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陪孩子写作业都是女人呢
㈠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需要陪写作业了
这个问题需要看另一个相反的角度:是否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家长陪写作业?
答案是:NO。
大概每一个班上,有几个孩子是不用回家写家庭作业的,因为在学校都写完了。有几个孩子回家在父母下班前就能把作业做完的。有些孩子会稍微晚一点,拖到8点也能自己做完的(虽然8点已经算很晚了,但好歹能独自做完,及时赶上睡觉的时间。)
所以,并非所有的家长都需要陪写作业。
但是,每个班级也总有一些孩子,是需要家长在旁边陪着写作业的。所以,我们自然需要对这部分孩子和家长做一个思索:为什么?
原因一:孩子发展迟缓
这个原因比较少,但确实每个班都会有几个。国家规定适龄儿童(6-7岁)必须要上小学,这固然保障了儿童的受教育权,但也忽视了儿童发展的身心不平衡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有很多虽然年龄达到了6岁,但心智发展还及不上同龄人的孩子,被早早送入了小学。这部分孩子虽然整体发展不会比同龄人差,但在最初的学习领悟上会存在极大的困难。
当然,也有部分确实是存在智力差异、学习障碍、多动症、自闭症等问题。
但总体上而言,存在这部分问题的孩子只能是极少数,不可能造成普遍的家长必须要陪写作业的现象,所以,剩下的那么一大波家长,只能归结于家庭教育的问题。
原因二:家庭教育问题
我们做个假设,假如家长陪写作业,在有效的辅导之下,孩子的作业速度是不是应该越来越快?独立能力是否应该越来越强?作业质量是否应该越来越高?学习兴趣是否应该越来越浓厚?
然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家长们就不会遍地哀嚎了。
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家长陪写作业的效果真的是非常渣,不仅没有提升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还严重拖慢了速度,搞残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效率。而这个问题,并不仅仅体现在陪写作业中,而是渗透在家长的整体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之中。
陪写作业的问题之所以突出,仅仅是因为在孩子的学习中,家庭的教育问题突出呈现了出来。简而言之,正是因为家长本身教育出了问题,才导致非常痛苦的陪写作业。
看到家长发表的各种陪写作业的段子,作为一个做了多年学习辅导的人士,我的认识是:刚开始干这份工作时,是常常遇到崩溃的状况的,然而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孩子难弄,而是家长难以对付。要求太高,压力太大,瞎干预辅导。因为缺乏经验,不善于应对家长,所以常常感到心力憔悴。
但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自己应对家长的能力提升了,基本上孩子这边都是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的,压力的来源主要还是来自家长。而孩子们很努力,作业效率很高,基本上都会在学校争取完成家庭作业。所以,对家长来说,确实有一个需要自我反思和努力的过程。
当你带着一肚子委屈来吐槽陪写作业的时候,难道不该问问: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独立、按时、保质完成作业啊?为什么别的家长只需要检查并签字就可以完成任务了啊?
比如说:
当你想把孩子送入某个好的学校前,你有考虑过孩子的现实能力么?
你有在学前好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么?
你有在学前好好培养孩子的规则感么?
你有帮助孩子学习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焦虑和压力么?
你有帮孩子学习人际交往和相互分享、相互合作么?
你有帮孩子做好学前文化课程衔接么?
你有定期按时陪孩子、鼓励孩子么?
你有好好地处理夫妻和家庭关系,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定的家庭环境么?
你有给孩子一个严慈相济的父母么?
其实,教育方面的焦虑只是中产阶级焦虑的其中一个表现。正是由于对自我命运的不确定,引发了中产阶级的巨大不安和焦虑,而这种焦虑就是政治历史课本上写的小资产阶级妥协性和软弱性的根源。
但我不是来宣扬这种焦虑的,这不是我的本意。我个人觉得,正视这种焦虑,承认它,接受它,才是比较正确的态度。因为面对时代的洪流,个人的力量真的太渺小了。你焦虑,或者不焦虑,都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
大家能够做的,也就是六个字:尽人事,听天命。
㈡ 倾诉为什么一陪孩子写作业,我就情绪失控
![](http://www.sports-direct-international.com/images/loading.jpg)
主持阿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诉山梨32岁职员
昨天我又把女儿的作业本撕烂了,半年来这已经是第三回了。尖锐的哭声钻进我耳朵里,一下子浇灭了我刚才的暴脾气——作业本一分为二的残骸还在我手里呢,我一阵鼻酸,也掉了眼泪。
好像每次和女儿闹别扭,都以我们俩各哭各的告终。一开始孩子他爸还过来问问情况,现在倒好,坐在电视机面前纹丝不动,继续当他的甩手掌柜。特别是我气不打一处来,想找他念叨念叨时,他竟然说我小题大做,是破坏家庭团结的始作俑者。
我好冤啊。谁不想一回到家就其乐融融的。可作业要不写不完,要不瞎胡写,这样的孩子不管行吗?
你对孩子要求应该挺严的吧。
女儿早产两个多月,从小身板儿就挺弱的,我当时唯一的夙愿就是:女儿健康就行,以后的问题肯定就无关紧要。正是出于这种指导意见,女儿上学第一年来都是放羊,只要孩子开开心心的就行。可升入二年级之后,情况急转直下,班上排名公布了,女儿处于中下游,甚至还有一门成绩排在了倒数后五名。
我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开始给女儿每天安排一个多小时的课外练习。每天晚饭后,全家进入安静状态,我就坐在女儿对面看书,心思却牢牢挂在做各种课外练习作业的女儿身上,随时注意做题进度,关注女儿表情。
陪写作业你发现了什么?
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女儿两个多小时都写不完。我以为是吸收率不够高,想改进下学习方法,可想到她的班主任的点评——你们家姑娘上课时虽然爱交头接耳接下茬儿,但脑子足够灵活啊,一被提问站起来总是回答得头头是道的。
这就是态度问题了。
这才是我忍无可忍的。你知道我上学时,我爸怎么要求我的吗?前面的题一定不能扣一分,最后一道大题能得几分尽量得几分。而且每天的功课根本就不用家长提醒,哪次考试错了一道不该错的题,我都能难受到哭!想想自己,在看着女儿现在这种吊儿郎当的样子,我就气不打一处来——看见她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我呵斥;她对作业量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怒吼??一次次分贝不断上调的对话中,结果都是女儿抽泣着只留给我一个背影,好像她受到了天大的委屈。我也在哭,一是讨厌自己又没控制住自己的暴脾气,二是难过我最终成为了我父母的翻版。
我想知道,你父母是如何要求你的。
我从小被父亲严格要求。即便一路走来,我都是老师同学们眼中的学霸,可极少得到父亲的表扬。反而每次都是在众人面前指出我的不足,弄得我面红耳赤,尴尬至极。这种人生永远要努力的价值观,深深刻在了我的骨子里,以至于我学习、生活还是就业,从来没有真正的放松过——我必须全情投入,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才不负父亲的期待。即便如此,我依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另外,我从家乡考到这座大城市后,我内心深处总回荡这样一种声音:这里节奏快、压力大,想不被淘汰,就得快马加鞭。这又同时佐证了父亲对我严格要求的正确性。最终我把这种紧张感贯彻始终,并且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有这样一种可能:因为自我认同的偏差,
导致你的内心深处,安全感没有那么多。
你很富足,却不快乐。
其实在结婚前,我和丈夫畅想过以后的生活:我希望孩子能选择自己的人生,起码不要像我,一辈子活在父亲给我营造的紧张感中。我甚至想过,如果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会怎样,我当时的答案是:只要快乐没有什么不可以。
可是为什么,孩子刚上二年级,我就坐不住了——当我看到孩子没有养成我所认为的好习惯,没有形成我所要求的自律时,我就坐立不安。我担心自己如果不管束教育好孩子,任由人性中懒散随意的一面发展,以后她如何应对自己的人生?面对机遇时她如何有能力抓住?
原来我不能容忍我的孩子不优秀。
【阿德说】完美主义的严苛
阿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倾诉者把内心阴影归咎于父亲的严苛要求。如果这个假设成真,可以再次证明,作为家长自身的焦虑以及完美主义倾向,对于孩子是多么大的杀伤力——不仅造成了孩子的自我认知偏差,孩子还会把这种偏差变本加厉地传递给下一代。而对于孩子的苛责,其实也反映了这些家长对于自己的苛刻要求——我的孩子不够完美,就是我的不完美。
不过我想说的是,这种假设容易陷入一种合理化的思维惰性——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在长期咨询当中,我发现了另外一种可能——家长对倾诉者影响的本质可能并不在于严厉,而在于关怀,以及学业之外的包容,或者在其他许多细节的方面,这些方面使你产生了一种“如果我努力,就能有回报”的信念,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在获取这些信息时小小的偏差,就会产生“我做什么都没有用”的无助感,他们将彻底失去努力的内在动机。
对于第一种假设,有两句话送给家长:1,勇敢承认孩子是不完美的,可能比追求完美更难。2.不能容忍不优秀,就是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请问什么又是错呢?而对于第二种假设,我只能说,父母也不容易,别总难为他们。
新报记者刘德胜
新媒体编辑姜晓凤劳韵霏徐丹
新报精华文章导读
今天最高气温飙到27度!但周一起天津重污染天气预警升级为橙色,这些车单双号限行??
“这房我不喜欢”!视频看,天津动物园这只熊将自己的"精装房"拆成了“毛坯”
免费修理骨灰盒灵位牌今年清明本市推出10项免费服务措施
你注意过天津的“3D立体斑马线”吗?最近又有一批新上岗,它是做什么用的呢?
每日新报公众平台
我们了解天津这座城
㈢ 为什么一陪孩子写作业,妈妈就爱发脾气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布置的逻辑狗作业,让家长陪同练习,我也出现了网络上传说中的“高血压家长”,整个人都进入了一种亢奋状态,“这个应该往哪里推啊?”、“你怎么分不清蓝色和绿色呢?这个到底是什么颜色?”,不知不觉就是一顿吼,这么简单的问题咋就是不会呢?这里刚讲过了,下一秒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孩子怎么这么笨呢?
老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我拉走了,“这还没到你辅导她作业的时候呢,咋就这么着急了?你要注意你的心态”,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以前还笑话楼上邻居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发火不好,现在我就提前进入这种状态了,关键是一点都没有察觉,为什么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都做不到心平气和呢?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父母进入了“知识诅咒”,并不能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所谓知识的组织,指的就是当你知道一件事物后,就无法想象你不知道它。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新老师拥有高学历,却教不好孩子的原因,自己会和把孩子教会,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如何把孩子教会,这需要训练和积累,而家长呢,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积累,自然就不能很好地教孩子,最常见的就是,“你怎么这么笨呢?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其实这是不公平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见识都有限,让她把一些刚刚熟悉的知识熟练运用和掌握是不可能的,这是父母觉得孩子笨的最主要原因。
认为孩子从来不会记仇,该敲打就敲打
很多孩子成才后,妈妈总是感慨地说,幸亏小时候对你要求严格,不然你也不会成才。孩子的内心却不是这样想的,如果换一种方式,不打不骂,孩子就不能成才了吗?古今中外,多少慈母同样培养出了天才,父母总是感觉孩子从来不会记仇,这一刻打了他骂了他,下一刻他还是会跑到妈妈身边求抱抱,可是孩子也是人,很多孩子仍然记得父母小时候打她的经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还是那句话,急不得,吼叫也不见得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孩子的作业写得不好,要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找问题,吼叫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看到妈妈就紧张,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现象。
相比国外的教育,中国人更期待孩子成才,“望子成龙”的心态也更加迫切,为什么呢?外国人只要负责自己的人生就够了,可是中国的孩子呢,要负担一个家族的人生,一个孩子肩负着家庭的所有希望,压力也会陡增,没有了轻装上阵的轻松,作业也成了人生目标实现的阶梯,你作业都做不好,要怎么实现人生梦想?
㈣ 拼命逼孩子的是妈妈,最受伤的也是妈妈,背后的心酸谁懂
文 凝妈
自从孩子上了学,很多妈妈性情大变,原本温柔的妈妈不再有母性光辉,被冠以 “母老虎”、“母狮子” 的称号。
在孩子眼里, 妈妈从“女神”变成了“女神经”,从“无事不求”变成了“避而不见”,就连朋友圈也屏蔽了妈妈,让妈妈守着孩子变成了“空巢老人”。
偶然看到《孩奴》片段,仿佛看到了无数妈妈的影子。
卢丽看到儿子欢欢在写作业,问:题做得怎么样了?
欢欢很无辜地说:妈,你不是让我抄英语吗?
卢丽着急起来,翻着一张张试卷说: 我不是让你做题吗?这套,这套,都做了!
欢欢很疲惫,一脸愁容地喊了一声:妈!
卢丽狠狠心说:再坚持一下吧,明天就考试了,考完试就解脱了。
欢欢趴在浴缸上痛哭流涕,他已经没有精力再做更多题了,可是却无力反抗。
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取悦妈妈,他做了小抄被老师发现,
卢丽声泪俱下,责备着: 为什么你要学着你爸撒谎 !我什么都不要了, 就想让你好好学习好好考试,你为什么要作弊。
对于欢欢的对不起,她不能接受,让儿子在门外反省。
欢欢最后被逼得离家出走,他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告诉妈妈已经尽力了,只是想考好让妈妈开心,让妈妈原谅爸爸。
欢欢其实并非一无是处, 他有他的爱好,喜欢船模,卢丽不同意 。 船模获奖了,卢丽不开心,心心念念的就是让欢欢学习。 把孩子的天赋扼杀在萌芽中,以为只有学习一条路可走, 毁掉的是孩子的未来,还有小心呵护起来的亲情。
可悲的是,很多妈妈不觉得自己是在逼孩子,反倒认为是为了孩子好,到头来自己很受伤,却没有人理解背后的心酸。
《新京报》联合调查显示: 50%的父亲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1小时,超过60%的父亲因为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超过20%的父亲还没有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虽说女人能顶半边天,但女人一直是弱势群体,为家庭牺牲的往往是女人。有多少家庭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丧偶式 育儿 , 爸爸就是甩手掌柜,妈妈是 育儿 主力军。
去开家长会的时候,大部分是妈妈,很少见到爸爸的身影。一排坐6个家长,能找到一个是爸爸就很不容易。爸爸去开家长会,也只是个摆设。儿子一个同学的爸爸每次都去开家长会,可是回家从来不跟妈妈说讲了什么内容,妈妈甚至私信问我。
陪写作业的、接送孩子的、陪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的、为孩子的各种资料忙前忙后的,都是妈妈, 爸爸就是真空一样的存在,对孩子的事情漠不关心。
看到岳云鹏晒出的时间规划表, 辅导作业的时间只有2分钟,还有28分钟,喊媳妇一起辅导作业。 而称体重5分钟、睡醒玩手机30分钟、自拍一个小时,随便找一项活动都比单独陪孩子时间长。网友直呼, 这就是“人间真实” ,都是同道中人啊!
陈小春因为和儿子jasper参加《爸爸去哪儿》等综艺活动,被很多人熟知和喜爱。可是现实中最出力的还是妈妈应采儿。 应采儿陪jasper写作业、苦口婆心鼓励他学中文,jasper表现不好的时候,应采儿对他很严厉甚至吼他 ,就是一个普通妈妈的真实写照。
爸爸不管孩子,妈妈就必须迎难而上,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他选择你做妈妈已经值得感恩,你不管谁管?
若问妈妈为什么逼孩子学习,妈妈都说是为了孩子好。因为现在最公平的成才之路就是学习,考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找好工作,竞争压力大,你不学习,别人都在拼命学,你只能到 社会 底层去。
如果不是为了将来着想,妈妈们也不会逼孩子,看着孩子很辛苦,哪个妈妈不心疼,可是现实的无奈,让爱子心切的妈妈,违心剥夺孩子的快乐童年。
其实, 妈妈逼孩子学习,不光是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的脸面 。看到很多网友的留言,很有代表性。
妈妈们不想让孩子过不好的生活,不管是生活在底层的还是上层的妈妈,愿望是一致的。有个妈妈说,我是没学历的妈妈,不希望孩子像我一样做底层的工作。高学历的妈妈之间的攀比更是严重,谁不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很多妈妈没有自我价值感,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替自己实现理想,替自己成为想成为的那个人,孩子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
妈妈害怕现在不逼孩子,孩子将来会后悔。同事的女儿小时候不愿意学钢琴,妈妈就随了她的心愿,可是女儿长大后,看到同学优雅的弹琴,开始抱怨“妈妈,当初你怎么不逼我一把!”
如果孩子将来能甘心平庸、不攀比、不啃老,不抱怨父母当年没有逼着自己变得优秀,妈妈也不会现在狠心逼迫。
这些是长远利益,摆在眼前的现实还有,孩子表现不好,就会被点名、被谈话,自己脸上挂不。孩子表现不好,老公也不理解“你不就带个孩子吗?这点事都做不好!”
学校的责难、老公的质疑,让妈妈情何以堪。
妈妈的爱像棉花,温暖又令人窒息。
妈妈觉得是为了孩子好,却把孩子逼成了仇人。
弑母事件一桩又一桩,让人想起来不寒而栗。其成因都和妈妈对孩子管教太严、不给孩子留有空间有关系。那些孩子并非成绩差,而恰恰是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心理却扭曲到极点。很多妈妈只重视表面的优秀,却忽视了心理的引导。
多次爆出妈妈陪孩子写作业,气到突发心脏病,气到动了胎气、气到跳河轻生,爱之切恨之深。对孩子期待越高,就会越失望、越痛苦,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
孩子除了伤人还会害己,离家出走、轻生,每一次都是那么令人痛心。《小欢喜》中的英子就是很多孩子的写照,英子想报考南京的学校逃离妈妈的管教,妈妈却还不放手,要求她留在北京上大学,能方便照顾,英子无力反抗,无奈跳桥轻生。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脆弱,但他实际是勇士,做出这样的举动,脆弱的人做不到。他实际上是在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报复父母、惩罚父母,给父母留下一辈子的伤痛,而且无法弥补。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父母把孩子当成投资品,那么最狠的方式当然是让他们血本无归。
武志红说, 按理说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你要经常处在关系纬度,要充满深情充满 情感 地对待自己的孩子。但很不幸的是,很多父母的关系纬度没有发展出来,所以面对孩子、面对事情的时候,主要只有一个自恋的维度。
严厉管教孩子的妈妈, 可能更在乎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面子。
孩子无法选择谁做他的妈妈,既然有幸降临到我们这个家庭,我们就义务和责任让他好好享受这个美丽的世界。
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 可以用温柔而坚定代替怒吼和打骂,可以用合理的期待代替过高的希望。 每个家庭不同,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何必强求一致。根据孩子的特点,让他做喜欢的事,按照正确的轨迹前行就好。
除了严密管教孩子,妈妈们完全可以很忙碌。注意自己的身体 健康 ,每周做做身体护理,穿衣打扮换换心情。养花听音乐陶冶情操,陪着另一个孩子做 游戏 、玩耍,当你把精力转移到其他事情时,就不会因为过度关注孩子而生气烦闷。
西班牙诗人塞万提斯说过: “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一个好爸爸,胜过100个好老师。”
爸爸也是家庭的一份子, “养不教,父之过” 也是我们的古训,爸爸应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而且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极大, 能让男孩更有阳光之心、更具冒险精神,能让女孩更有安全感、更开朗自信。
多创造一些孩子和爸爸相处的时间,让孩子拥有完整的家庭教育。让爸爸陪着一起运动、陪着一起高谈阔论,都是不错的办法。
妈妈放手,孩子放松,为了孩子的将来,也为了自己,是时候改变了!
㈤ 为什么大多数父母一陪孩子做作业就面目可憎、情绪失控
大多数的父母陪小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会情绪失控,主要也是因为父母脾气不好,而且他们也没有正确的看待小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小孩子的成长空间也是比较大的,只不过是因为小孩子现在没有办法接受太多的知识,所以小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难题。父母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变得难以接受,因为父母觉得这些知识都是比较简单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但是小编觉得天才只是少部分人,大多数的孩子其实都是普通人。所以父母也应该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而且我们这个时候也应该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太过紧张,而且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要注意相关的问题,这样的话才能够让你的孩子喜欢上学习。
㈥ 那些不陪娃写作业的妈,后来都怎么样了
写作业前母慈子孝,写作业时鸡飞狗跳
前一刻阳光灿烂,后一时阴云弥漫
温柔时直比圣母,爆发时恍若夜叉
你是娃儿我是妈,作业让母子情秒变渣
1
你写作业我学习,各干各的多充实
关于陪娃写作业,无论你是家里有娃亲身感受,还是暂时无娃忧心忡忡,总之,这都是一个你绝对无法回避的“史诗级”社会现象。
结果我娃威武,他的文具只增不减,笔盒里日渐丰富,橡皮擦铅笔卷笔刀,样式齐全,品种多样。原来他都把别人掉在地上的都捡回来了。我哭笑不得,教育了一通拾金不昧的人生大道理,火速让他交还给了班主任。
他有时也会忘记带某门课本,某个作业本,或者水杯。现在的学校真是尽责之极啊,非得电话家长让送到学校去。我家当时有老人在,虽然不需要我送,可架不住我看不惯啊。
送了三四次后我告诉他,你不提前一天收拾好书包,丢东漏西,凭什么要家长承担后果,这大大的不公平。以后如果你忘带东西了,别给我打电话,向老师承认错误,遇到不便利处,可以想办法解决,也可以默默忍受。那时他二年级,此后果真没再为这类事情找过我。
偶尔他也会玩得太疯或看课外书入迷而忘记写作业,我提醒几次后就狠狠忍住。其实,我一次都不该提醒,然鹅有时还是忍不住啊!。到了睡觉时间,对不起,已经过了写作业时间,今天不准写了,明天向老师老老实实坦白事情缘由。他没办法,抹着眼泪洗漱睡觉去了。
事后,我还偷偷给老师发微信,讲清楚整个事情的来由,请求老师一定要狠狠批评他,务必令他印象深刻。呃,写到这里,为什么我有一种自己好邪恶的感觉?娃是蓝精灵,我是格格巫么?
讲真,我实在不懂,为什么要陪娃写作业?难道让他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真比少做对一道题、少理解一个知识点更重要?
为什么娃忘带东西,必须要家长送一趟?谁家里能保证随时有人值班候命?北京地大物博,倒公交地铁长途跋涉,这是在惩罚大人吗?孩子犯了错,不应该让他承受后果体会不便从此长长记性么?
我坚持“三不原则”:不陪写作业,不帮他整理书包,不往学校送落在家里的作业课本等。
不过我们会一同背诵诗词,共读英文绘本,也一起读金庸,分享国内外各种热点新闻,聊聊其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班上谁喜欢谁,毒品有何危害,艾滋传染途径。话题纷杂,横贯东西,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当然,我也会常常燃烧爆炸,娃的各种熊和淘气让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这世界上有从不爆发的老娘这种生物么?估计是有的,但绝对不是我。不过我尽力做到减少爆炸,快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