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关爱
Ⅰ 孩子为什么和自己没有那么亲密了
今天晚上我们分享的主题是孩子和自己为什么没有以前亲密了?相信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
长,这个问题就会开始慢慢地困扰我们家长!所以,今晚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首先,大朋友们,尤其是孩子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家长,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越来越
有距离感,没有小的时候那么亲密了,包括他对外界的人和物也没有小的时候那么热情和感
兴趣了,其实这种情况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极其的明显,为什么孩子小时候跟自己无比依
恋,长大之后跟自己有了距离感呢?所以,我们一起来看下,会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呢?
第一,孩子成长的早期,父母没有给予正确的爱。
说到爱,这时候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溺爱,这一点在大部分的家庭里面是非常常见的,
相对于以往的父母,现在的父母倾注在孩子身上的爱会远远超越以前,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
一个问题,就是过分的溺爱孩子。但事实上过分的溺爱孩子不见得是一个好事,因为这样做
很容易让孩子失去爱的能力,他会自然的觉得父母这样做是应该的,比如,妈妈平时工作那
么忙,回家还要洗衣做饭,爸爸在外挣钱养家,多不容易啊,而孩子却很漠然的觉得那算什
么啊,谁叫他们是父母呢,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不能白当父母啊。同时,如果什么事情都是
随着孩子的欲望来的话,孩子就会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去付出,这时候孩子很容易变成一
个霸道、不满足就哭闹,甚至冷漠。这对于孩子将来要面对的人际交往造成很大的影响。所
以,我们不能过于溺爱孩子,要让孩子懂得去付出,懂得去感恩。
而有的父母平时少关心孩子,喜欢指责孩子,批判孩子,甚至打骂孩子,而这些情况不仅使
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没能建立起来,更难于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关爱和真情,这样
亲子沟通也会难于顺畅,这也是导致孩子和父母慢慢有了距离感的原因之一。
第二,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之间缺少沟通交流。
如果孩子从小就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交流也就少了,当孩子感受不
到父母的关爱的时候,就无法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导致孩子对于家长越来越抵触,进而出
现冷漠无情。所以,沟通交流非常的重要,家长们应该重视,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时间进
行亲子互动交流,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容易出现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孩子刚出生,还
小,不用交流或不面对面的交流,如果你这样做了,孩子是没办法全面的接受你传递出去的
信息,所以,在这里建议我们的大朋友们,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特别是很小的孩子的时候,
一定要确保孩子能看到你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因为这样不仅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
还能通过你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能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第三,孩子缺少同伴交往的机会。
同伴间的交往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缺少小伙伴的孩子,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其中对外界的
不热情或者保持距离感就是诸多问题之一。因为同伴交往对于孩子的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
教育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到了 3 岁需要上幼儿园的原因。
但往往因为不少的父母很宅,或者主要由老人带孩子,还有些父母自己抵触幼儿园而刻意不
送孩子上幼儿园等,其实这些行为都是阻断孩子融入集体、学习分享和爱的机会。在孩子与
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一起解决困难,互相帮助,表现出自己的智慧、能力,从而认
识到自己的力量与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人的作用和集体的力量,做到正确的认识
自己。
有了这些你来我往的互动,以及在互动过程中的思考与体会,孩子才能逐渐明白自己的需要
和他人的需要,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收获的喜悦等多种更为丰富的情绪情感,才能真正脱离
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第四,父母本身就比较淡漠,不热情。
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样。父母在平时的
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会感染孩
子,使他也慢慢学会去关心他人。反之,如果父母对于这些事情都表现出比较淡漠的话,孩
子大概率也是会表现出漠不关心,因为淡漠的父母只能造就淡漠的孩子,别指望他替别人(包
括父母家人)着想。就像有些家长一样,带孩子出门过马路需要等红绿灯的时候,不等,直
接带孩子闯过去了,然后还要教育孩子红灯停,绿灯行,我们试问下,孩子能按照父母的教
导去做好吗?我想应该是不大可能的吧。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我们要以身作则,自我要求自己,你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犹如春风化
雨,润物无声。
第五,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
有一些家庭父母总是会因为一些琐事而争吵,甚至还会把工作中不好的情绪撒在孩子身上,
这在无形之中都在影响着孩子,孩子渐渐的对家里、父母失去了安全感,认为家里是不够安
全的,那他就会本能的想着逃离,同时,也会对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孩子的各
个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是一生不可逆的。所以,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尤
为重要,请各位父母们,不要把生活的压力、工作的不顺心等这些不好的情绪在孩子面前表
现出来,你们可以在外找个地方发泄发泄,回到家依旧是那个能带给孩子开心、快乐的爸爸
妈妈。
今天,我们先给各位大朋友们分享以上这五点育儿建议,我们会在后续的分享中继续进行交
流。请各位大朋友们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为了家庭更加的和睦,我们一起共同的学习,不
断提升自己,了解孩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我们的孩子。
Ⅱ 父母对孩子很好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因为有些家长由于太爱自己的孩子,还有就是父母自己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爱孩子的,但是在孩子眼里却是害他的行为,这样就是让孩子感到你在害他,就不会听你的话,而且还会跟你对着干,还有就是家长对孩子的爱太有控制欲了,想什么事情都要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不给他们留空间。
所以,如果家长感觉他们的行为非常爱自己孩子,那么他们的孩子依然感觉自己的家长不爱自己,那么这就是家长得原因,因为小孩不会无缘无故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爱自己,所以如果家长爱孩子的方式不对,就会让孩子产生误解,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Ⅲ 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你的爱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父母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倾注了无数心血。
但是,很多时候,家长的付出和牺牲并没有带给孩子温暖,反而是沉重和窒息。
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动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和父母沟通,甚至有时恶语相向。
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你的爱?
这和家长的思考和沟通方式有关。如果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家长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你是不是想要控制孩子,孩子一不听话你就没有安全感?
很多家长都想要一个听话的孩子,认为只要孩子听话,按照自己设计的康庄大道,就会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可孩子不是机器,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和主张,于是有些家长就会受挫,就要想方设法来控制孩子,甚至使用批评辱骂等极端方式。
如果家长总是想着怎样孩子才能听话,怎样控制、占有和改变,孩子就会感觉到压抑和痛苦,而且是家长越无微不至的付出,孩子就会越压抑和痛苦。
父母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对待孩子,最重要的是明确孩子是有个体尊严的人,家长要看到并接受孩子独特的存在,帮助孩子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发展出来。
2、你是不是放弃了自我成长,把孩子当做人生的唯一希望?
家长都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这无可厚非。
但是问题是有些家长早早的放弃了自我成长,同时又对孩子期望过高,习惯于把自己的焦虑、对完美的执念投射到孩子身上,整天围着孩子打转。
乌克兰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把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过于沉重的爱和期待不会变成孩子的动力,只会是压在孩子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仅影响孩子发挥学习效能,还会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
父母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放弃自我成长,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3、你的爱是不是经常有附加条件?
“你不听话(优秀),妈妈就不爱你了!”这是很多家长挂在嘴边或者是刻在脸上的台词。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爱经常附带条件,孩子就会因为担心自己满足不了父母的期待而焦虑,就会自信不足、没有安全感。他不敢向前奔跑,因为他怕回头时看不到自己的父母。
真正的爱是没有条件的,爱是接纳理解,而不是论功行赏。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最大的前进动力。
当孩子知道自己被深深爱着,就会确立了自己本身的价值,就会更有信心和安全感,愿意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3、你是不是经常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和我们沟通问题或烦恼时,其实只是想找个亲近的人说说话,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父母的倾听和理解。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耐不住性子,连珠炮一样的评价、批判或者还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就给孩子出主意,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感受,会回避和父母沟通交流。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应该先去试图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并给与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这是沟通的桥梁。
等到沟通的桥梁建立起来了,孩子知道自己的悲伤、孤独等感受被看到了,父母再寻求被孩子理解--也就是确认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最后一步才开始讲道理。
用同情和理解建立与孩子内心的连接非常重要,这是避免鸡同鸭讲的基础,父母也要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就会更加顺畅。
爱分大小。父母要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爱孩子。
真正的爱不是在孩子慢慢长大以后,还亦步亦趋、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这些是小爱。
真正的爱是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无条件的爱孩子;真正的爱是父母看到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关注孩子的需要和感受;真正的爱是父母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且和孩子一起成长,互相成就。
Ⅳ 为什么你很爱孩子,可是孩子却感受不到你的爱
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家庭,父母对孩子特别爱和重视,无论什么物质条件,都会极大的满足,可是孩子地表现却令人担忧,他们对父母冷淡和对抗,有的还特别叛逆,这时,父母们就纳闷了,我们这么爱孩子,可是孩子却这么冷漠,问题出在哪儿呢?
毫无疑问,这些父母是付出了极大爱了的,可是孩子却感受不到爱,仿佛两个世界的人,他们没有爱的能力,所以对父母的这些付出,不会感到幸福和感激。
第一,爱是在当下进行的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真正带给人们幸福的是愉悦的人际关系,人脑深刻地依赖于社会关系。所以当我们与某一个人愉悦的联结时,我们就能在此时感觉到幸福快乐,而此时的当下,正是我们大脑大量分泌催产素的时候。
人的大部分坏情绪,都是由于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而没有爱的能力,不能与他人良好的关系互动,是我们产生不良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因,所以没有爱的能力,就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我们先从能够让我们开始感受到愉悦的人那里获得爱。要知道,一个没有爱的人,是不可能付出爱的。
第二,让更多变得更少
年轻时,我们为了在一个城市有安全感,能够立足,就会拼命的赚钱,认为等有了房子就可以有幸福感了,当我们有了房子后,我们认为能够还完房贷和拥有自己的车子,就可以有幸福感了,可是当我们做到了这一切后,我们迷茫了,还是不能能感受到幸福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生活看上去填得很满,与周围的世界很紧密,但是我们对情感的满意度却越来越低。就像喝不能解渴的饮料一样,当我们沉浸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忽视了我们需要感受的东西时,“更多”就会让人感觉“更少”。
Ⅳ 为什么明明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却不领情,没有感受到爱呢
有的家长觉得自己非常的爱自己的孩子,平时给了孩子很多的爱,但是孩子却并不去接受自己的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三、总结。
很多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可能是因为父母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并没有花时间去陪伴孩子,所以说孩子就不愿意去跟父母进行沟通了,而在这个时候,父母也不要想着一蹴而成,这样,也会让孩子不太愿意接受。我们慢慢的去让孩子接受自己,慢慢的用去感化孩子,这样的话也是能够发现彼此的一些关系的变化。家长平时也不用过于的担心,只要能够好好的去对待孩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