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为什么总是忍不住挖苦孩子

为什么总是忍不住挖苦孩子

发布时间: 2022-10-24 21:12:04

⑴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父母总是喜欢挖苦打击自己的孩子

人生的路上总是荆棘丛丛,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会担心孩子未来不够坚强,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各种障碍,于是我们会有意识的制造些“麻烦”,让孩子去历练,可是错误的抗挫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强大内心,更会让孩子进入误区...

3种错误的抗挫教育

1

认为孩子经受的挫折越多越好

有的父母会在孩子成长中故意制造一些麻烦,来提高孩子抗挫的能力。其实我们都“误会”了挫折。

在心理学上: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过多的挫折,就是过多的消极状态。过多的消极状态只会让孩子对生活没有热情,做事缺乏激情,失去信心,变得十分自卑和脆弱。

人生难免有高低起伏,困难波折,未来真正给孩子造成阻碍的并不是眼下的挫折和困难,而是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心境,乐观积极的心态始终可以帮助孩子化解困难,笑对人生,还能把每一次的困难变成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变成自己通往成功的垫脚石,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认清挫折的本质,帮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才是挫折教育的关键。

⑵ 明知吼孩子不好,为什么总是忍不住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问题:


虽然看过很多书,学过很多理论,知道教育孩子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但一到实际生活中,就不由自主地看孩子哪哪都不对,忍不住挑错、讥讽,甚至动不动就声色俱厉地吼他骂他……


小时候明明最恨爸妈这样对待自己,也曾发誓以后不做这样的父母,但到头来对我们自己孩子的态度,简直就是把自己爸妈的原版复制。



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才能改变这一局面?


01

在2018年我们曾举办过几场家庭系统排列课,当时有一个做课程助教的爸爸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他小时候,父亲对他非常苛刻、严厉,他犯一点小错就可能吃一顿“竹笋炒肉”,后来当他成为了父亲,曾暗下决心,绝对不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严厉暴躁,绝对不要让孩子像自己小时候那么委屈。但现实很打脸,他和儿子的关系一向非常紧张,因为只要儿子一犯错,他就不由自主地举起来拳头,虽然事后非常后悔,但总是控制不住,就像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儿子恨他,而他觉得自己是个很失败的父亲,简直无能为力。


后来他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参加了一场家庭系统排列课,在做个案的时候,他的代表说了一句话一下把他击中了,这句话是“我也要你尝尝我小时候尝过的滋味”,这正是他藏在潜意识里的想法,一向刚强的他在这一刻忍不住哭了出来。


在我们头脑里有很多认知、想法、思想……,有一部分我们能够很清晰地意识到,有一部分却是潜藏在更深处的意识里,就像海面下的冰山,通常是不被看见的。但对我们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走向起到决定作用的,却正是不被看到的这些想法,心理学中称之为“潜意识”。



所以让自己真正改变,就要从这些潜藏的想法入手,不能只在看得见的想法上打圈。


02

这些潜藏的想法大部分都是在生命的早期就已经入驻到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婴儿期、幼儿期、童年,父母(也包括主要照顾我们的人)和我们的相处模式,会逐渐进入我们的意识深处,在我们的心里,会逐渐形成一个“内在父母”的形象和“内在小孩”的形象,他们的相处模式就是父母和我们相处模式的照搬。


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已经长大了,也离开了父母,有的父母已经离世了,但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却常常还会想,父母对我做这件事怎么看?这就是因为父母的形象早已内化到我们的心里的。


所以一个人如果在小的时候,经常被父母看不顺眼,动不动就挑错,批评,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对自己很苛刻,爱跟自己较劲,过分自责,自卑,甚至会有抑郁的倾向。这其实就是自己心里的内在父母正对内在小孩发威呢。


当这样的人成为了父母以后,心里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马上就会呈现在自己和孩子身上,所以就会忍不住看孩子哪哪都是缺点,忍不住挑错,忍不住怒吼。


03

在《爸爸去哪儿6》中,“小包总”杨烁对待儿子杨雨辰的态度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打击、批评、讽刺、严厉的语气、恶狠狠的表情,不但引起观众的不适,纷纷同情这个连哭都要忍着的小孩,连一起做节目的其他嘉宾也是纷纷侧目。


杨烁之所以会这样对待自己孩子,也是和他父亲对待他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在一次采访中,杨烁坦言他的父亲是属于直接动手的那种,对待年少的杨烁能动手就绝不吵吵,有时候打到他觉得,自己都活不下去了。



这种影响也一直到他成年,刚做北漂的时候,有人形容杨烁像个小混混儿,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他虽然现在走红了,从外面看是成功了、改头换面了,但内在的关系模式并没有改变,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沿袭了父亲对自己的态度。


所以很多父母不是不想好好爱自己的孩子,而是父母没教给他们什么是爱,以为批评、嘲讽、打骂就是爱,人无法把自己不曾拥有过的东西,分享给别人。


04

那么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该怎么转变呢?


我们的童年无法再从来一次,我们更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改变自己的父母,但我们可以做的是, 改变心里内在父母的形象——做自己的好父母。


我们不要急于怎么教育孩子,改善亲子关系,而是先要改变自己心里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


我们自己没从真实父母处得到的无条件的爱、温暖、支持、信任、认可……,统统都可以从内在父母处得到,内在小孩所受的一切伤痛,也会在内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一一抚平。


在这个疗愈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难过的回忆、伤痛,这些都是潜藏着心底的伤口,你会发现它们并没有愈合,依然张着狰狞的裂口,流着汩汩的血水,你可以让内在的父母带着爱,温暖地轻抚它们,你会发现只要有足够的爱,这些伤痛真的会慢慢愈合。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给到自己无条件的爱,重视自己身上的优点,多给自己正向鼓励和支持,信任自己一定能越变越好,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境改变很多,外在的境遇也会转变,亲子关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因为孩子对潜意识的改变是最为敏感。你对他的赞美和鼓励是真是假,他们心里是门儿清的。


05

我的一个朋友小时候妈妈对她高标准,严要求,而且方法也非常严厉,她从小学习都是拔尖的,但性格太要强了,考试时错一道题都会罚自己把正确答案抄十遍。年轻时她的事业发展得很好,三十岁时她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个大坎,她已经竭尽了全力,但还是没有过去,因为很多事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是单方面努力就可以成就的。在她的心态几乎要崩盘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同领域的前辈,跟她说了一句推心置腹话:“你活得太紧张了,要学会和自己像朋友一样好好相处啊!”。


她一下子愣住了,她发现从小到大,从来没对自己好过,她看不见自己,眼里只有一个个高大上的目标,永远都是拿着小鞭子抽着自己向前赶,有点失败就会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她看不见真实的自己多么渴望爱和关心,这几乎就是她母亲早年对她教育的翻版。



在她生了孩子以后,她发现自己几乎完全摆脱了母亲的影响,她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孩子,鼓励她,支持她,信任她,她常常对孩子说:“无论你怎样,妈妈都会一直爱你。”


她的孩子非常阳光、乐观、友善,在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个邻居家的弟弟一起搭积木,弟弟开始不太会,她在一旁非常有耐心地鼓励、引导,弟弟每成功地搭上一块,她都热情地欢呼一声,朋友说,这不就是自己教她搭积木时的情景再现吗?


06


可见,我们一定是可以改变内在关系模式的,当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 健康 ,孩子自然也会拥有 健康 的性格,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一样会在心里形成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这种内在关系模式也会主导他们和世界相处的方式。


所以我一直希望大家,一要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的影响,如果没有意识就很可能稀里糊涂地把这种影响代到我们的孩子身上,但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往往会心生愤怒,这也是很正常的,但不要止步于此,要知道,能改变命运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要为自己担负起百分百的责任,所以不光要意识到这一影响,更要想尽一切办法挣扎着走出来。

⑶ 总是忍不住吼孩子!这10种做法你中招了吗(附解决办法)

你在亲子相处中,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孩子天真可爱、嘴甜如蜜时母慈子孝、和谐有爱;孩子调皮捣蛋、咋说都不听时开始吼叫,气急了还揍孩子,揍完又后悔、内疚,马上又心疼孩子~

一次两次大人发火孩子还会听,时间长了就不管用了, 相爱相杀的场面经常上演。

每一天,疲惫的我们都要面对精力无限的“神兽”各种不配合,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愤怒、沮丧、无奈、痛心,还得保持冷静、克制、心智健全。每一件我们坚持让他们去做的和不能去做的事,都代表了我们为意愿之争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耐心……

实际上, 在亲子关系中,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 社会 规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源于我们和孩子在 需求上的矛盾 。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懂礼貌、守秩序、按流程办事,可孩子们哪在意这些?有多少孩子会自觉洗手、洗澡、刷牙、早早睡觉,去主动说“麻烦你……”?

家长花很多精力调教孩子,希望他们的行为符合 社会 规范,但是, 我们态度越强烈,他们越反抗!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怎么办?有没有解决办法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还是先回顾一下,当大人希望孩子配合时经常采用的做法。建议你在看下面每个例子时,把自己想象成孩子,在听父母说话,体会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这10种吼孩子的做法,你中招几个?

1、责备和问罪

2、谩骂

3、威胁

4、命令

5、说教

6、警告

7、控诉

8、比较

9、讽刺和挖苦

10、预言

以上这10种吼孩子的做法,估计好多家长都会似曾相识,难免中招!

从以上话语里,我们站在孩子角度,经历了很多感受,想想真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会是什么心情。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既与我们配合,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不会让他们有逆反心理呢?

有,下面5个技巧,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5个技巧

首先说明下,这5个技巧不能说都适用所有孩子,也不能说每次都见效,但,这五个技巧将帮我们和孩子建立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开始。

01 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当家长不断指出孩子做错的时候,他/她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本该做的。例如下面漫画中的案例:

当父母指责孩子忘关水龙头、每天不去遛狗时, 指责越严厉,孩子越叛逆不想听话,反而使矛盾升级。 描述场景里,父母指出问题所在,孩子们反而若有所思,积极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 只描述问题,就能避免互相指责和抱怨,让每个人把精力集中在“该做什么”。

如上图中的正反面案例, 大人描述问题的时候,其实,也就告诉了孩子该怎么去做。 孩子们听到父母描述的问题,就已经在给出解决答案了。

02 提示: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容易的多

当我们给孩子提示的时候,他们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给孩子提示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0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比较一下长篇大论和简单用词分别产生的效果,多说不如少说。

孩子们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用简单词语表达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04 说出你的感受

说出你的感受,孩子愿意听到父母真实想法。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会变得更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注意:父母只描述感受才有效,可以用“我”“我觉得……”

只要不受到攻击,孩子更愿意和一个表达愤怒的人合作。

用简单词语表达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05 写便条

有时候, 文字比口头说更有效 。一位爸爸写的便条——他实在厌烦了在下水道清理女儿的长头发。

这是一个上班族妈妈贴在家里电视上的便条

这个双面便条贴在卧室的门上,能让父母在周末早上多睡会儿。等到他们想让孩子们进来的时候,就把它翻个面。

爸爸不想再对儿子大吼大叫了,他决定用写便条的方法来处理。

妈妈折了一个纸飞机,在上面写了一些话,扔给他的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他们都不识字,跑来问妈妈上面写的是什么意思。知道以后,就把玩具收拾起来了。

通过写便条的方式,不管孩子认不认字,都期望收到小便条。省时、便捷,比张嘴喊省力得多,还值得回味。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6个常见问题


Q1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为什么不能说“请”?

举手之劳的事可以说。给孩子树立符合 社会 礼仪的榜样。

“请把盐递给我。”“请把门关上”。

但是,当真生气时候,温柔说“请”,会带来麻烦。

妈妈:(试图温和地)请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

孩子:(还在跳)

妈妈(提高嗓门)请不要这样跳!

孩子:(继续跳)

妈妈(突然使劲打孩子)我说过“请”不要跳了,怎么还跳!

如果你想马上做一件事,最好语气坚定,不要恳求。 大声坚定地说:“沙发不是用来在上面跳的!”他会马上停止跳。如果孩子继续坚持,就马上把他抱走,严厉地对他重复“沙发不是用来在上面跳的!”


Q2 有时候我让孩子做事情,他们会给我回应,有时候他们又置之不理。这是怎么回事?

下面的问题,可以问下自己:

①、我的要求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要求6岁的孩子要有很好的饭桌礼仪)

②、他认为我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妈妈非要我洗耳朵后面?又没人看。”)

③、能否让他选择怎么去做?(“你洗澡的时候,带上你的玩具娃娃,还是小船?”)

④、房间的设施是不是可以改善一下?(孩子房间是否可以加些隔板、挂钩之类便于整理东西,而不至于全堆在一起?)


Q3 我必须承认,自己以前对女儿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现在我想改变,可是女儿却不吃这一套。我该怎么办?

不要让女儿的负面态度阻碍你。你所学的技巧,都是在教你如何对别人表示尊重。

相信绝大多数孩子最终都会有反应的。


Q4 用幽默的方法对我儿子很见效。他喜欢我用逗乐的方式让他做事情。这样可以吗?

鼓励孩子合作的一个最好办法,就是要有 娱乐 性,别太严肃,孩子喜欢玩和 游戏 。没什么比 游戏 更能刺激孩子去做事情了。

儿子喜欢听父亲模仿机器人声音说话:“我是机器人,请把香蕉皮扔到垃圾桶,不然就被驱逐到外太空。请配合。”


Q5 有时,我发现自己老是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个事情。即使我也运用了技巧,但我仍然觉得自己很唠叨。该怎样避免?

一遍遍重复是因为孩子假装没听见。

当提醒两三遍后,就别再说了,而要让她确认是不是听见了。

妈妈:宝贝,我们五分钟后出发。女儿(没有回答,继续看漫画)妈妈:能告诉我刚才说什么了?女儿:你说我们五分钟以后出发。

妈妈:好。你已经知道了,我就不再提了。


Q6 每次让儿子帮忙,他总是说:“好的,爸爸,等会儿。”但就是不动,我该怎么办?

爸爸:儿子,已经两周没除草了,我希望你今天完成。

儿子:好的爸爸。我等会就去做。

妈妈:最好让我知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儿子:节目完了就去。

妈妈:那是什么时候?

儿子:大约一个小时。

妈妈:好,从现在开始,一个小时后除草。谢谢,儿子。

以上,分享了吼孩子的 10种常见做法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 5个技巧 6个常见问题 ,希望对你有启发、有收获。

本文根据芒果爸爸分享的《有效、愉悦的亲子沟通之道》第二阶段—— “鼓励孩子合作五个技巧” 的内容整理而成,文中观点源于畅销30多年的 经典家教“圣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一书,文中漫画也来源于此书,考虑手机阅读屏幕小看不清楚,还特别做了优化和完善。

芒果爸爸最后想说的是:

⑷ 父母喜欢挖苦孩子是怎样的体验

经常被家长挖苦、讽刺的孩子,进步非常慢,有的甚至失去信心。挖苦只会使孩子上进心、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孩子的精神健康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危害。而且,家长的挖苦往往使孩子变得感情冷漠,对父母失去信赖和依靠,对家庭充满厌恶与反感,进而引发孩子的反抗和报复心理,很容易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壁垒。

⑸ 为什么父母喜欢讽刺挖苦自己的孩子

其实这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对于亲近的人更容易出现语言暴力。因为亲近的人永远能够得到原谅,所以做事会更加的随心。如果你觉得受到 了伤害,可以向父母提出,并调节自身的情绪,避免受到精神伤害。

⑹ 为什么爸爸看到子女的好,妈妈却挖苦子女

1. 爸爸看到子女的好,妈妈却挖苦子女,明显源于爸爸没有控制欲,而妈妈却有控制欲。
2. 妈妈却挖苦子女,明显是妈妈想通过过度补偿孩子控制孩子,但又过度嫉妒孩子,所以形成矛盾心理。
一般从小被父母伤害过的孩子,都在心里默默说过一句话: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会这样对待他。如果这个誓言成立的话,那词典里就不会有代际传递这个词语。
但事实上,从小没有被好好爱过的孩子,做了父母之后并不会天生就会爱孩子。在意识层面,他们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内在小孩,努力补偿那个小孩,补偿曾经受伤的自己。但是在潜意识层面,他们又会嫉妒自己孩子,孩子的快乐会激起他们内心的伤痛。他们会认同父母的养育方式,认同父母的强大。然后把同样的伤痛,施加给自己的孩子。
曾奇峰老师说:父母会让孩子重复自己的创伤,从而把孩子培养成最理解自己的人。
很多父母,自己吃过不少生活的苦,他们也能立志好好奋斗,让自己的孩子过好日子。可是看到孩子开始衣食无忧的时候,哪怕睡一个懒觉,买一次高端水果,他们都会絮絮叨叨好久(用絮叨嫉妒孩子的幸福)。
父母通过“重复”过去的方式,操控孩子的人生。还会用一句“我们小时候比你惨多了”,来激起孩子的无力感。这代代相传的伤痛,成了一代代孩子对父母的怨恨。
3.贬低孩子,剥夺了孩子的自尊,也可以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
当父母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就会通过掌控孩子人生的方式,获取内心的安全感。
父母操控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有的是用内疚操控,有的是用冷漠操控,有的是用暴力操控,有的是用贬低的方式操控。
窦文涛说了一个观点:贬低孩子,本质上是一种操控,他们就是想看着孩子恐惧。
“让孩子觉得害怕”,这的确是很好的操控方式。我们很难控制一个比我们强大的人,越是弱小的人越容易被控制。所以父母喜欢通过贬低、否定的方式,让孩子觉得“我这么糟糕,除了父母没有人要我”,从而更好的控制孩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爱,是为孩子好。
4.要通过实实在在的爱,改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实实在在的爱是不必慌张与害怕,是付出可以得到回报,是我爱你你也爱我,是我有安全感与勇气。
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因为很多父母本身都是受过伤的孩子。虽然如此,但是想要终结代际传递,享受流动的亲子关系,父母必须从改变自我开始。

⑺ 有的家长喜欢用讽刺 、挖苦的方式来批评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吗

引言:家长不要用讽刺的语言去对待孩子,用讽刺的语言对待孩子,孩子会变得非常自卑。家长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发展,要做有利于孩子的事情,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向家长靠拢。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有的家长喜欢用讽刺挖苦的方式来批评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吗?

⑻ 为什么父母总喜欢捧高别人的孩子,挖苦自己的孩子,而且各种各样的毛病令人讨厌,让我不敢回家

父母是在拿你跟其他孩子比,让你感觉到自己有多失败,并不是要你自我否认,而是希望能激发你的意志力,要你努力。父母是一直在围绕着自己的焦虑里打转,所以一些情绪会发泄在你的身上,他们总是在为最糟糕的未来规划,人都有这个毛病,从来不会关心自己已拥有的,而是在乎还没有得到的。当下的能感受的经常被忽略,所以他们焦虑。
既然尝试回忆过去的温暖日子还是会难过,想象未来也会有点畏惧,那么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要去认为如果那样有多好。未来一直在变化,只要没有放弃自己,总会走到属于自己的轨迹上,这是完全不需要畏惧的。你需要关注的是此刻,现在不是好好的吗。父母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你只需要的是关照好自己就行了。

热点内容
苹果手机视频为什么没有显示全部 发布:2025-02-05 06:01:06 浏览:42
华为手机相册为什么不能打开文件 发布:2025-02-05 05:45:24 浏览:296
孩子为什么总爱招东西 发布:2025-02-05 05:45:17 浏览:720
为什么有些手机陀螺仪不一样 发布:2025-02-05 05:39:41 浏览:581
为什么淘宝上卖的手办便宜 发布:2025-02-05 05:33:58 浏览:488
红薯为什么颜色都不一样 发布:2025-02-05 05:33:53 浏览:230
头上水痘结痂为什么颜色有点红 发布:2025-02-05 05:23:53 浏览:767
脚趾出血为什么长时间止不住 发布:2025-02-05 05:21:35 浏览:838
注销淘宝号后为什么不管用 发布:2025-02-05 05:20:17 浏览:306
微信聊天框为什么是黑色的 发布:2025-02-05 05:06:16 浏览: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