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mix玩崩壞3為什麼會卡
① 為什麼總有人鼓吹手機晶元性能過剩
手機晶元過剩與否是相對而言的,假如你只是用來聊微信、看新聞等一些日常操作,那麼現在的高端處理器性能肯定存在過剩的現象,但假如你用來玩手游或運行一些吃硬體的應用時,那麼永遠沒有性能過剩一說,越來越復雜的應用任務會催生著晶元的性能越來越高,甚至永無止境。
手機性能高低的表現為,在處理一定的任務時,硬體是全力以赴還是游刃有餘的在工作。就拿現在的大型手游來說,即使是強如驍龍855處理器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才能保證更清晰的畫質和更流暢的運行,並且還需要進行有效的散熱才可以,在這一方面性能又怎麼會過剩呢?
當然很大一部分人並不玩 游戲 的,不過隨著各種應用的不斷升級,規模也會越來越大,任務程度更加復雜,所佔用的硬體資源也會越來越多,就好比現在的微信和幾年前相比已經增大了不少,拿幾年前的手機配置運行現在的軟體雖然可以使用,但絕對會很吃力。
總的來說,為了滿足越來越豐富的功能,手機系統和應用都會佔用到越來越多的硬體資源,性能的提高同樣也會促使更加復雜的任務產生,所以性能過剩只是相對而言的,這就好像人類的慾望一樣,有的人解決三餐溫飽就可以滿足,而有的人即使擁有再多都嫌不夠,手機性能的過剩與否和這是一樣的道理。
因為手機對於人們來說更多的還是一個通訊工具,只是這個通訊工具非常全能,既可以看新聞還可以看視頻,開車的時候可以做導航,發現美景可以拍照,無聊的時候還可以玩 游戲 和聽音樂,經過這么多年手機硬體的快速發展後,晶元的性能已經達到了一定地步,但是人們的使用需求卻變化不大,仍然是用手機在做之前那些事。
看看現在的麒麟和驍龍高端處理器,動輒8核以上的CPU,還分成小核與大核協同工作,雖說手機晶元和電腦晶元架構不一樣,但是主流電腦的核心數也就在4核左右,然而手機在幾千年就出現了大批8核以上的晶元,發展速度確實有些過頭了,畢竟APP開發者如果想對多核心處理器進行優化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實就要求不高的用戶而言,如今千元級別的手機晶元就足以滿足需求了,甚至有時候和中高端手機用起來也沒什麼區別,除非你熱衷於大型手游,高端手機晶元確實能達到更高的幀速和畫質,但是不玩 游戲 的話,恐怕90%以上的使用場景你都難以感覺出2000元手機和5000元手機的差距。
所以說手機廠商們一方面在挖掘更高端的手機應用,比如虛擬現實VR和AR技術,4K顯示屏等等,這些都會對手機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不至於讓現在的手機晶元出現過剩問題;另一方面各品牌手機也在發掘除了性能以外的產品特色,比如更好的攝像頭,更快充電速度等等,因為這些相比枯燥的手機性能而言更能體現出進步。
文/小伊評 科技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手機處理器的性能確實過剩了。9月16號,蘋果發布了世界上首款基於5nm工藝打造的移動處理器——A14 Bionic,作為業界第一款採用全新工藝打造的CPU,A14卻並未帶來多麼顛覆的性能革新,相比於採用7nm EUV工藝的A13處理器, A13的CPU性能提升僅為16%,GPU的提升甚至只有8.3% (根據發布會上蘋果公布對比A12處理器的提升幅度推算得出),這應該是自A系列處理器問世以來CPU和GPU性能提升幅度最小的一代,與之相對的,蘋果卻加大了對於NPU的重視程度,從A13的8核心NPU直接升級為16核心的NPU,AI性能提升巨大。
削弱CPU和GPU的提升幅度,增強NPU的性能提升,作為手機行業的風向標的蘋果這波操作已經在向外界透露出了一個信息—— 單純提高手機晶元性能的意義並不大 , 如何在有限的性能提升的情況下做到最佳的用戶體驗才是王道。
至於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
大家可以仔細思考一下,推動PC行業CPU和GPU性能不斷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沒錯,就是 游戲 ,准確點說是大型的單機 游戲 ——光線追蹤,更加真實和豐富的細節,2K,4K甚至8K的解析度等等無不對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這個驅動力對於手機這個載體來說卻並不適用。
首先是因為手機的屏幕尺寸的限制註定了一款 游戲 的畫面哪怕做的再好,再絢麗都無法帶給消費者那種耳目一新的臨場感和代入感(你會盯著手機屏幕去看風景么),這就是為什麼電影行業在電視大行其道的今天依舊不會被取代的原因之一,電視哪怕再大都不會有巨幕電影那樣的沉浸感,手機也是一樣的,那些對於 游戲 畫面要求比較高的消費者一定不會在手機上浪費時間,電腦或者 游戲 機+電視才是他最終的歸宿。
其次,手機作為一款移動設備,是不可能無時無刻連接電源的,而且電池容量也不可能無限的做大,這就對手機處理器的功耗框定了一個嚴格的范圍,如果一款 游戲 的畫面過於精良,對於處理器的負載過高的話,其註定不會被絕大多數消費者所認可。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手機 游戲 未來的發展方向依舊會以具備普適性的網路 游戲 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那麼既然是以網路 游戲 作為發展方向, 游戲 公司為了兼顧低配的手機,其 游戲 需求配置自然不可能定的太高。在這種情況下,手機處理器的性能提升就缺乏了內在的驅動力。說到這,大家可以仔細思考以下,目前可有一款熱門的 游戲 能夠真正榨乾手機的性能么?真的很少,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一款《崩壞》了,至於像《光明山脈》《方舟進化》這樣的 游戲 ,說白了大家都是上去跑個分而已,真正好好去玩的有幾個呢?
而且大家不要忘了,並不是所有手機用戶都玩 游戲 的。
如果一個用戶使用手機只是為了聊微信,看微博,打電話,看B站的話,一款旗艦手機和一款中端手機帶給他的體驗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什麼?你說旗艦手機打開軟體的速度會更快?拜託,那零點幾秒的差別對於使用者而言只要不刻意的去對比基本上就感受不出來。
至於手機的其他功能,譬如手機拍照,成像,雙揚聲器,電話通信等等和手機處理器的性能之間的關系並不是那麼的緊密,旗艦處理器也許可以帶來更加出色的體驗,但也僅僅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必需品。
所以,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旗艦處理器的性能其實是浪費的,他們很難有真正發揮作用的機會,只不過配備旗艦晶元是一款高端手機的必備條件罷了,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被動的去接受了這個現實罷了。
我就是其中一個「鼓吹」手機晶元性能過剩的用戶。我不能接受的:不是處理器性能過甚,而是手機商家會一個勁的發布新的旗艦處理器,然後告訴我們:快來使用新處理器,那些老處理器已經過時了!
更主要的是,現在手機商家喜歡用跑分定輸贏,比如安兔兔跑分。驍龍855剛出那會,手機廠商的發布會,一窩蜂的將跑分作為宣傳的重點,似乎沒有跑到40分,都不好意思的說。
這種宣傳,會讓我們消費者有這樣的誤區:處理器跑分越高,手機性能越好。更為關鍵的是:它們會進行對比,什麼CPU性能提升45%,GPU性能提升20%等。
於是,普通消費者怎麼知道處理器好壞呢?在我們想法中已經慢慢形成,處理器跑分越高就越強。這種想法的危險地方是,我們過度的寬大處理器性能,而忽略系統的優化。
這一點,我比較欣賞iPhone的A處理器,在老款的iPhone手機中,即使A7,A8這樣的處理器依然能夠流暢運行,能夠 游戲 等等。
我們不反對處理器的進步,我們反對的是過度宣傳處理器性能。要知道即使現在低端的處理器,也能流暢運行。
對於非專業人士,只針對那些僅玩玩QQ微信,王者榮耀這種低配置要求App的用戶而言,確實過剩了
晶元性能是不會過剩,更快更節能是永遠的發展方向。19年,主流中高端soc主要是710 ,712 660 675等,這些soc在工藝製成上略有不同,但是實際體驗上其實差不多。為什麼前年的660和今年的712體驗差不多呢?難得是二者性能真的相差不大嗎?其實不然,二者的差距完全可以通過跑分體現出來,或者發燒友們通過具體的參數也能評出優劣。但是一般消費者卻做不到。主要原因有幾點:
一、理論和實際差距。處理能力提升百分之40,聽上去好像厲害,其實也就是原來處理需要0.5秒,現在用0.3秒。考慮到內存或者快閃記憶體還有屏幕觸控反應時間以及系統優化,實際差距更小。而目前來看,soc的歷代升級性能提升40%的很少很少。
二、軟體適配,安卓機軟體適配永遠都是被動的。什麼意思呢?譬如:新出了mix4,然後你需要裝個淘寶app,事實上這款app不會提前給你的mix4做優化。直到app運行發現很多bug然後反饋回去,才給你推送更新,修復bug。soc性能越好,小bug一般用戶越感知不到。但是app商不會主動給你的某款手機做優化,這也是安卓機體驗不如iOS的原因。
三、投機取巧。典型就是OPPO帶頭的專屬 游戲 優化,先說明,這種行為並不壞,分你怎麼理解。王者榮耀要求的配置並不高,但是過去你會發現即便是835運行起來也有時候不太流暢,原因很簡單,就是我說的第二條,廠商不會主動給你適配。但是,你給錢求人家就另當別論了。最了解app的自然是app開發商了。財大氣粗的手機大廠分分拿錢把主流 游戲 app優化了個遍。所以,835 845和660的體驗差距就沒多少了。不過,蜜月期一過就不一樣了。最典型的就是625和很多早期660機型,明顯玩 游戲 不給力。因為廠商砸錢優化必然是砸在新發售機型上,老機子型,你還是丟一旁換新機吧,手機廠商們當然也是這么想的。
四、軟體開發的滯後性。不管是 游戲 還是軟體,你開發的目標當然是盡可能適應更多的機型,如果開發一塊只有旗艦款才能有足夠性能運行的機子,那他的用戶量天然的就少了,不會有這樣的傻子。因此,世面上幾乎所有的app都是以保證大部分機型都能流暢運行而開發的。
那麼,說了這么多,是不是更強的就沒必要?如果,你是年年換新機的「有錢人」,那我沒話說。但是,如果你是希望買一款用個兩年甚至跟多還像盡可能的有個好體驗的話,買旗艦soc還是有必要的。優點如下:
一、只有最旗艦的soc才能保證性能的充足,660這樣的soc在未來一年裡淪為最底層是必然。最典型的就是redmi已經下放660到千元機了。
二、看不見的性能差距。譬如:ai技術還沒多少實用性的東西,但是同樣支持的660和855 ai性能差距天壤之別。soc可不僅是cpu gpu這么簡單。除此之外,中高端和旗艦soc差距大了去。不然,為啥三年835從來不會下放到中低端。表面的跑分712已經追上835了。但是用835對很多手機廠商來說不劃算。
三、用不落後,前年米6採用的是835,至今流暢,當然。攝像頭規格 電池容量縮減 硬體層面的自然老化是必然。但是,這款手機的短板永遠都不會是soc。那麼,同期的660 625機型如何呢?我想不用多說了吧。
很多人說手機的soc就像 汽車 的發動機,排量大隻會費油,動力夠就行。但是,我想很多人都希望, 汽車 猛踩油門的一瞬間把別人遠遠摔在後面。那種快感體驗了一次,怕是永遠的忘不了。
在很多時候所謂的手機晶元性能過剩並不是說技術上追求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晶元沒有必要,而是很多消費者頻繁購買採用速度更快能耗更低晶元的手機這件事沒有必要。
幾年前的手機很多屏幕解析度之低令人發指,每個像素都像是個大果粒;王者榮耀的大火和普及和處理器的飛速發展直接相關;手機高清視頻拍攝、流暢播放都需要更快更強的晶元;很多人應該都有多年前被安卓後台程序搞到幾乎死機的經歷。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和晶元升級息息相關。
真正的問題在於,如果你的手機只是用來上上網,發發朋友圈,就沒要非要上5G;如果你不怎麼玩大型手游和編輯高清視頻,那麼什麼華為旗艦、蘋果新款都不應該在你的考慮之內。
讓手機晶元性能過剩的並不是追逐更高性能的技術研發者,而是鼓吹消費主義的商家和陷入消費主義的我們。
說手機性能過剩的那些用戶肯定都是聊個微信,看看在線視頻,偶爾拍幾張清晰度不高的圖片。就像諾基亞時代的手機一樣。
科技 類的產品到後來肯定是越來越好,各方面的標准肯定是越來越高,性能方面,肯定是一代比一代強。這是趨勢他只會往前走,永遠都不會倒退。可能只是會走的慢一點而已。走的慢的都是在擠牙膏。
現在我們普通用戶使用手機的需求無非就是,聊聊微信,看看新聞,在線看一個視頻,偶爾拍幾張照片。這種日常普通的需求。配合使用現階段的手機,配置處理器,來使用的話,性能肯定是綽綽有餘的。但不是所有的用戶都是這樣的一個操作。
有一些用戶喜歡玩一些大型的網路 游戲 ,或者對配置要求比較高的單機 游戲 ,這個時候對性能配置就高很多了。那如果說你性能跟不上的話,反應速度就會慢,出現卡頓,顯示畫面就會掉幀,畫面不清晰。而且每一代的軟體 游戲 更新過後,對配置的需求就會有進一步的提高。打個比方說,你使用16年的手機聊微信,你可能到了19年20年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使用的微信,就會顯得速度比較慢。因為每一年的微信都在更新,但是你的手機硬體配置沒有更新,所以軟體對硬體的要求就會一步一步的提高。
還有一種場景,現在的手機對拍照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了,要求這個拍出來的照片清晰度越來越好。這個就對手機的處理器的演算法要求很高。只有高性能的處理器,在拍照錄影方面的要求,可玩性就會越來越多。所以完全不存在手機性能過剩的這一種說法。說這種話的用戶肯定都是用老人機。
其實「性能過剩」這種說法在前幾年就有了,這種說法不僅在手機圈有,在PC圈也很常見,那為什麼總有人鼓吹手機晶元性能過剩呢?
其實在幾年前就有人有這種說法,認為現在的硬體完全夠用了,沒必要過於堆性能,還不如把心思放在其他地方上。
通常說性能過剩的人都是對手機沒有重度使用的用戶,這部分人平時就是聊聊微信,看看小視頻抖音之類的,或者就是瀏覽一下網頁,根本就沒有高性能的需求。所以這部分人看著每年新發布的晶元又漲價了,心裡自然不開心。總有種我手機還能用,你卻變著法的要我換手機的心裡,心裡自然很不爽。
對於這部分人來說,確實有性能過剩的嫌疑,因為這部分人的需求就那麼點,再多了也沒用。就說這華為海思麒麟820,其性能都可以跟麒麟970過招了,但話又說回來,麒麟820的手機真沒比麒麟970的手機貴到哪裡去。
性能過剩只不過是部分消費者的一廂情願罷了我記得前兩年很多人都說「性能過剩」,但這兩年為何這種聲音還少了呢?我記得是前兩年某一年王者榮耀更新新賽季,更新包一下來到3點幾G,一更新完這個 游戲 ,好多手機都吃不消,吐槽騰迅負優化。
但說到底這一次是騰迅的更新步子邁大了,所以大家的感知變強了而已。要是像之前那樣按部就班的更新,可能大家就會感覺手機性能駕馭這些 游戲 還綽綽有餘。毫不客氣的說,只要軟體廠家想,每一次更新多加一點功能,那手機性能就不怎麼夠,完全沒有過剩的說法。看看吃雞 游戲 ,每次更新包多大,升級一下畫質,現在還有高刷新率,性能蹭蹭蹭往上漲,所以永遠不要迷信手機性能過剩,那隻是軟體廠家還沒發力而已。
我一直倡導硬體和軟體是相輔相成的,即使硬體稍微多一點,軟體沒有跟上來也是暫時的。現在5G一來,數據交換和處理能力大幅度提升,這時候性能過剩的說法就沒有了。所以想要把手機性能榨乾還是很容易的,加功能,加特效,加畫質,加速度。 科技 發展就是如此,所以不要迷信性能過剩的說法。
但是為什麼一邊是這個說法,一邊手機硬體廠商每年花大力氣不斷的更新換代,推出新的硬體呢?歸根結底, 手機晶元性能過剩是一個相對的話題,這個相對表現在用戶的相對與時間的相對兩個方面。
手機的用戶群體廣大,小到剛上學的小學生,大到退休的老人。這么大的用戶群體,他們用手機的場景和需求又各不相同。可能年輕人喜歡用手機打 游戲 的居多,比如崩壞3,刺激戰場這類手游是極其受歡迎的;而中年人和老年人用手機主要是用來做聯系工具,最多用手機刷個新聞。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樣兩個用戶群體中對手機晶元的性能的要求就出現了分化。可以說,只要不打大型的3D 游戲 和使用耗性能的應用(比如AR,VR),2000塊的手機與5000塊的手機根本區分不出晶元性能。那麼不玩3D 游戲 ,不用耗性能應用的那些用戶自然就發出了手機晶元性能過剩這樣的說法。
還記得當年在小米1,小米2的發布會上,雷軍發出了「小米,為發燒而生」的情景。當時小米使用的驍龍800和810那可是手機晶元中的旗艦,性能在當時真的是機中翹楚。那麼,設想一下,把小米1和2拿到現在來使用,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恐怕裝幾個社交應用,新聞應用,就會卡頓的不能愉快使用吧。因為現在市面上app對手機晶元的性能要求是與時俱進的。想要app功能更加豐富,界面更加好看,啟動更加快捷,硬體的提升是必須的。雖然在當下感受不到,但是把它放到長遠來看,它絕對是一個逐漸躍升的過程。這也直接說明了為什麼硬體廠商每年不惜餘力的推出自家的晶元產品。
但是反過來說,現在手機晶元更新換代的速度已經縮短至不足一年,剛出的旗艦晶元手機才到手10個月,下一代旗艦晶元又發布了。這樣快的更迭速度,在前面說的這個長遠過程中間隔太短,用戶根本都體會不到性能有多大的改進。所以,這時又會有手機晶元性能過剩的說法出現。至少從這個維度來說,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對於個人用戶來說,大多不必理會手機晶元性能是否過剩的說法。最關鍵的是要清楚自己的使用需求定位在哪兒,使用時間大概多長,挑選性能適合自己的手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