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百科 » 中國軟體為什麼強勁

中國軟體為什麼強勁

發布時間: 2022-04-19 07:39:00

① 為什麼還有人固執的認為印度軟體業比中國強

美國軟體的優勢首先是人才儲備的實力,美國的軟體人才是獨一無二的,數量最多,其次是印度,畢竟軟體外包業務需要有兩把刷子,而且沒有個三五年的時間是不行的,幾乎一半的美國科技簽證都是給了印度IT工程師的,擁有市值的十大美國科技公司幾乎擁有大量獲得H1B簽證的印度工程師,這證明了印度軟體要好得多,甚至連微軟和谷歌都是印度人。

如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盡管共享單車失敗了但還是養活了一些軟體人員),雲計算等等,這些應用需求推動了資本的後續資本並為大量的軟體人才提供了動力。印度正處在類似的飛躍期,情況大好。

② 為什麼有人認為印度軟體業比中國強

從大的角度來看,國內軟體主要是為國內產業鏈的發展提供的。印度主要供應歐美的軟體業。本質上,國內軟體工程師主要為自己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印度支持或建設其他國家。本質上,仍然有很大的不同。中國也有大量外包公司。外包目標基本上屬於國內企業。華為等大型企業的許多項目都外包出去了。國內外包主要在大連等城市進行。

從全球互聯網公司的前100名來看,許多國內企業都在名單上。沒有優秀軟體工程師的支持,怎麼會有這么多優秀企業?主要是國內很多人認為中國互聯網公司現在做的是應用級開發,核心技術的研發相對較少,任何東西的開發都需要一個階段,仍然處於解決溫飽問題的階段。將開源社區代碼作為開發的基礎並不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許多人從學習他人的優點,然後慢慢消化並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從骨子裡貶低自己,總是覺得自己國家的東西不如別人。

③ 2021年中國軟體技術外包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專家來了哈哈哈!

軟體技術服務外包是信息技術外包(ITO)的重要組成部分。軟體技術開發的過程可以分為: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測試、交付和運維服務等不同階段,軟體技術服務外包可以發生在上述開發過程的任何階段。


市場規模

受益於中國內需市場的增長、國際性廠商與國內軟體技術服務外包企業戰略合作的加深以及中國企業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外包意識的提升等因素的影響,中國軟體技術服務外包行業得到快速的發展。

2018年,我國軟體技術服務外包行業收入規模達到了1193.9億元,同比增長13.89%。預計未來我國軟體技術服務外包行業的需求規模將保持增長態勢,2020年和2021年市場規模可分別達到1446.9億元和1576.6億元。


3.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日趨完善,對軟體價值的認可度提高

隨著大眾對軟體價值認可度的提高,大眾對於軟體等虛擬產品的付費意願也不斷提高,這將促進軟體相關企業加大人才與技術的投入力度,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從而進一步促進軟體技術服務企業的良性發展。


4.人力資源充足、人力資源競爭力提高

近年來,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超過700萬人,其中,理工科畢業生佔有相當部分。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積累了大量軟體工程師和相關專業人才,軟體技術人力資源充足,這為軟體技術外包服務提供了良好的人力基礎。

④ 為什麼中國人在手機和電腦的硬體和軟體方面一點地位都沒有

手機,這應該技術和創新能力(山寨就是例子)的問題,不能一下子幹上去也是正常。至於硬體,這更是技術問題。至於軟體,政府佔了相當一部分,不遏制盜版,所以盜版橫行,這從單擊游戲中可以看出來吧,近幾年幾乎沒出幾個游戲,更別說是好的了當然,企業的創新能力低,經營也是一定因素。

⑤ 為什麼我們中國沒有自己強大的編程自動化大型軟體

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那裡 啊,
就想當年中國做不出好的飛機坦克之類的
cpu 顯示屏 什麼的中國不也不行嗎??
而且中國 的錢好像都花在國防和借給別人了
如果中國要大力扶持某個某個產業的話,也應該不會比外國差,
畢竟國人不比外國人笨。
就像武器,戰斗機之類的中國不也是世界頂尖水平嗎?
可能中國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不在 軟體 之類的上面吧
不過我覺得中國的 教育 果斷該加強了。
不知道讓多少天才變成了白菜
而且這也是國富民強的根本啊
哈哈,瞎掰的。。。見笑

⑥ 軟體技術將來發展怎麼樣

從全球看,未來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仍將有強勁增長,其2000年銷售額將達5400億美元,比1997年增長60%,成為全球第一大行業,而同期硬體則只是增長17%,達3600億美元。在我國,估計未來幾年內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增長速度將逐漸超過硬體。1998年預計硬體銷售額達1370億元人民幣,比97年增長32%;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銷售額預計為320億元人民幣,比1997年增長23%;其中軟體銷售額達160億元,比上年增長42.8%。2000年與1997年比,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將增長123%,達580億元銷售額,而硬體只增長73%,銷售額達1800億元。蓋茨甚至認為,中國軟體市場會有爆炸性的增長。INTEL董事長葛魯夫也認為中國應致力於發展軟體業。

⑦ 印度禁用中國軟體,這對於哪個國家影響更大

中國自從1949年成立以來,許多行業都屬於蒸蒸日上節奏,印度這個國家相信也非常了解,在教科書中我們就能清楚看出,印度是美國小跟班,在許多國際問題上也是對美國言聽計從,2020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影響著全世界,美國也是其中受影響非常大國家,中國近幾年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威脅到美國地位,於是美國多次對中國一些事情進行誹謗和攻擊,作為美國小跟班,印度當然也是如此,前段時間,印度宣布,開始禁用中國APP,那麼禁用中國APP將會對哪個國家影響最大呢?答案肯定是印度,為什麼呢?

第一,中國人口眾多,即使沒有印度人使用,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消費實力強勁,同時在國際上也有非常大影響力,許多國家和地區人民都在使用中國APP,對於印度禁用中國APP在我看來實際是沒有多大影響,雖然可能會造成一定經濟損失,但是對於中國和印度相比較,印度的經濟損失應該是遠遠大於中國。

⑧ 為什麼中國的軟體行業不強大

中國比較好的。
比如金山了。
老牌的軟體公司。
還不錯的。
就是一般都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
核心技術一般都掌握在外國人的手中。
所以會變成這種情況的。
希望不久的將來會有所改變的。
你也是當中的一份子。
加油吧!!!!!!!!!!!!!

⑨ 中國軟體與印度軟體的發展優勢各是什麼

當中國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以閃電般的速度起飛,並且成為全球經濟強國時,全世界從最初對中國的不信任逐漸轉為由衷的欽佩。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主要以製造業拉動,增長率在2002年達到8%後,又在2003年增至9%。中國依靠巨大的國內儲備資金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吸收大量外資在中國建立工廠,引進所需的國外專業技術。僅2003年度,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資金就達到530億美元,占整個世界總投資額的8.2%(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 (UNCTAD)資料庫中外商直接投資的數據),為當年的世界之最。

印度的經濟起步落後於中國大約10年,最近才為世人矚目。其崛起主要依靠西方工作崗位的地域性轉移。同時印度迅速造就了一批世界級的知識密集型企業,所屬行業包括軟體業、IT業和制葯業。這些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很少得到政府的資助,卻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2003年印度國民生產總值增幅為8.3%,而2002年僅為4.3%;但是印度2003年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為47億美元,2002年則為30億美元。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零頭。

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的道路截然不同。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政府深思熟慮後決策的結果,而印度的經濟發展則多少有點順其自然。中印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式孰優孰劣?哪種發展模式會造就強國?

中印產業:一硬一軟

中印兩種發展模式的不同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相比印度政府,中國政府更願意培育和指導整個經濟活動。中國政府大力投資硬體基礎設施,有權決定哪家企業能夠得到政府資源、哪家企業可在A股市場掛牌(即使該企業不一定是最好的)。與此相反,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政府越來越少干預經濟活動。第二,在外商直接投資上,中國樂於接受外資,而印度始終對此保持謹慎態度。

上述區別影響到哪類企業會成功。在中國,那些需要「硬體」基礎建設(如公路、港口、電力)的企業遠遠領先印度。並且在不久的將來仍將保持這一優勢。而印度的企業則在「軟體」基礎建設領域,即無形資產佔主導地位的行業中更勝一籌,如軟體業、生化業或廣告業等創新性行業。

生產流程快的製造類企業需要高效的道路和交通網路,因此這類企業在印度發展緩慢,但是那些不受發電機短缺及公路發展限制的企業卻發展迅速。軟性資產甚至支撐起了印度的汽車產業。與中國不同,印度汽車產業的成功並非依賴於跨國集團大量的資本投入,而是依靠智能化的設計開發出造價低廉的本土化車型。事實上,印度已經將許多高附加值的機械和電子元件輸出到中國。這些元件的生產更多靠的是專門技術而非基礎設施。

更重要的是,中國許多硬體資產企業之所以能夠生存下來,是因為政府注入了資金。政府能這樣做的原因是他們干預國內資本市場,在印度則沒有這樣的政府幹預,因此其成功企業主要集中在受資本限制較小的行業。設立一家軟體公司不需要大量資金,但建立一家大型鋼鐵廠卻相反。

印度政府對資本市場的較少干涉和不對缺乏有形資產的行業(如軟體業、生化業、媒體業)採取管制的政策,為創業者提供了空間。創業活動的推動依靠傳統企業(主要是家族企業)和新進入市場的企業。雖然印度的股票和債券市場並不完美,但在總體上能夠支持私營企業的發展。

良好的硬性基礎建設和中國政府對外資的熱誠歡迎,有利於跨國集團在中國開展經營活動。但是由於這些跨國公司同時帶來了他們自己的資本和高層人才,因此他們沒有必要大量依賴當地資源。中國不乏優秀的土生土長的創業者。然而,很多本土企業卻由於資本市場效率低下、銀行系統壞賬累累以及地方政府官員(而不是市場力量)決定融資對象的殘酷現實而舉步維艱。

中國和印度都有能力按照各自不同的道路將目前的發展勢頭再保持數十年。中國政府對於經濟的干涉,包括對外資開放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印度社會所沒有的。也許這兩個國家都選擇了各自特定歷史背景下最好的道路。

當大家對這兩個國家進行比較時,很容易忘記印度的改革要比中國晚了十多年。隨著印度進一步放開對外商直接投資的限制,我們很可能會發現印度更加自由的經濟環境更有利於長期的經濟繁榮和企業發展。

中國模式:低效但強勁

為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找問題並不難:周期性產能過剩、政府幹預資源分配以及日益加劇的社會不平等現象都只是眾多缺點的冰山一角。但是人們很難再找到其他模式能如此強勁地推動經濟發展。

中國政府從推動經濟增長的角度對企業發展進行管理。在中國,你可以成為一個小企業主,但如果你想做大,就必須從政府背景的渠道中融資。從根本上講,政府官員有權決定哪個企業能得以發展。

這樣的政策對於實現企業成長的目標是十分成功的。中國迅速建立了足以推動經濟發展的大型企業。以作為製造行業支柱的汽車業為例。20年前,中國沒有真正的汽車產業,中國政府決定,必須引進像大眾汽車那樣的國外成熟企業教給國內生產廠商如何製造汽車。政府坦率地表示:「中國需要現代化,中國經濟需要發展。我們沒有能夠達到這樣目標的企業,所以想盡一切方法創造這樣的企業。」

中國經濟改革的根本機制是促進各省、市之間的競爭。在 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沒有一家全國性企業,所有的企業都是地方性企業。隨著國內貿易壁壘的解除,地方創業者和支持他們的政府官員投資擴大經營規模,努力打入鄰近市場。確實,這會造成產量過剩和價格戰,但是經過一段相對較短的時間,生產的周期性會導致行業內企業的重新洗牌,使最有競爭力的企業存活下來。存活下來的企業憑借具有的全國性規模和真實的競爭優勢,不再依賴當地政府提供融資,從而能夠在國內外市場上長期參與競爭。

另外,我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或銀行體制的改革與外商直接投資並無聯系。跨國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僅佔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5%,所以他們對推動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中國必須利用自身的金融資源來支持經濟增長,所以,中國的資本市場正在發展之中。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來解決銀行問題,包括提高儲備金利率,改革分行業績和激勵機制以及採用更靈活的、以風險為基礎的定價政策。

中國發展模式的低效率是否會超過它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我們認為不會。政府仍然控制著絕大部分金融資源,並且基本能夠合理分配——這就是中國經濟能如此快速發展的原因。和在高效市場上的私營經濟相比,政府無疑對於分配資金不甚在行。中國並不是一個高效的市場,而融資金額較少(無論是政府還是私營部門)的印度模式不能像中國模式那樣實現中國目前的增長。印度模式對於印度經濟而言可能同樣存在問題:家族式企業和其他個人投資者也許長於合理判定哪些投資對自己有益,但他們的投資金額不足以帶動中國那樣高速的發展。當印度國內外投資者看到印度的發展潛力後,印度吸引外資能力必將急速增長,這一點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

行業層面的比較

「究竟哪一種模式更有利於經濟發展?」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可能在國家層面找到,必須深入到行業層次。中國和印度都存在一些由於管制嚴格、缺乏競爭而導致發展緩慢、效率低下的行業。但兩個國家也都存在由於管制較松而蓬勃發展的企業。

麥肯錫全球研究學院一直認為高速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是生產率,阻礙提高生產率的主要障礙是政府微觀層面阻礙競爭的層層管制。印度就是這一觀點最好的注釋。

印度生產率較高的行業包括IT業、軟體業和業務流程外包行業。這些行業成功創造了數十萬就業機會和幾十億美元的出口額。這些具有潛力的新興行業躲過了政府的管制,避開了被扼殺的可能。IT、軟體和外包服務企業不受其它行業在工作時間和加班等相關勞動法規的管制,同時政府允許外商直接投資進入,而這在零售業等行業是不允許的。如果沒有這些國外資金的注入,這些行業是否會在印度起飛,就值得懷疑。到2002年為止,這些行業吸收的外資占整個印度吸收外資總額的15%。

生產率居中的是汽車行業。這個行業自從20世紀80年代政府放鬆管制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1992年為止,多數針對外商直接投資的限製得以解除,這使得產量和勞動生產率得到很大提高。車輛價格也隨之下跌。即使發生了行業整合,但由於需求強勁,行業的就業狀況依然保持穩定。盡管如此,由於整車的關稅居高不下,國內的汽車製造商仍沒有直接參與國際競爭。這意味著該行業的效率尚未達到其應達到的水平。

處於生產率發展最低端的是消費電子行業。雖然該行業的外資投資限制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解除,但是整個行業仍處於各類進出口關稅、國內稅賦和相關法規的層層束縛中,導致了印度的消費電子產品不僅無法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即使在國內價格也是一般消費者所無法承受的。食品零售業的情況則更糟,部分原因是國家完全禁止外資進入。該行業的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的6%。

再看一下中國。中國已擁有一些相對較為自由而富有競爭力的行業,如消費電子。它的勞動生產率是印度的兩倍。在過去20年間,該行業由於國外直接投資和國內同業的競爭壓力已具有國際競爭力。該行業的成功與政府對此行業採取的相對寬松的監管政策密切相關。當然,這相對寬松的監管政策很可能是由於當時政府並沒有意識到該行業的發展潛力。現在,中國每年生產的消費電子產品總值為 600億美元。

中國汽車行業的前景尚未明朗。政府將該行業定位於戰略性產業,加以嚴格管制,只希望通過開放獲得國外的資金和技術。市場已經對國外汽車製造商開放,消費需求得到很大提高,價格也降下來。然而,汽車行業也充分反映出政府幹預對遏制潛在國外投資的負面作用。國外汽車製造商只能通過建立合資企業進行投資,汽車配件必須從當地供應商采購,並且關稅之高使得進口車無法參與市場競爭。當然,隨著私營企業的壯大,競爭也在逐漸加劇。但中國合資企業的生產率仍然比日本和美國低——而且相比較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更低,這很讓人吃驚。

從行業層面比較,在IT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行業,中國即使花15年也未必能趕上印度;而在消費電子行業,中國則在整個市場上居於主導地位,印度再花10年也不能對中國構成嚴重的威脅。

汽車行業的勝負則難以定奪。印度市場中的競爭要素帶來了許多技術創新。印度利用低成本的勞動力,不採用耗資巨大的自動化生產。當地的工程師已經開發出 Scorpio等新型產品,這是一種SUV車型,其零售價僅為美國的一個零頭。在中國,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資已經將該行業做大,但是政府的管制卻限制了該行業的競爭潛力。

現在就判斷究竟是哪種經濟發展模式更好還為時尚早。實現強勁持久的經濟發展必須依靠較高的生產率,而且要著眼於行業的發展。而要實現較高的生產率,則要靠政府建立健全的管制機制,同時掃除一切阻礙競爭壁壘,為發展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中國和印度都有機會使企業和國家經濟實現繁榮發展

⑩ 中國軟體行業的發展過程與現狀

(一)行業市場概況

1.軟體行業總體發展情況

軟體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礎。2008 年至 2015 年間,中國軟體行業市場總量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軟體行業業務收入從 2008 年的 7,572.88 億元增長到 2015 年的 42,847.92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28.09%。 2009 年軟體行業收入為 9,513.03 億元,同比增長 25.62%。

2010年、 2011 年和 2012 年軟體行業收入分別為 13,364.02 億元、 18,467.93 億元和25,022.34 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 40.48%、 38.19%和 35.49%,為軟體行業的高速增長期。 2013 年至 2015 年,軟體行業收入為 30,587.47 億元、 37,026.42 億元和42,847.92 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 22.24%、 21.05%和 15.72%。

福建省的軟體行業發展較好, 2015 年軟體業務收入為 1,827.17 億元, 2008年至 2015 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36.08%。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軟體產業呈現出網路化、服務化、平台化、融合化新趨勢。目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轉向軟體主導,軟體在信息產業中的貢獻不斷增加。《中國製造 2025》、《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加快推進網路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等國策的深入推進和落實,將會對產業變革產生深遠影響,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對軟體產業的需求將更加強勁,尤其是對操作系統、資料庫等基礎軟體、行業應用軟體、大數據軟體產生更高、更廣泛的需求。「互聯網+」所形成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對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數據傳輸、獲取、存儲、信息安全的巨大需求都建立在強大的基礎信息平台之上,擁有強大的基礎信息平台,「互聯網+」的能量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1)智慧應急解決方案的市場需求情況

1)應急平台的發展狀況

最近幾十年來,我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的一些潛伏災害的增加,另外由於環境的污染也會帶來一些難以預料及估計的危害,這給人民的和諧生活帶來了相當大的災難,同時也使城市發展的速度變得緩慢。為了有效地預防、預測該地區可能會發生的各種突發公共事件,並最及時、最全面和最穩妥地解決問題,從而減少事件帶來的損失和負面影響,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組織均開始建設部門和區域的應急平台。應急平台由應急管理軟體、應急指揮場所與裝備、基礎支撐系統等子系統組成。應急平台是一個針對公共突發事件的綜合應急管理系統,是以公共安全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支撐,軟硬體相結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障技術系統。應急平台作為整個應急體系的中樞, 是高度智能化的指揮系統, 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功能:①公共安全信息的「匯集點」,能在大量突發事件中快速有效地整合、分析、提取城市危險源和突發事件現場的信息;②應對突發事件的「智能庫」,提供不同條件下突發事件的科學動態預測與危險性分析,判斷預警級別並快速發布預警;③應急指揮決策的「控制台」,進行預案優化、決策調度和救援處置。

我國應急平台體系以國家級應急平台為頂層,以省級、市(地)級、縣(區)級應急平台,以及各級政府部門應急平台為節點,實現對突發事件的監測監控、預測預警、信息報告、綜合研判、輔助決策、指揮調度等主要功能,滿足國家和本地區、本部門應急管理工作的需要。2007 年 8 月,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主席令第 69號),我國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等應對活動有了專門的法律保障。此後,我國逐漸建立健全了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完善了突發事件事後應急處理措施,並且國務院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突發事件信息系統。目前,國家層面的應急管理體系及相關配套的設施和設備已逐步構建完成,但部門和區域的應急管理還處於初步階段。因此,在「十三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編制的「『十三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中進一步提出要加強應急體系頂層設計研究、加強應急管理體制研究、 加強應急管理法治化研究、 加強應急管理法治實施體系建設。 按照國家規劃,擬在「十三五」期間將應急平台節點拓展至縣級系統,建立必要的移動應急指揮平台,以實現對各級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統一協調指揮,實現公共安全應急數據及時准確、信息資源共享、指揮決策高效。

2)智慧應急解決方案的需求分析

在自然災害面前,由於中國缺乏迅速有效的應急處理,所遭受的損失遠高於發達國家。從 2007 年至 2016 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在因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方面, 2008 年為近幾年的最高值,直接經濟損失達 11,752.4 億元; 2007年為最低值,直接經濟損失為 2,363 億元; 2010 年和 2013 年的直接經濟失較高,分別為 5,339.9 億元和 5,808.4 億元。在受災人次方面,我國每年的受災人次雖然總體呈下降的趨勢,但受災人次在 2015 年仍然有 1.9 億,這一方面得益於我國近幾年防災減災工作不斷完善,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近幾年重大自然災害發生的嚴重程度有所降低、次數有所減少。 2016 年 7 月發生特大洪水,因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死亡失蹤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和直接經濟損失均比前幾年同期多 1 倍以上。因此,從較長的一段時間來看,我國在防災減災工作上的任務仍然很艱巨,各級政府對災害應急仍然有很大的需求。

2007 年至 2016 年我國自然災害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除了自然災害領域外,社會安全、公共衛生、非自然類事故等引起的突發事件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能否有效應對公共突發事件,成為城市經濟發展勢頭走向良性軌道的重要條件,尤其是對於希望改變依賴於自然資源的粗放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發展轉型的地區,建立健全完備的應急體制和機制,是實現經濟轉型,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的直接需要。然而相對於國家層面的應急系統,目前我國省市級的應急系統以及部門的應急系統建設都還比較滯後。

智慧應急解決方案是涵蓋應急指揮場所系統、 基礎支撐系統與綜合應用系統等多個層面的綜合性應急指揮解決方案,針對自然災害、社會安全、公共衛生、非自然類事故等能夠及時有效地預警、預防、檢測、防護和應急處置各種突發事件、事故和災害,防災減災,保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國家、企業和家庭財產損失。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下,應急管理的技術支撐體系的發展趨勢主要包括:信息化的應急聯動響應系統、物聯網化的應急事態監測系統、事故後果智能預測與模擬系統和應急響應專家系統等。因此, 省市級與部門的應急平台需要依託「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向智慧化和智能化演進和升級,同時在網格化城市運營模式的驅動下,災害和事故的應急任務將逐漸下放到社區和網格單元, 這些發展需求為「智慧應急」的行業推廣和區域擴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2014 年 12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 2020 年,應急產業規模顯著擴大,應急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批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製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形成有利於產業發展的創新機制,為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提供有力支撐,並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監測預警、預防防護、處置救援和應急服務將是今後發展的重點。隨著應急體制的逐漸完善,中國應急信息化投資比重不斷加大,中國應急市場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熱點內容
二手機小米為什麼不能升級系統 發布:2025-01-20 05:52:10 瀏覽:190
轉讓群為什麼找不到人 發布:2025-01-20 05:46:59 瀏覽:812
為什麼很饞看見卻不想吃東西了 發布:2025-01-20 05:41:59 瀏覽:60
手機在線看電影卡為什麼 發布:2025-01-20 05:41:08 瀏覽:119
為什麼眼睛往上斜一下 發布:2025-01-20 05:40:36 瀏覽:698
下雨後顏色為什麼會不同 發布:2025-01-20 05:40:35 瀏覽:751
昭通為什麼適合產蘋果 發布:2025-01-20 05:25:32 瀏覽:239
吃雞槍為什麼還噴顏色 發布:2025-01-20 05:23:04 瀏覽:787
為什麼兩隻眼睛度數差異越來越大 發布:2025-01-20 05:15:53 瀏覽:498
為什麼不戴泳鏡看不到水裡的東西 發布:2025-01-20 05:11:38 瀏覽: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