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做開源軟體
Ⅰ 到底什麼是開源,它有什麼特別的魅力嗎為什麼全世界都在推崇開源!
什麼是開源軟體?
1997春天,自由軟體社團的一些領導者聚集到加利福尼亞州。這個社團包括EricRaymond,TimO』Rerlly,VA Research的總裁Larry Augustin等人,他們所關心的是一種尋芹祥找方式,來向以前躲避自由軟體思想的人們推廣這種思想。他們擔心,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反商業信條會讓人們對自由軟體敬而遠之。
在Eric Raymond的堅持下,這群人同意他們所缺乏的是市場營銷活動,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贏得思想,而不僅僅是市場份額。最後討論的結果產生了一個新的術語來描述他們所推進的軟體:Open Source(開煩擾軟體)。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導原則,用來描述哪些軟體可以有資格被稱為開源軟體。
Bruce Perens 為制定開源軟體的定義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GNU工程的正式目標之一就是創造一個自由可用的操作系統,以作為平台來運行GNU軟體。從軟體引導(softwera boottstrapping)的傳統觀點來看,Linux已經成為那個平台,L inux是在GNU工具的幫助下創造出來的。Perens曾經是Debian工程的領導者,它所管理的Linux發行版本,只包括那些符合GNU精神的軟體。Perens已經在「Debian社會契約」(Debian Social Contract)中明確地闡明了這一立場。開源軟體的定義是「Debian社會契約」的直接產物,因此開源軟體是與GNU的精神一脈相承的。
與GPL相比,開源軟體的定義允許更大授權自由。特別是當軟體中混合了專有軟體和開源軟體時,開源軟體的定義允許在它們的基礎上生成更大的混合。
結果是,開源軟體許可證能令人信服地允許使用和再分開開源軟體,而不必考慮補償或者嫌告搏信用問題。舉例來講,你可以得到偉大的Netscape瀏覽器的源代碼,並且把它作為連同另一個軟體(可能是專有軟體)一起發布出去,而用不著去通知網景(Netscape)公司。網景為什麼會希望如此呢?原因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這樣做可以為他友伏們的客戶端代碼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這些代碼與他們的商業軟體一起工作得的非常好。從這個角度來說,奉送源代碼是建立平台的一個很好的方式。這也是網景的人不使用GPL的原因之一。
這在社團中可不是小事一樁。1998年下半年,曾經有一場重要的爭論對Linux威脅極大,幾乎Linux社團破裂。裂痕是因出現了兩個軟體系統GNOME和KDE而引發的,它們兩者都試圖建立一個面向對象的桌面界面。一方面,KDE利用了Troll Technology公司的Qt庫,其中的一部分屬於專有代碼,但是很穩定、很成熟。另一方面,GNOME決定使用GTK+庫,盡管它不如Qt成熟,但是它是完全自由的庫。
過去,Troll Technology不得不在使用GPL和維持他們的專有軟體立場之間進行選擇。GNOME和KDE的裂痕本來會持續下去。然而,在開源軟體出現後,雖然Troll仍然控制他們想要的技術,但是Troll可以為希望Qt符合開源軟體定義的人改變他們的許可證。Linux社團兩個重要部分的裂痕看來要彌合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62597.html
開源軟體的意義
在AMD追趕英特爾的漫漫長途中,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是這樣說的:「AMD的存在,不僅深受AMD客戶的擁護,也是英特爾用戶的福氣,因為它打壓了英特爾的高價壟斷。」同樣,開源軟體相對於商業軟體也是同樣的道理,尤其是對那些具有壟斷性質的軟體來說,開源軟體更顯其深遠意義。
君不見在IBM、Sun等公司推動OpenOffice系統成為業界標準的進逼下,頑固如微軟者也不得不把MS Office拿出來充公。顯然,隨著開源軟體的流行,商業軟體不僅被壓縮了發展空間,同時也促使軟體商們不斷地降低軟體價格,給消費者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利益。
身兼開放源代碼應用基金會(OSAF)總裁和主席以及Mozilla基金會主席的Kapor先生就表示,這兩個基金會並不是要創建新的殺手程序,而是要利用開源軟體的模式削弱微軟在網路瀏覽器和電子郵件軟體領域的壟斷地位。
事實上,對一些發展中國家,或者說那些軟體業欠發達國家來說,開源軟體還為他們製造了後發優勢,提供了追趕和超越發達國家軟體業的機會。畢竟,對於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軟體業的發展嚴重滯後,完全依靠國內的資金和人才要想趕超像美國這樣的軟體大國,幾乎是沒有機會的,充其量只能是一種理想。但是,如果能在基於開源軟體的基礎上加大投入的話,這種理想就有了實現的可能。
<FONT face=Verdana>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業界也有人懷疑,開源軟體是否會扼殺國內軟體人士的努力。就像AMD前段時間向我們提供X86技術一樣,有人擔心會使國人失去研究龍芯的興致。還有人認為,像MS Office這樣的軟體如果都開源的話,那麼微軟們就不可能再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開發和升級,從而也會間接地阻礙軟體業的發展。這些言論有一定道理,但開源的意義就是為了挖掘新的產業模式,這種探索精神正是我們世代所鼓勵的。
贏利模式是開源軟體發展的根本
8月3日上午,以火狐(Firefox)瀏覽器聞名於世的Mozilla基金會,宣布成立一家子公司Mozilla Corporation,以便投入可創造收益的商業活動。作為一家著名的開源軟體組織,Mozilla的行為招致大量質疑。人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反應,就是因為認定開源軟體出現的初衷就是免費和開放源代碼,Mozilla的行為看起來無疑是違背了二大法條之一的免費。
但是,開源軟體的免費說至少就目前看來,可能是人們的一種誤解。讓我們簡單地掃描一下當前開源軟體的運營模式:第一種,軟體完全免費,後續服務收費。像當前的Red Hat Linux就是使用這樣的模式。但是,這種模式並不是每一家開源企業都能使用的,也只有像Red Hat這樣的行業領先者才有這樣的資本。第二種,軟體免費,沒有售後服務,在軟體市場成熟後,靠出售專利謀生。這種方式的代表是Foxmail。第三種,應用服務提供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軟體和服務都是免費,企業按時間交納使用費。最主要的運營模式也就是這幾種,其他種類的模式其實都是這幾種模式的演化和變種。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開源軟體本身的確是免費的,但開發者最初的意圖其實是為了通過後續服務或出售專利等方式獲利。從這個層面來說,天下的確沒有免費的誤餐。
當然,不排除一些真正的免費的開源軟體,不過這只能是一些小型的軟體。這些軟體不需要集中太多人的就能開發出來,後續也不需要太多人的來維護和升級。而對一些大型軟體諸如操作系統等,當前不可能成為免費的開源軟體。因此說,如果開源軟體找不到自己的贏利模式的話,就很難生存下去,更別提發展了。上海中標軟體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秦勇就表示,「在中國國內Linux市場上,雖然現在起得很快,但是整個市場容量、整個市場還不夠大,還不足以養活號稱國內有9家企業的龐大的Linux家族。」這句話背後的潛台詞,很顯然企業還是要靠Linux贏利的。
在筆者看來,開源軟體的意義就在意源代碼的開源,免費只能說是它的一種說法,並不代表實質性意義。因此說,開源軟體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下去,肯定得尋找自己的贏利模式。然而,就目前來說,能通過開源軟體贏利的太少了,即使像Red Hat這樣的業界巨頭,2004年才實現2億美金的營業額,別的企業業績如何可想而知。
事實上,當前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開源軟體組織和企業都是少之又少,原因何在,就是因為這些組織和企業沒有找到可行的贏利模式,從而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企業持續發展下去。
高級人才是開源軟體發展的瓶頸
就像本文開篇時說的那樣,國內外開源軟體業都存在缺乏高級人才的問題。當前,開源軟體業的一致觀點就是:人才數量不缺,缺的是質量。實際上這句話更准確地表示應該是:人數不缺,缺的是人才。據業內人士分析,開源軟體目前能夠想到的贏利模式都是為企業服務的。但是,目前的開源企業總體上規模很小,由幾個人到幾十人公司都有,然而,大型企業對這樣的小企業,包括幾百人的軟體企業,都會持不信任的態度。Novell中國區市場與渠道總監羅威就表示,在兩年前,Novell之所以收購SUSE,一方面當然是業務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其實也有擴大規模的動機。當前,Novell公司在全球已有數千人。Novell通過這種擴張,就是想把非常好的技術放到堅實的企業平台上,兩者結合,探索出新的,為企業級支撐提供好的方法的盈利的比較好的道路。
然而,開源軟體雖然發展幾乎與商業軟體同步,甚至可以說更早,但其真正以產業的形式問世,不過幾十年時間。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又受限於規模的制約,不可能培養大批的開源軟體人才,而缺乏開源軟體人才又進一步制約著開源軟體的發展,這就形成了開源軟體當前面臨的惡性循環。同時,由於開源軟體本身的免費,對於剛起步的企業來說,就存在資金的瓶頸,在沒有投資者注資的情況下,企業就很難持續提供高薪給企業員工,這實際上也是制約開源軟體發展的重要原因。畢竟,高級管理人才是從普通員工培養而來的,沒有大批的後備隊伍,高級管理人才從何而來啊?
就目前來說,雖然開源軟體的高級管理人才工資很高,但這只不過是極少數的人,對普通員工來說,工資其實並不高。所以說,從行業的角度分析,開源軟體缺的可能不是人才,而是資金。大丈夫何患無妻,開源軟體業有錢了又何患無人呢。
Ⅱ 軟體為什麼要開源
開源軟體的英文為open source software,簡稱為OSS,直接的字面意思是公開源代碼的軟體。軟體既然連源代碼都公開,那麼使用自然是自由的,因為用戶可以利用公開的源代碼自己編譯為可運行的程序。因此,開源軟體具備可以免費使用、公布源代碼的主要特徵。
Ⅲ 開源代碼的軟體有什麼好處
開源,好處就是開放,每個人都能為你的軟體添磚加瓦。不過你的代碼一定要寫的漂亮、易懂、簡潔。牛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核宏裁減源代碼,或大氏察滾茄者找出某個bug。壞處就是沒法壟斷,不能像微軟那樣,因為全世界的軟體開發者都看著你呢……而且開源都是「沒有擔保」的,比如你用開源的軟體出了什麼事,軟體的開發者是不會為你負責的。
Ⅳ 開源軟體讓你不能拒絕的九大理由
開源軟體可以在政府想要限制用戶權利的時候將權利授予用戶。它讓窮人也可以使用計算機,幫助減少發展中國家在搭建技術基礎設施時面臨的劣勢。它可以鼓勵公司相互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利潤使得面向瀕危語言的軟體無以為繼時,開源就能提供讓那些語言保持活力的工具。
既然開源軟體不斷取得成功,為什麼專有軟體仍然是主要的競爭者?
多年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有人仍在為專有軟體操心。大概2000年,許多人可能還找不到開源替代軟體,而如今這種情形非常少見。
習慣的力量是一種可能合理的解釋,但是用戶常常根本不知道自己一無所知的東西。實際上,由於過時的謠言,有時候用戶在開源方面的想法恰恰與實際真相截然相反。
相比之下,下面這幾個實際原因和理念原因表明了為什麼我使用開源軟體來處理備雹我的所有計算任務。
1.無需成本
開源應該注重理念和消費者權利,不過說實話,可以免費下載也沒有什麼壞處。
十多年後,我發覺購買軟體和盜版軟體同屬過時的做法。高價鼓勵不誠實的體系讓我反感,我尤其不喜歡這樣:考慮到殘疾人士當中失業率居高不下——高於平常人失業率的兩倍,意味著公司在銷售無障礙軟體時,它們實際上獲得了政府或非營利組織的直接補貼。
除此之外,如果言論自由繼續是一項基本人權,就需要每個人都能訪問/使用計算機和軟體。如果藉助無需成本的計算仿源帆,實現這種訪問/使用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2.即時滿足
每個人都知道應用程序商店給移動設備帶來的便裂御利。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每一個Linux發行版都有軟體庫,軟體庫包括一系列的生產力應用程序,比如辦公套件和圖形編輯工具。如果你突然需要某個工具,通常可以在5分鍾內找到並安裝好該工具。如果一個工具沒有你需要的功能,可以試試另一個工具,根本不需要為任何一個工具花一分錢。
3.迅速修復缺陷和打上安全補丁
眾所周知,專有軟體廠商安全通過隱匿獲得安全性(security by obscurity)——也就是說,隱匿缺陷報告,直到這些缺陷被修復。相反,開源領域的一般做法是,盡快宣布和修復缺陷。我甚至知道一些程序包維護人員會向公司請假,那樣可以跑回家,花一個下午的時間搗鼓出補丁。
4.更高的安全性
正如安卓平板電腦和手機表明的那樣,Linux等開源操作系統的配置有可能不安全。然而,開源的默認安全性通常比專有操作系統的安全性要高得多。
暫且不說別的,相比專有操作系統,Linux在區別對待管理員帳戶和一般用戶帳戶方面要小心得多。沒錯,社會工程學和糟糕選擇(比如弱密碼)仍會讓Linux易受攻擊,但是某個普通用戶帳戶面臨的危險比系統面臨的危險來得大,這種危險也很容易消除,如果你擁有最新備份的話,更是如此。
5.全面支持
由於大多數開源軟體不是由某一家公司開發的,許多人認為它缺乏技術支持。不過,甚至正相反,社區會過度補償,通過聊天、電子郵件和博客來提供幫助。
問題根本不是缺少支持,而是從中挑選出合適的幫助。然而,指定版本號或本年度一般足以過濾搜索結果,你能找到相關信息。
6.按你的方式做事
定製是開源的立足之本。用戶可以選擇自己的圖形界面(或者沒有用戶界面也行),還可以選擇自己的軟體。大多數桌面環境(開源或專有)提供了可供選擇的牆紙或主題,但最先進的開源桌面(比如KDE Plasma)還包括諸多選項,以便設置窗口的打開方式、在桌面上創建熱點區及進行其他眾多操作。實際上,如果使用Plasma,你甚至可以為不同的項目或任務使用不同的桌面,可以使用多個圖標集。在開源領域,軟體適應用戶,而不是用戶反過來適應軟體。
7.延長硬體壽命
大多數計算機可以使用五六年。然而如果使用專有軟體,使用壽命往往減半,因為許多公司使用最先進的硬體規格。如果升級軟體,你的硬體可能運行不了。
相比之下,大多數開源項目都很注重向後兼容。即使硬體的使用壽命快要到頭,你通常還能找到可以在其上面運行的開源軟體。因而,開源軟體比專有軟體來得更經濟、更環保。
8.加強隱私和控制
開源軟體的源代碼是公開的。因而,開源軟體想添加後門及其他形式的間諜軟體就算並非沒有可能,至少也很困難。除非系統設置為自動更新,否則要是你沒採取謹慎的行動,它甚至不會安裝更新的版本。不像專有軟體,你根本沒有使用軟體的許可證——你擁有的是用它來做想做事情的許可證,包括修改軟體,前提你是有相應專長。
9.獲得最好的軟體
獲利動機存在於開源軟體中,但不是最主要的動機。一些重要的軟體日益被非營利基金會運行,這讓廣大編程員可以專注於軟體的卓越性能。雖然近些年來流行定期發布版本,但許多項目會延遲發布,而不是倉促交付缺陷的軟體。
正是由於這種態度,最佳的開源軟體功能全面。其中的佼佼者日益趕上了與之競爭的專有軟體,甚至實現了超越。比如說,繪畫程序Krita在藝術家當中越來越流行,而LibreOffice Writer具有的功能和穩定性讓微軟Word望塵莫及。你可能也注意到了,Windows 10中的許多新功能借鑒了開源。
非營利理念
我在上面一致著重介紹實際優勢。然而,對許多用戶來說,開源那麼有吸引力的一大原因是其理念。雖然開源可以很輕松地融入商業,但是它並不強調利潤,這意味著它能做專有軟體做不了的許多事。
開源軟體可以在政府想要限制用戶權利的時候將權利授予用戶。它讓窮人也可以使用計算機,幫助減少發展中國家在搭建技術基礎設施時面臨的劣勢。它可以鼓勵公司相互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利潤使得面向瀕危語言的軟體無以為繼時,開源就能提供讓那些語言保持活力的工具。
就個人而言,上述這些東西沒有一個與我直接有關。不過我保留足夠的理想主義,我明白,我選擇的軟體能起到重要作用。
Ⅳ 什麼是開源軟體有什麼優缺點
開源軟體即為開放源代碼軟體,它被定義為描述其源碼可以被公眾使用的軟體,並且此軟體的使用,修改和分發也不受許可證的限制。
優點:
1、降低風險
擁有源代碼使顧客們可以控制那些他們的業務所賴以生存的工具。當一個open-source產品的開發者提高價格,增加了難以接收的限制,或者使用了一些使顧客不滿意的方法,另一個不同的組織將使用該源代碼開始開發新的產品以解決原來機構的問題。顧客也能自己維護或找別人改進它以達到自己的要求。
2、質量高
一些研究已經顯示了open-source軟體與別的可比商業軟體具有可靠性上的極大優勢。更加有效的開發模式,更多的獨立同行對代碼和設計的雙重審查,以及大部分作者對自己作品的極大榮譽感,都對其優良的質量有所貢獻。一些公司甚至給予發現Bug者以物質獎勵。
3、透明度高
有軟體有很多「陰暗的死角」,隱藏著許多Bug。源碼對於查錯和理解產品工作原理來說是很重要的。在大的軟體公司,只有極少數人能接觸到源碼,而這些能接觸源碼的人通常用戶都無法直接接觸。能接觸源碼對於修補安全漏洞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開放源碼的產品--包括上面列舉的一些產品--是如此成功,以至於其商業競爭者無法存活。
缺點:
1、安裝open-source軟體有時需要一些更多的技術經驗,例如,可以配置或編譯源代碼的能力。
2、許多的組織已經嚴重的依賴open-source軟體。
3、出了問題,可能沒有人負責,會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5)為什麼有人做開源軟體擴展閱讀:
開放源碼軟體和免費軟體的區別
歷史上許多人開發過這樣一種軟體(也就是免費軟體基礎)簡稱為「free software」,而媒介一般稱它為「freeware」。不幸的是這兩種術語都被證明是不明確的且含糊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free」僅僅用於購買的費用。比這個初始花費更重要的是由於缺乏許可證限制而帶來的費用。這些是幾種有可能是免費的軟體類型,但是明顯不是open-source software,因為它們具有某些限制或是缺乏公開的源碼。
Ⅵ 軟體開源有什麼作用
1、延長硬體壽。
大多數計算機可以使用五六年。如果使用專有軟體裂差,使用壽命往往減半,因為許多公司使用最先進的硬體規格。如果升級軟體。相比之下,大多數開源項目都很注重向後兼容。晌源滾即使硬體的使用壽命快要到頭,通常能找到可以在其上面運行的開源軟體。因而,開源軟體比專有軟體來得更經濟、更環保。
2、加強隱私和控制。
開源軟體的源代碼是公開的。因而,開源軟體想添加後門及其他形式的間諜軟體就算並非沒有可能。除非系統設置為自動更新,否則不會安裝更新的版本。
3、獲得最好的軟宴余件。
獲利動機存在於開源軟體中,但不是最主要的動機。一些重要的軟體日益被非營利基金會運行,這讓廣大編程員可以專注於軟體的卓越性能。雖然近些年來流行定期發布版本,但許多項目會延遲發布,而不是倉促交付缺陷的軟體。
Ⅶ 什麼是開源軟體,使用開源軟體有什麼好處
最出名開源的就是Linux系統, 開源的意思是 最核心代碼是明文編譯,編譯者可以看到代碼是怎麼個架構和思路;
開源的好處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代碼,有自己問題就可以直接對代碼進行修改,源代碼運行更加完善,功能更豐富.收到攻擊最少.現目前針對Linxe系統的病毒爆發是世界上最少的,為什麼呢?因為雖然叫Linxe系統,但是由於開發的人多了,形成了眾多版本,病毒在這個版本生效了,在另一個版本就不一定生效.
缺點是:軟體或系統很難產生大量收益
Ⅷ 為什麼 Google 一直做開源軟體
谷歌今日凌晨面向全球100多個國家推出「Google Chrome」瀏覽器,目前,谷歌瀏覽器測試版支持43種語言,與用戶對谷歌產品的期望相同,谷歌瀏覽器著重於操作便捷性和功能性。
谷歌稱,早期的互聯網時代,網頁通常與簡單的文本頁面類似,如今互聯網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平台,用戶不僅可以通過Email和其它網路應用與朋友、同事溝通合作,還可以編輯文檔、觀看視頻、收聽音樂、管理銀行帳戶等等。谷歌瀏覽器正是以現今的互聯網為基礎、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眾多網路應用而設計的。
「我們認為瀏覽器是走進互聯網的窗戶——對於用戶來講,瀏覽器是用來與網站、網路應用互動的工具,延續這種使用體驗非常重要。」谷歌全球產品副總裁,Sundar Pichai表示,「與經典的谷歌主頁一樣,谷歌瀏覽器簡單的用戶界面背後由領先的核心技術支持,用以支持用戶瀏覽今天的網路。」
谷歌稱,谷歌瀏覽器將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網路體驗,使用戶更易搜索,以便盡快找到所需內容。
在功能特性上,瀏覽器的地址欄整合了搜索功能,只需幾次點擊,用戶便能盡快地查到所需信息;另外,當在谷歌瀏覽器中打開一個新的標簽頁時,用戶將看到一些縮略圖,其中包括以往經常瀏覽的網站,最新的搜索結果以及書簽頁,使用戶能更容易的瀏覽網頁。
谷歌強調,谷歌瀏覽器的核心設計理念是一個為用戶提供更強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多進程處理的平台。每一個瀏覽器窗口的運行都是獨立的進程,標簽頁是相對獨立的,一旦某一個標簽頁不能正常運行或是關閉,其他標簽頁不會受到影響,用戶可以繼續進行操作而不必關掉整個谷歌瀏覽器。
另外,谷歌瀏覽器建立了一個更強大的JavaScript引擎V8,以便為下一代網路應用技術提供支持,這些網路應用在目前的瀏覽器上幾乎不可能實現。
谷歌同時表示,Google Chrome是一款開源軟體,將通過開源為瀏覽器創新做貢獻。
「我們將谷歌瀏覽器視為能徹底改變人們對瀏覽器認識的產品,而且我們意識到谷歌瀏覽器不可能僅僅通過自己的力量單獨開發完成。」谷歌全球研發總監Linus Upson表示:「谷歌瀏覽器的研發架構於其他開源項目基礎之上,這些項目為促進競爭和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
為了更一步促進網路的開放性,谷歌瀏覽器所有的代碼全部開源,這個開源項目名為Chromium。谷歌希望能通過公開谷歌瀏覽器的基礎架構,在提升谷歌瀏覽器的性能的同時,與整個業界合作從而促進互聯網的健康發展。
谷歌強調,Google Chrome尚處在測試版階段,即將推出的版本也只適於Windows系統,但Mac和Linux版本將隨即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