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某些孩子要戴耳蜗
㈠ 老师建议孩子做人工耳蜗,我做不下决定,人工耳蜗到底是比戴助听器效果好还是不好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同属于听力康复设备。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可以称作助听设备,都是通过特殊的电子线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人体可接受的声音信号。
不同之处在于,助听器是一种放大器,可以将外界信号充分放大后,传入听力障碍者的耳道内,通过中耳,再传入内耳听觉感受器,从而使听力障碍者能够听到这种“放大”了的声音。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
人工耳蜗适合于极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人工耳蜗分为外部装置和植入体内的装置两部分。外部装置分为言语处理器,方向性麦克风和传送装置,植入装置包括电极系列和接受刺激装置。植入体内的装置可以绕过受损的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力。
无论是配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期。尤其是人工耳蜗,与健全人体耳蜗结构的精细度相差很大,所以感受到的声音与自然的声音会有一些差异。要经过很长时间,语后聋者要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而语前聋者(小儿)则要经过2-3年的语言康复,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目前一个人工耳蜗的设备加手术费约需20万元左右,一个助听器价格则为1000-30000余元不等。相比之下,助听器的优势在于配戴方便,无创伤;而耳蜗得做手术,有创伤。
现在助听器技术的发展,使助听器有更大的适配范围,适合听损从轻度到重度,甚至低于一百分贝的极重度听损朋友,也在选配了超大功率的助听器后,得到了很好的帮助。
耳蜗的情况国际上规定,双耳听力都在85分贝以上,配戴助听器半年以上无效果或效果甚微,由于耳蜗部位先天后天功能下降引起的听力损失障碍才考虑施行耳蜗手术,而外耳、中耳及蜗后听神经引起的听力障碍人工耳蜗后不能有很好的预期效果,故不推荐。
在声学效果上,助听器的低频补偿更占优势,耳蜗的高频补偿更占优势。所以有些只做了耳蜗的孩子,有时会声调不好,就是上声去声分不清的,最好能在另一未做耳蜗的耳朵配戴助听器来进行低频补足,往往比只做耳蜗的孩子有更好的语言发展。
而配戴传统助听器的孩子,如果高频声音辨听不好,发不清相应的声音,可以考虑配戴移频助听器,由专业的验配师进行调试后,强化辨听声音,纠正发音,如果效果仍不好,可以考虑做人工耳蜗手术。
因为助听器与人工耳蜗都属于高端的电子技术产品,在选择时一定要听取专业的听力师的建议,无论是助听器验配师还是耳蜗调机师在给患者进行推荐时,都应充分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听力情况,给家长或其本人做有参考价值的推荐,而不应因商业目的,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患者的选择
㈡ 家里小孩子做人工耳蜗好还是配戴助听器好
当然是做人工耳蜗佩戴听起来效果更好。但是助听器比较便宜一些,身体需要的东西当然以更好为目的而不是价格。
㈢ 耳蜗孩子与普通孩子的差别
作为耳蜗孩子的家长,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差别肯定是有点的,毕竟不是听力正常的,但是通过尽早的植入加上语训和家长的不厌其烦的教育,可以使孩子很好的融入到正常社会中,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生活,听说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关键还有心态的培养。现在的耳蜗植入已经相当成熟,在台湾手术后24小时就可以开机,让病人可以感知声音,而且创面只有2cm,用一张普通的创可贴就可以盖住伤口,残余听力可以保存95%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以后有更好地技术,需要再次植入,也是效果杠杠的。体外的言语处理器也在不断地更新,现在已经有一体机,不管男女,用头发就可以盖住,就好比隐形助听器,可以做到很隐形。总之耳蜗孩子的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是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不要让他们自卑,可以做到就像戴眼镜一样自然
㈣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工耳蜗的宝宝
孕妇效应吧,走到这个圈子里才发现身边很多这样的孩子,人工耳蜗帮助我听到声音,现在满满的都是兴奋
㈤ 耳蜗适合小孩吗
人工耳蜗手术适用于各年龄段的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迄今为止,全世界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的最小年龄是4个月,最大年龄是97岁。
耳聋又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两种,其植入人工耳蜗的具体入选标准分别是:
【语前聋患者】(包括婴幼儿)
①只要是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语前聋患者均适合安装人工耳蜗。
②对于有残余听力的语前聋患者,当试戴助听器后听觉言语能力无明显改善时,应该尽早安装人工耳蜗。
③针对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最佳年龄是12个月~5岁;由于植入年龄越小,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越好,因此,身体发育良好的患儿在6-12个月时即可在具备良好手术条件的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④对于3岁以后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术后需要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因此,必须具备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条件才能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语后聋患者】(包括老年性聋)
①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语后聋患者,只要身体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证,均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②对于有残余听力的语后聋患者,当配戴助听器无效或效果很差,开放语句认知测试得分≤30%时,应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语前聋还是语后聋患者,只有当听神经直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好时,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听觉效果。
㈥ 什么情况需要配人工耳蜗呢
人工耳蜗是目前极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患者最好的治疗办法。人工耳蜗并不是把原来的耳蜗治好,而是绕开病变耳蜗,找到能够听见声音的方法。应该说所有重度和极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的人,都可以做人工耳蜗植入。但是有个问题,人工耳蜗主要是起到耳蜗的功能,绕过耳蜗,所以感应神经性耳聋中,有一部分人是听觉神经的问题,如某种原因引起听神经断了,如听神经瘤手术后,还有一种疾病叫听神经病。如果听神经病本身病变在耳蜗的内毛细胞,这类的听神经病可以做人工耳蜗。但如果听神经病的患者,本身确确实实是神经引起的,因蜗后神经病变引起,就不适合做人工耳蜗,人工耳蜗的效果比较差。另外什么人能做人工耳蜗的问题,还有一个方面是有语前聋和语后聋的说法。所谓语前聋,即人从出生到做人工耳蜗前从来不会说话,在学会语言之前,就已经完全听不见了。语前聋的人也可以做人工耳蜗植入,但是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学习语言最佳的年龄是在比较小的时候,1-2岁、2-3岁,甚至六岁、十多岁都可以。试想一个人已经40-50岁,成年以后,他从来没有听见过声音,那时即使植入耳蜗,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辨别这种语言。所以对这类患者有一定意义,植入耳蜗以后,如身后汽车喇叭一打,可以回头,能知道有声音、有汽车过来,但是只能听到声音,不明白是不是汽车喇叭的声音。人过了语言发育时间后,说话很难学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前聋的成年人,不是说不能植入耳蜗,但是植入耳蜗后,学习语言的效果较差。语后聋没有这么严格,尽管是成年人,做耳蜗植入,因为患者已经会说话,即使年龄比较大,也完全可以做耳蜗植入,而且效果比较好。再一个就是年龄方面,小孩生下来耳聋,是先天性的感应神经性耳聋,这种情况应该说植入的年龄一般是一岁左右,就可以做人工耳蜗植入。当然如错过了,三岁、四岁、五岁是不是可以呢?也是可以的。但是植入晚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言语发育,即越早植入,患儿从小跟别的孩子一样听声音,有利于听觉中枢的发育,有利于尽早学会语言交流,主要是这种情况。从人工耳蜗植入是否适合来说,孩子肯定没问题,国内植入人工耳蜗,很多都是小孩。现在人年龄大了,老年人听不见怎么办呢?如果老年人听力非常差,配助听器后依然不能改善听力,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也可以做人工耳蜗植入,这种人属于语后聋,植入效果也不错。总的来说,人工耳蜗自发明以后,全世界已经有将近60万人植入了人工耳蜗,并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国内也差不多有6
㈦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各种年龄的患者,包括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的患者。当患有重度和深度耳聋,助听器不能奏效时,就可考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深度耳聋患者特别是对儿童,应尽早接受人工耳蜗的植入,以缩短耳聋的时间,抓住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注意:只有专业医师及听力学家才能对是否可行人工耳蜗植入提出建议。
儿童植入者的选择标准
1. 双耳重度或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2. 助听器及其他助听装置无法改善听力
3. 无手术禁忌症
4. 具有改善听力的强烈愿望
5. 家庭的支持
6. 有对人工耳蜗的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7. 有一套完整的听力语言康复教育计划
成人植入者的选择标准
1. 双耳重度或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2. 助听器及其他助听装置无法改善听力或帮助不大
3. 无手术禁忌症
4. 患者心理和动机正常适当
5. 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6. 有对人工耳蜗的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7. 能运用口语/听声交流
㈧ 什么情况要做人工耳蜗
极重度听力损失与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者需要做人工耳蜗。
㈨ 小孩子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电子耳蜗
通过戴助听器补偿以,达不到有效的交流那部分孩子,都建议给他植入人工耳蜗。现在人工耳蜗手术对于那些极度聋的孩子的补偿效果是35dB-40dB左右,植入人工耳蜗的语言识别率单耳是70%-75%,双耳是80%-85%左右。国产与进口的费用有很大差异,如果是国产的人工耳蜗一般8-10万就可以做了,进口相对会高一些,最便宜要14万左右,最贵的要28万左右。
如何选择与选配助听器?
根据听力的情况,一般说听力在80dB以内助听效果会比较满意,如果超过80dB,就看每个小孩的领会能力了,有一部分小孩超过80dB再去配助听器,他的语言识别率达不到20%,这种情况对孩子的语言发育影响比较大,一般建议做人工耳蜗手术,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情况去选择合适的助听器。根据听力测试的结果,孩子戴上助听器后要经过反反复复的调试,调到一个既舒适又可以听到的状态。
㈩ 小孩子听力不好一定要做人工耳蜗才是效果最好的吗
您好,建议可以先到专业的听力中心检测一下听力情况,看看助听器能不能帮助干预,如果是助听器已经是没有办法干预的话,再考虑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是三类医疗器械,分为外部处理器和植入体两部分,植入体需要手术植入。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处理器接受声音后处理,发射信号到植入体,植入体通过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电“刺激,是听到声音的途径。人工耳蜗是人类历史上个完全替代一个器官的”人工器官“。人工耳蜗是“人工耳”,替代耳朵。
助听器是一个放大器,不过因为听力损失不是线性的,所以目前更多用的是数字式助听器,不是简单放大,而是有的频率损失严重就放大多一些,有的频率损失小就小一点。这样助听器就可以有效补偿听力。还是对声音进行放大处理,通过鼓膜、听骨链、耳蜗、听神经到达大脑,算是耳朵的“增强设备”。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目前绝大部分的感觉神经性聋是无法单纯依靠医疗的手段达到治愈目的的,为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再辅以规范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才是让他们走出无声世界、融入主流社会的唯一科学有效的方法。但同样使用了助听器或人工耳蜗,采取了同样训练措施的不同个体,康复效果却会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作用不但与验配和植入的水平有关,与它们正确使用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为此在这些助听设备的使用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做好“晨检”:
所谓“晨检”指得是早晨起床后对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1)电池电压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只有电池电压在额定状态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才能发挥至大的作用。检查的至好方法是使用电压测试仪,如果发现电压达不到额定的要求则需要及时更换。
如无法保证对电池性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可采取定期更换电池的方式保证助听的效果。
(2)助听器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
有时尽管电池电压正常,但受助听器本身工作状态和耳模导声孔通畅度的影响,助听器的放大和输出也会产生变化。例如北方的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助听器的耳钩和耳模导管中很容易出现水蒸汽,导致助听器没有声音或声音异常;还有的小儿外耳道中的耵聍较多,容易将耳模声孔阻塞,影响声音的传导,需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每天早上,家长或老师要用助听器专用听筒,监听助听器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需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是否有反馈啸叫?
戴上助听器后,出现反馈啸叫的主要原因是耳模配戴不到位,没有让耳模与相应部分充分吻合好,此时只需按步骤重新配戴即可。出现啸叫的第二个原因是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耳廓变大,耳模相对变小,两者之间不相吻合,密封程度降低,解决的办法是更换新耳模。引起助听器啸叫的第三个原因是助听器耳钩或耳模耳钩有裂痕,也有可能是耳模胶管与耳钩衔接不好,声音在传导过程中出现泄漏。需要对耳钩或胶管进行更换。助听器的啸叫,不但影响配戴者自己对声音的听取,还会对其他儿童的听取产生影响,需及时处理。
(4)小儿对声音听取的敏感度有无变化?
有许多原因会导致小儿出现一过性听力下降,如不能及时发现,会影响一整天的学习效果。因此每天早上,戴好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后要检查孩子对声音的听取状况。至简单的方法还是让他听取并复述a、i、u、m、s、sh六个英语字母的发音,如能准确复述,则说明听力补偿效果基本满意,如有异常,要查找原因,必要时要会同听力康复专业人员共同解决。
因为受年龄的影响,特别是初次配戴助听器的幼儿对声音的认识并不深刻,对以上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工作状态的异常改变不敏感或不能表述,如果不做好晨检,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助听设备的作用就得不到正常发挥,不但浪费了宝贵时间,有时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听力损伤。
二、听觉和言语训练的环境要相对安静
感觉神经性聋导致的听力障碍,不仅仅是听觉敏度的下降,至主要的是听觉分辨率的下降。在安静环境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作用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但在嘈杂环境里,噪声干扰了对言语声的听取,就会出现听得见但听不清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听觉和言语训练时,特别是初期,要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等小儿有了丰富的正确的声音概念后,抗噪音干扰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环境的影响就不那么重要了。
三、注意助听器听取的至佳距离
因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使用麦克风输入方式时,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至佳距离在两米之内,超过这个距离,助听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聋儿学习说话时,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两米。同时还要注意,如果小儿只是配戴一只助听器或一耳植入了人工耳蜗时,应尽量在助听器配戴耳或人工耳蜗植入耳一侧与他交流。
四、人工耳蜗植入后,另一耳要坚持配戴助听器
对于听力的改善来说,人工耳蜗比助听器有着更多的优点,因此一些一耳已经植入了人工耳蜗的孩子的家长,就会放弃对另一耳残余听力的开发和利用。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按照常规一耳植入人工耳蜗,另一耳只要有残余听力就一定要坚持配戴助听器,这对于声源方向的定位、噪声条件下的听取有着极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非责任耳“听觉剥夺”的发生。
五、学会使用“T”档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声音输入方式至少有“M”和“T”两种,其中 “M”为麦克风输入方式,在此方式下,麦克风就可以直接将外界的声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进行放大,这是至常用的一种方式。而“T”表示磁电感应输入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不能直接对外界的声音进行放大,而是通过内部的感应线圈切割磁场中的磁力线产生电流后再进行放大。它必须依赖于磁场的存在,因此磁场的建立是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作用发挥的关键。发达在公共建筑设施的设计和建造上已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预先在墙壁或地板内埋置了感应线圈,在一定范围内只要将“T”挡打开,无论距离多远,均可清楚的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利用一些特殊装置才能充分发挥“T”挡的作用。其中至常用的是磁电感应装置。该装置可以在一定范围(一般为30-50m2)内产生一个磁力线均匀的磁场,在这个范围内的任何位置,只要使用“T”挡,就可以收听到来自这些音响设备发出的声音,加大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有效距离,扩展了孩子学习的空间。同时由于这时助听设备接收到的只是进入该装置的声信号,周围环境的其他杂音不被放大,因此声音的清晰度比通过“M”档输入的要高的多。
六、争取使用无线调频(FM)系统
我们虽然远离广播电台,但通过收音机可以清楚地收听到电台播出的节目,这是因为电台可以以调频的形式将声音信号发射到空中,而只要收音机的接受频率与电台播放节目的频率一致,无论距离多远均可以收听到电台的声音。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用一特定的发射器将声音信号象电台一样以某种特定的频率播出,而只要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上安装一个调频接收器,同样可以清晰地接收到这个信号。目前这种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改进,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好。无线调频系统的至大优点是增大了声信号的强度,降低了噪声的强度,通过信噪比的变化增加了言语声的清晰度,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另外它还解决了距离对助听效果产生影响的问题。在发射器功率满足的前提下,只要教师或家长佩带了发射器,佩带了接受器的聋儿无论在何处均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的声音。与磁电感应装置一样,它可以用在一对一的家庭训练中,也可以用在一对多个的集体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