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安葬孩子
❶ 历史上刘邦三次把两个孩子扔下马车,这是为何
刘邦在和原配吕雉结婚以前,就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刘肥,后来,吕雉又为他生下刘盈和鲁元公主。当初,刘邦作为一个沛县泗水亭亭长,能够娶到吕雉,算是攀了高枝,吕雉对这两个孩子十分疼爱,刘邦自然也宠爱着他们。
而夏侯婴之所以能够舍命相救,也不全是为了刘邦的大业考虑,更多的是为了自保。倘若他顺从刘邦,抛下了刘盈和鲁元公主,事后肯定要替刘邦背黑锅,更何况这对儿女是吕雉所生,即便是刘邦不追究他的责任,吕后也势必不会轻饶他,所以无论如何,夏侯婴都不会抛下刘盈和鲁元公主的。
❷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是怎么处置刘邦的八个儿子的
汉高祖刘邦一共八个儿子,即长子刘肥、次子刘盈、三子刘如意、四子刘恒、五子刘恢、六子刘友、七子刘长、八子刘建。
刘邦生前把八个儿子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嫡长子刘盈立为太子,其他的儿子都封了王,不过有一点没有随了心愿,就是改换太子失败,但刘邦还是无奈的闭上双眼。
然而让刘邦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死后的十多年后,八个儿子命运多舛,并没有享受到做为皇子的那份福禄,总之下场何止一个惨字了得!
(刘邦剧照)
七、抚养刘长
刘长是个苦命的孩子,从小没娘,因此不但没有被吕后迫害,吕后还将其养育成人,可能就是因为吕后发现他是个没娘的孩子,而动了恻隐之心。
刘长是刘邦的第七个儿子,母亲赵姬是刘邦女婿张敖的一个小妾。刘邦北击匈奴途经赵国,张敖将自己的小妾献出侍奉岳父,刘邦老当益壮、箭无虚发,致使赵姬怀孕。后来张敖大臣贯高欲行刺刘邦被告发,刘邦将张敖大臣及妃嫔全部关入大牢准备处死,赵姬托人转告刘邦怀有他的身孕,几次三番,刘邦都不予理睬。
赵姬羞愤不已,生下刘长不久便自杀了,于是吕雉只好做了孩子的继母。英布造反被灭后,刘邦封刘长为淮南王。汉文帝继位后,刘长不服从朝廷法令,自立一国,并蓄意谋反。后来文帝将其抓捕,后又念兄弟之情将赦免,流放蜀地,途中刘长自虐绝食而死。英年25岁。
八、绝后刘建
刘建是刘邦最小的儿子,生母不详。燕王卢绾叛逃匈奴后,刘邦将刘建封为燕王。刘建死因不详,据说是在行猎时发生意外摔死。推测寿命不超20岁。刘建去世不久,吕后派人将其子嗣杀死,刘建绝后。
❸ 刘邦一向仁慈,为什么将自己的亲生儿女扔下马车
刘邦的仁慈是当事情对他没有危害的时候,如果损害了刘邦的利息他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刘邦汉代的开国君主,虽然刘邦开创了汉朝,但是在历史上人们对他的请评价褒贬不一。有很多人认为他为人阴险狡诈没有君子的坦坦荡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贬刘邦褒项羽的原因。刘邦这个人非常的审时度势,他对待事情可以迅速做出判断。
刘邦这个人非常的狠辣,这从后来他的开国功臣的结局中可以看出来。刘邦为人多疑,在汉朝建立后开国功臣却大多是悲剧收场。萧何、夏侯婴等人的结局都是悲剧收场,刘邦的不信任导致了这一切。刘邦本质上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❹ 建立汉朝的刘邦,为何他曾将自己的一双儿女狠心推下马车
建立汉朝的刘邦,为何他曾将自己的一双儿女狠心推下马车?
刘邦的这双儿女是吕后所生,儿子叫刘盈,女儿叫刘乐。刘邦去世后,皇位传给了刘盈,这就是汉惠帝。刘乐就是鲁元公主,刘邦唯一的女儿,刘邦将她许配给了赵王张敖(继承父亲张耳王位)。如果从表面上看,刘邦对两个孩子不错,一个在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另一个嫁给诸侯王,贵为王后。而实际看来,刘邦或对两个孩子并不是很上心,或许这本就是帝王之家的一个普遍现象。因为权力、利益是他们永远无法绕开的羁绊。
反过来讲,之前刘邦废刘盈太子之位也好,抢女婿封国也罢,其目的不过是为江山社稷着想。因为只有通过换太子,才能达到削弱吕后实力的最终目的。后来吕后称制的事实,证明了刘邦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❺ 刘邦为什么将与赵姬生的儿子刘长交给吕后去抚养
刘邦对于自尽而死的赵姬十分愧疚,让吕后养育是自我救赎;交给吕后抚养,更为放心,也更利于刘长成长;发现吕后喜欢刘长,能够做到悉心照料,因此把刘长交给吕后抚养。
一、刘邦因赵姬自杀心生愧疚,把刘长交给吕后抚养完成自我救赎。
刘邦因为赵国刺杀之事,十分气愤,对于赵姬在狱中的请求没有重视。刘邦得知赵姬在狱中产下刘长之后自尽而死,心中十分后悔,对赵姬充满愧疚,就通过让吕后抚养刘长的方式,来弥补冷落赵姬的缺憾。这是刘邦内心的自我救赎。
总结
刘邦通过让吕后悉心照料赵姬之子刘长的方式,缓解自己的愧疚心理,这是刘邦救赎自己错怪赵姬的方式。而且吕后喜欢刘长,耐心抚养刘长长大成人,也能够让刘邦更为放心。因此刘邦会做出以上决定。
❻ 薄太后去世,为何不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葬在儿子汉文帝附近
其实我认为刘恒这样做,反而是为了遵守祖制。众所周知,汉文帝之前还有一位皇帝,就是汉惠帝刘盈,刘盈是刘恒的哥哥,而不是父亲。汉初的时候,特别推崇“昭穆制度”,什么是昭穆制度呢?简单来说,就是始祖位于宗庙正中间,然后子孙依次排在左右两列,左为昭,右为穆。
就以西汉皇帝举例,汉高祖刘邦是始祖,他的长陵就位于正中,他的儿子刘盈就是昭,死后葬在刘邦左边。后来的汉景帝是刘邦的孙子,他就为穆,死后葬在刘邦的右边。接下来也就按照一左一右这样排列下去。
而汉文帝的身份十分尴尬,因为他是刘邦的儿子,按理来说应该葬在刘邦的左边,可左边已经有刘盈了。他继续葬在左边,就等于不尊重刘盈,如果葬在右边,那他就成了刘盈的儿子,刘邦的孙子,辈分就乱套了。再说他这样做,接下来他的儿子又该怎么葬呢?因此汉文帝才另选墓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也没有违背祖制。
民间还流传了一种说法,就是汉文帝并不是刘邦的儿子,而是魏豹的遗腹子。因此薄太后去世以后,就不敢去见刘邦,这才选择另选墓地。这一点我是不太赞同的,毕竟薄姬被刘邦纳入后宫,过了一年才被刘邦宠幸,如果刘恒真是遗腹子,薄姬不可能怀孕那么长时间。
其实汉文帝和薄太后的决定,都没有违背汉朝的礼制,同时也合情合理。汉文帝不葬在父亲左边,既保全了哥哥刘盈的颜面,又为子孙解决了难题。后来的汉宣帝刘询,也是出于“昭穆制度”的考虑,将陵墓选在了西安东郊。
因为刘询是废太子刘据的孙子,是汉昭帝刘弗陵的侄孙,他便不能以汉昭帝之子的身份,继续葬在长陵的两列。而薄太后的决定,既没有违背妾室不能与皇帝合葬的礼制,也让她得以和儿子团聚。
❼ 刘邦是如何看待虞姬的为什么她死后要厚葬她呢
刘邦是如何看待虞姬的?为什么她死后要厚葬她呢?当初刘邦和项羽为了夺取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在这场战斗中,流传着刘邦抛弃妻子的谣言。 那一年,刘邦举兵,吕雉被留在沛县的家里侍奉公婆,照顾孩子。 在那之后,他们也聚集了很多距离。 这一年,刘邦成功灭秦,剩下的是他和项羽之间不可避免的决战。
另外,当初刘邦刚入关,迷恋咸阳的女色不考虑战争,樊哙几乎放弃了老鸨的美色,专注于战争。 对好色之徒来说,刘邦会迷恋女色不顾妻儿的事业,所以能放弃关中美女的,只有虞姬吧。 目的是全力战胜楚王,得到虞姬。 虞姬在她心里只有楚王,她知道楚王不活着,所以不让项羽死在她面前。 虞姬也知道刘邦的人品,以及落入他手里的结局,所以项羽四面楚歌时自诩酒和歌,宁死也拒绝成为汉王的战利品,一代红颜从此香灭玉,与西楚霸王之间也成了霸王别姬的励志话语。
❽ 刘邦的妃子薄姬为何死后没和刘邦合葬,而是和儿子刘恒葬在一起
薄姬虽然为刘邦生下皇子刘恒,可是刘邦在世的时候,对薄姬母子其实并没有多少恩宠,她也没有因为生下皇子母凭子贵,而且虽然当时吕后对刘邦后宫之人非常狠辣,但是对薄姬却很宽仁。所以薄姬死后,一是感恩吕后的恩德,二是对刘邦这个夫君感情不深,所以她才会要求死后与儿子刘恒藏在一起。
再看刘邦,虽然刘邦宠幸了薄姬,可是刘邦宠幸完了薄姬之后,薄姬就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刘邦了。就算刘邦不念及夫妻之情,至少薄姬给刘邦生下了一个皇子,可是刘邦当时因为非常宠爱戚夫人,所以也特别疼爱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刘如意成了刘邦心尖上的宝贝,而薄姬的儿子刘恒便成了草棒棒,这天壤之别哪个母亲估计都很难以接受。所以薄姬对刘邦也没有多少感情而言,因此才会在自己死后没和刘邦合葬,而是和儿子刘恒葬在一起。
❾ 薄太后去世,为何不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葬在儿子汉文帝附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薄太后的人物背景
薄姬(?―前155年)汉高祖刘邦嫔妃、汉文帝刘恒生母。早年嫁给魏王魏豹。魏豹为韩信所败后,其妻妾被充入汉王后宫,薄姬并不受宠爱,生下儿子代王刘恒后,更少有侍寝机会。
南陵
吕后和汉高祖是一代人,而刘邦的长陵已经有吕后与其合葬了,薄姬身份又十分尊贵,葬在何处合适呢?
汉文帝刘恒死后两年薄太后去世,去世前留下遗诏要藏于白鹿原上,遥望儿子刘恒的陵墓,这不得不说是一片拳拳爱子之心。我们看薄太后晚年的地位,自己葬在何处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正是因为薄太后仁厚的性格和与汉文帝刘恒的感情,薄太后才在去世前决定要单独葬在南陵。
以上就是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满意请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