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被吼了就躲起来
‘壹’ 为啥孩子被吼后,很快就不记仇了不是不记事,背后原因让人暖心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虽说现在的父母早就不主张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和打骂教育,但有时候孩子调皮到实在看不下去,许多“中国式”的父母一时憋不住火, 还是忍不住要采取老祖宗留下的方式,狠狠地教训教训孩子。
当最常见的情况却是,父母前脚刚“狠狠地”打骂过孩子, 下一秒孩子又屁颠屁颠地贴上来,似乎刚刚什么事都没发生 。这让初为人父人母的爸爸妈妈感到很吃惊:难道真的是孩子不记事的原因吗?
孩子上一秒刚被“吼完”,下一秒就要求抱抱,真的是因为不记事吗
闺蜜莉莉向来是一个暴脾气的人,虽说宝宝的出生激发了她的无限母性,但性格终究是很难改变。宝宝有时候的调皮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让她憋不住火。
就拿前两天去幼儿园来说,本来说得好好等到周末再去游乐场,但不知道为什么女儿在上学路上就变了卦,吵闹着非要去游乐场玩不可。莉莉是怎么劝都不行,女儿拉下脸就在大街上大哭起来。
莉莉的暴脾气上来了,索性扭头不管,就留下老公一个人在旁边安慰宝宝,想着晾孩子一会就好了。 可女儿似乎并不想给莉莉“这个面子” ,老公是越劝女儿哭声越大。莉莉眼看着上班时间要到了,一把拽过孩子,对着她吼道:“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女儿被吓得更是“哇”的一声哭出来,老公在埋怨了两句莉莉后,将宝宝抱在怀里安慰。 看着躲在老公怀里的女儿哭得眼睛都要肿了,莉莉的心也软了下来 ,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冲着孩子乱发脾气。
等到老公将孩子哄好了,抱着去幼儿园的时候。莉莉想和女儿道歉但是又拉不下脸。这时在老公怀里的女儿却先说话了:“ 要妈妈抱抱 。”莉莉感觉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 “看来孩子没记恨我,可是为啥孩子转变得这么快呢?刚吼了她转头就好。 ”
孩子被吼后,一秒内就贴过来是因为孩子不记事?真实原因让父母泪目
1)孩子的依恋型人格:失去父母的爱让他们害怕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比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论断: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完完全全是孩子的全部了。如果父母冲着孩子大吼或者发脾气的话,孩子的下意识感受就是,父母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离开自己。
这种感觉让他们感到害怕,即使刚刚被吼过,他们也会下意识地向父母寻求安慰。
2)孩子对父母爱的表达一直都很直接
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往往是包含了强烈的 社会 属性。这里的 社会 属性是指父母在责备孩子后, 总是会因为让孩子长记性、不好意思、因为孩子生气等诸多因素,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意主动地向孩子道歉,表达自己的爱 。
可孩子不这么想,孩子对父母爱的表达更为直接,想让妈妈抱就是因为爱妈妈。他们不会像父母那样有太多的顾虑。
3)孩子被多次吼叫后的讨好心理
有些父母面对孩子总是忍不住自己的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将这种行为平常化。殊不知这种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毁掉孩子的“安全感”,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孩子会学会“主动”向发脾气的父母示好。
孩子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出现的“讨好”,父母一定要从自己身上反思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父母看似一时解气,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1)影响孩子的大脑结构
父母有没有想过,你一时解气的大吼大叫,对孩子的影响不亚于一次侮辱。‘
这种改变并不是简单的大脑受损那么简单,研究人员发现被吼过的孩子大脑韦尼克区(负责理解口语)和前额叶的连接减少,孩子言语理解能力减弱。
2)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是父母给予的。同样,父母的大吼同样能摧毁这种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对周围的事物存在天生的抵触情绪,导致孩子不能更好地融入 社会 。
小建议:
冲着孩子吼叫前,父母不妨做这么几件事
‘贰’ 孩子被吼后为什么没顶嘴,孩子内心会有怎样的波澜
可是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犯错或者做的事情不如自己意愿时,往往会怒发冲冠,想都不想先是一顿吼,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带给孩子的伤害会伴其一生。
闺蜜告诉我最近她10岁的儿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得,沉默寡言,回到家也不和自己交流。我对她说,孩子不会是无缘无故变成这样的,想想之前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闺蜜说,前段时间自己刚升了职,工作压力特别大,心里常常兜着一团火,随时一点就着,看到儿子做作业不认真,立马一顿骂,看到儿子把水杯打翻,一顿吼......开始他还会辩解几句,但随着自己的吼骂升级,儿子再也不做声了。
面对孩子,家长最大的文明理性的行为模式,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发挥“共情”的作用,努力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再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的成长进行引导。家长必须先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平等的尊重和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孩子”用“吼”的粗暴方式来征服。
‘叁’ 为什么孩子一被大人说就立刻生气躲角落里哭去了
因为他觉得委屈啊。小时候我也是这样,躲起来,偷偷的哭,有的时候甚至是关灯睡觉了,在被子里无声的哭。所以家长要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冤枉孩子了,或者是批评孩子太过了。
‘肆’ 在生活中,被家长吼过之后孩子为什么不说话
在生活中,被家长吼过之后孩子不说话,是因为孩子的情绪受到了影响,不愿意说话,也有可能是家长把孩子吓到了,所以他才不愿意说话。
‘伍’ 孩子被吼后,为什么一会儿就不记仇了
自从带了孩子后,父母无时无刻体会着爱和被爱,想想这些,带孩子的过程再辛苦也值得!
一天晚上下班后,做饭耽误的时间比较多,吃完饭后已经八点多了,又给孩子洗头发吹头发,孩子刷牙洗脸,忙活完快九点半了,这比平常晚上床一个小时。
等孩子上床后,我给他讲故事,已经连续讲了三个故事,孩子还睁着大眼睛,身体不停翻动,完全没有要睡的意思。
看到孩子这样,我没有控制住情绪,对着孩子大声吼叫了几声,孩子见到我生气的表情,一下就哭了,还一边哭一边说不要妈妈生气。
当孩子越哭声音越大的时候,我怕吵到邻居,又狠狠地打了一下孩子屁股,这时孩子蜷缩在被子里,不敢大声哭。
原因三:吼骂成了习惯,孩子学会了讨好对方
有些父母特别喜欢吼骂孩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早已经习惯,并学会了如何讨好父母,这样自己才能好过一点,或者讨好了父母,父母的爱才不会消失。
看了这些原因,你还会时不时地吼骂孩子吗?我真的不忍心了,我们一起努力变得更好吧。其实面对孩子,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就不会出现吼骂的情况,试试控制自己的情绪。
‘陆’ 孩子受到训斥时选择沉默,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
可能是对自己受到训斥表示不满或是默认自己应该被训斥。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我觉得还是得结合自己孩子平时的行为特点和性格来做判断。不过,一味的训斥孩子是不好的,很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
‘柒’ 为什么孩子被父母吼骂之后,转眼就会忘掉
4、5岁是孩子人格教育的重要时期,但不少的父母还是会常常对孩子吼骂。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却总是被骂没有多久,就会再去黏父母,不会对刚才所发生的事耿耿于怀。孩子这样“包容”父母,真的是孩子不记仇吗?背后的原因父母得知后应该会感到心酸。
能成为孩子的父母,本身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缘分,既然有缘分,就应该好好珍惜与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天真、可爱不应该被一些带有吼叫性的语言给抹杀掉,父母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一些温暖,那么孩子会成长得很快乐。请父母们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吧,让孩子不再受到伤害。
‘捌’ 为什么孩子被父母吼完后,转身就会忘记了“仇恨”呢
为什么小孩子总是“不记仇”?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有点令人心酸。
为什么被父母吼过之后,孩子总是转眼忘记了仇恨
1、依恋父母
孩子“不记仇”的背后其实是他们的不断成长,每一个被训斥的孩子都会经历从难过到释怀的过程,有的时候他们并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甚至父母的训斥根本就是一场误会,但是在孩子对父母的依恋面前,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哭过之后,他们还是会选择笑着拥抱自己的父母。
‘玖’ 孩子被吼时为何会沉默知道这三个原因及后果,你还会吼孩子吗
不知道各位宝爸宝妈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看着那皱巴巴的小脸,内心会涌现出无数的柔情,觉得自己怎么爱他都爱不够。
等到他一点点地长大,为他一点一滴的成长兴奋,再到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开始学会反抗大人的权威,我们最初的那份初心仿佛就丢了。温柔细语被大吼大叫取代, 似乎感觉教育孩子要用尽我们的全身力气,不吼出来就没办法“镇住”眼前的这个“小魔头”。
为何我们都喜欢用“吼叫”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因为,“吼”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我家大宝,晚上叫他洗漱的时候,他总是拖拖拉拉的不肯去,可是大叫一声后,他就会放下手里的活动,静静地走到卫生间开始洗漱。
可是大家细心留意便会发现, 当我们吼孩子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沉默不语 ,即使后来我们转换了平静的语气,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孩子依然处于沉默的状态。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便来探讨一下孩子被吼后的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会产生的后果,希望能够帮助父母们(包括我自己)慢慢戒”吼,找寻到更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
孩子被吼后不说话,主要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我们觉得自己吼一声,孩子便乖乖听话,是因为孩子被震慑住, 但其实,他只是感到害怕。
大人的情绪爆发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一场灾难,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被父母责骂时的场景,我们自己的内心当时是不是充满了恐惧?在孩子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与大人“抗衡”时,突如其来的吼叫会让孩子不敢说话、不敢哭泣、不敢动,不敢表达情绪。
因为在父母已然发怒的情况下,不管孩子做什么,都有可能招致父母更大的吼叫和批评。只有战战兢兢地执行父母的命令,才能缓解她们内心巨大的恐惧。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我们对孩子吼叫的时候,孩子会低着头,或者不停地回头看。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这样,会觉得更生气,觉得孩子完全没有把自己的话当一回事,充耳不闻。
其实这样的下意识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 孩子在“回避”,想要逃避父母刺耳的声音,或者眼前这个让他害怕的场景。
我回忆自己小的时候, 被父母吼时最想做的动作就是捂住自己的耳朵,装作什么也听不见, 可是如果真的做这个动作,那很可能会招致一顿打。
所以我选择忽略,让父母的话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在父母吼叫以后,情绪并不会立时收回,而是在孩子执行指令后,父母依然会在耳边细数孩子以往的“不是”。
如果对孩子吼得比较多,我们就会发现,刚开始的一两次效果确实不错,孩子会立马听话,可是时间长了以后,逐渐就失去了效果。
慢慢地,我们需要更高的音量,更激动的情绪,甚至表现出要动手,才能够使孩子“服从”。
被父母“吼”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麻木的过程。
因为他的 大脑已经有了“适应性”。 古语说“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就是这个道理。
当孩子已经习惯被父母用“吼叫”来对待,那么终将有一天,他会摆脱一个孩子的脆弱,将这份粗暴一一还给我们。
就像我和我的母亲,和她说话的时候,我总是聊不到几句话音量就会上去,即使内心一再提醒自己,也没法做到一直心平气和。
孩子长期被吼, 伤害不仅仅在心理上,而且会直接体现在大脑的器质变化上 ,从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神经发育、甚至智力发育。
经常被吼,孩子的大脑会发生这两个变化:
这是哈佛医学院的脑科学专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长期遭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与那些没有被吼过的孩子相比,大脑负责语言力和理解力的韦尼克区减少很多。
简单来说,就是经常被吼的孩子,语言发展和理解能力会低于正常孩子。
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的神经纤维束,起着连接左右半球的作用,这个部分发育异常,会影响到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和智力发育。
其实大多数的父母都知道吼孩子不好,吼过以后自己也很后悔,但是在养育的过程中,谁都会有情绪偶尔失控的时候。而这些时刻就需要我们使用一些小方法,帮助我们稳定情绪,减少“吼叫”: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孩子吼叫,可能并不是真的生孩子的气,而是在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办法让孩子“乖乖听话”。
其实换一个角度想, 孩子的有些行为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只是我们认为孩子应该表现得更好、更懂事。
比如说孩子出门的时候稍微慢了一些,我们可以适当等待,吼叫与催促只会让孩子更慢甚至反感。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耐心。
比如我家大宝,三个月前,他还是一个要买东西就不会罢休的“执拗派”,可是现在却知道好好和我商量,不再会因为买东西的时候哭闹。
第一步:当我们要对孩子吼叫的时候,赶紧走到离他稍远的地方。
第二步:对自己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第三步:自己回答,这孩子就是这样啊。
给自己几十秒的时间冷静下来,思量一下吼叫的后果,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当情绪被控制好以后,我们才有更开阔的思路来面对教育孩子这件事。
走到离孩子远一点的地方,或者拿东西捂着自己的嘴巴,大叫一声“啊”,并在内心发出无尽的呐喊,情绪就会缓解很多。
本人亲测有效。
养育的路上,谁都会有觉得失控的时候,如果真的吼过一两次孩子,也不要太自责。
养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够觉察到自身的不足,慢慢地去完善自己,我相信, 我们可以慢慢地忘记“吼叫”这个方法,用更好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