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qq聊天軟體越來越不耐煩
❶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害怕用QQ聊天」
我很多年都沒有用QQ聊天了。
記得小時候,自己特別痴迷於玩QQ,在空間寫一些矯情的文字,和好友一聊天就是大半夜。
如果是喜歡的和格外關注的人,我就會一遍遍進他的QQ空間翻動態,然後滿心歡喜地希望那個頭像亮起,跳動的頭像伴隨著滴滴滴的聲音。
可我現在,開始害怕用QQ聊天了。
相比起QQ,微信好像更適合成年人的網路社交。
尤其是開始做公眾號之後,大部分的業務和讀者都在微信上,我索性和父母朋友也都是用微信溝通了,只有及其個別的情況才會回到QQ。
我一直覺得微信是個缺少很多人情味的地方,一般都適合用來談工作,朋友圈裡也是遍布各種做微商的好友。
可是這恰恰適合成年人的社交模式:
快速的、直奔主題的。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和我的微信好友基本保持著過年過節群發節日祝福,需要好友助力和拼多多砍一刀才能彼此記起的關系。
我很討厭這樣的社交,也討厭對成年人社交一再失望的自己。
其實害怕用QQ,只是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那些可以不帶目的、不談事務,單純閑聊一整個的晚上的時光,已經很少很少了,大部分時間,大家都在各自的圈子裡忙碌。
沒錯,我只是害怕失望罷了。
前幾天,一個新熟悉不久的同學和我聊天,QQ聊了幾次之後,我就提出以後還是用微信說話更方便,他孜孜不倦還是發著QQ。
突然我就想到,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不喜歡用QQ聊天了呢?
可能是因為,QQ總是很殘忍絕森地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告訴我: 和有些人的關系,已經回不去了。
新加上的好友,總是免不了寒暄幾句,如果聊得投機,就會有三葉草和小火花的標識。當時覺得這個設定特別新奇有趣。
如果當日你們沒有互發消息,QQ還會有些小心機地提示你,確實讓我在某段時間因為「維持火苗」的由頭,和聊天之人維持一段時間的較為親密的關系。
可是時間長了,我就開始感覺到痛苦。
就像連續聊天三天擁有一個小火苗很容易,一直維持下去卻很難。
就像,初次相識,熱情的溝耐扮通總是容易,卻也逃不過這段關系的冷卻甚至是,決裂。
每段關系的結束和每個人的離開,都是有預兆的。
QQ所能給你的預兆,就是聊天消息條數驟然變少,回復的字越來越簡單。然後看著圖標降級,直到消失不見。
我很討厭這樣的過程發生,卻又不得不承認: 這就是成年人網路社交的常態。
後來果然一語成讖,這個曾經和我聊了很久的朋友,甚至來不及在QQ有火苗,就驀然地斷了聯系,消失在茫茫人海,找不到一點曾經熟悉過的痕跡。
我同學和他女朋友在一起三四年,兩個人一起用情頭、一起發說說、每天聊天彼此陪伴,不知道羨煞多少旁人。
那段愛情最後以分手收尾,當然了,戀愛和分手的故事並不在我們今天講述的范圍之內。
只是,分開後的那段時間,確實很痛苦:
四十多等級的火苗一級一級地往下掉,每天都會有提醒,情侶空間解除,曾經的恩愛被封存, 一點一點殘忍地提醒著你——這個人,真的不會再回來了。
這些,可能就是QQ充滿溫情而又充滿殘忍的地方。
可是就算這樣,我們仍舊還是希望有一天,換上情頭,設置為「特別關心」,擁有一個特別分組,建立一個情侶、閨蜜、基友這樣的親密關系。
成年人的無力感大概就是,渴望著也害怕著,說到底,昌宏灶我們只是害怕再次真正的在乎一個人,害怕擁有之後又失去。
相比之下,微信真的直接了很多,顯然它與「溫情」「懷舊」這些詞語毫不沾邊,卻更快捷地滿足了我們精準溝通的需求。
我們好像也,越來越沒有耐心和溫柔,不喜歡對方問你「在嗎」「在干嗎」,有段時間,我的微信昵稱甚至備注了:(忙不閑聊)。
因為不喜歡社交,不喜歡對社交關系一再地失望,慢慢退出了QQ圈子,慢慢地沒有了可以在QQ上維持一段親密關系的人。
這就像個惡性循環。
奇妙的是,我們永遠學不會勸說自己,也學不會和那個害怕的自己和解。
其實,不是QQ機制的問題,也不是微信多麼方便,只是,我們自己已經對社交關系失去信心了。
但我們也必須明白的是,大家每個人都很忙。
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去干,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圈子,慢慢接觸了新的人,慢慢淡出了之前的圈子。
這是常態。
你不是失去了什麼,只是,你們學會了擁有自己的生活,更好地過好自己的人生,以及,坦然接受生命里的走散和遇見。
想想好像沒有什麼可怕的了,今晚就打開QQ吧,有空的時候和老朋友聊一聊,忙碌的時候就任由自己的小頭像灰下去,都沒關系的。
希望你不再害怕和誰誰誰開始一段新的故事。
也希望你在某時某刻,想起某個人的時候,點開他的聊天窗口,大大方方問一句:
嗨,你還好嗎?
你已經夠辛苦了,就請允許身邊有更多溫情存在吧。
適當懷舊,也要一路向前啊,畢竟:
❷ 為什麼QQ越來越不受90後待見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雖然QQ的發展歷程十分早期,但它似乎已經逐漸走下坡路,更多的90後沖喚鍵用戶已經離開了這款軟體。主要原因是因為QQ沒有及時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潮流,而且廣告和垃圾信息也越來越多,導致用戶體驗受到影響。
首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社交軟體的形式出現了巨大變化,人們開始更加註重個性化、移動化、便捷性、實用性等方面的體驗。與此相比,QQ的基本特點並沒有太大改變,其功能相對較單一,無法很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再加上手機的出現,散巧QQ顯得更加笨重,難以適應移動端使鏈或用。
其次,隨著線上廣告和垃圾信息的不斷增多,QQ的用戶體驗也遭受了嚴重打擊。很多90後用戶反映,QQ的廣告和垃圾信息越來越多,導致他們在使用QQ時感到不適,甚至迫使他們選擇其他社交軟體。
除此之外,相比於抖音、微信等社交軟體,QQ的社交場景和用戶群體較為局限,不夠年輕化和新鮮感。這也是導致QQ的受歡迎程度逐漸下降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QQ在滿足用戶需求、防止廣告信息干擾以及社交場景等方面存在問題,這些都是導致它逐漸失去90後用戶青睞的原因。未來,如果QQ想要重新吸引年輕用戶,必須不斷創新、提高用戶體驗,並在移動端上做出改進。
❸ 為什麼QQ在年輕人群中越來越不受歡迎了
QQ是80後、90後青春一代人的記憶姿擾,但不知從何時起,QQ空間點贊留言的好友越來越少,朋友列表變暗的頭像越來讓冊鬧越多,漸漸地,QQ開始逐漸退出網民的社交圈。
作為騰訊旗下問世最早的社交產品,巔峰時期,QQ可是國民級的社交軟體,影響力自然不言而喻。
活躍量被微信反超
2022年2月10日,騰訊QQ迎來23歲生日,但QQ卻徹底失去往日的輝煌。2月24,市場研究機構QuestMobile公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史,數據顯示,在2021年,微信月活超過10億,而作為昔日的國民社交軟體,QQ已經從榜單第一跌落至第五。
其實,在互聯網發展初期,QQ的出現完全代替了手機電話功能,人們只需通過QQ對話框便能暢所欲言,不用擔心產生高額的電話費。
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QQ開始被人遺忘,再也無法激起網民的興趣,甚至不少人已經將QQ這款軟體從手機中卸載。
不過,QQ作為曾經比較火爆的社交軟體,其沒落的背後自然有一定的原因。
QQ沒落的背後
那麼,QQ為何會越混越差?在筆者看來,這都是QQ咎由自取的結果。QQ自誕生以來,便是面向年輕用戶群體,自2000年開始,QQ便增加了諸多有趣的新功能,比如QQ寵物、QQ通訊錄、坦罩QQ音樂以及QQ空間、視頻聊天功能等等。
要知道,在當時,QQ幾乎每年都會新增一些實用新功能,將原本雜亂無章的社交網路,進一步得到了梳理。
然而,QQ在經歷多個版本更新之後,似乎已經忘記自身是聊天工具的定位,開始塞入諸多無用的功能,比如花里胡哨的頭像掛件、滿屏爆炸的特效、各種不實用的功能等等,明明一款單純的聊天工具,卻被改版成裝扮軟體。
另外,騰訊還將諸多生態產品整合到QQ上,逐漸將聊天平台變成多功能音樂、電影、信息流平台,這讓許多用戶開始逐漸討厭使用QQ。
而且長時間不登錄QQ的用戶,忘記登錄密碼已經成為常態,甚至不少用戶直接將QQ遺棄。
總而言之,QQ月活量持續走低,在筆者看來,並不是很意外。
相比之下,微信卻能保持用戶活躍增長,主要還是走的路與QQ有很大的不同。近年來,微信一直將自己的定位是一款聊天軟體,QQ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做加法,而微信卻在做減法,不斷優化用戶的使用體驗,界面簡潔、好用已經成為微信的標簽。
不可否認,在微信軟體中也存在廣告,但相比QQ,廣告出現的頻率並不是特別高,而且,可以手動輕松關閉。
寫到最後
雖然QQ月活量不及微信,但卻廣受00後年輕用戶群體的喜歡。根據《00後用戶社交行為數據報告》顯示,QQ每天發布的「說說」中,有67%的用戶來自於00後。
顯然,QQ許多豐富的功能,似乎更受Z世代群體的喜歡,與過去的80後、90後一樣,不僅習慣了用QQ交流,更是將QQ空間作為情感釋放的窗口。
❹ 為什麼你現在越來越不願意和朋友們在QQ上聊天了
網戀成癮。
一上QQ就想網戀,偏偏就槐族是那種沒臉的人,好了傷疤忘了疼,出了這坑入那坑!
上次和一個網友兆核奔現,見面鉛猜弊差點沒吐了,這回要臉,決定不網戀。
已經三個小時沒上QQ了!
❺ 我不喜歡和別人QQ微信聊天,覺得好無聊啊,心好累啊,這是為什麼啊
因為你沒有遇到你感興趣的人,你對外界抱有關閉的心態。是不是覺得沒有事不想去找事,有事時找不到一個可以求助的人。算去求助人了,也是沒有結果的。所以米要敞開心扉,接納一些人,不多一兩個就好。但要看清人,不要盲目去接受。慢慢來,改變下自己,人的一生其實可以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