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為什麼醫院里的病號飯都是小米粥

為什麼醫院里的病號飯都是小米粥

發布時間: 2022-06-14 16:13:28

① 為什麼說小米粥養胃

小米粥里有很多營養物質,而且容易吸收,對於腸胃消化也有幫助,煮的時候加點紅棗可能會更營養點

② 都說小米粥養胃,有胃炎的人為什麼不適合經常喝粥呢



熟處理:將事先煲好的白粥倒入沙鍋中,加入薑片、香菇、山葯,大火煮開,加入A料攪拌均勻,轉小火煮10分鍾(在煮的過程中要不斷攪動),加入蔥花、香芹粒攪拌均勻即可。生活中很多人提到養胃,一定都會說要多喝粥,當然這是因為粥比較容易消化。但其實如果長期經常喝粥,對於身體也並沒有太多的好處,尤其對於養胃來說也並沒有好處。

③ 膽囊炎早餐吃什麼粥比較好

膽囊炎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膽囊炎多與膽囊內結石並發。
對於患有膽囊炎的情況,在日常飲食上,以清淡營養為主,避免太過油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膽囊炎患者的早餐粥:
1、小米粥:50克,配以清淡的蔬菜,從而通過控制脂肪的攝入量,減輕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預防結石的發生。
2、大米粥:50克,配以真菌類蔬菜等低熱量飲食,一般每日供給熱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慢性膽囊炎患者日常飲食更要注意低脂肪,因為脂肪能促使病變的膽囊收縮而引起劇烈疼痛,尤其是在膽囊炎發作期間,每日脂肪供給量應低於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轉後可適量進食。

④ 南瓜和小米稀飯對肝衰竭病人能喝嗎

小米粥營養價值高且「性格溫順」的特點廣為人知,因此不僅產婦坐月子有喝它的傳統,它也算是最常見的「病號飯」。小米粥的諸多優點當然不盡言表,不過,它不並神通廣大到「一樣米養百樣人」,對於肝功能差的人來說,它可不是完美食物。 小米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脂肪、纖維素和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非常高,一般糧食中不含的胡蘿卜素,小米也有,特別是它的維生素B1含量居所有糧食之首,所含的鐵量很高、磷也豐富,是其具有補血、健腦的原因。此外,小米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對緩解精神壓力、緊張、乏力等有很大的功效。此外,小米的脂肪含量也高,約為大米含量的4倍之多。小米熬成粥後黃香柔滑、回味悠長,喝之滿口泛香,可滋陰補虛,民間有「養人」之說,是老、幼、婦女最適宜的補品。 如此優異的表現,可以用非常完美來形容小米嗎?事實上,與非常完美的高度,還是相差一點點兒的,那就是小米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並不理想,其中的賴氨酸過低而屬芳香族氨基酸的高色氨酸過高,所以,產後不能完全以小米為主食,應注意食物搭配,以免缺乏其他營養。 如此說來,小米粥僅僅不完全適於產婦食用嗎?當然不僅如此,它作為病號飯,還不適宜肝功能不佳人群,特別是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及肝性腦病患者。因為正常人體內的支鏈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是一定的,肝功能衰竭時,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謝產物排擠和取代了正常的神經遞質,使神經沖動受阻,傳導發生障礙,從而引起神經系統功能的紊亂,發生一系列的精神症狀,終於導致昏迷。因此,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等肝病患者,並不適宜以小米粥滋補。

⑤ 醫院病號飯圖片

網上都有,就跟普通的食堂餐一樣
所以缺乏針對性

⑥ 一碗小米粥賣十元,而且是在醫院賣給病人,這是趁火打劫還是往病人傷口撒鹽

這個你可以去工商局告他們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一碗小米粥就賣十塊錢它是黃金做的小米粥嗎她的黃金她的小米粥太貴了一般情況下再貴的小米粥都是三塊左右

⑦ 稀粥南北味的文章

稀粥南北味

張抗抗

稀粥在中國,猶如長江黃河,源遠流長。

可惜我輩才疏學淺,暫無從考證稀粥的歷史。只能從自己幼年至今喝粥的經歷,體察到稀粥這玩藝,歷經歲月滄桑朝代更迭而始終長盛不衰的種種魅力。甚至可以絕不誇張地說,稀粥對於許多中國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鍋一勺一點一滴,從中生長出精血氣力、聰明才智,還有順便喝出來的許多陳規和積習。

少年時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愛吃泡飯。所謂泡飯,其實最簡單不過,就是把剩下的大米飯攪松,然後用水燒開了,就是泡飯。泡飯里有鍋底的飯鍋巴,所以吃起來很香。一般用來做早餐,或是夏季的晚飯。佐以醬瓜、腐乳和油炸蠶豆板,最好有幾塊油煎咸帶魚,就是普通人家價廉物美的享受了。對於江南一帶的人來說,泡飯也就是稀飯,家家離不開泡飯,與北方人愛喝稀粥的習性並無二致。

我的外婆住在杭嘉湖平原的一個小鎮上,那是江南腹地旱澇保收的魚米之鄉。所以外婆家愛喝白米粥,而且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燒的粥又粘又稠,開了鍋,廚房裡便霧氣蒙蒙地飄起陣陣甜絲絲的粥香,聽著灶上鍋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滾的聲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樣。熄火後的粥是不能馬上就喝的,微微地悶上一陣,待粥鍋四邊翹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結成一層白亮白亮的薄殼,粥米已變得極其柔軟幾乎融化,粥才成其為粥。那樣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葯加百合再加蓮子熬出來的汁。溫熱地喝下去,似乎五臟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我母親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白米粥的環境下長大,自然是極愛喝粥甚至是嗜粥如命的。她自稱粥罐——平日不過一小碗米飯的量,而喝粥卻能一口氣吃上三大碗。只要外婆一來杭州小住,往日匆匆忙忙炮製的杭式方便快餐泡飯,就立即被外婆改換成天底下頂頂溫柔的白米粥。外婆每天很早就起床燒粥,燒好了粥再去買菜;下午早早地就開始燒粥,燒好了粥再去燒菜。於是我們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總是見鍋見底地一搶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不像北方人那樣,還就著饅頭烙餅什麼的。因此喝粥就有些單調。粥對於我來說,多半出於家傳的習慣,自然是別無選擇。那個時候,想必稀粥尚未成為我生活的某種需要,所以偶爾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餓,晚上喝粥總要起夜。而每當我對喝粥稍有不滿時,外婆就皺著眉頭,用筷子輕輕敲著碗邊說:

小孩真是不懂事了,早十幾年,一戶人家吃三年粥,就可買上一畝田呢,你外公家的房產地產,還不是這樣省吃儉用掙下來的……

舅舅補充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於是我就從粥碗上抬起頭,疑惑地看著我的外婆。外婆喝粥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她喝飽了以後,放下筷子,必得用舌頭把粘在粥碗四邊的粥湯舔干凈,干凈得就像一隻沒用過的碗,那時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我想外婆並不是窮人,她這樣喝粥樣子可不太好看。那麼難道外公家的產業真是這樣喝粥喝出來的嗎?人如果一輩子都喝粥,是不是就會很富有了呢?看來粥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

然而,外婆的白米粥卻和我少女時代的夢,一同扔在了江南。

當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著凍窩頭、掰著黑面饅頭時,我開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東北稱作大米粥,連隊的食堂極偶然才炮製一回,通常是作為病號飯,必須經過分場大夫和連首長的批准,才能得此優待。有頑皮男生,千方百計把自己的體溫弄得「高燒」了,批下條子來,就為騙一碗大米粥喝,是相互間公開的秘密。後來我有了一個小家,便在後院的菜園子里,種過些豌豆。豌豆成熟時剝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鮮豆子,再向農場的老職工討些大米,熬上一鍋粥,待粥快熟時,把豌豆摻進去,又加上不知從哪弄來的一點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帶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時饞倒連隊的杭州老鄉,紛紛如蝗蟲擁入我的茅屋,一鍋粥頓時告罄,只是礙於面子,就差沒像我外婆那樣把鍋舔凈了。

豌豆糖粥是關於粥的記憶中比較幸福的一回。在當時年年吃返銷糧的北大荒,大米粥畢竟不可多得。南方人的「大米情結」,不得不在窩頭苞米面發糕小米飯之間漸漸淡忘或暫時壓抑。萬般無奈中,卻慢慢發現,所有以粗糧製作的主食里,惟有粥,還是可以接受並且較為容易適應的。——這就是大子粥和小米粥。

最初弄懂「大子」這三字,很費了一番口舌。後來才知道,所謂大子,其實就是把玉米粒軋成幾瓣約如綠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鍋把玉米子添上水,急火煮開鍋了,便改為文火燜。燜的時間似乎越長越好,時間越長,子就熬得越爛,越爛吃起來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開鍋揭蓋,眼前金光燦爛,一派輝煌,盛在碗里,如捧著個金碗,很新奇也很庄嚴。

大子粥的口感與大米粥很不相同。它的米粒飽滿又實沉,咬下去富有彈性和韌勁,嚼起來挺過癮。從每一粒子里熬出的粘稠漿汁,散發著秋天的田野上成熟的莊稼的氣息,洋溢著北方漢子的那種粗獷和力量。

煮大子粥最關鍵的是,必須在子下鍋的同時,放上一種長粒的飯豆。那種豆子比一般的小豆綠豆要大得多,紫色粉色白色還有帶花紋的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繚亂。五彩的豆子在鍋里微微脹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湯里,如玉盤上鑲嵌的寶石……

小米粥比之大子粥,喝起來感覺要溫柔些細膩些。且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又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北方的婦女以其作為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我在北大荒農場的土炕上生下我的兒子時,就有農場職工的家屬,送來一袋小米。靠著這袋小米,我度過了那一段艱難的日子。每天每天,幾乎每一餐每一頓,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掛滿白霜的土屋裡,冰涼的手捧起一碗黃澄澄冒著熱氣的小米粥,我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力量活下去。熱粥一滴滴溫熱我的身體烤乾我的眼淚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懼,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稀粥遠非僅僅具有外婆賦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載人生可以疏導痛苦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也許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擯棄了遠方白米粥的夢想,進入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小米粥的情境;我無可依傍惟有依傍來自大地的慰藉,我用純潔的白色換回了收獲季節遍地的金黃。至今我依然崇敬小米粥,很多年前它就化作了我闖盪世界的精氣。

然而,白色和金色的粥,並未窮盡我關於稀粥的故事。

喝小米粥的日子過去很多年以後,我和父母去廣東老家探親,在廣州小住幾日,稀粥竟以我從未見過的豐富絢麗,以其五彩斑斕的顏色和別具風味的種類,呈現在我面前。街頭巷尾到處都有粥攤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爐火上,熬得稀爛的薄薄的粥湯正咕咕冒泡,一邊擺放整齊的粥碗里,分別碼著新鮮的生魚片、生雞片或生肉片,任顧客自己選用。確定了某一種,攤主便從鍋里舀起一勺滾燙的薄粥,對著碗里的生魚片澆下去,借著沸騰的稀粥的熱量,生魚片很快燙熟,再加少許精鹽、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動攪拌一會,一碗美味的魚生粥就炮製而成。

魚生粥其味鮮美無比。粥米入口便化,回味無窮;魚片鮮嫩可口,滑而不膩。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達舒暢,與世無爭,別無他求。我在廣州吃過燒鵝乳豬蛇羹野味,卻獨獨忘不了這幾角錢一碗的魚生粥或雞絲粥。

從新會老家回到廣州,因為等機票,全家三人住在父親的親戚家中。那家有個姑娘,比我略小幾歲,名叫阿嫦。阿嫦每天晚上臨睡前,都要為我們煲粥,作為第二天的早餐。她有一隻陶罐,口窄底深,形狀就像一隻水壺。她把淘好的米放在罐子里,加上適量的水,再把罐子放在封好底火的爐子上,便放心地去睡。據說後半夜爐火漸漸復燃,粥罐里的米自然就被燜個透爛。到早晨起床,只需將准備好的青菜碎丁、切碎的松花蛋、海米丁,還有少量肉末,一起放入罐內,加上些作料——真正具有廣東地方家庭特色的粥,就煲好了。

阿嫦的早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讓人喝了一碗還想再喝,每天早晨都喝得肚子溜圓才肯作罷,而且內容豐富,色澤鮮艷——綠的菜葉紅的肉丁黑褐色帶花紋的松花蛋和金黃色的海米,襯以米粒雪白的底色,真像是一幅點彩派的斑斕繪畫。

廣東之行使我大開稀粥眼界,從此由白而黃的稀粥「初級階段」,躍入五彩繽紛的「中級階段」。稀粥的功能也從一般聊以糊口、解決溫飽的實用性,開始邁向對稀粥的審美、欣賞、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那時再重讀《紅樓夢》,才確信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原來真有悠遠的粥文化。

便嘗試喝八寶蓮子粥,喝紅棗紫米粥,喝臘八粥,喝在這塊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緻或粗糙或富麗或簡朴的各式各樣的粥。最近去湖南,在婁底那個地方的漣源鋼鐵廠食堂,就喝到一種據說是「舂」出來的米粥。粥已近糊狀,但極有韌性,糊而不散,稠而光潔,聞其香甜,便知其本色。

卻有幾位外國朋友,一聽稀粥,聞粥色變,發表意見說,為人一世,最不喜歡吃的就是稀粥,並且永遠不能理解中國人對於粥的愛好。

我想我們並非是天生就熱愛粥的。如果有人探究粥的淵源、粥的延伸、粥的本質,也許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因,那就是貧窮。糧食的匱乏加之人口眾多,結果就產生稀粥這種頗具中國特色的食物,覆蓋了大江南北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喝幾千年。

如今我們已不會因為糧食不夠吃而喝粥;也不會因為沒有錢買糧而喝粥;我們喝粥是因為祖先遺傳的粥的基因。粥的基因是否同人體血脂的粘液質形成有關?為什麼一個喝粥民族就有些如同稀粥一般粘粘糊糊、湯湯水水的脾性?以此為缺口,研究生命科學的學者們便會找到重大突破也說不定。

可作為主婦的我,如今卻很少熬粥。我們家不熬粥的原因很簡單,我想許多家庭逐漸淡化了粥,也是出於同一個原因:沒有時間。粥是貧窮的產物,也是時間的產物。糧食和資金勉強具備,但如果不具備時間,同樣也喝不成粥。我們的早餐早已代之以麵包和袋奶,晚餐有面條;還有偷工減料的食粥奧秘——回歸泡飯。

所以如今一旦喝粥,便喝得鄭重其事,喝得不同凡響;要提前篩好小米配上黑米再加點紅棗和蓮子,像是一個隆重的儀式。聽說市場已經推出一種速成的粥米,那麼再過些日子,連這儀式也成了一個象徵。當時間的壓力更多地降臨的時候,稀粥是否終會愛莫能助地漸漸遠去?我似乎覺得下一代人,對稀粥已沒有那麼深厚的感情和濃烈的興趣了,你若問孩子晚飯想喝粥嗎,他準保回答:隨便。

仔細想想孩子的話,你突然覺得所有這些關於稀粥的話題,其實都是無事生非。

⑧ 好消化的病號飯

傳統的蔬菜粥、瘦肉粥等等都可以。也可以試試特需主食,特素生物的獨家系列3D列印食品系列,採用超微粉碎技術,食品最小顆粒200目,有效降低腸胃負擔

⑨ 稀粥南北味的作品原文

稀粥在中國,猶如長江黃河,源遠流長。
可惜我輩才疏學淺,暫無從考證稀粥的歷史。只能從自己幼年至今喝粥的經歷,體察到稀粥這玩藝,歷經歲月滄桑朝代更迭而始終長盛不衰的種種魅力。甚至可以絕不誇張地說,稀粥對於許多中國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鍋一勺一點一滴,從中生長出精血氣力、聰明才智,還有順便喝出來的許多陳規和積習。
少年時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愛吃泡飯。所謂泡飯,其實最簡單不過,就是把剩下的大米飯攪松,然後用水燒開了,就是泡飯。泡飯里有鍋底的飯鍋巴,所以吃起來很香。一般用來做早餐,或是夏季的晚飯。佐以醬瓜、腐乳和油炸蠶豆板,最好有幾塊油煎咸帶魚,就是普通人家價廉物美的享受了。對於江南一帶的人來說,泡飯也就是稀飯,家家離不開泡飯,與北方人愛喝稀粥的習性並無二致。
我的外婆住在杭嘉湖平原的一個小鎮上,那是江南腹地旱澇保收的魚米之鄉。所以外婆家愛喝白米粥,而且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燒的粥又粘又稠,開了鍋,廚房裡便霧氣蒙蒙地飄起陣陣甜絲絲的粥香,聽著灶上鍋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滾的聲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樣。熄火後的粥是不能馬上就喝的,微微地悶上一陣,待粥鍋四邊翹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結成一層白亮白亮的薄殼,粥米已變得極其柔軟幾乎融化,粥才成其為粥。那樣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葯加百合再加蓮子熬出來的汁。溫熱地喝下去,似乎五臟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我母親在這樣一個美好的白米粥的環境下長大,自然是極愛喝粥甚至是嗜粥如命的。她自稱粥罐──平日不過一小碗米飯的量,而喝粥卻能一口氣吃上三大碗。只要外婆一來杭州小住,往日匆匆忙忙炮製的杭式方便快餐泡飯,就立即被外婆改換成天底下頂頂溫柔的白米粥。外婆每天很早就起床燒粥,燒好了粥再去買菜;下午早早地就開始燒粥,燒好了粥再去燒菜。於是我們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總是見鍋見底地一搶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不像北方人那樣,還就著饅頭烙餅什麼的。因此喝粥就有些單調。粥對於我來說,多半出於家傳的習慣,自然是別無選擇。那個時候,想必稀粥尚未成為我生活的某種需要,所以偶爾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餓,晚上喝粥總要起夜。而每當我對喝粥稍有不滿時,外婆就皺著眉頭,用筷子輕輕敲著碗邊說:
小孩真是不懂事了,早十幾年,一戶人家吃三年粥,就可買上一畝田呢,你外公家的房產地產,還不是這樣省吃儉用掙下來的……
舅舅補充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於是我就從粥碗上抬起頭,疑惑地看著我的外婆。外婆喝粥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她喝飽了以後,放下筷子,必得用舌頭把粘在粥碗四邊的粥湯舔干凈,干凈得就像一隻沒用過的碗,那時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我想外婆並不是窮人,她這樣喝粥樣子可不太好看。那麼難道外公家的產業真是這樣喝粥喝出來的嗎?人如果一輩子都喝粥,是不是就會很富有了呢?看來粥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
然而,外婆的白米粥卻和我少女時代的夢,一同扔在了江南。
當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著凍窩頭、掰著黑面饅頭時,我開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東北稱作大米粥,連隊的食堂極偶然才炮製一回,通常是作為病號飯,必須經過分場大夫和連首長的批准,才能得此優待。有頑皮男生,千方百計把自己的體溫弄得「高燒」了,批下條子來,就為騙一碗大米粥喝,是相互間公開的秘密。後來我有了一個小家,便在後院的菜園子里,種過些豌豆。豌豆成熟時剝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鮮豆子,再向農場的老職工討些大米,熬上一鍋粥,待粥快熟時,把豌豆摻進去,又加上不知從哪弄來的一點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帶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時饞倒連隊的杭州老鄉,紛紛如蝗蟲擁入我的茅屋,一鍋粥頓時告罄,只是礙於面子,就差沒像我外婆那樣把鍋舔凈了。
豌豆糖粥是關於粥的記憶中比較幸福的一回。在當時年年吃返銷糧的北大荒,大米粥畢竟不可多得。南方人的「大米情結」,不得不在窩頭苞米面發糕小米飯之間漸漸淡忘或暫時壓抑。萬般無奈中,卻慢慢發現,所有以粗糧製作的主食里,惟有粥,還是可以接受並且較為容易適應的。──這就是大渣子粥和小米粥。
最初弄懂「大渣子」這三字,很費了一番口舌。後來才知道,所謂大渣子,其實就是把玉米粒軋成幾瓣約如綠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鍋把玉米子添上水,急火煮開鍋了,便改為文火燜。燜的時間似乎越長越好,時間越長,渣子就熬得越爛,越爛吃起來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開鍋揭蓋,眼前金光燦爛,一派輝煌,盛在碗里,如捧著個金碗,很新奇也很庄嚴。
大渣子粥的口感與大米粥很不相同。它的米粒飽滿又實沉,咬下去富有彈性和韌勁,嚼起來挺過癮。從每一粒子里熬出的粘稠漿汁,散發著秋天的田野上成熟的莊稼的氣息,洋溢著北方漢子的那種粗獷和力量。
煮大渣子粥最關鍵的是,必須在渣子下鍋的同時,放上一種長粒的飯豆。那種豆子比一般的小豆綠豆要大得多,紫色粉色白色還有帶花紋的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繚亂。五彩的豆子在鍋里微微脹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湯里,如玉盤上鑲嵌的寶石……
小米粥比之大渣子粥,喝起來感覺要溫柔些細膩些。且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又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北方的婦女以其作為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我在北大荒農場的土炕上生下我的兒子時,就有農場職工的家屬,送來一袋小米。靠著這袋小米,我度過了那一段艱難的日子。每天每天,幾乎每一餐每一頓,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掛滿白霜的土屋裡,冰涼的手捧起一碗黃澄澄冒著熱氣的小米粥,我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力量活下去。熱粥一滴滴溫熱我的身體烤乾我的眼淚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懼,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稀粥遠非僅僅具有外婆賦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載人生可以疏導痛苦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也許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擯棄了遠方白米粥的夢想,進入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小米粥的情境;我無可依傍惟有依傍來自大地的慰藉,我用純潔的白色換回了收獲季節遍地的金黃。至今我依然崇敬小米粥,很多年前它就化作了我闖盪世界的精氣。
然而,白色和金色的粥,並未窮盡我關於稀粥的故事。
喝小米粥的日子過去很多年以後,我和父母去廣東老家探親,在廣州小住幾日,稀粥竟以我從未見過的豐富絢麗,以其五彩斑斕的顏色和別具風味的種類,呈現在我面前。街頭巷尾到處都有粥攤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爐火上,熬得稀爛的薄薄的粥湯正咕咕冒泡,一邊擺放整齊的粥碗里,分別碼著新鮮的生魚片、生雞片或生肉片,任顧客自己選用。確定了某一種,攤主便從鍋里舀起一勺滾燙的薄粥,對著碗里的生魚片澆下去,借著沸騰的稀粥的熱量,生魚片很快燙熟,再加少許精鹽、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動攪拌一會,一碗美味的魚生粥就炮製而成。
魚生粥其味鮮美無比。粥米入口便化,回味無窮;魚片鮮嫩可口,滑而不膩。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達舒暢,與世無爭,別無他求。我在廣州吃過燒鵝乳豬蛇羹野味,卻獨獨忘不了這幾角錢一碗的魚生粥或雞絲粥。
從新會老家回到廣州,因為等機票,全家三人住在父親的親戚家中。那家有個姑娘,比我略小幾歲,名叫阿嫦。阿嫦每天晚上臨睡前,都要為我們煲粥,作為第二天的早餐。她有一隻陶罐,口窄底深,形狀就像一隻水壺。她把淘好的米放在罐子里,加上適量的水,再把罐子放在封好底火的爐子上,便放心地去睡。據說後半夜爐火漸漸復燃,粥罐里的米自然就被燜個透爛。到早晨起床,只需將准備好的青菜碎丁、切碎的松花蛋、海米丁,還有少量肉末,一起放入罐內,加上些作料──真正具有廣東地方家庭特色的粥,就煲好了。
阿嫦的早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讓人喝了一碗還想再喝,每天早晨都喝得肚子溜圓才肯作罷,而且內容豐富,色澤鮮艷──綠的菜葉紅的肉丁黑褐色帶花紋的松花蛋和金黃色的海米,襯以米粒雪白的底色,真像是一幅點彩派的斑斕繪畫。
廣東之行使我大開稀粥眼界,從此由白而黃的稀粥「初級階段」,躍入五彩繽紛的「中級階段」。稀粥的功能也從一般聊以糊口、解決溫飽的實用性,開始邁向對稀粥的審美、欣賞、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那時再重讀《紅樓夢》,才確信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原來真有悠遠的粥文化。
便嘗試喝八寶蓮子粥,喝紅棗紫米粥,喝臘八粥,喝在這塊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緻或粗糙或富麗或簡朴的各式各樣的粥。最近去湖南,在婁底那個地方的漣源鋼鐵廠食堂,就喝到一種據說是「舂」出來的米粥。粥已近糊狀,但極有韌性,糊而不散,稠而光潔,聞其香甜,便知其本色。
卻有幾位外國朋友,一聽稀粥,聞粥色變,發表意見說,為人一世,最不喜歡吃的就是稀粥,並且永遠不能理解中國人對於粥的愛好。
我想我們並非是天生就熱愛粥的。如果有人探究粥的淵源、粥的延伸、粥的本質,也許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因,那就是貧窮。糧食的匱乏加之人口眾多,結果就產生稀粥這種頗具中國特色的食物,覆蓋了大江南北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喝幾千年。
如今我們已不會因為糧食不夠吃而喝粥;也不會因為沒有錢買糧而喝粥;我們喝粥是因為祖先遺傳的粥的基因。粥的基因是否同人體血脂的粘液質形成有關?為什麼一個喝粥民族就有些如同稀粥一般粘粘糊糊、湯湯水水的脾性?以此為缺口,研究生命科學的學者們便會找到重大突破也說不定。
可作為主婦的我,如今卻很少熬粥。我們家不熬粥的原因很簡單,我想許多家庭逐漸淡化了粥,也是出於同一個原因:沒有時間。粥是貧窮的產物,也是時間的產物。糧食和資金勉強具備,但如果不具備時間,同樣也喝不成粥。我們的早餐早已代之以麵包和袋奶,晚餐有面條;還有偷工減料的食粥奧秘──回歸泡飯。
所以如今一旦喝粥,便喝得鄭重其事,喝得不同凡響;要提前篩好小米配上黑米再加點紅棗和蓮子,像是一個隆重的儀式。聽說市場已經推出一種速成的粥米,那麼再過些日子,連這儀式也成了一個象徵。當時間的壓力更多地降臨的時候,稀粥是否終會愛莫能助地漸漸遠去?我似乎覺得下一代人,對稀粥已沒有那麼深厚的感情和濃烈的興趣了,你若問孩子晚飯想喝粥嗎,他準保回答:隨便。
仔細想想孩子的話,你突然覺得所有這些關於稀粥的話題,其實都是無事生非。

熱點內容
vivo手機軟體為什麼不能移到sd卡 發布:2025-02-03 22:46:15 瀏覽:348
蘋果預購為什麼一直正在處理 發布:2025-02-03 22:44:35 瀏覽:465
男生剪發為什麼會覺得自己變丑 發布:2025-02-03 22:32:26 瀏覽:616
百安居房價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5-02-03 22:31:49 瀏覽:408
老虎的眼睛為什麼那麼亮 發布:2025-02-03 22:28:19 瀏覽:244
鯨鯊為什麼看到東西就想吃 發布:2025-02-03 22:20:23 瀏覽:279
小米凈水器為什麼要放置一天 發布:2025-02-03 22:19:49 瀏覽:673
常泰康為什麼有兩個顏色 發布:2025-02-03 21:56:14 瀏覽:15
白色燈為什麼能散發顏色 發布:2025-02-03 21:55:41 瀏覽:382
人為什麼用水洗東西 發布:2025-02-03 21:41:21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