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回来了孩子老是哭
A. 三岁幼儿上幼儿园后回家只要有妈妈在场就会哭闹不止,是何故
做妈妈的都为孩子操心,特别是看到孩子哭,恨不得自己受委屈不让孩子受委屈。 你的问题是所有家长都多少遇到过的。3岁前的孩子,大都一直生活在家里,对家庭自然很依赖,送入幼儿园后,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他就有了“分离焦虑症”,这种症状的持续时间因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而定,一般来说,性格内向、比较感性的孩子,持续时间长,反复的可能性很大。 从经验来看,你的宝宝最近就出在这个阶段,并且因为长假原因在家里受到很多照顾而情绪反复。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很正常,在幼儿园,曾经有孩子因为“分离焦虑”而出现梦惊、或说梦话都不愿去幼儿园的情况。所以我建议:在家长方面: 1、家长这个时候尽量不要怀疑幼儿园是否让孩子受到很好的呵护(老师对每个新入园的孩子都是一样的) 2、长辈(特别是隔代长辈),千万不要觉得这个时期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错误的,是逼迫他成熟或者是对他在幼儿园生活不快乐感到内疚——因为每个孩子都要长大,从孩子进入幼儿园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开始他的社会生活了,回想一下我们当年小时候,不也是又哭又闹或是被伙伴欺负,或是欺负伙伴这样子过来的么? 3、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问:老师吵你没有?有没有小朋友打你——这样会造成他对幼儿园形成负面印象,从而更加抵触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你可以了解的情况和可以做的事情是: 1、每个新入园宝宝大概都要哭闹反复 2、3个月左右,最乐观的孩子是哭20天,哭的时间越长,说明这个宝宝依赖性越强,日后这样的宝宝也是感情最丰富的,所以家长不要太焦虑。2、多和老师在下班后(一定注意是在下班后)交流,交流的时候最好两个家长一起去,一个负责带孩子玩耍,一个负责和老师交流,这样以保证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影响,通过交流,了解宝宝在幼儿园老师有什么生活和教学规范,回家你该如何配合。这样将会让你更清楚如何护理刚入园的宝宝。 最后,还想提醒一句,千万不要隔着窗户眺望宝宝,因为他一旦发现家长在关注,家长的不安情绪会带动他继续哭闹,导致情绪反复更大! 最后还是要祝你的宝宝快乐成长!国庆长假后,最好每天准备点小礼物,等孩子回家作为奖励,奖励他高高兴兴上幼儿园,鼓励他这个行为能坚持下去!
B. 为什么妈妈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闹原因都有哪些呢
如果你家孩子也是看到你就各种“作”,其实妈妈应该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孩子是爱你的,因为爱,所以才“无理取闹”。可能妈妈下班回家会很累,想要放松,看到孩子这般哭闹难以忍受。但是你转念想想:孩子的这种情绪只对你一个人释放,是不是痛并幸福着呢?
C. 是哪些原因,让宝宝看到妈妈回家以后就哭闹
安全型依恋的宝宝在你离开家时可能会哭,也可能抱着你的大腿撒着娇要求你来个goodbyekiss,在你回来后能够无所顾忌的表达自我,会开心的抱着你,也可能会肆无忌惮的撒娇、哭闹。
回避型依恋的宝宝可能并不关心你的离开,在你回来之后也不会主动靠近,感觉像是被伤透了心对你已不抱期望。
拒绝型依恋的宝宝对你的离开很在意,但当你回来时他又拒绝你的靠近,并对你很生气,不容易被安抚。
混乱型依恋对宝宝来说是最糟糕的。因为他们成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矛盾宝宝。你回来抱起他,他不开心,你安慰他,他可能会对你冷冰冰。
所以,妈妈在家反而容易哭闹的宝宝,正是安全型母婴依恋关系的宝宝,他们撒娇、哭闹,正是因为他们深深的爱着妈妈,也相信妈妈深深的爱着自己。
只有妈妈的关注在“我”本身时,宝宝才能够更确切的感受到自己被爱呀。
我记得跳妞刚学会爬行时,爬一会儿就会回头看看我;长大点,在小区楼下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也会时不时回头看看我,看到我在,就会安心的继续玩耍。
相信很多妈妈会发现,宝宝探索新事物时会时不时回头寻找你的身影。
他的回头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确定你不会突然离开;二是从你的回应中确定他要做的事安不安全,他能不能做。
D. 为什么妈妈带宝贝,宝贝就变得爱哭了
孩子爱哭的原因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气质来说,就是 " 情绪本质 " 负向的孩子。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致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而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
2、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由于家长或带孩子的人照顾太周到,从小孩子不必说话,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无法成长,于是惯用哭闹动作来表达。
3、生活环境中的 " 突发事件 "
有时候孩子变得喜欢哭闹是因为她原本熟悉的生活秩序遭到了破坏或者生活环境有了让她不适的变故,比如,入园了、父母吵架了、断奶了、受到惊吓了、分床独睡了、熟悉的家人出差了、妈妈突然没空陪她了等等。孩子总是喜欢相对熟悉的生活,秩序主导的生活会让她产生一种掌握环境的安全感,一旦这种安全感被破坏,则孩子就可能脱离心理上的舒适区域,变得敏感而脆弱,从而容易哭闹。
孩子爱哭怎么办
1、必须保持教育上的一致性
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成人间态度要一致。如果孩子哭了,爷爷抱,奶奶哄,妈妈说教,爸爸批评,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好的教育方法也难以奏效;二是前后要求要一致。对孩子的要求应该始终如一,不能因自己工作忙闲、心情好坏而影响对孩子的要求,先严后宽,先宽后严,时宽时严,都不利于孩子克服爱哭的毛病。
2、明确奖惩
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有是非观念。要从小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就算哭也是一样要接受惩罚,没人会帮他。当然若是他做了好事,或是帮忙家里做事都是会得到奖励,奖励可是是口头奖励也可以是实物奖励,让他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哭解决不了问题。
E. 宝宝十个月,姥姥看着为什么妈妈回去看宝宝的当天晚上,宝宝总会哭闹
因为孩子不看见妈妈就忘了,看见了就会想妈妈。孩子不建议单独让老人看,如果白天上班,白天老人看,晚上要陪孩子,照顾孩子,这样孩子不会缺少爱。只让老人看着,孩子不在父母身边,孩子长大在感情上容易出现问题,情商低,建议年轻的父母再忙,也要每天抽时间陪孩子。
F. 为什么妈妈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闹
问题问的很笼统,1000个孩子1000个样,每家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总的来讲妈妈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闹,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当孩子和谁感情越亲近越信任谁的时候,越容易在谁面前出现哭闹,就像成人往往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更容易表现的脆弱是一个道理。而这个人通常都是妈妈居多,母子连心,当孩子在妈妈面前爱哭闹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在和妈妈撒娇,寻求心理安慰。
第二,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在职场妈妈身上,孩子喜欢妈妈,可是妈妈却要出去工作不能陪伴孩子,越小的孩子越难明白妈妈的无奈。而旁人即使对孩子再好也无法取代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分量,他只会因为想念妈妈而觉得委屈,所以一旦妈妈回来了,当孩子的表达能力不足,无法争取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时,就会用哭闹来表达心里的委屈和对妈妈的想念。
第三,的确会有相当一部分妈妈是因为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过于严厉,把孩子弄哭。当隔辈亲的溺爱导致孩子越来越任性没有规矩,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可是管教孩子又不注意语气和态度,孩子就会用哭闹作为武器来反抗妈妈的专制。
G. 为何一旦妈妈在孩子的身边,孩子就开始哭闹呢
早教专家林怡说:孩子的很多负面行为都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现的小漩涡,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却暗流涌动,积蓄的都是成长的力量。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负面行为背后,都蕴藏着积极的心理动机。他们不是故意使坏,只是为了表达某种需求。
就比如孩子“磨娘”行为的背后,也是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其实愿意表达负面情绪的孩子,比看起来听话懂事的孩子,要幸福得多!
下次孩子再只对妈妈“作妖”的时候,想想这背后的积极力量。
宝宝小的时候,妈妈给宝宝足够的爱与回应,等孩子长大后,内心才能是充满安全感的,遇到挫折时,也愿意跟妈妈倾诉,不至于一个人活成“无比懂事”的模样。
再反观那些和和妈妈在一起才不乖的孩子,是彼此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