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敢和家长谈条件
A. 孩子总喜欢谈条件、要挟父母,该怎么办呢
孩子特别喜欢和爸爸妈妈谈条件,用这样的方式来要挟父母,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通过迂回的方式来对孩子做到反向的进攻。爸爸妈妈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孩子看来可能自己这是在谈条件要挟爸爸妈妈,事实上爸爸妈妈完全可以转变为和自己的孩子谈条件,让孩子答应自己相应的条件之后才能够做某件事情。爸爸妈妈不要总是觉得孩子和自己谈条件是非常不好的行为,相反这样的沟通方式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沟通方式。
爸爸妈妈不要觉得小孩子在这个时候没有自己的想法,相反爸爸妈妈应该重视孩子所说出来的条件。因为孩子有了自己的条件就意味着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而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这样的思维方式,否则很有可能就会错过孩子的成长。
B. 当孩子喜欢与父母讨价还价、各种讲条件时,家长该怎么做
想让孩子不和父母讨价还价,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和孩子讨价还价,比如经常和孩子说“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就不能够看电视”“你只有乖乖听话,我才会满足你的所有要求”如果你是这样教育孩子的,那么孩子肯定也会和父母讨价还价。家长应该在孩子最开始和自己讨价还价的时候,就什么也不说,一旦说了什么条件就必须要坚持。比如当孩子说“我能先吃一块糖再吃饭吗?”家长应该回应的是“吃饭是你自己的事,你如果不想吃饭,那你可以饿着。但你现在如果想吃糖的话,我是肯定不会让你吃的,因为只有好好吃饭,你才能够长高”。这里家长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对孩子说,等你吃完饭再给你拿糖,这样等于承诺孩子,给了孩子和你讨价还价的借口。
C. 孩子凡事喜欢“讲条件”!家长做好哪几点,孩子再也不讨价还价
现在很多的孩子,他们在小的时候总是会跟家长去讲条件。当家长想要出去不带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不给她带东西回来的话,他们就会一直哭闹不停。如果总爱挑条件的话,那么他们这样的行为就会一直的去威胁他人,这种习惯是非常不好的。而且还是为了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是会去让家长顺着他,这样谈条件很可能会让他产生依赖的心理。
当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去跟家长们谈条件,这样的行为无疑不是在进行做交易。孩子在讲条件的时候,他们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家长身上。他们认为家长能够带给他们很好的东西,而且也没有心思再玩其他的东西,不会去进行探究,这样对她的成长是没有很大帮助的。
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告诉他,如果想要要看电视的话,就不能够看手机,想要手机的话,就不能够去吃饭了,而且在这一天之内都不能够去进行吃饭。或许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还会去选择电视,慢慢的他知道家长不会去轻易地妥协的时候,他们就不会的再进行讲条件了,或许能够改变孩子讲条件的这种行为。其实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孩子出了问题,就是家长没有树立好威信,才导致这样的情况。如果家长在看到孩子一些不好的习惯之后,千万不要去进行妥协。
D. 孩子做作业总跟父母谈条件,家长该怎么办呢
引言: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首要任务,写作业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他们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可是有一些孩子拿着写作业去和家长谈条件,觉得写作业是家长的事情,觉得自己写完作业就应该有所奖励。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处理,不要让这个成为了孩子拿捏你的武器。
E. 孩子喜欢和家长讲条件,三步教你见招拆招
“你要是给我买个小 汽车 ,我就乖乖吃饭”“我晚上好好睡觉,明天你要带我去公园玩”“我不,我不,除非你给我吃奶酪棒”
家长听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有血压升高的迹象...
相信这是令大多数家长头疼的问题,一开始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觉得偶尔可以通过讲条件的方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结果却给以后的 育儿 道路埋下了一个隐患,学会讲条件的孩子,让父母不断地妥协。
尽管如此,但我们要知道孩子会谈条件是一件好事~
心理学上讲,“谈判”意味着“平等”,代表孩子的整体思维变得更加成熟独立。
所以孩子的这个行为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孩子希望能和父母平等对话,而且有了自己的想法。
那爸爸妈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讲条件的这个行为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孩子为什么总是和大人谈条件?
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下面这些话?
“你要是好好吃饭,我就给你买个玩具”“把饭吃完才有冰淇淋吃哦”“你要是把作业做完了,才可以看动画片”
如果你总是和孩子谈条件,孩子当然有样学样,认为这些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着来的”。有些家长会说,谈条件也能锻炼口才啊,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孩子经常和你谈条件,就意味着会经常向孩子“妥协”,你的底线就会越来越低。国外学者将这样的父母称为 “Negotiable Parents”——凡事 都可以协商的“无底线家长”。
久而久之,孩子的潜意识中就会留下“想得到什么,和爸爸妈妈谈条件就好了”的念头。
那当孩子开始谈条件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一定要有原则。 能分得清哪些事情可以交涉,哪些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比如吃饭、洗澡、收拾玩具这些生活自理技能,就属于后者。能做到这一点,接下来的几步就会方便许多:
第一步 当孩子和你讲条件的时候,你需要尽快停止对话。不要绕圈子, 给他一个坚定的NO。
第二步 接下来,你一定要告诉孩子利弊关系,以及为什么这件事情不能谈条件。这一点非常重要,让孩子在理解的情况下再去执行你的指令。
第三步 如果上述两步都没有达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么接下来会比较“残忍”:你不再和孩子纠缠,忙自己该忙的事情。但要给孩子 传达一个信息——我不想讨论 ,但我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多来几次,孩子就知道哪些事情可以谈,而哪些事情是爸爸妈妈的底线,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上面说的情况是,当孩子已经开始和你谈条件时,你应该怎么见招拆招。
那父母应该如何“对症下药”,把讨价还价的不良习惯从根源上杜绝呢?
1事先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提前给出选项,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比如,如果孩子想看会儿动画片再写作业的情况,你可以让他选:
A. 先看10分钟动画片,看完以后再去做作业;
B. 写完作业后,可以看30分钟动画片。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既避免了谈条件的尴尬,也让孩子更有责任感、更独立。
2以身作则,不和孩子讲条件
孩子从父母这里学会了谈条件,想要孩子改掉,自己就必须先改。“不好好吃饭就不能吃零食”、“你听话,我就满足你的要求”诸如此类的话,尽量不说。如果孩子坚持讨价还价,那么需要运用一些语言上的小技巧:
“吃饭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不吃饭,就会饿;如果你吃了冰淇淋再吃饭,你就可能会肚子疼。无论你饿着还是肚子疼,妈妈心里都会很难受,你希望妈妈难受吗?”
试试看,有奇效。
3统一口径,别让孩子“钻空子”
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家长们的态度和口径都要保持一致。
我们见过很多妈妈严格、爸爸好说话的“家庭模式”。
往往孩子得不到什么的时候,就去找爸爸。这样不仅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更是破坏了妈妈坚持的原则。
另外当 育儿 观念出现分歧时, 切记:不要当面反驳对方 。
你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商量一下再告诉你。”
这样一来,孩子既不会因为犹豫应该听谁的而困扰,也会觉得这是大人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4不要孩子一哭就心软
家长看见孩子哭都会觉得心疼,这是人之常情。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在“假哭”。有人会说,孩子这么小,怎么会装哭呢?心理学上来说,孩子其实并非故意装哭,而是形成了保护机制。 摔倒时哭了,大家会围过来哄我;得不到东西哭了,爷爷奶奶就会给。
久而久之,孩子的潜意识里把哭作为了保护自己的手段。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辨别是真哭还是假哭。有以下两大标准: 第一,回忆一下这件事情以前有没有经常发生过,如果有,那很有可能是孩子保护性的哭泣;第二,是不是严重伤害到了孩子的感情、情绪,这一点是因孩子而异的。
最后,我们还要再强调一次:
孩子和你谈条件,并非是一件坏事。说明你是一个可以平等对话、平易近人的好父母。
但作为家长的我们,如果没有底线、纵容孩子谈条件的话,很容易从“爱孩子”变成“溺爱孩子”。这才是我们所有家长都要努力避免的情况。
F. 孩子喜欢与家人讲条件,长此以往会导致什么后果
孩子喜欢与家人讲条件,长此以往会导致什么后果?
1、不愿意自主学习新生事物:
孩子经常和父母谈条件的个人行为,能够看作是在“做买卖”,那样会致使小孩假如看不见“益处”或是“权益”便会回绝做任何事。长此以往,小孩便失去对新事物的兴趣爱好,而把更多的是时间精力放到父母给的益处上,末尾小孩的探索精神还会渐渐地失去,这必定对他的发展没有一点益处。
2、让小孩承担后果:
如果孩子非得一边看电视剧才可以不想吃饭得话,父母能直接对他说,看电视剧和用餐只有二选一。最终父母把饭收起来,他假如由于看电视剧而饿着肚子得话,下一次就不会再嚷嚷着讲条件了。小孩仅有自己承担了不良影响,才可以了解讲条件的严重后果。
3、用奖罚分明做为奖赏:
父母要想扳正小孩议价的问题,还能够根据非物质生活来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接吻,这都是非常好的奖罚分明,小孩慢慢地还会很乐意去这样做。
4、给孩子特定标准:
实际上,管束孩子是最好的方法。根据给孩子特定标准,让小孩搞清楚什么事儿能够商议、什么事儿务必去做。这种原则问题的难题,父母应细心的去和小孩表述,这样做不但能够塑造爸爸妈妈的威势,还能让小孩更有规定。
G. 我的孩子初三了,现在做作业都和我谈条件,我该怎么办
有位家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已经上三年级了,现在做作业总是给我讨价还价,怎么办?我相信这不是一个家长遇到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的家长应该很多。不管孩子是三年级还是三年级,做什么事情总喜欢和家长商量,这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家长,孩子敢于和家长谈条件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过去肯定有很多先例。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孩子青春期的表现,这是倦怠的表现,这个锅不应该让青春期来背,也不是什么倦怠,而是孩子本身以前就有问题,只是现在比较明显。
另外,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作为家长不能让它成为孩子胁迫自己的砝码,不要拉下脸来,这样的后果,与其说是家长为他付出,不如说是家长自己太在乎,孩子会觉得不是自己的事情。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不能触碰自己的底线,而不是一再刷新自己的底线。让孩子知道,有一些红线是不能碰的。如果从小养成习惯,孩子肯定不敢越过,反之亦然。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