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喬布斯可以做蘋果手機
❶ 喬布斯是怎麼創造出蘋果手機的
2004年,蘋果公司召集了1,000多名內部員工組成研發iPhone團轎困隊,開始了被列為高度機密的項目,訂名為「Project Purple」。
當中包括iPhone的幕後設計師Jonathan Ive。
當時蘋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從原本的重點如iPad的平板電腦偏離至轉向手機。
蘋果公司跟AT&T秘密合作創造了一些硬體和軟體設備—當時的Cingular無線網路—AT&T並給予蘋果公司投資及很大自由度,在30個月動用了約$1.5億美元。
作為交換條件,蘋果公司保證在4年內,在美國出售的iPhone將交由AT&T獨家發售。
❷ 喬布斯為什麼能讓蘋果這么一個電子產品流行起來
首先,蘋果是一家公司,不是產品。是它旗下有很多款電子產品。
我覺得他能讓產品流行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的固執。他當CEO時從來都不去做市場調研,堅信自己比客戶更懂得做產品。然後他每次推出一款產品是,大家都會有種「我靠,還可以這樣玩!」的感覺。還有他是個完美主義的人。每一款產品都盡量做到最好才會推向市場,所以有時候會覺得他的產品不僅僅是產品,更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品。
這是我自己的看法。
❸ 喬布斯是如何讓蘋果手機成為手機中的貴族的
曾經,手機只分為兩種:
1、蘋果手機
2、非蘋果手機
蘋果手機,曾經讓大多數人瘋狂和著迷,除了它顛覆世界的技術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誰擁有它,誰就擁有了一種高貴的身份象徵。
從市場角度來看,28理論為喬幫主橫掃天下,一機定江山添加了強勁的動力。
所謂28理論,是在同一類組中,會有20%和80%的區別比例之分。
市場,除了其他因素外,最主要的兩個因素是目標人群和商品定價。目標人群:購買產品的消費者;商品定價:產品價格。根據28理論,確定目標人群和產品價格:
第一、消費者:
1、20%的女人會購買奢侈品。
2、20%的男人會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3、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無論屬於哪個階層的同一類組,都符合這一規律)。
4、開始時,總會有20%的人先接受並購買產品,而後會影響到另外80%的人(同一類組),產生購買這一產品的慾望。(這里利用了人的從眾和攀比心理)
因此,產品剛推出時,應該把目標人群鎖定在20%具有最強購買力的男女消費群體之中,即高消費人群。
第二、產品定價
1、價格=20%的成本+80%的利潤。
2、針對20%的高消費群體,定出比同類產品高出80%以上的價格。
確定目標人群和價格,採用「厚利多銷」營銷手段,打造產品高端路線。
當產品在高消費群體中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和口碑之後,就會在他周圍的人群中(另外80%的人群)擴散,影響著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會慢慢的產生購買的慾望。
首先,具有較高購買力的一部分人,為了彰顯不一樣的身份,也開始購買。其次,隨著影響越來越大,購買力一般的人,由於攀比心理,也慢慢的加入購買的行列;最後,因為從眾心理,購買力不足的人,也開始努力的購買。
通過鎖定小部分的20%的高消費人群,利用產品和口碑的影響力,成功的打通了「高產階層—中產階層—底層階層」整個市場鏈條。
喬布斯,利用這種模式,讓蘋果手機成為「高端品牌」,邁出了堅實和關鍵的一步,成功的讓蘋果手機帶著「奢侈品」的光環,敲開了整個中國手機市場,並迅速地橫掃了整個中國,幹掉了三星手機的在中國市場的霸主地位,奪得了冠軍寶座,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機王!
❹ 蘋果手機為什麼能風摩全球喬布斯是如何帶領蘋果公司不斷進步的呢企業需要怎樣的員工
機型性價比的制定與定位之間的准確協調,抓住了中高端人群都對手機細節與附加值的需要。良好的運作模式與廣告宣傳互相配合使蘋果很快風靡全球,引領智能機時尚。企業需要員工:1.執行力2.思考力3.團隊協作能力
❺ 為什麼蘋果手機可以風靡全球
蘋果手機的喬布斯開創了手機的新時代,iPhone4的出現後,把語音、視頻功能發展的更好,同時把手機和電腦聯系更加緊密,更加提升了人機互動的功能,與其他手機系統對比,蘋果手機系統要先進和很多,開創了手機發展的新時代。
❻ 在iPhone 之前,喬布斯是怎麼想到要做手機的
其實這個問題在《Steve Jobs》那本書裡面有講過:
05 年的時候,iPod銷售火熱,喬布斯已經開始思考什麼競爭產品可能搶走他們的市場份額.他察覺到了手機: 首先手機幾乎是每個人必須的,另外人們可以通過在手機中整合音樂播放來和iPod競爭,另外手機還可以其他更加豐富的功能:比如攝像頭. 於是Jobs也決定做Apple自己的手機. 所以,總結起來,其目的就是防止其iPod產品被其他公司的手機所取代,另外因為手機幾乎人人需要,這會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市場。
另外做的過程當中一些細節的事情很值得讓人尋味:
1. 最開始,喬布斯和Motorola合作,在他們的手機RAZR裡面加入iPod功能,取名ROZR。但是喬布斯用完後覺得是一坨屎,於是放棄合作,決定全部自己來做;
2. 在iPhone之前,iPad項目就在秘密進行中,原計劃就想在平板電腦上面支持multi-touch。但是後來喬布斯覺得這一技術可以先用於 iPhone,於是將Tablet的計劃暫時停掉,轉戰iPhone. 他們先秘密收購了 FingerWorks,拿到所有專利,並將其整合到iPhone中來。
3. 開發iPhone的過程是Apple內部兩個團隊互相競爭. 一隊人嘗試將之前的iPod轉成手機,使用轉輪來控制。其優點是菜單選擇和音樂功能操作非常便利,但是字母輸入成為重大弊端; 另一隊人採用平板上面的技術,做一個用multi-touch的方式來操作的手機. 前一個項目取名P1, 後一個取名P2, 最後眾所周知P2取得勝利. 最終成為2007發布的第一代iPhone. 而第一隊人馬成為悲劇角色。
4. iPhone開始打算採用塑料屏幕,但是Jobs覺得要打造一個夠酷的手機,應該使用其他更優質更炫的材料,於是他們最後決定用玻璃. Jobs主動去聯系當時著名的廠商: Corning Glass, 並詳細闡述了Apple對玻璃的要求(Gorilla Glass). Apple的要求之高,使得Corning的CEO Weeks害怕他們不能按時交付產品。喬布斯忽悠+鼓勵, 最後Corning 6個月內就完成了交付。
5. 喬布斯對其Design團隊要求非常苛刻. 而且有時會在產品開發到後期的時候推翻之前的design而從頭再來. Jobs對iPhone的細節就達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傳記裡面說:"Jobs一夜沒睡,第二天召集Jony Ive說他覺得現行的iPhone太"masculine, task-driven, efficient" (傳記裡面的原話), 於是要求Ive的團隊打翻重做." 於是他們又花了幾周時間,得到iPhone一代最終的樣式. 為了這個design的修改,最後電路結構,天線還有電池位置都要更改. 而裡面的員工回憶說:"要是其他公司,可能就直接發布之前的版本。但是Apple不一樣,我們按下reset鍵,從頭做起"。
從上面可以看到喬布斯和Apple一直保持著的其他公司難以企及的風格:
1. 對產品的外形設計,硬體配置和軟體技術有著強勢的控制力,同時勇於創新;
2. 對產品要求非常苛刻,有一絲不達標,不惜打翻重做;即使是硬體的具體材質,他們都會嚴格控制。
3. iPhone的開發採用了公司內兩隊競爭的方式。(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產品都這樣,我覺得應該不是。不過好像聽說微軟喜歡採用兩隊競爭的形式);
4. 強有力的執行力。
望採納~!
❼ 喬布斯是怎樣想到用蘋果做手機
一開始 喬布斯是去參加一個微軟的聚會 在聚會上 微軟的工程師一直和喬布斯喋喋不休的說「你設想一下如果觸屏的手機可以用手指自如的控制那該是多美妙 , 我們馬上就要設計出一款這樣的電腦。」這惹急了喬布斯,喬布斯回家後一直很氣憤,他心裡一直想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就要給他們設計出來看看。於是喬布斯召集設計師和研發團隊 開始研究這一課題,最後設計出了ipad的原型,喬布斯怕前景不好,所以就把這種技術運用在手機上,他當時的想法是 。「如果手機不再有物理鍵盤,而是隨時隨地的就可以在屏幕上出現該多好啊」於是就生產了iphone ,iphone的響應很好 ,於是他又將ipad的原型稍加改造 成為ipad 也就是說ipad比iphone更先有隻是時間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喬布斯為什麼開發蘋果手機
哎,有一天喬布斯為自己去野外尋找墓地,半路很累,就在蘋果樹底下休息,殊不知一陣風刮來掉落一個蘋果,可偏偏砸在腦袋上,砸的喬布斯眼冒金星,半晌緩過神來拿起蘋果咬了一口,可是腦袋很疼呀,很想家人過來帶他去醫院,可是無法聯系呀,就這樣,想到了開發通訊手機,為了紀念腦袋的包,起名叫蘋果手機,所以出現了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商標,蘋果手機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