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業軟體很難做
『壹』 工業軟體問題
如果想獲得專利權,需滿足實用性,新穎性,創造性
實用性肯定沒問題了,
新穎性:如果沒有人和你們一樣做了同樣的結合,也沒問題
關鍵是創造性:如果僅僅是將別人的工業軟體放在你們的設備上進行應用,很難獲準的
如果這種結合需要突破一些技術問題,獲準的幾率比較大,通俗講就是結合的難度越高,獲準的可能性越大。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申請,應該是發明專利
『貳』 企業軟體開發為什麼困難重重
因為是按照甲方的需求來弄的。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叄』 為什麼工業軟體的發展如此困難
我國的軟體業其實很成熟,主要在應用軟體方面,應用場景廣泛,變現快,回報高。而工業軟體的應用場景單一,不能推廣,幾乎是一事一例,編程的基礎要在理解工業生產邏輯基礎之上,這方面的人才比較缺乏。另外,我國工業未實現全面標准化,已有的工業軟體很難復制推廣,最基礎的ERP系統在每個公司實施都要重新部署。
請採納。
『肆』 有個說法是,「做好軟體不難,做好工業軟體就難了」,這是為什麼呢
工業軟體更復雜。
『伍』 國產工業軟體真的很重要嗎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工業軟體:推動製造業由大變強的關鍵
工業軟體是現代工業的靈魂,代表著製造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工業軟體強,國家製造業競爭力才能強。
工業軟體是國家製造業競爭力根本所在
發展工業軟體是推進智能製造的必要基礎。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和製造技術深度融合是智能製造的關鍵所在,其中涉及硬體、軟體、網路、計算等多種技術和製造技術的融合,而工業軟體是其中最為關鍵的技術,無論是硬體、網路、計算等技術和製造工藝融合,都離不開軟體定義、編碼和封裝。
發展工業軟體是提升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工業軟體的核心是工業基礎數據,有數據支撐的工業軟體功能才強大。例如,飛機、船舶等領域,工業軟體可以讓軟體模式測試和樣機測試做得一模一樣,大大降低樣機錯誤設計概率。目前製造業發達國家願意將大型高端裝備工廠建設在海外,設計、組裝、測試、維修等環節都願意輸出,正是由於工業軟體較好地保證了技術被充分應用的情況下,技術工藝又不被泄露。
發展工業軟體是推動製造業生產和商業模式變革創新的前提。企業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組裝測試、售後運維、遠程服務等各環節信息化建設都離不開工業軟體的支撐,工業軟體定義了研發設計基礎理論體系、生產控制流程、產品組裝順序、產品測試機理、運維模式等等,甚至定義了製造業的商業模式,協同研發、個性化定製、網路製造、在線運維、分時租賃等新商業模式都離不開工業軟體支撐。
我國工業軟體發展存在的問題
製造業對國外工業軟體形成長期依賴,關鍵工藝流程和工業技術數據缺乏長期研發積累,製造業在一些領域呈現技術空心化。我國飛機、船舶、冶金、化工、生物醫葯、電子信息製造等重點製造領域長期以來習慣用國外工業軟體,對於背後的設計原理了解不夠,而且缺乏基礎工藝研發數據的長期積累,導致基礎技術原理數據積累存在明顯差距。國外根本不可能出售含有最新創新成果數據的工業軟體,能出售的工業軟體裡面固化的數據往往是上一代甚至上幾代的數據。
軟體業和製造業融合程度不高,大型製造企業缺乏主動布局,純軟體企業向工業軟體企業轉型難度大。純軟體企業進入工業軟體領域存在天然專業技術屏障,工業軟體不同於普通網路應用軟體,是工業流程和技術的程序化封裝,背後需要工業流程和龐大技術數據作支撐,這絕非純軟體公司單獨所能為。目前國內大型製造企業缺乏對智能製造時代工業軟體重要性的深度理解和認識,習慣於購買和應用國外企業的工業軟體,不會主動布局加強對企業關鍵核心工藝流程、工藝和技術的軟體化封裝,來提高工藝數據應用的便捷性和工業核心技術輸出的安全保障。
國內工業軟體市場被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工業軟體發展嚴重滯後,產業生態基礎還很薄弱。重點工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被國外企業掌握,關鍵核心工業輔助設計、工藝流程式控制制、模擬測試等軟體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國外企業軟體。工業軟體研發需要生態系統作支撐,然而目前我國工業操作系統、工業軟體開發平台等重要國產工業基礎軟體是全產業鏈缺失,這也直接導致了運行於國產工業操作系統的國產工業控制應用軟體幾乎是空白。
工業軟體國內標准缺失,綜合集成應用程度不高,工業軟體作用發揮有限。近幾年來,西門子、通用電氣等大型製造企業都紛紛加大了工業技術和軟體技術融合力度,通過大力收購軟體企業,強化企業在智能工業時代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國內工業軟體市場的事實標准都是由國外大型製造企業主導著,國外企業在標准上互掐,導致國內市場同時採用國外企業產品時,不同廠商產品程序兼容和互聯互通存在很大問題。由於我國在重點製造業領域的國產智能產品體系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情況都處於主動需求與對方產品互聯,因此只能被動遵守對方產品標准。
工業軟體對製造業模式的變革創新作用尚未發揮,製造業微笑曲線受制於工業軟體短板。由於國內工業軟體應用還普遍處在研發設計、工業控制等若干單項應用環節,貫穿整個製造業研發設計、流程式控制制等全環節的綜合集成應用還較少,不同廠商工業軟體程序兼容存在較大問題,工業軟體綜合集成效應尚未顯現。
推進工業軟體發展的相關建議
成立工業軟體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工業軟體產業扶持力度。鼓勵大型製造企業投資和並購國外工業軟體服務公司,促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業信息服務工程公司發展標准化、通用型、平台型的行業工業信息服務軟體產品;工業大數據服務企業梳理、挖掘、共享和開放工業大數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製造業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建立和開放工業技術工藝資料庫,為工業軟體開發提供公共數據支撐。
開展工業軟體服務企業認定等相關工作,實施更加優惠的工業軟體產業財稅、投融資、知識產權扶持政策。開展工業軟體服務企業認定專項工作,實施比軟體產業更加優惠的工業軟體產業稅收減免政策。分行業成立鋼鐵、冶金、船舶、飛機、汽車、高鐵、生物醫葯、電子信息製造等重點製造業領域若干工業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鼓勵行業大型製造企業和軟體企業聯合牽頭成立。對於國內企業投資和並購國外工業軟體企業,簡化海外投資審批程序,實施相關稅收減免政策。對於工業軟體企業上市融資行為,降低上市准入門檻,對於面向工業軟體企業的投資行為,降低或減免相關稅收。對於經認定的工業軟體企業申請相關財政資金項目,在營業收入、繳納稅收、人才資源方面降低申請門檻。
以製造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組建行業工業軟體聯盟,打造工業軟體產業生態圈。發揮製造業各行業協會和軟體行業協會作用,鼓勵製造企業、軟體企業、工業數據分析企業等聯合成立細分行業工業軟體聯盟,加強工業軟體聯合開發和推廣應用。發揮工業軟體聯盟作用,重點推進鋼鐵、冶金、船舶、飛機、汽車等重點行業工業軟體的開發、推廣和應用力度。培育工業操作系統、工業資料庫、工業軟體開發平台、工業軟體編程語言等基礎軟體信息服務提供商。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對工業操作系統、工業資料庫、工業軟體開發平台等基礎軟體平台關鍵技術研究,提倡產學研聯合攻關。加強工業軟體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鼓勵發展平台型、網路型工業軟體,為中小製造企業提供廉價的工業軟體雲服務。
加快制定工業軟體行業標准,推進製造業工業軟體綜合集成應用。制定工業操作系統相關標准,形成應用介面豐富多樣、運行安全高效、系統吞吐量大、響應時間小、容錯能力強、用戶界面友好、可移植的工業操作系統標准。制定工業資料庫相關標准,形成能支撐工業大數據存儲、高並發量連接、查詢範式多樣、搜索查找高效、技術安全可靠的工業資料庫標准。制定工業軟體開發平台相關標准,形成能支撐跨平台、應用介面豐富、編譯運行高效、程序安全可信、安裝部署快捷的工業軟體開發平台標准。制定工業軟體編程語言標准,形成一套標准、通用、高效、安全、可移植、易學的工業軟體編程語言標准,加大信息科技類院校教育力度。
『陸』 國內外工業軟體的差距在哪如何趕上
1. 由於國產工業軟體起步比較晚,用戶界面、軟體功能、系統架構和平台化、開放性等方面與國外大型軟體公司的軟體產品存在一定差距。
2. 國外一些老牌的工業軟體企業往往有深厚的工業背景,在實踐當中總結出需求,再研發工業軟體。而國內多數軟體公司,「從實際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功課做得還不夠,限於生存的壓力,比較追求短平快,甚至把一些沒有認真測試的軟體也部署到客戶現場,使一些客戶企業成為「小白鼠」。長此以往,導致一些大中型工業企業形成了對本土工業軟體的「鄙視鏈」。
3. 由於缺乏對工業實踐的總結,又缺乏品牌競爭力,軟體的平台化水平不高,不少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往往會答應客戶很多個性化定製開發的需求,長期陷在項目之中,形成很多企業的版本,卻沒有一個統一規劃的版本,被客戶牽著鼻子走,而客戶滿意度反而不高。最後,往往由於需求變更,實施拖期,還賺不到錢。
4. 國外工業軟體公司在創業階段往往非常專注於某個核心技術,向縱深發展,樹立樣板客戶,而且是行業標桿客戶,形成自己的「獨門絕技」。最後,要麼單獨融資、上市,要麼被大公司「娶入豪門」。而國內很多工業軟體公司規模不大,產品涉及的領域卻很廣,廣而不深,競爭力不強。有些的公司過於注重短期行為,什麼賺錢做什麼,比如沒有專業團隊去實施國外大型軟體,卻貿然湊個班子去簽單,結果反而大虧。
5. 一些國內工業軟體公司,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背景的軟體公司很不重視市場宣傳,甚至沒有專門的市場部,沒人去研究和總結客戶需求,撰寫客戶案例,沒有人去認真做市場調查、市場分析,也不舉辦或參加市場活動,卻投入很大資源爭取政府項目,或者幫助大客戶去拿政府項目,然後分一杯羹。這種做法短期內往往能夠拿到不少政府支持,但長此以往卻制約了企業的市場意識。
6. 還有一些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往往營銷能力很強,有某個行業,或者某些大企業的背景。但是,這些企業這種背景和資源往往也會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制約因素。大部分從大型製造企業發展起來的軟體公司主要業務還是服務母公司和集團內相關企業。
7. 有些技術背景比較資深的工業軟體企業負責人往往不是通過市場調研來分析客戶需求,而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開發新產品,實際上經常試錯,難以實現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
『柒』 為什麼工業應用不是很普遍
摘要 (2)對業務流程的理解不夠深入
『捌』 中國為什麼不開發工業基礎軟體
(1):欲擒故縱:海外不少工業軟體,在開始推軟體時實行免費使用,甚至故意放出破解包,讓用戶免費使用,這個可以快速讓增長用戶,搶占市場份額。像當前微軟體故意放出office破解補丁,去打壓WPS的發展。這也是海外軟體公司貫用的手法,當發現有其它同類軟體出現時,就是專利去起訴,如果起訴失效後,就是放出更多破解碼來制衡對手。
(2):國外工業強國更重視版權專利,所以有很多公司更重視研發,而這個投入產出,可能惠及發明人一輩子,甚至子孫也會享受到父輩發明專利成果,聊到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事例:大家可以聽說過蘇聯的AK47和美國的M16步槍,AK47發明人(卡拉什尼科)並沒有因發明AK47而很富有;但M16的發明人(斯通納)卻成為美國的富豪,所以國家越重視版權和專利,個人及公司的創新意願更強烈。
(3):注重營銷:很多國外產品,新品推出時都會開個發布會,很多國外工業軟體培養用戶真的是從「姓姓」抓起,像Eplan推出了很多版本,但有一個版本大夥可能聽說過,就是eplan教育版,是專門針對大學生、大學,教育機構。推出正版免費使用40天,大學生還沒畢業,更沒有進公司但eplan公司就開始培養替在用戶了,按照21天培養用戶習慣來算,40天完全夠了。
(4):拋出以上宏觀因素外,但凡是工業軟體強國,也是工業強國,同時也是有工匠精神的國家,而有工匠精神的國家大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人們更願意進公司做工人,當技工,從事工程師,而從事這樣的工作,是被人們尊重的。
總結:要想工業軟體國產化,任重而道遠,需要從資金,技術,專利及人們認知等方面去改變,這是個系統工程,不在朝夕之間可以完成的,願工控從業者早日用上國產的高端軟體!
『玖』 國內外工業軟體的差距在哪如何趕上
差距:
產品結構單一,對手強勁
近幾年,在中美貿易爭端中,美國通過技術出口限制等措施精準打擊中興、華為等國內高科技公司,意圖將我國5G通信、晶元等產業扼殺在搖籃中。
措施:
升級改造,進軍高端市場
將在現有CAD產品基礎上,持續投入研發,對產品進行技術升級改造,縮小與國際一流CAD產品的差距。最終形成可以和國外一流CAD產品相媲美的、自主可控的國產化2D、3DCAD平台。
積極開發,拓寬產品領域
為了應對產品結構過於單一所帶來的風險,其積極拓寬產品領域。目前,浩辰CAD產品已經成功覆蓋了工業設計、工業製造、建築設計等關鍵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