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軟體園為什麼那麼堵
① 大連軟體開發的前景
大連軟體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初,在大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與指導下,經過二十幾年的艱苦創業和發展,具備了一定的軟體研發和生產能力,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大連軟體異軍突起
自1999年以來,大連軟體業在銷售收入、出口額、企業數量及從業人員等多方面都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其中銷售收入增加了3倍,出口額翻了兩番,企業數量增加了80%,軟體工程師已達1.2萬人,其中有2000多名既懂技術又懂日語的軟體人才。
大連市現有專業從事軟體開發、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業務的企業270家,其中超千人企業1家,超500人企業2家,合資企業70家,日資企業38家,IBM、諾基亞、索尼、松下、三菱等世界500強15家。有近百家企業從事對日軟體開發業務,全市軟體出口的90%面向日本市場。其中有一批本地優秀企業,包括全國軟體出口額排名第一的華信計算機有限公司,中國僅有的兩家通過CMM5級認定的企業——海輝科技和東軟大連分公司,在這里「茁壯成長」。
信息服務業是近兩年依據大連市地理優勢、環境優勢和人才優勢而迅速崛起的新生業務。目前已有美國GE、DELL、埃森哲、德勤咨詢等國際大公司將其面向亞太地區的信息技術服務中心設立在大連,更多的日本企業正在對大連進行考察,大連成為「北亞軟體及信息服務中心」的條件正在逐步成熟。
特點鮮明 獨樹一幟
與國內其他的軟體產業較發達地區相比,大連軟體業在大連軟體園建設、軟體人才培訓以及軟體外包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大連軟體園作為大連市發展高新技術尤其是軟體的重要基地之一,以其全國惟一的「官助民辦」模式,成為建設速度快、國際化特色突出、軟體人才教育配套完善的國家級軟體園。 2001年成為「國家軟體產業基地」,2002年確立了「中日軟體產業合作戰略門戶」的目標,發展定位是建設國際知名、國內最大的軟體出口基地、軟體人才培訓基地和信息服務基地。大連軟體園2002年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出口2500萬美元,入園軟體企業128家,園區內的軟體工程師達到4000人。
在軟體人才教育方面,大連針對軟體產業發展需要,精心營造與之相匹配的專業人才培訓體系,即包括高級人才、中層開發骨幹、底層技術工人3個層次的軟體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大連全市15所高校設有計算機專業,現有大連理工大學軟體學院、大連鐵道學院軟體學院、東軟信息技術學院3個軟體學院,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軟體學院在大連開設了軟體工程師研究生班,東北財經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建立了兩個電子商務培訓中心。目前,軟體專業年畢業生2000多人,兩年後可達6000人。針對企業用人需求的「訂單式」、「外語+計算機」人才教育模式正在推廣。200多家電腦培訓學校正在整合資源,輸送合格的軟體藍領。
國際化戰略:以中日軟體產業合作為先導
在大連軟體園的發展過程中,國際化始終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方向。早在2000年,大連市政府就確立了大連軟體產業國際化的發展思路。可是,國際化的標準是什麼?大連軟體產業國際化的可行戰略是什麼?大連軟體園應該在這一戰略實施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些困擾著國內眾多軟體園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大連市的領導和軟體園的建設者們。
為此,在大連市市長夏德仁的大力支持下,由大連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曲曉飛擔任項目負責人,召集有關專家,組成了一個創建大連軟體產業國際示範城市的863專項課題組,並投入專項資金先後邀請世界知名的專業咨詢公司科爾尼、日本INTEC公司及興業銀行等協助提供戰略方案。經過多次論證,課題組確立了實現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准,就是要吸引國際知名軟體企業到大連,並提出利用好對日合作優勢,建立專項人才培養體系,率先發展軟體產業「日本化」的實施戰略。
大連在對日、韓合作方面確實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便利的交通條件,相近的城市人居環境,日語、韓語人才多等先天優勢,使大連從改革開放以來就成為中國國內與日本、韓國開展多領域合作最富成效的城市之一,尤其是與日本的合作更加全面和深入。到2000年,大連的日資企業超過1800家,日資銀行有近20家在此設立了分支機構,而且大連本地已經 擁有一批具備一定規模和穩定業務的對日加工軟體企業。
那麼,作為大連軟體產業發展先導區的大連軟體園將在中、日、韓的經濟合作中承擔怎樣的角色呢?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爭論和嘗試,大連軟體園率先提出了構建「中日軟體產業合作戰略門戶」的清晰定位,這一發展定位的目標就是「吸引日資企業、拓展對日出口、對接內地市場」。
大連的軟體產業國際化課題研究和發展軟體產業的信心得到國家的充分認可。2001年4月,國家科技部正式同意大連創建中國第一個軟體產業國際化示範城市。
作為創建示範城市的核心項目,大連軟體園開始按照國際產業區的標准開展建設工作。經過努力,國內4家通信運營商中國電信、聯通、網通、吉通先後在軟體園投資建設國際水準的網路通信設施,中國網通(CNC)更是將其東北區數據中心和數據出口局設在了園區;以周邊的眾多高校為依託,大連軟體園和東軟集團共同投資設立了中國首家專業軟體學院——東北大學東軟信息技術學院,第一年招生達1500人。一個產業基礎設施完善、數據信息 交流通暢、人才培養體系先進的戰略門戶雛形已清晰地呈現出來。
與此同時,大連市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對大連軟體產業的對日招商工作給予了巨大的支持,不僅親自組織,而且調動各種資源為招商工作鋪路搭橋。2001年4月,原大連市市長李永金親自帶隊,組織大連軟體企業在日本東京召開「大連——東京軟體產業情況說明暨投資洽談會」,獲得了圓滿成功。2002年8月,大連市政府在日本東京組織的「東京——大連軟體企業交流會」更是盛況空前。這些活動,促成了日本軟體企業來連投資的良好態勢,也極大地推動了大連軟體園的對日招商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大連市軟體出口額的85%來自日本市場,其中,大連軟體園占據半壁江山。而且,以松下通信為代表的一批日資軟體企業紛紛入件園,不僅使軟體園成為日本企業的聚集地,也成為了以對日合作為主的國內軟體企業的聚集地,並帶動了軟體園乃至大連市以對日合作為主的軟體外包業務的迅猛發展。
至此,大連軟體園建設軟體開發基地、軟體出口基地和軟體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已初具規模,為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日軟體產業戰略合作門戶的先導作用和雙向互動效應已逐漸顯現。
軟體和信息服務率先「瞄定」日本團隊
2002年7月的一天,一架國際專機緩緩停靠在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一位老者下機後馬不停蹄趕往大連軟體園。4個小時後他離開了大連,但是這位老人卻拍板將數字視聽產品的嵌入式軟體全球研發中心設在園區內,他就是全球消費電子領袖企業索尼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現任副會長森尾稔。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2002年10月份才正式入駐軟體園科技大廈發展業務的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大連分公司,兩個月後軟體研發人員就接近百人,然而,其中只有20多人是索尼公司的正式員工。原來,該公司為保證大量軟體開發業務順利實施,同時減少企業快速擴張帶來的風險,採取了國際上通用、但是在國內還比較少見的技術合作方式,同大連軟體園內中軟(CS&S)和東軟(NEUSOFT)兩家國內軟體企業達成長年勞務合作協議。根據項目需要,由這兩家公司提供優秀的軟體開發人員到索尼公司工作,從而實現了軟體園內企業的資源共享,創造了「雙贏」的產業發展模式。
日本著名的戰略投資家大前研一曾經對日本軟體行業在數據處理方面的市場需求進行過預測,根據他的預測,僅日本企業未來幾年在數據處理方面的人力需求缺口就將達到50萬人,而中國將是填補這一缺口的最重要的選擇。同時作為一位企業家,他不僅積極地鼓勵日本企業開發中國市場,自己也身體力行。去年他的公司在大連軟體園投資成立了一家專業信息服務公司,其主要業務就是面向日本市場進行數據處理以及客戶服務,同時提供對日數據處理專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目前,已正式入駐大連軟體園的日本著名軟體企業CSK公司也將面向日本客戶的數據處理作為其現階段主要的業務方向。
去年底和今年初,日本兩家著名的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歐姆龍公司和阿爾派公司先後將其電子產品的嵌入式軟體開發中心正式設立在大連軟體園,其中阿爾派和東軟合作的汽車導航及音響技術聯合研發中心是阿爾派公司在日本本土以外設立的最大的研發中心,該中心的設立也標志著阿爾派公司正開始逐漸將其核心軟體開發業務從日本轉移到中國大連。另外,大連日設融合綜合設計有限公司(FTS)在大連軟體園的業務快速擴張,已經從軟體開發拓展到土木建築設計、機械設計等相關領域,使大連軟體園的對日軟體合作以對日軟體外包為核心,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
在跨國企業的「幫助」下提升軟體產業水平
就在日本企業和大連本地企業的IT外包業務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一批面向日本市場開展軟體外包和信息服務業務的歐美跨國公司也將目光「錨定」在了大連,繼美國GE之後,IBM、戴爾、埃森哲、德勤咨詢等跨國公司先後加入到大連IT外包服務領域。其中,著名的德勤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DELOITTE)與大連軟體園內最早開展IT外包服務的軟體企業——大連晨星科技有限公司(原大連信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建了專門從事面向日本市場的外包業務處理中心,採取「強強聯合外包」的形式開展對日業務。
在大連軟體園的低端數據處理業務蓬勃發展的同時,大連軟體園的建設者們也在積極尋找著另外的機遇——在以日本市場為主的高端外包業務領域,將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獲取更大發展空間呢?此時,IBM和埃森哲(Accenture)的進入,對大連軟體園具有重要的意義。
IBM,這位藍色巨人,已經成為全球軟體業的老大。而此前,很多人還把它看作是一家生產計算機的製造業企業。據了解,IBM在日本的企業IBM日本,是日本國內最大的軟體企業,日本也隨之成為IBM全球第二大市場。近年來,出於發展的需要,IBM日本一直在中國尋找能夠為其提供軟體外包業務的合作機會。最先進入IBM視野的是上海,然而,由於較高的人力資源成本、日語人才的匱乏等原因,使IBM在上海的發展遇到阻力。
兩年多以前,當時已經在日本頗有影響的大連軟體業吸引了IBM的注意,他們專門派人來大連進行了考察。2002年8月,IBM日本的總裁專程來大連軟體園考察,增強了到大連發展的意願。隨後,大連軟體園的招商代表團到IBM日本總部回訪,雙方展開了更加熱烈的討論。2002年底,IBM副總裁羅伯特?佩恩先生悄然抵連,專程來到大連軟體園考察,對軟體園各方面情況表示滿意,從而堅定了在大連軟體園設立開發中心的決心。這家中心將是IBM公司在中國深圳設立ISSC之後,在中國國內設立的第二家ISSC軟體開發中心,目前的主要業務來自IBM日本的軟體外包,並將逐步拓展開發領域。
應該說,大連軟體園的勝出,除了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設施、良好的社區人居環境以及對日合作的成熟經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連軟體園毗鄰高校,而且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專業軟體人才培養和輸送體系,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專業人才,從而滿足了國際跨國軟體公司長期發展的戰略需要。正如前來大連參加埃森哲信息技術中心成立儀式的埃森哲全球CEO喬福漢先生所言:「埃森哲之所以選擇大連和大連軟體園,有以下幾點理由:具有完備的通信基礎設施、穩定的商業環境和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儲備。」真是一語道破天機。
當然,埃森哲的加入對大連軟體園的發展,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
埃森哲進入中國市場10年來業務發展良好,對發展前景更加充滿信心。據了解,為拓展中國及北亞市場,更好地服務於客戶,埃森哲開始考慮在中國設立一家信息技術中心,為此,該公司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以及當地的軟體園進行了多次考察和論證。2002年4月在對大連考察過程中,埃森哲公司敏感地意識到,在大連,在大連軟體園,正在迅速形成面向日本的軟體外包和信息服務的巨大市場,這不僅僅是企業的現實業務需要,同時也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於是,大連軟體園得以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2002年10月,埃森哲全球副總裁哈特梅厄先生專程來到大連軟體園確定項目選址,當他參觀了大連軟體園正在為通用電氣公司量身打造的具有國際水準的服務中心項目之後,堅定了進駐軟體園的信心。
由於埃森哲所從事的,是軟體產業領域最高端的產品,因此,它的進入及業務開展,將極大地提升大連軟體園現有軟體產品,尤其是軟體外包業務的水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埃森哲在大連軟體園設立全球信息技術中心,不僅對於大連軟體園,對於大連,以至對於中國的軟體業,都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相信,隨著一批跨國軟體企業巨頭入駐大連開展業務,大連軟體在國際化發展道路上將越走越寬廣,「北亞軟體及信息服務中心地位」也將逐步確立,一座嶄新的軟體之都也將從此崛起
② 早上大連10路車從大連交通大學到軟體園多長時間一趟幾點不堵車
10路在交通大學有始發車,但是那一站人很多,上車主要靠身體素質和技術,到軟體園大概20分鍾,如果堵車得照著45分鍾考慮,近期紅凌路改造,大部分到軟體園的車都通過西南路,堵車近期是常態,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