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为什么有强迫症
❶ 儿童强迫症的表现、成因及防治简介
儿童强迫症的表现、成因及防治简介
强迫症指的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明知不必要,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和强迫意向)以及强迫动作或行为。可能以一种为重,或几种兼而有之。在儿童的强迫症中,以10——14岁的男孩多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
一、强迫观念
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和强迫意向。
强迫思维。
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a.强迫怀疑。患儿有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例如:出门时怀疑门窗是否关好了,虽然检查了一遍、两遍、三遍……但还是不放心,又如计算题做完后总怀疑自己是否做对了。同时,常伴有焦虑不安,因而促使患儿对自己的言行反复检查。b.强迫性穷思竭虑。患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缺乏现实主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例如,反复思索:为什么1加1等于2,而不等于3?树叶为什么是绿色,而不是其他颜色?有时达到穷思竭虑的程度,以至食不甘味,卧不安眠,无法解脱。C.强迫联想。患儿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语句。如果联想的观念或语句与原来相反,如看到“白”,立即联想到“黑”等,则称为对立性思维。由于对立观念的出现违背患儿的主观意愿,常使患儿感到苦恼。d.强迫回忆。患儿经历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呈现,无法摆脱,因而感到苦恼。有时这种回忆可到达表象程度。
强迫情绪。
现为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会表现不理智的行为,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明知不合理,却无法克制。
强迫意向。
患儿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的强烈内心冲动。患儿明知这样做是荒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例如,走到高处,有一种想往下跳的内心冲动;与好朋友到河边散步,竟有把好朋友往河里推的意向等。尽管当时这种内心冲动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
二、强迫动作和行为
往往是为减轻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而不由自主地采取的顺应行为。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
强迫检查。是患儿为减轻强迫性怀疑所起的焦虑而采取的措施。如反复检查算术题是否做对了,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检查水龙头是否关紧,反复检查衣服鞋袜是否放得整整齐齐等。
强迫询问。强迫症患儿常常不相信自己。为了消除疑虑或穷思竭虑给患儿带来的焦虑,常反复要求他人不厌其详地给予解释或保证。
强迫清洗。患儿为了消除对受到赃物、毒物或细菌污染的担心,常反复洗手,洗澡或洗衣服等。有的患儿不仅自己反复清洗,而且要求与他一道生活的人,如父母等也要彻底清洗。
强迫性仪式动作。这是一些重复出现的动作,他人看来是不合理的或荒谬可笑的,但却可减轻或防治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紧张不安。如有的患儿要求自己上楼梯必须一步跨两级台阶,走路必须走两步跳一下。走路时一定要左脚先出,停下来时一定要右脚先站定等。这类患儿,如不让他重复这些动作,他们反而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一般说来,患儿对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感到苦恼和伤心,只是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而已。强迫性计数,也属仪式动作,如有的儿童反复数课本有多少人物图像,反复数街道旁边电线杆活树杆的'数目,强迫数自己走了多少台阶,强迫计算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
强迫性迟缓。可因仪式动作而行动迟缓。例如,早晨起床后反复梳洗,使患儿迟迟不能出门,以致上学经常迟到。但也可能是原发的,例如,每当患儿看书时,目光常停顿在第一行第一个字,不能顺利地阅读以下的内容。这类患儿往往并不感到焦虑。
上述强迫症状往往使患儿中日纠缠于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观念和行为,妨害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使患儿感到苦恼。
形成的主要原因
由于儿童强迫症的病因,一般认为,与儿童的先天素质、个性特点、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以及精神刺激有关。
1.父母不良性格和教育方式
调查表明,部分患儿的父母往往就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遇事优柔寡断、事后爱反复检查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对于孩子过于苛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生活刻板规矩等,都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
2.儿童的先天素质
有人发现一些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不平等可能与强迫行为有关,这说明患儿可能有易患强迫症的先天素质。
3.患儿本身的个性特点
患儿本身性格也构成强迫症状产生的中间因素。强迫症患儿常具有如下性格特征:
处事过于拘谨,特别讲究衣饰整洁和个人卫生,酷爱干净,做事井井有条,并严格按程序进行。
平常表情较为严肃,甚至有些呆板,过于克制自己,缺乏一般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胆怯怕羞、听话,守纪律;对自己缺乏信心,喜欢自我检查做好的事,遇事常迟疑不决。
4.患儿遭受过精神刺激
在一些比较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如获悉亲人或同学患重病或死亡,考试不理想,受到老师严厉批评或父母的惩罚等情况下,患儿易出现强迫症状。
此外,孩子严重的疾病、头部外伤或长期处于过度的心理紧张状态,心理负担过重等,都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症状明显出现。
防治策略
1.家长与老师应正确对待患儿
小学生强迫行为,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主要在于教育和心理上的支持。父母要正确认识患儿的病态,不要过分焦虑,也不要乱加惩罚。要帮助患儿寻找发病的原因,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过分的关注孩子的行为,而是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最好是引导孩子从事一项较为紧张的活动(如鼓励孩子参加足球队),把孩子的生活学习安排得紧凑些,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步使症状减轻直至消失。另外,要注重孩子性格弱点的改善。父母和老师要创造条件,使孩子能灵活地、自信地处理各项事情,克服其胆怯拘谨和刻板的个性特点。
2.支持性心理治疗
对强迫症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使患儿了解其疾病的性质,指导患儿把注意力从强迫症状转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焦虑。
3.暴露疗法和反应防法
暴露疗法是鼓励患儿暴露于引起焦虑的情境之下,直至焦虑近乎消失为止,其目的在于减轻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而反应防止技术是防止接着出现的强迫行为,即反应预防,其目的在于减少仪式动作和强迫思维出现的频率。暴露与反应防止结合法是对强迫症疗效最好的一种行为技术。
4.厌恶疗法
又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强迫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条件作用,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强迫症行为的目的。极个别症状非常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孩子,可配合心理治疗给予小剂量的奋乃静或泰尔登,也可选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利眠灵等。 ;
❷ 为什么孩子会患有强迫症
引言: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水平也不断的上涨,有很多人对生活品质也要求的越来越高,从而也会得上强迫症这一种心理疾病,对于强迫症的了解,很多人都没有完全的把控好自己的状态,不仅是大人,更有许多孩子也会有强迫症的现象出现。
患有强迫症的儿童要让他们从心理上不要去有过多的压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拖延,要积极、及时的去做,不要把所有的事情往严重的地方去想去发展,在思想上放过自己,在行为上会有更好的发展,同样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去纠结,不管你做的怎么样,你做过就行,就是这样给自己心理方面的疏导。
❸ 哪些原因导致孩子有强迫症
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可导致孩子强迫症:1.心理社会因素。比如父母管教严格,亲子关系紧张,学习受挫等;2.个性因素。比如追求完美,强迫性人格;3.遗传因素。家长患有强迫症,那么子女、下一代亲属中强迫症的患病率或亚强迫症状的发病率都会比普通人高;4.神经内分泌因素。个体神经-内分泌方面功能紊乱,造成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失衡,无法正常发挥它们的生理功能。
❹ 强迫症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会患有强迫症
引言: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强迫症,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治疗。孩子如果有强迫症就会让身体得不到健康发展。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用什么样的方法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强迫症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会患有强迫症?
三、孩子为什么会患有强迫症?
孩子之所以会患有强迫症,就是因为父母给自己的影响。父母如果在生活当中有强迫的思想,就会把孩子也变成这样的人。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听家长唠叨,也不愿意看家长怎么做,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利用孩子心理就能够告诉孩子怎样改变自己的强迫症。有些家长在家里面非要把东西摆得很整齐才可以,什么东西要放到什么位置,孩子就会有强迫的思维,也不能够进行推理。
❺ 强迫症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会患有强迫症
孩子表现强迫症大概是父母对孩子忽略关心不够,应该进行心理辅导沟通,大人能明白小孩的真正想法才好,强迫症说明宝宝缺乏安全感,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关心她,父母要知道宝宝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从根源解决问题。儿童强迫症其实就是指以强迫观念还有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儿童期情绪障碍,一般平均都是发生在九到十二岁之间,也有百分之十的患者起病是在七岁以前,是有六大儿童强迫症的治疗方法的。
强迫症治疗首选心理治疗,是强迫症主要治疗方式。心理治疗方式也是因人而异,要根据病情、酌情选择。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治疗,对强迫观念为主的患者有一定帮助。认知行为治疗是对多种强迫行为有效。其实我觉得强迫症他有时候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要看孩子的强迫症是针对哪一个方面。如果是爱干净的强迫症,写字儿规矩的强迫症,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因为有很多孩子想养成这样的习惯,还养成不了的的。
❻ 为什么儿童也会患强迫症呢
我觉得首先你不要确定你观察的儿童患的就是强迫症。 正常儿童在发育早期,也可能有轻度的强迫性行为。如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手抚摸路边的电线杆;有的孩子走路时,喜欢用脚踢小石子,有的孩子爱反复地计算窗栏或凉台栏杆的数目等等。这类行为不伴任何情绪障碍,而且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如果是强迫症儿童除此以外还常有其他强迫性症状,如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情绪等。其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如强迫计数、强迫洗手,反复检查作业是否做对了;有的患儿表现为仪式性动作,如要求自己上楼梯必须一步跨两级。 父母如不让他重复这些动作,他们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 关于儿童强迫症的原因,一般认为,儿童的先天素质、性格基础、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等,均与本症的发生有关。 有研究发现,红细胞(ABO)血型,与强迫症关联的研究发现,A型血有较高的强迫症发生率和O型血有较低的发生率。 还有就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对于苟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对生活刻板规矩等,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孩子严重的疾病、外伤,突然的严惩的精神创伤,或长期处于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症状出现。 还有患儿的父母本身的行为举止也对幼儿有很大影响,比如父母也常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遇事迟疑不决,事后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等不良性格特征等。 如果只是简单的强迫行为存在,不必担心,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如果真的比较严重,要带幼儿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强迫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是相当好的,不少患儿在接受治疗后的不久都会恢复正常。
❼ 孩子有强迫症的三大原因
孩子有强迫症的三大原因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强迫症状是指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和行为。
专家在此说到其实孩子患得强迫症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家长的因素,所以请家长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孩子喜欢追求完美的心态,有时也源于父母虚假的赞扬
为了赢得父母的爱或赞许,很多孩子极力表现自己。有些孩子做事的时候希望有人给自己打分数。他们认为得到表扬是自己获得的成就,在这样的'成就感中,孩子不惜用磨蹭这种方式去体验快乐。如果妈妈对孩子的表扬很吝啬,孩子就会更加努力。如果妈妈对孩子做的什么事情都说好,就更加增长了表现欲。有的孩子出一点儿差错就张皇失措,因为没有了妈妈的肯定。这样的孩子内心极其脆弱,或者没有安全感。
二、父母过高要求会让孩子强迫自己完美
孩子十全十美是很多父母的愿望。爸爸妈妈事业成功也希望把成功感扩展到家庭,孩子自然成为塑造的对象。当孩子不能像他们期望的那样成功,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事业上的光环也暗淡了。很多孩子智商极高,以爸爸妈妈为榜样、为爸爸妈妈自豪,于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惜一切代价力争做得完美。长期下去,孩子得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几率大大增加。
三、为达到父母的要求而反复涂改会让孩子烦躁
妈妈不准孩子犯错误,犯错误就要受惩罚。例如:什么东西都不准放错了地方。如果忘了本书在桌子上,妈妈就会严厉批评,说孩子是“猪”,是“狗脑子”,是“笨蛋”等等,或者总是评价孩子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如别人,急了的时候还会扇两巴掌。妈妈认为这是为了让孩子有好的习惯,却不知道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孩子知道自己永远达不到父母的标准,就会思考:既然达不到,为什么还要争取呢?所以有些孩子就干脆自暴自弃,或者和妈妈对着干。
;❽ 为什么孩子会患有强迫症如何让孩子改掉强迫症
少年儿童发生强迫症的因素尚不十分清晰,可能是自然环境和遗传二种关键因素相互作用的结论。当爸爸妈妈或爸爸、妈妈中一方有强迫症时,小孩发生强迫症的可能性比较大。假如妈妈有洁癖症或强迫行为,那么小孩非常容易发生强迫症。人格特质因素针对强迫症的发生很重要,许多小孩很有可能在6岁前产生了强迫性人格,从而非常容易发生强迫症状况。
父母对孩子规定过高。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是对孩子配有标准化,例如让孩子做好清洁卫生清理,在做完事儿以后一定要立即的查验等。这一种个人行为假如超过了孩子可以承担的范畴就会促使孩子造成精神紧张等心态,而且生活规律也会趋向呆板,在这里一种状况下非常容易就会发生强迫思维。
当孩子发生强迫行为时,父母应学好使用、了解这种行为。少年儿童强迫思维是少年儿童适应障碍的一种种类,以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为具体表现。患者常无法自动化控制的反复某事情或某一念头,从情绪上,他比所有人都想纠正这种行为,但控制不了。
假如父母尝试抑制、强制性患者纠正这种行为,那么很有可能会给患者传送不理解他、烦他、不太喜欢他乃至不喜欢他的信息内容。那样既没法缓解或清除逼迫的主要表现,还会继续造成患者没有安全感、更为焦虑情绪,从而加剧强迫思维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