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为什么叫罗敷
⑴ 罗敷究竟是什么人
《陌上桑》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聪慧坚贞不屈的形象。在中国传统诗词中常用“罗敷”来指美丽的女子。
附《陌上桑》
旧说邯郸女子秦姓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仁后为赵五家令。罗敷出采桑陌上,赵五登台见而悦之,置酒欲夺焉。罗敷善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不从。
艳歌罗敷行 一名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馀。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是一篇喜剧性的叙事诗。它写一个名叫秦罗敷的美女在城南隅采桑,人们见了她都爱慕不已,正逢一个“使君”经过,问罗敷愿否跟他同去,罗敷断然拒绝,并将自己的丈夫夸耀了一通。
《陌上桑》的浪漫性,主要表现在诗歌前半部对于罗敷美丽的描写方面。秦罗敷是汉代美女的通称,比如在稍后的《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之母要为儿子再娶的,就是“可怜体无比”的“东家贤女”秦罗敷,她与《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当然不会是同一个人。
⑵ 罗敷是什么意思
就是美人流泪,意指相思之情。原句是:“罗敷流泪空盈巾,伊人如画相思里。”
在古代,罗敷指代美女。
当然,也有很多的美女自称或父母给她取名就叫罗敷。
我们比较熟悉的可能有初中语文课文中《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高中语文课文《孔雀东南飞》中的罗敷。
⑶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什么意思,谢谢了!
意思是: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罗敷,姿态可爱无比。
出自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原文选段: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译文: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貌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
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3)女人为什么叫罗敷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这正是焦刘悲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兰芝黄泉共赴的坚决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人物特点:
《孔雀东南飞》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艺术形象。
刘兰芝不仅敢爱敢恨,敢说敢为,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而且在别小姑、别仲卿时,赠物留言、订立蒲石之盟,于悲怆之中充满了温厚的深情。她感情丰富,形象饱满,不同于一般叙事诗中人物性格的单一简略。
与兰芝相较,仲卿形象更为复杂。他忍让求母,委曲求全,显得软弱,但这是当时一般人所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何况他身为府吏,更不能不受封建法规的制约。
然而他的求,在当时是对母命的公开顶撞,实在是对封建礼教的大不敬。进而又对母命阳奉阴违,表面上驱遣兰芝,私下却密约重娶,表明他倔强不驯,只是绵里藏针、刚强不露而已。至于他告母自裁,幻想以此促使其母同意他与兰芝重新结合,这是他认识上的不足。
但论其态度,实已由一般的顶撞发展到了威胁的地步。然而愚昧无知的焦母,虽然爱子,却仍坚持另娶。仲卿则在幻想破灭之后,并不因此屈从其母而终于以死殉情,充分显示了焦仲卿的反叛性格。
这是一个既想当孝子,但在与切身利害冲突下又不甘于愚孝的典型。黑暗的环境和现实的矛盾造就了仲卿这种思想性格。
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中的个性,而且写出了他们性格中所特有的复杂性,有血有肉兼有神,可歌可泣又可信,这决非短小的抒情诗和一般的叙事诗所能达到的境界。
诗中的主要人物是如此,对于次要人物,作者同样注意性格描写,因而能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特点。
如刘母和焦母,同为老寡妇,刘母家境清寒,性格懦弱,虽同情女儿而又不能不听从儿子的安排,反映了封建礼教“夫死从子”的黑暗;焦母则富有高傲,为人凶悍,不仅不从子,而且要儿子从她,表现出封建家长的淫威。
她们同为妇女,在同一社会中,却因境遇所造就的性格不同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这种艺术造诣是当时其他叙事诗中所看不到的。
⑷ 罗敷是什么意思
罗敷是中国古代邯郸美女,原名秦罗敷。
罗敷,是邯郸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三陵乡姜窑村)一个姓秦的农家女,以采桑为生,大约生活在汉末至三国时期。
她忠于爱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是古赵邯郸美女的代表。作为邯郸历史文化的着名典故之一,她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为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在《孔雀东南飞》中代指聪明贤惠的黄花闺女。
另外有古装电视剧《孔雀东南飞》中的秦罗敷,由影视演员王珂饰演。
登场作品:《陌上桑》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
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
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⑸ 为什么古人称美女为“罗敷”
相传,罗敷除“歌美、舞美、步美、貌美”外,更重要的是罗敷的“德”美。她不畏强暴、不慕权势,是一个美丽善良、冰清玉洁的贞洁美女。 古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上载:“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文中“罗敷”是古代常用的形容女子的代名词,不是真实姓名。 此段记载大意是说,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长相非常漂亮,姿态惹人喜爱,无人可比,母亲替你去求婚。你赶快休掉刘兰芝,送走她千万别挽留! 《孔雀东南飞》是有名的长篇叙事诗,内容主要是叙述后汉时焦仲卿,他的妻子刘兰芝虽然贤淑,却不得婆婆欢心,因而遵母命休妻。刘兰芝回娘家后,被逼改嫁,于是投水自尽。焦仲卿得知,便在庭树自缢,双双殉情而亡。 罗敷,人名,源自于乐府诗《陌上桑》所载:“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陌上桑》是汉朝着名的民间叙事诗,又称为《日出东南隅行》、《艳歌罗敷行》。由于乐府诗是民间歌谣或可配乐歌唱的诗,这首诗内容有罗敷采桑陌上,所以早期乐歌就称为《陌上桑》。 另诗中首句为“日出东南隅”,故南朝陈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即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诗中叙述罗敷遭官吏戏弄,而严词拒绝其邀约,美而贞洁,故《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虽然许多古籍都收录此篇,但却未署名为何人所作。 其实,早在晋朝崔豹撰《古今注》中,就记载了这首诗:“《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饮酒欲夺焉。罗敷乃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焉。” 后来,宋朝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辑录时就采用《古今注》的题名,之后便一直沿用。 王仁是赵王的家臣,有一天,罗敷出门到田间小道的桑林里采桑,当时赵王正好登上高台赏花。赵王一眼就望见貌美如花的罗敷,他一见倾心,打定主意要得此佳人为妾。 于是,赵王命人准备酒宴,邀请罗敷前来赴宴。罗敷依约而来,赵王以礼相待,酒过三巡,赵王藉着酒意,向罗敷吐露爱慕之意。 罗敷不慌不忙向赵王表示,她要为赵王弹唱歌曲以助酒兴,于是弹筝作《陌上桑》一曲,表明“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峻拒赵王的非分企图。赵王也因此打消欲强取豪夺罗敷的念头。 《陌上桑》原诗中“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意思是说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后来,“使君有妇”被用来比喻男子已娶;“罗敷有夫”原用来表示与丈夫感情坚深不移,后指妇女已婚。由于《陌上桑》传唱千年,罗敷也就成为美女的代称。◇
⑹ 女子古代称呼
女人古代称呼包括:女士、女流、女郎、巾帼、女史、裙钗、淑女、红颜、扫眉才女、不栉进士、冶叶倡条、软玉温香、道旁苦李、小家碧玉、罗敷、无盐、萧娘、婵娟、娇娃、花魁、丽人、玉人、佼人、青娥等。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以妇女的头饰羞辱他。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红颜:年青的,美丽的女子。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罗敷: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无盐: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萧娘:女子的泛称。南朝以后,诗中多代指男子所恋女子。
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妓女。
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有贬义。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女子。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⑺ 称呼女性的尊称
称呼女性的尊称
称呼女性的尊称,你知道的有哪些呢?叫人的尊称是一种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大多数人对女性的尊称都是女士,在古代,人们尊称女性为巾帼、佼人和婵娟等,富有诗情画意。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更多对女性的尊称,一起看看。
称呼女性的尊称1
1、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3、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4、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以妇女的头饰羞辱他。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6、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7、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红颜:年青的,美丽的女子。
9、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10、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11、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12、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13、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14、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15、罗敷: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称呼女性的尊称2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妓女。
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见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女公子: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现用来称谓外国人士的女儿。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尤物:奇异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⑻ 为什么在古代乐府诗中形容美人都用秦罗敷
罗敷,古代美女名,代指美女。
《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此处即是代称。
邯郸秦氏女,名罗敷,嫁邑人王仁。仁为赵王家令。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敷善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其一解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其二解云: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素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其三解云: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干人,皆言夫婿殊。”
一解,极慕己容色之美。末解,画出一个风流佳婿。夫妇相爱之情,隐然言外。赵王闻之,亦不觉惭矣。
对于罗敷的身份,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从罗敷华贵的穿着和夫婿的地位看,她应当是贵族女子。但大多数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歌辞中对罗敷穿着的描写,不过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夸张手法。汉代还有一篇与这篇主题相同的乐府《羽林郎》,叙述权贵的豪奴调戏一位“当垆”的“胡女”,遭到“胡女”的严正拒绝。诗中也有一段“胡女”穿着的描写:“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无所。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如果单看这些贵重的饰物,岂不是酒家胡女也成了贵族千金了?至于诗中夸耀夫婿的那些话,我们也不应当过分拘泥,使君是用他的地位来引诱,因此罗敷也借题发挥,“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乐府题解》)。萧涤非先生说得好:“末段罗敷答词,当作海市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云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更不必严词拒绝。”
⑼ 女性的古语称谓
1、妇
读音:fù
意思:是已婚的女子。在甲骨文中,右边是“帚”,左边是“女”。
引证解释:妇,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东汉许慎《说文》
译文:妇之一字,左女右帚,表示洒扫,是服侍别人。
2、婢
拼音:bì
意思: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引证解释:婢,女之卑者也。——东汉许慎《说文》
译文:婢,女人中最卑微的。
3、妾
拼音:qiè
意思:作为名词,指女奴,或旧时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上流社会的正妻也自称妾。作为动词,谓役使如女奴,或娶为小妻。作为代词,是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词。
引证解释:“妾,有辠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东汉许慎《说文》
译文:妾,就是那些有罪的女子,用来给君王做劳役的。
4、妃
拼音:fēi
意思:本意是中国古代皇族太子、王、侯的正室。后来延伸泛指皇帝侧室。
引证解释:“妃,匹也。”——东汉许慎《说文》
译文:妃,配偶的意思。
5、姬
拼音:jī
意思:本意为姬姓,因周人为姬姓,故以之代周朝。周朝时姬也指代贵族妇女,并作为对女子的美称。
引证解释:黄帝君姬水,以为姓。——东汉·许慎《说文》
译文:黄帝以姬水成, 所以以姬为姓。
⑽ 女貌罗敷常比喻什么
您好楼主,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罗敷是古代有名的美女,现今已经成为美女的代称。
女貌罗敷的意思是女子的容貌好似罗敷,就是暗喻女子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