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不會發明手機
⑴ 古時候沒有手機、電話是如何通信的
信息傳遞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可或缺的,現代有手機、電話,古代是如何傳遞信息的呢?
古代詩文中,有不少關於書信的描寫,因為通信也誕生了不少成語和故事,比如''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中的青鳥就是一個典故。
在《博物志》中記載,青鳥是西王母的使者,七月七日到了漢朝皇宮,來通報漢武帝,西王母要來和漢武帝相見,最後漢武帝和西王母共食了七個仙桃。
青鳥傳書,還有魚傳尺素、鴻雁傳書等除了都是古代關於通信的故事外,這些故事同樣也代表著古代人們對通信的重視,以及對書信的渴望。因為在以前,很多父母盼望一封遊子的家書卻遲遲不能如願。
1975年,我國湖北雲夢縣發現了一封先秦時代的家書,是兩位弟弟寫給哥哥的,兩位弟弟都在打仗,他們在戰爭期間寫下了這封家書。
最後這兩位弟弟應該都沒有回來,這位哥哥就將這封家書帶進了墓地,家書總共只有527個字,卻表達了兩位弟弟對家裡的關心,語言真摯動人,同時還給我們揭示了一段歷史。
而這位將家書帶進墓地的哥哥,可能都不知道兩位弟弟最後是死是活,書信的傳遞太過緩慢,能收到一封書信已經是非常難的了。
⑵ 為什麼古代沒有手機,難道是古代人比現代人愚鈍,都沒想到要用手機嗎
現代工業文明最基礎的是電,電是在十九世紀發明了電動機後才被廣泛使用的。而手機用到的主要配件線路板是二戰後才被發明應用的。其他配件照相頭、電池、顯示器等,都需要用到現代的高精密機器才能生產出來。生產手機需要完整的工業鏈,需要大量的受過教育的產業工人,而這些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古代人聰明才智作為當時是非常接地氣的,中國的四大發明及一些用於人們生活中的應用,大家並不陌上。現在地球人類僅僅只是0.75級文明,過若干年後,人類文明發展可以掌握宇宙,在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有時間還是學習一下人類發展史吧,免得什麼都一問三不知。
再說一個小笑話
王莽作為一個穿越者,通過篡位做了帝王,集中了如此的資源與人力,況且他還有現代人的知識水平,甚至連游標卡尺都做出來了,結果連個步話機都沒出現,估計他也想出手機,就是科技樹太長,來不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