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为什么孩子等到家长发火才听话

为什么孩子等到家长发火才听话

发布时间: 2022-12-11 01:23:59

A. 孩子不听话,每次只有发火了才会乖乖按照指令做,这时候该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每次等发火了才会按照指令去做,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应该考虑一下,用更正确的方式来引导自己的孩子了。有的时候小孩子不听话,那么爸爸妈妈不要和自己的孩子发火,爸爸妈妈可以在旁边看着孩子,让孩子渐渐的安静下来,让孩子自己感觉到非常的不安。在这个时候小孩子就能够听爸爸妈妈讲话了,所以并不是发火才能够让孩子听话,相反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更容易让孩子听话。

有些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做出一些本末倒置的行为,其实在这个时候没必要总是发火,因为爸爸妈妈对孩子发火,这就是在伤害自己的身体,而且在消耗亲子之间的感情。爸爸妈妈可以等孩子安静下来了以后再好好的和孩子沟通,这个时候小孩子就能够听爸爸妈妈的话了,并不是说一定要发火才能够解决问题。爸爸妈妈要用正向的引导让孩子听话,这样孩子今后也就不需要爸爸妈妈发火了。

B. 孩子不听话,每次只有发火了才会乖乖按照指令做,这该怎么办

有些孩子不听话,只有家长发火了,他们才会按照指令做,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规矩,让孩子按照规矩来,这样孩子才会改变自己做事的方法。其实很多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标准时,父母就会非常暴躁,然后用吼叫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通过这种吼叫是为了发泄心里面的不满,家长觉得对孩子适当的吼叫一下,那么孩子就能听话了。但是他们没有想过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们抱着孩子不会介意,也不会生气的想法,去对孩子发火。

心平气和与孩子对话

好好的珍惜孩子,在小的时候可以在父母的羽翼下面成长,这样才能够尽情的去享受属于孩子的时光。如果只想着让孩子变得听话,收获孩子的成长,那么会让孩子无法走出外面的世界,还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恶劣。趁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好好的去对待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学会心平气和的去和孩子对话。

C. 为什么跟孩子好好说话她总听不进去非要家乡发火动手才会有反应

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时间长养成了挨打才可以听话的习惯,你 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孩子要有耐心,不 要说几句就发火,好孩子是教出来 的不 是 打出来 的,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她为什么 不愿意这样做。

D. 为什么非要我发火,孩子才听话”‖根源竟是在这里…

那天下午同事家小孩在写作业的时候,又一次爆发了‘母子大战’。为什么说是母子大战呢?因为母亲越是生气越是吼孩子,孩子也越发的不示弱,针锋相对,一边哭一边为自己少写作业找借口。

通过这件事我想到之前看到过的这篇文章分享一下.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好好说他听不见啊!”

这是一位妈妈在聊起孩子教育问题时的抱怨。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当你心平气和地催促孩子洗漱、睡觉、上学、写作业......

费尽口舌,孩子往往无动于衷,唯有疾声厉色,孩子才磨磨蹭蹭地动起来。

网上有人将其总结为“吼叫依赖症”,即:吼越大声,孩子就越老实。

这种互动模式,在很多家庭里都很常见,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琐事中身心疲惫。

这让家长不禁思考:“为什么我只能用怒火才能让孩子配合?”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讨论这个令无数家长头疼的问题。

孩子“听不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真听不见”,另一种是“假装听不见。”

真听不见

看到这个结论,家长朋友们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孩子怎么可能真听不见我说什么呢?

其实所谓的“真听不见”是孩子听觉注意能力没有跟上来。

听觉注意能力弱的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眼神“飘离”、家长说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有时候看似在认真听,可是眼神呆滞,边听边想别的事情。

这类孩子不是故意不听话,而是听觉注意力没发展好,他对外界的声音刺激不够敏感,容易跑神、发呆。

“真听不见”还会发生在那些过于专注的孩子身上,他们往往还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很难做到“一心二用”。

特别是在他感兴趣的事情上面,比如当孩子正在认真玩积木,你在旁边跟他说话,孩子就很容易忽略你的话。

这是注意力分配问题,它是指孩子在某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支配在不同的事物上,比如有的孩子能够一边看书,一边听歌;

有的孩子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等等。

这项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在孩子成长的早期经历中,这种“听不见”现象很正常,稍加训练就能培养起来,家长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孩子“假装听不见”。

“假装听不见”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无言反抗:

“你让我做的是我暂时不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就当没听见,等不得不做的时候再说吧。”

这种现象出现的诱因有很多,比如:

不重视和关心孩子内心想法

喋喋不休的唠叨

家长态度太强硬,居高临下的命令太多

平时吼叫次数太多,给孩子养成了习惯

家长的原则很容易被打破,让孩子认为有可以磨蹭的余地......

其中,让孩子“听不见”最关键的原因一是唠叨,二是父母没有守住底线。

先说唠叨。

愤怒,在人际关系中应当被“珍惜”着使用。

它代表了你对当下发生的事情不满,表达了你的立场和底线,偶尔的厉色可以让人重新正视你的表达。

但大多数家长的问题,是太过频繁地利用这一点来让孩子听话,最后变成了唠叨+吼叫。

朱自清在《沉默》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唠叨,不仅让孩子对你的反复催促产生依赖,而且也在削弱父母话语的权威。

有的孩子还会选择性“屏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最后就变成“彻宵的爆竹”,任你怎么吼,都引起不了孩子的重视。

再来说底线问题。

孩子不听你的,是因为你太好说话了。

有的父母可能会反驳:

“我天天凶他吼他,就是为了让他听话,我还好说话?”

其实,好不好说话的本质不在于音量,而是原则。

曾经有一位家长朋友向我咨询:

“孩子完全不听话怎么办?

同一件事每天催800遍都不够,真的太累了。”

这样的孩子问题出在哪呢?

这个家长不是没有给孩子定过规矩,也不是没对孩子凶过,但是孩子经常耍赖,家长因此动摇,最后都由孩子去了。

比如催孩子睡觉,催他几句之后,自己该干嘛干嘛,过了半天看到孩子还在沙发上,重新用更大的声音催.......

时间久了,孩子就知道看妈妈的脸色和音量做事。

在妈妈歇斯底里之前,他知道,他还有时间和余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底线只有守住了,才能算得上底线。

一旦我们主动给了空子让孩子钻,最后就变成:“非要我发火,孩子才听话。”

如何应对这种现象?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用吼,孩子还愿意配合你呢?

给大家三点建议:

1. 善用肢体语言,保证孩子看着你的眼睛再说话。

对于听知觉有问题的孩子,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听觉注意能力。

比如可以多让孩子认真听某种声音,听一听,辨一辨,还可以和孩子玩玩听觉注意训练的小游戏。

同时家长要善用肢体语言,在表达之前,要保证孩子的注意力在你身上。

不妨轻拍他的肩膀,等到孩子看着你的眼睛,再与他说话。

这样的举动让孩子无法逃避你的话,提升亲子之间的沟通效率。

2. 你要守住底线,孩子才会有纪律。

家长们都知道,只要孩子遵守规矩,教育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问题是规矩太难贯彻执行了。

其实,规矩能不能立起来,全看父母是否能从最开始守住底线不动摇。

拿孩子睡觉的问题来说,到了时间,我们就可以做入睡准备,关掉电视,拿走手机,洗漱完就躺下。

如果孩子哭闹,你也不要焦虑,随他哭一会,你只用陪在他身边,甚至可以抱抱他:

“我知道你还想玩,你想哭就哭吧。

但是到了点就该睡觉,这是这是我们定下的规矩,哭也不能改变。”

只要你一开始能坚持执行,时间久了,不用你提醒,他就知道该睡觉了。

慢慢你会发现:当你坚守自己的底线,你也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既然说清楚了规则,就不会改变,他便不会再耍赖。

这种规矩早早坚持是最好的,否则,越晚父母就越心累。

3. 调整说话的方式和语气,让孩子心甘情愿地跟你合作。

想让孩子听我们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所以表达的方式和语气很重要,如果你的表达多一些温度,效果出人意料。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作者提到:

父母指责、辱骂、威胁、命令的时候,孩子们通常很难合作。

她给出了寻求孩子合作的一些有用方法:

描述你所看到的;用一个词表达;给提示;描述自己的感受;提供一个选择;写便条。

简单来说多用陈述性的表达,描述看见的事实或者问题,并提供合适的建议,你越是平和、坚定,孩子可能越愿意与你合作。

举例来讲:

孩子玩完积木不收拾,比起:

“你每次都是这样给我添麻烦!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我们可以简简单单地用一个词提醒孩子:“你的积木!”

或者提供一个选择:

“积木乱放容易弄丢,你可以把它们放进盒子里,或者堆成型放在架子上。”

再或者描述你的感受:

“我刚刚整理完客厅,看到积木又把这弄乱了,妈妈很难受。”

总之,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沉浸于自己的愤怒之中,把孩子变成我们的敌人,而是应该以合作的心态共同解决问题。

亲子之间的沟通品质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品质,特别是说话的语气。

吼叫总归不是最佳的沟通方式,只有方法对了,你的话,孩子才能听进去。

注:图文来自——女儿派

“和孩子说话这件小事里,蕴藏着亲子沟通的奥秘。方法对了,孩子才能听你的。”

                                      ————鹿妈

E. 孩子不听话,每次只有发火了才会乖乖按照指令做,该如何教育

家里的孩子非常不听话,家长只有每次发了火以后,孩子才会乖乖的按照家长发号的指令去做。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知道,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和孩子好好说话时,孩子根本就没有把父母说的话当回事。所以家长就不得不直接对着孩子发火以后,孩子才会更听父母的话。尤其是有很多家长在面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如果看到孩子没有好好写,就会用123的方式,好孩子让孩子乖乖的去写作业。

因为孩子长时间的生活在大吼大叫的环境里面,导致孩子的脾气也会变得很暴躁。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用对方法,要懂得和孩子好好说话,家长让孩子去写作业,并不是让孩子等一会儿去写作业。而是现在立刻就要去写作业,让孩子懂得家长和孩子说的话,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才能更好的去树立家长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F. 为什么只有父母发火的时候,宝宝才会听话呢

为什么只有父母发火的时候,宝宝才会听话呢?

1.当你心平气和地督促孩子洗漱、睡觉、上学、做作业时,孩子往往无动于衷,只有声音尖锐时,孩子才会磨磨蹭蹭。网上有人总结为“吼依赖”:吼得越大声,孩子就会越老实。这种互动模式在很多家庭中非常普遍,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琐事中身心疲惫。虽然熊海子的孩子总是喜欢调皮捣蛋,给父母制造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扰,但内心深处,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特别渴望的。

4.这时,如果他们想通过“愤怒的教育”来约束自己的孩子,他们承受不了压抑的效果。听力弱的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眼睛“漂走”。他们父母说的话通常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他们看起来在认真听,但他们的眼睛是呆滞的,他们一边听一边想其他的事情。这类孩子不是故意违抗,而是听觉注意力发展不好。他们对外界的声音刺激不够敏感,所以容易走神、发呆。

热点内容
为什么晚上睡意很浅 发布:2025-02-01 16:31:56 浏览:645
ipad为什么找不到古树旋律 发布:2025-02-01 16:24:25 浏览:512
手机硅胶为什么会变色 发布:2025-02-01 16:13:38 浏览:188
为什么男生吵架总要跟你比较 发布:2025-02-01 16:01:04 浏览:658
为什么派币填了手机号就是上不去 发布:2025-02-01 15:54:14 浏览:978
七日杀智力满了为什么造不了东西 发布:2025-02-01 15:40:39 浏览:252
为什么剪映的智能抠图有时找不到 发布:2025-02-01 15:38:25 浏览:932
为什么有的软件刷视频你赚钱 发布:2025-02-01 15:03:42 浏览:664
小米电视为什么无线连接不上 发布:2025-02-01 15:02:02 浏览:80
饥荒为什么找不到其他岛 发布:2025-02-01 15:02:00 浏览: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