冷暖的地方,你去看吧,好多老人生病住院有的子女甚至孙子孙女外孙子都回来医院照顾老人几天,这肯定是小时候老人尽心尽力地照顾小孩,孩子长大了必定懂得感恩。这就是人心换真心。
那些不带孩子的老人,以后生病住院了,家里就一个人挣钱,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媳妇在困难的时期老人没有帮忙照顾孩子,孙子孙女对老人没有太多感情,都不会主动去帮忙。老人就孤独,可伶的比较多。
⑶ 为什么现在还有人觉得,父母给自己看孩子是天经地义呢
首先,许多孩子现在是一个孩子,前四名的老人,现在生活的节奏快,我们经历过,真的像战斗,时间很紧,小县,三级城市。仍然更好,大城市,那个时候,只是.在深圳的朋友,我已经说过,当我聊天时,我一直在工作两个小时,下班工作两个小时,我必须得到四个小时一天。这样的工作时间怎能带孩子。
⑷ 父母该不该给儿女看孩子
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也就做出不一样事来,我认为父母应该帮儿女照看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太自私,光为了自已享受而不顾儿女的一切有违常理,人的一生不就图个家和万事兴,子孙满堂吗?给儿女照看好孩子,好让儿女专心投入事业,一方面增加家庭收入,让孩子过得更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发展。老人都想儿女孝顺,可钱是孝顺的基础,没钱寸步难行,只有孩子过得富裕了,才能做到孝顺老人,孩子自身难保,又拿什么来孝敬你。再说儿女的孩子也是家庭的幼苗,儿女工作繁忙无时间照看孩子,老人帮助忙照理一下有什么不可,必定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儿孙儿孙打断骨头连着筋,老人怎能置身事外呢?
⑸ 为什么有些母亲给子女看完孩子都回老家了,都有哪些原因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母亲在给子女看孩子,等到孩子大一点了,不需要天天守护着了,一般是上幼儿园以后,这些奶奶或者外婆并没有留在女儿或者儿媳的家里,而是回老家去了,这一点我了解得比较多。
我在老家的一个公园的商业区开过10年的门市,一些阿姨经常来我的门市坐坐,她们有的是娘家妈妈,有的是婆家妈妈,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就是给孩子看孩子。她们之间经常聊天,各种各样的内容,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等这个小祖宗上了幼儿园我就解放了。为什么大部分阿姨都这么说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 很多母亲来给子女看孩子是迫于无奈。子女刚刚成家,有房贷车贷要供经济紧张,有了孩子花费就更大了,必须两个人开足马力去挣钱,孩子没人看怎么办呢?请保姆花销大还不放心,最省事省钱就是请母亲看孩子,母亲要是不帮于心不忍,好像还责无旁贷,没办法去帮帮他们吧。可是母亲也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事啊,有的家里有老头子牵挂着,有的是放下自己手头上的工作来支持年轻人的,有些农村母亲家里还要春种秋收呢,家里还养着家禽家畜呢,老公一个人忙不过来,经常抱怨,自己真是两头放不下,两头不讨好,熬过这三四年我得赶快回去照顾自己的家。
二: 很多母亲跟年轻人不合。主要体现在 育儿 观,口味,消费观,作息时间,卫生习惯,等等方面。
有个阿姨说:“我说这个温度兑奶粉合适了,我女儿偏偏说电脑上说要多少多少度,我这个不科学,你说那电脑懂带孩子吗?我不懂科学,你们几个兄弟姐妹是怎么长大的,风吹大的吗?有时候我真想撂挑子走人。”
这里一个阿姨马上接嘴:“你那个还好,我们家两个年轻人,每天抱着个手机不松手,对着手机笑嘻嘻的,对我们反而难得有个笑脸。你说都做父母的人了星期六晚上玩到一两点才回来,早上我做好饭一等不起来,二等不起来,没办法去敲门,起来是起来了,儿媳妇脸拉到地上了,说我吵着她睡觉了,星期天又不上班起来那么早干嘛,你们说都九点钟了,还早吗,我六点钟就起来了,收拾完所有的事情,本来不打算等他们起床就带着孩子逛公园的,可是你十二点回去他们可能还没有起来,不然就是刚刚吃完碗筷都等你回去收,有时候说起床饭菜凉了都懒得自己热一下,干脆去楼下吃米粉,搞得我还要自己吃剩饭,你说我是不是得把他们敲起来吃完了我好一起收拾,我管你高不高兴,孩子上幼儿园我就赶紧撤,看你们怎么折腾。”
这里刚说完,那边一个阿姨已经等不及了赶紧接上:“昨天我儿媳妇买一条裙子,薄薄的,短短的就花了一千多块钱,你说这几十块钱一条的裙子满大街都是,不是一样的穿吗?就算是你工作要面子买个一两百两三百的也不错了吧,一千多块钱一条裙子,有那么多钱不如请个保姆还省得我操心。叫她拿钱买菜她还说,又用完了啊,这么快,她还以为我藏了她的钱,说实在的,我自己的钱都不知道贴了多少进去,哎!孩子上幼儿园了我就解放了,眼不见心不烦”。
“哎!是这样的,我们这群人啊都是来受罪的,。”旁边的一个阿姨又开始倒苦水了:“我那个女婿吧从小娇生惯养的,生活上要求很高,我吧天天变着花样的煮饭菜他都有得挑,有时候说我鸡肉炖得太老,有时候又说盐放得太咸,有时候又说菜的搭配不科学,有时候又说剩下的菜不能吃,哎呀!各种各样的挑毛病,简直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我说我侍候不了你,叫你妈来侍候你,他还说我不与时俱进。你们说我冤不冤那!我要是一个高级厨师或者营养搭配师你请得起吗?我还苦哈哈的来侍候你这一家人,真是受够了,明年秋季小宝就上幼儿园了,我也就轻松了。”
三: 很多儿媳或者女婿瞧不起配偶的母亲。有一个阿姨讲起来都要哭了:“我那儿媳妇,名牌大学毕业,娘家父母做生意的,有几个钱,她又是独生女,一身的公主病,每天像一只骄傲的小母鸡,眼睛都不想多看我。我儿子也不差呀!我们两口子脸朝黄土背朝天也把儿子供上了大学,还是一本呢!她们结婚买房我们东拼西凑砸锅卖铁也给她们交了首付,现在我老头子还在乡里做泥水工还账呢!她凭什么瞧不起我,一会说我菜没有洗干净,没有用盐泡一泡,一会又说我衣服没有用手洗,没有分颜色,一会又说我穿衣服不得体,说话没水平,跟她出去没面子,好像她下嫁给我儿子好吃亏一样的,搞得我儿子左右为难,经常找借口不回家。你们说我这是干嘛呢!老头子在家要去做泥水工,自己煮饭洗衣,还要抽时间种菜,我在这里累死累活还要看脸色受气,我才吃亏呢!你们不知道,对我是冷冰冰的可是对她养的小狗可亲热了,又是抱又是亲,经常给小狗洗澡,吹毛,各种的玩具衣服,狗粮,对自己的孩子好像还没有这么上心,总觉得带孩子是我的事情。我也想宝宝上幼儿园就赶紧回老家去,金窝银窝不如我自己的狗窝!”
四: 老家有更老的老人要照顾。
旁边一位看起来比较斯文的阿姨说“哎,是这样的,年轻人跟我们这辈人对事物的看法有些不同,也就是她们所说的代沟吧。我们家情况又有不同,我以前是一个中学老师,我的儿媳妇是我的一个学生,看着她长大我们还是比较合得来,即使有什么事有不同意见也能互相理解,包容。我老家还有一个老母亲要赡养,她已经快八十了,我那老公不太会做饭,老人家有时候还要做饭给她儿子吃,我这也是于心不忍啊,万一摔了磕了碰了,我怎么跟几个姐姐交代。本来我想把小宝带回老家上幼儿园,儿子媳妇又舍不得,我也是等小宝上幼儿园了就回老家去了。”
五: 看孩子太辛苦了。现在的孩子宝贝得不得了,不像当初带自己的孩子,还不只是看这个小孩子,还要侍候两个大孩子,里里外外一把手,累死累活还没有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大部分年轻人都觉得自己上班辛苦,母亲带孩子不算辛苦,觉得母亲带孩子天经地义。有的母亲甚至累出一身病,只想快点逃离回到自己的老家,在那里才有归属感,才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人翁自豪感。不是距离产生美吗?跟年轻人保持距离,才能和平相处。
让我们都对看孩子的老人们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感谢您!”
你好,我是荷锄种香人。很高兴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首先母亲的来给子女看孩子,既是心疼子女,又是对孙子辈的到来满心的欢喜,似乎又承担了一份必须承担的责任。在这段时间,母亲忙碌着,开心着,看着小生命一天天长大。终于有一天,小不点从咿呀学语,到一路奔跑,进入了幼儿园,又步入了小学。
从此母亲的担子卸下,闲下心来时,忽然感觉到,自己在子女家里心感不踏实。并非子女不孝,而是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习惯了,换一个环境心里似乎没有了根。
再就是,在儿子家,儿媳再怎么好,毕竟不是女儿,心里总隔着层纱。在女儿家,女婿再怎么孝顺,毕竟不是儿子,说话时难免会想着分寸。时间长了,母亲也心累。
还有小夫妻间,难免有时为生活锁事拌几嘴。母亲听到也会着急。
所以母亲还是想回到自己的老屋,一方面人少清静,另一方面,自己做自己的主,自由。
我母亲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儿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那就尊重老人的想法,常回家看看。
好多父母给身在城市的子女把小孩看大,就回了老家,我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渴望呼吸清新的空气,渴望农村自由自在的生活。
老人在农村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为了子女不得不作出牺牲,大老远跑到城里带孩子,农村和城里最主要的不同,就是邻里之间没有交流,农村是乡亲之间爱串门,这家少根葱,那家园子就拔了,城里是邻居之间点个头而已,老人不适应。
城市车水马龙,工厂商店,所以空气不好,农村空气新鲜,天然的氧吧。
2,生活习惯不同,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
老人和年轻人首先时间观念不同,老人晚睡早起,年轻人熬夜晚起。
饮食习惯不同,老人喜欢松软,年轻人爱吃硬食。
老人帮忙看孩子,有的把老伴扔在老家,子女还不知道体谅,孩子、家务全甩给老人,又累还贴钱。
孙子大了,终于自由,回土窝当家做主人。
3,婆媳或者女婿、丈母娘合不来。
媳妇干净,看不惯婆婆的邋遢;或者婆婆干净,看不惯媳妇东西乱扔,活不干,欺负自己儿子。
女婿看不惯丈母娘溺爱孩子,护闺女;丈母娘看不惯女婿懒,不承担家务等等原因。
为了孙子可以忍,孙子长大,眼不见心不烦,赶紧回家。
我是一壶秋色@一壶秋色 把光阴过成诗,每日碎碎念。
为什么有些父母给子女看完孩子之后就回老家了?都有哪些原因?
现在很多,如果是夫妻双方都是双职工的话,那么照顾孩子必须有一方的老人或者是请保姆来解决,在中国这种国情下,绝大部分是由老人来,替代这个照顾者的角色一般照顾,孩子从出生开始有到幼儿园的,有到小学的,有到中学的,最后绝大部分老人还是要回家的,为什么呢?
老家是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那里有他熟悉的人,事物,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等,并且在那里比较自在,在老年的时候,跟自己同辈的群体在一起也是有说有笑的,参加跳广场舞也是比较放松的。
孩子长大了,感觉自己在这个家庭里所做的贡献已经不太大了,因为当孩子上初中之后绝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即使父母上班,只要中午给孩子安排好,午餐的话,还是自己回来也是可以能够解决的,所以这个时候老人觉得还是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圈子比较舒服。
一种情况就是照顾孩子的时候是,女方一人到城市来帮助照顾孩子,然后另外一方是滞留在老家的,然后等孩子长大的话,老人还是想回到自己家里和老伴儿一起共同的养老,每天有一个陪伴也是好的。合理,子女要上班,孩子要上学,每天老人陪伴时间也不是很多,倒不如自己回家自在一些。
还有老人总是念旧的,所谓的落叶归根,落叶归根就是这个意思,人越老越怀念最初生活的地方,所以很多老人当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他们还是愿意回归到自己原来生活的圈子的。
其实,中国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没有公公婆婆,或者岳父母帮子女带娃的习惯的。一般都是男的出去赚钱,女的在家带娃做家务。
因为,长久以来,中国男人,是可以作到,一人工作,养活一家几口的。
但上世纪九十年代,这种情况变化了,夫妻两个人上班,才能够养活一家三口或四口,一个人上班,一家人,恐怕连一顿饱饭也吃不到了。
于是,迫不得已,小辈请求父母辈带娃,而且,这种带娃,成了结婚前,必将谈到的条件。否则,上得了班无人带娃,在家带娃又赚不来钱。
为什么,现在父母的关系,普遍跟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很差呢:
第一,50%的公婆、岳父母,是明确表示,不帮子女带娃的,也不提供任何金钱帮助。一句话,你不帮你带,老了你也不用管我养老。但事实上,老了,还得来靠子女。
第二,剩下50%来带的,其实也不是情愿,自己好不容易退休了,去帮子女带娃,怎么 旅游 、跳广场舞、聊天打麻将,甚至上老年大学啊。
一是不带,二是不情不愿来,当然,也有喜欢这种跟子女孙辈在一起的老人,但太少了,恐怕三分之一都不到。
于是,结果出现了,勉强帮子女带到孩子3岁上幼儿园,最多7岁上小学,公婆和岳父母,就赶紧遛了,享受老年生活去了。
不得不说,1960年及以后出生的所有人,其实,都是自我为中心的人,都普遍自私,不会有为家庭着想的心的。我们8090后,自然也是这样。
这直接导致,现在二胎罕见,一胎常见,不少的数量逐年上升。
十几年前,我妈妈也来深圳给我弟弟带了几年小孩。
妈妈也是没办法,弟弟和弟媳都上班,小孩没人带。又请不起保姆。
本来是想把小孩放乡里让妈妈带的,这样父母就可以不用分开。但妈妈年龄大了(70岁),孩子又小(刚一岁),乡里卫生条件也不好,妈妈白天黑夜的带吃不消,孩子离开父母也不好。没办法,妈妈背井离乡,跟父亲分开来到深圳(父亲要种地不肯离开)。
妈妈在深圳呆了3年多,弟弟的小孩能上幼儿园,妈妈就回老家了。
妈妈回老家不仅因为父亲在老家,还因为那是妈妈一辈子生活的地方,她熟悉的一切,她的情怀,她的根都在哪,她是不可能离开的。年纪大了更是不可能。
何况,子女有子女的生活,母亲有母亲的归属。带大孩子,母亲就觉得任务完成了,该回归原来的生活。
父母给儿女看孩子,给子女减轻家庭负担,让儿女能够全身心地拼搏自己的事业和工作,同时也享受了天伦之乐。等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后,大多数父母都回老家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还继续留在子女身边养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子女家并不是自己的家
子女结婚之后,作为父母的都应该退出一家之主的身份,因为小家不是自己的家,儿子媳妇才是一家之主,所有亲子关系都要以小夫妻感情作为核心,儿子媳妇感情和谐才是整个大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
在外地或者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有了孩子之后,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让父母帮忙看孩子,一般母亲为子女看孩子的比较多。离乡背井跑到子女家看孩子,把老伴一个人扔在家里,有时候就是三年五载的。
好不容易盼到孙子长大了,当然要回自己的家。有句话叫做:落叶归根,老年人故土难离,那里有她熟悉的一草一木,有她熟悉的亲人和朋友。
二、两代人在一起生活有代沟
老年人和年轻人生活在一起还是有代沟,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都不能同步。还有一些思想观念也是差异很大,彼此之间相处和沟通也不能协调一致。比如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但是老年人喜欢早睡早起。老年人认为过日子要量力而行,不能铺张浪费,能节省就节省,但是年轻人认为生活要讲究质量,人生苦短,不能对不起自己,所以经常去餐厅改善伙食认为是理所当然。同时教育孩子方面观念相差很大,老年人是隔辈亲,认为树大自然直,可劲地宠爱着;而年轻人认为,要科学教育孩子,人不学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
三、在城市生活不习惯
老年人在老家生活得自由自在,乡村视野广阔,邻里关系比较亲密,一出门,整个村子里人都能说得上话。而在城市,对门见面都不打招呼,更别说聊天。再说了,老年人在老家生活了一辈子,总有个三朋四友的,经常可以在一起闲聊,玩耍。而在城市,除了儿子一家,没有办法交往其他人,生活得比较憋闷。
当初婆婆身体不好,不得已公公来帮我们带了两年半孩子。公公每天早晨5点就醒了,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眼中尽是落寞和孤独,让人看了特别心酸和不忍心。而且整天感觉到身体不舒服,我们也非常担心,医院一查,什么毛病没有,其实就是心情憋闷。后来,当二宝两岁半的时候,将就着送幼儿园,让公公回了老家。公公一回到老家,立马精神焕发,什么病都没有了。我婆婆说公公整天高兴得像个孩子,满村子转着玩。家里的农活干得特别起劲,如今马上80岁了,身体还是非常硬朗,不让他种地都不愿意。
所以父母给子女看孩子,孩子大了之后,大多数都回了老家。原因不是子女不孝顺,而且老人喜欢老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哪怕干活累一些,起码精神上是放松的,自由的。所以作为子女的不但要孝,同时还要顺,年龄大了,他们喜欢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尽量满足他们。
老人家给子女看完孩子不回老家能回哪里,既然是来帮忙看孩子的,那看完了孩子自然是回老家呀,又不是搬到子女那里一起住,这是两个意义不同的事情。当然,老人家如果不回老家,子女也不会真的要老人家回去的,都会尊重老人家意见的。
至于说为什么老人家帮子女看完孩子就回老家了,我大概归纳了下原因:
1.住不习惯
跟再孝顺的子女一起住,时间久了也会有矛盾的,毕竟现在是电子时代,老人家很多东西都不会用,做什么事情还是喜欢用原始的办法,在这个过程里,可能就出现一些卫生和其他问题,子女一次不说,两次不说,第三次肯定会说的。
2.另一半在老家
有的老人家并不是夫妻两个一起帮忙带孩子的,通常都是外婆或者奶奶去城里的子女家里,爷爷留在老家看房子或者干活的。那老人家把孩子带大了,自然是回老家陪老伴的。
3.婆媳关系
这个是最主要原因,就算老人家再怎么想跟着儿子、媳妇一起住,但一个房子里住两个女人,多少会有矛盾。有的老人家就会觉得,与其在儿子家受气,还不如回老家自由呢。
4.落叶归根
这是绝大部分老人家的想法,完成了带孩子的任务,自然是回老家生活,那才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生活圈子都在那里,朋友、亲戚等。
总结: 不管怎样,我觉得还是回老家舒服,等我老了之后,孩子要我帮忙带完孩子,我也是向往回老家的,不喜欢和子女住一起,太不自由了。
为什么有些母亲给子女看完孩子就回老家了,都有哪些原因?
我想作为一个母亲离开家乡,为子女看孩子,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没有哪一个母亲愿意离开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家,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不习惯,婆媳之间的问题,隔辈亲倒是真的,但离开家乡真是不得已而为之。
有时候觉得带孙子,不是天伦之乐,而是天伦之苦,中国的这种习惯,婆婆就要为下一代忙碌终身,也不落好。自己生的孩子辛辛苦苦带大又要为带孙子而忙碌,年龄一天天增长, 健康 状况每况愈下,孩子们也不理解,苦死累死,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这种不要钱的保姆往往还会被挑三剔四,说出各种毛病,无论如何尽心尽职,也不一定得到感激。
所以等孩子稍微长大一点,上幼儿园或者上小学了,儿子媳妇不需要你了,就赶快离开吧!年龄一年年大了,省的让人生厌,过几年舒心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多数的母亲到城里或到外地给子女看完孩子都要回老家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种:一、是因为多数的母亲给子女看孩子都是与老伴两地分居所以一旦孩子不需要照顾的时侯她们必须回到老伴身边照顾老伴,因为她们的土地房子都在农村老家老人都讲落叶归根。
二、是多数的老人都不愿意和老人一起居住,因为老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口味和晚辈的都不一样,而且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所以都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在农村闲着没事可走东家串西家一个村都是熟人。可是在城里就是对门的人几乎都没来往特别是老人觉得象被关进了笼子,所以都愿意回农村老家这叫故土难离。
三、是婆媳关系不好,在用婆婆看孩子时没办法只有忍耐着在一起居住,一旦孩子能离手了双方谁也不愿意再免强在一起了,只有分开才能相安无事也是无奈之举。
⑹ 家里面爷爷奶奶看孩子的好处是什么
能够让孩子受到细致入微的关怀,相比现在的年轻人,对孩子有着足够的陪伴时间,而且他们还有丰富的照顾孩子的经验。
拥有照顾孩子的经验。祖父母们普遍具有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和常见问题都有一定预知。尤其是在宝宝生病或发生意外时,老人往往更有经验,可以及时提醒孩子的父母采取正确的方法或及时就医,从而减轻危险的发生。
丰富的社会阅历。祖父母们比孩子父母拥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往往能以更为长远和豁达的心态对待幼儿教育,有助于为孩子营造轻松多面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