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为什么要给孩子一个出生礼

为什么要给孩子一个出生礼

发布时间: 2022-10-09 22:20:01

‘壹’ 都是婴儿出生,古时候会有哪些仪式庆祝孩子出生

每一个民族对于繁衍后代,迎接新的生命这件事都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作为礼仪之邦的华夏民族,我们祖先留下来迎接孩子出世的习俗更是丰富多彩,其中很多习俗被延续至今,而有些不合时宜的也渐渐被时代淘汰,淡出人们的视野。那么在古代,新生婴儿出生后都要经历那些仪式呢?

报喜鸡蛋

这项习俗已经传承了很久了,直到今天也在各地方广为流传。起最早源于中华民族对鸟图腾的崇拜,蛋作为最早图腾“玄鸟”、“凤凰”的产物,被当做吉祥的象征,所以在胎儿出生后,父系一方会煮红鸡蛋分发给亲朋,表示新生命的诞生。

‘贰’ 家乡风俗:在我们出生时,为什么是我们出生时为什么吧红色鸡蛋给亲友呢

喜蛋

根据传统习俗,在婴儿出生第三天,也就是“三朝”,行“三朝礼”。婴儿出生后三天没有发生意外,产妇也平安度过三天,全家人便得以安心,要进行沐浴,所以这一天也叫“洗三”。为婴儿祝福,向亲友报喜。亲友尤其是婆家要来祝贺,在孩子面前说吉祥话,东家要送上诞生礼以示感谢。

送的诞生礼基本上就是喜蛋,也叫红蛋,其实就是熟鸡蛋。南北方习俗略有不同,北方的喜蛋是水煮蛋,染上红色。南方则送卤蛋,因为南方比较热,煮熟的鸡蛋不好保存,所以改成了卤蛋。

‘叁’ 刚生完孩子, 需要发诞生礼吗

孩子出生可以发“诞生礼”,这或许因为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并非必须。但是人都有社会支持的需要,好事分享变成更多快乐;痛苦分享,变成较少痛苦,因为得到了支持。诞生礼发放不仅传递了友谊,也是自我心理满足的需要。

‘肆’ 传统礼仪——孩子出生有哪些礼

1、洗三朝

        洗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最重要的礼俗。其主要仪式是为婴儿洗澡,俗称“洗三”,含有消除污秽、消灾免祸的用意。洗澡水也有讲究,要用桃树根、李树根、梅树根各二两,加水煮沸,由接生婆洗小儿。洗幼儿的时候还需要一定的祭祀仪式,口念祝词。比如满族“洗三”时要唱:“先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后,还要用姜片和艾蒿来擦孩子的脑门和身上各个关节。据说这一礼俗在唐代时已经盛行。

2、满月礼

      满月礼是婴儿出生一个月后举行的庆贺礼,称为“做满月”。此时必须祭祀神祖,宴请亲友,还要向左邻右舍分送喜面及其他食品。亲友来贺必带礼物。俗语云:“姑姑家的帽子,姨姨家的鞋,外婆家的铺盖搬来。”众多礼仪中,为婴儿剃“满月头”的仪式严肃而隆重。婴儿的胎发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不能全剃光,一般要在额顶留一绺聪明发”,脑后留一绺“撑根发”;剃下来的胎发也要妥善收藏。剃头时,小儿由祖父或亲友中有福分的人抱在怀里。抱小儿者脚下须踩着用红布或红纸包着的葱、芸豆斧子,取“聪、运、福”之意。待剃发完毕,由小儿父亲将葱、芸豆种入地中,葱、芸豆的生命力极其旺盛,亦寓意小儿可健康成长。

      这一天,还要抱着婴儿上街,让他们出门去见见世面,到各处兜一圈,称为“兜喜神圈”。据说这样一兜,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再怕陌生人了。这个仪式似乎象征着小孩终将离开母亲的怀抱,走出家门,闯荡外面的世界。

‘伍’ 小孩满月礼节

小孩满月礼节

小孩满月礼节,家长们对于自己宝宝的降生有者很大的期望,而外产妇生完宝宝之后需要在家做满一个月的月子,一个月过后就是值得庆祝的日子,以下分享小孩满月礼节及相关内容

小孩满月礼节1

1、亲朋好友要携带礼物前来祝贺。

满月,孩子出世第三十天,叫“满月”或“出月”。这天,亲朋好友要携带礼物前来祝贺,产妇的娘家人带的礼物最重,主要带供孩子穿戴的衣物、玩具、饰品。

2、主人要以长寿面招待来宾。

主人要以长寿面招待来宾;来宾依辈分及年龄大小逐个抱一抱孩子,意为“过喜”,顺便将“喜钱”装进孩子衣兜,以示庆贺。

3、报喜

宝宝出生当天,爸爸一定要去岳父母家告知这个消息。告知岳父母母子平安,恭喜他们添了外孙,并且拜祭祖先,放鞭炮庆贺,此过程称为“报喜”。

4、送米酒

得知女儿生下孩子,母子平安。这个时候,孩子的外婆就要开始酝酿准备鸡蛋、米酒等食物,待产后第三天前往看望“坐月子”的女儿,送去亲手酿制的营养物品。

同时,还需要为孩子准备新衣裤、手推车、摇篮等婴儿用品,待孩子满月时送给他,这个习俗叫“送祝米”。

5、吃红蛋

古时候,满月请酒也可以称为“吃满月蛋”。与其他酒会宴席不同的是,主家会提前准备,将染成红色的鸡蛋作为伴手礼送给出席宴会的来宾。

小孩满月礼节2

一、满月有什么讲究

1、送油饭

宝宝出生满一个月之后,爸爸妈妈会通过赠送油饭、鸡腿、红蛋或蛋糕等食物,告知亲朋好友这个消息,希望大家一起庆祝宝宝平安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此时父母的亲戚朋友也会送宝宝一些衣物、饰品或红包做为回礼。虽然现代许多家长不分生男生女,都会送油饭与鸡腿,或是同时赠送油饭和蛋糕。

2、剃头

婴儿出生后满1个月,就可剃掉婴儿的胎发,也有父母会选在出生后24天剃发,即取“二十四孝”的意义,希望将来宝宝能成为孝子。这些胎发还可做成胎毛笔,古代则会用于成年后上京赴考时答卷之用。

3、古代满月命名

宝宝出生后,命名就是一大学问,传统观念认为,名字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对宝宝姓名也特别注重。命名没有时间点,但多在宝宝出生的一个月内命名,因为古时婴儿的夭折率高,婴儿夭折是常有的事,因此通常不会在出生后马上帮宝宝命名。

二、宝宝满月后的注意事项

1、舒适的居室环境 要给宝贝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宝贝的房间应该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冬季也应该保证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房间的温度应该保持在22℃-25℃之间,空气湿度应该在60%左右。

2、单独的小床 宝贝要有自己单独的小床,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不小心压到宝贝,而且避免宝贝睡在大人旁边,呼吸的都是大人呼出的废气,宝贝自己睡,对宝贝的健康更有利。

3、避免阳光直射眼睛 刚出生的宝贝大多数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妈咪要时刻注意观察,不要让阳光直射到宝贝的眼睛。不需要用枕头 宝贝在出生后3个月之内不需要枕头,因为新生儿的颈椎是直的,还没有形成生理弯曲,所以不需要枕头支撑。

小孩满月礼节3

小孩办满月酒的规矩

1、挪尿窝。宝宝从出生到一个月时一般是在奶奶家或者自己家由男方家属照顾,满月请了亲戚后就由姥姥带走了。

2、宝宝满月时,给宝宝穿上新衣服,抱着宝宝去银行取钱,预示今后不会缺钱。

3、到菜市买点葱放到宝宝口袋,预示宝宝以后会聪明。

4、要买一盒火柴放在宝宝口袋里,预示宝宝长大后会赚钱。

5、要带宝宝过桥底有流水的桥,预示宝宝今后人生道路能比较顺利。

6、注意不要让宝宝受凉之类的,尽量不要让别人摸宝宝的脸蛋,以免传染细菌。

7、带宝宝去酒楼前,先淋浴更衣,换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

8、给宝宝带上小手套,因为满月酒那天肯定会有许多亲戚朋友来亲亲或摸摸宝宝的小手,等客人走后再把手套脱下。

妈妈及其他人的讲究

1、母亲坐月子满了之后是要回娘家的,最好是能在娘家待上半个月。

2、孩子回自己家的时候,孩子的姥姥还要给孩子脖子上挂一桄白色的线。那线要打一个活结,在那结上要塞上钱。

3、过完满月后,就是过百天。这一天,孩子的姥姥家里要给做百天裤百天袄,还有虎头帽虎头袜,还要给孩子带兜肚,那兜肚上面要绣有“九个石榴一只手(佛手)”,寓意着吉祥。

4、妈妈也要少接触客人,因为妈妈是和宝宝最亲密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如果妈妈和客人握手后一定要洗完手再喂奶。建议其他大人们在接触宝宝之前也要洗手。

办满月酒的讲究

1、不要点烤乳猪,乳猪是未成年的猪,就是猪宝宝,满月酒吃猪宝宝意头不好。点菜可以叫酒楼的店长介绍,他们都是很有经验的。

2、回礼是不需要的,只要在宴桌上摆上红鸡蛋、酸姜就可以了,自己做的比较好吃。

3、一般不用迎宾,宝宝可以放在婴儿车上,客人来了就打一个招呼或抱一下,如果宝宝睡着了,也没有必要吵醒,客人不会介意的。客人都会把红包放在宝宝床上、衣服里或直接给妈妈,红包要放好,因为人多杂乱。

4、宴会期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比如“死”“短命”等等更加要顾忌。

5、吃小孩的满月酒里最好不要有:孕妇、有丧事的人、有喜事的人、刚刚生了小宝宝的人(即那宝宝还没出月的妈妈)。

小孩满月礼节4

一、满月当天有什么讲究

1、产妇满月之后是可以出门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刚买完药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多穿一点,不能让自己着凉了,而且在外面逛街的时候也不能太劳累了,要需要多注意休息。此外去逛街的时候肯定要在外面吃一些东西,在吃的方面也要注意不能乱吃,因为还在哺乳期,吃东西乱吃的话有可能会造成回奶或者是营养不好影响宝宝吸收。

2、宝宝满月的话,家里人会准备一些红蛋蛋糕之类的食物送给亲朋好友们,告诉大家宝宝满月的消息,然后亲戚朋友们会给宝宝送一些礼物,比如小饰品,衣服红包之类的作为回礼。而且宝宝满月之后是可以带出门的,也可以让亲朋好友们前来看看宝宝。

二、宝宝满月有什么仪式

1、宝宝满月肯定是要办满月宴的,这是宝宝满月以后的大日子,会邀请亲朋好友们一起过来,然后给宝宝送祝福送礼物。自己家里面早晨的时候一般会吃园子来代表,希望宝宝以后能够高中状元,也有的地方是吃喜面,也是寓意着宝宝以后可以长命百岁的意思。

2、宝宝满月这一天,外婆可以过来把宝宝接走,属于叫做挪尿窝,因为一个月宝宝都是待在奶奶家或者是男方这边的满月了之后就可以挪一个地方换一换气儿。另外为了庆祝宝宝满月,外婆还需要给宝宝送一些米酒或者是鸡蛋之类的。

3、宝宝满月了就可以给宝宝剃掉婴儿的胎发了。胎发一般剃下来之后会用红绳绑起来,父母收藏也有的家庭会用它来做胎毛笔。

‘陆’ 给刚出生的孩子送什么礼物 孩子出生送礼大有讲究

以下东西仅供参考:

1.红包 (一般是长辈和同事送的居多,那时缺的东西较多,可以按需求买,实用!)

2.鲜花 (很多的医院都不让带进病房,容易引起宝宝花粉过敏,建议不要送!)

3.银手镯/银脚镯/银项圈/长命锁 (都是当姨的送的,如意吉祥!)

4.金饰物 (小姑送的,宝宝的属相“小金猪”,小孩长大了也可以佩带!)

5.玩具 (宝宝要等大些时才会玩,太早买去也只能放着,还不如大些的时候在送,送礼时间也

应选择!) .床/车子 (这种大件一般都是当姥姥送的)

7.衣服 (买几套婴儿的小衣服,还是很实用的,因为宝宝小时候拉BB的次数较多,换的也

勤。)

8.一张婴儿洗澡/按摩/游泳的季度卡 (选择一家口碑好的医院办理,刚生的宝宝最好是在医院洗

澡/按摩/游泳,即安全又舒适,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9.一套宝宝100天的艺术照 (选择一家口碑好的儿童照相馆,先预定好,等宝宝100天时妈妈就

可以带宝宝来照像了。)

10.一瓶高档的妊辰霜 (想必妈妈一定喜欢!)

‘柒’ 婴儿诞生礼是什么

在古代中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民间视“无后”为“不孝”之首。所以,民间把婴儿的“诞生礼”看成极其重要的事情,并形成了很多相关的禁忌和习俗。从婴儿出生一直到满一周岁,礼仪活动频繁多样,体现了中国民间对新生命的重视和关爱。

婴儿出生以后的第一个仪式就是“报喜”。孩子刚一落地,其父就要到岳丈、亲朋和邻里的家中去报告喜讯。“报喜”时所携带的物品,各地略有不同,但不外乎红蛋(煮熟后再染红的鸡蛋)、鸡、酒、糕点之类。同时,人们根据传统的习惯,从“报喜”者所带的物品就可以明白新生婴儿的性别。比如:以鸡“报喜”的地区,用公鸡则为男,用母鸡则为女;以酒“报喜”的地区,酒壶拴红线则为男,酒壶拴红绸则为女。有的地区“报喜”时还要燃放鞭炮,在岳父家门前燃放则说明是男,进至堂屋才燃放则说明是女。此外,由于受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深刻影响,一些地区的风俗表现为生男则喜,生女则不予声张。在粤东及闽南,生男孩后在次年元宵节要往祖宗祠堂送花灯,以示添丁。生了女孩则只算添口,不算添丁,也不升花灯。

“踩生”,又叫“踩门”,指外人有意或者无意踏入婴儿降生的产房。“踩生”是流行于全国的一种生育习俗。但是,不同的地区对待“踩生”的态度却有很大不同。有些地区认为“踩生”对婴儿有益,有些地区则认为其有害。在很多地区,产房是要禁止外人特别是男人进入的,于是在产房门前悬挂物品以示警戒。这种习俗由来已久,《礼记·内则》中就有记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蜕于门右。”意思是:生了男孩,要在门前悬挂弓;生了女孩,则在门前悬挂佩巾。类似的风俗有很多,只是悬挂的物品有所不同:有的是悬挂红泡刺、野姜叶;有的是在门上贴红纸剪成的葫芦(男)或梅花(女);有的是在门上插稻(男二女一)。据说这种在门上悬挂物品的风俗,除了防止外人贸然进入产房,还有避邪驱灾的作用。在这些地区,如果有人无意间走入产房,人们会认为他(她)可能踩断产妇的奶水,或者把邪祟带入产房,从而对新生儿造成危害,必须采取某种方式予以补救。比如:冀中一带称“踩生”为“蹬嘴头”,如果有人无意间进入产房,蹬掉了孩子的嘴头,就必须马上与产妇互换腰带,俗信以为如此才能把奶水还给产妇。但是,也有不少地区把“踩生”看做是能给婴儿带来吉利的好事。湘西的土家族和苏北地区的居民,就把婴儿出生后第一个到产妇家的人视为“踩生人”。同时,他们认为孩子将来的脾气、性格会和“踩生人”的性情及其当时的情绪有很大关系。所以,孩子的父母总要在孩子出生前就商讨决定请某位仪表堂堂、品行俱佳的人来“踩生”,并会热情款待以使“踩生人”尽量满意、高兴。

旧时,汉族还普遍流行为新生儿“开奶”的习俗。“开奶”,就是婴儿吃第一口奶。婴儿出生后,需待其将胎便排泄出来后,方能喂奶。很多地区在“开奶”仪式之前,先要蘸几滴黄连汤喂食婴儿,嘴里还要说:“三朝吃得黄连苦,来日天天吃蜜糖。”然后,依次蘸以用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做成的汤水喂食。口中唱道:“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日日有富余。”最后,让小儿吃一口其他正在哺乳的妇女的奶。如果为男婴开奶,就要请正在哺育女孩的妇女;如果为女婴开奶,则要请正在哺育男孩的妇女。

婴儿“诞生礼”中最有特色的当数“洗三”礼仪。“洗三”就是在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为其洗身,这是婴儿受到的第一次洗礼。仪式开麒麟送子图始时,产妇先要把一只红鸡放置在床前,然后烧香祈祷,谓之“拜床公床母”。“洗三”用的水,是用槐树枝、艾蒿叶、花椒等中草药熬制。浴盆中往往还放有红蛋和金银饰物等。“洗三”一般由接生婆或者孩子祖母来执行,一边洗身,一边念诵:“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蛋,做知县;洗洗沟,做知州。”此时,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也要一边说些吉祥的祝语,一边将作为礼物带来的果品、金银饰物等投入盆中,谓之“添盆”。洗身完毕后,要用鸡蛋或者艾团给小儿擦额头,据说能起到免生疮疥的作用;用金银饰品摩擦小儿全身,据说能避邪镇惊。待梳洗完毕,穿衣戴帽后,接生婆要用秤砣轻压小儿身体,谓之“压千斤”,象征小儿长大后能担当重任。还要用小葱轻打身体,认为这样可以使其将来聪明伶俐。然后,用锁象征性地锁住小儿手足,喻指将来能谨言慎行。

满月礼,是又一个备受重视的生育礼俗。婴儿满月之日,父母要发帖邀客,为其办“满月酒”,也叫“弥月酒”。亲朋各携礼物前来祝贺,礼物一般为金银饰品、小算盘、小如意等,也有送衣料和食品的。同时,人们一般会在礼品上刻写“长命百岁”、“金玉满堂”等吉利、祝福的字样。满月礼的一项重大事项就是要为小儿剃头,叫做“落胎发”。这是婴儿第一次理发。古时,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且小儿皮肤尚嫩,极易损伤,故家人对这件事极其重视。受邀的手艺高超的剃头师傅往往先把嚼烂的茶叶敷在小儿头上,说是能免于生疮。剃头时,一般也不会把头发完全剃光,额头要留一小块,称为“聪明发”,脑后要留一小绺,称为“百岁毛”。剃落的胎发,也不会随便扔掉,要用红纸包好,或者将胎发搓成圆球状,用红线串起,挂于床头来镇邪。如今,也有很多人家将胎发制成胎毫毛笔,留作纪念。剃头完毕后,还要由一位亲属(多为舅舅)打着一把雨伞抱着婴儿出去“见见世面”,且必须经过一座小桥。遇见行人,要对小儿说:“认识吗?不要怕。”认为这样做,能让小儿将来行事有胆有识、风雨无阻。

婴儿出生的第一百天,要举行“过百啐”仪式。“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不单纯表示一个数字,往往包含着“圆满”、“完整”的意思。所以,民间对孩子的“过百啐”仪式非常重视。宋代孟元老所着《东京梦华录》中载:“生子百日,置会,称之百啐。”说明这种习俗至少在宋代已经存在。小儿百天当日,家中要大宴宾客,预祝婴儿能长命百岁,所以,“过百啐”又叫“过百岁”,以图个吉利。百日礼上,最能体现祝福含义的物品是“百家衣”和“百家锁”。“百家衣”是集从各家讨来的各种颜色的碎布头缝纫而成,虽不见得来自百家,但敛布的家数自是越多越好。一般紫色的布头最难索到,因“紫”与“子”同音,谁家也不愿把“子”送给别人。“百家锁”,也叫“长命锁”,本意是集百家的金银打制或是多家集体所送。“百家锁”的形式多样,最简单的就是用红线把铜钱串起即可,比较常见的是用金银打制成锁形,再用金银链相串的样式。“百家衣”和“百家锁”都已超出了一般衣物和饰品的意义,成为为婴儿祈福的象征。

婴儿到了周岁生日这天,亲朋好友都要前来庆贺。除了宴饮的庆祝以外,小儿还要进行“抓周”仪式。

周岁过后,生育庆贺礼俗就算结束了。但是,父母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还要进行各种活动以求小儿得到保佑。比如:吃百家饭、认干亲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捌’ 生孩子送礼习俗

生孩子送礼习俗
小孩一出生,先用旧布做成的(单的或棉的)约三尺见方布块把小孩包起来。然后再把婴儿的**挤一挤,传说否则女孩将来会乳头凹陷、发痒;男孩会长成**房样子。有的把脐血加黄酒让产妇喝下去以便催乳;如果3—5天产妇的奶水还不能下来或很少,家人就要给产妇炖黄老母鸡加蜂糖,猪蹄炖通草、穿山甲、王不留行等,目的是催奶(俗称“投妈儿”)。用黑山楂熬黄酒喝,可以减轻产后子宫收缩时的疼痛(俗称“二阵疙瘩疼”),为了加强产妇的营养且便于消化吸收,“面疙瘩打鸡蛋荷包”、“挂面条加炒鸡蛋”是离不了的主食。以至于多数产妇一个月内体重增加十几斤、几十斤!
小孩出生的第三天,要向小孩的外婆家传报小孩出生的喜讯,俗称“报喜”。生男孩者报喜人带一只活公鸡去报喜,对方再回赠一只活公鸡,即报喜人是带两只活公鸡返回的;如生女孩则是带一只活母鸡去报喜,回赠的也是一只活母鸡。如果对方确实无鸡回赠时,可拿些鸡蛋回赠。
小孩出生的第三天,生小孩的人家要做一些稀面条,又称“喜面条”,让邻居们吃,一则向邻居传达生小孩的喜讯,二则让众人为小孩“咬灾”,或称“压灾”;同时面条寓意“长寿”,其实是希望小孩能健康地成长。
由于过去的消毒条件差,小孩在出生四天到七天之中,得脐带疯(俗称四六疯、七日疯)的几率高,能否存活尚不把握,所以这几天中不举行什么庆贺活动。
小孩出生的第十二天,小孩的外婆家要来“送米面”。因这时婴幼儿度过了易感染发病期,加上母乳喂养,小孩的代谢功能基本正常,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趋于正常发育期了。“送米面”的人员,由小孩外婆家的亲友组成。所送物品为大米、白面、干面条(俗称“挂面”)、鸡蛋(有的把鸡蛋染成红色,有的用红纸剪个花贴在鸡蛋上,以示喜庆。据说不送鸭蛋,因怕产妇吃后落下摇头的毛病);小孩用的衣服、帽子、小褥、尿布(小孩出生前所做的衣服要留上几针不完全做好,等到小孩出生后再完成);还有一“抱裙”,就是用一块方布,在一边的两端缀上布带,寓意要抱一群小孩,即多子多福吧;还要给小孩的父亲送一条裤子,寓意小孩有粗腿可抱;还有为小孩准备的“长命锁”(一般为银质)、“麒麟送子”银牌子、银镯子、小孩帽子上缀的“虎头银钱”、银铃等。现在一般只可购到长命锁和银镯子。生小孩的一方会设喜宴隆重招待,俗称“待米面客”。这喜宴与结婚的婚宴(见我写的《故乡婚俗》)基本上一样,俗称“整桌”,或称“全场儿”,,只是开席时先上稀(喜)面条(寓意同前)。当送米面的人员返回时,主人家会拿一点挂面予以回赠,俗称“回赠礼”,寓意亲戚之间往来不断。现在是送一些必要的、象征性的米面衣物外,大都是送的钱,同时回赠礼基本上也免了。这一天,家人也会早早把为小孩准备的用旧布做的衣服或寻别人家小孩穿过的旧衣服(当然不会是烂的)穿戴整齐,迎接外婆家人的祝贺,并抱到“当门”(客厅)让客人夸耀一番。用旧布包裹、用旧布做衣服、寻别人家的旧衣服,说的是这样小孩好养活、长命,其实科学道理是旧衣服软和,不会伤到婴儿柔嫩的皮肤。
从小孩出生到“满月”这期间,生小孩人家的钱、粮、物件均不外借和外出。凡来看望小孩者,需先在客厅歇息后,才可到产房去看小孩母子。据说是来者行路劳累,应先歇息一下;其实主要是怕来者带有风,因坐月子的人最怕“张风”落病,不利于小孩母子的健康。为了避免“岔妈儿”(回奶),一般情况下,不让身有异味的人进入产房。尤其是花椒气味极易“岔妈儿”。由于过去医疗卫生条件所限,坐月子期间产房的门窗紧闭,产妇衣着整齐,甚至裤脚还要用带子扎紧。有的产妇甚至一个月不出产房。
待罢小孩外婆家的米面客至满月,这是生小孩家的亲戚、朋友、邻居、同事送米面的时期。这期间,凡去送米面的,都会喝到一碗鸡蛋荷包(起码四个鸡蛋)加白糖的“鸡蛋茶”。等到满月时或满月后的某一天,主人家会设喜宴招待送礼者,喜宴规格和招待外婆家一样。现在大都称“做满月酒”,主人家会向送礼者送去请柬,一般称“满月之喜”、“弥月之喜”;旧时写请柬时,生男孩的写为“弄璋之喜”,生女孩的写为“弄瓦之喜”。现在不少人家为了省事,在小孩出生的第十二天或等小孩满月时,把应到的亲朋都请来,同小孩外婆家来的客人一起设喜宴招待。过去只待头胎,现在有的人家二胎、三胎、买的娃,统统都要大待一番。
在小孩满月后的某一天,妈妈会带上小孩,由家人护送去外婆家住几天(不多住),俗称“挪臊泊(铺)”。据说挪臊泊能改变小孩的不良习惯,同时还有认亲的意思。外婆会为小外孙送上“衣饭碗”,即一只小碗、一只小勺(俗称“调羹”)或一双筷子。根据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经济条件,可用瓷碗、木碗、银碗、搪瓷碗、塑料碗、铝碗、不锈钢碗;小勺有瓷、银、铝、搪瓷、塑料和不锈钢的;筷子有木、竹、银的,任选其一。小碗内盛上米或面,用红纸盖上,再用红线扎好,以免米面撒出,寓意小孩以后有饭吃有衣穿。还要送“线蛋”,就是用红布包上一百个柏籽壳、一百粒柏籽,外面用白线缠绕成球形,再系上红线绳,可以挂在小孩脖颈上,寓意百子百年长远不断线。这些线只能给小孩做鞋袜衣服用。
新生儿满月后某一天要“剃头”(理发),过去是剃个花头,即不规则地剃去一部分、留一部分;但一定要剃眉毛,据说把眉毛剃剃长的旺。以后再剃头时可根据家长的意愿,或留个“木梳背”,即在头顶前部正中留一片上边稍呈弧形的头发,余者全剃光;或留个“铁箍”,即把头顶和下部都剃光,而在头的中上部留一圈宽约两厘米头发不剃;或留个“鳖衣儿”,即在脑后留一片不剃,其它都剃光,好象留个尾巴;当然还有其它多种剃(理)法。而今满月或百天时,胎发制成胎毛笔,或制脚模等;照像更是普遍的了,有的一出生就开始照,把每个阶段的成长变化都仔细地记录下来。
由于过去的小孩都是到了上学的年龄才会起个正规名字,所以,多数小孩小的时候,都是按照本家或族人的排行,叫个老王六、张大娃、李二娃;女孩就叫李大妮、张小妮;个别的用黑蛋、狗娃、小毛等昵称;想再要男孩的就把女孩叫“焕(与换同音)”,相当于南方的女孩叫“招弟”一样。

‘玖’ 老北京小孩儿的诞生礼是怎样的

小孩儿呱呱坠地,一个小生命便诞生了。诞生礼作为人生的第一大礼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生育不同于其他事情,这个礼仪的范围要比其他礼小得多。根据《礼记》的训诫,产妇生产后,就是丈夫也不得进入产房。

老北京人认为,人生下来的头等大事就是洗三儿,也就是给出生三天的婴儿洗澡。不管是生男还是生女,都要进行这一仪式。洗三儿的做法源于佛教的轮回说法,目的是把上世的罪孽全部洗掉,使之一生平安吉利。

洗三儿仪式由三姑六婆中的稳婆来主持。过去,有一种专门以接生、洗三儿为职业的中老年妇女,老北京称之为产婆、接生婆、接生姥姥或吉祥姥姥。

生小孩儿的人家在洗三儿之日,近亲会带着礼物来祝贺。本家则要根据自家状况准备酒席,但主食必须是面条。此仪式一般在接生婆的主持下于午饭后举行。

仪式开始,生小孩家人要先在门厅正面设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催生娘娘、送子娘娘等十三位神像。并在香案前的香炉里装上小米,当作香灰插香用,下边压上纸钱、纸元宝。产妇卧室的炕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由本家年长女主人上香叩首,吉祥姥姥随后三拜。

然后,本家将盛有以槐条、艾叶熬成汤的铜盆以及一切礼仪用品均摆在炕上。这时,接生姥姥把婴儿一抱,洗三儿就开始了。

本家按风俗依尊卑长幼带头往盆里添一小勺清水,再放一些钱币,谓之添盆。如添的是金银裸子、银元就放在盆里,如添的是纸币、银票就放在旁边的茶盘里。

洗三儿时,即便是穷人家也要放几枚铜币。

添盆后,给接生姥姥喜钱,恭送姥姥;仪式至此也就算结束了。

‘拾’ 为什么要诞生礼

经过了十月之久的长长的酝酿,婴儿的哭声终于终结了父母忐忑的猜想,骄傲地宣布着一个全新生命的到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大人们为了表达对新生命的爱意、对新生命的祝福,就以各种仪式来为孩子祈福。这就是出生礼。 华夏民族是一个礼仪文化极其发达的民族,拥有从出生礼、成年礼、婚礼、成长礼到葬礼的完整的生命礼仪体系。华夏生命礼仪饱含了华夏人文特色,有“冠”与“笄”的成年礼,有宁静优美的“昏礼”,有庄重安详的葬礼,出生礼也是别具特色。 汉民族传统的出生礼,由几种礼仪组成,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出生一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这样,对一个新生命的迎接过程,才算完成了。

热点内容
为什么苹果手机震动但是没有消息 发布:2025-02-06 10:47:08 浏览:16
温柔的男人为什么招女孩子喜欢 发布:2025-02-06 10:44:49 浏览:750
为什么电脑上代理服务器未连接 发布:2025-02-06 10:33:25 浏览:146
淘宝新号为什么不能领取淘礼金 发布:2025-02-06 10:33:20 浏览:399
为什么档案字颜色淡了 发布:2025-02-06 10:23:23 浏览:824
预警颜色顺序为什么 发布:2025-02-06 10:19:41 浏览:846
为什么光阴可以指时间 发布:2025-02-06 09:59:09 浏览:64
cmyk为什么保存颜色不一致 发布:2025-02-06 09:59:08 浏览:291
脑梗病人眼睛为什么是直的 发布:2025-02-06 09:50:23 浏览:752
新买的平板为什么有旧文件 发布:2025-02-06 09:48:49 浏览: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