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信為什麼比微信火
㈠ 曾經紅極一時的「飛信」為什麼會被微信迅速取代
微信是大家現在使用率最頻繁的聊天軟體,因其功能完善並且完全免費深受大家的喜愛,曾經還有一款紅極一時的軟體,但到了現在卻看不見它的蹤跡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初那個如日中天的飛信?而飛信為什麼會被微信所取代?
大自然的法則就是強者淘汰弱者,很顯然功能全面的微信自然而然地就淘汰了功能單一的飛信,所以大家需要每時每刻的強化自身,不要與時代脫軌。
㈡ 曾經紅極一時的「飛信」,為什麼會被微信迅速取代
首先微信之所以能夠取代飛信,跟飛信限制用戶的制度有關。飛信是由移動公司推出的一款社交軟體,憑借免費的電話、簡訊等優勢,大受人們的歡迎。但是飛信的使用權僅限於移動用戶,而聯通、電信用戶則享受不到,這給一部分人的工作生活帶來了不便。而微信的用戶則不受手機運營商的限制,人們的選擇權也就更廣了。
飛信因為它的創造者無可置疑的壟斷地位,是一款有潛力實現即時通訊行業全領域霸主的終極產品,它唯一的缺陷是投資期較長(5年以上)缺乏直接變現的手段,需要長期培養市場,再通過廣告額外服務等方式間接變現.這種運行方式和國企的領導層組織機制有根本矛盾,因此即便外部市場潛力巨大,但是內部沒有基本的生存空間,最終遺憾的走向沒落.
㈢ 為什麼騰訊的微信火了,而中國移動的飛信卻撲街了呢
這也讓人好奇了為什麼微信火了,而飛信卻撲街了呢?其實這個原因也很簡單,跟當時兩者的商業模式脫不了關系,當時的飛信採取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方式推廣飛信,怎麼推廣呢?直接給自己所有的手機用戶推送了關於飛信的APP,憑借龐大的用戶群體,中國移動的飛信很快佔到了一席之地。可在如此光鮮的背景下,卻危機四伏,當時的飛信用戶在試用飛信感覺非常糟糕,
所以,這時候大家對於他的好感度和信任感都會很高,然後一個帶一個,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下載並且使用微信,從這方面就可以看出來微信和飛信之間的差距了,中國移動採用了捆綁推送的方式,而微信採用了以推為拉的方式,不斷完善產品,這讓兩者的差距一下子就顯現出來了。
㈣ 曾經紅極一時的「飛信」為什麼會被「微信」取代
飛信盛興與其背景也密不可分。 2007年,飛信軟體問世。諾基亞還是手機行業的立足點,在社會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諾基亞達到頂峰之時,非智能手機還沒有完全遲到,有些人一生中仍在使用非智能手機。
直到2008年,非智能手機的銷量和出貨量也急劇下降。該功能太遠了,然後啟動3G甚至4G。因此,在最美好的時刻,飛信還沒有達到騰訊QQ的節奏。當微信飛到頂部時,飛信無法與塔樓相提並論。據統計,2017年飛信用戶不超過100萬,微信和騰訊QQ已經使用近16億人。
㈤ 手握5億用戶的飛信是如何敗給微信的
曾經的飛信作為第二大即時通訊軟體,頂峰時期手握5億用戶,如今卻被微信搶佔地盤,黯然撤退,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結局?
一是 未抓住網路發展的機遇 。早年飛信剛剛推出的年代,還是流量5元30M,簡訊溝通佔主流的2007年,飛信的出現,迅速抓住了客戶的痛點,注冊用戶水漲船高。用戶可以通過電腦端對手機端發簡訊,在那個流量稀缺,用戶不經常開流量、qq不在線的情況尤其方便。
不管你是否在線,你都能收到信息,這在當時的校園內尤其流行。在2010年左右,隨著4g的鋪開,安卓手機和ios手機風靡,帶動了移動端微信的發展,而這邊簡訊發送量也越來越低,飛信也慢慢退出了大家的視線。
二是 壟斷經營思想嚴重 。早期的飛信是只能在移動用戶之間使用,聯通和電信是無法注冊賬號的,這就導致部分聯通和電信的用戶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號碼,轉而投向移動的懷抱,而一些忠實的用戶也只能通過qq或者剛剛出的微信來發送信息,損失一點留量費而已。這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客戶使用qq和微信。
三是 內部消耗嚴重 。因為飛信發簡訊是免費的,這就不免觸動了某些人的利益,在移動內部,飛信也不怎麼受待見,在飛信成立到退出人們視線也只更新了14次版本。
總的來說,飛信是那個時代網路局限下發展出來的產物,有一定的 歷史 意義,雖然現在已經退出了舞台,但是下一個風口,誰又有十足的把握一直強勢佔領市場呢?
我是小文說奇,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