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生女生 » 为什么总是担心孩子的人生

为什么总是担心孩子的人生

发布时间: 2022-09-10 16:15:43

① 父母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其实是一种对孩子的隐形负面预言与伤害

春节回家,发现许多父母依然对孩子有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担心。无论子女多大,父母似乎总有操不完的心。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似乎孩子们离开了自己的看管和照顾,就活不好了。这,其实是一种错觉,一种过度的担心与焦虑。

01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隐形伤害。

担心与焦虑,是一种负性关注。当然,适度的担心与焦虑是正常的,能够提醒人们更加小心,从而避免可能的危险。

但是,父母过度的担心与焦虑,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并传递给孩子,甚至会变成一种灾难性的想法与念头。

从潜意识上说,这既是父母本身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种体现,也是他们对孩子的不信任,同时也是父母对孩子本身能力的一种否定。

很多父母会不由自主地觉得:孩子这不会,那不行;这样做不好,那样做不妥。无论孩子怎么做,在他们看来都有问题,都是没有办法放心的。

而这种心理暗示,对孩子而言,往往是很灵验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种担心与焦虑,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一、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养出一个难以独立的孩子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就会因为孩子的“笨手笨脚”和“什么也不懂“而不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不给孩子做选择和决定。甚至,什么都要为孩子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结果养出一个不独立的孩子。有些孩子长大后,就变成了啃老一族。

二、否定孩子的感受与需求

过度焦虑的父母,常常看不见真实的孩子。他们的焦虑,往往是自己内心没有安全感,然后把这种感觉投射在孩子身上。也就是说,他们常常会无意识地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孩子的感受,于是就忽略和否定孩子真实的感受与需求。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忽略或压抑自己内心的感受与需求,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的自我也就难以形成。他们会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听不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三、对孩子的回应是偏离的、无关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许多焦虑的父母很难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正面回应,甚至对孩子的状态与反应常常做出背道而驰的回应。

比如,孩子因为某件事而表现开心时,父母就会泼冷水:这有什么好开心的。一位孩子考试比之前有了进步,得了95分,当他兴高采烈地告诉父母,父母的回应却是:下次要考100分!

下一次孩子拿着满分的卷子兴奋地喊道:“爸爸、妈妈,100分!”父母却说:“别骄傲!”

长期在这种偏离的、负性的回应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无存在感、缺乏自信、社交障碍。

他们怀疑或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担心自己讲话没有人听。不少人长大后,会觉得与别人说话是一种很无趣甚至很讨厌的事,这样他们就很可能会有沟通障碍和社交恐惧,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甚至回避社交等问题。

姜文小时候就活在妈妈这样的回应里。甚至当他考上了中戏,高兴地一路小跑回家告诉妈妈时,妈妈的反应是看了一下,就把录取通知书扔在一边,说:“你那一盆衣服没洗呢。”

尽管姜文后来已是别人眼中成功的影帝与导演了,却依然坦言自己“是个不自信的人”。

而更多的孩子长大后,内心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有什么意义。他们中有很多人活得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甚至四处碰壁,一直在人生的弯路上打转。

02

如果孩子的自我一直没有被唤醒,就很难走出这种潜意识的“魔咒“。

昨天我在回厦门的动车上,遇见一位宁德90后姑娘。她是我的邻座,路上她跟我聊起自己老家的一位小伙子。

她觉得那个小伙子让人难以理解:

她觉得他太幼稚 搞笑 了,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他们内心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能做什么,所以不停地换工作。

“为什么他就不能多坚持一会儿呢?没有坚持怎么知道这份工作适合不适合你?”她疑惑地说。

我说:“在我看来,他其实不是不想坚持,而是没有办法等待。他更大的问题在于只想立即见到结果,无法享受过程。因为,过程是不确定的,他要的是确定感。否则,他就会很焦虑。”

很多焦虑的父母,他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无法享受过程的人。所以,他们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无法等待和缺乏坚持的耐心的。

这样的父母,往往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因为他们自己无法接受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会在内心希望通过说一句话,孩子立刻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这样的他们,自然无法教会孩子如何学会坚持与等待。

他们最希望的是孩子听话,最喜欢的教育方式是简单粗暴和立竿见影的打骂与说教。

03

无法等待过程的背后,是自我虚弱与安全感的缺失

为什么那个小伙子无法享受过程,不能等待?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如果知道,他就会有坚持和等待的动力。否则,他不知道这份坚持与等待有什么意义。

邻座姑娘表示无法理解:“为什么他找了这么多工作还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我告诉她:

她说:“你说得太准了!他的父母的确是个非常强势和控制的人,什么都替他做得好好的。甚至他连找女朋友,都要父母来决定行不行。之前,他曾找了一个女孩,却在父母的坚决反对下分手了。”

那个小伙子也曾试图挣脱父母的控制,只身一人来厦门打工。但是,他发现离开了父母,自己什么也做不成。

后来,他只好又回到老家,继续啃父母。周围很多长辈、亲戚朋友看不过去,和他讲了许多道理,但是都没有用。

其实,他并不是不懂道理,那些道理他自己也明白,但是做不到。

04

为什么很多人懂得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道理是道理,如果没有自己的切身体会领悟,就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真正的起跑线是孩子内心的觉醒 》中写道:

“一个人迷失方向,常常是找不到自己的内心。不了解自己,怎么可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呢?

很多人时刻用力却依然一事无成,往往源于此。”

而要了解自己是谁,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关键在于内心的感觉是否清晰、明朗。

武志红说:

既然你过的不是自己的人生,也就当然很难过好了。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让孩子过好他们自己的人生,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觉,而不是用自己的感觉来代替孩子。

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其次,不要要求孩子处处听话懂事。

一个太懂事、听话的孩子,往往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去迎合周围其他人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生命激情,甚至还会活得内心疲惫而痛苦。

很多父母一方面要求孩子懂事听话,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将来比自己强。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与冲突。

试想想:如果你自己都过不好了,还要让孩子听你的话,那不是用你的局限来限制孩子吗?如果孩子事事都听你的话,他做得再好,最多也不过是和你一样,又怎么能够比你更强更优秀呢?

05

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全感,让孩子更好地成就自己?

一、分清界限,成为有边界感的人

我们所能掌握的和决定的,只有自己的事。很多父母对子女的焦虑,往往是因为他们边界不清,把子女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比如孩子学习,父母比孩子还要操心。这就是把孩子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于是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作为父母,你可以在孩子认知和习惯不完善时,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培养他好的学习习惯,至于学习过程中的细节,交给孩子自己处理就好了。

吃饭等其他事也一样,和孩子一起订好规则后,各自守好自己的职责。

二、相信孩子,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及时正面的回馈

在父母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值得信任的一面。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孩子负面行为的背后也会有正面的动机。比如,不听话的背后,是孩子想要寻找自我或成为自己。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纳,当孩子的自我被看见后,他们会很愿意配合父母和他人的。

三、尊重孩子的感受

尊重孩子的感觉与自然节奏,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并为此感觉到快乐。快乐是一个人形成完整人格与生命力的最好滋养品。让孩子快乐的方式很简单,当孩子开心时,和他一起开心。当孩子情绪低落时,理解他的感受,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四、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意愿

只要在大方向上没有问题,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选择权交还给他。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够决定自己日常的生活小事,对他而言,就相当于他能够拥有对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与掌控感。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自己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就会十分清晰。他们也就能够渐渐走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

② 为什么现在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长大以后不会孝顺他们

因为他们这个年纪已经不如从前那样孝敬父母了!

③ 部分家长监控孩子人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这种做法会有哪些影响

控制孩子,孩子的意志能力就不会存在。例如父母管孩子做作业,孩子就会觉得做作业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控制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会让孩子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由于父母比孩子大得多、见得多,从主观上看,总认为孩子在还没成年之前,就想方设法为孩子规划他的人生和未来,以免孩子将来吃亏。客观上看,现代各种有用无用的、好的坏的信息非常多,相互交织,成年人不小心都会上当受骗,何况是孩子。加上极少数人的人心叵测,对辩别能力差的孩子来说,不由父母帮其规划人生,教育引导抵制各种不良信息,那孩子走上失败,甚至犯罪的概率就大得多。

④ 做父母的,为什么总是担心子女的问题

担心的原因个人觉得有几点,第一,就是出于爱,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这就不用说了。第二,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也就是在父母眼里,孩子不成熟的,不成熟肯定担心了,怕他做错事,不懂事,怕他不会照顾自己,怕他交错朋友。这是正常的,哪怕自己的孩子到了三、四十岁,有做父母的还是会担心的,首先是惯性吧,自己的孩子,永远就是孩子。
总的来说,还是出于内心的爱。

⑤ 作为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的一切,怎样缓解这种心情

这位家长呢,特别是第1次做爸爸妈妈,他们总是担心孩子的一切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那么该怎么去缓解这种心情。首先我们可以不要去那么敏感。一个人之所以总是去担心,主要是因为太敏感了,当孩子摔倒了就以为哪里受伤了特别严重等等,其实没有必要那么担忧,一个孩子难免会经历这个磕磕碰碰,难免会经历一些小伤,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多的忧虑,过多的担忧。


最后你可以反观一下你自己是怎么过来的,然后再看看你现在的孩子,你就会心里面不那么难受了。就比如我吧,我那时候基本上都是放养爸妈在外地工作,我不也一路走过来了吗?所以对于孩子没有必要过多的担忧,只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他想怎么玩都没有问题。

⑥ 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卑的表现呢

是啊,毕竟孩子也是有个人思想,个人空间的,做父母的也只能是管得住孩子的人,却管不住孩子的心咯因为孩子也是有思想的,遇到什么事都有自己的判断,不用过度担心,他们会知道怎么办的,过度担心只会让他产生依赖你要对你孩子多点自信心,相信他可以独立地完成他的事情,错了后再指引,那么小,有的是犯错后改正的机会。你需要灌输的是哪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例如欺负弱者,偷盗,以及伤及自己和他人健康的事情等。

其实孩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判断力,需要一定的自由,很多事情要让他自己试着去练习,等到做错了或者方式不对时再给与孩子方法,教他应该怎样做,这样会让他的记忆更加深刻并且愿意听你的话。以上只是个人见解。其实小孩子是很聪明的,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解决他们自己的事情的。如果过度担心孩子,什么都要替孩子做,这样会让孩子失去解决事情的能力。


热点内容
ipad为什么充很长时间电也不加一格 发布:2025-02-12 19:53:14 浏览:211
企业微信休眠是为什么 发布:2025-02-12 19:06:43 浏览:978
两只胳膊脉象不一样为什么 发布:2025-02-12 19:06:42 浏览:730
抖音复制链接后为什么找不到它 发布:2025-02-12 19:06:40 浏览:989
为什么我的手机按屏幕自动会截屏 发布:2025-02-12 18:55:42 浏览:2
小小孩子为什么会有气管 发布:2025-02-12 18:53:02 浏览:865
为什么一吃苹果和桃天花板就掉皮 发布:2025-02-12 18:47:22 浏览:230
为什么右边的字写不好 发布:2025-02-12 18:42:50 浏览:108
为什么找不到压缩软件 发布:2025-02-12 18:38:49 浏览:89
腾讯为什么找不到投屏的 发布:2025-02-12 18:35:54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