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熏料為什麼要用茶葉
⑴ 熏鹵上色、提香、防腐有哪些技巧
「熏」是鹵菜傳統技藝里的一項重要的上色環節,目前市場上傳統鹵菜店的鹵菜人會這項手法的並不是很多,在東北和河北以及老成都一帶的鹵菜人用得比較多,但其實就算是正在沿用熏這一技法的鹵菜人,在具體使用時,大部分也只是用來上色,但是其實「熏」你用好了,不但可以上色,還能使食材進一步成熟,並且吸附熏料的特殊香氣,甚至還能防腐,技術嫻熟的老鹵菜師傅甚至能通過熏鹵製作出「蚊不叮,蟲不咬」的鹵菜,常溫放置數十天而不壞。
所以與其動歪腦筋鹵水中加什麼防腐劑、抗氧化劑,還不如好好研究和精進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技藝,今天淮黑十八鹵根據自身的經驗,系統地來和大家探討一下熏鹵製作訣竅:
首先,從操作流程和熏制溫度上來講,「熏」可分為冷熏、熱熏、溫熏、焙熏、無煙熏等等:
第一、先說用得最多的熱熏,熱熏的優點是能夠短時間就形成比較好的上色效果,一般溫度在60-35度,這是鹵菜製作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熏制方法,但熱熏雖然是溫度比較高,但一定要緩慢上升,不可操之過急,不然非常容易產生上色不均勻的狀況。
第二、溫熏法:一般溫度在40-60度,這種技法的優勢在於能使成品的重量損失少,不失水,不失風味,但正是因為如此,溫熏法的貯藏時間就不會太長。
第三、焙熏法:顧名思義,就是烘焙的溫度,這種技法的溫度是最高的,能達到90-120度,相當於一邊熏一邊烘烤,熏制時間是最短的,在烤鹵中應用得比較多,食材甚至不需要鹵制,直接在熏制的過程中就能夠成熟,但這種技法熏制的成品貯藏性更差,需要立即食用,並且風味極易流失。
第四、冷熏法:是指待熏食材的溫度在25-40度以下,很多鹵菜人用不好這一技法,認為冷熏是無法上色的,但其實在冬天冷熏就非常適合,並且冷熏的成品含水量能保持在30%左右,雖然風味不如熱熏,但貯藏期卻要優於熱熏,想要冷熏上色效果好,鹵制之前的食材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腌制入味上色。
第五、無煙熏法:熏這一技法雖然好,但還是有很多對健康飲食要求高的人會質疑,熏是否健康,而無煙熏就代表了熏鹵技法的未來發展方向,這種熏法一般是用木材幹餾製作而成,並經過特殊的技術凈化成含有煙熏成分的液體,所以在熏制的時候是無煙的。
其次,熏鹵用什麼料來熏,究竟是樹枝好,還是茶葉好,亦或是白糖好?下面淮黑十八鹵把熏鹵從熏料介質上做了重新的區分:
第一種、樟木熏:
樟茶鴨就是樟木熏的代表,而且是溫熏的代表,先將主料鴨子腌制入味,再掛在架子上懸在半空,下面點上樟木的屑子慢慢焐出煙,熏至色澤泛黃、皮都帶著些香味的時候,再進行鹵制。
第二種、柏木熏:
河北地區很多傳統的熏肉鹵菜店用這種方法比較多,是熱熏的代表,使用柏木的刨花來熏制,熏制出來的成品會帶有柏木樹的清香味,並且能很好驅蟲防腐,但是純柏木熏上色效果不太好,更接近於出鍋時的原色,如果想要提香的同時再上色,就得使用「糖柏合熏」
第三種、純糖熏:
糖熏是上色效果最好的一種熏法,作用一是上色,二是能使食材帶上焦糖的熏香,但糖熏也分白糖、綿白糖、冰糖和紅糖,其中綜合來講綿白糖的效果好、成本低而得到了更多鹵菜師傅的青睞,山東師傅常用來熏雞,東北的鹵菜人也常用來熏肥腸。
第四種、稻穀熏:
這種熏法,湖南的鹵菜人用得最溜,會使用稻穀熏的必是做臘肉的好手,也是需要提前腌制上色,然後再半熏半腌兩到三天才好,熏料則是以稻穀和花生殼為主,熏出的臘肉成品不但色澤紅亮且具有很適口的下飯香氣。
第五種、茶葉熏:
茶熏的鹵菜成品通常口感更清爽,且解膩效果奇佳,但茶葉熏更適合精品鹵,不適合批量熏制,且這個茶葉的選擇卻是大有講究的,隨便放一把幾元錢的茶葉,放還不如不放,綠茶、普洱都不適合,最適合的是花茶,就淮黑十八鹵所知,有一位做精品鹵的鹵菜人就是使用茉莉花茶來熏,做出的成品不但色澤誘人,而且還帶有淡淡的茉莉花香味,鹵味的檔次一下子就上去了。小夥伴們如果想借鑒,淮黑十八鹵建議可以使用茶、糖、小米「三料合熏」方法,用的茶葉要好些就能有增香效果,但只適合少量製作,如果用太次的茶葉,則基本沒有增香作用,不如不用。
熏鹵這么好,但是在操作上面其實是有很多訣竅的,操作得不好不但上色不均勻,而且還會使成品發苦,比如,火候大了會發苦;時間長了會發苦;直煙會發苦;控水控油不幹凈熏制時容易著火也會發苦;所以熏制時要嚴控控制火候與時間,並且熏制的鍋蓋要特製加高,使煙上升得更高成為柔煙,並且熏制過程中不能開鍋,一旦第一鍋的煙被放掉,想要再上煙效果就不好了。熏料鋪在鍋里也要均勻,鋪不均勻煙就不均勻,煙不勻上色就不均勻。
最後,如果真的還是不慎操作出現了一種類似「焦糖燒過了頭」的苦澀味,淮黑十八鹵教你一個方法,在即將熏完鍋邊沒有煙的時候,可以舀一勺鹵肉的老湯從鍋蓋縫里澆入熱鍋壁上,老湯受熱蒸發,肉香氣就被「燜」進了熏肉中,苦澀的氣息就能被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