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圈子為什麼停了
1. 微信圈子功能將關閉,別誤會,不是朋友圈
哪怕是微信的深度用戶,我想很多人也未必知道「微信圈子」。
5月28日下午,微信圈子發布公告稱:因業務發展方向調整,該功能將於2021年12月28日正式停運。
但它像微信更新一樣上熱搜了嗎?並沒有,這是一個悄然去世的業務板塊。
那它為什麼沉沙折戟了呢?關閉微信圈子,本質是微信這個生態系統的自我修護。
微信圈子是一款以「小程序」的形態嫁接在微信APP中的社區產品。
這句話要素很多,但我們可以拆解出幾個關鍵詞:小程序、嫁接、社區產品。其實,它源於騰訊想要抓住電商版塊的野心——最初是當做好物種草圈來運營的。
可是, 作為一款小程序,它本身承載不了太多的功能 。而且,它作為「嫁接者」,入口復雜,用戶得首先在「發現」界面找到「搜一搜」,然後才能看到一個名為「圈子」的標志,點擊它才能打開小程序,然後再尋找自己的興趣小組。
同時,微信圈子作為一個社區產品,原本想再創出一個內容風口。但在避免成為「豆瓣第二」的迭代路線上,走得有些「歪」,現在已經和朋友圈無限雷同了。
以至於當 #微信圈子關閉# 這一話題在微博發酵時,很多人以手則族為是朋友圈功能要關了。
從流量的角度來說,在微信這個APP里做社區產品,確實有點畫蛇添足。
首先,微信本身就是私域流量池的代表。社區卻處在公域流量池的轉化區。用戶想要在網路建立社交關系,微信已然是他的終點站, 微信圈子這個入口隱蔽的公域流量池,很難打動他 。
而品牌想要出貨,無疑是想找到精準流量。微信社群配合朋友圈本身就擁有足夠的功能去配合分享、互動甚至靠社交的六邊形理論就可以支撐品牌擴大影響力。 微信圈子在品牌方這里,同樣可有可無。
那麼沒有人研究過這個藏在私域流量里的公域流量池嗎?還是有的。
前文曾提過一嘴,微信圈子最初的運營目標是好物種草和推薦,這是因為它的前身就是「購物單」,後又改名為「好物圈」。最開始,它的運營思路是幫助商家把散落在不同小程序里的用戶盯晌流量集中到一個埠去,然後依靠內容刺激客戶復購。
對於用戶來說,他們能夠在這個圈子裡進行訂單管理——通過各種小程序花掉的錢都跑哪裡去了,用戶可以從購物單里查閱,並支持交易保障。可惜的是,有「微信支付」在前,用戶並不認可這個功能。
於是, 購物單變成了好物圈,在圈子裡,用戶可以看到好友的推薦,幫助進行購買決策。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盡管微信生態里的商品交易行為很多,但算到每個用戶頭上,並不會看到多少朋友的購買記錄和商品推薦。當然, 還有很多用戶反感自己的購買行為被朋友看到 。
不過上面兩點原因還只停留在「內容創作」階段。真正影響了微信圈子發展的原因有兩點:
· 用戶行為不符合邏輯 。 當一個人非常想要分享自己新買的商品時,他會發朋友圈或者直接私聊安利。這導致微信系列產品的功能重合了。
· 沒有形成消費閉環 。 假如一個用戶還是選擇使用了微信圈子。他看到一件想要入手的商品,想要購買時卻發現需要跳轉到另一個小程序中,然後再跳轉到支付頁面,完成付款後並不會回到微信圈子。
至此,微信圈子依舊回答不了一個關鍵問題:它和社群的區別在哪裡?
好物種草的路線走不通之後,微信圈子只能往興趣社區的方向發展,依賴於 情感 共鳴和文化交流,想要all in「內容創作」。
可惜第二輪電商風口又已經開始了布局。公眾號、視頻號、直播、社群互相接通了信號,真正帶來了內容畢弊產出。
顯然,如今視頻號直播、公眾號帶貨、社群購物越來越像是鼎立的三足支撐起騰訊的電商規劃。有微信圈子這個不成功的案例在前,假如之後微信又推出了什麼社區產品,我們可以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2. 微信小打卡圈子不見了怎麼回事
微信小打卡圈子不見了是因為停止了。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微信發布微信圈子停止運營公告,公告通知,2021年7月28日關閉互動功能,同時下線圈子入口,並將圈子小程序停止運營微信。微信圈子與微信朋友圈面向對象不同,微信圈子是基於興趣而自發形成的興趣社區,社區中的「圈子」都是由用戶因自己的興趣而建立的,微信只管理了簡單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