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麼是北方人
⑴ 小米是性溫還是性寒還是
小米性涼的,不適合氣血兩虧及身體寒濕重的人吃。
只要是身體寒濕重,身體經常出現這疼那疼的毛病的時候,是不能將小米當主食來吃的,平時也最好不吃。而身體狀況不錯,並沒有身體疼痛性疾病的人,如將小米當主食吃,水果及寒涼的蔬菜一定要少吃或不吃,或在吃了上火的食物後,喝上一碗小米粥,滋陰潤燥,恰到好處。
北方婦女做月子吃小米稀飯的時候是要加紅糖、紅棗的,不是單獨吃的。為什麼小米主要是北方人吃,南方人吃的很少,而且這個吃法是自古傳下來的,以前的北方,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不如南方的豐富,特別是冬季,沒有水果,蔬菜的品種很少,只有土豆、洋蔥、白菜、韭菜、包菜、蘿卜等這些性平、性溫的蔬菜,北方人又愛吃牛肉、羊肉,愛吃蔥、姜、蒜,都是性溫的食物,同時北方又缺雨水、乾燥,在這種情況下,小米的性涼,小米的滋陰潤燥的功效就起到了非常好的中和、平衡作用。
其實上天早給生活在某個區域的人准備好了他們應該吃的食物,這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只可惜現在的人們已沒有按天、按區域吃飯了,北方的冬天已不缺水果了,更不缺各種夏季才能生長的寒涼的蔬菜了,這時的北方人再以小米為主食,再大量地吃著涼性的小米,自然就起不到中和的作用了,起到的是寒上加寒、雪上加霜的作用。
⑵ 中國的米有很多的品種,粟米和小米都有什麼區別
粟米帶殼小米是沒有殼的,小米的口感比粟米口感更加好一些,粟米的營養價值比小米更高一些,它倆的名字不一樣,他們所產生的一樣,價值不一樣。
⑶ 黃米和小米的區別是什麼
黃米本是北方一種糧食,照字典的解釋,是去了殼的黍子的果實,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煮熟後很黏。
黃米、小米同出北方,但在北方人眼裡,黃米是要高於小米的。小米是去了殼的穀子的果實。人們拿黃米當江米使,有些地方還拿它做糕待客。
⑷ 北方人為什麼習慣喝粥(小米湯),而南方人不
這是地理環境早的成,種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北方大部分地區沒有這樣的條件,而小米在北方的環境下很適合。
另外,喝粥在以前是低水平生活方式,以前都是幹活的勞力男人們吃干飯,婦孺老幼吃稀的,保證勞力們有力氣幹活,後來糧食供給不再緊張,喝粥不再代表低水平的生活,才逐漸作為一種平常的習慣保留下來。
而且,不是一個地方的人習慣吃什麼,就去種什麼和做什麼,大多數的時候是這個地方產出什麼,這里的人們就吃什麼和做什麼,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這樣。
讓陝北農村天天種水稻,他自己喝水的都不夠,哪裡有那麼多水往地里灌,灌下去了也就半天就幹了,根本存不住,所以只能種小麥,玉米,粟米這樣的作物,食物也只能從這里選擇,習慣也只能這樣形成。
⑸ 大黃米和小米的區別
大黃米和小米的區別
1、植物果實
大黃米和小米是不同植物的果實,出產大黃米的植物名為黍子,在把黍子果實去掉外皮以後,就是大黃米,這種大黃米的外形比小米要大一些,而且顏色也比較黃,在煮成粥以後比較粘稠。
小米則是穀子這種植物果實,也是在收獲以後去掉果實外殼得來的,把小米單獨存放時大家看不出什麼,但是與大黃米放一起以後就會發現,小米的個頭較小,而且顏色有些發白,比黃米淺許多。再就是小米煮制以後,沒有那麼大的粘性。
2、穗的不同
在民間區分大黃米和小黃米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它們的谷穗,小黃米的谷穗是一條一條的樣子,而縣里很粗,外表為黃色,而糜子的穗子則有很多個,而且都很細,外表也是黃色,但是收取以後要把外表的黃色脫掉變成紅色,在食用以前再把紅色的外皮脫掉才是人們看到的大黃米。
3、稱呼與外觀的區別
大黃米在沒有去掉外殼以前是叫糜子的,而黃小米在沒有去掉外殼以前則叫穀子,而且從外觀上來看,黃小米的顆粒要比大黃米的顆粒小一些。再就是黃小米的外殼是黃色,而大黃米的外殼則是紅色的。
4、食用方法
大黃米最常作用食用方法就是製作年糕,在用大黃米製成年糕樣子以後,還可以進行下一步的精加工,比如炸年糕和煎年糕等,在北方地區都十分有名。而小米的食用方法有些單一,那就是煮粥,但是它在煮粥時可以與不同的食材一起搭配,像小米南瓜粥,小米地瓜粥以及小米綠豆粥等。
⑹ 現在的人為什麼喜歡吃小米呢
小米是北方的人吃比較多,南方人吃的是大米,北方人種不了大米但他們那能種小米,所以多數吃小米的人都是北方人
⑺ 小米是北方人喜愛的主要糧食之一,營養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約佔9.7%
小米就是粟米,也稱稞子、黏米。禾本科草本植物粟的種子,去殼即小米。又稱白粱粟、秈粟、硬粟。小米可以煮成小米飯,當做主食,也可以取少量的小米,煮成粥食用。
小米簡介: 小米又稱粟米,古稱粟,又叫粱,是中國古代的 「五穀」之一,也是北方人喜愛的主要糧食之一。小米分為粳性小米、糯性小米和混合小米 。
小米的營養價值:小米含蛋白質,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於稻、麥。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達0.12毫克,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
用途:小米粥是保健食品。可單獨煮熬,亦可添加大棗、紅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風味各異米磨成粉,可制糕點,美味可口。小米的芽和麥芽一樣,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
⑻ 黍和粟的區別
黍與粟區別很明顯:
第一:粟就是穀子,穗主要是棒狀的,黍穗非常鬆散,還有就是粟的成熟期比較晚。
第二:黍非常早熟,黍的種子表面以紅褐色為多,也有少量為淺黃色,表面非常有光澤,粟則沒有光澤,以淺黃色為主。
第三:米質方面,均為黃色,粟顏色較淺,黍顏色較深,從粘性方面無法區分,都有粘和不粘度品種。
黍:古代專指一種子實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線形,子實淡黃色,去皮後叫黃米,煮熟後有黏性。是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古代用黍百顆排列起來,取其長度作為一尺的標准,叫黍尺。黍可以釀酒、做糕等。
粟:俗稱小米。古代的粟是黍、稷之類糧食的總稱。粟的糧食古農書稱為粱,糯性粟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後來人們把一種比較細的梁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簡單區分為:穗大、毛長並且粒粗的是梁,穗小、毛短並且粒細的是粟。苗和茅草相似。粟現在還在種植。
(8)小米為什麼是北方人擴展閱讀
黍類是禾本科一類種子形小的飼料作物和穀物。亞洲或非洲可能在很久以前前就已有栽培。在距今8200年前的中國甘肅秦安大地灣一期遺址F374號房基西南角下面,就曾發現了已碳化的糧食作物黍和油菜籽的殘骸. 一般株高0.3至1.3米(珍珠黍可高達1.5至3米)。
穗狀或總狀花序,也有圓錐花序。除珍珠黍外,種子脫粒後谷殼不脫落,去皮後常呈奶油白色。黍類在亞洲很多地區、俄羅斯和西非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在美國和西歐主要作為牧草或用來制乾草,但在中世紀的歐洲也作為主要穀物。
黍類有很多種,如珍珠黍(是印度和非洲的普通糧食,適於貧瘠乾燥土壤)、掃帚黍(在美國作為飼料,在亞洲和東歐供食用)、穀子(也稱小米或粟,北美和歐洲西部作為乾草種植,在中國等亞洲國家是重要糧食作物)、指黍(南亞和非洲部分地區的重要糧食作物)、日本黍(種植於日本和美國,用於制乾草)等等。
黍類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質含量約6%至11%,脂肪約1.5%至5%。黍類味濃,不能制膨鬆麵包,主要用於小麵包干及做粥或飯。世界年產量約3000萬噸,主要生產國是印度、中國、奈及利亞和俄羅斯。
黍,是中國小雜糧的一種,一年生糧食作物,成熟以後是金黃色,在中國的北方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在山西大同,忻州一代。黍去皮以後,叫黃米,此種米有黏性,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做粽子的原料之一,此外黍磨成麵粉以後還是做油糕的原料。
⑼ 北方人為什麼喜歡吃小米
估計現在大部分的北方人也不是很愛吃小米。因為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愛吃粗糧的呢。不過小米營養價值很高,而且過去北方適合種小米,而不適合種大米,所以吃小米的比較多。這個應該無關為什麼喜歡吃的。
⑽ 小米能像大米一樣當主食嗎
當然可以啊
小米,書面的說法叫栗,古代也稱禾屬於長說的五穀(栗、麥、稻、黍、菽)之一。
黃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典型的旱農耕作文化也就是小米、糜子文化。紂王和妲己也吃的小米,一直到春秋戰國時候小米都是首要的糧食作物,漢書中提到董仲舒說上說:「《春秋》它谷不書,至於麥禾不成則書之,以此見聖人於五穀最重麥與禾也。今關中俗不好種麥,是歲失《春秋》之所重」。小米可見被放到重要地位里。直到隋唐水利設施發展才使水稻,小麥發展起來,但是小米仍是北方人主要口糧。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時代,小米加步槍,不單是生活加戰爭,更成一種意識。到了建國初期人們工資都要折換成小米計算,幾級職位折換成多少斤小米。
《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克,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於稻、麥。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達0.12毫克,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
在你沒胃口、食慾差的時候,小米粥的作用不亞於開胃菜。在工作壓力之下,現代都市白領胃部不適已成通病,有一樣健胃食品是最綠色,也最沒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而中醫認為小米味甘咸,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內熱者及脾胃虛弱者更適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後能開胃又能養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嘔吐的功效。另外,小米因富含維生素B1、B2等,還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能。
到了六七年代以後,由於水利建設大量普及,小米在北方已經很少種植了。沒有去殼的小米往往作為家禽的飼料使用,它的地位也就大大下降了。它只是作為調劑伙食的一種方式,現在是品而不是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