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麼投資凌雲
㈠ 小米投資了哪些公司
一、小米對於生態鏈為主的戰略投資
小米對於生態鏈的投資發展是其在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品牌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小米如今已經通過投資形成一條完善的生態鏈:對華米科技的投資,形成了小米手環業務;對米田科技的投資,形成了小米筆記本業務;對純米電子的投資,形成了電飯煲業務;對曾米科技投資小米有了空氣凈化器;對飛米電子投資小米商場中有了無人機;對雲米科技投資,小米有了凈水器;碩米科技投資製造除了手機套;睿米科技投資形成了小米智能車載業務;對小米科技的投資,插線板這類傳統電器也有了小米的足跡。這些產品與其自由的手機、電視業務相輔相成,形成了小米強大的生態體系。
二、小米對於供應鏈為主的產業投資
產業投資上,2017年,小米旗下的小米產投與長江基金、武漢光谷基金共同發起募集總規模為120億元的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小米持股80%,主要投資小米相關的製造業上游技術和核心元器件。
2020年末,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小米在產業投資方面已投了近80家企業。今年以來,小米的產業投資版圖持續擴張,接連投了睿翔訊通、科韻激光、微容電子等企業。
除了小米旗下各大企業的投資,雷軍在2011年成立的順為資本也是小米構建生態鏈和產業鏈的重要力量。
小米對於半導體的投資佔到供應鏈投資的相當份額,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戰之後,中興、華為被陸續卡脖子,小米開始涉足晶元等上游產業。在小米參投的100多家企業中,有50多家是半導體企業,比肩華為的哈勃科技在晶元領域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有崑山睿翔訊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廣東微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長晶科技有限公司、中航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泰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晶元主要包括設計、製造和封裝三大環節,小米在晶元領域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設計環節。
三、小米投資的特點
小米Q1財報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小米共投資超過320家公司。如果加上小米旗下各個產業基金的投資,粗略估計,其實小米已經投資了400多家企業。這400多家企業涉及各個領域,但主要圍繞兩條主軸——小米的生態鏈與供應鏈。兩條鏈像兩個不斷咬合的齒輪,推動小米發展至今,也不斷鏈上了一家家企業。小米投資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無論是對生態鏈的投資,還是對產業鏈的投資,目的都是為了完善自己的業務,布局未來物聯網與智能生活,小米通過將眾多中小企業與其進行聚集,聚沙成塔,形成一個強大的小米帝國。
㈡ 雷軍周年演講刷屏,背後資本帝國崛起
文/旺財
雷軍「穿越人生低谷」的主題演講,火了。
在瘋狂轉發朋友圈之後,有人評價, 雷軍不僅燉了三碗雞湯,還請我吃了個全家桶。
三碗雞湯分別是指:
遭遇1996年困局,盤古組件受挫、金山差點關門;
創辦卓越網做電商,又在互聯網泡沫下忍痛賣掉公司;
離開金山、轉做天使投資。
全家桶,則是指小米的全生態鏈產品,從折疊屏手機MIX Fold 2、小米手錶S1 Pro等新品,到造車新進展、人形機器人研究等。
可以說,恰到好處的煽情雞湯,正是雷軍能持續活躍台前的密碼。
畢竟,情懷和正能量,最能觸及大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誰都無法抗拒。
事實上,這是雷軍的第三次年度公開演講。
回顧之前兩年, 2020年,小米十周年時,雷軍發表主題為《一往無前》的演講 ,講述了建立小米的過程,包括初期組建團隊的曲折,第一部手機誕生的細節等。
2021年,他的演講主題為《我的夢想 我的選擇》 ,講述了小米股價破發,不敢面對投資者,隨後哽咽宣布了造車的決定。
2022年,他的演講主題為《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
雷軍再次熱淚盈眶,「你所經歷的所有挫折、失敗,甚至那些看似毫無意義消磨時間的事情,都將成為你最寶貴的財富。」,隨後發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
不得不說,雷軍的銷售套路已是爐火純青,先來個推心置腹,暢談人生失意,氣氛烘托到位後,再端出自己的產品。
這種情況下,誰也無法拒絕一位為夢想而戰的企業家,更無法對小米的產品say no。
事實上,雷軍遠比他表現出來的更有事業野心,資本版圖正在不斷拓展。
近三年,小米對外投資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底,小米對外投資390家,而2020年和2019年分別是310家和290家。
也就是說,2021年,小米對外投資同比增長了80家。總賬面價值高達603億元,同比增長25.7%。同時,投資稅後凈收益達到人民幣33億元。
雷軍系的公司目前已形成多行業、全球化的特點,總市值規模超過萬億元。
在行業方面,覆蓋農村互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金融、新零售,還有自動駕駛和智能機器人等領域。
在地域方面,除中國國內的企業之外,還有東南亞、俄羅斯、印度等地的投資。
如此多的投資之中,只有小米和金山系是雷軍核心控股的公司,其他公司,則由旗下的投資基金領投,而且是參股不控股的方式。
這種只出錢但不幹預業務的投資,堪稱創業者心中最理想的投資狀態。
雷軍曾說過,自己的業務愛好是天使投資。
雷軍的資本帝國到底長什麼樣?
從小米及雷軍投資關系圖中可以清晰看出,順為資本、小米 科技 是關鍵的風投機構。
在創辦小米之前,雷軍已是天使投資圈內著名的投資人。
此次演講,他辟謠拒投騰訊阿里,稱想出1000萬元收購網易,但被丁磊拒絕。
這個時期,就是他個人投資的時期。
當然,除了失敗的案例,他投資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比如UC、歡聚時代、拉卡拉、凡客、樂淘等項目,尤其是投資UC,讓他獲得了1000倍的投資回報率。
2011年,雷軍成立的順為資本,正式開啟了個人投資向機構化投資的轉化。
2017年,小米旗下的小米產投與長江基金、武漢光谷基金,共同發起募集總規模為120億元的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主要投資小米相關的製造業上游技術和核心元器件。
因此, 雷軍近幾年投資的項目,基本包含順為資本、小米 科技 和長江產業基金的身影。
在順為資本的官網上,展示了已投資公司的全景圖。
順為資本投資的項目,整體比較雜,有和小米生態鏈掛鉤的,也有一些其他領域的。
而和小米本身掛鉤較多的投資,一是小米 科技 主投資的新零售領域,二是小米產業基金主投資的硬 科技 產業。
在新零售領域,小米手機與多種產品之間可以互相引流,擴大用戶的復購率。
在小米旗艦店,用戶除了購買相對低頻的產品如手機、智能電視等,還可以選購手環、充電寶、平衡車、電動牙刷、掃地機器人、無人機、雙肩包等多種產品。
因此,小米投資的生態鏈產品,也從手機周邊延伸到智能硬體和生活用品領域,包括電飯煲、旅行箱、血壓計和簽字筆等。
在另一端,小米嘗試打破技術低端的固有印象。
2014年,小米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北京松果電子進行晶元自主研發。
不過更多的是通過長江小米產業基金投資硬 科技 公司,包括半導體、半導體器件、雷達激光、無線通信、感測器等。
在所有技術中,晶元是手機製造和智能硬體的技術制高點,掌握了這個技術就擁有了話語權。
據不完全統計,在小米產投的100多家企業中,有50多家是半導體企業,比肩華為的哈勃 科技 在晶元領域的投入力度。
一微半導體、瀚昕微電子、芯邁半導體、睿力集成、威兆半導體、芯德半導體、速通半導體均被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拿下。
晶元主要包括設計、製造和封裝三大環節,小米在晶元領域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設計環節,這也是中國晶元產業的長項所在。
總的來看,小米投資的近400多家企業,就像一艘艘小船,環繞在小米這艘巨艦周圍,組成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
而這支艦隊的任務,無疑只有一個,對未來風口的把握與追逐。
雷軍曾說:「為什麼不在台風口放風箏呢?站在台風口,豬都能飛上天。」
不管是做手機也好,造車也好,還是機器人業務,錯過互聯網大潮的雷軍,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布局下一個十年。
在智能 汽車 和智能機器人的時代風口面前,雷軍和他的資本帝國,毅然決然選擇了「ALL IN」。
㈢ 雷軍為了造車,投資了哪些公司
雷軍一共投資了兩家公司,這兩家公司是市場上規模比較大的兩家公司,分別蔚來來汽車和小鵬汽車。
自從小米宣布進入智能汽車領域之後,社會上對於小米公司的支持度一直在不斷的上升,因為小米公司最大的一個優勢就在於能夠製造出非常具有優勢的產品。剛進入這家行業的時候,其實是沒有太多的資源的,通過投資的方式是能夠很好的切入到這個領域的。
小米公司擁有著大量的資金。
小米公司在當時之所以會選擇進入這個領域,主要是因為小米公司擁有著大量的資金可以利用,目前這個社會當中能夠選擇投資的領域是比較少的。綜合對比下來,雷軍發現只有這個領域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而且這個領域是未來的基礎。
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為小米公司造車的優勢,對於這家公司來說,在和其他的公司合作的過程當中,能夠發揮出共同的優勢。小米公司在社會當中擁有著比較高的地位,小米公司在智能汽車領域也擁有著比較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