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為什麼是創造性的產品
㈠ 微信為什麼成功
微信成功的原因
1、產品品質:
微信無論在細節還是功能方面,都具備可圈可點的亮點,正是這些產品功能上的特色,在早期吸引了初期用戶,這是基礎。在後續的產品改進中,每個版本的微信在品質方面,都有著傑出的創新,比如此前承載著一個小故事的一條鄉村小路的圖片。
同時其他方面也有著類似狀況
2、推出時間迅速並且專註:
不像雷軍後來棄米聊不聞不問,全部心思在小米手機。這是我個人認為微信能超過米聊的主要原因。
微信誕生時間雖然晚於米聊一個月,但這個時間也早於其他移動通訊軟體,首先在時間方面占據了一定優勢;而且微信在後來的版本中一直保持專注姿態,無論平台版本還是功能擴充,每個大版本都有質的變化。
而米聊所屬公司小米,此時正將精力投放於小米手機身上,從而分散了自身精力也忽略了微信的殺傷力,這是我個人認為微信後來超過米聊的主要原因之一。
3、騰訊郵箱、QQ等平台推波助瀾:
這個無須多說,接受QQ消息、QQ郵箱WEB端的直接推薦等等方式,直接推動了微信的成長速度。
4、微信強大的市場營銷和產品推廣工作;
無論是騰訊內部的工作人員,還是外包服務的產品推廣公司,對微信的市場推廣工作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工作。從此前微信傳播過程中的載體、內容、方式、創意等等方面來看,我認為騰訊公司在市場營銷這一塊的宣傳推廣,也直接促進了微信的成長速度。
5、優秀的團隊戰鬥力:
微信負責人張小龍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加之騰訊提供的微信團隊在通訊類產品上也有著一定經驗(Foxmail、QQ郵箱等)
6、對用戶需求的了解和把握:
據聞張小龍每個禮拜都會特意搜索用戶對微信的反饋信息,對於有價值的新聞和博文,都會仔細閱讀;同時其在微博上針對用戶提出的疑問和批評,大多情況下也會親自解決回復,所以微信在對用戶了解和服務提供方面,也為日後微信的發展打好了基礎。
期間聽聞一個傳聞,針對微信消息,是否設置對方用戶在閱讀之後,微信消息顯示閱讀狀態,微信內部團隊就討論了3天,不過此消息個人無法證實是否真實,但目前來看可信度高。
7、移動互聯網趨勢:
如同傳統互聯網需要QQ,移動互聯網也需要一款即時通訊,微信發展時其他競爭者大多還未成氣候,而通訊本身以通訊網路起家,在這方面占據天時、人和。
㈡ 微信是怎麼火的
1、微信在擁有發送語音、視頻、圖片、文字,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和網頁登陸等功能外,還提供公眾平台,朋友圈,漂流瓶,搖一搖、消息推送等功能,這些功能體現了與qq的差異化。
2、微信跟手機通訊錄的聯系,形成了更加真實的關系鏈,打通了人們之間真實關系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系。
3、微信「查看附件的人」功能推出,給陌生人之間通信打通了一個介面,利用人們社交網路中微妙的兩性心理,微信這一功能給微信增加的趣味性不可沒,並真正開始在用戶群體中迅速蔓延開來。
4、騰訊的大力支持,各種推廣。
㈢ 微信為什麼能成功
有時候判斷一個互聯網產品的成敗,你都不需要看數據,只需要看看周圍人就可以了。最近,我發現周圍幾個和我一樣上歲數的人都開始用微信了,我知道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產品了。
當然,我還是去查了一下公開數據:截至2011年11月,微信的注冊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這是個可以給米聊很大壓力的數字。米聊是初創公司小米科技在微信之前推出的一款類似產品。這似乎是過去幾年數億故事的再次上演而已——一個新的互聯網產品興起之後,後加入進來的騰訊往往會最終抓住機會。
對於這樣的故事,一個慣有的思路是,騰訊是一個大公司,擁有小公司所沒有的資源,而QQ聚集起了龐大的有粘性的用戶群,所以每每能夠成功復制新的產品和應用,而且影響到了小公司的生存空間,進而扼殺了創新。
如果你了解一下美國互聯網的競爭路線,你就會覺得這種思路有問題了。Skype同騰訊一樣聚集了數以億計的即時通訊用戶,也同樣擁有很高的用戶粘性,但Skype最終淪落到了一個被數次出售的境地;Google、雅虎也擁有龐大的用戶群,也曾經什麼都去嘗試一下,但極少有成功的模仿產品。
那麼為什麼騰訊能夠做到呢?
懂產品 從模仿的角度來說,騰訊是一個很懂產品的公司。這使得騰訊模仿的每一款產品都能夠穩定在一個既定的水準上,類似那種工廠化的產品開發。這使得騰訊在產品層面上不會出太大的問題。對於其他大部分也是模仿國外應用的小公司來說,要達到類似的水準其實需要更長的磨合期。
微創新 微信和米聊最初的模仿對象其實是kik,但後來隨著微信的發展,你會發現其實更像是Color。Color最初的定位就是那種典型的陌生人交往應用,微信從陌生人交往的角度做出了一系列小的創新功能,如漂流瓶、搖一搖、查看附近的人、秀二維碼等。正是這些創新的功能真正讓微信的用戶激增,而不是僅僅依靠與QQ和QQ郵箱的互通。
執行力 作為一個大公司,騰訊在新產品上的執行力似乎並不遜色於初創公司。2010年12月10日,米聊發布Android版,12月23日,發布iPhone版;2011年1月12日,發布Symbian版。微信2011年1月24日發布iPhone版;27日,發布Android版;29日,發布Symbian版。去年一年,微信共發布4個平台版本共44次更新。
你看,同樣是模仿國外出現的某個新的互聯網產品,假如一個大公司在穩定性、微創新和執行力上都做得不差,甚至比初創公司做得更好的時候,初創公司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即使你有一個原創的好想法被大公司復製成功了,那你仍然無需抱怨——很可能關鍵的原因是你的點子太簡單了,或者你沒有把這個好點子做出門檻。
對創業公司來說,最難復制的就是企業家精神和真正的創新能力。假如扎克伯格把點子還給Winklevoss兄弟,恐怕就不會有現在的Facebook了,因為像牆、戳一下以及開放平台這些真正將Facebook推向高潮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來的。
國內的創業者經常指責騰訊利用其強大的用戶資源來整合新業務,以至於讓創業公司喪失成功機會,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在指責騰訊創新的時候,創業者也要思考自己是否是真的在創新,如果大家都是模仿者,那麼騰訊表現出的創業公司才具有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也是值得稱道的。
我們甚至可以換個思路去看待創新問題。美國媒體在評價這個歷史堪比美國在線的公司的時候,更多的是帶著羨慕的口吻,它們最初提供的服務都以即時通訊著稱,而美國在線在美國互聯網領域打醬油,而騰訊經過不斷的創新,是全球不多的幾個在用戶規模和用戶依賴度上接近Facebook的公司。十幾年歷史在互聯網業差不多是骨灰級公司了,對比那些曾經表現為一統江湖架勢的公司來說,騰訊大而不倒的秘訣,恐怕也只有創新才是唯一解釋,商業就是這樣。
㈣ 為什麼微信是個單獨的產品,而不是融入 QQ 的一個功能
個人認為,從公司戰略層面上,微信目前是一款防禦性的產品,抵禦的是小米、盛大等。從產品角度說,這是兩款完全不同的產品,手機qq只是qq產品的延伸,不是基於通訊錄的(雖然微信目前尚未掃描用戶通訊錄),沒有消息反饋,無法發送簡訊等等。而微信是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它之後可能掃描用戶通訊錄,有發送簡訊功能,能撥打電話等等。
㈤ 微信為什麼流行,微信是時下最熱門的,時下最流行的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一樣東西流行起來,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個別人物法則。包括聯系員、內行及推銷者。聯系員是那些人脈很廣泛,活躍在各行各業的人物,他們會幫我們把准備流行起來的事情傳播開來。而內行則是那種對流行的物體很了解及熟悉的人物,他們對事情或者物品的推薦或介紹很是讓人信服。而要製造流行,則是要說服人們為流行付出一些努力:使用某產品或者去做某件事。這時候,就是需要推銷員的人物了。他們會幫我們游說人們。個別人物法則中還提及到了一個理論:神奇的六步分離法。這與六度人脈理論是類似的。六步分離法,則是強調,大千世界,我們就是通過那麼幾個個別人物來與世界聯系起來的。世界的很多信息、事情都是途徑這幾個人的口進入到我們的耳朵中的。正是這么幾個人,把世界與我們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附著力法則。這是指流行物體或者事件本身就具備了讓人過目不忘的因素。在個別人物法則中,強調更多的是,如何把需要流行的信息傳達到大眾的耳朵里。我們在現實工作中也是這樣,我們常常會花很多時間很多力量去做一些事情,希望把我們的產品信息傳達到用戶那裡。然而,我們往往忽略了,如何讓用戶在接受到信息那一刻,讓信息就深深留在他的腦海里,而不是左耳進右耳出。而觀察市面上很多流行的事物,會發現,附著力是產生流行,特別是持久流行的最重要的因素。下面談微信為什麼會火起來會重點談下這些點。
環境威力法則。流行對於環境的改變是很敏感的。紐約地鐵上塗鴉會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犯罪率、溫度的微弱變化會引發一場病毒的流行,這些都說明了環境對於流行事物是有影響的。再如,跟風、隨大流這就是一個個通俗易懂的環境影響流行的例子。互聯網產品的流行,環境對流行本身事件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用戶心理而起到效果的。環境對用戶會有微暗示的作用,這種心理作用會影響用戶的選擇及判斷。
微信,一個神奇的產品,從上線到用戶數突破1億僅用了433天,究竟是什麼引爆了微信,讓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流行起來,用戶數呈直線上漲?
來,設想一個很普通的場景:
在公車、地鐵上,當一個非微信的用戶看見很多人在對著手機傻乎乎地說話時,會有什麼發生呢?此時,環境會給這個用戶一些微暗示:"大家都這樣,他們是傻的么?還是他們在用什麼軟體呢?這個軟體會是怎樣的呢?"回頭他會去跟別人說起地鐵公交上這個讓他疑惑的現象,此時,他周圍的個別人物,會給他解釋介紹甚至推薦微信時,他就會嘗試性地去使用下微信,這是重要的一步!當他願意去嘗試後,此時,微信的附著力法則起作用了。微信的附著力會讓用戶對這個軟體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於是,這位用戶成為了一位活躍的用戶。他發現微信的確不錯,於是把它繼續推薦出去,此時,他也成為了一位推銷員的角色。慢慢地,個別人物法則起到的口碑作用越來越大,微信的用戶群也會越來越多,最後,引爆流行。
下面來看下微信的發展史:
由微信的發展史來看,微信的引爆點無非以下幾點:語音功能、LBS查找附近人、搖一搖、二維碼。這些都是微信的附著力。
學以致用,嘗試下用引爆點中的三個流行因素來闡述下微信火起來的原因:
1、環境。這里的環境包括好幾點:
技術環境:微信的附著力,語音及LBS查找附近人,二維碼,這些功能背後所隱藏的技術都是近幾年穩定並流行起來。這些技術的成熟,讓這些功能能夠更穩定更成熟地展現在用戶面前。讓用戶用起來的時候更爽。而智能機的爆發,push機制,後台運行,讓這些功能可以更穩定更人性化地應用在移動終端上。這也是為什麼微信出現後,會擠壓運營商的簡訊生存空間。
社會環境:Kik,what's app這些產品的出現,讓語音功能逐漸為社會所知,大家對其有一定的心理接受程度。而陌陌,line,bump的出現,讓LBS逐漸應用到互聯網產品上。這些產品對社會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的同時為微信的出生創造了一個溫室,讓微信不會摸著石頭過河。有著這些產品做先鋒,社會環境也會發生變化,不會抗拒這些產品的出現。
用戶環境:近年來,思想的開放,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用戶不再懼怕與陌生人進入自己的真實生活中。生活的壓力,人際關系的復雜,也讓用戶產生找陌生人吐露心聲的需求。這就是為什麼微信LBS功能會成為用戶數增長的一個引爆點。
2、個別人物法則。先談談微信中的個別人物具體由哪些人。其中肯定少不了所謂的行業人士。當微信出來時,有很多行業人士發表了很多長篇大論對它進行了點評,並分析了微信對騰訊的戰略方面的影響。這些人可以說是內行,他們的言論會在圈內掀起一陣流行,很多行業從業者都會追尋他們的言論,開始嘗試去使用和關注微信。中堅力量是誰呢?是那些毫不起眼的用戶。他們很多人在微信流行潮中擔任著聯系員及推銷員的角色。他們是很龐大的力量。在很多時候,我們在做推廣時,我們希望借用明星效應,來影響群眾的選擇。這是一種方式。不過,最有效最有力量的方式還是,通過用戶身邊周圍親密的朋友,也就是「六步分離法」中提及的那幾個別人物來影響用戶,這才是真正有效的。微信的真正流行,最好的推廣方式就是口碑相傳,靠著聯系員及推銷員的自願介紹及推薦,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微信周圍。
3、產品附著力。微信的附著力,不言而喻。在最初的時候,米聊與其不分上下,當出了LBS查找附近聯系人後,快速遠遠地將米聊拋遠了。這也是微信的一個引爆點。當微信推出了該功能後,微信的用戶數急劇上漲,很多用戶就是沖著這點泡妞來了。為什麼查找附近聯系人上了之後,微信火起來了?微信本來就是一款社交類產品,社交類產品,什麼最重要?人!只有有了人,才能聊起來,才能社交起來。要知道,很多社交類產品活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人氣。而微信引進陌生人關系鏈進來後,大大拓展了其關系鏈。而這種獨特的找好友方式,也讓很多用戶嘗鮮而來到微信。當用戶願意去用了產品之後,用戶在微信裡面又發現了微信的另一大附著力:語音!之前都是靠文字,打字進行非同步溝通,早就有人抱怨打字累了。而現在語音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溝通的成本。這進一步將用戶留在了產品裡面。不難發現,微信的幾個附著力都是分了好幾個版本出來,這是導致微信持續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每一個附著力引起了一陣小流行,而當小流行疊加起來後,就會引爆更大的流行。
正如前面設想的場景一樣,微信的引爆流行,在這幾種因素的作用下,不斷變大變強。於是,歷時433天,用戶突破了1億!
以上僅是一介草民的小小見解,可能還只是停留在很表面的分析。各位看客看看也就散了吧。
㈥ 微信的意義
微信的意義
微信是一款即時通訊工具。騰訊公司推出微信的初衷就是為了打造一款以移動終端為平台的即時聊天工具。事實上,這款軟體在保留原有的一對一交流的基礎上,還創新性的推出了支持多人群聊的新模式,這種模式不同於騰訊QQ軟體中的群系統,而是一種建立在即時模式下的弱連接系統,參與群聊的用戶可以視情況任意的加入或者退出,完全自由且不會對其他用戶產生任何影響。溝通方式上,微信的溝通方式也是富有創造性的,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輸之外,微信開發了適合移動終端的語音對講模式,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與好友進行語音對講,更符合手機終端的便攜化、移動化特徵。微信作為一款優秀的即時聊天工具的另一大優勢在於其本身並不產生費用,微信時產生的費用按照流量計算,並由網路運營商收取,這也為用戶暢游微信解決了後顧之憂。
微信在跨越多平台中的社交價值。微信作為一種以社交為目的的生活類軟體,其最大的優勢在於打通了線上與線下的界限,用戶可以有選擇的為自己劃分圈子,與陌生人進行交流,這是其他終端與手機無法比擬的優勢。微信已經不僅僅是一款即時通訊工具,它所涵蓋的類型包括SNS社交網站、內容與視頻分享、基於空間定位的陌生人交友等等內容,這是一款跨越多平台的社交軟體。這對用戶的意義在於微信時,用戶可以使用一款軟體便可得到以前多種軟體才能達到的效果。由於微信付費模式的存在,使得手機微信用戶可以隨時將微信設為後台運行系統,而微信與騰訊QQ的無縫對接,更是打通了手機與電腦的界限,實現了隨時隨地的社交目的。
㈦ 微信是怎樣煉成的
——微信產品的發展歷程
迄今為止,微信月活躍用戶接近6億,稱得是每個智能手機用戶最常用的應用,人人都說,微信是個偉大的產品。現在微信作為一個平台型的產品,集成了眾多豐富的,能給用戶帶來不同功能和體驗的模塊和工具,已經成為了騰訊公司最為重要的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同時微信作為一款產品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並逐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那麼,這樣一款產品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其背後隱含著其產品人員怎樣的產品理念呢?看了幾篇網上介紹微信產品的發展歷程的文章,在這我也試著梳理一下。
一、1.0時代,以移動IM為起點
根據參與微信研發的產品和開發人員介紹,微信最初只不過是騰訊廣州研發中心(主要負責騰訊的QQ郵箱產品)大概不超過十個人的團隊抱著「嘗試」的態度試驗出來的。那是2010年下半年,正處於移動互聯網爆發的前夜,當時ios和android平台作為新平台開發者也相當少。10月份,一款叫做kik messenger的應用發布,直接導致2011年成千上萬的類kik應用被研發出來,這其中就包括後來大紅大紫的whatapp、米聊、line、kacao等。
kik messenger的火爆源於它的極致簡單跨平台,它是為移動而生的應用,幾乎不花任何力氣就在很短的時間基於手機通訊錄建立起自己的關系鏈,這對於很多web2.0時代的SNS應用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很短時間內,它就以席捲一切的氣勢開始革命,首當其沖的是各國的運營商們,這個跨平台跨國界的手機通訊工具,它可以在不同的手機終端實現文本圖片的消息溝通,秒殺簡訊和彩信體驗,它的體驗之極致,甚至讓當時的手機巨頭——黑莓——在自己的手機平台封殺它。
在kik剛出來的時候,廣州研發中心、QQ郵箱研發團隊的老大張小龍就預見它的火爆之勢。小龍當時給馬化騰發了一封郵件談這個事情,並申請廣研團隊做一個類似的應用出來。而馬化騰也已經意識到有10年歷史的QQ 並不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手機IM,一款更適合手機使用場景的IM 是需要的,不僅僅是用戶需要,騰訊也需要。他對此表示贊許,並仿照「微博」為這個應用起了一個名字——微信。
最初微信被定義為一款通知工具,主要有3個功能:
1.聯系人給你發信息時,它通知你;
2.QQ郵箱、QQ離線消息有新條目時,它通知你;
3.你在騰訊微博上收到私信時,它通知你。
僅此而已。
廣研的小團隊只用了不到四個月,完成了完成了微信ios1.0版本的開發,於2011年1月21日正式發布。1.0版界面非常簡潔,功能也非常簡單,主要包括文字文字即時通訊、照片分享、更換用戶頭像三個方面,但是,跨平台交流、極速輕快的樓層式對話和便捷的圖片分享功能給用戶帶來了非常良好的體驗。馬化騰第一次使用給出了「體驗很贊」的評價,然而騰訊內部的其他眾多同事卻並不看好這個體驗簡單甚至有些簡陋的手機應用。
二、2.0和3.0開始,移動社交的發展
「微信的成功,除了團隊的努力,時機的把我也很重要。」
在3月份,接連發了兩個版本,但是用戶數據依然不見起色。
很快,我們在4月初又發了第四個版本,這個版本微信的四個tab位置被確定下來,最初的四個tab分別是:微信、通訊錄、找朋友和設置。其中,找朋友這個tab可以看出當時微信的急迫,在這里,系統通過通訊錄聯系人、qq好友、qq郵箱聯系人甚至企業域名郵箱聯系人等多種關系鏈給你推薦好友,以期在很短的時間內能夠積聚到用戶。
但,用戶數據依然不見起色。
這時候,另外一款應用的火爆引起了微信產品團隊的注意:talkbox。這個發語音短消息的應用有著與kik類似的邏輯,但語音無疑是最大的亮點。類似的功能騰訊的QQ其實很早就做過,但一直不溫不火,但是當它被放到手機上之後,瞬間捕獲了大量的用戶。
另一方面,智能手機在這個時候開始告訴普及,尤其是iphone4的發布,以革命之勢席捲了整個手機市場。張小龍此時判斷:智能手機和pc是完全不同的,基於智能手機平台的功能和個人電腦上的也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此時,微信研發團隊開始意識到,要試著挖掘智能手機平台的各種可能,不斷嘗試利用手機天然的能力做出機制簡單且自然的應用。也就是說,直到這個時候,微信研發團隊開始摸准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脈搏,率先把握了移動互聯網的本質。
於是,在微信團隊研發人員一個多月的努力之下,微信2.0語音版終於在11年5月初發布了(這是正式第一版本,之前的版本都加了beta)。微信在2.5版本中還發布了一個重要增加用戶的方式——附近的人。通過查找附近的人,使用戶輕松找到身邊其他正在使用微信的人。也正是這個功能,讓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微信功能的強大。
當時用戶對微信、米聊甚至talkbox,感覺是差不多的,大家都在談論著這三個應用誰抄襲誰,後來米聊做了塗鴉功能,他們的同事在知乎發表文章,說靜等微信抄襲。
微信給的答復是8月初的2.5版本,除了那個我通宵兩夜的視頻功能外,那個版本最大的驚喜莫過於附近的人。可以這么說,語音版奠定了微信的基礎,但真正讓外界感受到微信強大的,是附近這個功能。
就這樣,微信開始很快甩開了所有競爭對手。到了10月份,微信發布了包含搖一搖和漂流瓶兩個功能的3.0版本,自此,微信的地位似乎已經是無法撼動了。
搖一搖和漂流瓶兩個功能,相當於給微信這個基於熟人關系的通訊工具增加了陌生人社交的功能,添加了一種新的基於移動互聯網的交友方式,使產品具備了有趣好玩的特性,增加了用戶互動,保持了用戶粘性。
三、4.0開始的平台化
2012年5月份,微信發布了4.0版本,該版本的主要更新包括兩個方面:新增加了朋友圈和開發API介面。首先是朋友圈,其實是一個基於圖片分享的社會化網路(SNS)。試圖讓每個用戶都參與到自己和他人的「圖片塑造生活」的設計初衷上去,朋友圈是吸引熟悉朋友之間互動的賣點,通過朋友之間的UGC與頻繁互動來增用戶的活躍度,保持產品的粘性。我們也可以從下面的故事看到微信團隊在研發朋友圈時的情景:
朋友圈的整個研發過程耗時4個月,投入的人力不超過十個,但卻在這短短的4個月時間內,團隊完成了完整的30多個版本的開發迭代,我們形象的把這個開發過程叫做回轉開發流程,每天上午,開發團隊通過郵件接收產品經理整理出的下一個版本功能點啟動開發,傍晚的時候把功能交付給小龍和產品經理,他們在晚上就當前版本討論分析,然後在下半夜給出新的想法甚至方向,產品經理在天剛亮的時候把想法細化為一個個功能點發郵件給開發。周而復始。
當團隊決定要發布朋友圈的時候,我想大家已經到了極限了,因為那時候還有bug沒有解決,小龍說:bug也是一種文化,就發了。
另外,朋友圈可以說是張小龍帶領的微信研發團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發明,其體驗有很多體現其產品情懷的細節。與臉書、微博、博客(空間)等的社交網站不同,微信朋友圈的設計延續了微信的雙向好友關系。我們使用過後都知道,只有互相是好友關系才能查看對方的評論。這種設計使得互相的人際沒有向二度關系擴散,既有效地保護了用戶的隱私,有突顯了微信這款產品的於其他社交產品特性。
還有一點就是,在第一個朋友圈的版本里是不支持發純文字的,我在一開始使用朋友圈的時候,也不知道如何發送純文字的動態,後來利用搜索引擎搜過之後才知道是要長按相機鍵可以發純文字。這一功能設計得堪稱隱晦,是因為微信產品團隊對於朋友圈的定位就是基於圖片分享的熟人社交平台。
張小龍說到,「回過頭來說,微信朋友圈原本是不允許發文字,或者說不鼓勵發文字的。不光是怕泛濫,這里有個基本的假設,要一個人寫一段字的難度遠遠大於他發一張圖片,對於一個普通用戶來說,你讓他一天寫一段話出來,而且這段話還得讓別人看到,他還要寫得好,其實很難。我希望我們的產品是每個人都能用的,那麼,圖片是最好的介質,圖片每個人都會發。」
後來產品團隊有人提出,不能否認用戶在朋友圈發純文字的可能性,於是便在後來增加了長按相機鍵發純文字的功能作為內部測試,雖然設計得很隱晦,但這個功能還是被用戶發現了。但是直到現在的最新版本,初次打開微信發純文字的朋友圈動態,仍會得到讓你慎重使用,以後可能會取消發送純文字功能的提醒。
4.0版本的微信的新增的第二個主要功能是開放API介面。API介面開放後,微信支持從第三方應用向微信通訊錄里的朋友分享音樂、新聞、美食、攝影等消息內容,從而進一步增加用戶之間的互動,同時API介面的開放有可能使得微信在將來成為一個強大的移動應用平台。
在2012年7月,微信公眾平台開始內測,使得微信從一個成功的產品真正演變成為了一個平台,就此也開啟了微信的商業化進程。微信公眾號採用的是訂閱——推送的模式,作為產品的一項功能,其設計初衷是這樣的:
那麼,在微信內看到的都是好友的信息,怎樣看到更多豐富的內容呢?這就回到了閱讀這個命題。這次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微信公眾號。
四、5.0開始,微信平台的升級
2013年8月9日微信發布了它的5.0版本。這一版本中,微信團隊對微信的公眾平台進行了升級,分為了訂閱號和服務號。其中訂閱號主要為用戶提供信息和咨詢,為媒體和個人提供了一種新的信息傳播的方式,同時也解決了用戶在微信上進行長文閱讀的需求。服務號其設計旨在為用戶提供服務,企業利用可以自定義菜單,並獲得如支付等高級介面的使用許可權,從而給企業和組織提供更強大的業務服務能力與用戶管理能力。為了避免過多的訂閱號信息對用戶產生干擾,微信產品團隊還分別對兩類公眾號做了特殊規定和設計,如分別規定了每天的消息發送條數,並特別對訂閱號的消息做了折疊的設計。
5.0版的微信還增加了表情商店,掃一掃,游戲中心,微信支付等功能(還有很實用的收藏功能)。首先是表情商店,在這里有各式各樣的表情供用戶選擇,能夠滿足用戶的視覺化的溝通需求。其次是掃一掃功能,你可以掃條碼、圖書和CD封面、街景,還可以翻譯英文單詞。掃條碼、掃圖書和CD封面成為用戶查看購買商品的入口,掃街景,增加了產品的趣味性。第三是游戲中心,在這里你可以和你的朋友們一起玩游戲。打飛機,再普通不過的一款游戲,由於朋友排行榜的存在,使這款游戲在上線第一天就像病毒一樣瘋狂傳播著。
游戲是第一個商業化項目,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個商業化項目。2013年的飛機大戰打響了微信商業化的第一槍。
最初小龍只打算做一個坦克大戰的動畫作為5.0的啟動頁,不過那會我開小差在玩游戲引擎,順便就做了一個飛機大戰的demo。小龍看了之後覺得不錯,讓我們嘗試把它做的更完整更有意思一些,於是我拉了一個小團隊開始做這個事情,我們奮戰了一個多星期,幾乎每天都通宵的節奏做了四個不同的版本,美術、音效、玩法經過激烈的pk迅速換了一遍又一遍。我們甚至做了商業化的策劃。
飛機大戰的穩定性是很關鍵的,因為每一個用戶啟動微信都會先玩這個小游戲,如果出問題,所有用戶就進不了微信了,當時我的領導甚至對我說,如果穩定性有問題,你可以卷鋪蓋走人了。
經過小夥伴們一個月的努力,最終飛機大戰獲得了不錯的效果。那年回家,一路上聽著不斷的「啾啾啾」的槍聲,還是挺過癮的。
如果說飛機大戰的游戲打響了微信商業化的第一槍,那麼這一版本中首次出現的「微信支付」功能更是正式開啟了微信商業化的大門。通過綁定銀行卡可以在公眾號、掃二維碼、App中實現一鍵支付,如此就滿足了用戶快速便捷安全的移動支付需求。這一支付方式的出現使得微信游戲平台的游戲付費下載、移動購物分成、購買收費表情等盈利方式變得清晰可見。
2014年春節前夕,微信5.2版本發布,微信群中搶「新年紅包」就呈現刷屏之勢,並隨著春節假期的到來愈演愈烈。用戶在微信群中瘋狂搶紅包,不僅僅是一個社交產品的成功,背後是微信支付的爆發。很多用戶為搶紅包發紅包而在微信支付中綁定了儲蓄卡,使微信支付的用戶增長形成了一個高潮。一個春節過去,微信支付可能在很短時間內贏得幾何級數增長的新用戶。
這是一次極為成功的產品運營活動,微信支付的火爆使得微信迅速搶從支付寶口中搶佔了「移動互聯網支付」的一大塊市場份額。另外,微信支付還為用戶和商家各種不同的移動支付場景,如實現了刷卡支付、掃碼支付、公眾號支付、APP支付,並提供企業紅包、代金券、立減優惠等營銷新工具等。
五、微信生態,連接一切
截至目前,微信的最新版本已經到了6.2.5。微信自2014年10月14發布的6.0的版本以來,逐漸放緩了其更新迭代的速度,今年5月份推出的微信6.2的版本,除了推出了微信小視頻的功能外,其新推出的內容包括微信運動以及表情開放平台。微信運動是微信硬體平台的一次正式試水,而表情開放平台則是微信作為微信開放平台的一個組成部分。
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強調說,「我們希望基於微信能夠搭建一個生態系統,但不是我們自己把生態系統裡面的每一塊都給做了,簡單地說,我們希望建造一個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宮殿,我們希望培育一個環境,讓所有的動植物在森林裡面自由生長出來,而不是我們去建造出來。」
微信官方開放生態已經涉及微信支付、硬體開放平台、公眾平台和企業號等業務,微信正在從一個人與人交流的工具,逐漸進化成一個連接人、硬體和服務的生態系統,通過「連接一切」帶來人體的延伸、生產效率的提高和日常生活的便捷。
從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至今,微信像一張大網,將每個人同其他人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微信客戶端通過語音通話、搖一搖、附近的人、小視頻、朋友圈分享等基礎服務功能,讓地理上的距離不再成為人與人交流的障礙。
同時,公眾訂閱號的推出,讓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大量自媒體的涌現,使得普通資訊的生產、發行和消費擺脫了傳統印刷技術和PC互聯網的桎梏,效率顯著提升。
微信硬體平台是微信繼連接人與人,連接企業/服務與人之後,推出連接物與人,物與物的IOT解決方案。通過微信硬體平台,微信進一步嘗試將人、設備和服務連接在一起,讓用戶的體驗不再拘泥於當時當下。與手環、電視、空調等智能硬體的互聯,以及滴滴打車、大眾點評等線下服務的接入,使得微信像水和電一樣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連接一切」正在成為現實。
2013年11月18日,騰訊微信在廣州舉行首次「微信·公眾」合作夥伴溝通會。微信在會上提出「平台化,公開化,自助化「的理念,表明微信的開放體系初步形成了框架。迄今為止,微信開放平台包括微信公眾平台微信游戲平台、微信硬體開放平台、微信表情開放平台等。另外,微信集成的大量線下服務的介面,使得微信以微信支付這個為支點,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重要的流量入口。現在進入微信錢包,我們可以刷卡轉賬、手機充值,通過理財通購買理財服務,還可以給信用卡還款,通過微信公益方便參與公益事業;可以購買電影票,可以通過京東和美麗說的入口購物,也可以通過滴滴出行的入口打車,通過攜程旅遊的入口購買飛機和火車票,也可以通過大眾點評的入口獲得各類生活服務;另外,還能通過生活繳費的服務繳納水電煤寬頻和固話的費用,通過城市服務的模塊獲得醫療、交管、工商、司法等公共服務……微信一個應用連接了與人們生活有關的各種服務,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何為「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㈧ 為什麼微信能在眾多聊天工具中脫穎而出
一、產品品質;
微信無論在細節還是功能方面,都具備可圈可點的亮點,正是這些產品功能上的特色,在早期吸引了初期用戶,這是基礎。
在後續的產品改進中,每個版本的微信在品質方面,都有著傑出的創新,比如此前承載著一個小故事的一條鄉村小路的圖片。
同時其他方面也有著類似狀況
2、推出時間迅速並且專注,不像雷軍後來棄米聊不聞不問,全部心思在小米手機;
這是我個人認為微信能超過米聊的主要原因。
微信誕生時間雖然晚於米聊一個月,但這個時間也早於其他移動通訊軟體,首先在時間方面占據了一定優勢;而且微信在後來的版本中一直保持專注姿態,無論平台版本還是功能擴充,每個大版本都有質的變化。
而米聊所屬公司小米,此時正將精力投放於小米手機身上,從而分散了自身精力也忽略了微信的殺傷力,這是我個人認為微信後來超過米聊的主要原因之一。
3、騰訊郵箱、QQ等平台推波助瀾;
這個無須多說,接受QQ消息、QQ郵箱WEB端的直接推薦等等方式,直接推動了微信的成長速度。
4、微信強大的市場營銷和產品推廣工作;
無論是騰訊內部的工作人員,還是外包服務的產品推廣公司,對微信的市場推廣工作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工作。從此前微信傳播過程中的載體、內容、方式、創意等等方面來看,我認為騰訊公司在市場營銷這一塊的宣傳推廣,也直接促進了微信的成長速度。
5、優秀的團隊戰鬥力:
微信負責人張小龍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加之騰訊提供的微信團隊在通訊類產品上也有著一定經驗(Foxmail、QQ郵箱等),關於張小龍,知乎上的問答已經很詳細了。
6、對用戶需求的了解和把握:
據聞張小龍每個禮拜都會特意搜索用戶對微信的反饋信息,對於有價值的新聞和博文,都會仔細閱讀;同時其在微博上針對用戶提出的疑問和批評,大多情況下也會親自解決回復,所以微信在對用戶了解和服務提供方面,也為日後微信的發展打好了基礎。
期間聽聞一個傳聞,針對微信消息,是否設置對方用戶在閱讀之後,微信消息顯示閱讀狀態,微信內部團隊就討論了3天,不過此消息個人無法證實是否真實,但目前來看可信度高。
7、移動互聯網趨勢:
如同傳統互聯網需要QQ,移動互聯網也需要一款即時通訊,微信發展時其他競爭者大多還未成氣候,而通訊本身以通訊網路起家,在這方面占據天時、人和。
㈨ 微信的成功經驗是什麼 在其他同類產品上加以創新而成功
一、微信成功的幾點啟示
第一,有效利用既有優勢資源,是微信迅速打開市場局面的基礎。騰訊自馬化騰創立起,已在網路即時通訊這一領域深耕十餘年,擁有廣為人知的以企鵝形象為標志的QQ品牌,其用戶規模、用戶黏性、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品牌認知度等都處於行業領先,特別是QQ的數億用戶數,使騰訊擁有了極為可觀的市場資源和品牌號召力,形成了它業務拓展的重要平台,微信快速發展也是充分利用這一既有優勢的結果。微信個人用戶中,很大一部分是QQ原有用戶,由於微信與QQ互補性很強,很多用戶都是同時使用兩種產品,QQ用戶可以平滑過渡到微信,二者的結合使微信用戶增長很快;同時,微信用戶通過導入QQ好友和手機聯系人,熟人間互相推介和影響,用人際傳播的方式使很多原本不了解微信的人也成為用戶,這種「病毒營銷」手段快速擴大了用戶群。龐大的QQ用戶對微信快速打開市場功不可沒,這也是它能夠超越米聊、易信、來往等同類產品的重要基礎,當然,在利用原有用戶資源的同時,微信並不是QQ用戶的簡單平移,而是重建新的關系網,建立了一個更加穩定、更加活躍、更適用於移動應用的關系網路。
第二,靈活的內部創新機制,是微信這一新業務孵化成功的內生動力。由於智能終端的普及以及物聯技術的發展,未來的互聯網發展趨勢將是人聯網、物聯網乃至交互聯網,而將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結合起來的移動互聯網成為目前發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前景最誘人的業務領域。騰訊以其敏銳的商業嗅覺准確把握了這一趨勢,順勢推出微信,成為移動互聯網領域人際交互的重要載體。在各種APP應用中,微信成了裝機必備,微信用戶數幾乎可以等同於智能手機的出貨量(2013年底國內智能手機用戶約5億,據IDC統計)。能及時抓住機遇,是騰訊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與新業務孵化能力的體現。「微信之父」張小龍受到小米手機推出的「米聊」的啟發,致信馬化騰要求開發一款類似產品,馬化騰給予了充分授權以及人、財、物資源的足夠支持,最終使微信從一個初步構想發展為成功的產品。與張小龍領銜的微信開發團隊並行的,其實還有一個手機QQ團隊,最終在競爭中處於下風。馬化騰意在通過內部競爭,激發創新活力,把結果交由市場裁決,能者勝出,適者生存。可以說,騰訊構建的創新機制,包括組織的靈活性、用人機制、創新文化、市場化的資源配置等,是微信成功的重要內生動力。還有一點,微信完全是由騰訊自主開發的,基於以往的經驗和技術基礎,開發團隊更能做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這跟運營商曾經推出的完全交給第三方公司開發的同質業務大為不同。
第三,對產品的精益求精,是微信俘獲用戶青睞的關鍵。科技不斷發展,帶來的是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以更快捷、更方便、更個性為特徵的產品品質與用戶體驗,是互聯網產品成敗攸關的核心因素。好的產品背後是對人性的洞察和藝術修養,也需要哲學思維為基礎,真正成功的工程師絕不只是技術匠人,而更像是喬布斯那樣的「哲學家」和「藝術家」。用過微信的人都能感受到,微信在產品品質上下了很大功夫,無論是功能還是細節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這些特色也成了吸引用戶的基礎。在不斷推出的新版本中,每次都有功能的擴充或者效果的改進。在用戶體驗上,微信明顯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盡可能滿足應用移動化和快捷化的要求,在美學理念上充分考慮設備條件和使用環境的特點,採取簡約主義「少即是美」的風格。比如微信創造性地使用了二維碼這一工具,省去了用戶登錄帳號時手動輸入的麻煩,也為賬號推廣帶來了不少便利,對微信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一切都凝聚著微信團隊的敬業精神、專業主義和職業態度,為了開發出好的產品,他們常常為一個按鈕的顏色、為像素的細微差別反復測試、討論多日,秉承著「極客精神」,在產品開發上精益求精,專注細致,執著乃至偏執。產品品質與用戶體驗決定著互聯網產品的生存期限,縱觀騰訊的每一款產品,基本上都能穩定在既定水準上,在穩定性上做得很好,產品落地和迭代速度比較快,這與其對產品的重視是分不開的。而其他很多模仿國外應用的公司,產品常常大起大落,缺乏足夠的技術磨合,自然難以招徠消費者的青睞。近幾年,企業界流行一句話:「一流企業賣標准,二流企業賣品牌,三流企業賣技術,四流企業賣產品」。高談闊論之下,似乎賣產品成了不入流的事。豈不知,產品是一切的基礎,不管是有形的實物還是無形的服務,如果連產品都做不好,在競爭不完全、信息不對稱時尚可唬弄顧客,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怎麼可能占據顧客的心智空間和有限的注意力,贏得生存發展?還要盲目追求品牌和標准,豈不是捨本逐末?
第四,對市場變動的快速反應與及時調整,是微信節節勝利的有力推手。騰訊為人稱道也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它的模仿能力,它的很多產品都是在借鑒、模仿、改造其他產品的基礎上推出的。在知識產權保護極不完善的商業環境中,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成本太高,甚至誰創新誰死,出現所謂的「降維競爭」和「逆淘汰」現象。如果摒除簡單的道德譴責,客觀來講,在某種意義上,騰訊這樣的公司實際上在為中國企業找尋創新的可能性,從「試對」「試錯」正反兩面探索知識產權保護的邊界。不難看到,盡管騰訊的一些產品在思路上借鑒了別人,但產品本身已經做了很大改進,雖然是模仿,但總能抓住產品的精髓,往往比初創公司做得更好。微信的模仿對象包括米聊、kik以及Color等,從每個產品上借鑒一些優點,博採眾長、融會貫通,通過一系列的「微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其成功之道在於組織扁平化和信息傳遞無障礙,敏捷的市場反應,應對有方以及很強的執行力。最近十分火爆的「新年紅包」就是一例,此前一些競爭對手已經推出了同類產品,微信團隊在此基礎上改良創新,僅用了十幾天就推出「新年紅包」,利用春節這一有利時間窗口,以小博大,以快打快,取得奇效。騰訊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由於使用「新年紅包」需要與銀行卡綁定,其劍指的是移動支付這一巨大市場,騰訊為此曾拿出5億元發展「滴滴打車」,收效並不明顯,而「新年紅包」用極小的成本就獲得了千萬級的用戶數,在移動支付領域占據了重要一席,不得不佩服騰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對中國社會人情世故的洞察,背後則是一整套成熟的商業邏輯體系的支撐。在電商平台這一領域也是如此,騰訊通過微信偶然闖入,但一旦發現機會,反應極為迅速。盡管與阿里巴巴的系列產品相比,微信賬號的消費應用情境有限,與移動支付間還存在著「情境隔離」,但騰訊依其「破壞性創新」能力,完全有可能打破固有格局,重塑業界生態,值得期待。
第五,資源配置的系統性與協同性,是微信形成良好業務生態的重要保障。微信的成長得益於騰訊的發展基礎、寬松環境和資源傾斜,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內部合理的資源配置、業務組合帶來的系統性和協同性,在QQ、微信兩大主力產品以及郵箱、游戲、財付通、微博、瀏覽器、新聞等眾多功能之間生成了有機的業務生態鏈和價值鏈,形成了相互增值、協同促進的產品集群。在這過程中,騰訊注意利用自己強大的用戶資源來整合業務和強化新業務,這一點與湖南衛視各個節目互相營銷、資源互用有異曲同工之妙。
㈩ 微信為什麼能如此成功
1、微信操作簡單
和QQ相比,微信要更加簡單快捷,雖然兩者都是聊天工具,但是和微信相比,QQ顯得更加復雜,也是因為這個原因,QQ的用戶主要是年輕人。微信因為操作簡單,所以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人,都很容易上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微信的用戶才會快速增長,最後發展成今天的樣子。
2、騰訊的引流
騰訊的引流也非常關鍵,如果當初不是騰訊把用戶輸送到微信上,或許現在微信也不一定有這樣成功,當初為了讓微信成長起來,騰訊把QQ的流量放在了微信上面。
3、微信強大功能
微信強大功能也是微信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如果微信沒有微信紅包、小程序等功能,或許微信的用戶數量會少很多,而在這些功能出現之後,微信的用戶也變得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