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小米為什麼什麼都做
『壹』 小米和華為有何不同發展的方向就不一樣
因為華為和小米手機初期發展的目標不一樣。
甚至說小米和其他手機品牌發展路徑不一樣。
小米剛開始是帶著互聯網大法入局智能手機領域,極致性價比基本上把其他手機廠商打懵了。
而小米當時對手機的定位就是一個入口或連接點,主要是連接互聯網和小米生態產品。
也就是說,小米當初並不是要靠手機盈利,而靠以手機為中心的互聯網業務盈利,如小米 游戲 、互聯網廣告、米聊以及雷軍之前就職的金山系產品。
可以說,現在互聯網公司做的事情,大多數小米都在做。
至於生態鏈方面,雷軍也是最先提出和發展起來的,對比蘋果、華為、OPPO、vivo、三星等品牌,小米的生態鏈產品最多。
小米的智能手機基本上就是用供應商有的東西,在研發和線下發的力比其他手機廠商小多了。
在產品規劃上,小米也比較亂,很多產品都沒有連續性,你無法猜到它一款產品有什麼優勢和短板,只知道性價比極高。
華為不同。
華為等品牌入局智能手機領域,基本上都是想靠手機盈利的,生態鏈方面比小米慢很多。
所以華為基本上什麼價位段或細分領域的產品都做,高端機、中端機、低端機都有。
在經營方面,線上品牌榮耀、線下店以及自研方面全面發力。
尤其是自研方面,華為不說研發實力有多強,但研發的時間就比小米早很多。
在產品上,華為有很清晰的定位,產品也很有連續性,優勢和不足也比較清晰,而且幾乎每一代都有改進,再加上強大的研發實力加持,華為產品很自然的就在國內手機中脫穎而出。
『貳』 華為才是手機公司,小米除手機外靠啥賺錢
得出這個結論主要就是華為在2019年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是最多的,而小米並不是依靠賣手機獲得了最多的收入。
1、華為雖然被美國惡意制裁,但是手機總體銷量仍然沒有下降。在去年的時候,華為被美國政府給惡意制裁,造成華為同美國眾多企業的合作遭到破壞,但是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華為整體手機銷量仍然是不斷上升的,現在的話,華為手機銷量基本是占華為整體的50%左右,因為華為不只是作手機,通信設備、電腦平板這些華為都做,不然華為怎麼能成為5g規則的制定者呢。
綜上,說華為是手機公司主要就是華為這些年手機收入越來越多,而小米更多的是依靠旗下的其他收入來保證自己公司的盈利,所以,就有了華為才是手機公司,而小米不靠手機賺錢的這個說法。
『叄』 你更看好小米還是華為,為什麼
我更看好小米。
具體原因如下:
1、小米目前整體是一個輕資產的運行模式,盡量控制庫存,同時講究協同協作,小米不會什麼都自己去做,而是去采購最頂級夥伴的部件,這樣一方面可以把精力集中起來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而不是什麼都自己去做,什麼都做勢必面對這各種強有力的對手,會心有餘而力不足。
2、小米目前主打性價比,硬體利潤非常低,而是主要靠軟體服務來賺錢,這種模式對其手機業務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大家買東西都還比較注重性價比,所以小米會有更好的接受度。
3、小米有完善的生態圈,而且生態圈中的大部分企業都為其直接投資的企業。這樣就達到了一種互利共贏。可以讓生態圈更積極向上。
目前整個手機市場實現晶元自主的只有華為、小米至少掌握了晶元研發權。對於手機最後的比拼、也只剩下小米和華為兩家。我也從以下的幾個方面、簡單分析一下兩家企業的發展。
IDC的報告稱,2019年全年,三星、華為、蘋果、小米、OPPO出貨量排名前五位,分別為2.96億部、2.41億部、1.91億部、1.26億部、1.14億部。
雖然,對於終端廠商而言,銷售量是最主要KPI,但在當下存量零和競爭態勢下,如何保留住自己的用戶成為廠商的重要課題。畢竟留住一個用戶比搶奪一個其它品牌用戶的難度小一些,當然傷了用戶心再回來的難度更大,同時口碑度的影響是幾何級的。
華為的零售店全球數量已經達到了5萬家的規模,但授權的體驗店只有2500多家。
小米線下新零售 100 多家門店在全國范圍內同時開業。據悉,此次開業的門店中八成以上是核心渠道合作夥伴門店。截至目前,小米線下終端數量已超過 6000 家。
我的觀點~更加看好華為!
說下我的支撐理由:
1、體量差異
華為2019年財務公布:2019年其全球營收達到85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凈利潤為6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
具體到三大業務來看,運營商業務營收2967億,同比增長3.8%;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897億元,同比增長8.6%。在消費者業務方面,2019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台,同比增長16.5%。營收4673億元,同比增長34%。
從營收區域布局來看,2019年,華為中國地區營收5067億元,同比增長36.2%;歐洲、中東、非洲地區為2060億元,同比增長0.7%;亞太地區為705億元,同比增長13.9%;美洲為524億元,同比增長9.6%;其他地區為230億元,同比增長57%;
小米2019年財報公布:小米全年總收入突破2000億,達到人民幣2058億,同比增長17.7%;經調整後凈利潤人民幣115億,同比增長34.8%。境外市場收入突破百億美金,達到人民幣912億,進入全球90多個國家和市場,成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2019年第四季度總收入人民幣565億,同比增長27.1%,是小米集團2019年營收最高的季度。經調整後凈利潤人民幣23億,同比增長26.5%。以上數據來自網上。
我從上面數據來對比:8000億對2000億,華為占絕對的優勢!並且同時銷售市場更加廣,分布四大洲!
2、產品結構
產品結構差異也非常大!
華為產品結構更加向上,涉及運營商業務已經消費類業務。
小米產品結構目前只涉及消費業務。
所以這一點產品結構上來說華為更加有優勢!!!
3、企業底蘊
華為更加秉持一個老大哥的形象,華為非常攜帶國內企業,手機裡面的基本配件都是國產的!
小米不用多言!
姑個人更加傾向於華為!
綜上所述我決定更加看好華為的發展!!!!
感謝閱讀,我是AI 科技 猿,聽我庖丁解題。
小米和華為在國內的確是兩個很有話題的公司,每到發旗艦機的時候,小米和華為總是互相PK。那小米和華為到底誰更強?誰更有前途呢?
任正非在前幾天的采訪中透露,華為2020年計劃將研發預算增加58億美元。總體研發費用超過200億美元,人民幣達到1421億。小米的研發投入剛到華為10份之一,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同時,華為重視人才,華為在2019年以人均200萬的年薪聘請了8位博士,涉及人工智慧,無線電,數學專業等領域。「得人才者,得天下」,華為擁有如此多的人才,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
華為手機的CPU是華為自己研發的麒麟晶元,而且性能上,跟高通驍龍的CPU難分伯仲。系統上,華為已經有自己的鴻蒙OS。反觀小米,小米手機使用的CPU一直是MTK或者高通驍龍CPU,在這一點上,小米還處在被人鎖喉的階段。
所以,在手機業務上,完全看好華為手機。
華為是通信起家,在通信領域具有絕對優勢。華為的5G的專利3147個,位居第一。5G訂單更是達到46份。說華為5G是全世界的領頭羊,毫不誇張。而小米除了手機業務,其他業務都無法跟華為匹敵。
看好HUAWEI是必然的,因為技術驅動產業升級,HUAWEI在技術領域可以說瘋狂的砸錢!15年HUAWEI銷售額已經超過思科10億美元,但純收入確低於思科33億美元,為什麼,因為捨得砸錢投入技術領域,去佔領通信領域上甘嶺!今年研發投入將要打到600億美元!只有技術領先創新才能驅動未來!現在HUAWEI麒麟,鯤鵬,鴻蒙。。。。。。那個不是各自領域重磅炸彈!連國家都給HUAWEI背書,更別說新華社,央視,外交部等等國家級的平台!因為第四次工業革命,5G是引領者!中國一如德國,英國,美國,一樣可以站在世界之巔!而小米就是產業鏈的代言人,營銷是無敵的!再加上雷軍,盧偉冰[捂臉]碰瓷潑婦鬧街樣子無處不在的營銷。兩家公司高下立判!不需解釋!當然給老百姓C端的產品,適合的價格。也挺好。。。。。。但盧偉冰無底線營銷,實在。。。。。。
所以你看好HUAWEI還是小米?
你更看好小米還是華為,為什麼?
強行站隊沒必要,米粉也可以喜歡華為,海軍也可以喜歡小米。
小米公司最初的理念是為「為發燒而生」,用最極致的硬體,極高的性價比俘獲了一批忠實的粉絲。雖然某些高管的言論讓人看著別扭,尤其是豬肉論,但不可否認,小米10和小米10pro是款好手機。
華為公司堅持晶元研發,扶持國內供應鏈,以一個民營企業對抗世界第一強國的封鎖,值得欽佩。
小米公司智能家居方面做的很出色,有很多出色的性價比產品,重新定義過很多行業。個人比較看好小米未來在智能家居的發展。
華為公司在5G方面的技術優勢,使的華為未來在物聯網方面發力的可能性很大。華為有晶元,有通信技術,有人才儲備,沒有可能不成功。
小米和華為也不是對立的,喜歡一個不妨礙喜歡另一個。沒必要站隊其中一個。廠商之間充分的競爭,對消費者最有力。
先給答案:華為。
再給一個簡單的比較:小米10系列1億像素的攝像頭,完敗於華為P40系列5000萬像素的攝像頭。為什麼,因為小米技術不行。一家沒有技術的 科技 公司,是沒有未來的。
比較華為和小米的發布會,你會發現明顯的不同。華為會不厭其煩的介紹自家的麒麟處理器、5G模塊、攝像創新與優化、方舟編譯器等等,一系列的技術創新。而小米會說首發了高通XX處理器、第一次使用了XX像素的攝像頭、友商的馬達不行等等,一面懟華為一面感謝供應鏈。發布會前後,以雷軍、盧偉冰、常程等為代表的小米高管,一波一波的懟友商、帶節奏,搞營銷。華為和小米,正是技術驅動與營銷驅動的代表性企業。
縱觀商業史我們會發現,技術驅動的 科技 公司能存在很久(比如IBM),而營銷驅動的公司,會很快消亡(比如酷派之類)。反過來講,如果營銷第一的話,那麼廣告公司早就統治世界了。
華為的成長一直是基於掌控產業的核心的,電信設備如此,手機也是如此。雖然華為和小米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時間相差不多,但華為迅速的切入處理器市場,在第一代p系列的手機上,就用上了麒麟晶元。經過多年的發展,華為已經與高通、蘋果三足鼎立。而小米選擇了另外一條路,緊貼高通。雖然中途也宣布做晶元,但不了了之。而隨著5G的到來,晶元越來越復雜,小米以後沒有機會切入技術核心了。HTC知道吧?因為沒有核心技術,被蘋果三星一通專利戰,就銷聲匿跡了。
雖然在美國的打壓之下,目前華為面臨巨大的困難,但是卻迫使華為切入更多的核心領域:系統(鴻蒙)、應用服務市場(HMS)等,讓華為的技術積累和防火牆更加深厚。而小米呢,一直宣稱"全球供應鏈",但卻不能把1億像素的拍照效果做好。
華為是經歷過多次生死的,而且目前還在經歷生死。更重要的是,每次面臨死亡,華為都挺過來了,而且變得更加強大。小米作為一家年輕的企業,發展一路順風順水,是還沒經歷過生死的。一個還未經歷過生死考驗的企業,還無從與經歷過九死一生的偉大企業談未來。
綜上所述,更看好經歷過生死、掌握核心技術、以技術驅動的華為。而以營銷驅動的小米,要與華為比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問題上,我是堅定不移地更看好華為。主要是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
第一,華為這么多年形成的「以奮斗者為本」的文化,確保了華為是一個精英奮斗的群體。而非一兩個人,一小撮人。這個是華為有別於其它大企業的最牛逼的地方。任正非即使退休或去世了,這個奮斗者群體和文化還在,就沒有太大影響。而雷軍的小米還是他一個人的奮斗,雷軍在小米裡面表現得像個超人,而收入方面也是獨攬大頭。如果不能建立起群體奮斗的文化,那麼小米就不可能趕超華為。人才和分配機制領先,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華為在技術研發上有著很強的先發優勢,而且目前的研發強度還是遠超小米,研發效率方面華為更是世界領先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可以讓華為長期保持優勢。因為 科技 行業,通過研發創新帶來的技術領先和成本降低,才是企業發展的最可靠基石。技術和研發效率領先,這是 科技 行業持續發展的根本。
第三,華為在管理方面有著不斷學習先進經驗和優化固化的傳統。所以華為在管理方面的基礎要比小米雄厚得多。而小米基本還是靠雷軍的構架,基本是能人治理的模式。這個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華為在管理上的積淀讓公司更加規范化運行,從而避免了決策和管理偏差的風險。
綜上,華為必然會在未來和小米的競爭中,越來越體現出優勢。商業模式和營銷創新帶來的領先是一時的,而靠人才機制,技術創新,管理沉澱,這些帶來的競爭優勢是更可靠和長久的。
華為和小米這幾年都可以說用亮眼的成績來形容。華為在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人工智慧等方向都有很高的增長,以及取得眾多的技術成功。而同樣的小米也在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等業務板塊實現強勢增長。
雙方交集最強的就是手機業務,雙方的增長也都很強勁,而華為除了手機、電腦等產品之外,絕大部分面向的還是企業級用戶,甚至是城市級、國家級的業務;小米則主要還是面向個體用戶,智能手機、生活消費品、互聯網服務等很大部分是對個體用戶的。但本人還是看好華為。
你再說手機對吧,我兩個都看好吧。
首先說一個問題華為的業務板塊分為運營商業務、消費者終端業務、企業業務三大板塊。
華為是全球第一大的通信製造業企業,運營商業務也一直是華為的主業,隨著發展華為的消費者終端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手機份額超過蘋果位列世界第二。
華為的成功有他的技術沉澱,比如海思處理器,是既高通,三星,蘋果自研的處理器。後面HMS系統等等一系反制美國封殺的技術優化成長。自身的強大當然也有外部因素,三星出了點事,華為迅速吃掉了他的市場,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加上華為的愛過宣傳,買華為就是愛國等等,讓華為站在了中國的頂端。
華為學習小米另立一個榮耀,從最初的模仿到後面的崛起,現在榮耀跟華為分家,就像小米和華為分家一樣,估計後面會越來越好
華為對其他的打壓也很厲害,畢竟有條件
小米算是一個新進的品牌,當然也不算太新,畢竟十年了,也培養了一大批米粉。
小米現在把小米和紅米分出來,小米主打中高端,紅米做中低端。
雖然好多人說是組裝廠之類的言語,但是現在本來就是多協作模式,波音747也不是全部美國做吧,不也一樣是全球采購來組裝,當然也不是單純的拼在一起,肯定有自己的東西放進去。當然小米在自研方面還需努力,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米值得誇贊的就是系統米柚,這個做的挺好,不斷優化,,努力向前向前。
小米目前致力於打造智能家居,這個是圍繞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產品,由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智能硬體產品組成一套完整的閉環體驗。
雷軍也是個很厲害的人物,他也不會輸。
小米與華為的對抗會持續延續。。。
『肆』 為何小米、華為、美的會成為智能家居的「三足鼎立」呢
搶占「智能家居」市場先機的小米
早在2013年,小米就啟動了小米生態鏈計劃,彼時智能硬體正處於爆發前夜,市面上的智能家居概念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全套設備安置下來動輒百萬,是普通人不敢想的家居生活。但小米是有市場眼光的,從生態計劃做到現在的小米智能家居閉環,小米搶佔了市場先機,並堅持島現在。
華為雖然有碾壓同行的硬體優勢,但其似乎更像一個連接公司,更熱衷於為廠商提供三件套:晶元,LiteOS(操作系統),HiLink SDK(連接協議)。」日前華為也與京東簽下戰略合作協議。因為牢牢占據智能硬體端,所以華為智能家居目前雖然只有9款產品,可實際上接入華為的智能設備已有上千款。
『伍』 小米,索尼,華為,蘋果,為什麼科技企業紛紛開始造車
小米,華為,蘋果索尼這些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汽車製造領域,因為汽車的製造領域現在有了一個新的風口,就是智能化方向新能源特斯拉,很早就開始做了,這幾個廠商後來就進入想達到很高的水平,短期內不太可能,但是智能化是可以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手機企業開始進軍汽車製造領域,越來越多的電子科技企業也這么做,就是因為這是一個行業大的風口,要說一個人兩個人的想法,那可能是他個人的想法,但是這么多科技巨頭公司紛紛選擇坐汽車,就證明這是行業大的方向,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想法,因為一個人兩個人的想法可能有問題,可能眼光不好,但不可能這么多科技公司的巨頭們他們眼光都有問題,這是不會出現的。
『陸』 小米和華為比到底有什麼區別
作為最具話題性的兩個手機品牌,基本上任何新機發布都是大家爭議的開始,但是這也僅限於手機領域。如果把兩個公司體量放在一起,那麼小米絕對是完敗,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可比性。如果刨去體量這個話題,小米和華為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拿來對比的。一、從業務構成看,華為才是賣手機的公司。雖然我們在印象中小米是靠賣手機起家,所以小米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個手機公司;但是從最新的財報上看,手機已經不是小米公司最重要的業務。在小米去年的財報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手機確實是小米公司的現金流來源,但絕非是主要的利潤渠道。在2019年百分之六十的手機業務只給小米貢獻了十個億的利潤,而其他兩塊給小米帶來了超過百億的營收。毫不客氣的說,小米現在是披著手機外衣的互聯網公司。華為則正好相反,以前最重要的運營商業務比例在逐漸下降,消費者業務比例則後來居上,成長為公司的主要業務,並且貢獻了最多的營收。
四、從銷量增長點看,小米在國外發展更好。在大家的印象中小米可能只國內更受追捧,華為是國內國外雙豐收,但是從數據上看小米國外市場擴張力度非常驚人。從去年紅米新機在印度首發,足以說明小米把業務重心開始轉向國外;在小米去年的營收中,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基本上貢獻了小米營收的一半。而華為由於在5G領域受到政治層面的打壓,國外發展已經嚴重受阻,加上本身業務量基數太大,在最後的國外增長數據上反而比小米略遜一籌。總結來說,華為現在更像是一個實幹家,靠的自身的技術和實力;小米更像是一個藉助互聯網異軍突起的新秀,有著自己的機遇和想法。兩者在各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都有著自己的優點,也會最終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