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百科 » 淘寶售後專員為什麼都姓徐

淘寶售後專員為什麼都姓徐

發布時間: 2022-06-10 07:49:23

❶ 為什麼姓徐的長得都很漂亮,

姓徐的不一定都漂亮,本人覺得徐錦江就不怎麼樣。世界上的女人千千萬,有長相普通的,也有長得很驚艷的,甚至一看就讓人挪不開眼睛,很難忘記,這樣的女人可以說是非常漂亮了!漂亮的女人總能給人視覺上的享受,彷彿自帶好人緣,走到哪都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愛。

當然,每個人心目中的漂亮女人都是不一樣的,不過有些面部特徵還是大眾非常認可的漂亮女人配置,不妨一起看看自己佔了幾條。




1、明眸大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自然是五官中最重要的部分,明眸大眼總是給人不一樣的味道,很容易吸引住別人,可以說是漂亮的一大特徵了。自古以來,人們常用「濃眉大眼」來形容漂亮女人,而且我們一般看人,第一眼往往就會關注眼睛,如果擁有一雙明亮有神的眼睛,自然可以為你的顏值加分不少哦!

2、小巧挺拔的鼻子

俗話說「面部一枝花,全靠鼻當家」,鼻子是面部比較重要的位置,自古就有「顏面之王」的美稱,現代美容實踐證明,鼻子更是美之魂,對人的整體形態都有很大影響,什麼側顏殺、回頭殺,沒有好看的鼻子一切都是百搭!

但說真的,對於我們亞洲人來說,面部大多都相對扁平,擁有這樣的鼻子還是很少的,而歐美或者新疆人她們的五官就非常深邃了,就比如大家熟悉的迪麗熱巴,真的是360度五官都立體好看,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她那挺拔精緻的鼻子了,再配上歐式的五官,整個人都美的高級。

3、小巧粉嫩的嘴唇

如果要說一個漂亮女人的標志,那麼好看的嘴唇必須算一個,而我們傳統審美中櫻桃小嘴就是形容美人的,嘴巴像櫻桃一樣小巧玲瓏,還天生帶有粉嫩嫩的顏色,很有少女感,而且更加可愛。正如古詩中的一句話「鳳眼半彎藏琥珀,朱唇一顆點櫻桃」,這種古典美人的風韻總給人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所以說小巧粉嫩的嘴唇也是很重要的。

❷ 「徐」是怎樣由來的

為什麼說徐姓是善於審時度勢之姓呢?請看下面這段徐姓溯源的故事。
相傳夏禹封伯益的兒子若木於徐國(今安徽泗縣一帶),徐國歷夏、商、周三代為諸侯。周穆王時有徐君偃,他聰明仁愛,頗得百姓擁護,國力日強。當時周穆王喜歡巡遊四海,往往一出就是幾年,國政無人管理,諸侯多有怨言。後來徐君偃在挖河時挖出一副紅色的弓箭,他以為這是天賜祥瑞,頓時產生代周為天子的野心。周圍的諸侯聽說他得了神弓神箭,紛紛前來歸附,於是他自稱徐偃王,率領36國聯軍向周都進攻。周穆王此時正在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那裡作客,得到消息後連夜動身,由造父駕車,一日千里,回到周都,點起大軍前去鎮壓。徐偃王沒想到周穆王回來得這么快,眼見一場血戰就要發生,他審時度勢,不忍心讓生靈塗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棄國出走,躲進彭城(今徐州)一帶的深山中。由於他很得民心,跟他進山的百姓數以萬計。這座山後來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見徐偃王在當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公元前512年,徐國為吳國所滅,徐子的後代稱徐氏,這便是徐姓的由來。據考,徐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東海郡(今山東兗州府東南)
徐姓家族專用楹聯
徐姓家族從古至今習慣於用下面4位族中傑出人物及典型事跡嵌作楹聯,以事彰揚。見到下面這些徐姓家族專用楹聯,主人一定姓徐。
天上玉麟(徐卿),人中騏驥(徐勉)。
夢徵五鳳(徐陵),家號八龍(徐緯)。
徐姓家族名人之最
明代最有名的開國名將是徐達。徐達,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農家出身,少有大志。初與朱元璋同為郭子興部將,後從朱元璋征略四方,受命為大將軍,兼並張士誠,北伐滅元,功勛卓著。他作戰有謀略,行軍持重,軍紀嚴明。功成歸朝,進官為右丞相,封魏國公。
明代最傑出的地理學家是徐霞客。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陰(今江蘇江陰)人。自幼刻苦攻讀,特別喜歡閱讀地理方面的書籍,年輕時便立下了走遍五嶽的志願。從22歲直到去世為止,30多年內,足跡遍於今華東、華北、東南沿海和雲貴高原。旅途中備嘗艱險。他觀其所得,按日記載。後人把它搜集起來,編成《徐霞客游記》。這部書具有重大的地理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最早將西方自然科學知識介紹到中國的學者是徐光啟。徐光啟是明代科學家,字子先,上海縣徐家匯(今上海市)人。明朝萬曆年間考中進士,曾擔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因反對宦官魏忠賢等人的專權,曾三次被貶免職。他利用空閑時間博覽群書,刻苦鑽研,熱心研究西方的天文、歷法、數學等科技知識,並把這些知識介紹到我國。他也是最早將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等書譯成中文的人。
最長壽的徐姓名人是徐特立。徐特立是湖南長沙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長沙師范學校教師。1927年國民黨叛變革命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後在延安從事教育宣傳工作。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等職。生於1877年,卒於1968年,享年91歲。
最著名的徐姓女名人是徐宗漢。她生於1876年,廣東中山人。1907年加入同盟會,在南洋、廣州進行革命工作。參加了廣州新軍起義和黃花崗起義。後與黃興結為伴侶。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隨黃興赴武昌,深入戰地救護受傷士兵。「九·一八」事變後,赴美國等地為東北義勇軍募捐,宣傳中國的抗日斗爭。1944年逝世。

❸ 為什麼有徐姓,。。。,,,,,。,,

徐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國大陸列第十一位(在中國台灣列第二十位)。大陸人口近20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43%。

中文名:徐姓
姓氏類型:中華姓氏
得姓始祖:徐若木
徐氏郡望:東海郡、高平郡、高宛郡等
徐氏堂號:東海堂、高平堂、琅琊堂等
徐氏名人:徐偃王、徐霞客、徐悲鴻等

❹ 淘寶售後專員主要負責什麼工作工資是多少

售後顧名思義就是售後處理

1、退換貨糾紛處理
2、修改中差評(這個有些公司不是售後做的)
3、處理售後糾紛(貨品出現質量問題不能退換、客戶無緣無故找麻煩這些)
大概就是這些了,有些坑爹的還會叫你打包發貨,檢查貨品。

❺ 為什麼姓徐的長得都很漂亮

姓徐不一定長得都很漂亮,但是有很多美女姓徐,例如徐熙媛、徐靜蕾等等。

徐熙媛(大S),1976年10月6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中國台灣女演員、歌手、主持人、作家!徐熙媛骨子裡散發出一種獨特的氣質,乾乾凈凈,輕盈俏麗!

徐靜蕾,1974年4月16日出生於北京市朝陽區,中國籍影視女演員、導演、教師,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徐靜蕾自成名以來,形象清麗、清淡如菊,芳雅似蘭,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女神。


徐熙媛介紹:

徐熙媛(Barbie Hsu、大S),1976年10月6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華語影視女演員、流行樂歌手、節目主持人、作家,畢業於華岡藝校戲劇科 。

1993年,徐熙媛與妹妹徐熙娣(小S)組成歌唱組合「ASOS」出道,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1994年,推出組合首張音樂專輯《佔領年輕》 。1996年至1998年間,相繼擔任綜藝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及《娛樂百分百》的主持人。

❻ 「徐」姓的淵源和由來有誰知道

參考以下詳細解釋,希望對你有用
一、 姓氏源流
徐氏的姓氏來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孫伯益之子若木的後裔。相傳陷帝有一個孫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懷有大業。大業娶少典氏女子女華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賜他為嬴姓以外,還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給他,姚女後來生了兩個兒子,其中小兒子叫若木因為他的父親有功,所以封他於徐,建立徐國。徐國歷經了夏、商、周三個朝代,都是作為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時候傳到了徐國的32世孫徐君偃,他很聰明,對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愛戴,國力不斷強大。當時周穆王喜歡雲游四方而經常不問國家大事,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於是產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於是他自稱為徐偃王,率領各國聯軍向周國進軍,周穆王知道這個消息後馬上返回京城,調兵前去鎮壓。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進了彭城一帶的山中。由於他得得民心,跟著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這座山後來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兒子宗於徐,稱為「徐子」,繼續管理徐國。春秋時期,徐國被楚國打敗,國力從此日漸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時候,徐國被吳國所滅,徐國的後裔就稱為徐氏,以國為姓,代代相傳。
徐姓源流詳介:
早在遠古時期,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主要生活著四個大的部落群體。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黃集團,也稱華夏集團;東部的東夷集團;南部的苗蠻集團;東南沿海的百越集團。徐姓的遠古始祖就是東夷集團中的重要首領少昊。
東夷集團是以鳥為圖騰的部落群體。這是因為這個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各種鳥類棲息與候鳥遷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這兒的人,自然以捕鳥為食,以鳥羽為衣,處處依賴鳥類作為主要生活來源,最後發展到以鳥為圖騰崇拜。對於這一點,從夷字的本義也可看出,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夷,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由此可見,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這個群體是以射獵為主要的生存方式。隨著對鳥的圖騰崇拜的加強,逐步開始以鳥為氏族、部落的名稱和標志,再慢慢發展成姓氏。如東夷集團的四大姓偃 (燕)、嬴、子(燕子、小鳥)、鳳 (鳳鳥),大約就是由此而來。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寫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摯(也作質),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稱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窮桑氏」。從少昊的名字中,同樣可以看出其與鳥的關系。摯,即鷙,是一種猛禽。少昊的誕生,存在多種說法,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其中一種傳說是其母女節,也稱皇娥,夜夢流星人懷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長大後,成為本氏族的首領,後又成為整個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開始時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族圖騰,後在窮桑即大聯盟首領位時,有鳳鳥飛至,大喜,於是,改以鳳鳥為族神,崇拜鳳鳥圖騰。不久遷都於曲阜,並將所轄部族以鳥命名,分為鳳鳥氏、玄鳥氏、伯趙氏、青鳥氏、丹鳥氏五個部族,在這五個部族之外,又分祝鳩、鵑鳩、鸕鳩、爽鳩、鶻鳩五個氏族,以及鵲雉、鶓雉、翟雉、鵜雉、暈雉五個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個扈氏族,共二十四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
少昊在位期間,修太昊之法,以鳥名為官名,設工正和農正,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以發展生產,同時,還「正度量」,即訂立度量標准,並觀測天象,制定歷法,發明樂器,創作樂曲。在他的帶領下,東夷集團得到很大發展。同時,還與炎黃集團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關系,比如他就收留、養育了黃帝的孫子顓頊及其部族,並決定自己去世後由顓頊接任自己東夷部族聯盟首領的職務。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壽過百歲,也有說在位百年,去世後葬於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東4公里處,呈金字塔形,底邊長28米,頂邊長9.4米,斜坡高15.2米,上面有廟。整個陵園佔地11萬多平方米,有宮門、享堂、配殿、石坊等建築組成。
少昊去世後,東夷部落聯盟由黃帝的孫子,二十歲的顓頊接掌。顓頊,號高陽氏,三皇五帝之一。自幼聰明過人,相傳十歲時便成為本部落首領,率族眾遷往東夷集團所在地,可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率族眾遷到東夷集團所在區域窮桑一帶,已不可考,但其深得少昊信任卻是毋庸置疑的。八年之後,少昊去世,顓頊繼位,成為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不久,將統治中心遷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陽一帶,許多東夷部落也跟著內遷。遷回中原後,顓頊又繼承了祖父黃帝原擔任的炎黃部落聯盟首領的職務,身兼炎黃與東夷兩大部落聯盟首領,大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在位七十八年之後,年近百歲的顓頊方才去世。顓頊陵遺址在今河南省內黃縣三相庄西1.5公里處,南北長240米,東西長一百三十餘米,有寶城、享殿和廊房,始建於唐代,重修於宋代。唐、宋以來,每年春秋兩季或改元,皇帝都要遣使告祭。清宣統年間,一場龍卷風攜沙將陵園全部覆蓋。近年來隨沙丘移動,已有部分建築露出地面。
作為少昊後代的徐姓與顓頊發生關系是在顓頊之後。在所有的徐氏家譜中,徐姓的血緣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親是伯益,伯益的父親是皋陶,皋陶的父親是大業,大業的曾外祖父就是顓頊
據《史記》等書記載,顓頊有個孫女叫女修,一次,女修吞食了一粒燕子(玄鳥)落下來的卵而有身孕,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大業。 大業成年後,娶華夏集團少典氏族女子女華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堅。
皋陶在虞舜時期,曾擔任了掌管刑罰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無冤獄,以公正、正直著稱。在農業方面,發明了耒、耜等農具,為東夷各氏族部落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開發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還參與了大禹的治水工程,與大禹密切合作,不爭功諉過,極力樹立大禹在民眾中的威信。雖然他在「知人」與「安民」等治國方面功勞不在大禹之下,但在舜去世時,卻積極推薦、扶持大禹登舜位,當上了中原華夏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大禹對他非常感激,也認為他最賢德,遂選定皋陶為自己的繼承人,並授予他處理政務的權力,准備在適當的時候禪位於他,可不久皋陶即去世,大禹很傷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縣)、六(今安徽六安縣)一帶分封給他的後裔。如今,皋陶墓在六安縣城東8公里,六(安)合(肥)公路北側,為圓形土冢,周長97米,頂高6.2米,頂部平面直徑4米,墓前有碑,為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手書,墓上有黃栗樹一株,形如傘蓋。在墓東14米處,有皋陶祠,為前後兩進四合院式。由於皋陶在當時口碑極好,影響很大,後人為紀念他,亦將六安縣別稱為皋陶城,簡稱皋城。
傳說皋陶有六個兒子(一說三個),其餘幾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後陸續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國,只有長子大費(音閉),又稱伯益,與他長期共同輔佐舜和大禹,居功至偉,被舜賜為贏姓,繼承贏姓正統,也就是當上少昊遺留下來的贏姓部落首領。自此之後,他的兄弟,繼承了偃姓,向南發展,偃姓及後來所產生的姓氏即奉皋陶為血緣始祖,而贏姓及所產生的姓氏如秦、徐、趙、黃等則奉伯益為血緣始祖,其後裔主要居留在山東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或遠遷西北。
伯益,也被寫作伯翳、伯繁、柏翳、化益,或只稱益,這是因為伯本來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於費。因此又叫大費、貫侯:由於原來少昊的贏姓氏族是以鳳鳥為圖騰,伯益被賜姓贏後,自然也就以鳳鳥為圖騰,成為贏姓正統:對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他的名字看出,益也寫作繁,而繁據《離騷注》解釋,為「鳳皇別名也」。伯益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具有傳奇色彩和作出過卓越貢獻的英雄人物。傳說伯益通鳥語,能夠調馴鳥獸,「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這在當時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時期,是非常令人驚訝和信服的。伯益還發明了以卦占卜歲時吉凶的辦法。很年輕時,就隨父親皋陶輔佐舜,「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火燒林木,驅趕禽獸,這就能很快地開辟出大片平地,同時,草木焚燒後的灰燼又是肥料,這樣,極大地便利了氏族部落的發展和農田的開墾,大大加快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呂氏春秋》等書中,還提到諸如「伯益作井」、「化益作井」等故事。這說明,中國古代的鑿井技術是伯益發明的。鑿井技術的發明,大大擴展了古代先民們的生存空間。在鑿井技術未發明之前,先民們只有近河、湖而居,年年雨季還要受其威脅。鑿井技術發明後,先民們可以進入相對遠離河湖的廣大平原地區生存、發展。所以說,對於鑿井技術的發明,無論今天我們用什麼樣的詞彙去贊美都不為過。伯益在大禹治水過程中,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以致於大禹治水成功後,向舜匯報時竟說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舜大為贊賞,將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給他為妻,後為他生下兩個兒子:大廉和若木,同時,還對伯益說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而皂游,爾後嗣將大出。」舜的話果然沒錯,伯益的贏姓後裔後來分衍出徐、黃、趙、秦、江等十多個姓氏,俱尊他為血緣始祖。
大禹在位時,曾打算將首領位禪讓給皋陶,皋陶去世後,大禹又准備傳位給伯益,並在晚年授政於伯益,讓他協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務。臨終時遺命傳位伯益。可伯益與他的父親皋陶一樣,淡於權位,在為大禹守喪三年之後,主動避讓首領位置給禹的兒子啟,自己隱居於箕山之北。啟於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由於啟的這個行為徹底拋棄了氏族社會長期以來的「公天下」傳統,而代之以文明社會的「家天下」。為了政權的穩固和長久,有必要對堅持過去傳統的有影響和有實力的氏族勢力與著名人物進行清洗和整肅,聲望卓著的伯益自然不能倖免。據《戰國策》和《韓非子》記載,夏啟即位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待政權基本穩固後,開始進攻伯益,夏啟六年,伯益被害,據說已年過二百。為了籠絡人心,夏啟一面以隆重之禮安葬伯益,一面將伯益的二兒子若木封於徐,即今天以安徽泗縣為中心的安徽東北部、山東西南部、江蘇西北部一帶。自此之後,徐姓的脈絡開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發展、壯大。若木,也就成了後世徐姓基本公認的血緣始祖。
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時被封於徐,建立徐國,其故地在今江蘇西北部及安徽東北部。徐國歷夏、商、周三代為諸侯,周穆王時,傳至三十二世孫徐君偃。當時徐國已很強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遊在外時代周稱天子。他自稱徐偃王,率各國聯軍向周進攻。穆王得此消息,乘造父駕的車,日夜兼程趕到京都,調軍鎮壓,偃王棄國出走,躲進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的山中。由於他甚得民心,隨他進山的百姓數以萬計。這座山後來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後周穆王封偃王兒子宗於徐(今江蘇泗洪一帶),仍稱「徐子』。春秋時徐國被楚國打敗,國力逐漸衰弱。至宗十一世孫章禹,於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終為吳國所並,其後子孫便以國為氏,稱徐氏。
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經比較強大,形成一個方國,史書上稱作徐方。由於與商人同屬東夷集團,因而,在周滅商後的商人反叛中,贏姓之徐即使沒參加共同行動,也必然對此表示了極大的理解與支持,這也是周初平叛後沒有分拆商人氏族的原因之所在。但隨著周朝勢力在東方的加強與鞏固,不可避免地會威脅到徐方的利益與生存。於是,徐方與周朝爆發了不止一次的戰爭,結果是互有勝負。這在先秦及後世相關文獻中都有記載。《禮記·檀弓》篇中就記錄了徐國大夫容居的回憶:「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西討的對象必是周王朝,徐駒王可能是周初時徐國的國君,大軍已到了黃河邊,足見軍力之強。並且,徐國國君也稱王,與周王室平起平坐,這種行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伯禽在魯時,曾不斷地去征討。《史記·魯世家》載:「伯禽率師伐之,作《費誓》,遂平徐戎,定魯。」《詩經·闋宮》篇有:「魯侯之功,……遂荒徐宅。」荒者,佔有之意,在伯禽大軍壓境之下,徐國只得南遷,遷到淮河流域。因此,徐國也被稱作淮夷、徐夷。由於屢次興兵,又被稱作徐戎。
徐國南遷後,仍然保持較強的國力,一方面,穩定周邊形勢,討伐與其不一致的國家,包括同姓的舒國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積極備戰。
古書中記載周昭王「南征不復」死於漢水,大致與征伐徐、楚有很大關系。到了周穆王時,正值徐偃王當政,國勢大盛。據《竹書記年》記載,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據《後漢書·東夷傳》介紹:「後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熾,乃分東方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處潢池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整個東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儼然可以與周王室分庭抗禮,成為東方之王。
徐偃王在徐姓歷史上,是僅次於若木的最重要祖先,這是因為在相關的歷史文獻和各徐姓家譜中,徐偃幾乎成了仁義的代名詞,導致幾乎所有的徐姓家譜,如果有「姓氏溯源」這一部分內容的話,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將徐偃王作為最重要的一部分來大書特書。在各類徐姓家譜中,徐偃王被認為是若木的三十一世孫,也就是說,從伯益計,到徐偃王共三十三世。
進入春秋之後,隨著周王朝的日漸衰微和政治控制力的下降,中原地區各諸侯國紛紛並起,稱雄爭霸,征戰不已,無暇南顧,而南方的楚國勢力也剛剛開始興起,尚未北上。處於這種政治真空之中的徐國,也趁時而起,兼並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家,包括同姓的舒國等,開始了自己的復興道路,並不斷與北面的齊、魯等國,南面的楚國,以至後來的吳國發生戰爭。隨著齊、楚兩國的逐漸強大和互相爭霸,徐國變成了兩國爭奪的對象。開始時,過度靠近齊國,引起楚國不滿,公元前646年春,楚人伐徐,雖有北方齊、曹等國軍隊來救,但還是失敗了。隨著桓公去世後,齊國地位和國力的下降,徐國的政治態度逐步向楚國靠攏。這又引起了北方大國晉國的不滿,但由於晉、楚兩國勢力大致相當,一時難分勝負,在這種情況下,晉國接受了由楚國逃來的申公巫臣的建議,幫助新興的吳國訓練軍隊,以牽制楚國。據《左傳》成公七年 (前584年)條記載,逐漸強大起來的吳國當年便「伐楚、伐巢、伐徐」。吳、楚在南方的爭斗拉開帷幕,徐國力求保持中立,並與吳國保持良好的關系。如吳國人北上,必須經過徐國,每當此時,徐國都熱情款待。一次,吳季札經過徐時,徐國君殷勤招待,見到季札攜帶的佩劍,十分喜歡,形之於色。等到季札回國時,徐國君已死,季札到徐國君墓前祭掃後,將佩劍掛在墓前樹上。人們不解,季札解釋說:「我知道徐君喜歡我的劍,可因為我那時是出使上國,沒能給他,但我已心許之,現在回來,人雖已故去,就掛在他墓前吧。」
徐國的這種中立態度,引起楚國的嚴重不滿。公元前538年,以楚國為首,會盟諸侯於申,會上,楚國將徐子(即徐國國君)抓了起來。那次參加會盟的有蔡、陳、許等國,還有頓、胡、沈(皆在河南安徽交界處)以及淮夷等。楚國又乘機攻克朱方。兩年之後,徐儀楚朝聘楚國(傳世有鄰王義楚(金+瑞-王),向楚國輸誠。
公元前530年,楚又伐徐,徐國的力量愈加衰弱,不得不反過來依附於楚國,以求苟延殘喘。這樣一來,又得罪了楚的宿敵齊國,公元前524年,齊便伐徐,使得徐不得不再轉過來依附齊國。第二年,徐國又與宋、邾、那等結為盟國,以抵抗吳國北侵。在楚國的強大壓力下,徐國最終投向楚國,這又大大激怒了楚的敵人吳國。公元前512年,吳派大軍伐徐,築防壅引水以灌徐國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是徐偃王的十一世孫,「斷其發,攜其夫人」逃到楚國,楚國將其安頓在夷(今安徽亳縣東南40里的城父集)。徐國正式滅國。
徐國滅亡後,徐氏族人仍秉承以國為氏,以氏為榮。雖遭滅國之禍,然此心不改,直到數百年後的秦漢時期,又以氏為姓。
滅國後的徐姓族人,一部分繼續留在原地。一部入分吳,其中著名的如徐承還當上了吳國大夫,公元前485年曾率舟師從每上襲齊。一部分西遷和北遷,入今山東、河南、山西一帶。其餘相當部分南遷。開始時遷至余長,古名塗水,《讀史方輿紀要》言「塗水即滁河」,也就是今安徽滁縣的滁河。之後,又有一部分入渡過長江,進入蘇南、浙江、江西、湖北境內。這從當地的一些地名及出土的與徐姓有關的青銅器銘文即可看出。浙江地區的杭州附近有餘杭山,秦置餘杭縣,余與徐相通,前文已說過。湖州北有餘不溪,溪上有餘不亭,附近長興有餘干山,紹興市南有會稽山,古稱(塗土)山。湖北咸寧縣有塗水,入江之處叫塗口,均可以為證。此外,在江浙一帶還出土過若干青銅器,其中有幾件可以明確考定為(余+都-者)器,即徐器。1979年4月,江西靖安縣也曾出土過三件青銅器,可以認定為(余+都-者)器。
二、 遷徙分布
遠古時期若木被封徐國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鳳陽縣北部,這是徐姓的最早的發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國滅亡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大姓了。後來他們紛紛向北方遷徙。大致經過漢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國北方的山東、河南等地形成了多處郡望。及古代的東海、高平、東宛等地。具體的遷播時間是:秦朝以前已遷入了山東。歷史商有一個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關於他渡海求不老神葯的事,在歷史上有多處記載,《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是這樣記載的: 「徐市,齊人,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嬴州,請地齊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之。」徐市訪不老神葯的故事,雖然在不同的史書記載中有一些出入,但卻為兩千多年以前的徐氏遷播於山東提供了有力的證明。東漢以前已有徐氏再遷播到今天的甘肅省境內。也就是說,在漢朝的時候,徐姓已經遷播於北方的廣大地區。徐姓的南遷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據《東海堂徐氏族譜》的記載,在漢桓帝時,有一世祖徐稚遷居江西南昌; 2、世祖遷居至浙江龍游;3世祖分居於浙江、江西、江蘇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舉南遷是從魏晉開始的,隋唐時期在我國的南方又有了進一步的繁衍發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遷至福建的上杭、連城等地。元朝的時候,徐姓主要繁衍於廣東的豐順、梅縣、海豐等 地。總之,徐姓在秦氫漢的時候 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河下游地區,尤為山東繁衍得最為旺盛。從魏晉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於淮河及長江下游大部分地區,宋朝以後,已經分布於廣大江南地區了。至於我國西南地區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後的事了。
少數民族徐姓分布:
在漢族之外的少數民族中,也有一些徐姓。除了前文所言畲族鍾姓可能為徐姓一支外,北魏時,北地氐人中有徐姓,其源是出自贏姓還是後來氐人自行改姓,已不可考。南朝時陳的大臣徐世譜即是巴族人。
徐世譜 (509—563),巴族,字興宗。巴東魚復(今四川奉節東白帝城)人。世居荊州,為主帥。勇敢有膂力,善水戰。梁末時為員外散騎常侍,領水軍,從司徒陸法和大敗侯景,封魚復縣侯,任信武將軍。通直散騎常侍、河東太守。後又以抗擊西魏功,升侍中、鎮南將軍、護軍將軍。梁敬帝時,為左衛將軍,負責水戰器具,頗有戰功。陳朝建立後,歷任特進、護軍將軍、安西將軍、盲城太守、右光祿大夫。陳文帝天嘉四年病卒。
宋朝時著名畫家徐皋是白族人,善畫魚。
遼金時土族有阻卜部,後以此為姓,並轉音為徐,後世士族亦有徐姓,為徐胡氏所改,也有為徐卜氏所改。
明朝有徐晟,為賜姓名,蒙古族,原名七十五,水樂初年歸附明朝,為人機警,以翻譯民族文字見長,深得信任。凡明初西北、北方少數民族之事,大多參與,累官至錦衣衛指揮僉事、指揮同知。
清代高麗族有徐姓,世居噶山,據《八旗滿洲氏族通志》介紹,有徐大勇,是清初歸順清朝的,為鑲白旗包衣,其曾孫徐宗順為八品通事官,徐宗孟為六品通事官。清代雲南麗江府石鼓土把總為徐氏,納西族。清朝人關後,有少數滿族人偶將自己的姓氏改為漢姓。
到了當代,除漢族之外,滿族、蒙古族、回族、壯族、苗族、朝鮮族、土族、水族、藏族、仡佬族、拉佑族、景頗族、阿昌族、布依族、鄂溫克族、侗族、哈尼族、彝族、土家族、維吾爾族、錫伯族、達斡爾族、東鄉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都有徐姓,來源也不一樣。如景頗族的徐姓為「勒托」所改,阿昌族徐姓為「喇細」所改。在當今少數民族徐姓名人中,以滿族居多,如徐劭、徐鋒、徐文源、徐甲同、徐成山、徐明謙、徐寶亮、徐欽鳴、徐桂珠、徐崇源、徐德明等。維吾爾族有徐克爾汗、朝鮮族有徐麒錫,壯族有徐寒梅、徐學洪,回族有徐忠熹、徐萬鵬、徐介眉,土家族有徐世俊,白族有徐琳等等。
徐姓當代分布情況
徐姓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中華民族排名第l1位的大姓,人口數量近二千萬之多,遍布全國各地,世界五大洲都有徐姓人的足跡。台灣徐姓主要聚居於新竹、苗栗兩個地區。大陸徐姓尤以江蘇、廣東、浙江、四川、山東、江西、安徽等省為多,上述七省徐姓約佔全國漢族徐姓人口的65。根據某些學者近年對北京、上海、陝西、四川、遼寧、廣東、福建等七個省市 174900人的抽樣調查,發現徐姓共有 2576人,占被調查總數的1.473,在被調查的1133個姓氏中居於第十四位,其具體情況是:
在被調查的24948個北京人中,有309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243,在被調查的515個姓氏中居14位。
在被調查的25092個上海人中,有 1034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4.121,在被調查的391個姓氏中居第4位。
在被調查的23795個陝西人中,有 209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 0.878,在被調查的456個姓氏中居第 2l位。
在被調查25239個四川人中,有363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438,在被調查的521個姓氏中居第18位。
在被調查25029個遼寧人中,有352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406,在被調查的447個姓氏中居第12位。
在被調查25244個福建人中,有160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0.634,在被調查的246個姓氏中居第24位。在被調查25646個廣東人中,有149人姓徐,占被調查總人數的0.581,在被調查的298個姓氏中居第37位。

❼ "徐"姓的由來 歷史上都有哪些姓徐的人士,且都有哪些業績

徐姓來源:(1)以國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徐氏為顓頊、皋陶之後。夏禹時封伯益之子若木於徐國。春秋時,徐國被吳國滅後,徐子的遺族以原國名「徐」為氏。(2)清代滿族姓氏。
清乾隆皇帝的老師徐士林(1684~1741)字試孺,號雨峰,晚號岜山老人。清康熙二十三年出生於岜山後徐家村。生於農民家庭,秉性質直。入私塾後,奮志勵學,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舉人,五十二年(1713年)中進士。由教習授內閣中書,雍正二年(1724年)升刑部主事,四年晉員外郎,五年(1728年)授安慶府知府,十年(1733年)升江蘇按察使,因在安慶失察私鑄,降補福建汀漳道。乾隆元年(1736年)升河南布政使,後改江蘇布政使,四年由布政使護理江蘇巡撫,五年(1740年)七月升為江蘇巡撫,六年四月染病,疏請歸帶母病未准。六月病益甚,再疏獲允。九月十六日動身歸,船行至淮安因病逝世,終年57歲。
徐士林歷經康、雍、乾三朝,居官30年,清勤敬慎,廉潔奉公。據《文登縣志》載:「士林立身端方,非公務未遂與公卿接比。為道府與督撫臬交,未嘗有饋贈,其守身之嚴謹可知也」。他主張「善政養民」、「德為善政」、「以實心行實政」。在對待「如何用人」的問題上,徐士林的意見甚有見地。乾隆皇帝封他為護理江蘇巡撫。他在任巡撫期間,每逢年節外任官吏都趁機向皇帝進獻地方特產,而江蘇是富庶之地,徐士林又是深受皇恩,按慣例應向皇帝進獻重禮才對,但他卻上奏道:「念臣仰荷皇上特達之知,一身以外,寸絲粒粟皆叨祿糈,尚有何物堪以奉貢?」獻上《二典三謨要議》一卷,借典籍給皇帝提出安邦治國之策略。乾隆六年四月起生病,念及八旬母親年高不能迎養,上奏請求回鄉侍母。乾隆皇帝特派遣太醫前往江蘇診治,並批示說:「本應照說請行,但此任甚重,一時實難得人,汝可念朕苦衷,為朕勉強辦理,加意調攝」六月又以病體日重,心氣虛耗,懇求給假。得到批准後,於九月十六日踏上歸途,船行到淮安病世。乾隆皇帝得知徐士林病逝後,十分沉痛說:「士林學問素裕,忠孝性成,因母老遠離,不受妻孥之養,鞠躬盡瘁,以至沉痾。聞解組之音,力疾旋里,以圖侍母。臨終之際,無一語及私,勸朕以憂盛危明之心,為久安長治之計。此等良臣,方資倚任乃今溘然逝,實朕切切含悲不能自己者也!」乾隆皇帝在《諭祭徐士林文》中,給予徐士林很高的評價:「士林植品端方,存心誠實,蜚聲杏苑,學既裕乎三冬,列職槐廳,望久彰九棘,吳豫著甸盈之績;干濟多才,金閶流節鉞之輝。清勤表譽,抒忠奉國,盡瘁鞠躬.…..流芳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清雍正八年,詔立京師賢良祠,祀開國元勛元老,各部大臣,除非有特殊政績奉皇帝特旨不得入,徐士林是地方官第一個入京師賢良祠的人。《中國人名大辭典》有條目,傳略被收入《清史稿.列傳》、《國朝山左詩鈔》中有《論文示諸生》、《去皖舟中述懷》等詩文5首。著有《岜山集》、《典謨要議》、《守皖獻詞》、《堪語》四首、《巡漳獻詞》、蟫餘集》等書。

❽ 你們身邊,姓徐的人品怎麼樣,差嗎

這大概算偏見吧。不太可能從一個人的姓氏、出生地、星座等出生便具有的固有屬性來推斷一個人的品格,後者是會隨著經歷發生變化的。

看一個人人品的方法:

1、看他的朋友圈。如果他的朋友都是積極上進的人,那麼他也差不了,反之這個人是不靠譜的。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嗎!

2、看他的言行是否一致。如果一個人說到做到,說明這個人很有誠信,反之不值得信任交往。

3、如果是男女交往,可以看他對前任的態度。如果經常說前任不好的人,說明他是一個自私的人不負責的人,這種人還是離他遠一些。因為分手是倆個人的責任,而不是單方面的責任,彼此都有錯誤。

4、要看他做事的結果,不要聽他說什麼。因為語言有時是會撒謊的,而行動特別是結果就是他的目的。目的好的,說明原因也壞不了的。

❾ 這個姓徐的什麼心態,剛轉來就這樣狂虐我,就只是為了給那些人出氣嗎還是有什麼陰謀,會不會繼續整我

你肯定不是被打的那個人,
第一,他是轉校生,他那麼多的好友評論你是看不到的,
第二,你都被打成那個樣子了,不太可能有他的微信吧,就算你加他,他也會刪你的,
第三,截圖不會是別人給你的,你在學校那樣欺負人,現在你被打了,一般情況下沒人會幫你,而且他也不太可能會看到徐同學的朋友圈評論,理由同第一,
第四,你只要不是心理變態,只要是個正常人,就會知道徐同學是什麼心態
綜上所述情況總結你可能是徐同學的某個朋友吧

❿ 徐這個姓氏的來源

姓氏淵源:
1、源於贏姓,東夷少昊之後,以國為氏。始祖為帝顓頊玄孫伯益之子若木。
相傳帝顓頊玄孫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贏姓,並將本族姚姓女子嫁給他為妻。姚女生有兩個兒子,其小兒子叫若木。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時被封於徐,建立徐國,其故地在今江蘇西北部及安徽東北部。徐國歷夏、商、周三代為諸侯,周穆王時,傳至三十二世孫徐君偃。當時徐國已很強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遊在外時代周稱天子。他自稱徐偃王,率各國聯軍向周進攻。穆王得此消息,乘造父駕的車,日夜兼程趕到京都,調軍鎮壓,偃王棄國出走,躲進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的山中。由於他甚得民心,隨他進山的百姓數以萬計。這座山後來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後周穆王封偃王兒子宗於徐(今江蘇泗洪一帶),仍稱「徐子』。春秋時徐國被楚國打敗,國力逐漸衰弱。至宗十一世孫章禹,於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終為吳國所並,其後子孫便以國為氏,稱徐氏。
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經比較強大,形成一個方國,史書上稱作徐方。由於與商人同屬東夷集團,因而,在周滅商後的商人反叛中,贏姓之徐即使沒參加共同行動,也必然對此表示了極大的理解與支持,這也是周初平叛後沒有分拆商人氏族的原因之所在。但隨著周朝勢力在東方的加強與鞏固,不可避免地會威脅到徐方的利益與生存。於是,徐方與周朝爆發了不止一次的戰爭,結果是互有勝負。這在先秦及後世相關文獻中都有記載。《禮記》篇中就記錄了徐國大夫容居的回憶:「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西討的對象必是周王朝,徐駒王可能是周初時徐國的國君,大軍已到了黃河邊,足見軍力之強。並且,徐國國君也稱王,與周王室平起平坐,這種行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伯禽在魯時,曾不斷地去征討。《史記》記載:「伯禽率師伐之,作《費誓》,遂平徐戎,定魯。」《詩經》篇有:「魯侯之功,……遂荒徐宅。」荒者,佔有之意,在伯禽大軍壓境之下,徐國只得南遷,遷到淮河流域。因此,徐國也被稱作淮夷、徐夷。由於屢次興兵,又被稱作徐戎。
徐國南遷後,仍然保持較強的國力,一方面,穩定周邊形勢,討伐與其不一致的國家,包括同姓的舒國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積極備戰。
古書中記載的周昭王「南征不復」死於漢水,大致與征伐徐、楚有很大關系。到了周穆王時,正值徐偃王當政,國勢大盛。據《竹書記年》記載,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據《後漢書》介紹:「後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熾,乃分東方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處潢池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整個東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儼然可以與周王室分庭抗禮,成為東方之王。
徐偃王在徐姓歷史上,是僅次於若木的最重要祖先,這是因為在相關的歷史文獻和各徐姓家譜中,徐偃幾乎成了仁義的代名詞,導致幾乎所有的徐姓家譜,如果有「姓氏溯源」這一部分內容的話,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將徐偃王作為最重要的一部分來大書特書。在各類徐姓家譜中,徐偃王被認為是若木的三十一世孫,也就是說,從伯益計,到徐偃王共三十三世。
有關徐偃王的記載,最早出於戰國後期的《屍子》與《荀子》二書。《屍子》一書久已失傳,引自他書,有徐偃王記載二條,分別為:「徐偃王有筋而無骨」,「徐偃王好怪,沒深水而得怪魚,人深山而得怪獸者,多列於庭」。《荀子》篇將他與仲尼、周公、皋陶、閎夭、傅說、伊尹、禹、湯、堯、舜同列,但沒說明理由,只說到:「徐偃王之狀,目可瞻馬(或作焉字)。」
《韓非子》篇中記載:徐偃王處漢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而不用於今也。
西漢初年,《淮南子》秉持《韓非子》記載為:昔徐偃王好行仁義,陸地之朝者三十二國。王孫厲謂楚莊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王曰:「偃王有道之君也,好行仁義。不可伐。」王孫曰:「臣聞之:大之與小,」強之與弱也,猶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為文而不能達其德,為武而不能任其力,亂莫大焉。」楚王曰:「善。」乃舉兵而伐徐,遂滅之。
到了《史記》共有兩處,《秦紀》中是這樣記載的:「…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與穆同)王,……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趙世家》則更詳細:「造父幸於周繆王,……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而徐偃王反。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
《後漢書》:「行仁義,陸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之後,是這樣記述的:穆王後得驥艱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於是楚文王大舉兵而滅之。偃王仁而無權,不忍斗其人,故致於敗。乃北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因名其山為徐山。
在後世文獻如《博物志》及各類徐氏家譜中有關徐偃王的記載:偃王名誕,周昭王三十六年,徐母感瑞而有孕,足月後生下一卵,家人謂之不祥,遂棄於河邊,有位姓獨孤的老太太家養了條叫鵠蒼的狗,將其叼回,放在床下,三天後因其污穢而被家人扔到水邊,又被狗叼回。家人再想扔時,忽聽中間有小兒的啼哭聲,剖開一看,是個嬰兒,形容端正,聲氣和綏。只是左手緊緊握住,直到七歲時方才伸開,手心中有特別的紋理,彷彿為「偃王」二字,因此,以之為號。這條狗後來將死時,化為黃龍,埋葬之所被徐國人稱之為「狗壟」。由生卵我們可以聯想到大業與契之母均是吞燕卵而有孕,徐偃王屬東夷集團必定無疑,這又為徐氏源於贏姓添一佐證。
徐偃王17歲時才藝過人,詩禮俱足,20歲時文武兼備。繼位後,廣行仁義,去除刑爭,「弛甲戈之被,墜城池之險,修行仁義,被服慈惠,視物如傷,以懷諸侯,諸侯贄生死之物於我者,三十有六國,是共戴君為王。」一次,徐偃王組織的開挖連接陳、蔡間的河渠時,挖出一副赤弓朱箭,眾人以為祥瑞,獻給徐偃王。當時因周天子穆王喜愛巡遊四方,以致國政無人管理,諸侯多有怨言。
一次,周穆王向西巡狩至昆侖山下,見到西王母,樂而忘返。徐偃王在東部諸侯的擁戴下,率三十六國聯軍向周進軍。周穆王得訊之後,乘造父駕車,一日千里奔回京城,調兵鎮壓,徐偃王沒想到周穆王能回來得這么快,不忍生靈塗炭,民眾遭殃,於是收兵棄國,躲進彭城一帶的深山中。由於他很得民心,跟隨他進山的百姓數以萬計,這座山後來因之就被叫作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打敗徐偃王之後,因見他在當地很得民心,便不得不繼續封其子宗於徐,但降為子爵,讓他繼續管理徐國。後來一說徐偃王死於山中,另一說到了今浙江衢州一帶,老死於此。至今徐姓為衢州第一大姓,與此不無關系。後人還在衢州建有徐偃王廟,唐朝著名文學家韓愈專門為此寫了《衢州徐偃王廟碑》:
徐與秦俱出柏翳,為贏姓國。於夏、殷、周女,咸有大功。秦處西便,專用武勝,遭世衰,無明天子,遂虎吞諸國為雄,諸國既皆入秦為臣,秦無所取利,上下相賊害,卒僨其國而沉其宗。徐處得地中,文德為治,及偃王誕當國,益除去刑爭末事。凡所以君國子民,待四方一出於仁義。當此之時,周天子穆王無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說,得八龍,騎之西遊,同王母宴於瑤池之上,歌謳忘歸,四方諸侯之爭辨者,無所質正,咸賓祭於徐,贄玉帛、死生之物於徐之庭者三十六國,得朱弓、赤矢之瑞。穆王聞之,恐遂稱受命,命造父御,長驅而歸。與楚連謀伐徐,徐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隨而從之,萬有餘家。偃王死,民號其山為徐山,鑿石為室,以祠偃王。偃王雖走死失國,民戴其嗣為君如初,駒王、章禹祖孫相望,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繼跡史書。徐氏十望其九,皆本於偃王,而秦後,迄茲無聞家,夭於柏翳之緒,非偏有厚,施仁與暴之報,自然異也。衢州故會稽大末也,民多姓徐氏,支縣龍丘有偃王遺廟。或曰偃王之逃戰,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棄玉幾研於會稽之水。或曰徐子章禹既執於吳,徐之公旌子弟,散之徐、揚二州間,即其居立先王廟,雲開元初,徐姓二人相屬為刺史,帥其邯之同姓,改作廟屋,載事於碑。後九十年,當元和九年,而徐氏放復為刺史,放字達夫,前碑所謂今戶部侍郎,其大父也。春行視農,至於龍丘,有事於廟,思惟本原,曰:故制朴,下窄不足以揭虔,妥靈而又梁桶赤白(阝多)剝,不治圖像之威(黑乙),昧就滅藩拔級夷,庭木禿缺,祈吐日慢,祥慶弗下,州之群支,不獲蔭庥,余惟遺紹而戶其土,不即不圖,以有資聚,罰其可辭,乃命因故為新,眾工齊事,惟月若日工告訖。功大祠於廟,宗卿咸序應,是歲,州無怪風、劇雨,民不夭厲,谷果完實,民皆曰耿耿祉哉,其不可誣,乃相與請辭京師,而讒之於石。辭曰:「秦傑以顛,徐由遜綿,秦鬼以飢,徐有廟存,婉婉偃王,惟道之耽,以國易仁,為笑於頑,自初擅命,其實幾姓,歷短詈長,有不償王,課其利害,孰與王當,姑篾之墟,太永之里,誰思王恩,立廟以祀,王之聞孫,世世多有,惟臨茲邦,廟土實守,堅嶠之後,達夫廊之,王歿萬年,如始拊時,王孫多孝,世奉王廟,達夫之來,先慎詔教,盡惠廟民,不主於神,惟是達夫,知孝之元,太末之里,姑篾之城,廟事時修,仁孝振聲,宜寵其人,以及後生,嗟嗟維王,雖古誰亢,王死於仁,彼以暴喪,文追作誄,刻示茫茫。」
《竹書記年》記載,周厲王三年時淮夷又曾侵洛。這種態勢直到周宣王年間,終於又爆發一場大戰。《詩經》中就記載了這件事。周朝出征的將領有南仲、皇父、程伯休父等,「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大師皇父,整我六師,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國。」「王謂伊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族,率彼淮浦,省此徐土」,致使「徐方繹騷」、「震『晾徐方」、「濯征徐方」,結果導致「徐方既來」、「徐方既同」、「徐方來庭」。戰爭的結果,是徐國徹底臣服於周王朝。
進入春秋之後,隨著周王朝的日漸衰微和政治控制力的下降,中原地區各諸侯國紛紛並起,稱雄爭霸,征戰不已,無暇南顧,而南方的楚國勢力也剛剛開始興起,尚未北上。處於這種政治真空之中的徐國,也趁時而起,兼並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家,包括同姓的舒國等,開始了自己的復興道路,並不斷與北面的齊、魯等國,南面的楚國,以至後來的吳國發生戰爭。隨著齊、楚兩國的逐漸強大和互相爭霸,徐國變成了兩國爭奪的對象。開始時,過度靠近齊國,引起楚國不滿,公元前646年春楚國伐徐國,雖有北方齊國、曹國等國軍隊來救,但還是失敗了。隨著齊桓公逝世後,齊國地位和國力下降,徐國的政治態度逐步向楚國靠攏。這又引起了北方大國晉國的不滿,但由於晉、楚兩國勢力大致相當,一時難分勝負,在這種情況下,晉國接受了由楚國逃來的申公巫臣的建議,幫助新興的吳國訓練軍隊,以牽制楚國。據《左傳》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條記載,逐漸強大起來的吳國當年便「伐楚、伐巢、伐徐」。吳、楚在南方的爭斗拉開帷幕,徐國力求保持中立,並與吳國保持良好的關系。如吳國人北上,必須經過徐國,每當此時,徐國都熱情款待。一次,吳季札經過徐時,徐國君殷勤招待,見到季札攜帶的佩劍,十分喜歡,形之於色。等到季札回國時,徐國君已死,季札到徐國君墓前祭掃後,將佩劍掛在墓前樹上。人們不解,季札解釋說:「我知道徐君喜歡我的劍,可因為我那時是出使上國,沒能給他,但我已心許之,現在回來,人雖已故去,就掛在他墓前吧。」
徐國的這種中立態度,引起楚國的嚴重不滿。公元前538年以楚國為首,會盟諸侯於申,會上,楚國將徐子(即徐國國君)抓了起來。那次參加會盟的有蔡、陳、許等國,還有頓、胡、沈(皆在河南、安徽交界處)以及淮夷等。楚國又乘機攻克朱方。兩年之後,徐儀楚朝聘楚國(傳世有鄰王義楚金鍴),向楚國輸誠。
公元前530年楚又伐徐,徐國的力量愈加衰弱,不得不反過來依附於楚國,以求苟延殘喘。這樣一來,又得罪了楚的宿敵齊國,公元前524年,齊便伐徐,使得徐不得不再轉過來依附齊國。第二年,徐國又與宋、邾、那等結為盟國,以抵抗吳國北侵。在楚國的強大壓力下,徐國最終投向楚國,這又大大激怒了楚的敵人吳國。公元前512年吳派大軍伐徐,築防壅引水以灌徐國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是徐偃王的十一世孫,「斷其發,攜其夫人」逃到楚國,楚國將其安頓在夷(今安徽亳縣東南二十公里的城父集)。徐國正式滅國。
徐國滅亡後,徐氏族人仍秉承以國為氏,以氏為榮。雖遭滅國之禍,然此心不改,直到數百年後的秦漢時期,又以氏為姓。
滅國後的徐姓族人,一部分繼續留在原地。一部入分吳,其中著名的如徐承還當上了吳國大夫,公元前485年曾率舟師從每上襲齊。一部分西遷和北遷,入今山東、河南、山西一帶。其餘相當部分南遷。開始時遷至余長,古名塗水,《讀史方輿紀要》言「塗水即滁河」,也就是今安徽滁縣的滁河。之後,又有一部分入渡過長江,進入蘇南、浙江、江西、湖北境內。這從當地的一些地名及出土的與徐姓有關的青銅器銘文即可看出。浙江地區的杭州附近有餘杭山,秦置餘杭縣,古字余與徐相通。湖州北有餘不溪,溪上有餘不亭,附近長興有餘干山,紹興市南有會稽山,古稱嵞山。湖北咸寧縣有塗水,入江之處叫塗口,均可以為證。此外,在江浙一帶還出土過若干青銅器,其中有幾件可以明確考定為俆器,即徐器。1979年4月江西靖安縣也曾出土過三件青銅器,可以認定為俆器。
2、源於子姓,商人之後;徐姓起源的另一支是商族。
商人,子姓,東夷集團的一支,以玄鳥為其圖騰,玄鳥,即黑色的燕子。《詩經》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產產」之句,說的就是商族。至遲於商朝末年,商人子姓之中已經有徐氏了。
契的母親是有娥氏之女,名叫簡狄,《史記》說是帝嚳次妃,一次見到一隻「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拾遺記》、《竹書紀年》等書也都有類似記載。這些記載都說明這么一件事,商人祖先是吞卵而生,而卵是玄鳥給的,因此以玄鳥為祖,並以玄鳥為圖騰。契的時代與堯大致相同,南朝沈約注《竹書紀年》中有「長為堯司徒,成功於民,受封於商」的文字,比較明確地說明了這點。商族早期,經常遷徙。《尚書》和《史記》都說:「自契至於成湯,八遷。」遷徙的范圍大約都在今河南、山東境內,然後逐漸發展到河北北部,夏朝末年,夏桀無道,內外交困。當時商人首領湯趁此機會翦滅夏族的許多部落,擴大力量,終於推翻了夏朝統治,建立了商王朝,時間達六百年之久。在這期間,子姓中的徐氏情況在甲骨文及其他早期文獻中均未見到。甲骨文中也無徐字。
徐氏最早出現在文獻中是周朝推翻商紂王統治,建立周朝之後的第二年,周武王逝世,子成王年幼,由叔父周公輔佐。這引起了另外三位被分封在商朝王畿周圍負責監視仍被保留在殷都和王畿地區的紂王之子武庚、祿父及殷商遺民的王叔管叔、蔡叔,霍叔中的管、蔡二叔嚴重不滿,一方面散布流言,說周公「將不利於孺子」,另一方面,鼓動武庚、祿父聯結徐、奄、熊、盈等東方部落背叛周王室。此處的徐氏部落是否屬於商族子姓,文獻無征。但有一點可以明確,不管此處的徐是子姓之徐還是贏姓之徐,都是屬於東夷集團的,要不然,是不會與紂王之子武庚、祿父相呼應,以對抗屬於華夏集團的姬姓周王朝的。
面臨東部地區的反叛,周公和召公「內弭父兄,外抗諸侯」,協調了統治者內部的矛盾,然後,派兵東征,用了三年時間,平息了這場叛亂。平叛之後,在吸取了這場叛亂的教訓之後,決定加強和鞏固對廣大東部地區的軍事佔領。其中一個重要措施是將周公之子分封於魯,並將商人子姓中的各部族分拆開來,伯禽分到「殷民六族」,據《左傳》定公四年條記載,這殷民六族是「殷民祿父之餘民三十族,六姓也」。
3、為黃帝之後。
徐姓出於黃帝之後,早在宋朝鄭樵的《通志》中已有記載:「徐一族出於黃帝十四姓」,但到底是源於十四姓中的哪一姓,沒有明確說出。《左傳》周僖公十五年條亦有:「舂,楚人伐徐,徐即諸夏故也。」即華夏黃帝之後。在某些徐氏家譜,如《鄞東徐氏宗譜》的「世跡前述」部分言:「徐氏之先出黃帝九世孫伯益之後。」《興化徐氏宗譜》也有類似之語,「黃帝玄孫大業公,子大費,字伯益。」
早在遠古時期,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主要生活著四個大的部落群體。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黃集團,也稱華夏集團;東部的東夷集團;南部的苗蠻集團;東南沿海的百越集團。徐姓的遠古始祖就是東夷集團中的重要首領少昊。
東夷集團是以鳥為圖騰的部落群體。這是因為這個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各種鳥類棲息與候鳥遷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這兒的人,自然以捕鳥為食,以鳥羽為衣,處處依賴鳥類作為主要生活來源,最後發展到以鳥為圖騰崇拜。對於這一點,從夷字的本義也可看出,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夷,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由此可見,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這個群體是以射獵為主要的生存方式。隨著對鳥的圖騰崇拜的加強,逐步開始以鳥為氏族、部落的名稱和標志,再慢慢發展成姓氏。如東夷集團的四大姓偃(燕)、嬴、子(燕子、小鳥)、鳳(鳳鳥),大約就是由此而來。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寫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摯(也作質),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稱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窮桑氏」。從少昊的名字中,同樣可以看出其與鳥的關系。摯,即鷙,是一種猛禽。少昊的誕生,存在多種說法,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其中一種傳說是其母女節,也稱皇娥,夜夢流星人懷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長大後,成為本氏族的首領,後又成為整個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開始時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族圖騰,後在窮桑即大聯盟首領位時,有鳳鳥飛至,大喜,於是,改以鳳鳥為族神,崇拜鳳鳥圖騰。不久遷都於曲阜,並將所轄部族以鳥命名,分為鳳鳥氏、玄鳥氏、伯趙氏、青鳥氏、丹鳥氏五個部族,在這五個部族之外,又分祝鳩、鵑鳩、鸕鳩、爽鳩、鶻鳩五個氏族,以及鵲雉、鶓雉、翟雉、鵜雉、暈雉五個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個扈氏族,共二十四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
少昊在位期間,修太昊之法,以鳥名為官名,設工正和農正,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以發展生產,同時,還「正度量」,即訂立度量標准,並觀測天象,制定歷法,發明樂器,創作樂曲。在他的帶領下,東夷集團得到很大發展。同時,還與炎黃集團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關系,比如他就收留、養育了黃帝的孫子顓頊及其部族,並決定自己逝世後由顓頊接任自己東夷部族聯盟首領的職務。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壽過百歲,也有說在位百年,逝世後葬於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東四公里處,呈金字塔形,底邊長28米,頂邊長9.4米,斜坡高15.2米,上面有廟。整個陵園佔地十六畝,有宮門、享堂、配殿、石坊等建築組成。
少昊逝世後,東夷部落聯盟由黃帝的孫子、20歲的顓頊接掌。顓頊,號高陽氏,三皇五帝之一。自幼聰明過人,相傳十歲時便成為本部落首領,率族眾遷往東夷集團所在地,可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率族眾遷到東夷集團所在區域窮桑一帶,已不可考,但其深得少昊信任卻是毋庸置疑的。八年之後,少昊逝世,顓頊繼位,成為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不久,將統治中心遷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陽一帶,許多東夷部落也跟著內遷。遷回中原後,顓頊又繼承了祖父黃帝原擔任的炎黃部落聯盟首領的職務,身兼炎黃與東夷兩大部落聯盟首領,大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在位七十八年之後,年近百歲的顓頊方才逝世。顓頊陵遺址在今河南省內黃縣三相庄西二公里處,南北長二百四十米,東西長一百三十米,有寶城、享殿和廊房,始建於唐朝,重修於宋朝。唐、宋以來,每年春秋兩季或改元,皇帝都要遣使告祭。清宣統年間,一場龍卷風攜沙將陵園全部覆蓋。近年來隨沙丘移動,已有部分建築露出地面。
作為少昊後代的徐姓與顓頊發生關系是在顓頊之後。在所有的徐氏家譜中,徐姓的血緣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親是伯益,伯益的父親是皋陶,皋陶的父親是大業,大業的曾外祖父就是顓頊
據《史記》等書記載,顓頊有個孫女叫女修,一次,女修吞食了一枚燕子(玄鳥)落下來的卵而有身孕,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大業。大業成年後,娶華夏集團少典氏族女子女華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堅。
皋陶在虞舜時期,曾擔任了掌管刑罰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無冤獄,以公正、正直著稱。在農業方面,發明了耒、耜等農具,為東夷各氏族部落對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開發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還參與了大禹的治水工程,與大禹密切合作,不爭功諉過,極力樹立大禹在民眾中的威信。雖然他在「知人」與「安民」等治國方面功勞不在大禹之下,但在舜逝世時,卻積極推薦、扶持大禹登舜位,當上了中原華夏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大禹對他非常感激,也認為他最賢德,遂選定皋陶為自己的繼承人,並授予他處理政務的權力,准備在適當的時候禪位於他,可不久皋陶即逝世,大禹很傷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縣)、六(今安徽六安縣)一帶分封給他的後裔。如今,皋陶墓在六安縣城東八公里,六(安)合(肥)公路北側,為圓形土冢,周長九十七米,頂高六米二,頂部平面直徑四米,墓前有碑,為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手書,墓上有黃栗樹一株,形如傘蓋。在墓東十四米處,有皋陶祠,為前後兩進四合院式。由於皋陶在當時口碑極好,影響很大,後人為紀念他,亦將六安縣別稱為皋陶城,簡稱皋城。
傳說皋陶有六個兒子(一說三個),其餘幾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後陸續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國,只有長子大費(音閉),又稱伯益,與他長期共同輔佐舜和大禹,居功至偉,被舜賜為贏姓,繼承贏姓正統,也就是當上少昊遺留下來的贏姓部落首領。自此之後,他的兄弟,繼承了偃姓,向南發展,偃姓及後來所產生的姓氏即奉皋陶為血緣始祖,而贏姓及所產生的姓氏如秦、徐、趙、黃等則奉伯益為血緣始祖,其後裔主要居留在山東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或遠遷西北。
伯益,也被寫作伯翳、伯繁、柏翳、化益,或只稱益,這是因為伯本來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於費。因此又叫大費、貫侯:由於原來少昊的贏姓氏族是以鳳鳥為圖騰,伯益被賜姓贏後,自然也就以鳳鳥為圖騰,成為贏姓正統:對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他的名字看出,益也寫作繁,而繁據《離騷注》解釋,為「鳳皇別名也」。伯益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具有傳奇色彩和作出過卓越貢獻的英雄人物。傳說伯益通鳥語,能夠調馴鳥獸,「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這在當時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時期,是非常令人驚訝和信服的。伯益還發明了以卦占卜歲時吉凶的辦法。很年輕時,就隨父親皋陶輔佐舜,「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火燒林木,驅趕禽獸,這就能很快地開辟出大片平地,同時,草木焚燒後的灰燼又是肥料,這樣,極大地便利了氏族部落的發展和農田的開墾,大大加快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呂氏春秋》等書中,還提到諸如「伯益作井」、「化益作井」等故事。這說明,中國古代的鑿井技術是伯益發明的。鑿井技術的發明,大大擴展了古代先民們的生存空間。在鑿井技術未發明之前,先民們只有近河、湖而居,年年雨季還要受其威脅。鑿井技術發明後,先民們可以進入相對遠離河湖的廣大平原地區生存、發展。所以說,對於鑿井技術的發明,無論今天我們用什麼樣的詞彙去贊美都不為過。伯益在大禹治水過程中,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以致於大禹治水成功後,向舜匯報時竟說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舜大為贊賞,將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給他為妻,後為他生下兩個兒子:大廉和若木,同時,還對伯益說到:「咨爾費,贊禹功,其賜而皂游,爾後嗣將大出。」舜的話果然沒錯,伯益的贏姓後裔後來分衍出徐、黃、趙、秦、江等十多個姓氏,俱尊他為血緣始祖。
大禹在位時,曾打算將首領位禪讓給皋陶,皋陶逝世後,大禹又准備傳位給伯益,並在晚年授政於伯益,讓他協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務。臨終時遺命傳位伯益。可伯益與他的父親皋陶一樣,淡於權位,在為大禹守喪三年之後,主動避讓首領位置給禹的兒子啟,自己隱居於箕山之北。啟於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由於啟的這個行為徹底拋棄了氏族社會長期以來的「公天下」傳統,而代之以文明社會的「家天下」。為了政權的穩固和長久,有必要對堅持過去傳統的有影響和有實力的氏族勢力與著名人物進行清洗和整肅,聲望卓著的伯益自然不能倖免。據《戰國策》和《韓非子》記載,夏啟即位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待政權基本穩固後,開始進攻伯益,夏啟六年,伯益被害,據說已年過二百歲。為了籠絡人心,夏啟一面以隆重之禮安葬伯益,一面將伯益的二兒子若木封於徐,即今天以安徽泗縣為中心的安徽東北部、山東西南部、江蘇西北部一帶。自此之後,徐姓的脈絡開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發展、壯大。若木,也就成了後世徐姓基本公認的血緣始祖。
4、源於少數民族。
歷史上曾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徐,加入徐姓的大家族中,成為今天徐姓的又一來源。

熱點內容
淘寶為什麼賣家信譽低 發布:2024-11-08 02:35:50 瀏覽:184
用了錄屏軟體為什麼系統沒有聲音 發布:2024-11-08 02:26:27 瀏覽:598
為什麼現在出生的孩子黃頭發 發布:2024-11-08 02:24:59 瀏覽:407
為什麼二手車比車販子便宜 發布:2024-11-08 02:24:50 瀏覽:655
為什麼越漂亮的女人越色 發布:2024-11-08 02:17:36 瀏覽:913
為什麼實況足球補丁下好了找不到 發布:2024-11-08 01:56:04 瀏覽:412
為什麼有的女人拍抖音自稱單身 發布:2024-11-08 01:55:53 瀏覽:619
為什麼淘寶買的東西退款成功了 發布:2024-11-08 01:47:54 瀏覽:585
幻塔為什麼找不到隊友 發布:2024-11-08 01:33:31 瀏覽:319
微信綁定手機號為什麼操作頻率快 發布:2024-11-08 01:21:37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