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手機放棄了圓角
❶ 為什麼iphone應用圖標都是圓角
iPhone手機APP的圖標為圓角。
iPhone手機APP的圖標採用扁平化設計,
四個角是圓角,這樣四條邊平穩過度,顯得十分美觀自然。
若不採用圓角而是直角,顯得很尖銳,而其他圖案又會顯得花樣大,雜亂。
因此,iPhone採用的扁平化圓角設計。
❷ 喬布斯回歸後,蘋果為什麼能發生走向成功的化學
喬布斯回歸後,蘋果為什麼能發生走向成功的化學
1、蘋果iOS取消了擬物設計(Skeuomorphism):喬布斯痴迷於創造一些看上去像真實物體的圖案。
2、蘋果正逐步淘汰圓角矩形:喬布斯喜歡圓角矩形,在他的自傳中有一則關於此的故事:有人在蘋果初期質疑他推崇圓角矩形的決定,然後他拽著那個人給他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到處充滿圓角矩形的事實。而新款iPhone軟體中圓形的數量大大增加。
❸ iphone6存在什麼設計缺陷
圓角矩形邊框被嫌棄:
iPhone 6同樣提供3種顏色:土豪金(玫瑰金)、鈦空銀和深空灰。在經歷了從iPhone 4到iPhone 5s一共4款垂直切割邊框設計後,iPhone 6提供了全新的設計,即從背部到四周邊框的過渡採用了圓角設計,而不是過去的直角。
iPhone6驚現「彎曲門":
雖然iPhone 6/Plus的屏幕較4英寸的iPhone 5S大了很多,但它們的厚度卻僅有6.9mm和7.1mm,比7.6mm厚的iPhone 5s更為性感。根據「物體越長越容易彎曲」的物理原理,當iPhone 6變長且變薄之後,彎曲的幾率自然成倍增加。通過分析那些變彎了的iPhone 6圖片,我們不難發現iPhone 6出現彎曲的部位並不是正中央,而是音量「-」鍵的位置。
❹ iphone6存在什麼設計缺陷
1.圓角矩形邊框被嫌棄
iPhone 6同樣提供3種顏色:土豪金(玫瑰金)、鈦空銀和深空灰。在經歷了從iPhone 4到iPhone 5s一共4款垂直切割邊框設計後,iPhone 6提供了全新的設計,即從背部到四周邊框的過渡採用了圓角設計,而不是過去的直角,這給人以口實。看上去似乎缺乏了硬朗的作風,很多人認為這種設計有些娘娘腔。
2.800萬像素攝像頭春光外泄
對於處女座的人來說,iPhone 6凸出來的800萬像素攝像頭可能讓人看著渾身難受。的確,我從一開始看到這個破壞了整體美觀的攝像頭的時候總覺得它礙眼。可能這也是蘋果的無奈之舉,為什麼這么說呢?
iPhone 6在屏幕變大的同時機身重量、高度和寬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唯一變小的變數是機身厚度,相比較iPhone 5s 7.6mm的機身厚度,iPhone 6隻有6.9mm,而5.5英寸的iPhone 6 Plus僅為7.1mm。如果機身厚度保持和iPhone 5s相同,則意味著iPhone 6和6 Plus的重量將顯著增加,這對於以握持感著稱的蘋果顯然是不可接受的。而那顆iSight攝像頭為了成像質量卻無法做到更小的情況下,攝像頭只能害羞的拋頭露面了。
另外,人們當初認為iPhone 6會配備更高像素的攝像頭,比如1300萬像素,最終蘋果繼續沿用了800萬像素5鏡式鏡頭,並採用了Focus Pixels自動對焦技術來提升成像素質。不管怎麼說,這顆讓人看著別扭的攝像頭或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
3.iPhone6驚現「彎曲門」
雖然iPhone 6/Plus的屏幕較4英寸的iPhone 5S大了很多,但它們的厚度卻僅有6.9mm和7.1mm,比7.6mm厚的iPhone 5s更為性感。根據「物體越長越容易彎曲」的物理原理,當iPhone 6變長且變薄之後,彎曲的幾率自然成倍增加。通過分析那些變彎了的iPhone 6圖片,我們不難發現iPhone 6出現彎曲的部位並不是正中央,而是音量「-」鍵的位置。
這個現象很好理解。我們很難用手直接扯斷一節寬膠條,但我們只需用尖銳的物體(如筆尖)在膠條上扎個孔,就可輕松扯斷膠條。而iPhone 6音量鍵恰好從金屬邊框的鏤空部位探出(有孔隙),這也是一體化金屬邊框最最薄弱的位置(圖2),一旦受力超過了機身可承受的強度,自然要從這一點得以釋放。
❺ 工業設計角度定義蘋果手機
從工業設計角度來看:
iPhone6的屏幕邊從iPhone5的倒角變成了圓角,是會更耐磨的,倒角是尖銳的,力集中在一點一線,容易磨損,圓角可以看作是無限放大的一個微小平面,是會更耐磨的,但圓角我覺得會失去一定個性。從許多視頻去看iPhone6非常容易折彎,我覺得在材料選擇iPhone6是失敗的,如此追求超薄的手感註定材料強度必須跟上才行,我覺得iPhone6更應該使用不銹鋼材質,雖然精鑄不銹鋼效率低下,但這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❻ 蘋果截圖圓角怎麼變回直角
蘋果截圖圓角發給別人就變回直角了。
拓展:
Phone12系列手機的直角邊框設計,可以說是蘋果手機在歷經了6代的圓角邊框設計之後,又再一次回歸到了iPhone4系列的經典邊框設計!不過,關於iPhone12系列這一邊框設計的改變,也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熱議,有的人認為這只是為了致敬經典,而有的人則認為這是在「販賣情懷」,是蘋果手機缺乏創新的一個表現罷了。
總而言之,關於iPhone12系列的直角邊框設計,人們的評價可以說是褒貶不一的!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那就是直角邊框所帶來的「硌手感」其實是無法避免的,這也算是直角邊框設計的一個通病吧!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即便iPhone12系列手機的直角邊框設計會帶來一定的「硌手感」,但是關於這一設計的背後原因,其實還另有「隱情」,那就是跟iPhone12系列手機的「5G」設計關系密切。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23日,日本東京,iPhone 12在日本正式發售
就在最近,魅族科技副總裁華海良便指出,iPhone12系列手機之所以會重新回歸iPhone4系列的經典邊框設計,其實是因為技術限制的原因,所以才必須這么做。
而這個「技術限制」指的就是美國5G毫米波技術的限制,然後再加上蘋果對於手機機身重量和厚度的極致追求,最終才造就了iPhone12系列手機的經典直角邊框設計。
不過,這樣設計也可以帶了兩個好處,那就是不僅能夠5G毫米波天線的模塊化設計得到更好的排布,也使得iPhone12系列手機的機身重量和厚度都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不管怎麼說,iPhone12系列手機的直角邊框設計,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還是給人們帶了一定的新鮮感,畢竟大家都用習慣了圓角邊框的蘋果手機,其外觀視覺疲勞也確實需要新的設計來沖擊一下了。
圓滑當道時代的銳利異類 2010 iPhone 4 驚世駭俗 2020 iPhone
當然了,直角邊框設計除了能夠帶來外觀和握持手感的改變,更為重要的還是因為蘋果考慮到了5G功能設計的技術限制,在犧牲了一定的手感之後,換來了更為極致的機身重量和厚度,這一點取捨個人覺得還是挺值的。
❼ iphone6為什麼要放棄圓角矩形設計
因為尺寸增加,繼續保持直立邊框會有強烈的割手感,為了手感犧牲了一部分外形設計
❽ iPhone會不會回歸圓角
目前蘋果正在考慮中,但是很多人表示這樣就失去了蘋果手機的這幾精髓。
❾ 為什麼我的蘋果手機任務卡片沒圓角
要iphone X手機才會有圓角 其他手機沒有的
❿ 蘋果手機直角和圓角的區別
每年新 iPhone 甫一亮相,色彩的搭配,形狀的選擇,外觀的美醜,都毫無疑問成為大家最關注的熱門話題。
iPhone 12 也不例外,它摒棄圓潤,重回方正,一改過去 7 年來 iPhone 所採用的形體設計,但對於十年前曾經用過 iPhone 4 、5 的人來說,新 iPhone 更像是一次舊時光的重現。
這是蘋果在向經典致敬嗎?我並不否認,常說時尚就是一圈一圈的輪回,而歷代 iPhone 的外觀,其實也經歷了 4 個階段,4 種形態的設計變化。
定型之路
在造型和工藝上,前三代 iPhone 並沒有多少亮眼之處:它們都留有寬大的邊框,整體偏向圓潤,而三代機型的差異,僅在於背蓋的弧度,以及所選用的材質上。
其中,初代 iPhone 的後蓋選擇了「鋁合金 + 黑色塑料」的拼接方式,而 iPhone 3G 和 3GS 更是在外殼上全部裹上塑料,均是為了方便網路信號傳輸。
▲iPhone 與 iPhone 3G。圖片來自:Macstories
不過此時,iPhone 給手機業帶來的改變,也並非涉及到單個設計或功能點 —— 畢竟在那個時候,iPhone 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硬體系統,人們更願意談及的,是它的圖形界面,多點觸控屏,以及虛擬鍵盤操控。
這些核心要素,不僅確立了 iPhone 的「外在」,也讓它與市面上其它功能手機產生的明顯差異。
也只有在 iPhone 的式樣都得到確定後,蘋果才能夠將設計放在更高的優先順序上。
玻璃與金屬共舞
走向 iPhone 4,蘋果迎來了一次設計上的分水嶺。
這也是蘋果累積了 iPhone、iPhone 3G 和 iPhone 3GS 三代產品的經驗後,第一次開始重視 iPhone 的設計。
簡單來說,iPhone 4 是將兩塊透明玻覆蓋在前後機身上,搭配金屬中框,形成了一種方正形態,風格與前三代 iPhone 極為不同。
這種「三明治」風格的設計方向,也曾經是蘋果初代 iPhone 的原型設計之一。只不過在那個時候,蘋果還無法在確保產品美觀的前提下,將所有元件都塞進去,直到 iPhone 4 才獲得了成熟的時機。
▲iPhone、iPhone 3GS 和 iPhone 4。圖片來自:Haiku Deck
往後的 iPhone 5 時代,整體仍然延續了 iPhone 4 的方正風格,但由於它的外殼是由一整塊鋁合金削切而成,機身厚度與重量得到明顯下降。
不過,為了避免信號被金屬層屏蔽,iPhone 5 和 5s 都將後蓋的上下兩段鏤空,替換成玻璃蓋板,形成了三段式的風格。
▲ 蘋果官方放出的 iPhone 5 製造流程片段
多彩的 iPhone 5c 也是這個時候出現的。這是蘋果第一次採用聚碳酸酯材質,來打造彩色 iPhone。
由於塑料外殼比金屬更容易接收到信號,iPhone 5c 不需要在外殼上另外開孔,邊框與後蓋也不再有結合痕跡,實現了比 iPhone 4、5 更高的一體性與圓潤感。
▲ iPhone 5c。圖片來自:TechCrunch
另外,iPhone 5c 也一改當時人們對於塑料手機的偏見。就算它選擇的是成本較低的聚碳酸酯,但在蘋果的精湛工藝下,卻做出了猶如陶瓷般的光滑亮澤。
材料無貴賤,工藝見高低,當年的 iPhone 5c 便是最好的例子。
▲「天線門」事件是蘋果在結構設計上的一次疏忽。圖片來自:CNN
遺憾的是,這個階段的 iPhone 也爆出不少爭議。比如說 iPhone 4 的「天線門」,還有 iPhone 5 的硌手倒角,以及會掉漆的陽極氧化鋁後蓋等,這些都是 iPhone 在結構、材料層面所暴露出來的問題。
但不管怎麼說,蘋果這一輪方正形體的嘗試還是非常成功的,也為之後的 iPhone 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設計經驗。
一體化
2008 年,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喬納森埃維在一次活動上,向大家介紹了 MacBook Air 的製作工藝。
不同於過去由多種金屬材料焊接的方式,在 Air 上,蘋果採用了一種新的加工方式:它的主體框架是由一整個金屬塊慢慢削切、打孔而成的,鋁合金一體成型的外殼,也由此而來。
在 MacBook 上試水成功後,這種「一體成型」的工藝,也逐漸被運用在 iPhone、iPad 等其它蘋果產品上。比如在 iPhone 5 時期,其金屬外殼同樣是由一系列銑削研磨製成。
只不過在這個階段,蘋果還需要靠玻璃來完成後蓋拼接,而當不同材質組合成一起時,必然會留下結合痕跡。
直到 iPhone 6,iPhone 才真正開始走向一體化。
工藝精進後,iPhone 6 在輕薄度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而且它的形體也發生了改變。
從側視圖中你也能看到,iPhone 4、5 時期的方正結構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圓潤的側邊,以及稍微帶有點弧度的 2.5D 屏幕玻璃。
這也是 iPhone 發展中的第二次設計更迭,往前,向後,你看到的,又是兩種不同風格的 iPhone。
但選用了一體成型的金屬外殼後,iPhone 6 也衍生出新的設計問題。出於對天線信號的考慮,蘋果不得不在金屬後蓋上切出四段塑料條,這些「白帶」對於視覺的影響,甚至比原來的「金屬 + 玻璃」的三段式結構更甚。
▲ iPhone 6、6s 實現了更高的一體化,但視覺上卻並不美觀
也因如此,當時人們對於 iPhone 6 深空灰以及白色版本的吐槽會更少些,因為這兩個款式的天線條顏色,會更接近於後蓋原本的配色,而不會像金色和玫瑰金那麼突兀。
到了 iPhone 7 時期,為人詬病的背部天線才得到緩解。
▲ 相比 iPhone 6、6s,iPhone 7 背部的天線條已經得到很好的隱藏了
一來,蘋果減少了天線的數量,並讓「白帶」盡可能地與機身上下邊緣貼合,同時還重新啟用了深黑色,進一步來掩蓋天線條的視覺影響。
二來,iPhone 7 時期的蘋果還拿出了一個全新的「亮黑色」版本,這也是蘋果在工藝上的一次「炫技」。
蘋果曾在一段工藝視頻中講解了亮黑色的生產原理。它先將鋁金屬進行拋光處理,之後是陽極氧化和染色工序,最後再使用磁化鐵粉對表層進行浸浴,得以將金屬打磨成和玻璃一般的質感。
更高的生產難度,讓亮黑色版獲得了如工藝品般的質感,而且它還消除了注塑天線與鋁合金這兩種材料的差異,實現了極高的一體化形態。
但走向極致也是有代價的 —— 成本顯然是一方面,而且亮黑非常不耐刮,稍有摩擦就會在機身上留下痕跡,所以,它註定無法成為一款走向大眾的產品。
全面屏
被定義為 iPhone 十周年紀念機的 iPhone X,形體上依舊是圓潤的。若是單看側視圖的話,你並不會覺得它與 iPhone 6、7 的差異。
但 iPhone X 的改變比前幾代更大,因為它主要是關乎到屏幕。
全面屏設計到來後,iPhone 上標志性的元素 Home 鍵,被滑動手勢所取代,屏幕上下兩端也進一步延展開來,得以與邊框保持等寬。
唯一的不適,就只在於頂部的劉海上了。
它為 Face ID 而生,也成為了全面屏時代下 iPhone 的新特徵。
為了迎合全面屏形態,蘋果也在這個階段完成了一系列設計轉變。比如說 Home 鍵消失後,像 Apple Pay、呼叫 Siri 的功能,就得由雙擊、長按鎖屏鍵來完成。
這也是為什麼,iPhone X 上的側鍵會變得更長,且更容易被我們按到。
還有一點是無線充電功能的引入,這使得 iPhone 拋棄了金屬一體化的設計,再次選用了和 iPhone 4 時代類似的「金屬中框 + 玻璃後蓋」的形態。
至此,礙眼的天線條被徹底消滅,後蓋重新回歸純色,iPhone 8 系列也成為了非全面屏版本 iPhone 的設計終點。
▲ iPhone 6 至 iPhone 8 的後蓋演變歷程
但如果談論一體化,iPhone X 乃至是 iPhone Xs 時期的產品,其實都比 iPhone 7 亮黑版還要差。
問題還是那個問題,當機身後蓋與中框選用材料不同後,裝配痕跡也會重新出現,此時蘋果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抹除這種差異。
iPhone 11 時期其實有過一種嘗試。當時蘋果啟用了全新的後蓋工藝,直接在一整塊玻璃上開孔,並打磨出攝像頭的凸起區域,等於說是在一塊玻璃上做到了磨砂和亮面兩種質感,從而解決凸起攝像頭與玻璃後蓋的結合縫隙。
至於更細節的部分,就要靠 iPhone 12 來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