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營業額為什麼那麼低
❶ 為什麼小米手機銷量下滑
日前,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出席了第20屆哈佛中國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了演講。在演講中,雷軍說但小米卻只用兩年半的時間一躍成為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發布手機後第四年營業額就已超過100億美元。 雷軍 而對於利潤,雷軍則表示,毛利率越高的公司不一定越好,毛利率高其實是一條不歸路。因為許多公司為了提高毛利率都會從兩方面考慮:提高價格與控製成本。 然而,提高產品價格就是在與用戶慢慢變成敵人,一旦控製成本就會慢慢變成偷工減料。因此,如何做成一個偉大的公司,就要看該公司到底有沒有勇氣限制毛利率。 此言一出,輿論嘩然,手機行業的領先者蘋果、三星都是高毛利,小米上游的晶元廠商高通更是利潤率驚人。難道他們都走上了不歸路?雷軍看對了嗎? 一、小米下滑是這屆用戶不行嗎? 雷軍從2011年開始推出小米一代,到2017年商業口號已經換了很多次了。 小米最初出現的時候,雷軍說的是專注、極致、快、口碑。而隨著小米的發展。小米現在還在堅持的就只剩下口碑了。雷軍轉而說效率,創新。畢竟把小米做成百貨公司就很難再說專注了。 小米大約在2015年前後,開始認真考慮小米電商的價值,小米的產品線迅速擴充,各種類小米的品牌,小米投資的品牌也不斷出現。在小米手機,小米平板,小米電視之後有了小米插排、小米血壓計、小米行車記錄儀……。 也是在這個時候,小米提出「新國貨」的概念,雷軍提出來Costco。 4月22日,雷軍講的其實還是這個東西。雷軍認為傳統商業的中間成本太高。小米可以用口碑傳播、參與感營銷培養粉絲替代廣告,靠網路直銷(現在加上小米自營的專賣店小米之家)降低渠道成本,低毛利走量,比較高的品質獲取消費者的長期信任和口碑。 Costco還需要大量實體店,而小米走線上,還有一塊自營的產品,前景應該比Costco更好。 雷軍的邏輯看上去是通暢的,小米低毛利率常年給用戶提供高品質低價格的商品,獲取用戶的信賴,培養忠誠用戶。低利潤但是高銷量,這是一個可以運行的商業模式。 但是就在小米2015年開始多元化之後,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給了小米狠狠一個耳光。 2015年,小米沒有完成預期銷量,2016年,小米手機中國銷量大降36%。 明明小米手機的成本不低,售價不貴。但是用戶卻紛紛跑去買華為、OPPO、vivo的產品。所謂的高品質低價格並沒有留住自己的用戶,反而是雷軍眼中效率差,成本高的產品獲得了用戶的青睞。 雷軍在演講說小米用了多長時間成為中國第一,但是沒敢講隨後小米就出現了大幅下滑,而高速增長的恰恰是與雷軍戰略背道而馳的OPPO和vivo。 難道是這一屆的用戶水平不行?雷軍哪裡看錯了呢? 二、用戶的需求不簡單 在雷軍的思想裡面,一個東西成本高,售價低就是好產品。這種產品一定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小米手機是按照這個思路做到,跟風小米的還有魅族、樂視,奇酷等品牌。這些品牌確實都在短期內獲得了不小的市場份額。 但是,現實世界中,用戶的需求是復雜的,遠不是一個性價比能夠涵蓋的。 小米最初做的性價比,實際上應該叫配置價格比。驍龍最新的SOC,給你1999元的價格 而用戶當時買的不是配置價格比,而是體驗價格比。同樣1999元,小米手機運行速度要比同價位手機更流暢。用戶需要這種體驗。 小米的熱銷是他能滿足用戶對手機流暢體驗的需求。 而到了2015年以後,因為智能手機性能過剩,配置已經不等於體驗了。 高配置低配置,體驗差距不大。用戶的流暢需求已經滿足,就要追求其他方面的滿足了。 這個時候,OPPO,vivo在產品上抓住自拍這個需求點,在自拍上文章做足,可以用1600萬的高像素攝像頭,可以極度優化自拍美顏的效果,可以搞出來雙攝做虛化…… 針對拍照的需求,OPPO搞快速對焦,提升出片率,而不是畫質,提升拍照的總體體驗。 OV厲害的地方在於不僅做了,還要說,讓所有人知道OV的長處。小米靠口碑,它的長處就只有粉絲知道,而粉絲數量是有限的 不可否認的是,手機作為展示品,品牌本身也是一種需求。誰會拿著一個低檔次,性價比的品牌為榮呢? 所以,OV簽約明星代言,做一流水準廣告打動人心,標志遍布大街小巷,提升品牌形象。 而小米如何提升配置和產品,品牌Low了就沒人願意買單。 需求遠比性價比復雜,所以小米做到了雷軍的設想,但是銷量卻下來了。 三、小米要耐得住寂寞 在美國,Costco也不是一帆風順,它也曾經瀕臨破產。小米要做網路Costco,始終給消費者提供高成本低售價的東西,也不能急功近利。 口碑要慢慢積累,產品要慢慢打磨,如果保證小米的用戶一直購買小米的產品是雷軍要面對的。 用戶是要成長的,學生時代的用戶699元的手機就很好,而幹了幾年工作,成家立業以後,6999元的手機也會死他們有能力承擔的,只要你做的足夠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人的需求是復雜的,而不是僅僅是一個性價比。小米品牌Low,為什麼不另外立一個逼格高一點的品牌呢? 既然流暢不是最急迫的需求了,那麼小米針對女性的自拍,用戶的拍照,商務用戶要求的續航都作了什麼呢? 小米的性價比也不是沒有市場,印度、東南亞、非洲用戶對性價比還是很喜歡的,應該去大力拓展啊。 小米其他產品要有所重點,要一個個按照市場需求去做,不是成本最高,價格最低就是好,要做體驗價格比,而不是配置價格比。 小米需要很長的周期,讓用戶認可的小米產品,小米品牌,買任何東西都先去小米專賣店看一下,然後像Costco會員一樣拿走不問價錢。這種忠實用戶的培養至少需要十年。小米要耐得住寂寞。 希望小米能走出低谷,做成中國的網路Costco,對消費者來說,多一種選擇總是好的。 網友熱評: 1、因為買不到,就買別的手機了,我就是買不到,就買華為了。 2、看看oppo備貨都是三四百萬台起步,一上市就猛賣出去。看小米6一批貨才備個十萬二十萬台,半年後估計才好買的,在這段時間內很多想買的人心都被磨滅了,也只好跟小米說拜拜。 3、做為一個5年的米粉,我有幾句話要說,小米公司很好,小米手機也很好,紅米一般,這是我使用的感受,對消費者來說,讓我用上了性價比高的手機,這一點小米公司就很牛逼,但是,你的手機很難搶,讓人失去了耐心,幾千塊的手機誰又不是買不起,幹嘛一定要用幾個月都不一定能搶的到手機,用你的手機就是牛逼點嗎?一定要等你有現貨才買嗎?不是的,我可以加點錢換其他品牌有貨的,沒毛病吧?我這不是黑小米,這是我的善意提醒,我不希望這么一個有朝氣的公司步入晚年,那樣會很可惜。我倒是還想支持小米,就是沒機會。還有一點,小米官網以外的小米太多假貨。 4、那年小米剛出路由器,正好家中路由器壞了,想捧場買一個,結果搶了幾次都沒有搶到,結果買了tp link的路由器,又不是你小米一家做路由器。
❷ 小米手機前9個月銷售九千萬台,不足華為一半,它比華為差在哪裡
小米手機前幾個月銷售9000萬台,不足華為一半,它比華為差在哪兒?小米和華為的差距不是一點點。在人們的心裡,小米就是一個組裝手機啊,華為是一個自主創新的科技新型手機公司。所以小米和華為差太遠了。我們從多個方面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小米手機比華為差那麼多的銷售額,那麼多的銷售量。
第三點,華為手機已經沖破了中國打向世界了。華為手機的眼界高了,格局高了,那麼欣賞他,喜歡他的人群就多了。又知道華為手機是一個創新型手機,它現在推出的五句手機是國際上最厲害的新型手機類型。難怪華為手機賣得比小米好。
綜上所述,華為手機的優勢太明顯了。又不是小米手機把價格降低。估計銷量還不到華為的一半吧。
❸ 小米的利潤這么低,它是怎麼活下來的
雷軍曾經提出小米硬體綜合利潤率永不會超過5%的承諾,這樣的價格,可能在很多人眼中反而成為了小米的「原罪」,你再怎麼堆砌硬體,不管驍龍855也好、索尼4800萬像素三攝也好、全球首款20W無線閃充也好,都是別人供應商的,你就是組裝就是依靠零部件,你沒有黑科技,就不應該賣高價。
那麼,你是不是也可以這么想?
1、從一開始就沒有小米。如果從一開始雷軍就不出來做小米,那麼以當時的蘋果三星諾基亞,HTC中華酷聯魅族等國內外手機廠商的風格來說,現在智能手機的格局是什麼,價格又是什麼層次?小米在這其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對國產品牌來說,這種作用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2、如果之前有小米,但未來的某一天,因為某些原因,小米不幹了,消失了,會有什麼影響?目前realme、榮耀等性價比品牌還會繼續做么?手機的價格還會不斷地下探么?各大手機廠商是會繼續努力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呢,還是會為了利潤放棄低端市場,只給你高價手機選?畢竟沒有了小米這樣的攪局者,你不選貴的就沒得用。你覺得以華為、ov,還是蘋果三星的做派看,他們會怎麼做?
❹ 為什麼小米集團市值這么低
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可以說明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市場對於這家公司的預期。就在2020年,小米的市值正式沖擊6000億大關,這也正值小米十周年之際,可以算的上是雙喜臨門。但是有誰還記得當初小米集團上市,甚至一度破發的景象,紛紛被他人一度看衰。
當然了,生意場上不就是這樣你死我活的。畢竟人人都相當龍頭,來制定行業規則。
❺ 曾經小米全國第一,為何現在市場份額只有1.8%呢
國內四大一線廠商中,小米的市場份額是越來越低了,曾幾何時,小米一度是國內市場份額最高的廠商,彼時的雷軍可以說是意氣風發,還小小diss了一下華為。而到了2018年,小米份額變成了國內第二,第一則被華為拿了去,到了2019年,小米市場份額繼續下跌,最終定格於10.5%,在四大一線廠商中添為末位。
反觀小米呢?去年好像就圍繞小米9出了3款手機,小米9、小米9SE、小米9 Pro,還有個1億像素試水的小米cc9 Pro,大屏的Max系列和Note系列去年均無新機發布,Note系列更是斷更2年了,最後一款還是2017年發布的。而小米經營了三代的MIX系列去年也沒發布新機,似乎也要斷了,要知道MIX系列號稱面向未來的黑科技旗艦,代表著小米的探索和創新,現在就這么不探索了,實在有些可惜。
❻ 為什麼小米的銷量從國內22%掉到9%了
來自Canalys的報告提到,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13%,至2.72億台。其中,三星重返第一,出貨量近6000萬部,但卻同比下降17%;華為緊隨其後,出貨量為4900萬部,同比下降17%;蘋果位列第三,出貨量下降8%,達到3700萬部;小米表現較好,出貨量增長9%,漲幅最高,達到3000萬部;vivo則以2400萬部的銷量排名第五,同比增長3%。
但不是失敗,而是另一種模式,原來依賴手機。而現在,手機依然是明星產品,而小米的智能傢具,性價比很高,是普通家庭唯一用的起的,智能電視,空調,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空氣凈化器等等。質量不是最好的,但如果和價格掛鉤的話,那就是最好的。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❼ 小米集團市值怎麼那麼低
最近市場整體形勢不好,對於智能手機來說,市場萎縮,小米的神話也要落幕。
但後市要看各家手機廠能否在中國市場外尋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如印度,非洲市場。
❽ 小米營收明顯放緩,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一直在公眾面前活躍的小米手機前段時間在港上市,這一舉措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然而沒想到的是剛剛上市沒幾天,小米市值就面臨著一路跌的境況,難免引來不少熱議。但其實,真正要說引起熱議還得追溯到2017年那場逆襲。
IPO把小米推上了風口浪尖,它的缺陷、漏洞、短板等也都因此被誇張放大與議論,但是對於這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誰也說不好之後小米的發展會如何。
做個小調查,當年的你是否也曾為發燒而生過呢?對於小米產品除了手機你有用過其他的嗎?如果印度失守,小米又將轉向哪裡?歡迎留言,交流觀點。
❾ 2020年為什麼小米的銷量從國內22%掉到今天的9%了
小米銷售額不容樂觀 從22%直掉到9% 未來該何去何從
魚侃侃聊科技
科技領域創作者05-06 11:25
訂閱
在四年前,小米一直是國內的手機業的一哥,在最高峰時,小米全年的手機出貨量超過7000萬台,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進入2016年之後,小米手機卻迎來一個轉折點,不僅是銷售量下降,而且在國內排名也從原來的老大,現在退居第四,而排在小米之前的是華為,OPPO和VIVO。
進入2019年之後,小米在國內的銷量仍然沒有止住頹勢,當年小米在國內的手機銷量只有3880萬台,只及高峰時的55%,但手機市場份額仍然能達到10.5%。而根據最新公布的2020第一季度中國手機銷量排行榜,小米在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的銷量只有780萬台,市場份額是10.7%。從最近幾年小米在國內的手機銷量看,自2015年達至巔峰之後,小米的國內手機銷量一直處於下降趨勢。
產品同質化,很多手機都是千篇一律的,同樣的配置加上同樣的外觀設計,缺乏新意,讓人審美疲勞。小米能拿出手的也就剩下MIUI了,現今很多原生系統流暢度甚至超過了MIUI。小米的對手華為開始忙著研發自己的處理器和系統,大家肯定會噴,麒麟跑得過高通嗎?當然。做了比沒做強,不像小米,不務正業。隨著小米在國內銷量進一步下滑,其實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自己核心技術的話,是很難在這個時代立足的,小米只是第1個,如果後續廠商不注重這方面的問題,摔得只會比小米更慘。近幾年小米也嘗試著在技術研發方面進行投入,相對於之前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畢竟手機賺不了多少錢,小米的研發成本依舊是杯水車薪。
不過我們看到,在小米國內市場下滑的同時,小米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轉戰海外,目前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目前小米手機的銷量有70%多在海外,國內不到30%了,可以說是國內前四大品牌中,海外銷量佔比最高的品牌了,對於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還是要佩服的。此外,我們看到在國內手機不給力之後,小米努力的發展其它業務,AlOT等等產品,並且都取得了成功。隨著小米最新推出的MIUI12能否扳回在國內的銷售量一些份額,這些就得看MIUI12穩定版什麼時候出了。
小米銷量手機小米手機份額
平台聲明
推
❿ 小米集團市值為什麼這么低
前言:相信很多人對小米這個牌子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大家一般都很喜歡購買小米這個牌子的手機。但是現在在市場上卻出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小米集團的市值一直都非常低,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從這里大家已經不難看出了小米這幾年在市場上的營銷或者是品牌樹立方向可能都發生了一些錯誤,它一直都很想在互聯網上吸引更多的用戶,但是現實情況上小米想要在互聯網行業保持這樣一個高速增長的模式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