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孩子为什么没有现实感

孩子为什么没有现实感

发布时间: 2022-10-22 13:17:41

A. 00后孩子的七大特点是什么

00后孩子的七大特点是:

1、“00后”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

2、“00后”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

3、“00后”孩子知识面宽广

对老师而言,现在的孩子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好多课都有视频、光盘,他可以到网络上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现在的老师权威性正在降低,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认为他们不如过去的学生。

4、“00后”孩子都很善良

现在孩子的父母都会说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善良,有爱心。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爱别人。

5、“00后”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上课和补课少有其他活动。孩子在现代化的网络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6、“00后”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他必须要展现个性。

个性化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

7、“00后”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B. 如何让孩子面对现实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可是到了幼儿园就不一样了,不再是几个人围着一个小孩转了,而是三个老师带着几十个小朋友,被关注的也没有家里多了,也不能像家里那么“无法无天”,开始慢慢面对现实,也开始学“乖”了。

在刚开学那一会,爸爸妈妈一走就开始哇哇大哭,一进教室就开始哭着喊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发现哭已经没有像以前那么管用了,你一哭就什么都听你了的,大人们不再因为你哭了就开始随你的的意愿,慢慢的就开始他们不再哭了,学着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活,开始适应幼儿园及有老师小朋友饭生活,并且发现其实这种改变也挺好的。

就像每个星期五发的小红花,不是每个小朋友都能拿到,只有一笑部分能拿到大红花,其他小朋友就只能拿到小红花,或者没…刚开始有些小朋友会哭,会闹……但是最终他们还是没有拿到他们想要的红花,最后他们明白了原来有些东西不是钱能买到,或者要求爸爸妈妈就一定能办到的,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

其实小朋友很能干,适应能力也很强。只是在新环境或者发生情况时他们会首先要用哭来表达自己遇到困难或者有什么情况了。其实如果让他们面对所碰到的这些情况的话他们就会慢慢开始接受并开始学会处理了。我们应该相信幼儿的能力,并且让他们看看不只在童话中会出现大灰狼,现实中也有大灰狼。

许多家长把儿童的智力理解为识多少字,背多少诗,会多少位的加减法,甚至不惜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把孩子送去学钢琴、学美术、学外语……其实,这是一种对智力的误区。智力不仅包括认知反应的特性,还包括有效地处理问题、快速而成功地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的途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目的地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运动能刺激大脑皮层

儿童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可以直接反映儿童智力的发展情况。我们经常看到,智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动作迟缓,动作能力落后于一般孩子。也就是说,动作发育是智力发育的早期表现形式之一。

这是因为,人的运动、动作是受大脑皮层支配的`。人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运动中枢,儿童加强运动能刺激相应大脑皮层,使之更活跃、更精确地支配、指导运动和动作的发展。因此,运动的发育与脑的发育在部位和时间上密切相关。

另外,运动还能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这是神经系统成熟的标志之一,可使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爱玩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在《国民报》上撰文指出,运动、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儿童的大脑智力开发。

他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5岁的儿童中,爱玩耍的孩子大脑比不玩耍儿童的大脑至少大30%。因为,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通过玩耍和运动,孩子能提高识别物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

因此,成人不应忽视对孩子运动、动作能力的发展和训练,要尽量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鼓励孩子去活动、运动,从而促进其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有些孩子由于食欲不振、偏食、甚至厌食,更有甚者导致体格发育达不到正常的平均值,智力发育也受到影响,因此使他们的父母十分担忧。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引起孩子食欲不好的常见原因:

一、甜食影响食欲

甜食是大多数孩子喜爱的,有些高热量的食物虽好吃,却不能补充必需的蛋白质,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食欲。此外,食欲不振的孩子中,大多数很少喝白开水,他们只喝各种饮料,如桔子汁、果汁、糖水、蜂蜜水等。这样使大量的糖分摄人体内,无疑使糖浓度升高,血糖达到一定的水平,会兴奋饱食中枢,抑制摄食中枢。因此,这些孩子难得有饥饿感,也就没有进食的欲望了。

此外,夏季各种冷饮上市,同样会造成孩子缺乏饥饿感。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冷饮中含糖量颇高,使孩子甜食过量;第二是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还比较薄弱,常常由此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孩子食欲自然就下降了。

二、缺锌引起味觉改变

临床发现,厌食、异嗜癖与体内缺锌有关,通过检查,头发中锌含量低于正常值的孩子,其味觉,即对酸甜苦辣等味道的敏感度也比健康儿童差,而味觉敏感度的下降会造成食欲减退。

锌对食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唾液中的味觉素的组成成分之一是锌,所以锌缺乏时,会影响味觉和食欲;

2、锌缺乏可影响味蕾的功能,使味觉功能减退;

3、缺锌会导致粘膜增生和角化不全,使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堵塞了舌乳头上的味蕾小孔,使食物难以接触到味蕾,味觉变得不敏感。

肉眼观察一些缺锌孩子的舌象,可以发现舌面上一颗颗小小的突起即舌乳头与正常孩子的舌乳头相比,前者多呈扁平状,或呈萎缩状态,有的缺锌孩子明显口腔粘膜剥脱形成地图舌。给这些孩子辅以锌剂治疗以后,发现绝大多数孩子食欲有改善或明显改善,原有地图舌的也多数恢复正常。

三、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就餐前,胃内空虚,血糖下降,开始有饥饿感,食欲很好。但是,如果某种原因(如吃了点心),则会干扰了这一规律。此外,父母应当允许孩子的胃肠功能有自行调节的机会,可是许多父母往往不懂这个道理,总是勉强孩子吃,甚至有的采取惩罚手段强迫孩子吃。长此以往,这不好吃的,就少吃,甚至不吃。

C. 00后的内心世界有哪些特征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默针对当今城市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做了一次演讲,深刻剖析了90后及00后的内心世界。

孩子内心世界的转变还得从1993年取缔粮票说起,这意味着之后的中国已经吃穿不愁了,当一个人不愁吃、不愁穿,那他会愁什么呢,他的注意力就会容易放在“存在”上面,我该怎么实现自身的价值,活得更有意义?

陈默教授说:“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

人一孤独,不会思考吃穿用住,而是过早地思考终极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小小年纪的脑袋瓜子里就装着这些问题,所以大人们往往就会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

我们的教育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解决问题,以下一一进行分析。

第一,当今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90后、00后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就会有六个人围着他。

当一个人被六个人围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他是被爱包围的。

接受别人的爱当然好,可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我是要报恩的。

等到十几岁的时候,他发现报不了这个恩,因为大人给与的期待太高,他达不到,大人要你回报不是别的,而是要你考上名牌大学,可是名牌大学就那么几所,怎么就你能去呢?

一边想考好大学,满足大人的期待,一边又不肯学习,看小说、打游戏,背后是因为他们太焦虑了,一旦他们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就会觉得对不起父母。

第二,当今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这个话题我是最意外的。

有一天你因为买了个早饭迟到了,被班主任拉到门口喋喋不休说了十分钟,在这段时间,其实你的内心是“说完了吧,说完了赶紧让我进去”。

我们是不会接受这种批评的,根本就听不进去,因为我们对话语权的要求很高,我们要求有和别人平等对话的机会,哪怕对方是老师、父母,一旦你不给我这个机会,想要“以势压人”,那我就会抗拒,表面上接受了,内心也会抗拒。

不明就里的老师和内心抗拒的学生出现这样的矛盾多了,问题不就升级了吗?

第三,当今孩子知识面宽广。

现在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不一样了,过去的时候家里没有一本像样的书,老师讲的知识就是权威,孩子内心会特别尊敬老师,给老师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

现在不一样了,信息愈加发达,老师已经不再那么具备权威性,孩子们想要找什么资料,都可以到网上去找,轻轻松松就能找到名师讲的课程。

不明白这一点的老师就容易打击学生、否定学生,觉得学生在搞“歪风邪气”,其实这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是老师的问题,不过现在的中国正在进行教育转型,这些问题以后相信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第四,当今孩子都很善良。

孩子跟妈妈走在马路上,但凡看见一个乞丐,小孩子都会下意识地走慢点,还会拖住妈妈不要走那么快,实际上他想让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是浸润在爱中长大的,那么他一定是善良的、有爱心的。

孩子从小在爱中长大,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肯定是跟上一代人不一样的,这一代的孩子还是充满希望的。

第五,当今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孩子从小到大的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家长帮孩子包办了一切,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他们只能从这一件事上来寻找价值感。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中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会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真实感,在真实世界中体验到虚拟感。

你还会发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越来越少,大家都是在网上进行对话,这就缺少现实生活中的真实。

教育者不会关心这些,只会关心孩子的成绩是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的起伏有太多的因素,了解孩子,了解他们内心的痛点很重要。

第六,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我们的一些教育还妄想着将孩子打磨成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样子,不允许孩子展示个性,而孩子对个性化的要求非常高,你不让我展示个性,那我也不会认可你。

为什么孩子会叛逆?因为你不让他长大。

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是因为父母、老师展示出“强大无比”与“不可战胜”,孩子将全部的能量都用来应付在里面,问题就这样频发了。

第七,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这个我有切身体会。在吃饭的时候,妈妈还会对我妹妹这么说“哥哥都要吃完了,你还不快点吃。”然后我妹妹就会加快速度,然后跑着去放碗。

连吃饭这么一件小事都要跟别人比较,陷入这样的比较思维里最容易让人痛苦。

教授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

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里面,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师踩一下,食物就进来,那么老鼠会怎么做呢?它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那么它会怎么做?不踩了。

第三只笼子是这样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可是各行各业,想要成功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输得起,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

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

你从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想要他有迎战困难的自控力,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孩子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要靠着自己内生出来的力量才可能坚持下去,否则他就会成为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你了解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需要些什么,也给独生子女多一些视角。

D.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越来越觉得生活的没有真实感

因为社会发展有时对群众的冲击很大,各类社会问题都在扩大衍生,部分群众在发展过程中其实都在回避和逃避残忍的现实,所以一个社会没有大量创造真实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会引起很多群体排斥的,包括网络互联网和所有即时媒体所宣扬的。

E. 当代孩子最普遍的问题是没有目标感,这是怎么回事

恩,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大概十二三岁就想长大了做一名画家,而我也是冲着当画家去的,虽然最后考上了一所三流大学。但画画一直没有放下,专业也是画画,现在是一名网站的插画师。但是如果问现在的小孩子以后想干嘛的话,他们先是一愣,再是摇头,还有几个调皮的孩子长大了要当主播,这种情况只能让老师叹气连连,要说是老师的失职吧!可老师并没有。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不要对孩子太过呵护,他如果想爬树,那就去爬,摔到了后下次他自然长记性。他想发脾气,那么就让他发出来,但是发脾气的后果得自己承担。但是现代的教育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孩子摔倒了让他自己站起来,但站起来的孩子却得到了非常夸张的鼓励与夸奖,我觉得这是大错特错,错到离谱。慢慢的这些孩子成长起来,一直在家的温暖中度过,根本不会考虑以后,也不会制定计划,更别提自律了,自然而然的也就没了目标。

F. 孩子有不现实的感性和奇怪的想法,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的想法都是环境刺激产生的,你要梳理一下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否成年人给了他压力或者引导,孩子比成年人更注重感情,因为他们别的也什么都不懂。
作为家长,身教比言传更实际,给孩子一个健康轻松的环境,对以后孩子的管教会轻松很多的。

G. 我为什么感觉不到真实感

我为什么感觉不到真实感,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我的亲身经历:
30岁那年,因为孩子小我媳妇一直没上班,只靠我一个人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再加上我爸妈身体也不好,经济压力特别大。工作上老板业绩指标压着,而且还要面对客户的极端要求,加班加点熬夜通宵都是常有的事,而且每天精神都极度的紧张一刻都不敢松懈,工作压力也特别大。时间长了就开始感觉脑力下降,思维也不够敏捷,睡眠也不好,身体疲惫,眼睛干涩,每天头懵懵的不清醒,提不起精神来,注意力也无法集中,但也没有太在意,就只是觉得可能最近太累了。直到后来,失眠越来越严重,记忆力严重下降,大脑反应迟钝,与人交流困难,有时候刚给我说的事我转眼就给忘了,老感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浑身乏力,每天胡思乱想,敏感多疑胆小恐惧,脾气也越来越臭,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差,肠胃也不好,经常胃胀腹胀没有饥饿感,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感觉自己浑身都是病就快要死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家庭和工作,我这才意识到身体一定是出什么问题了。
然后就去做了检查,但是各大地方都跑遍了,各种检

H.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现实感缺失,是“怪孩子”产生的缘由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培养一个“完美孩子”,可是到头来,收获的却是一个个“怪孩子”。 这些“怪孩子”对现实世界不感兴趣,全部的注意力都在书本和手机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现实感缺失。

现实感,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真实的感觉。

什么是缺乏现实感?看看叶如风老师在《培养孩子的 社会 情商》中提到的两个案例就明白了。

案例一:一名初中女生陪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她问卖虾的摊主:“你们卖的虾为什么和我们家的不一样?我们家的虾颜色是红的,不是青的!”

案例二:一名重点中学的男生,因为妈妈不让他早恋,并且没收了他的手机,便想不开跳楼自杀了。

这两个案例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都是现实感缺失所引发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诸如 拖拉、暴躁、自卑、冷漠、孤独、挫折感强、不讲理、没有安全感

作为父母,尽早培养孩子的 社会 情感 和 社会 兴趣,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生。叶如风老师研究了这些年发生的新闻事件、采访了近百位受访者,并翻阅了几十本心理专着后,给家长提供了一些教养工具,帮助孩子提高 社会 情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说: “我们要不间断地向孩子表达信心和信任,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任何苦难的态度。” 孩子会因此而发展出自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那些被信任滋养的孩子,眼里会有耀眼的光芒。

培养自信的另一个方向,是了解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打造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内心稳定的支点。

长期在父母的比较中长大的孩子,更加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缺点,甚至永远同自信绝缘。我们应当让孩子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信的力量,悠然地拥抱人生。

自控力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专注力是自控力的主要表现。蒙台梭利曾说:“ 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所以,我们在孩子玩耍或者学习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打扰他,平时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自控力的另一个要素,是意志力。 “做喜欢的事情才可以坚持” 是村上春树成功的秘诀。而西方俗语“ 逐步的改善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 ”便是意志力培养的方法:目标切割(目标分割,分解目标,实施目标)。


孩子如果学会了把一件事分割成一个个小任务,学会有节奏的做事情,意志力和专注力就会越来越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自己总结管理自己的方法, 减少“他律”,走向自律

莎士比亚说:“欢乐由逆境产生。一遇到挫折就愁眉苦脸、一蹶不振的人,无法在逆境中生存,纵使有高智商,也很难收获成功的人生。”

容忍孩子犯错误,可以让他在面对挫折时更有弹性。而遇到挫折就事论事,不扩大失败,可以让孩子知道困难只是暂时的。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孩子确定清晰的目标,并尽可能地评估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困难。

社会 情商还包括:

我会在接下来的一周,继续其他部分的分享。

家庭是每一个人的起点,首先要提高 社会 情商的,永远是父母。


一起读书[蜡烛]

一起成长[礼物]

一起看世界[V5]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I. 孩子迷恋手机、不上学,讲道理和打骂都没用,很可能是现实感太弱

文/霓裳

01

想要孩子主动学习,前提是,让他们拥有现实感与掌控感

孩子不爱学习,很多家长常常采取的两种方式是打骂和讲道理,但效果往往不佳。

除此之外,一些家长可能就会利用亲情来说动孩子,告诉孩子:“我们这么辛苦,只为了你能够好好学习。你不好好上学,我们会很伤心。”

他们希望通过让孩子内疚,从而有所改变。

但是,很遗憾,很多孩子并不吃这一套。他们照样玩手机,不好好学习。甚至还有人因此起了逆反的心理:你越说,我越不上学。

那怎么办呢?

其实,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孩子缺乏自我意识,缺乏现实感,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

例如,很多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不让孩子为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操心。甚至连学习也是父母在操心,孩子自己却一点也不着急。

这样的孩子,其实是生活在一个缺乏现实感的世界里,他们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因为一切有父母操劳,一方面他们觉得想要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努力,反正父母会主动提供;另一方面,他们没有为自己的事操心过,也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所以,他们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而内驱力来自于哪里?

来自于与现实世界的连接,以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能力感(自我效能感)与可控感。当父母对孩子的事处处代劳时,就剥夺了孩子与现实生活的连接。同时,孩子是在被动接受父母的安排,自然也找不到什么能力感与可控感。

自我效能感与可控感的来源,一是孩子通过感受确认自己的安全感;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我能够为自己做主”,“我可以掌握这件事”、“我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的感觉。

当父母以打骂、讲道理,甚至亲情绑架的方式来逼迫孩子学习时,显然孩子都处于被动的状态,自然无法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02

孩子获取掌控感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一、安全感,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可控感。

如果一个环境或事件让孩子感觉到是基本可控的,那么,他呆在那里就会比较轻松、舒适和自在。这是可控感带给孩子的安全感觉。

相反的,如果这个环境或事件让孩子感觉到是失控的,孩子就会陷入压力,感觉到紧张、恐惧、焦虑和担心,因为他体会到了一种不安全感、失控感。

这样的孩子,能量被大大分散和消耗,学习的动力与效果自然也会大大降低。

在夫妻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如果孩子学习也不行,他的内心就会充满了挫败感。

这样,孩子自然也就不愿意呆在现实世界,只好活在想象的世界中。而这时,手机、电脑等就很可能趁虚而入,成为孩子的心理依赖。

因此,最好的养育环境是夫妻相爱,关系和睦。

二、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就会抓取替代品来获取自己的掌控感

如果一个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掌控感,比如,从小他对妈妈的依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的吃喝拉撒睡各方面都很难得到较好的照顾,感受与需求没有被及时的回应,甚至严重被忽略,被否定,孩子就会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失控的。

失控意味着危险、恐惧与绝望,意味着死亡威胁。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体验,是他们弱小的自我无法承担的。

那么,孩子为了保住自我,就会生出一种防御机制。他们扭曲或逃避现实,躲进想象世界中;或寻找替代品来满足自己,以抓取有限的可控感。

比如,最早的吮手指,就是孩子寻找可控感的一种体现。因为手指可以随时想吃就吃,非常方便。

所以说,最好的可控感与满足感其实是来自于自己。

三、电子产品也是非常好的控制物,它能够带给孩子可控感。

由于幼小的孩子尤其是婴儿,自我的能力太弱了,只能依赖于外界。

如果在他们3岁以前,养育者能与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的可靠的连接,给孩子持续的稳定的爱与满足,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能从这种连接中形成稳定的可控感,从而不再需要向外抓取控制物。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家庭里,父母在外忙于工作赚钱,回到家也希望能够好好休息一下。所以,他们会在有意无意间忽略孩子的需求感受,没有用心去建立起一种安全可靠的连接。于是,很多孩子就会抓取电子产品来获取掌控感。

03

如果孩子不上学,或迷恋电子产品,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帮助他回到现实世界中

有个男孩不想上学,家里人怎么劝说他都没有用。家人也为男孩找过几个心理医生,结果不仅没有什么进展,反而让这个男生对心理咨询产生了严重的抵触。

家人为男孩操碎了心,成天愁眉苦脸,焦虑不安。后来,妈妈经人推荐,找到了叶斌博士,希望他能上门帮助男孩。因为男孩拒绝咨询,不会主动过去。

叶斌老师告诉妈妈:“除非孩子自己愿意主动来找我,否则我上门也没有用。”这其实也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主动权和控制感。

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那个男孩真的主动来了。

原来,男孩因为没去上学,成天呆在家里也很无聊。再加上家人和亲戚成天在耳边轮番劝他去上学,他觉得与其在家听那些亲戚唠叨,还不如过来更清净些。

他来,不是为了“咨询”,只是为了逃避唠叨。

叶博士对男孩说:

“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你做咨询。不过,你既然来了,那我们能不能谈一谈?

因为,如果我不跟你谈点什么,你妈肯定不死心,她还会找别的咨询师来烦你。“

男生想了想,就同意了。

叶博士问他:“你觉得你妈为什么非要你过来做咨询?你认为她是要毁你前程呢,还是对你不放心?”

男生说:“她是我妈,不可能要毁我前程,应该是对我不放心吧。”

叶斌博士说:“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为什么不放心你?“

男孩摇头。

“她担心你,是因为看不到你在做什么,不知道你将要走的路是什么。所以,你要让她看到这些。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的打算是什么?如果你不上学,你想做什么?“

小男孩说:“我打算要游遍全国,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到我的人生方向。”

叶斌博士认真地说:“你要找到你的方向,这是对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钱的问题。你要去周游全国,肯定是需要很多钱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无论你上不上学,你出去后都需要自学。可你知道吗?自学要比上学难太多了。“

男孩说:“我倒是没想过这些。”

“那我们先来说说想一想:钱的问题,你要怎么解决呢?“

男孩说:“我可以去打工。”

“你要去哪里打工?怎么打工?“

“我可以去麦当劳打工。”

“你有去麦当劳打工的经历吗?还有,你知道人家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有没有人要录用你?“

男生再一次摇头,表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叶斌告诉他:“据我所知,在麦当劳打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要去洗厕所之类的。”

男生愣了一下,显然他有些意外。

“我们可不可以约定一下?第一,我可以帮助你说服你妈,不要再逼迫你来做咨询,也不要逼迫你去上学;第二,我给你两个月的时间,你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你去搞清楚麦当劳打工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在里面做什么?

第二件事,到人才市场去找工作,看看什么样的工作会需要你,你又能够做什么。

要是你把这两件事解决清楚,我保证说服他们从此不再管你。“

男孩同意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男孩主动回去上学了。

因为,他接触到了真实的世界,了解到自己所要面对的现实真相。

04

很多孩子厌学、沉迷手机,往往是因为现实感太弱,想当然地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

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让他们在生活中接近真相,去体验、去思考、让孩子从现实感中得到领悟。

接触现实,了解现实,有很多途径。

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找到对生活的掌控感和意义感。

或许,有些父母更容易通过打骂、讲道理、或利用亲情和道德等因素,来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产生内疚感,以迫使孩子上学。

虽然,这些也可能会让孩子的行为在短期有所改变,却也容易产生负面作用。其中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让孩子迷失了自我。

J. 孩子的梦想不切实际怎么办

梦想,不同于现实的骨感,往往带着更多对未来的憧憬。孩子初来这个世间,对于一切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对于未知的将来总是充满幻想的热情。如今的社会,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人,职业类型也五花八门。

梦想是可贵的,它可以引导着人们前行,帮助人们克服追求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孩子们拥有梦想更是难能可贵,家长要学会支持引导,为孩子的人生助力。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未来画卷总要由自己执笔,书写出美好的蓝图。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梦想,从心底里认可他们天马行空的憧憬,成为坚强后盾为他们筑梦护航。

热点内容
淘宝客为什么比实体店便宜 发布:2025-02-05 11:49:22 浏览:198
脾胃不好为什么不能吃香芋 发布:2025-02-05 11:48:31 浏览:840
为什么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刷牙 发布:2025-02-05 11:46:51 浏览:97
长明灯为什么能那么长时间还烧 发布:2025-02-05 11:44:01 浏览:504
为什么孩子晚上醒了就要吃 发布:2025-02-05 11:32:54 浏览:102
为什么男人会迷上健身 发布:2025-02-05 11:32:04 浏览:361
为什么晚上爱胡思乱想睡不着着急 发布:2025-02-05 11:31:29 浏览:560
宿管阿姨为什么对男生态度好 发布:2025-02-05 11:15:00 浏览:973
为什么找不到学校代号 发布:2025-02-05 11:07:18 浏览:335
苹果手机为什么有诈骗来电 发布:2025-02-05 10:45:38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