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硬體為什麼能接收軟體代碼
⑴ 軟體與硬體是怎麼結合的
軟體(中國大陸及香港用語,台灣稱作軟體,英文:Software)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數據和指令的集合。一般來講軟體被劃分為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和介於這兩者之間的中間件。軟體並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計算機(這里的計算機是指廣義的計算機)上運行的電腦程序,與這些電腦程序相關的文檔一般也被認為是軟體的一部分。簡單的說軟體就是程序加文檔的集合體。
硬體(英文名Hardware)是計算機硬體的簡稱(中國大陸及香港用語,台灣作硬體),是指計算機系統中由電子,機械和光電元件等組成的各種物理裝置的總稱。這些物理裝置按系統結構的要求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為計算機軟體運行提供物質基礎。
簡言之,硬體的功能是輸入並存儲程序和數據,以及執行程序把數據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從外觀上來看,微機由主機箱和外部設備組成。主機箱內主要包括CPU、內存、主板、硬碟驅動器、光碟驅動器、各種擴展卡、連接線、電源等;外部設備包括滑鼠、鍵盤等。
實際上軟體需要硬體的支撐才能使用,而同樣硬體本身需要驅動程序和操作系統等軟體支持才能使用。這形成了一個相互聯系,協同作戰的局面。人們把不裝備任何軟體的計算機機稱為硬體計算機或裸機。裸機由於不裝備任何軟體,所以只能運行機器語言程序,它的功能顯然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發揮。普通用戶面對的一般不是裸機,而是在裸機之上配置若干軟體之後所構成的微機系統。有了軟體,就把一台實實在在的物理機器變成了一台具有抽象概念的邏輯機器,從而使人們不必更多地了解機器本身就可以使用計算機,軟體在計算機和使用者之間架起了橋梁。正是由於各種完成不同任務的軟體包(若干軟體的集合),才使得計算機的應用領域日益廣泛。當然,計算機硬體是支撐計算機軟體工作的基礎,沒有足夠的硬體支持,軟體也無法正常地工作。實際上,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計算機軟體隨硬體技術的迅速發展而發展,反過來,軟體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又促進了硬體的新發展,兩者的發展密切地交織在一起,缺一不可。
⑵ 為什麼軟體能夠轉化為硬體,硬體能轉化為軟體實現這種轉化的媒介是什麼
軟體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就好比人的思想,人學到的知識,你說的硬體肯定不是鍵盤滑鼠顯示器等硬體,而是音頻視頻解碼,控制手機天線,電源管理等集成電路晶元吧!這類硬體和軟體在本質上是一樣的,硬體通過設計好內部電路實現人所需要的解決問題演算法,而軟體通過程序員寫代碼,代碼最終還是翻譯成了二進制數字,其實就是硬體里電路的通斷所表示的兩種狀態,所以硬體和軟體可以互相轉化,因為本質是一樣的嘛,存在形式不同而已!我認為它們的轉換媒介就是演算法,程序員寫好了代碼既可以把它轉換成二進制讓硬體工程師去設計成硬體,也可以儲存在儲存器,要使用它的時候,cpu就會把它調進ram然後又是進行電路運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