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閱讀為什麼吸引國家的讀者
A. 小米的國際化戰略是什麼為什麼採用這樣的戰略
個人理解:國際化戰略就是把產品賣到其他國家去,推廣到其他國家,吸引更多的用戶來購買小米的產品,除了提高知名度外,可以賺更多的錢。
採用這個戰略的理由:一般企業做大做強都會走向國際化的,小米手機可能感覺在國內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而且充滿競爭,產品開始已經沒有那麼好賣,那麼它就要想方設法拓展海外市場,走國際化路線。比如賣到印度去,那裡人多,收入不是很高的話,很適合小米的產品定位。說得簡單點就是,為了打響自己的品牌,讓自己的產品有更多的用戶,賺更多的錢,利益所驅。
B. 微信朋友圈裡,什麼樣的文章,最容易被轉載
1、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你寫的內容要更專業,比如:關於無人機市場研究分析報告,但是前提是作者對這方面有非常的了解,是無人機的領域的專家,並且提出一些讀到的見解。再比如,要寫一篇關於微信運營方面的文章,就必須要對微信的運營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還要加上自己實踐經驗和案例的總結。不然你寫出來的文章不能激起讀者的興趣和轉載,看的人自然不會多。微信關注國暉律師事務所(ghlssws),掌握更多法律知識。
2、能給讀者帶來大的價值
任何文章都是有一點意義的、價值的,不然隨便編幾個字湊在一起,不僅不能帶給讀者價值,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我經常發現微信朋友圈和微博那些被轉載上萬次的文章,都是很實用的生活小知識,例如:那些你不知道的生活小技巧,10種讓你美容的蔬菜,醬油、醋等小妙用。這些內容都能幫到讀者,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學了之後就可以用,這些文章不講思想,不講大道理。
3、具有看點的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的內容更具有說服力,更能引發讀者的轉載。就拿微信成功案例來說,小米手機一個月獲取10萬粉絲案例,我想如果你是做營銷或是運營微信者,足夠讓你點進去閱讀這篇文章,看知道小米是怎麼做到的。如果你是覺得這個策劃做的好,也許你就轉載了。其實企業可以把自己操作成功的營銷案例寫成文章,推送給讀者激勵他們主動轉載。
4、時事熱點
人們最喜歡看新聞熱點,如果結合當下的新聞熱點創作內容,就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激起讀者轉載熱情,就拿最近天津爆炸事件來說,這是全國人民關心的事情。這時大家都想知道,當地爆炸的起因,現場的狀況、救援跟進(視頻),事故責任等等。此時寫關於天津爆炸文章和拍攝的視頻,能夠吸引讀者轉載。把握時事熱點,其實就是借勢。
當一件事情成為熱點,將會獲得上千萬的人的關注,同樣當你在寫與此相關的文章時就會獲得大量的關注,要抓緊熱點時事,就要養成每一天閱讀新聞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抓住熱點。
5、發表和別人不同的觀點
物以稀為貴,如果你寫的內容更別人都一樣,那麼很難得到更多的人的關注。更別提讀者會主動分享到朋友圈。當然筆者不是建議大家去盲目地和別人唱反調,而是建議大家從不同的觀點分享問題,自己能有一個觀點,但是也不能人雲亦雲地去隨聲附和。其實不論什麼事情都是沒有什麼是絕對,所以往往某一觀點得到許多人贊成時候,其實他們忽略事情的另一面。
這里我介紹這種寫法就是黑白寫法,也就是站在辯證的角度,找出不同大眾的觀點,將這個觀點寫成一篇文章,但一百萬人贊成這個觀點時,你出來反對這個觀點,就會得到這一百萬人的關注。
6、引起共鳴,激發人情感
大家還記得09年的電視劇《蝸居》嗎?它就是直面當下社會熱點問題,反映房價飆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的坎坷經歷,引起讀者的共鳴,其實就是大家關心的房價、社會養老問題、求職問題等等人們生活問題。我們可以從這方面入手,結合自我寫一篇看法、觀點的文章,這樣或許引起讀者共鳴,從而獲得轉載。
C. 小米在國際市場上有什麼樣的影響力
引言:小米手機是我國著名的智能手機品牌之一,而且小米手機在消費者中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它的創始人雷軍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歡,那麼小米手機在國際上有怎樣的影響力呢?
三、希望小米手機堅持自己的創新
其實小米手機在自己的前幾款手機的設計以及它的功能上都有很多的獨創性,甚至連蘋果手機都無法超越。所以小編也希望小米手機除了不斷的佔有市場份額以外,也希望它能夠在手機平台上做出更多的創新。
D. 免費移動數字閱讀時代很好嗎
數字閱讀市場,BAT三家都有動作,但各自模式、路數皆不一樣:騰訊收購了盛大,希望把網路文學做大;阿里收購影視和視頻公司,偏重於泛娛樂化,對於內容端並沒有直接涉足; 網路想做原創,這種原創不是網路文學,而是正版閱讀。然而,要真正走向數字閱讀的新階段,擁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我們應看到怎樣的趨勢?
我們今天獲取知識、內容的途徑確實不只停留在紙質書籍上,而可以用智能手機、iPad、Kindle等設備獲取,這讓我們看似處在一個新時代,但對於運營者來說實際卻處在一個舊時代——數字閱讀1.0。
數字閱讀行業是落後的,落後不僅體現在有些出版社、電商對用戶的忽視——他們墨守成規,賣一本是一本;也還體現在他們單一且落後的盈利模式上,不曉得運用互聯網思維——免費這一威力無比的大棒,更不懂得去深入挖掘其他的價值。而更讓人揪心的是,出版業幾十年不變,還是老樣子:出了書沒人讀也不管,作者和用戶缺乏互動,產業的鏈條利益格局非常原始,價格戰一打大家也都很難受……總之數字閱讀行業1.0時代,太傳統、太落後。
下一個時代必定是數字閱讀2.0時代,但問題也來了:數字閱讀2.0時代究竟是怎麼樣的?又是通過什麼樣的商業模式來變現?
1. 未來大部分內容免費化
中國過去十幾年是盜版的天下,尤其是網路閱讀。雖然國家一直在加大打擊力度,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但用戶的消費觀念和習慣已經養成,崇尚免費的東西。
因此在數字閱讀2.0時代,「免費」將是它的關鍵詞之一。這是要想做大的必然做法,如果不擁抱這一潮流,將永遠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邊。正如360安全軟體一樣,正是因為免費,才打亂了殺軟的收費市場,因而一躍而起。數字閱讀內容的免費,不僅能跑馬圈地,快速圈住用戶,還能打擊盜版市場,培養用戶新模式的消費習慣。
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那如何運作?一個創新的做法——「借閱」。何為「借閱」?用例子來說明,比如一本書定價12元, 可以免費給用戶看三天,三天內免費,但三天外就必須要購買或者還掉這本書。如果不想購買,還可以繼續運營——在借閱上培養用戶消費的習慣,比如可以花一點點錢,延長借閱時間。
這種形式上的免費閱讀不僅能吸引大量的用戶,還有利於培養用戶消費的新習慣,其次對於購買轉化率提升也將很大,而且對於有些平台的盈利模式也不再單一。需要指出的是,未來主要內容盡管免費化,但電子書的銷售還是會存在,這主要集中在精品、集中在專業領域。
2. 內容社交將成為數字閱讀的核心
廣受大家喜歡的美劇《紙牌屋》是如何鑄造的,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其實它就是美國最大在線視頻網站Netflix根據用戶的評論、互動,來決定這個電視劇劇情如何發展,該選用什麼樣的演員…如果回歸到本質來看,其實這就是通過用戶內容社交產生內容,從而讓內容銷售很好的一個典型案例。
在數字閱讀2.0時代,內容社交將是核心,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將會圍繞社交來。比如如何讓作者跟用戶更好地互動;用戶和用戶之間是不是也能形成一些活動…通過這些社交,來指導內容更好地創作和產生。
通過內容社交,也可以把單純買書關系的用戶聚攏起來,形成粉絲經濟、打造用戶粘性,構築數字閱讀的護城河。
3. 出版內容去中介化
以當當為例,當當是靠圖書零售起家,從來沒有做過出版,但今年卻拿出2億美金投資內容創意團隊,並打造自出版平台,這是為什麼?
一是,當下很多價值並沒有完全被激發出來,很多出版社雖然和一些知名作者維持良好合作關系時,但對他們在數字這一塊的開采、挖掘遠遠不夠;另一個則是數字 閱讀2.0時代,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內容,而目前的阻礙是,電子書在紙書上市半年後才可以推出,這影響了數字閱讀的內容建設。而更為重要的,在數字閱讀 1.0時代,出版整個鏈條里中介太多,很多作者的收益受到很大影響,這阻礙了作者的創作熱情。出版模式太落後了,因此需要通過出版內容去中介化來解放這一 切。
這一塊的做法可以推「去中介化"的自出版平台,直接跟一些知名的作家簽訂版權合作協議,讓他們直接在平台上投放內容、銷售內容,作者可以在這個平台上查詢內容的銷量,可以和自己的粉絲互動(這是促進內容社交的手段之一),而自出版平台則負責內容的包裝和製作(包括紙書出版)。
4. 出現知識庫
對於知識庫的概念,大家或許並不陌生,但對於數字閱讀2.0時代的知識庫是什麼,心裡或許沒底。數字閱讀2.0時代的知識庫,像網路、網路文庫,都是根據知識點建立起內容的連接和索引,但前者是根據用戶貢獻以及其它途徑產生內容,後者則是依靠書籍。
為什麼這個時代會出現知識庫,這主要是因為現有的書籍太多,而每一本書又都很長、很大,里頭雖然包含了眾多知識點,但這些都是按照傳統編輯的思路分成各種章節。然而用戶關心的是什麼?關心的是其中的知識點。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經改變,大家都喜歡通過手機消費內容,耐心也「移動」起 來,更有一些人其實已經失去了耐心,大家更多是在碎片化的時間去消費碎片化的內容,那麼把海量書籍的內容進行聚合和整理,也就有了意義,它能夠抓住這些移動用戶。
出現知識庫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用戶可以用知識點的緯度來組織,這不僅讓書籍變得鮮活,還讓用戶更便捷地獲得知識、解決問題。這種根據書籍知識點來整理內容的知識庫,還容易催生書籍相關的輕閱讀應用。
5. 出現個性化的輕閱讀應用
大多數中國人為什麼看書少?一方面是看書太麻煩,看完一本書才能找到自己喜歡或需要的東西;另一方面則是現在社會節奏快,很多人都希望把時間花在最有價值的東西上,從而尋求能快速解決自己的問題,而這也就帶來了新需求——輕閱讀的需要。
如果能根據用戶的興趣、喜好,再結合實時熱點、大數據分析、數據推薦等技術,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來源於他們想讀而沒讀或者未來 需要讀的書中最核心的內容,相信個性化的輕閱讀應用會是大家需要的。需要指出的是,這和微信朋友圈所呈現的信息不一樣,朋友圈內的信息偏向新聞,求快、求及時,而來源於書籍的輕閱讀則偏於內容的深度發掘,內容精。
輕閱讀的需求將會很大的。在一些門戶網站的歷史欄目中,往往會有一些熱門話題,涉及歷史舊聞,所謂」紅牆密事「——毛澤東和他幾個妻子什麼,這些實際上都是從正版出版物里摘出來,起個狗血的標題,但閱讀量奇高。
輕閱讀應用,這種碎片化閱讀除了滿足用戶的內容需求外,它在未來還會是內容的風向標,通過大數據對這一塊的分析和指引,能提供給CPM產生更好的內容。
6. 大數據成內容風向標
在移動計算如此便捷的今天,數據也在不斷井噴。在數字閱讀領域也是這樣,據有關數據顯示,用戶在當當的客戶端上產生的評論、筆記、分享和書摘等數據已經超過2500萬條。這些數據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能真正知道用戶都在看什麼內容,喜歡看一些什麼樣的內容。
這些數據是非常有價值的,不僅能抓住用戶,還能起到一個風向標的作用,一個是給自己的出版做參考,另外一個則是能和作者、內容商的合作更和諧。
7. 利用內容版權開發衍生品來盈利
數字閱讀2.0時代盈利的模式將不是電商模式,不能再依靠幾毛錢或幾塊錢將電子書賣出去,因為這一時代核心就是免費。如果進行免費就要有新模式替代舊有的收入途徑,「版權」二字則是新模式的關鍵詞。
圍繞「版權」,數字閱讀2.0時代將不僅僅依靠免費閱讀帶來的廣告收入,還會利用讀者和品牌的形成影響力,通過IP的授權去開發衍生品,比如影視、網路游戲開發來開辟渠道,同時也會依靠眾籌、打賞的互聯網新盈利模式。
除此之外,更會投一些後期影視製作的公司,甚至是內容創意產生的應用、微信公眾號來獲得收入。總之,這是互聯網思維——羊毛出在豬身上。
8. 除此之外,在線教育、聽書也是數字閱讀2.0時代的關鍵詞之一
在線教育的市場目標主要是像K-12職業教育、英語培訓、資格考試這樣的市場,這不是要推出在線教育平台,而是跟已經有規模的在線教育平台合作,提供他們在線培訓的教材、教輔等電子資料,並讓看這些內容的人形成活動,比如在線答題、在線批改等。
此外聽書的需求目前還是挺大的,不管是在地鐵上還是開車的時候,有些人的需求非常強烈,但現實是整個資源非常匱乏,在這一時代,擁有數字資源的公司或將會和智能硬體廠商合作,推出創新的聽書產品。
結束語
數字閱讀2.0時代,將是對傳統圖書以及數字閱讀1.0時代的顛覆,這種顛覆不僅僅體現在上述的那些趨勢上,更體現在這些趨勢所構成的生態圈:從內容的產生到內容的包裝、從內容的展現到內容的運營、從內容用戶的消費互動到內容的成長,這是一個循環、閉環的數字業務生態圈。
倘若這樣的生態圈真的得以建成,那麼它就可能成為數字閱讀領域的小米、亞馬遜。
E. 小米德國業務增長迅速,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有什麼影響
小米德國業務增長迅速,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有什麼影響?根據相關的報道顯示,目前小米智能手機在德國的業務迅速增長,可以說,小米在德國智能手機市場當中受到了廣大德國民眾的青睞,甚至小米在德國的官方媒體賬號已經達到了幾十萬的德國粉絲,可以說,小米在德國的發展目前來說是比較可觀的。而目前小米智能手機在德國市場份額也已經達到了9%,這是之前從未達到過的市場份額,增速也是非常快的。而實際上,中國小米這個品牌才登錄德國市場短短一年時間而已,這樣的發展不免讓人覺得小米智能手機很厲害,國人紛紛點贊。。
F. 「多看閱讀」為何被並入「小米閱讀」
首先,從來沒有「小米閱讀」這個東西,小米的閱讀業務一直都由多看閱讀團隊負責(包括多看閱讀和小米小說兩大方向)。
其實題目這么問更合適:為什麼多看團隊需要整合進入MIUI?
答:純屬正常業務調整,為的是大家做事更方便。
背景1:小米為什麼收購多看
原因很簡單:打造生態鏈。無論手機還是Pad,閱讀都是硬需求,而多看是一個合適的對象。閱讀、電視本就是公司兩大方向,這也是多看品牌的含義。此外我的看法是,多看本身就是雷老闆的戰略布局之一,不收購簡直沒天理。
背景2:多看閱讀走到「十字路口」
作為多看閱讀的老猿工,看到這篇破綻百出的文章實在忍無可忍,連code都碼不下去了,必須要逐個吐槽來平復心情:
(引用原文+事實吐槽)
辦公地點從位於北京北五環外的媒體村搬到了上地萬科五彩城
不是上地萬科五彩城,是華潤五彩城。華潤置地淚流滿面。
據透露,小米的工作節奏一直「早十晚十」,為的是「讓大家時刻保持創業的心態」。在並入小米 MIUI 之後,多看閱讀原本「早九晚六」的作息,也可能會被延長。
原本也沒有早九晚六好嗎,不要把過去三年夜色中辦公室里辛苦工作的研發、編輯、內容團隊身影當成鬼影。
多看閱讀的 App 應用一度在很多應用商店被下架或不允許推廣。這些應用商店給的理由很簡單 :「多看是小米的公司,跟我們是競爭關系」。
連小米系統都上其他商店了,多看閱讀為什麼會被「其他商店」下架?
另一個風險就是多看閱讀這個好不容易做起來的品牌將會被削弱,被出版人所推崇的精緻的排版和極致的體驗,會不會一去不回?
答案幾乎是肯定的。據了解,新的業務團隊已經決定放棄原來的高要求,要在內容數量上有大的拓展。
1. 去你的,精緻排版和極致體驗我們會做得更加極致。
2. 對於閱讀業務來說,內容就是命門。我們對排版品質的要求絕不會降低,內容數量也要火箭般提升。後面我們會陸續開放一些工具和系統,幫助整個數字閱讀的內容商們更多、更快、更好地製作內容。
無奈之下,多看閱讀從去年開始接入原創內容,並為此成立了原創的商務團隊。
但很遺憾,多看閱讀沒有等到收獲的那一天。小米小說的 App,正是由MIUI團隊在實際運營,這次的整合也基本上是由小米小說團隊主導完成。
什麼叫做無奈之下?我們其實是歡天喜地開創原創品類好不好!原創用戶需求擺在那裡,我們實在「不好意思」不做。
再次強調,沒有所謂的「小米小說團隊」,多看閱讀和小米小說的過去、現在、將來都由多看團隊負責。
再吐槽下「無奈之下」這種煽動情感的詞彙,特么業務方向的抉擇又不是一夜情後女方帶著化驗單來逼婚。
關於整合
或許連多看科技原副總裁胡曉東自己也沒有想到,在他離開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里,多看內部就迎來一次大的格局調整……
副總裁胡曉東離職投奔阿里,似乎是導致小米加速整合多看的導火索。
整合取決於老闆們的規劃。單個員工離個職就引發整合,你特么逗我呢?胡總之前負責商務關系,當時他離職的原因是創業(去了阿里),在離職之前整合就已經確定了。
裁員、分流,核心員工被整合進小米閱讀,多看正遭受創立三年來最大的一次震盪。
就算小米要通過整合來打造一個真正的小米閱讀,也並不妨礙多看閱讀作為一個品牌的存在。
從短期來看,多看閱讀還會堅持一段時間,畢竟這是一個較為成熟的品牌。但從長期來看,多看閱讀被小米閱讀取代,似乎已是必然。
Again,從來沒有一個叫小米閱讀的東西或者團隊,閱讀業務一直由我們多看閱讀團隊負責,且我們會長期堅持不懈地做下去,更加努力。剛發布的小米平板鄭重其事地推介閱讀,書城兩周年活動紅紅火火,後續將會爽翻你的超大型活動(請大家拭目以待),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一部分多看閱讀的人員進入了 MIUI 團隊,而剩下的一部分人,公司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復。
據消息人士透露,小米總部收購多看後,對多看的業務發展並不滿意。此舉既是內部業務的調整,也意在加強對多看閱讀團隊的控制。
如果一直保持這樣的投資關系,多看科技可以在其中選擇性博弈,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雷軍收購多看科技的計劃里,最吸引雷軍的或許並不是閱讀,而是多看科技在過去兩年中在硬體尤其是互聯網電視方面的探索。
盡管從人員規模上看,多看閱讀選擇進入MIUI 的人佔了多數,但從 MIUI 的部門架構和人員設置上看,多看閱讀有淪為「二等公民」的跡象。
一並澄清:如前所述,這次就是正常的業務調整。與MIUI大團隊整合這個事情,川爺也和團隊骨幹有過溝通,充分尊重員工意願。最後,絕大部分員工選擇繼續做閱讀,也有人選擇視頻或去MIUI其他團隊,也有人選擇離開。
合並到MIUI後,多看閱讀依然是一個獨立的業務,團隊也保持與之前一樣的架構。這里簡單說下MIUI的架構,洪峰-->業務團隊-->個人,非常扁平。我們神經強健,沒有什麼「二等公民」的感受。也許作者的「二等公民」指的是我們的工作樓層(我們在B1,路由器團隊在我們隔壁)?
在多看閱讀與小米的融合過程中,原來的計劃至少還需要維持現狀一到兩年
我也算多看資深消息靈通人士了,竟然不知道「原來的計劃」是啥。真不知道啊,求明燈啊!
其他槽點
據消息人士透露,MIUI負責與多看閱讀團隊溝通的代表曾表示 :「多看閱讀從根本上是一個失敗的產品,追求極致的體驗卻沒有獲得極致的收益,圖書品種少得可憐,上線進度慢得要命……」
在我旁邊MIUI負責溝通的代表同學從上午開始情緒就十分不穩定,表示非常十分希望會會這個「消息人士」or「內部人士」。另外如果真的是作者說的這樣,不知道MIUI為啥會接收這個業務,洪幫主瘋了?
站在小米的角度,多看閱讀三年級還沒達到及格線。三年多時間才積攢了900多萬用戶。
當同為業內翹楚的掌閱(iReader)裝機量過億時,多看閱讀的用戶數只有區區幾百萬。
具體數據問題我就不說了,其他同學已經吐槽很多了,但是拿裝機量和用戶數做對比,這也太扯了。
總結
上面也吐了這么多槽,這篇不靠譜「文章」裡面其他的部分也不多說了,其他答案裡面的用戶、同事和路人也說的夠多的了,公道自在人心。但是最後我還是想再吐個槽!作者作為一個只在多看工作一個月、沒有在MIUI工作過、寫文章不署真名的人,不知道從哪兒整來這么多勁爆的「內幕消息」?我只能呵呵了,表揚下作者的想像力不錯。
G. 為什麼小米科技受捧,它有什麼優勢
特點就是 思想前衛 設計出的軟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H.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小米,看看發布會的數據就知道
2014年7月22日北京時間14:00,小米科技新品手機發布會於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次發布會小米將帶來新款旗艦手機小米4手機。(同時發布紅米4G版,紅米Note4G版以及諸多新品) 今天網易手機頻道將圖文直播小米手機發布會,為大家帶來更詳細信息。本次發布會是根據時間的先後順序由下向上排版,請注意刷新頁面。 16:34 此次2014小米新品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再見... 16:34 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以小米的夢想做結語。 16:31 小米手環就是身份ID。 16:30 那麼如何解決呢?首先就是續航能力,小米手環能夠實現30天超長待機;其次是防水能力,小米手環採用了IP67防水等級。 16:30 目前手環存在的問題,就是很難堅持使用。 16:29 採用鋁合金錶面,激光微穿孔... 16:28 小米手環閃亮登場。 16:27 7月29日聯通版; 8月電信版 ;9月移動版。 16:26 小米保證,兩個月內供貨100萬個。 16:17 16GB版1999元,64GB版賣2499元。 16:16 終於說到價格了!! 16:14 小米4將支持移動4G,預計年底將能夠支持FDD LTE... 16:12 雷軍在實驗自拍。 16:11 小米4採用1300萬像素,弱光下常規表現一般,不過經過合成處理後,就展示樣張來看,效果還可以,不過展示圖又不能真的作準,大家還是等著網易手機頻道後續為大家帶來的評測文章吧... 16:06 小米的意外保障服務也來了,保障服務包含碎屏+意外進水,每年就99元。老羅看來有話要說... 16:04 依舊是屏幕。 16:02 採用超靈敏觸摸屏技術,支持手套模式,不過本次不需要設置,直接就支持手套操作。 16:01 息屏效果更好,關屏狀態完全看不到邊框。超越iPhone... 15:58 15:57 小米4開始的良品率僅有5.7,現在已經有合格的良品率了... 15:56 這邊框也有防指紋膜,不僅防水防指紋防油污,還能讓邊框保持原有金屬光澤和質感。 15:54 玻璃屏幕邊的細節:小米4採用Edge Coating技術,首創玻璃邊緣保護塗層,就是玻璃屏幕和手機邊框中間那部分,只有0.05毫米,而iPhone 5s這部分是塑料,有0.4毫米。 15:53 繼續吹NB中.... 15:51 官網目前沒有價格信息的,親們!! 15:44 小米4的手機厚度為6.7-8.5mm,重量僅為149g。 15:43 15:41 雷布斯在嘲諷IP5金屬邊框和屏幕間用了塑料邊,小米4採用了玻璃邊。 15:40 關於後改的更換:用戶可以通過自行更換的方式,利用小吸盤取下後蓋,當然,別想著能拿下後蓋就可以換電池了,開後蓋的唯一用途只是更換後蓋罷了。值得一提的是,取後蓋的小吸盤需要在官網進行購買,價格大概是2-3元。 15:39 15:38 手機後蓋是可以更換的。 15:35 木紋、竹紋、布紋、皮紋、石紋等材質後殼還沒決定做(一加手機鬆了一口氣)。小米4標配光柵紋後蓋:由細至0.06mm線條組成單元格,紋理層疊有序、連續細膩,經過9層加工、採用模內轉印技術製作而成。 15:29 雷軍覺得這些後蓋總有人不喜歡,所以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光柵紋模內轉移技術... 15:27 雷軍說實驗了上百種後蓋,有木紋,還有竹紋,也有布紋,哇!還有皮紋,大理石紋還有陶瓷紋~=。= 15:26 再來談談後蓋。 15:25 加工過程長達32個小時。 15:24 雷布斯提到,小米4的加工更多是用機械手,那是不是這次就不用賣期貨了... 15:23 加工小米4新增設備投入共花費19億元。 15:22 還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分享給大家,比如設備,雷軍說為什麼說我們和供應商的關系是雨水情呢,我們是真金白銀的敢情啊...小編聽到這兒凌亂了。 15:21 天線隔斷條...小米用了14種塑膠粒材料嘗試,採用注塑工藝一體成型無縫連接。 15:19 如嬰兒皮膚一樣的觸感 大家摸過嗎 大家摸過嗎?那是什麼感覺? 15:17 好的,小米又一個之最誕生了,大家感受下... 15:15 完了,完全進入一個大家未知的領域... 15:14 精密研磨12分鍾,45分鍾超聲波清洗烘乾... 15:13 為什麼要用不銹鋼?因為想要處理0.3mm的窄邊,鋁合金扛不住,只有不銹鋼才能做成超窄亮邊。 15:11 小米4和iPhone 4S亮邊對比圖!小米4更大,更吸引視野,小編真沒看出來...唉,真心沒下限啊。 15:09 想加工成這樣,有什麼難度呢?需要CNC數控機床,還需要經過8次加工,每一個環節都需要5-15分鍾。CNC加工的好處是公差較小,相當於3分之1紙的厚度。 15:08 大家來看下金屬邊框結構圖。 15:07 尤其是退火這一環節,就需要折騰四個半小時。 15:05 雷軍抱怨 :就是因為這塊鋼板,在微博上被罵慘了。不過想要把這一塊普通的鋼做成藝術品,還是需要很多工序的,採用鍛壓成型工藝,共需八個步驟。 15:04 總共需要40道製成,193道工序。 15:03 小米在與富士康談的時候,富士康說工藝復雜度極高,小米4的ID是2013年9月26號成型的,歷時18個月。 15:02 再來談談做工。 15:02 下面播放一段小米4外觀視頻。 15:01 官方渲染圖:本次小米4首發將有黑色以及白色版,白色版採用的是高光白,同常規的白色會有些不同。 15:00 背面看起來有些LOW了。 14:58 下面兩張圖一定讓大家覺得這貨就是iPhone。就是把中框的信號分割塑料設計在了底部罷了... 14:57 小米4創業四年的代表作,雷布斯是在玩劍網三咩... 14:56 關於快沖。標配的快充一小時充滿60%。 14:55 3080mAh+系統省電優化能夠正常使用一天半,這數據靠譜嗎? 14:55 雷布斯說目前智能手機追求的是更小的體積,更大的屏幕,電池加體積框,就要佔用一般的機身容量。如果將手機做薄,在設計上就會存在一定的難度,看來小米4會更薄咯...電池短1毫米 就會減少50mAh。 14:54 下面曬各家安卓旗艦機型對比圖。 14:53 大電池體現產品設計的誠意,小米4採用3080mAh容量的電池。 14:51 小米手機4配備5英寸1080P/JDI/OGS全貼和夏普屏... 14:50 雷軍講三年前手機是不跑分的,就是砸廣告騙錢,小米的出現就是想還行業一個透明的形態,之所以要跑分就是想讓大家了解手機的性能,拋開性能談體驗,全都是耍流氓! 14:49 小米4採用了驍龍801四核2.5G處理器,附以3GB內存,擁有16/64GB兩個版本,不服跑個分~ 14:48 又提到了高性能和高性價比,這次的小米4還會賣1999嗎? 14:47 主角來了 !一塊鋼板來了! 14:46 雷軍吐槽業內其他仿MIUI的系統,8月16號MIUI 6將和大家見面! 14:45 小米黃頁整合了手機充值、ID查詢、買火車票、招代駕、醫院掛號等業務,隨時隨地,想點就點。好吧,小編承認這個功能的存在還是很有意義的。 14:41 當然,目前這個菜單也只是可以看看,並不可以觸摸選擇,小米正在尋求這方面的合作。 14:40 在撥打運營商電話時,MIUI能夠做到語音服務的菜單可視化選擇。 14:39 雷軍吐槽打運營商服務電話查手機話費,想查個話費需要浪費68秒的時間,一張圖表現查個話費有多復雜。 14:38 到目前為止,MIUI已經默默的為大家識別了1000萬的電話號碼,超過10億次50%的陌生電話都將被識別。當然,這不包括私人電話。 14:37 "MIUI做最好的安卓定製系統。"米戰略投資:WiWide邁外迪提供2萬個公共場所免費WiFi,覆蓋機場、咖啡廳、火車站等,小米手機一鍵連接。 14:36 自動識別還可以配上照片 雷軍在說明的時候還調侃了一下快遞員。 14:34 "MIUI做最好的安卓定製系統。"米戰略投資:WiWide邁外迪提供2萬個公共場所免費WiFi,覆蓋機場、咖啡廳、火車站等,小米手機一鍵連接。 14:32 小米的產品思路:軟體·硬體·和服務結合。 14:29 小米的成功離不開MIUI,目前MIUI已經有了6500萬的激活用戶量。再197周里,MIUI一直在不斷的優化,提升用戶體驗。 14:25 感謝供應鏈夥伴,雷軍一再強調是夥伴... 14:22 土鱉這樣的字眼也出現了,看來那三個小夥伴一定不在會場... 14:21 小米創始團隊「後宮篇」。 14:20 小米,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14:19 果然,情懷來了,雷布斯說起相聲也是很有激情的。 14:18 雷軍:為什麼能把高端機器賣到超低的價格?就是因為有互聯網模式,才能讓小米直接同米粉接觸。 14:17 雷布斯說這句可以簡單理解:讓所有人享受科技,但是這些科技他們也就是拿來用用。 14:16 雷軍說道:憑啥笑傲江湖,因為小米有夢想,一定會被恥笑的夢想(煽情中...) 14:15 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做讓國民驕傲的手機品牌,好像在哪裡聽過 .....I have a dream. 14:13 雷軍向大家公布了五款小米手機的總銷量,小米1系列銷量為790萬台,小米2系列銷量為1740萬台,小米3銷量為1050萬台,紅米銷量為1800萬台,紅米Note銷量為356萬台。 14:10 雷軍開始曬成績單了,號稱款款爆品。 14:07 雷軍登場,但坦言口才不好,這個大家清楚的。 14:06 開始播放小米宣傳片。 14:05 小米發布會正式開始。 14:01 所有參加發布會的米粉,媒體,業內人士,嘉賓都已就位。 13:57 距離發布會開始還有3分鍾。 13:53 小米克隆攝影的宣傳視頻。 13:48 大屏幕放的是小米路由動畫宣傳片。 13:47 觀眾和嘉賓正在入場 還有20分鍾即將揭曉小米神秘新品面紗。 好了,小編已經進入會場了,來張大全景吧... 13:46 鋼板的藝術很顯然被大家玩壞了。 13:43 照片中的小米4和此前曝光的完全相符,可以清晰地看出左右邊框很窄,側面裝飾了金屬條邊框,背面則依然是塑料後殼,期待金屬機身的要徹底失望了。 13:41 發布會開始之前,小米最新旗艦小米4的諜照已經出現在網路上了… 13:34 距發布會開始還有三十多分鍾,米粉,媒體都已經到場了。
I. 雷軍投資多看的目的是什麼
我發現我回答問題老會走題。我要反省我這個毛病,答案重新梳理一下。
關於為什麼投資多看:其實多看,在早期遊走在灰色地帶,一個靠破解Kindle系統起家的東西,在中國這個特殊的環境里,這么做就是可以有機會。而且投資多看的時候,正好是漢王瞎折騰創業板,搞亂電子書的年代。至少在當時,雷老闆和其他投資人們一樣,覺得搞電子書是有前途的買賣,漢王在二級市場100多塊的股價就是明證。而且2010年盛大文學的線上版權,線下硬體結合的商業模式已經擺在那裡,漢王也在瘋狂的搞閱讀,還有中移動的閱讀基地等,整個閱讀產業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如果切入這個市場,無論如何都是有機會的。
雷軍和王川都知道,自己沒錢,沒法和一個中國上市公司(漢王),一個美國上市公司(盛大)比,他們有錢砸硬體,那他們只好折騰系統,只要系統好,Free,未來一定有機會。這種思路,雷軍早就用在了MIUI和米聊上面。
但其實,上面我分析的這些都是扯逼蛋,代表著二逼互聯網分析師們的二逼分析結論,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王川是雷軍的好朋友,且被雷軍認為是可以用來布局的操盤手之一。有時候我真心說一句,我們有時候不要站在一個現有的狀況下去分析,光看到人前的光芒,卻走不進他背後的黑暗,那你永遠搞不清楚黑暗裡的真相。光看到雷軍系耀眼的所謂布局,卻看不到這些耀眼的人背後的累累屍骨。我個人認為,雷軍比橋爺在戰略方面更為務實。橋爺是自己想像一張網,然後讓一群打工的經理人去做,這幫經理人只知道橋爺的想法,不知道具體怎麼干,所以這幾年盛大越來越迷茫。而雷軍找來的都是創業集團軍,各個都是獨當一面的老闆級選手。他不像橋爺那麼去幻想做一個帝國,而是有什麼能做的,先做起來,有什麼能收的,先收進來,看一段時間自然就成了二逼分析師筆下的雷軍系了。
但是,大家只看到了雷軍系裡這些閃耀的恆星,卻沒看到恆星背後那暗夜中那些沒有光亮的行星甚至是隕石。我從不認為雷軍在2009-2011年期間進行了廣泛的布局,我只是認為他把能團結起來做事的人都團結起來了而已,而恰巧這些人都是做互聯網的,而互聯網業務本身都是相通的,所以就成了所謂的雷軍系。如果雷軍的朋友們有做互聯網的,有做先進製造的,有做醫葯的,那同樣也可能成功,但那不成為一個系統。
於是,老陳興沖沖的帶著王春煥,姜曉宜,李紅義八大金剛重新上路,在南三環一個破樓里開始他第三次創業,這個公司叫凡客誠品。
這時候,雷軍確實沒有建議老陳做B2C,他們把最早的20萬投給了讀者,並且打算做目錄銷售。然後一幫人在南三環開始幹活的時候發現,完蛋了,這幫人都是做供應鏈的,沒有一個懂服裝,傻逼了...... (於是乎,各位看官,你們會投一個沒有懂服裝的團隊做的服裝項目嗎?不會吧,但是雷軍會,因為他相信陳年和卓越團隊)
於是乎,陳年去無錫挖了一個牛逼的服裝業大牛來負責產品。於是乎,凡客就這么開始了。在此期間,雷軍給與陳年的是無盡的鼓勵,甚至還客串了在DM里的男模,照片非常有型,這么多年,我認為雷軍最帥的不是小米時期的照片,而是當年為初生的凡客拍的廣告。
然後,凡客遇到了很多困難,包括頭幾批產品被投資人狂批,甚至包括有個投資人把衣服扔到了陳年和某姑娘的臉上,罵他們不專業。
那麼,試想一下,各位看官,你們會投這么一個看上去不專業的團隊嗎?但是雷軍會,因為他相信這個團隊一定會做點事出來。
好了,小結一下,雷軍投資凡客的案例可能比投資多看更有研究價值,在凡客早年遭受的磨難里,雷軍始終百分之一百的相信陳年團隊,這就是他的投資哲學。
上述內容,與事實可能有幾個字的出入,我憑凡客某創始人的內部泣血痛說革命家史的報告強行默寫下來的,各位看官不用跟我勘誤了。
1. 沒有懂服裝的創始人(不會投)
2. 大多數人只懂供應鏈,不懂產品和技術(不會投)
3.沒有營銷大牛,當年也沒有微博這種可供小米刷屏的工具(不會投)
4. PPG當時已經出問題了(不會投)
所以,對於題主的答案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人!換句話說,不鬧太套的團隊,可能才是靠譜的團隊,至今為止,凡客幾大創始人都是隱秘在幕後極少露面,除了凱西擔任V+總裁期間不得已露面。凡客的二當家是誰?你們知道嗎?雷軍為什麼投資多看?因為王川是他的好朋友,且被他認為可以用來布局的靠譜的熟人,至於多看做什麼,做成什麼樣,這不重要。人靠譜,這已足夠!即便王川做出來一個少看,跟尼瑪電子書和盒子沒有蛋毛關系,也有可能大紅大紫,因為雷軍就認定這個人了,這邏輯就是這樣。這兩人當年談投資的時候哪能像算卦先生一樣算那麼多未來,沒有時間做白日夢。所以,事情就是這么簡單。而且即便掛了,那也是雷軍無數天使項目合理折損范圍內的一個而已。天使項目是允許比較高的死亡率的,而以雷軍的成功率,死掉一兩個多看根本不算個事。下面是我們在投資實務中對人的感受:從我們的實務來看,投資看人,比做任何盡職調查都重要,這是項目成功最最關鍵的一個因素。行業環境適應性,戰略規劃和戰術執行力,財務管理能力,團隊凝聚力,這一切的背後,都是人。我們也有過完全失敗的案例,而敗掉的根本原因,恰恰正是人。
曾經有個優秀的團隊,我們在做盡調之前直覺他們確實不錯,但沒有深切感受。我們按照工作計劃,對他們說,在我們進場工作之前希望能多多配合。等我們第三天進場的時候,團隊已經把盡調需要的所有資料准備完畢,那可是滿滿一個屋子的資料,以及所有需要盡調的客戶聯系方式全部交給我們,甚至還包括建議我們獨立調研的方向和獨立征詢的機構和專家名單。以我們估計,完成這些准備工作可能需要兩星期,而團隊只用了兩天兩夜(確實他們是48小時沒怎麼休息)。
這才是我們需要的人,靠譜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