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為什麼做作業的時候會想看手機

為什麼做作業的時候會想看手機

發布時間: 2022-06-11 03:01:33

『壹』 孩子在家寫作業總看手機,怎麼改掉這毛病呢

孩子考試復習前需要注意,對孩子最大的干擾來自手機。孩子們在做作業的時候看手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然後就會對手機上癮,不願意學習。

雖然家長再三提醒,他們也無動於衷,於是沒收了手機,等到到了學校就更難玩了。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有不同的版本:辛苦一天的學習,終於有時間看一會手機,會被父母嘮叨。

孩子認為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父母不需要干預管理。孩子可能其實很注重學習,但是家長只看到他們玩手機。

每天,父母和孩子之間都在上演手機大戰。第一,父母輕輕提醒,孩子口頭答應,但還是各奔東西。面對父母做出的各種承諾,孩子總能找到突破的方法,然後父母失去耐心,不再大喊大叫,孩子暫時收斂。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重復自己的技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手機之戰,要麼是沖突,要麼是冷戰。

根據孩子的娛樂需求,父母需要適當滿足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玩什麼而不是玩多久,比如玩兩個游戲而不是玩半個小時。因為協議時間長的話很容易讓孩子突破,不如用游戲次數來限制。起到限製作用。不會出現約定時間到了游戲還沒結束的情況。這樣的拖延讓父母覺得孩子沒有遵守約定,孩子覺得父母不體諒。

其實適當滿足孩子的娛樂,可以起到更好的剋製作用,可以更好地與孩子在學習上達成共識,減少孩子用手機作為逃避現實的工具的情況。

如果父母一上來就沒收手機,然後和孩子談條件,可能會變成為了拿手機什麼都答應父母的孩子,但是不會認真去做。

面對孩子用手機逃避現實,父母也可以這樣做。

1.接受現實

父母先接受孩子,孩子別無選擇,只能逃避。

2.和你的孩子談談壓力的來源

然後和孩子談談壓力來自哪裡,想想你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3.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

如果孩子手機成癮嚴重,建議家長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失去自己的分寸,不要強迫孩子接觸互聯網和手機。這樣做沒有用。更不能武斷地評判孩子,簡單粗暴的手段往往只能適得其反,造成更深層次的沖突,最終讓孩子不願學習,親子關系破裂。

『貳』 晚上寫作業的時候老是靜不下心來,想玩手機,怎麼辦

您好,我小時候是爺奶帶大的,我寫作業的時候也總惦記著玩……所以,我爺告訴我說:玩就痛快地玩,學就痛快地學。你痛快地把作業寫完,就可以痛快地玩了!

『叄』 想靜下心寫作業但總是忍不住想玩手機怎麼辦

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並嚴格執行.我們看書做作業也不能太長的時間,我們要的是學習效率.你把時間合理安排就好了,看書,做作業完了之後,我們就看一些動漫.當心靜不下的時候,可以想想,我們讀書就那麼一次,如果因為自己的貪玩而不好好學習,以後後悔了自己就要自責,而看電視的時間,我們以後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看.人的思想是決定人的一切的,加油

『肆』 寫作業的時候,老是忍不住想看電視,玩手機怎麼辦

很多人覺得自己計劃完不成,拖延,生活中種種惡習的根源在於自製力不強,以為增強了自製力,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這個想法是錯的,自製力並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那什麼才是呢?

一、75%真實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叫 Tal ,哈佛大學心理系大三的學生,同時也是學校壁球隊的主力。他每天很早起床去跑步,然後去學校,一天的課程結束後,他會去球場和教練進行常規訓練、打比賽,在此之後,他會去健身房健身,然後回家,做作業睡覺。日復一日,從不間斷。
於是大家紛紛認為 Tal 童鞋是一個高度自律的學霸。Tal 童鞋也是這么看待自己的,直到寒假到來。
作為學霸,寒假當然不會滿足於過過聖誕節,看看之前很火的天朝劇《Nirvana in Fire》(琅琊榜),Tal 打算預學兩門下學期的課,完成一個 Research Project,並且平均每天保持1小時以上的鍛煉。
嗯,結局喜聞樂見:Tal 童鞋跪了,他唯一的成就是如願看完了 Huge(胡歌)主演的這部大作,哦對,還胖了四斤。
啥,你問學習研究和鍛煉呢?Tal 只在頭兩天看了10頁書,加起來鍛煉了一個小時而已。看到這里我知道有人要跳出來說:「不!這不是真的!學霸辣么自律,寒假計劃怎麼會失敗?!一定是你瞎編的!」
對,如你所見,我瞎編了25%的部分,但那僅僅是具體的失敗細節,事實仍然沒有變化——Tal童鞋的計劃的的確確泡湯了。
不信你看,下面是他的原話,還有視頻截圖為證。
I can't wait to have the freedom without squash and just focus on my classes. Catch up on all the readings and writings and stuff. Winter holiday came. I stopped playing completely. And instead of becoming more proctive, I became far less proctive.
(我等不及沒有壁球的自由,以專注於我的學習,追上閱讀、寫作的進度。寒假來了,我不用再進行(壁球)訓練了,但與高效學習相反,我反而效率變低很多。)
有些讀者已經認出 Tal 了,沒錯,他現在是哈佛的教授,這張圖來自於他廣為流傳的《積極心理學》第11集。(借機安利下,作為哈佛當年最受歡迎的選修課,這門課於2010年被網易公開課收錄,並取了個很雞湯的名字,叫《哈佛幸福課》,此後長期霸佔排行榜第一,累計觀看數早已破千萬。)
二、學霸們的困擾
Tal 用親身經歷證明了,在寒假計劃這種事上,學霸和普通人其實有著同樣的困擾。當然,還是有人會說不對啊,我就認識那種寒假計劃很充實,還全都落實了的學霸!
對,沒錯,我們姑且把這樣的人稱之為「成熟體學霸",把前面那些計劃泡湯了的稱為「幼年體學霸」。在你們見到的那些學霸里,相當一部分仍處於「幼年體」,仍會和普通人一樣,受到自控力和拖延症的困擾。
那麼問題來了,「幼年體學霸」是如何成長為「成熟體學霸「的呢?
普通人的模式是這樣的:計劃失敗 -> 沮喪 -> 罵自己一頓 -> 制訂新計劃 -> 繼續失敗
學霸是這樣的:計劃失敗 -> 沮喪 -> 罵自己一頓 -> 深度思考計劃為啥失敗 -> 改善問題 -> 制訂新計劃
當然新計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失敗之後,學霸會重復上述流程。久而久之,新計劃中失敗的越來越少,成功的越來越多,學霸也實現了幼年期到成熟期的進化。
那麼為啥計劃會失敗呢?明明學霸們平時是擁有高度自控力的,難道到了寒假自控力會失效?
這就要說到自控力的假象了。
三、自控力的假象與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高考前是自己學習力和自控力的巔峰,上了大學之後,時間寬裕了,反而變得懶散了,到了假期更是懶得一發不可收拾,熬夜看劇、晚睡晚起、暴飲暴食。
我們以為自己的自控力曾經很強,上大學後變弱了,放假後則因為懈怠愈發孱弱——這其實這個假象。那真相是什麼?
Tal老師為我們揭示了兩個真相:
保證我們高效運轉的其實是習慣,而不是自控力
想想在高考之前的那種緊張的學習氛圍里,我們被動的養成了很多習慣——每天規律的上課、自習、吃飯和睡覺,我們目標明確——每個月、每個星期乃至每天的復習內容。這些我們習以為常,就像你每天早上起床都會自動去刷牙一樣自然。
你想想想你起床後刷牙的過程:穿衣服,拿起杯子和牙刷,走到衛生間,接水,擠牙膏。即使你可能還睡眼惺忪,但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確無比、毫不費力的執行下來,基本不需要太多的自控力。
而當你進了大學,課程安排變得自由了,你喪失了那些被動習慣,開始自己規劃學習和生活時,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時候。而此時,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第二個真相:
人的自控力是極其有限的
很多人不知道,自控力和肌肉力量一樣是有限的。這個結論被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證明,大家上網搜索一下就能看到,我這里不做贅述。
自控力也一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桌上昨天新買的一大堆零食,淘寶主頁玲琅滿目的商品,男神胡歌的新劇又開播了……
我們要反復抵抗這些誘惑才能專注於那些重要的目標,比如學習和減肥。
每拒絕一次誘惑,你的自製力就消耗一分,如果面臨的誘惑太多,總會有一個時刻,我們會累到無力抵抗,任由暴飲暴食、熬夜看劇這些行為支配我們的生活。
當然現實沒有那麼可怕,肌肉酸痛過兩天會恢復,自製力嘛,你睡個好覺也能回歸正常。
有意思的是,不同人天生力氣不一樣,自製力強弱也不一樣,自製力超群或是弱到掉渣的,在人群中都占很小的比例,大多數人都處在中間狀態。
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學霸就是那群天生自製力超群的人?如果是這樣,那我寫這篇文章也太沒意思了。
有機智的童鞋馬上反應過來了:哦!既然我們可以鍛煉肌肉,自製力也是可以鍛煉的,對吧!
這話沒錯,然而肌肉力量有極限,自製力也是有極限的。
另一方面,就像上面講到的第一點:無論是校園里的「成熟期學霸」,還是社會里的精英人士,其高效的學習和生活,並不像我們往常以為的那樣,依賴於強大的自製力,而是得益於後天構建起來的習慣體系。
如何利用我們有限的自製力,去構建這樣一套體系,才是我最想說的東西,當年的Tal,也是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才開始了他的翻盤之旅,成功進化為成熟體學霸。
但是構建習慣體系,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原因有兩個:
1、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有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在阻撓我們的行動
2、很多人不知道,習慣背後的原理。
四、看不見的敵人
很多人都想要減肥,想要健身,但大多數人的狀況是:決定要減肥後,制定了詳細的計劃,辦了幾千塊的健身卡,卻在去了不到三次後,將這些東西都束之高閣。
為什麼建立一個鍛煉的習慣這么難呢?因為太多人不了解習慣背後的原理,更重要的原因是,太多人太急,太想在短期內看到顯著的改變。
是的,我們都希望一夜暴富,一朝成名,都喜歡看「窮小子白手起家創業成功,「胖女孩半年瘦身八十斤俘獲男神芳心」的故事。
但這些不是我們的錯,我們之所以天生短視,喜歡即時的反饋和滿足感,是因為大腦里,住著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在搗亂。首先你得意識到它的存在,然後才能戰勝它。
在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還茹毛飲血的時候,資源稀缺,大腦需要持續的分泌化學物質,促使人們去尋找並攝入食物,把自身的脂肪儲存的越多越好;如果不是這種機制,人類很可能存活不到今天。
可我們不是原始人,我們進化出了更高級的控制單元,所以我們學會了計劃,學會了為達成長期目標放棄短期利益。
但原始的那部分大腦並沒有消亡,它依然在時刻爭奪著身體的控制權,促使我們孜孜不倦的尋求即時的滿足感。
所以你明白了嗎?為什麼晚飯吃了不少,睡前還是管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為什麼你打開手機想要背單詞,卻鬼使神差的戳開了微博;這些的本質都是原始大腦在作怪。
看到這里,你意識到敵人的存在了,即大腦的原始部分;你也意識到它慣用的伎倆——即時滿足感。但這還不夠,要打敗它,你得掌握科學的武器,也就是習慣的原理。
五、習慣的原理
習慣的養成,依賴於四個部分:觸機(cue)、慣性行為(routine)、獎勵(reward)和信念(belief):
觸機:即觸發習慣的原因,你可以想像成手槍的扳機。習慣的觸機有很多,可能是時間、地點或場景。你早上刷牙的觸機是起床這個動作;去吃午飯是因為時間到了(額,好吧,還有肚子餓了);觸機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決定習慣好壞的,是它引發的慣性行為。
慣性行為:之所以叫慣性,是因為它是無意識的,比如一打開電腦就先上網看看娛樂新聞;比如睡前一定要刷一下朋友圈。在建立新習慣的過程中,我們的自製力,就用於修正那些引起拖延的舊行為,將其替換為新的慣性。這一步是最消耗精力的過程,可能要與舊習慣反復拉鋸,因為良好慣性行為的建立不僅需要有自製力去克服舊的行為,還需要在行為結束時獲得正向的反饋,也就是下面要說的「獎勵」。
獎勵:這是習慣養成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往往被人們忽略。為什麼壞習慣容易養成且難以改變?因為它們的獎勵往往即時而明顯:打游戲、刷網頁、吃零食都能獲得即時的滿足感。而背單詞、健身、練書法這些行為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天生能從過程中獲得精神激勵,但很多人不行,那我們需要人為的賦予自己獎勵:比如記錄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時不時發個微博鼓勵下自己、達成一些小目標時吃頓好的慶祝下等等。
關於獎勵,稍稍多說幾句。諸如學習、健身這種事本身是有點反人性的,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快速建立正向獎勵機制呢?這個展開能寫兩本書,我這里不贅述。
我想提供一種思維:即多去看看那些享受學習、享受健身的人是怎麼做到這些事情的,把目光放在積極面上,而不是懷疑自己能力不行,覺得自己做不好。
此外,強化你的「信念」有助於你獲得精神上的正反饋。
信念: 這是支撐你建立習慣的內在動力:你想要每天背單詞,是為了幹掉英語考試;你想要學會彈吉他,是為了能在各種晚會上一顯身手;你想要健身減肥,可能是想俘獲男神的芳心。
總之,你是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信念能讓你你在養成好的習慣時獲得精神上的正向反饋,同時,你的信念越強烈,就越能忍受改變過程中的痛苦與反復。
明白了這些,可以更好的幫你建立習慣,而關於如何建立習慣,我這里想說點我在踩了無數坑後,用斑斑血淚換到的重要經驗。
六、三點心態
1、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
承認自己是個能力有限的普通人並不可恥,《積極心理學》中的建議是:對於一般人,一個月能建立一到兩個習慣就很不錯了。
一年下來至少養成12個習慣,你能夠爆掉大多數人了。在此之上,我特別想強調的是:對自己少一些苛責,多一些鼓勵。
2、少一些苛責,多一些鼓勵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太過於強調嚴格自律和自我批評,卻很少教我們如何鼓勵自己。太多人放棄改變,是因為在反復的失敗後,用批評和苛責撲滅了自己內心的火種。
我大學最墮落的兩年,深受這種思想所害,最後讓我走出來的,不止是不甘墮落,更是每次失敗後,像對待朋友,有時甚至是像對待小孩子一樣,鼓勵自己:「這周計劃鍛煉三次,只鍛煉了一次?沒事,也比不鍛煉強吧,下周試試兩次吧!」
真的,在與慾望和弱點搏鬥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時候是沒有隊友的,你只有自己給自己打氣。
3、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
無論你苛責還是鼓勵自己,最後引發改變的,是行動。想做什麼,現在就開始做吧,不要等到以後。在我的認知中,90%的「明天再說」等於「明天就忘」 。
想看書的,今晚睡前就拿起來,哪怕只看一頁;想鍛煉的,今天就蹦躂起來,哪怕只是一組4分鍾的燃脂訓練;想學畫畫的,今天就畫起來,哪怕就畫一個水杯。
只要你做了,無論多少,你都是在行動,都是改變,而如上一點所說:再微小的改變,都值得褒獎。
就像雖然90%的人看了這篇文章,過兩天還是會忘記。但我覺得不要緊,別苛責自己,至少這么長的文章,你都快看完了,對不對?
最後,送一句我愛極了的話給大家:
Incremental change is better than ambitious failure.
逐步的改善 好過雄心勃勃的失敗。

『伍』 我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忍不住玩手機,每次不知情的就浪費好長時間,想找個方法克制。

提高自製力,學會克制自己。

玩手機容易上癮,而且很難克服。

那麼可以讓父母或其他人監督,在監督下寫作業。

制定懲罰措施,如果違反了又去玩手機,那麼讓監督人實施懲罰。

『陸』 我寫作業時總是想看手機,怎麼辦

你好,你可能很喜歡玩手機吧,上癮的表現。
努力剋制,面對這個只能自己心裡按捺咯,你想的應該不是玩好再做,而是想寫好再痛痛快快的玩哦。這樣心裡就會靜下心來,再不行只有強制了。拜託人把手機拿走,關機。
望採納。

『柒』 為什麼我現在一寫作業,就想玩手機把以前沒玩過的玩一遍,沒看過的新聞什麼的看一遍,反正就是玩手機玩

這是心裡的浮躁,光想著玩,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你先反省一下自己,心裡告訴自己要寫作業,不玩手機,增強自己的自製力,其次在寫作業時把手機先關機,放起來。並且最近這些天少玩些手機,慢慢的對手機的迷戀程度就沒那麼大了,你也可以改掉這種浮躁心理了。

『捌』 我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想玩手機怎麼辦怎麼控制自己啊

哦,沒有耐心啊~
寫作業想要玩手機呀,很正常,貪玩啊,想到手機就沒心情寫作業,導致正確率下降(求速度了~)對吧?
有一種辦法:1.克制(怎麼做都行)。2.手機「上交「。3告訴自己寫完再玩,如果作業實在太多,自己又實在想玩,想想後果就行嘍

『玖』 寫作業的時候老想玩手機咋辦

你跟我一樣,寫作業得時候總是想忍不住的看看手機,或許你可以給自己先制定一個目標,說寫完多長時間的作業後就可以用一次手機,然後把目標寫在一張小紙條上,當你寫作業想玩手機的時候一看到自己定下的目標就不會再想有玩手機的沖動了

『拾』 做作業時,控制不住總是玩手機怎麼辦

人控制不住自己,老想玩手機,那就把手機放到遠一點的地方,或者說是把手機交給父母,讓他們去幫你保管起來,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在父母的幫助下你可能會因為寫完作業才能去玩游戲,就有了這樣的一個寫完作業去做很多事情的一個基礎。


如果有起床後第一件事是看手機,吃飯、上廁所要拿著手機看,甚至洗澡時也要把手機裝入防水袋帶進浴室等手機依賴「症狀」,就需要「戒手機」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外出不帶充電寶。頻繁使用手機會讓電量大跌,如果不隨身攜帶充電寶,就少了一條後路,自然能主動減少使用手機。

2.關閉提醒功能。鈴聲、振動音會不停催促你關注手機實時信息,但有些內容並不重要。休息時不妨關閉消息提醒功能,只在必要時查看,就能轉移注意力,減少手機使用時間。

3.制訂使用計劃。給自己或孩子制訂一個計劃,規定手機要在什麼時間使用,每天使用不能超過多長時間,不必要時把手機放在「禁區」內,通過一段時間的控制,會收到不錯的效果。如今,無論是朋友聚會,還是家庭用餐,都少了游戲互動、聊天暢想,人際交流變成了「人機交流」。

因此,歡聚時光最該給手機放個假。另外,持續盯著感興趣的網路內容看,會刺激大腦興奮,即使放下手機,也不能馬上入睡,長此以往會打亂睡眠規律,建議睡前兩小時就應將手機關機。

4.培養興趣愛好。培養一兩種愛好,閑暇時多參加集體活動和戶外運動,拓展視野和興趣,你會發現外邊的世界遠比方寸之間的手機網路有趣得多。

5.如果以上都比較難做到,或者說做得不好,那建議使用斜面護脊床墊,用它來矯正一下頸椎等,也不失為一種補救的方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低頭族

熱點內容
為什麼孩子眼皮一會單一會雙 發布:2025-02-04 15:40:08 瀏覽:16
和平精英男生為什麼這么多人用 發布:2025-02-04 15:38:00 瀏覽:187
iphone打開文件為什麼無法顯示 發布:2025-02-04 15:34:59 瀏覽:634
為什麼吃草莓但不吃草莓味的東西 發布:2025-02-04 15:34:23 瀏覽:234
為什麼腰椎晚上就比較疼 發布:2025-02-04 15:27:32 瀏覽:841
手機為什麼只能3g 發布:2025-02-04 15:22:31 瀏覽:425
小米為什麼這么強化產品 發布:2025-02-04 15:19:13 瀏覽:587
足部過敏濕疹為什麼晚上癢的厲害 發布:2025-02-04 15:13:17 瀏覽:386
為什麼男生的耳廓比女生大 發布:2025-02-04 15:13:14 瀏覽:590
彩虹形成的時間為什麼不長 發布:2025-02-04 15:11:02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