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在身边孩子更容易哭闹
1. 为什么只要有妈妈在,孩子就特别不乖呢
相信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本来孩子玩的好好的,只要妈妈下班回到家孩子就像长在身上一样的黏着妈妈,什么都要妈妈陪,吃饭要妈妈喂,喝水要妈妈给拿水杯,别人如果拿了就哇哇大哭起来。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就像没事人似的该玩玩该吃吃,可妈妈一回来就变了一副面孔。那下面我们来具体的聊一聊吧!有四大真相,真的说出来就让人心痛
第一:孩子本身就跟妈妈更亲密
首先孩子黏妈妈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发展,也是孩子成长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自我发展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认为6个月到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处于个体化分离期,他们会把妈妈当成一个安全的城堡,当他们有需求和焦虑的时候就会即刻的返回到妈妈的怀抱里。
其次孩子跟妈妈更亲密是一种天性,这种天性从孩子还在妈妈的子宫里就已经开始了,到呱呱坠地后的延续,再到没日没夜的陪伴。所以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亲密感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第二:在别处积攒的情绪只有在妈妈面前去发泄
好多孩子有的时候会在你的面前突然变得不乖和无理取闹,那么首先恭喜你,说明你的孩子跟你是亲近的关系,是孩子对你信任的表现,说明孩子在你的面前感觉是安全的。
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需要妈妈们慢慢的去引导,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判断他是无端哭闹还是有原因的哭闹,继而做进一步的处理。妈妈们可以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但不要放纵孩子任意的哭闹耍泼打赖。
例如孩子在看电视,明明约定好了看30分钟,可时间到了孩子还要看,孩子就开始撒娇说我在看5分钟,如果妈妈不答应就马上开哭起来,有的妈妈受不了孩子这样的哭闹就会任由孩子继续看,因为妈妈不忍心、见不得孩子掉眼泪,所以就像孩子妥协了。可是时间一长孩子只会更加的任性,因为它知道只要自己哭、闹就可以让妈妈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妈妈爱孩子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也请妈妈们记住要有原则,坚持底线来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孩子一哭或者撒泼就毫无原则可言了。
以上仅为一个学习带娃家长的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成长。
2. 为什么妈妈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闹
问题问的很笼统,1000个孩子1000个样,每家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总的来讲妈妈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闹,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当孩子和谁感情越亲近越信任谁的时候,越容易在谁面前出现哭闹,就像成人往往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更容易表现的脆弱是一个道理。而这个人通常都是妈妈居多,母子连心,当孩子在妈妈面前爱哭闹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在和妈妈撒娇,寻求心理安慰。
第二,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在职场妈妈身上,孩子喜欢妈妈,可是妈妈却要出去工作不能陪伴孩子,越小的孩子越难明白妈妈的无奈。而旁人即使对孩子再好也无法取代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分量,他只会因为想念妈妈而觉得委屈,所以一旦妈妈回来了,当孩子的表达能力不足,无法争取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时,就会用哭闹来表达心里的委屈和对妈妈的想念。
第三,的确会有相当一部分妈妈是因为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过于严厉,把孩子弄哭。当隔辈亲的溺爱导致孩子越来越任性没有规矩,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可是管教孩子又不注意语气和态度,孩子就会用哭闹作为武器来反抗妈妈的专制。
3. 为什么妈妈带孩子更容易哭闹,真的是妈妈惯
因为小孩懂撒娇啊,你不在家 他哭 没人理他 他哭个啥劲?
在家的话, 他一哭就有人哄 ,有人跟他玩撒 ,他也不会说 话 只会哭来吸引别人注意 ,正常的。
可以引导他 不哭的时候 就抱起他 哭了 就放在摇篮,给孩子感觉哭了反而没人理的感觉。
4. 为什么妈妈在家孩子更容易哭闹原因都有哪些呢
如果你家孩子也是看到你就各种“作”,其实妈妈应该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孩子是爱你的,因为爱,所以才“无理取闹”。可能妈妈下班回家会很累,想要放松,看到孩子这般哭闹难以忍受。但是你转念想想:孩子的这种情绪只对你一个人释放,是不是痛并幸福着呢?
5. 宝宝在妈妈身边爱哭闹
0~3岁的孩子获得安全感,最重要是来自于妈妈
对于婴幼儿期的宝宝来说,妈妈不在时,他对于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足够的信任感,不管是爷爷还是奶奶或者是爸爸,所以她才会那么乖,因为他们不敢去试探别人的底线。
每个人肆无忌惮的发泄感情,那是在最爱的人身边才敢这样,对于小孩子们来说,他们也不会例外。在他们心中,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只有在妈妈身边才能有事无事的去哭闹,因为他们知道,即便自己再无理,妈妈也不会责怪。所以这也就形成一个现象,孩子们和妈妈分离之后相见,感情的表达就是搂着妈妈哭一场,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
孩子在妈妈身边格外调皮捣蛋,是因为他们需求安全感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当需要妈妈的爱,妈妈的关怀时,他们就会通过哭闹不止或者黏人等方式,来将妈妈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而且每当自己使用这种方式时总是屡试不爽,妈妈无论在干什么,都会立马转过来用在自己的身上。在这个时候,妈妈不要过于厌烦孩子的哭闹,要亲热的把他抱起来,然后拍一拍,你会发现这种方式非常奏效。
宝宝在0~3岁时和妈妈分离,他会有强烈的焦虑不安感
因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分不清楚离开和消失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所以当妈妈不在家,他们可能就会非常不安,等再次见到妈妈之后,那种委屈会一下爆发,当然就会哭闹不止了。
建议妈妈们出门时,可以告诉宝宝自己大概什么时候回来,有了准确的时间,他们也会无比的期盼,也就不会再焦急不安。
孩子哭闹,也是在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3~4岁的孩子,在情感方面有自己表达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状态处在非常脆弱的境界。妈妈上班一天回到家,他们会无休止的去索取温柔,钻在妈妈的怀里,亲吻着妈妈,一刻不停的黏着妈妈,其实这也是在索取爱,表达自己的情感。宝妈要理解并且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妈妈在自己的身边,始终如一的爱着他,也有利于以后的成长。
相信看完孩子哭闹的原因后,很多妈妈都会很心疼吧?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其实也是妈妈们学习的一个历程,只要你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孩子就会慢慢的强大起来,最终会成长为能量充沛而又独立的人。
6. 为何一旦妈妈在孩子的身边,孩子就开始哭闹呢
早教专家林怡说:孩子的很多负面行为都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现的小漩涡,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却暗流涌动,积蓄的都是成长的力量。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负面行为背后,都蕴藏着积极的心理动机。他们不是故意使坏,只是为了表达某种需求。
就比如孩子“磨娘”行为的背后,也是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其实愿意表达负面情绪的孩子,比看起来听话懂事的孩子,要幸福得多!
下次孩子再只对妈妈“作妖”的时候,想想这背后的积极力量。
宝宝小的时候,妈妈给宝宝足够的爱与回应,等孩子长大后,内心才能是充满安全感的,遇到挫折时,也愿意跟妈妈倾诉,不至于一个人活成“无比懂事”的模样。
再反观那些和和妈妈在一起才不乖的孩子,是彼此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