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为什么孩子不能说重复句子

为什么孩子不能说重复句子

发布时间: 2022-10-29 03:38:16

① 三岁多说的话也挺多的,不能说连着的话,我说的话孩子也能明白,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办,着急呀

转摘:
你好,3岁说话不清,初步估计是孩子言语发育迟缓,导致的原因有环境和病理的因素。
(1)环境因素:家庭中用多种方言与小孩讲话,例如,孩子的父亲讲普通话、母亲讲上海话、奶奶讲宁波话、保姆讲四川话,那么这个孩子学说话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家长与孩子交流过少,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或是自己少言寡语,忽视与孩子的言语交流,使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很寂静的环境中,没有机会与大人讲话,说话也会延迟。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说话延迟,改善环境和加强训练后会很快赶上正常。
(2)病理因素:一些疾病,如智能发育落后、脑性瘫痪、听力障碍、婴儿孤独症、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功能失调等,可导致说话延迟,同时也存在其他相应的异常表现。轻度智能发育落后的小儿,开始说话的年龄要比正常迟1~3年。
建议带孩子到妇幼保健院做检查。比如看看是否有脑瘫等先天性疾病的可能。以及检查舌头、嘴唇等口腔器官是否灵活。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需要担心,可以通过多教、多听等锻炼宝宝的语言功能。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很多,如平时大人与宝宝很少说话,使宝宝很少得到练习说话的机会,因而影响宝宝语言的发育;一些家长对宝宝过于溺爱和迁就,总是根据宝宝的手势、眼神来满足其要求,忽视了对宝宝语言的训练,致使逐渐养成用手势代替说话的习惯,从而延缓了宝宝语言的发展;另外,宝宝长期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或听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语言发展延缓。

孩子语言发展较慢,可能是由老人带一个孩子的生活环境较单调造成的,提几点建议:
1、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语言环境,家长每天要经常有表情地和他说话。
2、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孩子有话可说,结合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和见闻,提供说话的机会,边做事情边说话。
3、家长每天要有意识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边看边问边说。

4、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寻找孩子感兴趣的、易表达的话题,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大人用心听孩子说,使他敢说、会说,成人以正确的发音,引导孩子模仿,学习大人说话,以先学母语(普通话)为主。

5、帮助孩子寻找几个年龄略大一点的同伴,让孩子在儿童群体中交谈,游戏,在游玩中交往、培养乐群性格。

宝宝能听懂,会简单的几个词语,说话就是个早晚问题,不要着急!

说话迟的孩子原因很多:

有些是和家族的遗传有关,上辈人说话迟,他们的孩子有的也学话迟。他们虽然一时还不会说话,可是心里明白,智力发育也并不差。

有些孩子性格羞怯沉静,常常由于害羞或害怕及其他特殊的心理羞于启齿,懒于开口,这样学说话自然也比较迟了。

有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养孩子的知识,只是一味地对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们说话交流,造成说话迟。

宝宝智力发育并不差,家长不必着急,可采取多创造条件和他交谈方法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毕竟是智力的一个飞跃,因此提前教孩子说话好。婴儿比成人获得语言能力强。那是因为他们不是靠理性去学习一种语言,而是凭一种感觉。当他们在听成人讲话时,尽管语言本身是不懂的,但他们有一种感觉,凭着对方的神态及动作等方面信息,使他们能领会其中的含意。
这种奇妙的感觉,是建立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的。当母亲向婴儿说话,婴儿以微笑回报;当婴儿咿咿呀呀学语,母亲回报他以微笑与语言鼓励,这种交流会引发其用语言交流的兴趣,进而激发他早日开口说话。
孩子说话的早晚因人而异。正常情况外,引起语言发育迟缓最常见的原因是智力低下。智力与语言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智力低下的小儿不能注意别人对他说什么,精神不能集中,模仿能力也差,不能表达和理解词的意义。有时虽然也能说清楚某个词,但不久又忘掉了。

听力缺陷也会影响语言的发育。严重听力丧失的小儿无法学习说话,听力丧失不太严重时,还可以看到别人的口唇动作学着发音。口形变化明显的容易学,如“波、夫、呜”等;但对一些依靠舌头运动发出的声音,如“哥、了”,学起来就困难了。若在会说话以后出现听力障碍,一般不会影响说话。

家族因素与说话早晚也有关系。有些孩子智力发育正常,又没有听力障碍,也没有找到其他疾病,就是说话晚,这种情况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其父母小时说话可能也比较晚。一般来说,幼儿的口腔疾患,如唇裂、腭裂舌系带过长等,都不会造成说话迟缓,在未修补前,仅仅影响语音的清晰程度。

1. 有人认为,语言的发育可以预示小儿将来的智力,说话早的,智力水平也较高。但是也有例外,很多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较高的小孩,语言发育也可能较晚。所以,不能仅仅根据说话早晚来判断智力高低。例如:科学家爱因斯坦。

2. 日本小儿科学会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的语言发育,导致表达能力不良。父母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势必减少同孩子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影响他们的语言发育。

3. 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遗传因素及父母教育的不同,而影响着一个人的发育,也影响着孩子开口的迟早。

4. 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即使快两岁了,仍不爱开口,但他们却能听懂大人的话,并且在他们偶尔的发音中,会带出成句的语调。这表明他们言语能力确实在发展着,只不过因为他们不说,这方面的发展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他们一旦开始说,可能就是成句的话,只是由于缺少发音,字音还咬不准,但这种现象在开口后会较快得到纠正。一般说来,到了3岁左右,孩子就会具备基本的言语能力,他们之间的差异将变得不明显。

5. 尽量多跟他语言交流,孩子虽然不能说,但是能听懂。另外简单的语词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引导他。家族因素与说话早晚也有关系。

6. 正常情况下,每个孩子说话的早晚大不相同,有的孩子八个月就开始说单个的词,不到一周岁就能说简单的句子。也有些小孩智力发育很正常,但三、四岁才会说话,有的还要晚。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说话要早一些。

7. 使用右脑处理语言能力的儿童,通常学说话较晚

希望这些能够帮到大家!也请各位家长不要把宝宝说话迟这个问题当作一种负担!除非孩子真的发生什么生理缺陷,否则千万不能放弃宝宝的语言教育。这些努力不会白费的,宝宝以后会慢慢地告诉你的

良好的亲子互动是宝宝学说话的最优氛围,爸妈和宝宝互动的品质和频率决定宝宝日后沟通能力的好坏。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宝宝交谈对宝宝学说话起关键作用

爸妈和宝宝交流的质量和频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宝宝语言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常听到爸妈对他说话的宝宝要比不常听到的宝宝懂得的词要多得多。

在对宝宝抚育中,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小宝宝“交谈”,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否意识到,较敏感的爸妈为了能更有效成功地与宝宝“交谈”,都在有意无意地探究与宝宝的反应相匹配的交流手段。

爸妈教宝宝说话的基本形式

首先要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物品、这件事情上,然后说名称,使用语法结构简单的短语。要选择正在做的,或者宝宝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喂宝宝吃苹果时,就可以说“苹果”;或者用一个短语“这是苹果”。为了便于宝宝理解语法规则,要使用简短的句子。

但并不是指不要对宝宝说交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长句子。有时对宝宝说一些长句子,能让宝宝较早学会使用复杂的句子。

重点强化

可以重复或者大声强调想要宝宝学习的词语,比如:“这是苹果。苹果。”一个词要重复很多遍后,宝宝才能理解并且记忆,最后自己说出这个词。

对宝宝重复相同的话、唱同样的歌、念相同的歌谣,这一切都能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自然发生,而且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丰富的语言输入量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宝宝进行明确和句子扩展

宝宝在“咿咿呀呀”时其实他很想表达,但想说又不会说,可以帮助宝宝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认真听宝宝“说的话”并替他说出所想。除了可以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外,其实这也是一种很积极的回应,能给予宝宝很大的鼓励,让他更想学习。比如当宝宝手指着苹果咿呀时,就可以说:“噢,这是苹果呀。宝宝想吃呀。”

扩展其实是很好的提升宝宝认知的方法。扩展时可以用“描述”、“比较”等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比如可以说:“苹果。红色的苹果。” “比较”可以比较东西的大小、长短、多少。通过这些语言都可以让宝宝了解事物的性质,提升宝宝对事物的认知,增加词汇量。

爸妈在教宝宝说话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喜欢用儿语的妈妈

一般来说,宝宝比较偏爱自己的照顾者——妈妈的声音,因为伴随着妈妈的声音,宝宝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妈妈更倾向使用儿语来和宝宝交流。儿语一般具备较高水平的音韵、较大的音频范围,且多样化和音调夸张,单词重复。月龄较小的宝宝比较偏爱具备这些特点的声音。儿语常和妈妈一起出现,让宝宝感觉良好。
促进宝宝语言规范的爸爸

如果说妈妈更倾向于以宝宝的发音能力去反应宝宝,爸爸则更关心宝宝语言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来说,爸爸用的词汇更多,爸爸很少使用儿语,对宝宝语言的规范化更有促进作用。

长期只接触儿语不利于宝宝学习说话

儿语的结构比较简单会影响宝宝去接触必须学习的语言的语法结构。除了发音、词语意思的理解外,宝宝学说话也要学习符合规则的语法结构。

通常爸妈的误区在于,认为儿语对宝宝来说比较简单,而规范的语言比较难,宝宝接受不了,其实对一张白纸的宝宝来说,输入什么就能接受什么。及早给予宝宝规范、优美的东西,在他大脑中留下印记,促进他的智力开发。

教宝宝说话很重要的原则是要让宝宝掌握语义

宝宝听到的词汇越多,学会说话越早,因为每天能听到许多词汇能帮助宝宝发展语言。

宝宝会说话,不仅是指能发出语音,而且还指的是宝宝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后说出的、表达自己意思的话。理解意思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让宝宝掌握语义的方法

要让宝宝可以将所听到的一切和事物、行动联结起来。

爸妈直接对宝宝说话是比较好的方法,宝宝听到的话一定要配合情境,也就是说爸妈正在对宝宝说的话必须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当然首先要引起宝宝的注意,注意到了才能听进去,明白意思。还要激发宝宝回应自己,互动交流才是学习语言的较好手段。

在宝宝还没有学会说话以前,他的回应可能是“咿咿呀呀”、身体姿势和表情。爸妈要学会“察言观色”,对宝宝的行为、情绪保持敏感,就能和宝宝互动,抓住和保持宝宝的注意力,学习语言。

爸妈单方面、喋喋不休地对宝宝说话;或者自顾自对话,让宝宝在旁边听着,没有互动,这些方法都无法抓住宝宝的注意力。因为你和宝宝没有身处于说话内容所指的场景和事件中,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可以帮助宝宝理解语义的具体、实在的参照物,宝宝根本无从理解意思,从而掌握语义。

祝你宝宝健康!

② 宝宝三岁了,但是还不会说长句子的话怎么办

3岁说话不清,初步估计是孩子言语发育迟缓,导致的原因有环境和病理的因素。(1)环境因素:家庭中用多种方言与小孩讲话,例如,孩子的父亲讲普通话、母亲讲上海话、奶奶讲宁波话、保姆讲四川话,那么这个孩子学说话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家长与孩子交流过少,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或是自己少言寡语,忽视与孩子的言语交流,使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很寂静的环境中,没有机会与大人讲话,说话也会延迟。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说话延迟,改善环境和加强训练后会很快赶上正常。 (2)病理因素:一些疾病,如智能发育落后、脑性瘫痪、听力障碍、婴儿孤独症、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功能失调等,可导致说话延迟,同时也存在其他相应的异常表现。轻度智能发育落后的小儿,开始说话的年龄要比正常迟1~3年。建议带孩子到妇幼保健院做检查。比如看看是否有脑瘫等先天性疾病的可能。以及检查舌头、嘴唇等口腔器官是否灵活。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需要担心,可以通过多教、多听等锻炼宝宝的语言功能。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很多,如平时大人与宝宝很少说话,使宝宝很少得到练习说话的机会,因而影响宝宝语言的发育;一些家长对宝宝过于溺爱和迁就,总是根据宝宝的手势、眼神来满足其要求,忽视了对宝宝语言的训练,致使逐渐养成用手势代替说话的习惯,从而延缓了宝宝语言的发展;另外,宝宝长期营养不良、体弱多病,或听力不好,也都可能造成语言发展延缓。 孩子语言发展较慢,可能是由老人带一个孩子的生活环境较单调造成的,提几点建议: 1、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语言环境,家长每天要经常有表情地和他说话。 2、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孩子有话可说,结合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和见闻,提供说话的机会,边做事情边说话。 3、家长每天要有意识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边看边问边说。 4、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寻找孩子感兴趣的、易表达的话题,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大人用心听孩子说,使他敢说、会说,成人以正确的发音,引导孩子模仿,学习大人说话,以先学母语(普通话)为主。 5、帮助孩子寻找几个年龄略大一点的同伴,让孩子在儿童群体中交谈,游戏,在游玩中交往、培养乐群性格。 宝宝能听懂,会简单的几个词语,说话就是个早晚问题,不要着急! 说话迟的孩子原因很多: 有些是和家族的遗传有关,上辈人说话迟,他们的孩子有的也学话迟。他们虽然一时还不会说话,可是心里明白,智力发育也并不差。 有些孩子性格羞怯沉静,常常由于害羞或害怕及其他特殊的心理羞于启齿,懒于开口,这样学说话自然也比较迟了。 有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养孩子的知识,只是一味地对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们说话交流,造成说话迟。 宝宝智力发育并不差,家长不必着急,可采取多创造条件和他交谈方法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毕竟是智力的一个飞跃,因此提前教孩子说话好。婴儿比成人获得语言能力强。那是因为他们不是靠理性去学习一种语言,而是凭一种感觉。当他们在听成人讲话时,尽管语言本身是不懂的,但他们有一种感觉,凭着对方的神态及动作等方面信息,使他们能领会其中的含意。 这种奇妙的感觉,是建立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的。当母亲向婴儿说话,婴儿以微笑回报;当婴儿咿咿呀呀学语,母亲回报他以微笑与语言鼓励,这种交流会引发其用语言交流的兴趣,进而激发他早日开口说话。 孩子说话的早晚因人而异。正常情况外,引起语言发育迟缓最常见的原因是智力低下。智力与语言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智力低下的小儿不能注意别人对他说什么,精神不能集中,模仿能力也差,不能表达和理解词的意义。有时虽然也能说清楚某个词,但不久又忘掉了。 听力缺陷也会影响语言的发育。严重听力丧失的小儿无法学习说话,听力丧失不太严重时,还可以看到别人的口唇动作学着发音。口形变化明显的容易学,如“波、夫、呜”等;但对一些依靠舌头运动发出的声音,如“哥、了”,学起来就困难了。若在会说话以后出现听力障碍,一般不会影响说话。 家族因素与说话早晚也有关系。有些孩子智力发育正常,又没有听力障碍,也没有找到其他疾病,就是说话晚,这种情况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其父母小时说话可能也比较晚。一般来说,幼儿的口腔疾患,如唇裂、腭裂舌系带过长等,都不会造成说话迟缓,在未修补前,仅仅影响语音的清晰程度。 1. 有人认为,语言的发育可以预示小儿将来的智力,说话早的,智力水平也较高。但是也有例外,很多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较高的小孩,语言发育也可能较晚。所以,不能仅仅根据说话早晚来判断智力高低。例如:科学家爱因斯坦。 2. 日本小儿科学会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的语言发育,导致表达能力不良。父母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势必减少同孩子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影响他们的语言发育。 3. 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遗传因素及父母教育的不同,而影响着一个人的发育,也影响着孩子开口的迟早。 4. 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即使快两岁了,仍不爱开口,但他们却能听懂大人的话,并且在他们偶尔的发音中,会带出成句的语调。这表明他们言语能力确实在发展着,只不过因为他们不说,这方面的发展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他们一旦开始说,可能就是成句的话,只是由于缺少发音,字音还咬不准,但这种现象在开口后会较快得到纠正。一般说来,到了3岁左右,孩子就会具备基本的言语能力,他们之间的差异将变得不明显。 5. 尽量多跟他语言交流,孩子虽然不能说,但是能听懂。另外简单的语词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引导他。家族因素与说话早晚也有关系。 6. 正常情况下,每个孩子说话的早晚大不相同,有的孩子八个月就开始说单个的词,不到一周岁就能说简单的句子。也有些小孩智力发育很正常,但三、四岁才会说话,有的还要晚。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说话要早一些。 7. 使用右脑处理语言能力的儿童,通常学说话较晚 希望这些能够帮到大家!也请各位家长不要把宝宝说话迟这个问题当作一种负担!除非孩子真的发生什么生理缺陷,否则千万不能放弃宝宝的语言教育。这些努力不会白费的,宝宝以后会慢慢地告诉 良好的亲子互动是宝宝学说话的最优氛围,爸妈和宝宝互动的品质和频率决定宝宝日后沟通能力的好坏。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宝宝交谈对宝宝学说话起关键作用 爸妈和宝宝交流的质量和频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宝宝语言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常听到爸妈对他说话的宝宝要比不常听到的宝宝懂得的词要多得多。 在对宝宝抚育中,爸妈是否热情地与小宝宝“交谈”,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管是否意识到,较敏感的爸妈为了能更有效成功地与宝宝“交谈”,都在有意无意地探究与宝宝的反应相匹配的交流手段。 爸妈教宝宝说话的基本形式 首先要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物品、这件事情上,然后说名称,使用语法结构简单的短语。要选择正在做的,或者宝宝正在注意的事情。比如喂宝宝吃苹果时,就可以说“苹果”;或者用一个短语“这是苹果”。为了便于宝宝理解语法规则,要使用简短的句子。 但并不是指不要对宝宝说交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长句子。有时对宝宝说一些长句子,能让宝宝较早学会使用复杂的句子。 重点强化 可以重复或者大声强调想要宝宝学习的词语,比如:“这是苹果。苹果。”一个词要重复很多遍后,宝宝才能理解并且记忆,最后自己说出这个词。 对宝宝重复相同的话、唱同样的歌、念相同的歌谣,这一切都能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自然发生,而且能起到强化的作用。丰富的语言输入量是非常必要的。

③ 孩子不能说短语和整句话怎么训练

从楼主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不能说短句应该不是语言基础方面的问题,因为孩子能说出物品的名称,也能够说一些儿歌,但是我想知道的是孩子是不能说还是不想说,孩子不想说就是怎么诱导都不说,不能说是孩子想表达但是总是不能完整的表达,有少字漏字的情况出现。如果是前者要现对孩子进行心理诱导,激发孩子表达的动机,最好是在生活细节中进行,要多激发多旁白,少提问,培养孩子主动表达的意识;如果是后者就是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问题,需要结合情景让孩子复述短句或者是表达情景照片的内容等等。

④ 孩子出现语言重复,一句话能说好几遍,算是自闭症吗

孩子出现语言重复,一句话能说好几遍是轻微自闭症。较好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推荐【大米和小米】拥有专业的管理和专家团队。针对孤独症人群的社交障碍和干预康复困境,大米和小米还集结了一个跨孤独症儿童康复、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多学科团队。

大米和小米的RICE体系倡导以社交为核心,为中高功能的孤独症儿童提供自然康复场景,能有效提升儿童社会融合、学校生活适应等方面的能力,便于后期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和学习。大米和小米针对儿童的能力、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不同,在干预目标、内容上采取差异化干预,干预方法多元化实施,得到广大家庭的好评。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自闭症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大米和小米。大米和小米是专业的孤独症谱系及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服务平台,汇聚了海内外一流的儿童康复专家、儿童教育学家、儿童行为发育医生、心理学家等,开发了具有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的RICE康复干预体系,为孤独症谱系及发育障碍儿童提供康复干预、融合支持、居家指导、家长培训及科普咨询等一体化服务,让家长们无后顾之忧。

⑤ 小孩说话老是重复,怎么办

这是小孩正常的表现,她到了语言敏感期,推荐你看一下《捕捉儿童敏感期》。我妹妹小时候曾经有段时间重复的讲故事,逮到人就讲。现在她学文科,记忆力表达能力都很好。别担心,耐心回答她的问题,你还可以趁机教她其他表达漂亮的词语。这段时间给她朗读一些优美的诗歌,讲些故事,让她也讲给你听。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时期哦,你或许能发现她的语言天赋呢

⑥ 小孩子说话不能说长句子的话,只能说简单的是什么原因

思维的连贯性决定语言的连贯和长短,小孩思维不够成熟,语言表达不会长的。

⑦ 为什么孩子说话重复

孩子想表达某种意思、某种理解,却没有合适的词语,孩子思考寻找合适词语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说话重复、不流畅、停顿现象。这种重复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是常见的,也是阶段性的。一般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现象,2岁半至4岁最多。镜头裹现:要去姥佬家了.你问孩子穿什么衣服出门,孩子说:“毛、毛、毛毛……”你不解,问孩子什么“毛毛”,孩子把你拉到衣拒前指着你前两天给她买的新羽绒服。原来,孩子不知道“羽绒服”这个名词,当你问她时,她不知道怎么说,只是想到了衣领上有“毛”,并不断重复这个字。不必担心。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的有组织、有逻辑,这种重复说话现象会逐渐减少,最终不再出现。一般来说,这种现象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自动消失。但是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一年以上,孩子到5岁左右还不消失,就需要请医生或有关专家帮助纠正。丰,孩子的词汇。词汇多了孩子表达起来就会自如很多。

⑧ 孩子三岁还不能说整句子,原因可能出在哪里

儿科专家提醒,如果宝宝2岁之后,家长还这样跟宝宝说,就会影响宝宝语言发展,拖延宝宝语言阶段的过渡。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是单词句、多词句、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大部分宝宝2岁以后就可以说简单的句子了。父母在教宝宝说话的过程中最好能了解并遵循这一规律。以便更好地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4、遵循宝宝语言发展规律,2岁之后就要多跟宝宝用完整句子沟通。比如妈妈问:“爸爸去哪了?”教宝宝回答:“爸爸去上班了”,妈妈接着问“爸爸去哪里上班了?”教宝宝回答:“爸爸去公司上班 了”,再或者问:“宝宝几岁了?”,教宝宝回答:“我2岁了”……

如此一来,大部分宝宝都能及早地学会说完整句子了。

热点内容
为什么删文件夹老删不掉 发布:2025-02-05 01:41:41 浏览:904
寄居蟹第一天为什么不吃东西 发布:2025-02-05 01:41:04 浏览:229
c语言里调用函数为什么找不到 发布:2025-02-05 01:41:02 浏览:363
为什么乳头上有黑头一样的东西 发布:2025-02-05 01:40:01 浏览:816
为什么眼睛很疼流泪 发布:2025-02-05 01:39:20 浏览:969
为什么画家一有时间就要外出 发布:2025-02-05 01:38:40 浏览:333
为什么要压岁钱给孩子保险理财 发布:2025-02-05 01:38:31 浏览:859
为什么上海晚上天还是亮的 发布:2025-02-05 01:28:56 浏览:563
自嗨锅为什么不好吃 发布:2025-02-05 01:24:16 浏览:573
电脑按键盘为什么会有声音 发布:2025-02-05 01:19:17 浏览: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