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渠道為什麼受到教培的重視
⑴ 淘寶為什麼有電商基因
無論是阿里巴巴B2B,還是eWTP都滲透著阿里電商的基因,盡管淘寶有很多人吐槽它的假貨,但是為何淘寶沒有衰退,難道淘寶已經杜絕了假貨嗎?顯然不是的,重點在於阿里原來的初心:「讓中小企業沒有難做的生意。」當然生意絕不會有好做的時候。
淘寶之所以在電商領域中活躍度居高不下,原因就是一個:門檻低。全國一個人的淘寶店數不勝數,押金1000元即可申請一個淘寶店,然後就是做商品內頁,然後等有了買家拍下商品再進貨、發貨都不遲。等同於「空手套白狼」。
淘寶已經誕生14年之久,各種類型的電商也逐漸形成了規模,消費者選擇的渠道多了,就算淘寶的門檻再低也沒有10年前的光景了。
今天不是討論淘寶的未來是否光明,而是當下最流行的創業熱潮「內容創業」,我們已然從商品電商向內容電商邁進了一步。
5年前這種形式的商業模式,也許會有人噴你:想什麼呢?弄個段子、剪個視頻就想收錢,是不是瘋了!?而到了今天,你再說利用這樣的形式可以賺錢,一定會有人問:怎麼做?怎麼賺?賺多少?
所以,我們不得不拿阿里的「內容生意」形式來說到幾句。
做自媒體的人或知道自媒體的人,都知道自媒體的變現形式主要是廣告分潤,自營廣告,軟文廣告等形式。而且也知道各大平台正在挖空心思爭作者、爭流量,也就有了:頭條號、百家號、企鵝號、大魚號、時間號等。
2016年年底,今日頭條搞了場活動叫「上頭條」,將頭條號的小編一詞做了個重新定義:本作者。無論是小編還是作者其實就是看起來有些文藝范,怎麼也不會讓你覺得做自媒體是個大生意。
2017年阿里文娛集團將所轄UC瀏覽器去功能化,UC/YouKu/TuDoo/來瘋直播統一升級為「大魚號」,統一後大魚,把「內容」稱之為「一門生意」。
既然是門生意,那麼就會有大有小,就看你是怎麼做了,還在後台提供了「生意參謀」這就是電商基因所決定的。這也是所有內容平台第一個把內容當生意的提法,還按照生意的方式去做的。
我們再來看看阿里文娛到底給「這門生意」提供了多少種收入,上圖顯示就有:廣告分成、邊看邊買、視頻認領、圖文打賞、送禮、頻道會員、直播收入七種。
不過這里要說明的是原UC訂閱號的後台沒有提供這樣的內容,目前從YouKu/TuDoo入口申請升級的大魚號才可以看到這樣的分析。大魚號的客服也沒有準確的告訴我UC訂閱號升級大魚號後,具體什麼時間真正與YouKu/TuDoo升級後的大魚號合體。
所以,接下來是時候要思考,從事「內容創業」風口的人們到底要如何做好這門「生意」了,也該審視一下自己精力到底要向哪個平台傾斜了。
這里順便說一句:「網路逐漸開放了圖集分潤、推薦補貼,為何悄而聲息?」是不是也該完善一下客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