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軟體搞不過國外的
⑴ 外國人為什麼可以下載中國的軟體而中國下載不了外國的軟體
很多國外網站都被「和諧」了,所以國內下載不了外國的軟體。想要下載,可以用「翻 牆」軟體。
而國外沒有「和諧」國內的網盤地址,所以老外可以下載國內的軟體。
⑵ 國產軟體真的很爛嗎
軟體中國當然是世界是最強的,但都沒用到正道上,因為中國的這些軟體出的晚,一開始學的是國外的,所以出於習慣問題,大部分人都不會換的,,再就是,出的晚的軟體相對來說穩定性可能會差一點,這也是用的人不多的一個原因,但國內的軟體是針對中國人的習慣開發的,用起來會覺得很舒服,這個主要還是看自己的習慣 ,最主要的還是中國的盜版太嚴重了,出了新軟體也不會賺多少錢,因為出了以後幾天就會有破解的,所以中國大型軟體都是面向企業的,,一般的軟體,開發者也不會花太多的錢和精力去更新,因為沒的賺,這種事誰都不願意干,這也造成了國內軟體不如國外的軟體強大
⑶ 在軟體公司工作的請進,為什麼中國軟體公司不如印度
我曾經在印度的公司呆過一段時間,的確像你所說的,印度公司是嚴格按照軟體工程的方法學去做的,而且在面試過程中,他們的面試題很多都涉及到軟體工程的內容,在學校的課程,軟體工程也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還有相應的實踐課程;可是在中國,在高校的教學當中,學生普遍都把《軟體工程》當成是一門死記硬背的課程了,考試前背背就可以了。這一點讓我感到特別郁悶。
中國公司不嚴格執行軟體工程方法學,一個是成本問題,還有一個是幾千年的文化所造成的影響。比如對於一個團隊的人員組成問題,在印度,一個項目經理,在選擇團隊成員的時候,會考慮到一個能力的層次問題,比如有應屆生,有工作幾年的,有工作十年的,這樣一個團隊才有可能齊心協力,共同努力;而中國的公司,在招聘時,就沒有特別考慮這些問題,所以往往最後導致一些人事緊張的局面,團隊合作也沒有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還比如,可行性研究分析這塊,人家及其重視,可是在國內……
項目管理起源於西方,在中國嚴格執行起來,很困難,因為在中國人事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國外的人比較爽快,錯了就是錯了,而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比較含蓄……
⑷ 為什麼國內軟體開發比國外要落後那麼多
在開始任何其他文字之前,首先有必要正視一個根本現實:國內外軟體開發的水平是有差距的。這一結論的最直接證據是每一輪新技術的發起者基本上都是國外的人或公司,從方法論(CMMI,敏捷等)到各種框架(近來很熱的Hadoop等)再到新的編程語言都是如此。
總的來看這類差距似乎可以概括為「原創的缺失」,大多時候,我們只是處在一種「跟隨者」的角色上。RUP出來後我們跟誰RUP,敏捷出來我們跟誰敏捷,雲計算出來後我們跟隨雲計算,大致如此。
年紀小的時候,會單純的以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個人技術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夠。但現在想來,這反倒是次要原因。
如果說既能看懂,有足夠的時間也可以自己寫出來,那麼大致上就不是個人技術能力的問題。這樣事情就變的有些微妙,我們也就需要在更高的視點上審視一下促成一件事情的因子。
一件事情的成敗大致可以用四個維度去考量:
有沒有意識去做?-->創新
有沒有能力去做
有沒有時間去做?-->環境
有沒有動力持續去做?-->意願和環境
排除第二點能力之外,其餘三點可以大致概括為:勇為天下先的意識(創新)和創新得以生長的泥土(意願和環境)。這幾者彼此影響,不可分割。
一提創新,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其瓶頸是沒有想法,進而認為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意識問題。但這很可能是錯的,就我自身的觀感,程序員這個群體里,現實的情形應該是想法很多,但受種種制約,實踐下來的不多。
現實的需要激發了創新,也提供了實踐創新的場所和養分,脫離實際需要的創新是走不遠的。這似乎只能寄希望於本土軟體企業的崛起,為程序員提供相應的環境(時間+實踐創新的場所),接下來如果程序員這個群體再有實踐自身追求的意願,那麼事情將會改觀。
國內外差距的一個間接證據是國內軟體開發的工程化的程度過於薄弱。軟體這東西過度工程化是不行的,但不工程化也一定是不行的。先不論CMMI這種大型方法論,就說最簡單的軟體工程數據收集。
在這點上國外比較容易找到各種數據,比如下面這樣的表格:
代碼行/天?最低值-最高值(典型值)軟體類型10,000代碼行的項目
100,000代碼行的項目
250,000代碼行的項目航空電子15-150(30)3-45(7)3-30(6)應用系統120-2,700(450)
30-1050(90)15-750(75)命令與控制30-450(75)7-90(15)6-75(12)嵌入式系統15-300(45)
4.5-75(11)3-60(9)公眾網際網路/系統
90-1500(225)15-300(45)15-225(30)內部內聯網/系統
225-2700(600)
45-1050(120)30-750(90)微代碼15-120(30)3-30(6)3-15(4)過程式控制制75-750(150)15-150(45)13-130(30)實時系統15-225(30)3-45(7)3-45(6)科學系統/工程研究
75-1125(150)15-225(45)12-150(30)套裝軟體60-750(150)15-150(30)10-120(30)系統軟體/驅動程序30-750(90)7-150(15)6-120(13)電信軟體30-450(90)7-90(15)6-75(7)即使是在日本,也有一個叫IPA這樣的機構在定義各種指標,並持續收集數據。而國內似乎還沒人做這類事情。這樣的話對軟體開發個體而言,負面影響可能並不直觀,但從整體來看卻也是一種切切實實的差距。
這點上很難靠個人來推進和改善,需要有一種組織(軟體協會?)來持續推進才有可能改觀。
⑸ 國內外工業軟體的差距在哪如何趕上
1. 由於國產工業軟體起步比較晚,用戶界面、軟體功能、系統架構和平台化、開放性等方面與國外大型軟體公司的軟體產品存在一定差距。
2. 國外一些老牌的工業軟體企業往往有深厚的工業背景,在實踐當中總結出需求,再研發工業軟體。而國內多數軟體公司,「從實際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功課做得還不夠,限於生存的壓力,比較追求短平快,甚至把一些沒有認真測試的軟體也部署到客戶現場,使一些客戶企業成為「小白鼠」。長此以往,導致一些大中型工業企業形成了對本土工業軟體的「鄙視鏈」。
3. 由於缺乏對工業實踐的總結,又缺乏品牌競爭力,軟體的平台化水平不高,不少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往往會答應客戶很多個性化定製開發的需求,長期陷在項目之中,形成很多企業的版本,卻沒有一個統一規劃的版本,被客戶牽著鼻子走,而客戶滿意度反而不高。最後,往往由於需求變更,實施拖期,還賺不到錢。
4. 國外工業軟體公司在創業階段往往非常專注於某個核心技術,向縱深發展,樹立樣板客戶,而且是行業標桿客戶,形成自己的「獨門絕技」。最後,要麼單獨融資、上市,要麼被大公司「娶入豪門」。而國內很多工業軟體公司規模不大,產品涉及的領域卻很廣,廣而不深,競爭力不強。有些的公司過於注重短期行為,什麼賺錢做什麼,比如沒有專業團隊去實施國外大型軟體,卻貿然湊個班子去簽單,結果反而大虧。
5. 一些國內工業軟體公司,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背景的軟體公司很不重視市場宣傳,甚至沒有專門的市場部,沒人去研究和總結客戶需求,撰寫客戶案例,沒有人去認真做市場調查、市場分析,也不舉辦或參加市場活動,卻投入很大資源爭取政府項目,或者幫助大客戶去拿政府項目,然後分一杯羹。這種做法短期內往往能夠拿到不少政府支持,但長此以往卻制約了企業的市場意識。
6. 還有一些國內工業軟體企業往往營銷能力很強,有某個行業,或者某些大企業的背景。但是,這些企業這種背景和資源往往也會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制約因素。大部分從大型製造企業發展起來的軟體公司主要業務還是服務母公司和集團內相關企業。
7. 有些技術背景比較資深的工業軟體企業負責人往往不是通過市場調研來分析客戶需求,而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開發新產品,實際上經常試錯,難以實現軟體的產品化和產業化。
⑹ 國內計算機軟體的水平和國外的差距到底有沒有,有多大
有差距的,要是說中國計算機軟體是先進的的話,還是和國外先進發達國家有些差距。主要是軟體的研發等一些技術的經驗問題,從游戲上就可以看出來。出國可以去學習更多有用的,國內學不到的知識,以及計算機的實踐(獨立的和團隊性的軟體的研發等一些在國內很少見的經驗等)
實際上主要還是吸收經驗,吸收國外好的經驗。
⑺ 為什麼外國用的了國內軟體而國內用不了國外軟體
有些國外軟體含有許多不良信息,如色情、政治等,對社會和個人都有不良影響,因此國家基於安全考慮封禁了這些軟體。
⑻ 為什麼中國人用外國人的軟體很困難而且用不了,而外國人用中國人的軟體為什麼很容易呢
因為外國人對中國人用不用無所謂,所以不做適應國人使用習慣的改進,
而中國人希望外國人用,所以不但准備英文版的軟體,而且根據外國人的習慣做了調整。
國力不如人,沒辦法,將來超過了就反過來了。
⑼ 為什麼在國內不能用國外的軟體、聊天工具等
因為有中國網路防火牆攔截,是你不能與國外軟體的伺服器通信。
⑽ 為什麼國外的軟體都那麼好破解而國內的都整的特嚴密
因為國外使用盜版的話被抓到處罰很嚴重的,還有就是現在用的好點的軟體都是老外的,哪有空去破解國內有些垃圾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