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石碾小米加工在城市為什麼不行

石碾小米加工在城市為什麼不行

發布時間: 2024-09-26 19:56:42

㈠ 又是一年梨花白

                            趙元龍

        春風日暖,萬里無雲。第五屆澤州·南嶺梨花旅遊文化節於4月10日在葛萬村拉開了序幕。

        又是一年梨花白,千畝萬樹花似海。山上山下,到處是一簇簇一層層肆意綻放的梨花,像雪堆雲涌,像銀波瓊浪,把山巒起伏的南嶺裝扮成一個天然的大花園。

        一大早,十里八鄉的人流就陸陸續續來到這里,暢游葛萬古村,觀賞梨園風光,品嘗傳統美食,回味濃濃鄉愁,領略盛世梨園帶來的魅力與激情,把憋在肚裡的歡聲笑語一股腦兒往梨花節上潑灑。

                          梨花集市

        位於葛萬村口一塊較寬敞的場地,是傳統技藝和特色美食的梨花集市。無論是「生態澤州,欻獁春天」的音樂表演,還是「萬嶺飛花、步步有韻」的詩詞楹聯撰寫,或者是「巧婦妙手、特色美食」的小吃品嘗,這里都是遊客們首要打卡地。

        農民剪紙藝術家段小軍一大早就從七十里遠的高會村趕來。他帶來的剪紙作品有「梨花引蝶」、「古村迎客」等,一件件作品渾厚蒼勁,線條流暢。無論是人物,還是花蟲草魚,無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告訴我,他正創作一幅喜慶建黨一百周年的剪紙作品,條幅長20米,寬1米,將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主要貢獻分階段展示出來。

        底道街村黨支部書記常廣宏是一位優秀農民企業家,他帶給遊客的是「澤州號外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皮具。是他結合現代設計工藝,選用上等牛皮,用傳統皮匠的精湛技藝手工縫制而成,深受顧客歡迎。

        梨園集市廣場的西南面,排了兩溜兒當地農民帶來的土特產品:蜂蜜製品、花椒、「百歲黃」石碾小米、石磨小麥粉、本地葵花油、生態黃芩茶、干梨片、玉米面豆餡柿子疙瘩......

        南嶺鎮山大坡廣,草木旺盛,山泉水遍布全鎮,山水中富含礦物質,具有養生治病的功效。各類水果品種全,產量大,其中酥梨、核桃、蜂蜜、豆腐、柿子、長壽餅被稱為「六寶」,是晉城市場上最受消費者青睞的美食。

        53歲的葛萬村杜小兵帶著他的蜂蜜製品來到梨花集市。隨行的南嶺蜂業協會會長呂吉相告訴我,南嶺果樹品種多,花期依次連開幾個月,為蜂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鎮里組建了蜂業合作社和蜂業公司,對全鎮蜂農進行原材料提供、技術培訓、產品加工和銷售等。杜小兵前幾年因傷殘致貧,澤州農行南嶺支行的工作人員主動為他牽線搭橋,幫他把自家產的純天然蜂蜜做成了「土家特色」品牌。小小蜜蜂,摘掉了他的貧困帽子,鋪通了他通往富裕的致富之路。

        武城、葛萬村農民帶來的金燦燦的「百歲黃」石碾小米,將遊客一下子吸引過去。南嶺東南部屬於紅土壤地帶,穀子生長周期長,營養價值高。同時,小米的營養成分集中在表皮,石碾小米在低速運轉過程中,不產生高溫,避免了機械設備對原糧品質的破壞,完整地保留了小米本身的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

      富有詩意的各種廣告,給遊客帶來無窮的回味:

      「上輩子的一千次回眸,換來今生的一次相遇」、「有一天,當色澤鮮亮的紅棗去了核,遇到包好皮的核桃,核桃對紅棗說,棗想『核』你在一起!」「吃了『百歲黃』,百年福運長!」......

        臨近午飯時分,遊客們已是飢腸轆轆了。於是,他們便走近各個「農家樂」飯店,挑選美食一飽口福:韭菜炒小米、香椿伴拉麵、小米小鏊煎餅…….一種美食,一種味道。每一種美食都承載著一種文化,每一道菜品,都承載著獨特的韻味,也飽含著山裡人淳樸善良的深情。

      曹河村李阿姨現場製作柿圪連油格麻,引來遊客爭相購買。

      只見李阿姨在一個大盆里,用熱水把面和成麵筋,放點鹼面,反復攪拌。餳片刻後,即把洗凈的柿圪連放入麵糊里,再用筷子蘸上粘性剛好的麵糊,一層一層地將柿圪連裹在麵糊中間,待裹成圓球後即放入滾燙的油鍋中「嘩嘩」地煎炸......一個個圓滾滾的油圪麻出鍋了,李大叔將盛有蜂蜜和柿子汁蜜的盤子端過來,讓購買的遊客蘸上蜂蜜或者柿子汁美滋滋地品嘗。

      「柴火福餅」是段河村近年來經中央電視台播放而一下子「火」起來的傳統美食。段大伯將他家製作的「柴火福餅」一摞摞放在桌子上。那印著大大「福」字、掐著花邊的柴火福餅,酥酥的,黃黃的,上面沾著甜甜的柿子汁蜜,散發著柴火味的香氣,真叫人垂涎欲滴!

      段大伯一邊招徠遊客,一邊向遊客介紹柴火福餅的製作過程:

      「柴火福餅」原叫「土月餅」,需經過發面、和面、擀麵、攤餅、撒陷、捏邊、印花、上色、烘烤等幾道工序,最關鍵的一道工序就是烘烤。運用祖傳下來的柴火烘烤法,烤出的月餅口味獨特,能保持一種果木香的味道。

      請想一想吧!在中秋團圓之夜、在喜慶豐收的日子裡,當你一邊喝著黃溶溶的小米米湯,一邊夾著圓圓的柿圪連油格麻,口裡嚼著甜甜的福餅的時候,你會覺得你的生活、你的人生都是甜的。

                        花海相親

      還是一條富有浪漫色彩的廣告詞吸引了我:

      「三生有幸,繾綣情深,春風十里不如你,我在梨花節等你哦!」

      隨著賞花的人流,我來到了葛萬村委大院里。在一幅「戀在這里,青春有約」的背景下,由共青團晉城市委等聯合舉辦的「以花為媒,相約戀人」的青年聯誼活動在這里舉行。

      大約300平方米的院子里,來自各地的青年男女個個笑容滿面,渴望同他們即將成為佳麗的戀人在此相會。

      晉城電視台節目主持人董勝威、席悅兩位帥男美女,用他們那洪亮的標准普通話主持這個別出心裁的聯誼活動。

      席悅女士告訴我,現場到會的人員,僅僅是網上申報的3000多名中的一小部分,其餘人員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到來。

      大院子里,男女青年圍成兩個大圈子,外圍是男青年,里圈是女青年。每個相親的男女胸前戴著一個牌子,上面僅有編號,誰也不知道對方的姓名和住址。

        交流開始後,男子原地不動,女青年移動座位。每對男女交流時間為3分鍾,3分鍾到後,女子移到下一位男子前。

      0356號男子是一大早乘車從高平來的。他,高高的個子,圓里帶方的面龐,胳膊粗壯有力,看上去是一個非常誠實的小夥子。他從事林業管理,常年在大山裡工作,接觸人有限,因此,近30歲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女朋友。在今天的約會上,他一連談了幾個,都是漠然而過,待見到1114號女子時,兩人的眼光對視了片刻,忽然間各自將坐凳拉近了一些,放低了聲音......

      1114號是鄉下小學教師,因忙於教學工作,至今還是單身。

      3分鍾規定時間到了,主持人宣布「換位置」時,1114號好像沒有聽見一樣,身子稍微挪動了一下,但是,目光仍舊停留在0356號那略帶羞澀的面頰上。一直到該換第三位男子時,兩個人才拿出手機,各自留下了聯系方式。這也許就是「一見鍾情」吧。

      3567號女子家住農村,常年在城裡打工,憑著她一手刺綉、編制技術,每年收入都在10萬余元。這次相親,她要找的戀人是,不管從事何種工作,也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只要與自己志同道合......

      當然,這些大男大女中,也還有一種心情:在花海相親中,在盛世梨園內,盡管未成婚姻,不能一生相守,但也不能錯過這一次難得的美麗邂逅......

      臨近12點,主持人領著大家唱起了《遇見》這首歌,在場的男女青年一時間狂歡起來......

      「我想,我等,我期待,未來卻不能因此安排。

      陰天,傍晚,車窗外,未來有一個人在等待。

      向左,向右,向前看,愛要拐幾個彎才來。

      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

      我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         

      看著這個生動活潑的青春聯誼會,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隨著時代發展,80—90後青年正值走進婚姻這一人生關鍵時期,然而有一部分被稱之為"剩男剩女"的大齡青年,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能順利進入婚姻殿堂,由此所帶來的是人生幸福指數的下降,給父母、家庭帶來沉重的壓力......

      每當他或她,走在街頭,看到別的情侶大手拉小手,滿臉甜蜜地說笑而過;或者是一家三口,年輕的父母護在孩子兩邊,牽著孩子的小手,小孩一蹦一跳,一家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那樣的情,那樣的景,又有哪個單身能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失落呢?

        感謝共青團晉城市委、市婦聯,感謝南嶺鎮黨委、政府,是他們甘當紅娘,架起這一座千載難逢的鵲橋,為單身男女青年搭建起交流的平台,讓一對對有情人在此邂逅,找到他或她那心儀的一半,從此便可以在皎潔的月光下,在華燈璀璨的大街上,歡度美好的時光。

                        梨園賞花

        葛萬村西的梨園,是在台商郭台銘先生出資修建的富士康新優果品示範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數百畝的梨園里,一樹一樹的梨花,成團成簇地擠在枝頭,開得素雅而剔透,明媚而嬌麗。地上密密麻麻的小黃花,梨樹間夾雜著五顏六色的桃花、櫻花、杏花,一朵朵爭奇斗艷,吐蕊綻放。真可謂:「梨花漫天作雪飛,百般紅紫斗芳菲。」

      徜徉在葛萬梨園,漫步於梨花叢中,望著連阡接陌、似霏似雪的梨花,迎著散發出清香的春風,我的心不由得想到了逝去的歲月......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南嶺疙瘩坡村的陳師傅帶著幾位年輕人來到我們村,幫助嫁接梨樹。陳師傅是縣政府培訓的果樹技術人員,他除給本地嫁接果樹外,還要到周圍鄉鎮幫助優質果樹品種的推廣和老樹品種改良與嫁接。陳師傅帶領我們村幾個人就在離我家不遠的地里,將原有的杜梨樹嫁接成大黃梨樹。我也跟著大人們湊熱鬧。

      陳師傅先用鋼鋸將杜梨樹半截鋸掉,再在樹樁上鋸出一兩寸口子,將帶新芽的嫩梨枝莖部削尖後插進去,再用麻繩將樹樁和嫩梨牙緊緊捆住,然後,用土和泥把介面處包起一個泥疙瘩,只露出一點點嫩牙。「桃三杏四梨五年」,過了幾年後,嫁接的梨樹就結出黃澄澄的大黃梨。大黃梨味甜、皮厚、耐保存。待放到來年春天,整個屋子都是濃濃的梨香味。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在李寨中學工作時,一天,經鄉里領導介紹,我帶著校林場技術人員到南嶺購回了一千餘株碭山酥梨苗,並請南嶺鄉林業技術人員幫助教授學生碭山酥梨的栽培與嫁接技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豐碩的成果蘊含著黨和人民政府對老區人民的關心和支持,凝聚著一代代山裡人勤勤懇懇付出的汗水。如今,南嶺、李寨合為一家,即將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上結伴而行,共同前進。

      忽然,前面一陣熟悉的唱腔打斷我的思路:「太陽爺上來一桿桿高,翠娥我想起事一條。北山腰又甜又酸大酸棗,想得我一圪肚肚酸水往上潮......」

      這不是我年輕時經常聽到的《打酸棗》嗎?我急忙走了過去,原來是兩個六十多歲的婦女在唱「裴窊秧歌」。

        這時我才發現,在「梨園」二字的門樓往裡約百米長的步道兩邊籬笆上,掛著「京劇、豫劇」以及上黨梆子戲劇名家及經典劇目劇照。

        據《新唐書·禮樂志》載:「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原來的梨園,是指唐玄宗訓練樂工的地方,後人稱戲班、劇團為「梨園」。如今,葛萬梨園的設計者們,將梨園和戲曲結緣,真是富有創意!

        裴窊秧歌發源於清雍正年間,屬於一種干板戲,只擊梆板不配管弦。劇目短小精悍,很受觀眾喜歡。歷經數百年,代代相傳,過去曾有一說:「滿村秧歌滿村戲,人人都會哼幾句。黑夜唱上台,白天唱到地。」如今已唱出鄉村,唱進城市,成為鄉村振興一張靚麗的名片。

        望頭村是上黨梆子發源地,曾經有「連出三班戲,不用到外地請把式」之美談。村中至今仍保留著全國唯一供奉「梨園始祖」唐明皇李隆基的「開元宮」。那句「秋、羅、李寨、望城頭,不是唱戲就是趕頭口」的順口溜,簡明扼要地道出了南嶺鎮的戲曲文化。至於以梨園命名的梨園山莊、盛世梨園上黨梆子藝術團、梨園少兒展風采演出隊.....更能說明:梨園代代出,自有後來人。

      看到這里,我明白了,縣、鎮黨委政府「以花為媒,以山為介,旅遊鋪路,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設計,可謂立意高遠!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昔日的裴窊秧歌、古老的上黨梆子,已不過是老區人民按照一本線裝的舊劇本唱了數百年的傳統戲劇,而今,新生的南嶺鎮黨委政府正在謀劃的是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旨,以轉型發展為內容的一部現代化的大劇:

        在具有五千平方公里土地的舞台上,全鎮人民將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方位發展特色農業和養殖業,為市場提供物美價廉的農副產品;全方位發展旅遊業,開辟以「沁河第一灣」為主線的自然風光游、以葛萬、陟椒、段河為主線的傳統古村游、以土嶺、乾堂、黃砂漏道底為主線的紅色紀念游、以葛萬梨花節、傳統文化節等為主線的農特產品推銷月。山水田林,交相輝映,傳統現代,相得益彰。

        可以預見,在即將繪就的南嶺鎮發展宏偉藍圖上,近三萬老區人民將以全新的理念、豪邁的氣勢,登上澤州、晉城乃至全國大舞台,向黨中央、向全國人民、向建黨一百周年獻上一份沉甸甸的厚禮!

熱點內容
微信朋友圈為什麼更新不全 發布:2024-09-27 07:20:30 瀏覽:221
為什麼電腦打開天正就卡死 發布:2024-09-27 07:16:19 瀏覽:647
女生後腦勺疼因為什麼 發布:2024-09-27 07:16:18 瀏覽:300
蘋果手機為什麼要收手續費 發布:2024-09-27 07:10:24 瀏覽:270
為什麼現代女人的小腳多 發布:2024-09-27 07:01:14 瀏覽:679
小米商城為什麼沒有飛米無人機 發布:2024-09-27 06:21:41 瀏覽:822
為什麼隱形眼鏡戴眼睛疼 發布:2024-09-27 06:20:59 瀏覽:520
蘋果為什麼插上手機卡打不了電話 發布:2024-09-27 06:04:22 瀏覽:87
孩子發燒手心為什麼特別燙 發布:2024-09-27 05:51:23 瀏覽:522
為什麼找不到外賣訂單 發布:2024-09-27 05:48:09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