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女生该称为什么
⑴ 古代形容女人20岁为桃李年华,24岁为花信年华~那22岁呢。求专业的答案
22岁古代称为桃李年华。
20-22岁(女子):桃李年华,桃李年华指女子成年待嫁,也称为是双十年华。
20-22岁(男子):及冠之年,因为在古代只要是男子到了20岁都要举行“及冠“之礼,所以叫及冠之年也叫弱冠之年。
(1)24岁的女生该称为什么扩展阅读:
桃李年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ao li nian hua,指20-22岁女子的代称。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⑵ 女子24岁古时称什么
古代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90岁称合耄耋;100岁称乐期颐。
词语:花信年华
注音:huā
xìn
nián
huá
释义: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示例:①当代·殷谦:“韩国女星张紫妍上吊自杀。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斯人已逝,哀惋亡灵。为探个究竟,我就不回避这个敏感而令人困惑的问题了——即使选择轻生,为什么要以这种痛苦的方式?以绳套颈,悬空自杀,若非万恨千愁,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位花信年华、锦片前程的演员走上了绝路?”②在她~时,她早就小有名气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⑶ 女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有哪些
古代女子年龄的雅称:古代女子13岁,别称“豆蔻年华”。古代女子20岁,别称“桃李年华”。
古代女子30岁,别称“半老徐娘”。古代女子40岁,别称“人老珠黄”。古代女子50岁,别称“知命之年”。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⑷ 女生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12
回答者:
沉在水裏
⑸ 古代形容女人20岁为桃李年华,24岁为花信年华~那22岁呢。求专业的答案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⑹ 女子二十一岁的雅称
女子20-24岁以下雅称为:桃李年华。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雅称: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指小孩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岁: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指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7岁。
始龀、龆年:男孩8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
指数之年:9岁。
10岁: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12岁: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13岁。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
及笄[jī]: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6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古代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20岁: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24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⑺ 女性各个年龄段称呼是什么
1、0~1岁:襁褓之年
2、2~3岁:孩提时代
3、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
4、10岁以下:黄口
5、12岁:金钗之年
6、13岁:豆蔻年华
7、15岁:及笄之年
8、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9、20岁:桃李年华
10、24岁:花信年华
11、出嫁年:梅之年
12、30岁:半老徐娘
(7)24岁的女生该称为什么扩展阅读:
男性各个年龄段称呼:
1、0~1岁:襁褓之年
2、2~3岁:孩提时代
3、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
4、10岁以下:黄口
5、10岁:幼学
6、15岁:志学之年,束发
7、20岁:弱冠
8、30岁:而立之年
9、40岁:不惑之年
10、50岁:知命之年、半百
⑻ 女生24岁被称为什么年华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⑼ 女子24岁又称什么
花信。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
花信,汉语词语,拼音是huāxìn,意思是花开的信息;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岁。
简介
问讯东风几日来,冷烟寒雾锁池台。扫空积雪翻成雨,收尽残灯未见梅。夜饮厌厌非老伴,春阴漠漠是愁媒。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