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20年為什麼收入突增
㈠ 如何理解「小米估值2000億美元」這個「梗
題圖:多面性,馬克筆作品,由畫家徐徐授權尹生價值觀獨家使用。
摘要:對手機屏幕的「掌控」所帶來的確定性要遠比純粹的內容和服務品牌來得低,因此通常純運營性的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水平要比基於生命周期較短的軟體(比如游戲)或硬體品牌的公司高得多。這是未來的小米投資者必須清醒認識到的。
經歷了2015~2016年從巔峰到谷底的過山車後,小米在2017年出現了比較強的反彈,如果雷軍的話可信,那麼小米全年應該終於完成了本該在2015年完成的收入目標――1000億元。只不過這個小米已經與巔峰時期的小米不同――之前那個小米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參見我在文章後半部分附上的2016年5月的文章《小米的時代結束了》):
巔峰時期的小米幾乎完全領導了屬於自己的時代――藉助互聯網崛起的中國智能手機王者――而過去一年盡管小米手機市場份額提高較大,並且重新躋身全球出貨量的前五(排名第五,中國公司中排在華為和OPPO之後),但在大本營的中國市場,它也僅排名第五,因此還很難說迎來了曾經的時代。
抓住了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是小米手機反彈的其中一個最重要原因――從中你似乎能看到曾經讓它在中國風靡一時的因素,比如高成長市場,高性價比的產品,以及用戶對其線上銷售模式的熱情。但現在還很難判斷這是否意味著印度用戶已經認可了小米品牌,即便如此,也不知道他們在換機時是否仍然選擇小米――誰能想到曾經對小米那麼瘋狂的中國用戶很快就轉向了其他品牌?
同時,從用戶運營的角度看,分散的海外用戶可能不如中國用戶那麼有價值――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用戶濃度可能會限制商業變現,這也是中國化的微博市值遠超全球化的Twitter、主要局限在中國市場的阿里和騰訊的市值卻接近甚至一度超過全球化的亞馬遜和Facebook的重要原因――而來自用戶運營的收入貢獻了重要的動力,也是小米模式中最有想像力的部分。
小米自身在產品多元化和外部生態鏈上的廣泛布局也貢獻了重要的動力。就像尹生在2014年左右的一篇關於小米的文章中提到的,小米的一個重要機會,就在於圍繞一個強有力的品牌的產品多元化(就像三星所做的那樣),而這些豐富的周邊產品,既能增加用戶和品牌變現,也可以豐滿小米品牌外延和用戶體驗,強化用戶關系。
由於中國在電子和家用電器領域擁有高效的製造能力,這讓小米這樣的中國公司有機會通過高性價比的產品成為全球市場的有力競爭者,特別是更在乎價格的新興市場,更重要的是,中國本身就擁有全球最大的、價格敏感性的市場,這個市場已經誕生了美的、格力這樣市值接近或超過500億美元的家用電器巨頭。
但小米要想在手機和廣泛的消費電子領域取得像美的和格力在家電領域取得的地位,還必須在產業鏈上謀求更強有力的位置――沒有在零部件領域的統治地位和相應的交叉補貼與戰略價值,三星的很多產品都將無法繼續競爭下去,這也是為什麼即便三星在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後(這也讓包括小米在內的中國公司從中受益),仍然在全球市場守住第一的位置。
同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手機、電視、電腦這樣的行業持續賺錢或值錢的公司並不多,因為這些行業的關鍵零部件價值佔比很大,而且大多沒有掌握在中國公司手中,而格力和美的之所以賺錢和值錢,也是因為它們的主要產品領域的零部件價值可能不像前面幾個行業高,或者已經國產化了。
這也讓我相對更看好小米在手機周邊和智能家居領域的前景,雖然它在智能家居市場可能面臨美的和格力、以及雄心勃勃的華為的競爭,而手機周邊的前景又與手機的前景息息相關。
相比而言,華為在手機行業可能更被看好,因為它在產業鏈布局方面已經取得不錯進展――盡管這也可能讓它在進軍海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市場時,會遭受到更多的敵意,就像這幾天在進軍美國市場時遇到的,AT&T迫於壓力臨時放棄了和華為已經談好的合作――這也折射出中國公司在實施產業鏈擴張時的難度。
與華為比起來,小米的優勢可能就在於互聯網基因更強,更善於運營用戶關系。可以說用戶關系是整個小米系統賴以持續的根本,包括用戶對小米價值的認知與認同,以及穩定用戶入口的形成――這既可能體現於手機這樣的硬體入口,也可能是內容或服務的強入口,這些層次通常會相互強化。
目前小米在每一個層級都沒有建立絕對領導地位:手機既是獲得持久收入、用戶關系和硬體層次的入口的關鍵,也是其價值認知和認同的核心,但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它在這個領域離建立主導地位還有很遠的路要走;而在內容和服務方面,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大而不強,目前它在用戶運營方面的成績本質上仍然直接或間接依賴於對手機屏幕的「掌控」。
何況,對手機屏幕的「掌控」所帶來的確定性要遠比純粹的內容和服務品牌來得低,這也是為什麼按照收入或盈利指標,通常純運營性的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水平要比基於生命周期較短的軟體(比如游戲)或硬體品牌的公司高得多――純運營性互聯網公司建立了一種持續運營的基礎,這樣的基礎只要足夠強勁,就可以超越單個產品或用戶生命周期的波動。
而短周期軟體和硬體公司則沒有那麼幸運,每一次產品生命周期的結束,都意味著用戶關系的考驗,同時,這些公司還面臨著更高的銷售成本,因此通常毛利率都不如運營性公司高,後者的毛利率水平通常都在50%以上。就連在硬體領域公認的全球最優秀者,也或多或少面臨這些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蘋果的市銷率只有不到4倍,市盈率長期低於20倍。
同樣,通過硬體建立起的用戶關系入口也通常並不想像那樣具有可控性,就像尹生在2015年的文章《手機是最唾手可得、也最廉價的資本故事2015》中分析的:
長期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形成了一種關於在這個行業成功的基本認識:無論通過何種方式,你必須牢牢控制用戶和他們的行為。當操作系統和應用層面的成功模式缺席或前途渺渺時,通過手機屏幕來獲得和控制用戶,就成為最為流行、也最唾手可得的故事。
只不過這種邏輯可能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選擇用哪種手機,是用戶的權利,而一旦他/她決定用一種新的手機去替代原有的手機,他/她背後的那家手機公司將再也無法對其施加影響,即便蘋果也不例外;同樣,你也無法真正要求用戶安裝或不安裝某個應用。
因此,如果小米不能在手機領域建立起絕對領導型地位(在這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不確定性,還有一些可能性機會,比如如果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處境步三星後塵,或者三星在全球繼續下滑,就可能給中國公司讓出更多機會),或者在內容和服務領域建立起足以獨立於小米手機的入口地位,那麼它的未來行業地位確定性就始終會受到壓制,而未來行業地位確定性是決定一家公司特別是類互聯網公司估值水平的最關鍵指標。
就目前的確定性水平,和收入水平,如果在上市時能估值接近千億美元,甚至只要能超過500億美元(要知道目前全球純運營性的互聯網公司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的都屈指可數),就已經是相當大的成功――要知道2014年進入的投資者拿到的估值是400多億美元,而那之後隨著進入谷底,據說這個估值水平遭遇了不小的壓力,而即便按照市值千億美元摺合的年復合收益率可能才接近20%,這個回報水平並不算太出彩。
至於市場傳言的2000億美元估值,我寧願相信只是一種估值議價和傳播策略,小米歷史上就一直非常善於打這樣的組合拳,就像我在2016年舊文《小米的時代結束了》中寫道的:
小米公司的估值從2010年開始到2014年,每年都成倍上漲――2010年為2.5億美元,2011年10億美元,2012年40億美元,2013年100億美元,2014年450億美元。不管真實的估值是多少,每年躥升的估值,以及高速增長的出貨量,不停為生態中的所有成員(供應商、開發者、用戶、資本、員工、政府、媒體等)注入興奮劑,這些又反過來推高其估值、銷量和生態影響力。
註:本文主體摘自《尹生年度互聯網觀察:社會共識、技術驅動和AT現實》一文,有增改,若想閱讀全文,請前往尹生微信公號:尹生價值觀。
附:2016年5月舊文《小米時代結束了,壞在不夠偏執》
去年(2015年)初,尹生曾經寫過一篇題為《2015:小米與反小米者的決戰之年》,在那篇文章中,我暗示小米必須在這一年中證明其生態模式的有效性――必須從硬體以外賺到足夠收入,以補貼愈來愈慘烈的價格戰,甚至在硬體免費的情況下也能運營下去。
而小米的對手――我當時認為主要對手之一是華為――則必須在銷量進而是產業鏈控制上遠遠超過小米,封殺小米向生態盈利模式切換的可能性。我當時做出這樣的判斷,依據是中國和全球手機市場已經接近飽和,但小米的規模也正接近達到依靠內容和服務就可以相當程度補貼價格戰的程度――這是從硬體盈利模式向內容服務盈利模式切換的前提。
在寫完這篇文章大約5個月後,我回到了我的家鄉,一個典型的四線城市,我在那裡發現的事實暗示,勝負的天枰可能正倒向反小米者們――我的那些在2014年還充滿熱烈期待的、試圖通過我搞到一個小米F碼(擁有該碼買小米手機不用等候)的親戚朋友們,幾乎再也沒有提起過小米,他們的口中討論更多的是蘋果、華為、OPPO這些品牌。
說實話,他們的消費傾向讓我吃驚不小。我聽得最多的是,「現在沒有2000以上(的手機),都不好意思拿出手」,而很不幸在他們的印象中,小米已經伴隨著紅米的鋪天蓋地,被牢牢釘在了廉價機(在一些中國用戶眼中,這個詞有時會與低品質相伴隨)行列。
小米的預期管理游戲:循環推高的銷量、估值和傳播議程主導力
現在,戰爭的結果已經相當明了――曾經的神話創造者被新的競爭者所替代――在IDC發布的去年第四季度中國手機出貨量排行中,華為取代了小米位列第一,而小米的份額則掉在了華為和蘋果之後。盡管2015全年小米在中國仍然是第一,但在全球的份額僅位列第五,在中國廠商中排在華為和聯想之後。
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全球的排名已經被擠出了前五,而在進入前五的三家中國公司中,除了華為外,其他兩家是過去幾乎沒有被小米列為對手的OPPO和VIVO。這兩家公司的特點是,它們主要的精力都在2000元以上的中端細分市場。
比出貨量份額下降更糟糕的是,小米作為一種風潮的結束。表現在它對傳播議程主導能力的下降,而過去這是它整個商業模式中最重要的動力之一(飢餓營銷是其極致表現):「小米」的網路搜索指數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4年底,出現了7次在25萬以上的高峰,其中5次在30萬以上,而2015年以來只有兩次出現在25萬以上(30萬以下)。
支撐小米神話的另一大動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也面臨急轉直下的形勢。據一些外媒報道,投資機構們已經考慮下調小米的估值,認為其2014年時450億美元的估值相對目前的經營處境存在高估。
小米公司的估值從2010年開始到2014年,每年都成倍上漲――2010年為2.5億美元,2011年10億美元,2012年40億美元,2013年100億美元,2014年450億美元。不管真實的估值是多少,每年躥升的估值,以及高速增長的出貨量,不停為生態中的所有成員(供應商、開發者、用戶、資本、員工、政府、媒體等)注入興奮劑,這些又反過來推高其估值、銷量和生態影響力。
但就像不存在永動機一樣,也不存在永遠不要求兌現的預期。當人們面對小米讓人暫時失去理性的漂亮數字時,總是會忽略小米神話背後的環境因素――毫無疑問,中國世界第一的手機製造能力,以及谷歌在應用商店層面的培育,為小米模式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條件,而這些是所有公司都能分享的資源,同時中國智能手機的雪崩式增長(幾乎與小米的誕生同步,2012年增長135%,2013年增長50%,2014年增長31%),又為其提供了動力。
但進入2015年,增長的發動力突然熄火,全年中國手機出貨量僅增長了2.5%,遠低於全球10%的增長率,而不幸的是,小米的銷量過於依賴中國市場,不像華為那樣全球化程度較高。但僅這點仍不足以讓小米神話破滅,同樣立足中國市場的OPPO和VIVO的成功證明了這點。
小米的三大失誤:市場切換不成功,錯失產業鏈布局良機,以及不夠偏執
失誤一:用戶從發燒友群體向大眾群體切換時,過於依賴價格一種競爭維度,忽視了品質和個性化維度
早在2012年,尹曾經在福布斯中文網撰文《40億美元估值的瘋狂:小米可能步凡客後塵》,在該文中我曾提到小米必須面臨的一個戰略切換,即從早期的發燒友市場向大眾市場切換:
到目前為止,它主要的用戶都是那些技術發燒友,對他們而言,小米的最大優勢,就是它不是蘋果,以及它提供的讓它們參與到小米進化過程中的機會,即便小米的產品和服務有點瑕疵,他們也有較高的容忍度。但要達到1億部的銷量,小米必須爭取更多的對技術沒有任何興趣、只對價格、品牌和性價比感興趣的大眾用戶,而他們可是眼裡揉不得半點沙子的。
很不幸,小米採取了更為簡單的方式來完成這種切換――直接瞄準1000元以下市場的紅米。在市場處於高速增長期,用戶還是以首次從功能機向智能機切換為主時,這種模式還來了虛假的繁榮――降低了用戶使用的門檻,教育了市場。
但當市場傾向於飽和時,用戶從首次使用智能機為主轉向智能手機換機者群體,他們開始尋找更能符合或彰顯自己個性的產品,或者僅僅換一部更加可靠、品質更好的產品,至少是他們認為的可靠好產品(盡管價格也更高,而這時他們已經嘗到智能手機的好處,不確定性的降低使他們願意投入更多的錢),而此時紅米在烙在他們心中的印象也使小米的整體品牌受到連累。
失誤二:沒能及時在產業鏈布局和提高產業鏈影響力方面有所作為
雷軍可能是中國互聯網創業者中,第一個從一開始就有產業鏈經營意識的人,這幫助他開啟了一段轟轟烈烈的創業之旅,也啟發了更多的創業者。但當一家公司的銷量從幾十萬乃至幾百萬,增加到幾千萬甚至幾億時,其在產業鏈的角色也從一個拾遺補缺者,轉變為產業鏈的重要變數,這一變化會從根本上改變競爭。
盡管中國擁有全球最豐富的手機製造產能,但整個產業鏈的一些關鍵零部件和整機的產量在一定時期是相對有限的,最終對這些零部件和整機的產能的掌控能力,就會轉變為對參與競爭者的交貨周期、資金周轉率、用戶滿意度、生產成本等的制約或影響。
華為正是藉助了其自身的關鍵零部件布局,以及在設備行業積累的全球產業鏈影響能力,在競爭中後來居上的――但華為十幾年在設備領域的耕耘也不容忽視,它幫助華為建立了支撐一個關鍵零部件業務的自身規模,以及華為作為中國製造的標簽這一品牌價值。
而作為創業新星、沒有太多華為這樣的資源的小米,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用在了手機的周邊產業,比如智能硬體等。但問題是,當小米手機的行業地位不再時,這些周邊產業也會變成無根之木,那時的小米最多作為一個投資者從中分享部分收益。
失誤三:不夠偏執,未能將「硬體免費+應用服務收費」的模式做到極致
在雷軍最初為小米設計的商業模式中,包括手機、應用與服務、MIUI這三環,最理想的情況是,硬體免費,通過應用和服務盈利。但要實現這種理想模式,就必須有足夠的應用與服務,特別那些即便離開小米手機和MIUI仍能夠運轉的應用和服務,這樣它的規模就可以超越手機用戶數量的范圍,提供某種戰略上的確定性。
在這方面,小米甚至不如樂視極致,後者通過硬體定價權的牢牢掌握和貫徹――它甚至已經開始嘗試採取硬體免費+內容收費的模式――成為互聯網電視領域最主要的力量之一,樂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與其在視頻領域建立的地位密切相關,為視頻內容付費正在成為用戶可以接受的行為之一。
對小米而言,僅僅是基於對屏幕的掌握而作為一個應用分發商的存在,無法幫助它建立起可持續的和穩定的商業模式。一則這個領域競爭激烈,充滿不確定性,再則安卓的系統不像蘋果,它是開放的,而且以免費為主,這讓它無法建立起蘋果那樣的應用和服務獨特性(即便蘋果,這種獨特性也在下降)。
作為互聯網公司的小米真正需要的,是像樂視視頻那樣的擁有一定行業優勢地位的用戶付費業務,以便當它向用戶免費提供硬體時,可以有足夠的收費業務來彌補其成本,或者反過來,通過內容本身的吸引力,來提高其硬體的吸引力。
只有這時,它才能沿著紅米打開的缺口,繼續向下,直到免費,以便牢牢掌握定價權――現在,它面對的是產品價格優勢的喪失和品牌定位下移的雙重壓力。目前不知道小米能否整合雷軍系的資源,最終實現「硬體免費+內容服務收費」的模式――在已有的手機廠商中,它是最接近擁有這種模式所需的基因和條件的。
小米的未來:手機公司?硬體公司?電商公司?互聯網公司???
2013年,我還在福布斯時,曾經采訪過雷軍,並將其作為封面人物(參見《雷軍:通往百億美元》),當被我問到小米是一家什麼公司時,他回答道:
「我知道關於小米是哪一類的公司一直有很多爭論,今天這個問題我們已經不糾結了。我們既是硬體公司,也是電子商務公司,也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沒關系,我們是全新模式,很難歸類是哪類公司。」
但今天看來,無論希望成為什麼公司,小米最現實、也最可能的選擇,仍然是首先成為一家持續成功的手機公司或硬體公司,就像尹生在2014年的文章《估值小米(一):它仍然是家手機公司》一文中已經詳述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網路或其他搜索框中輸入相關標題搜到,正是在那篇和隨後的幾篇中,尹生認為小米的估值最多隻有200億美元,這一判斷今天已經得到驗證――其中最核心的觀點是:
撥開所有的包裝,小米本質上和三星、聯想、諾基亞沒有區別――它首先是家手機公司,因此必須首先作為一家手機公司生存下來。
在一段時間以後,想像力開始讓位於殘酷的現實,小米未必就能輕易取得三星和聯想(作為一家多元信息產品提供商)到目前已經取得的成績,和諾基亞曾經獲得的成就――在電子消費領域,幾乎還沒有一家公司僅僅憑借各種誘人的故事和創新的營銷手段,就能讓用戶長期駐留腳步,無論如何,你首先必須是一家性價比優秀的產品公司。
現在,是做出選擇,並奮力一搏的時候了:繼續堅持通過商業模式創新(硬體免費+內容和服務收費),守住中國乃至全球最主要的手機/硬體公司的地位――這是小米商業模式的基石――在這方面,小米仍然最有機會,或者乾脆成為一家電商。
否則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是像曾經的凡客那樣在糾結中錯失良機――後者主要是在品牌與電商兩種模式之間猶豫,最終既無法像一家電商那樣完全以規模增長為中心,又因為追求量的增長而拉低了品牌,喪失了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個性。
尹生價值觀,只聊與互聯網有關的、正在創造或毀滅價值的方法和趨勢。本人系網路百家號簽約作者。你也可以前往雪球查看尹生的專欄文章,或者加微信號jiaxian1與尹生一對一交流(添加時註明真實姓名/行業/公司)。申明: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
㈡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小米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小米手機,主要原因肯定是小米手機越來越好用了,除了好用性價比也高,當然會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小米。
小米手機這兩年的進步是非常大的,無論是手機硬體還是軟體系統都有了質的飛躍,手機硬體方面一直是旗艦機的標配,而且最近小米手機的拍照水平也是大幅提高,以前被華為霸佔的DXO第一的寶座也開始讓給小米手機了。
在手機創新上小米也一直沒有停止,小米的MIX系列手機開啟了手機全面屏的大門,而MIX Alpha更是把用戶帶入到一個全新的手機時代,雖然最後沒能量產,但是也狠狠的秀了一把肌肉。
而隨著MIUI12的陸續推送,讓國產手機UI交互設計又來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最好用的安卓手機操作系統也是實至名歸。最近又爆出來了小米解決屏下攝像頭的難題,明年真正的全面屏手機時代要到來了。
當然除了手機之外,小米一直也在布局智能家居方面的設備,相信很多米粉使用的小米設備,不僅僅是小米手機這一款產品,所以說好的產品好的生態大家都會喜歡。
你會選擇小米手機嗎?
小米手機的實際情況是:選擇人數雖然越來越多,市場份額卻是越來越少,為什麼?選擇小米手機的人是怎麼想的?
1 按雷軍在小米10周年時講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小米了
2011年銷量只有27萬台。 2019年達到了1.246億,「暴漲」了460多倍。
這是為什麼? 有多種原因,其中, 有小米手機自己跟自己比不斷在進步這個因素 ,國內手機用戶看到了,選擇買的人就越來越多,肯定有這個因素; 也許,還有小米高呼的沖擊高端手機市場。
價格低配置高以及內置了高通驍龍肯定不是主要因素 。這樣的國產手機占絕大多數,共性,而非小米的個性, 不單單是小米1家滿足了人們囊中羞澀、 科技 發燒的需求 。
個性問題也沒有耽誤選擇小米的人越來越多。 如澎湃1瞬間失去、澎湃2長久未見,又如高管懟比友商、新機飢餓營銷等過分、過度的情況,還如品控實在是不怎麼樣。當然,選擇的人仍然越來越多是截至在2019年。
2 按與國產手機三強比卻是市場份額越來越少了
在國內由第一「暴跌」至第四。 今年第一季度的佔比僅有9%,較高峰時期減少了6個百分點,有人說小米手機相當於失去了40%的江山版圖。
這又是為什麼? 也是有多種原因,其中, 一定是有小米在手機上進步的幅度和速度沒有其他手機廠商大、快的原因,跟OV這2個大廠比還不想把自己做成專業型手機廠商, 國內手機用戶也一定看到了,本來就清清楚楚地擺在那裡,這一定是2個個性化、差異化的主要因素; 這2個因素與小米在手機上的用心程度低於國產三強有關,當然,也與上述的個性問題相關。
把那些內外因素綜合起來則似乎能讓人們看出小米的1個突出個性。 即「投機性」,表現在看到哪個風口能賺一陣子快錢就想在那裡飛起來,就是不堅持做系統完整高端自立的手機 科技 ,至少是動作不大、腳下不急的。也許,「投機性」是基於無奈,先顧及營收的增大、先滿足股東的預期,策略!但是,無論是怎麼一回事,市場份額是越來越少於國產三強,關鍵核心因素一定是整體手機 科技 水平越來越不如人,這也是公開的事實,不是一天半天發生的事。
3 小米目前在國內手機界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獨特在「見異思遷」。 發生在年輕力弱的10年裡,雖然還沒有發展到熊瞎子劈苞米——掰一個丟一個的地步。歷經10年,成為了國產手機四強之末、國產小品牌手機之首,卻似乎再也不想重回第一名了,從深層次上看是已經不想當手機廠商大哥好多年,年輕的心並不聚焦在手機上,雖然連做實手機 科技 的程度都還沒達到;不再專於和急於通過做強 科技 讓自己實現成為偉大公司的夙願與夢想,導致自己所喊出的「技術自立」口號讓人們聽上去是那麼的言不由衷。
小米不能不讓人擔心。 擔心小米既做不成自己所定位的高 科技 企業,又做不成互聯網服務巨頭以及零售大鱷, 擔心則將導致越來越少的人選擇小米 。大概率,當智能家居這個風口的風力明顯衰減時,小米將像在手機上一樣不當大哥了,再尋下一個風口,但是,萬一找不到了呢;何況,成為新第一的新風口是特別稀缺的,盡管雷軍的眼光獨到、敏銳。特別是,風口一旦被誰找到,就會出現一窩蜂湧入的情況,接下來就是狼多肉少,就像智能手機。
很多風口又很難像手機那樣實際上 科技 門檻是很高的。 不會有很多家手機廠商能跨過去!僅處理器,全球手機三大巨頭的另一隻腳都還在門檻之外。不過呢, 即便一隻腳跨過了那個實際上很高的門檻就能樹立起高大上的形象, 口碑特別好、品牌特別久,溢價當然是特別高的,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蘋果就是這樣,早就已經給小米樹立了榜樣,雖然選擇蘋果手機的人並不最多,在中國還不是越來越多的,卻賺錢最多,小米不是特別在意賺錢嗎?應該在意,也就應當選擇蘋果的做法。
小米性價比高,做工也不錯。用料也很足為什麼不選小米!
小米好用,我都用了幾年了
其實這問題沒有想像的那麼復雜,就是很簡單的產品好,受認可。小米今年出的小米10系列和K30系列產品都不錯,從銷量來看也是一路飄紅,所以那麼多人選擇小米也不奇怪了。
先說說小米10,這是小米的10年大作,年初開發布會的時候,雷軍宣布售價的時候還小心翼翼的,生怕這3999嚇跑了消費者,沒想到後面出來的手機一個都不夠打,這也造成了小米10一路看好,到現在也只有小幅降價的原因,實在是太火了。
小米10全系都是90Hz刷新率的曲面屏,加上一億像素主攝和雙1216立體聲揚聲器,再搭一個安卓最強的驍龍865處理器,這手機確實沒得挑,顏值也在線,雖說厚了一點,但是電池增大了呀,消費者是喜聞樂見的。就說這小米10pro,僅僅升級了一個原色屏、升級了拍照和50W快充,價格提升了1000塊,但一樣很受歡迎,京東上的評論數都有17萬+,達到小米10的三分之一了,這就是產品的魅力。
後面就是紅米的K30Pro,這款手機主打性價比,性能配置拉滿,再加上升降式全面屏,賣點很足,在一眾挖孔屏中也確實夠顯眼,是強迫症的最愛。最關鍵是這手機便宜,上市沒多久就降價了700元,一下子就加入了真香系列。特別是618期間,這款手機在東哥平台上銷量達到40萬+,僅次於iPhone11,單品第二。
再後來就是小米10至尊版和紅米K30至尊版,兩款手機都引起了瘋搶,小米10至尊版加入120倍變焦和120W超級快充,也定製了主攝,機身背部的更有藝術感,價格比起小米10Pro就多了幾百元,相比之下更反而更香了,所以小米這次賣到五六千一樣成為了爆款。
要說爆款,還得數K30至尊版,這款手機到現在都一機難求,在小米所有手機中最最最缺貨的,相比K30Pro,這款手機更狠,定製了120Hz刷新率屏幕,有了雙揚聲器,雖說處理器換成了天璣1000+,但是價格也來到了1999,頗有當年小米橫空出世的感覺,一下子就點燃了這個市場。
這款手機之所以這么火,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2000元左右這個價位是大眾預算,促進了很多消費者換5G的動力。
從小米和紅米的今年出的幾款爆款來看,產品競爭力加強了不少,同時還抓住了消費者的消費核心,MIUI12也變相打了一波廣告,並且小米的幾款手機都是同類型產品的開局產品,搶占時間先機,有市場優勢。
所以今年小米的成功是天時地利的結合,但說到底還是產品給力了。要不然小米今年也會像去年一樣尷尬!
小米比其它手機好用,我這台小米機用六年半了。
因為miui系統吧,人性化好用,任何應用都可以分身,價格實惠。
因為消費者的眼光不會錯,好用和不好用的產品市場自然會反饋。小米毫無疑問是非常有良心的企業,能夠造福於消費者。小米手機是同價位配置最高的,同配置性能最好的。至於動了很多友商的蛋糕,難免被一些公司的公關團隊黑,商業競爭很正常。我這些年都是用小米的手機,感覺很不錯。我不吹牛逼說多好,但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不僅對得起價錢,而且物超所值。很多噴子說用小米的人沒錢,我想讓那部分人亮出他的經濟實力,看他是不是那麼牛逼了。
的確,我身邊用小米的人的確越來越多了。其實早年間小米的口碑其實沒那麼好,尤其是紅米。由於過於追求性價比,因此總會給人廉價的感覺,做工也不是特別好,比較容易出現卡頓。
但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小米逐漸在高端上發力,旗艦手機做得越來越精緻。目前已經躋身國內一線大廠行列。
其次,MIUI現在也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流暢。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最好的安卓定製系統之一了。不管是動畫效果,人性化的功能還是系統流暢性都非常好。
另外,小米對於市場的把控能力越來越強,產品線越來越豐富,覆蓋了低中高端手機市場,每個檔位的手機都非常有競爭力。准確的定位,優秀的產品,共同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小米之家。小米現在越來越注重線下,在很多城市都開了小米之家。這樣很多人都可以小米之家,現場直接購買。而且有小米之家以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這樣有門店的手機才是「大牌手機」,也有利於小米銷量的提升。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我不知道別人是因為什麼用小米的,我是因為miui,從很多年前開始,那時候買HTC刷miui,買摩托羅拉刷miui,買三星刷miui,買索尼刷miui,反正買之前先找找有沒有人做miui的rom。
還記得第一次是買的水貨港版摩托defy,到手用了不到一年,root刷miui,換了部新機的感覺!
簡而言之,而且好用又不貴,最主要的是習慣了miui。
㈢ 小米公司喜提世界500強,你覺得小米能快速崛起的原因是什麼
飄盪的房子
43分鍾前
一、高品質產品有一點很難否認,那就是小米擁有高品質產品,除了小米3和小米4等高端旗艦智能手機,小米低端機型的性價比同樣相當出彩。以紅米Note為例,這是一款搭載了5.5英寸顯示屏和8核處理器的平板手機,性能好於這個價格區間上的競爭性產品。除此之外,小米公司還擁有路由器和超高清電視等產品,在中國市場同樣十分暢銷。
顯示所有大圖
二、價格實惠小米產品之所以在中國暢銷,是因為人們能買得起。以紅米Note為例,它的零售價為154美元,遠低於同等配置的智能手機。而且,所有價格都不是合約價。小米公司旗艦產品一般相當於中端手機的價格,但功能完全可以叫板高端設備。小米超高清電視小米電視2在中國的售價為640美元,遠遠低於三星和LG的同類產品。當然,你可能想知道小米為何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做到盈利,這還要歸功於該公司採用的商業模式,即盡可能以成本價銷售產品,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來實現盈利。
三、小米粉絲與蘋果和三星的粉絲一樣,小米也擁有一批忠實的用戶,他們對小米的產品「忠貞不二」。實際上,這些「米粉」經常參加小米在中國的新品發布會,為發布會上推出的每一款新產品加油助威。不過,這些小米粉絲並不僅限於中國。小米公司還經常與其他國家的粉絲互動,討論其最重要的產品——MIUI。
四、MIUI系統小米產品的核心是MIUI(「我的UI」意思),這是基於安卓系統深度定製的ROM,小米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這款操作系統。MIUI擁有大量你在安卓和iOS系統上面找不到的功能,如手勢操作以及大量主題。MIUI讓小米公司可以給用戶帶來完全不同於其他智能手機的獨特體驗,而且它最突出的地方在於,你下載以後可以在其他安卓手機上使用。如果你想要在老款HTC One上運行MIUI系統,只需登陸MIUI官網並下載相應的ROM即可。
五、雨果·巴拉小米公司從矽谷挖來谷歌前高管雨果·巴拉(Hugo Barra)負責海外擴張業務。對於英語媒體而言,巴拉(他本人其實是巴西人)代表著小米的海外形象,而他作為安卓副總裁在谷歌的成功經歷,讓小米在智能手機行業的影響力大增。小米希望,在巴拉的領導下,公司能在兩年內開發出多款世界級的智能手機產品,融合了中國和全球的設計理念,從而能達到三星和蘋果旗艦產品的水準。憑借在供職谷歌期間積累的人脈,以及與移動運營商建立的良好關系,巴拉有能力帶領小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取得成功。
六、最重要的還是歸結於人,雷軍先生是技術出身,且在國內段位很高,所以有了雷軍親自把關質量,再加上團隊運營協作,長達幾年的積累,進入五百強是意料之中。
願小米越來越好!
飄盪的房子
3245粉絲 · 561贊
搜索
黃米是小米嗎
小米note3屏幕
小米股票為什麼一直跌
小米所有機型
小米vrplay2顆粒感強
小米目前最好的手機
㈣ 小米為什麼可以進世界 500 強
這是一個大的方向,但是歸根結底,與小米一步一步穩扎穩打,有著必然的關聯。
1、注重研發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研發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而小米在研發上面的投入,始終是在業界排名非常靠前的。2019年研發投入75億,2020年研發投入預計100億。在這種巨額的投入之下, 我們看到了領先業界的一些先進技術。從最早的小米MIX開創了全面屏時代,到其後的包括超高像素相機、高功率無線充電等等,都在技術上面做到了超前。而且,小米布局高端,Redmi在中低端發力,也讓小米整體的布局更加完整。
2、小米手機+5G+AIoT從小米手機+AIoT,再到小米手機+5G+AIoT,小米依靠著研發,在AI智能和5G方面,走到了行業的前列。根據相關的數據,截至2019年,小米的AI賦能IoT平台,連接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35億台!小米電視,更是多年取得了銷量第一的業績,全年的國內出貨量,更是達到了1000萬台!簡單總結,依靠著核心技術和良心定價,小米在全生態的智能硬體,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3、經營盈利穩定健康正是在高額研發,精準布局以及對5G的搶先,小米在整體市場萎靡的情況下,依然在盈利方面有著佳績。根據官方的權威數據,小米集團2019年總營收達人民幣2058億元,同比增17.7%。經調凈利潤115億元,同比增34.8%。持續健康的盈利,也讓小米一直被業界看好。
㈤ 全球前十大晶元買家蘋果排第一,華為大跌,小米大漲,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蘋果在2019年重返第一的位置後,將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市場份額為11.9%,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存在差距,緊隨其後的是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市場份額為8.1%。airpods的持續成功,對Mac和iPad的特殊需求,以及NAND快閃記憶體消費的增長,使蘋果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客戶。在家辦公的移動PC和平板電腦需求的增加極大地推動了Mac和iPad的生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中美貿易沖突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即2020年OEM的半導體支出。這種流行病削弱了對5g手機的需求,打亂了汽車生產,但也提振了對移動PC和游戲的需求,以及對數據中心的投資。2020年內存價格的上漲還將導致原始設備製造商增加半導體支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引發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主要機構下調了2020年半導體行業的市場表現。市場研究公司IDC在2020年3月表示,全球半導體行業出現大幅下滑的概率為80%;Gartner在4月表示,受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收入將下降0.9%。
㈥ 攻克歐洲、東南亞,小米海外業務終佔半壁江山,它是如何做到的
8月25日,小米發布了 歷史 同期蠢拿檔最佳的二季度財報。
二季度,小米總收入達8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經調整凈利潤達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4%,均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也創下單季 歷史 新高。
在這份財報背後,我們發現小米對全球市場的閱讀能力,已經逼近了它希望推翻的對手三星,它在海外所做的那些「枯燥而有用」的長期努力,也已經得到回報。
作為第一收入來源的智能手機業務,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590.9億元,同比增長86.8%,高於分析師此前預估572.7億元人民幣。小米境外市場全系列產品收入為人民幣436億元,同比增長81.6%,占總收入49.7%,至此,小米海外市場與國內敏汪市場真正做到了平分秋色。
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總量達到3.132億台,同比增長13.2%,環比下降7%。Counterpoint研究顯示,出貨量環比的下降主要是由於全球智能手機零部件持續的組件短缺以及在亞洲和歐洲實施或延長的新冠限制,同比的上升是由於幾個主要經濟體的疫苗接種率提高,防止了像去年同一季度那樣嚴格的封鎖。
小米的全球5290萬台出貨量中,國內佔了1340萬台,海外佔了3950萬台,海外佔比達到74.7%。二季度,全球有62個市場小米市佔率排到前五,22個市場排到第一,在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印尼市場均排名第一。從收入結構上看,小米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品牌。
歐洲人變「窮」了?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二季度歐洲智能手機市場繼續沿著復甦之路前進。受疫情影響,這個季度是歐洲十年最低點。就目前而言,市場還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
而小米卻見證了有史以來的最好季度,得到了它心心念念的歐洲市場。Strategy Analytics指出,2021二季度,小米在歐洲出貨量1270萬台,以25%的佔比排名第一。這是國產智能手機品牌首次壓過三星蘋果在歐洲登頂。歐洲1270萬台的出貨量佔小米全球出貨總量的24%,占海外出貨總量三分之一,這個份額超過了印度市場的表現。
倫敦小米之家
跟小米在歐洲僵持多年的OPPO以5.6%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四,位列三星蘋果之後,出貨量僅為280萬台,其環比凈增下滑已成定局,出貨量正式被小米拉開了距離。Realme以190萬台出貨量排在第五,不過增長速度超過了榜單上的任何一家廠商。
小米在歐洲布局較晚,從一開始便確立了線上和線下同步推進的策略,依靠傳統渠道穩扎穩打。2017年底,小米在西班牙市場試水,2018年陸續進軍意法西,開始在歐洲市場全面發力,2019年在法國香榭麗舍大街開出了歐洲最大的店面,媒體當時報道,絡繹不絕的米粉在開店時將這家店面圍堵的水泄不通。2020年起,小米在華為的歐洲大本營德國設立了西歐總部。
在高度成熟的歐洲市場,線下及運營商渠道一直是手機銷售的主流,一組數據顯示,歐洲智能手機零售市場中,運營商渠道佔比50%,其他線下零售店佔40%,小米擅長的線上零售只佔10%。多年來,法國最大電信運營商Orange和歐洲通訊巨頭沃達豐憑借豐厚的購機補貼吸引著西歐消費群體,大賣場模式的線下渠道銷售在整個歐洲的佔比也始終在40%以上,小米的老對手華為最初進入德國便是從大型商超切入。
由於提早認識到運營商方面的困難,2018年,小米和李嘉誠旗下的香港長江和記集團展開合作,在歐洲銷售智能手機。長江和記集團在歐洲電信市場上的地位類似國內三大運營商,這為小米在北歐、西歐等地布局線下迅速打開了局面,此外,小米和歐洲零售巨頭A.S. Watson、德國電器零售商MediaMarkt陸續進行「捆綁」,在線下穩步推進。
受地緣政治影響,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華為無奈放棄了歐洲市場大量份額,這也給小米帶來了運營商更多的資源傾斜。
目前,小米在歐洲的運營商渠道建設已經卓有成效,根據Canalys數據,二季度小米在西帶亂歐地區運營商渠道的市場份額超過了整體份額的一半,從2021年一季度的11.3%進一步上升到了14.2%。
歐洲線下市場方面,2018年5月,小米在法國巴黎開張了首家小米之家,媒體曾多次報道,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羅馬等地的小米之家都頗受當地消費者歡迎,2019年開始,小米決定將歐洲線下門店猛增三倍,在歐洲各主要城市都開設小米授權店,從東歐市場逐步滲透整個歐洲。這給日後國內困局之中的小米帶來了一種反向啟發。
法國的小米之家
歐洲是一個消費文化割裂的市場,西歐、東歐和中歐的消費模式和渠道銷售條件迥異,從過往來看,整個歐洲智能手機市場均價很高,僅次於北美市場,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歐洲智能手機仍在經歷價格的上移,而不是同類產品之間的替代。追究起來會發現更多細節,GFK 2018年前後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西歐市場智能手機的平均銷售單價為446.7美元,是除北美外價格最高的市場;而東歐和中歐平均銷售單價為249美元,低於中國。
市場份額的提升展現了小米在西歐、東歐、中東歐等不同地域對當地市場的深刻閱讀能力。根據Canalys統計,在2021年Q2,小米在歐洲地區市場28.5%的份額中西歐地區佔到了22.2%,穩居前三;在中東歐地區,小米手機連續3個季度市佔率第一,市場份額已達36.4%,其中,在西班牙連續6個季度排名第一,本季度市場份額達到41.2%,在法國和義大利則首次達到第一,市場佔有率達35%和29.7%,在華為曾經的大本營德國居第三,市佔率15.2%。可見,三年前小米在西班牙市場點燃的星星之火現已成燎原之勢。
Counterpoint提供的信息顯示,目前,在西班牙等對價格敏感的市場,第二季度銷售的手機中有五分之二是小米生產的。小米在丹麥、比利時、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最大的手機供應商。
紅米產品總監王騰曾經表示,小米在歐洲同款手機售價一般偏貴「是因為歐洲地區稅費和渠道費用比較高」。舉例來說,今年小米的旗艦手機米11起售價國內市場就比歐洲便宜1800元。
但歐洲市場的更貴同款和更高的出貨量並未拉升小米的智能手機平均售價。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小米智能手機的ASP為1116.7元,同比僅增加了4毛,而一季度這個數字是1042.1元,環比有一定增長。此外,今年一季度全球手機均價達到394美元(2549.89),小米手機的ASP也低於全球均價。
小米全球智能手機ASP的表現有多種解釋,如果從歐洲方面找原因,歐洲區小米手機出貨量增速不及拉美、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而後者的ASP一直很低;其二,小米手機在歐洲市場的產品銷售結構並未真正變化,銷售仍以中低端為主,鑒於歐洲出貨量在整個海外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會對小米ASP的增速形成壓制。
由於小米在東歐的市場份額高於西歐,這個季度的銷量登頂表現更可能是依靠低端機型的增長取勝。
Counterpoint研究報告顯示,小米在歐洲二季度表現更好,還有一個原因是三星在5月和6月由於越南工廠停工遭遇了重大的供應問題,三星6月在歐銷量環比下降了20%,這為小米在本季度末成為歐洲最暢銷手機廠商打開了大門。
Counterpoint的高級分析師Ivan Lam對界面新聞表示,小米上半年依然是紅米9系列這類產品在全球表現突出,這也是歐洲出貨量較多的機型。除了紅米外,在歐州小米600美元以上的手機銷售份額比以往確實有所增長,全球范圍小米在600美元以上區域的機型上半年表現也確實不錯,可見品牌上行有了效果。但總體來說,除蘋果和OnePlus之外,在海外市場任何一家綜合型手機品牌,1500元-3000元的中低端價位都是最大的產糧區。目前整個歐洲市場的銷量增長來自於售價在250美元至700美元之間的設備,這個范圍包括了中端和中高端全部價格段,這是OV和小米、Realme包括榮耀的必爭之地。這塊區域的表現在下半年有望繼續上行,中端價格的廠商競爭會更加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雖然是小米出海的第一大市場,但不是增速最快的海外市場。2021年二季度,歐洲智能手機銷售額環比下降了4%,同比增長33%,但本季度的高增長有去年低基數的原因。小米二季度在歐洲出貨量同比增長67.1%,低於全球同比增速,甚至低於印度同比增速。可以看出,歐洲市場還在此前的萎靡中緩慢復甦。
Ivan Lam認為,小米整體戰略中需要在歐洲市場把量攻起,這裡面有一個原因:小米的出海起點東南亞在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大,Q3每家手機廠商在這個區域都會很困難,如果在東南亞無法實現拉量,小米要想維持與上半年等同的全球出貨量,則需要歐洲,或者拉美區域增量,但歐洲方面人口數量不多基數不大,難度較高,想做起品牌需要數年,譬如華為在英法德多年深耕才有了市場第三的份額,小米短時間內不易有一個大的增量突破。
㈦ 2020年為什麼小米的銷量從國內22%掉到今天的9%了
小米銷售額不容樂觀 從22%直掉到9% 未來該何去何從
魚侃侃聊科技
科技領域創作者05-06 11:25
訂閱
在四年前,小米一直是國內的手機業的一哥,在最高峰時,小米全年的手機出貨量超過7000萬台,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進入2016年之後,小米手機卻迎來一個轉折點,不僅是銷售量下降,而且在國內排名也從原來的老大,現在退居第四,而排在小米之前的是華為,OPPO和VIVO。
進入2019年之後,小米在國內的銷量仍然沒有止住頹勢,當年小米在國內的手機銷量只有3880萬台,只及高峰時的55%,但手機市場份額仍然能達到10.5%。而根據最新公布的2020第一季度中國手機銷量排行榜,小米在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的銷量只有780萬台,市場份額是10.7%。從最近幾年小米在國內的手機銷量看,自2015年達至巔峰之後,小米的國內手機銷量一直處於下降趨勢。
產品同質化,很多手機都是千篇一律的,同樣的配置加上同樣的外觀設計,缺乏新意,讓人審美疲勞。小米能拿出手的也就剩下MIUI了,現今很多原生系統流暢度甚至超過了MIUI。小米的對手華為開始忙著研發自己的處理器和系統,大家肯定會噴,麒麟跑得過高通嗎?當然。做了比沒做強,不像小米,不務正業。隨著小米在國內銷量進一步下滑,其實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自己核心技術的話,是很難在這個時代立足的,小米只是第1個,如果後續廠商不注重這方面的問題,摔得只會比小米更慘。近幾年小米也嘗試著在技術研發方面進行投入,相對於之前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畢竟手機賺不了多少錢,小米的研發成本依舊是杯水車薪。
不過我們看到,在小米國內市場下滑的同時,小米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轉戰海外,目前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目前小米手機的銷量有70%多在海外,國內不到30%了,可以說是國內前四大品牌中,海外銷量佔比最高的品牌了,對於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還是要佩服的。此外,我們看到在國內手機不給力之後,小米努力的發展其它業務,AlOT等等產品,並且都取得了成功。隨著小米最新推出的MIUI12能否扳回在國內的銷售量一些份額,這些就得看MIUI12穩定版什麼時候出了。
小米銷量手機小米手機份額
平台聲明
推
㈧ 小米的這種營銷方式,為什麼受讓人追捧幾十萬台手機幾分鍾就可以銷售完
品牌形象包裝得好,宣傳到位。再加上機子本身也行,每提及小米都會談到人們鍾愛,有人嚮往的蘋果機,這就給用戶增加了很大的心理暗示,說明小米和蘋果是同一檔次,更讓人覺得有份兒
詳細資料宣傳方式;
小米模式
小米的成功開創了後手機時代手機營銷的「小米模式」,即以互聯網營銷為主的營銷模式,相對於傳統的手機公司在前手機時代的營銷手段,小米的營銷模式具有以下特點或者創新:
一、明星CEO推廣
眾所周知,「小米」的老闆雷軍在IT界可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雷軍在微博上自我介紹為:小米創始人,以前曾參與創辦金山軟體和卓越網,業余愛好是天使投資。雷軍於1992年加入金山軟體,1998出任金山軟體首席執行官。在他的領導下,金山軟體進一步將應用軟體擴展至實用軟體、互聯網安全軟體及網路游戲等領域,並在金山的全面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7年,金山軟體上市後,雷軍卸任金山軟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職務,擔任副董事長。2011年7月,雷軍出任金山軟體董事長。除了金山軟體的經歷,雷軍還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了凡客誠品、多玩、UCWEB(優視科技)、小米科技等多家創新型企,每一筆投資都相當成功!可見,無論是做企業管理還是做投資人,雷軍在互聯網行業都非常成功!
雷軍憑借其自身在IT界名氣和號召力,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媒體追逐的對象,他每公開說一句話,都為媒體所爭相報道,這一切都是免費的!2011年 8月16日雷軍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小米手機,並首次公布小米手機細節,發布會上媒體雲集,為的就是一堵雷軍和小米手機的風采,其後各大媒體充斥了關於小米手機的新聞,一時間小米手機名聲大噪,響徹整個IT界,小米手機此後也遭到眾媒體和手機發燒友的熱捧,雷軍和小米的一舉一動都在媒體和手機發燒友的關注之下!
除了正式公開的媒體發布會,雷軍還不斷通過自己的微博來發布有關小米的信息,以吸引媒體和發燒友對小米手機的持續關注,如雷軍10月1日微博首次正式透漏小米手機的銷售時間:小米手機首批10月15日左右發貨!
如此以外,雷軍還通過微博等互聯網工具,製造媒體感興趣的熱點,吸引媒體的關注和炒作,如雷軍本 人還積極加入「小米」和360的口舌沖突,在微博上不斷發表言論反擊或者抨擊360的周鴻禕,被網 友 們戲稱為「小三大戰」比如雷軍5月19日發微博:」 既然某人想做手機就好好做:一、不靠罵人吵架做 市場推廣,二、不靠抄襲剽竊模式跟進做產品,三、不靠控制安全入口強推軟體竊取用戶信息,四、放下AK47,不要沉醉於東方不敗的幻覺中。做一個正常商人,用產品說話。如果產品 真的過硬就不用天天靠嘴巴到處罵人活著了!」頻率很高,一方面打擊了360,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小米 的曝光率;
二、精準定位
小米手機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雷軍對小米手機的精確定位.小米手機不是要針對所有的細分市場,並不是要藍領、白領、學生、老闆通吃,而是一群特定的消費者,用雷軍的話來說:"就是 喜歡玩機的那群人,他們懂性能,喜歡折騰,就是手機控"。詳細說來,這些人的特徵包括:1、年齡在20-28歲之間,一般在20-25歲;2、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專業學得是理工科,對技術特別是IT技術痴迷;3、畢業不到5年,一般在2-3年,收入在2000-6000元之間;4、喜歡玩手機,喜歡上網,經常瀏覽太平洋電腦網、中關村在線等IT網站;5、有個人的消費主見,不喜歡隨大流;6、喜歡網購,不喜歡逛街;7、社會地位不高,大都從事的是底層技術支持工作,渴望被認同;
在定位了目標群體以後,,小米為這群人量身定做了一整套的產品策略、定價策略和營銷策略。產品策略,做一部精品智能手機,配置要好,不然會被這幫人輕視,技術(包括平台系統和產品本身)要有一 定 的復雜性,不然沒什麼可玩的;營銷策略:定價策略:2000元以內,太貴了這確認消費不起,太低了顯得沒品位;營銷策略:互聯網營銷,這確認每天幹得最多事情的就是上網,所有小米所有的營銷都 是通過互聯網來進行的,微博、手機評測、論壇等;
三、互聯網營銷
小米手機在品牌營銷的過程中並未採用傳統的電視或網頁廣告的形式,而是針對自己的定位的消費群體,採取互聯網營銷,利用論壇、微博和專業網站評測,向目標消費群體精確傳播。
1、微博
小米的微博陣地有兩個,一個是雷軍本人的,利用自己在IT產業的影響力不斷發聲,目前已有粉絲200多萬,也就是雷軍每一次發聲有200多萬的人在收聽!另一個是小米手機的官網微博,目前有粉絲20幾萬,同樣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不僅僅如此,每一條微博還會導致這粉絲的轉發,從而影響到的人群數量會爆發式的放大,比如小米公司5月20日一條活動的微博「@小米公司: 【調查】有多少米粉期待,#小米手機QQ在線#的尾巴?想要的朋友,請舉手轉走~ ~」,被粉絲轉發轉發11647次,評論6768條!雷軍和小米利用這兩個微博主要發布以下信息:(1)、新產品上市,比如,5月20日小米發布「今天上午十點,小米網限量發售15萬台青春版,先到先得。請各位米粉選擇好的網路,提前登錄。」(2)、活動通知://@小米公司:5月23日#酷樂六一配件專場#活動,優惠加倍升級。用戶購買配件,即有資格參與小米手機購買特權抽獎,50000個特權資格等你來拿!可選標准版或電信版。歡迎轉發告知朋友;(3)、製造熱點,比如攻擊對手,5月22日小米發布:」縱觀360每次網路戰都以敗訴告終,令人不禁想像:如此不懼怕法律判罰,窮盡手段打擊對手,360真是屢教不改。請大家轉發相告」!
2、論壇
論壇營銷又稱社區營銷,這個不算是小米的新發明, 而是中國的另一個智能手機行家魅族最先採用的, 在魅族的官網上有一個魅族論壇,那裡每天活躍著上萬智能手機發燒友,通過論壇, 魅族公司和手機發燒友(煤油)之間建立了一個直接的溝通渠道,魅族公司通過論壇來交接客戶的需求、解決客戶們在玩手機過程中越到的問題、發布與魅族手機相關的訊息。魅族的老總黃章以J.Wgong的身份也直接參與論壇的討論,受到魅友的追捧,並成為論壇中當仁不讓的意見領袖.
小米的領軍人物雷軍本來就來自互聯網,對互聯網更加熟悉,所以在吸收了魅族互聯網營銷的精華後又不斷創新,從而達到了另外一個高度。
小米現在至少有三個論壇在聚集人氣,小米官網社區、米聊論壇和MIUI官方論壇,「到 miui.com 看看,已經聚集了幾十萬人了」。其中小米官網截止到6月初已有350萬注冊用戶,帖子500多萬條,每天的發帖量都在1萬多條,論壇的熱度,從這幾個數字可見一斑。
小米在論壇乾的事情其實跟微博差不多,主要也是這么幾個事情:(1)、跟客戶一對一溝通,深入、詳細和第一時間了解客戶的需求,為小米手機的市場定位、功能開發積累寶貴的原始資料;(2)、製造熱點,打擊對手,團結人氣,比如在5月21日在論壇發布公告:強「烈譴責360不顧網民利益以流氓手段炮製網路熱詞攻擊小米」;(3)、宣揚公司文化和成就的,如某年某月某領導到公司參觀並寄語公司繼續發展之類;(4)、玩家心得分享,有小米技術人員發布的,主要教小米發燒友如何玩手機,有小米發燒友自發發布的,滿足一下小小的虛榮心和成就感;(5)、活動信息發布:比如5月29日發布:「【昆明站】2012小米手機爆米花昆明站報名」;(6)、問題反饋、在線答疑和解決問題,手機用戶可以直接在論壇里反映自己的問題,論壇管理者會現場給予解答,對一些普遍性的問題甚至可以採取統一徵集的辦法,以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集中平息事態。比如5月20日小米發布: [公告]第三方軟體導致系統故障及重啟的公告及問題徵集,公告里有問題的原因、米粉反映問題的途徑以及小米初步的解決方案,十分詳細。「智能手機的重啟故障分偶爾重啟和頻繁重啟:偶爾重啟一般是由軟體沖突及系統不穩定引起,可通過升級軟體或更新版本解決;頻繁重啟原因一般包括了軟體系統與硬體的方面。如果是因為系統問題發生重啟等現象可以通過更新版本或卸載導致問題產生的軟體等方法來解決,如果因為硬體原因引起問題,小米手機嚴格遵守國家三包法,7天包退,15天包換,一年內保修」
3、專業網站評測
利用專業IT網站「專業編輯」或者「普通網友」的評測文章吸引手機玩家注意,創造專家指點或者口碑傳播效應,影響消費者決策。小米的推廣主要依靠」小熊在線」、」中關村在線」、「太平洋電腦網」這類傳統的IT產品評測網站,這些網站都有一個手機評測的欄目,經常對一些新的機型或者比較有影響力的機型進行評測,內容涵蓋手機的外觀、功能、系統軟體甚至競品對比等等,十分詳實,內容也貌似十分可觀,大多數」玩家」在購買產品之前都會參考這些網站的評測意見,通過「手機評測」來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是花錢不多效果又十分好的互聯網營銷手段。
4、電子商務銷售
小米完全拋棄了傳統的手機銷售模式,沒有國包、省包之類的經銷商,也沒有專賣店、形象店,在一些手機大賣場也沒有專櫃,更沒有請導購員,小米手機的銷售,主要依靠電子商務網站和運營商,尤其是前者。小米的網站設計的非常簡約,沒有多餘的信息,首頁就是產品信息,點擊即可進入購買流程,購買流程也很簡單,簡單注冊即可,完全是一個「成交型」電子商務網站,比一般的淘寶網店要大方、美觀,比一般的企業網站要簡約、高效。在跟運營商合作以前,普通消費者都是通過這個網站來預約、購買甚至是搶購!
四、飢餓營銷。
這一招小米學的蘋果公司,小米手機首批發貨為,10月15日,數量10萬台,截止到2012年5月份,此後又進行了7次開放銷售,每次都是限量銷售,每次都是銷售一空,累計銷售逾180萬部!飢餓營銷的意義在於,首先造成一種物以稀為貴的假象,其次是批量銷售有利於廠家控制產品的質量,即使出了問題也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後一批產品在銷售前可杜絕同類問題的發生,最後,人為造成供不應求的熱銷假象;
五、線下活動:線上線下活動結合,多渠道營銷相結合。為了能夠通過論壇的形式發展用戶,除此以外,小米會經常舉辦一些線下的活動,比如「2012小米手機爆米花全國行活動」,就是小米在全國各地舉辦所謂的「米粉同城會」,通過這種線下活動來跟消費者互動,靠活動來吸引人,靠氣氛來留住人」可以說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六、自創操作系統。所有的小米手機均預裝有小米公司自主開發的操作系統—MIUI,MIUI是小米公司旗下基於Android系統深度優化、定製、開發的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小米手機的MIUI系統絕對是整機的最大亮點,可以說MIUI系統成就了小米手機!按照雷軍的說法,MIUI是小米首次引入互聯網模式,由開發團隊與全球50萬手機發燒友粉絲共同參與深度定製的Android系統。
既然有通用版的Andriod可免費使用,小米為什麼還要耗時耗力去做操作系統?一方面是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就好像小米宣傳的那樣,根據中國用戶習慣,更貼近你的使用習慣和心理習慣,讓你操作更簡單、更貼心;另一方面,是為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布局,佔領入口,這也是為什麼小米之後,眾多互聯網公司比如網路、360紛紛與手機廠家合作,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機,比如網路與眾多手機硬體廠商合作,意在死守移動互聯網搜索入口,布局未來雲端戰略。
小米模式的啟示
1、通過討好發燒友去贏得市場
這里的發燒友通指那些了解市場、產品、趨勢的領先消費者,他們通常熱衷於追逐最新的產品趨勢,他們會在傳統電視時代花費數倍的價格嘗試平板電視,他們會花費一個通宵的時間去研究兩款手機操作系統的區別,然後通過日誌或帖子的方式分享給圈內用戶。在外人看來他們是瘋子,但這些領先消費者是客觀上推動創新進步的力量。
全球知名傳播學大師Everett M. Rogers在其所著的 「創新的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一書中指出,優秀的創新總是能首先搞定僅占社會總數2.5%的領先消費者,他們將會通過更高的傳播能力幫助產品覆蓋13.5%的早期接受者,以及佔比高達68%的主流消費者。
而小米正是通過提供極高的性價比,還算過得去的產品,成功贏得發燒友人群的青睞。而這些發燒友通常是影響周圍朋友、家人選擇手機的重要參考,側面推動了小米手機在主流消費人群中影響力的提升。
小米現在通過發燒友人群獲得的影響力,如果採用傳統的廣告營銷宣傳策略,投入的成本可能將超過億元,而效果可能遠遠不及。
2、突破新市場的最好辦法是打破現有規則
如果小米手機只是一款價格略具優勢,而外型、設計、功能毫無新意的產品,那麼即便雷軍萬般鼓吹,也絕對無法達到市場如此熱烈的回應。
小米手機成功的關鍵,是把其它廠商賣3000元、4000元的智能手機,以前所未有的1999元銷售。包括華為、中興這樣的新興終端廠商,也默認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利潤、成本、收益規則,而小米的「破盤價」成功滿足了消費者以其它品牌中低端智能手機的價格獲得頂尖的智能手機體驗,包括屏幕、處理器、電池、內存等重要配置。
而看起來小米手機的媒體評測、用戶試用體驗好像也不賴,這樣消費者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也被攻破了,剩下的只是瘋狂的搶購了。小米手機留給我們的經驗是:想要在一個不熟悉的新興市場獲得快速突破,最好的辦法就是毫不留情地徹底打破現有規則。
根據行業、產品的不同,這個規則可能是價格、功能、定位等各種各樣的因素。
3、適當的飢餓營銷有利於整體計劃推進
不論有意無意,飢餓營銷已經變成了小米手機的重要關鍵詞,或是因為真實的產能不足,或是因為營銷力量的推動,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無法通過正常渠道買到小米手機。
飢餓營銷跟放風箏原理很類似,通過有計劃的放貨節奏控制,造成市面上大面積缺貨的現狀或假象,物以稀為貴,進而引發消費者的大規模追捧。如果同步配合適當的媒體宣傳策略,能夠有效帶動產品銷售。
互聯網產品的邀請注冊也是屬於飢餓營銷的一種,在產品銷售、宣傳、營銷中加入並良好控制飢餓營銷的節奏,將會有利於產品整體計劃的推進。
4、做好充足的准備
在小米手機出現的前半年時間,准備不足一直是小米手機所面臨的問題。產能預估不足導致了產品的大面積缺貨,從剛開始的5000台再到最近兩批的20萬台,小米手機似乎永遠是買不到的,當然也可能是飢餓營銷的選擇。
在線業務支撐也成為小米的軟肋,從第一批小米搶號開始,再到第一批、第二批正式產品的在線銷售,永遠是伴隨著宕機、訪問慢、頁面出錯各種層出不窮的問題。初期的估計不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接二連三在同一個地方出現問題實在讓人難以理解。小米如果需要的話,並不難獲得大流量、大負載的伺服器支撐。
小米手機給我們的負面教材是,永遠要為你的產品准備足夠多的餘量,以備用戶增長帶來的資源消耗。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選擇高擴展性的軟硬體支撐體系,當然國內雲計算服務仍然出於初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