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機沒金屬外殼
1. 為什麼小米手機3的外殼採用的是塑料而不是金屬材質
小米手機3手機沿用了塑料外殼的設計,這是我們的設計理念。在CNC一次成型的技術支持下,塑料外殼可以有效的起到無縫的美觀效果,而且在鍍金塗層天線的設計基礎上,塑料外殼更有利於獲得卓越的網路信號。/小米手機合約機:http://heyue.xiaomi.com/
2. 糾結散熱問題,手機為何不再採用金屬材質後蓋
炎炎夏日,一些莘莘學子們經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高考。而這樣炎熱的夏天,對於一些春冬上市的手機來說,這第一次「大考」就這么來臨了。相信已經有一些小夥伴,已經感受到手機開始發燙的感覺了,尤其在5G網路的影響下,網速的提升,讓單位時間內的數據量更大,對於手機的處理運算來說已經激散增加了一定的負擔,對於散熱問題更加顯得突出。
並且,如今手機通常都採用了相對更大的電池,以及更大的攝像頭模組,擠佔了部分主板空間,讓主板集成度更高,面積更小,也更加不利於散熱。很多品牌的產品都加入了大量VC液冷散熱等各類材料,以增強散熱效果。
如此大手筆的情況下,握鉛笑散熱仍然是個考驗,對於手機來說,如今外觀方面主要採用玻璃材質,導熱性相對金屬材質還是要差上不少,很多手機就這樣將熱量「悶」在機身內,配合更大的數據量和外界溫度的提升,散熱確實成為一個問題。
既然金屬的導熱性要強於玻璃不少,在幾年前,手機也流行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金屬材質,為何如今的手機不採用金屬材質的外殼,主流材質為何仍然是玻璃?其實,這其中有主要三個方面的考量。
一、5G時代天線設計要求更高
首當其沖的,就段含是信號問題,想要信號好,就需要設計好手機的天線。而隨著5G時代的來臨,5G速度更快,為了做大量數據的吞吐,天線設計也採用了MIMO設計,也就是多進多出設計,5G甚至做到了4*4 MIMO。加上5G的加入,以及5G不同的頻段,還可能涉及毫米波,這些使得5G天線的增加不再是增加一根這么簡單,可能僅僅5G方面就要增加5至6根天線。再加上此前的2G、3G、4G的頻段需要1-2根天線,僅僅這方面就需要如此多的天線數量。
(圖片源自互聯網)
當然,隨著5G時代而來的,還有更多其他功能的提升,Wi-Fi方面,除了支持2.4GHz和5GHz外,如今的Wi-Fi甚至已經有了2*2 MIMO 160MHz,這也需要更多天線去實現。還有著雙頻GPS天線,甚至還有這UWB即為超寬頻技術,都是需要天線的。
(圖片源自互聯網)
這些「雜七雜八」的頻段、技術,加上還要考慮遊玩手機握持造成的遮擋信號問題,都造成了如今手機需要的天線數量非常誇張,對於天線的設計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採用的金屬背殼,都是在金屬殼上進行天線注塑,或者做成三段式結構。放在如今,根本無法滿足天線的數量需求,過去也有將金屬外殼做成天線接收器的情況,但依然無法滿足如今的數量需求。目前,還有部分手機將天線部分做在手機支架上,甚至後殼的背面,這樣如果採用金屬邊框,金屬會反射信號,造成信號接收出現問題。
(圖片源自互聯網)
二、NFC的普及讓金屬後殼成為阻礙
其次,信號也只是一個方面,NFC的普及也成為手機後殼換材質的原因之一。這主要是早在5G時代之前,手機的後殼也已經傾向於使用玻璃後蓋。不過在這里,可能很多人要問了,過去有一部分帶有NFC功能的手機,背殼也採用了金屬材質,難道NFC和金屬後殼有什麼關系么?
其實,過去採用金屬後殼並帶有NFC的手機,有些是將NFC的天線植入在了金屬後殼的注塑天線內,有些則是在攝像頭孔區位置,開槽植入天線等操作。當然,這對於手機後殼的製作工藝也是有著一定要求的,而隨著NFC搭載的產品不斷下探,以及功能的不斷增多,金屬後殼天線留給NFC用的情況就成為問題,而較為低價位的產品,受制於成本,採用玻璃後殼明顯是更好的選擇。
三、無線充電的加入讓金屬後殼更尷尬
最後,還有一個方面讓會採用更高端工藝的旗艦機也逐漸放棄了金屬後殼,那就是無線充電的加入和發展。如今,無線充電已經成了一些旗艦機產品的選擇,畢竟無線充電能夠帶來更加自由的充電體驗,帶給人更高的便利性。
(圖片源自互聯網)
當然,無線充電和金屬後殼也是一對「死對頭」,這主要是因為無線充電利用線圈,靠的是電磁感應原理,這一原理在電磁爐上就有應用,當然,電磁爐是利用電磁感應產生渦流進行加熱。一些無線充電器還有著異物檢測功能,就是怕鐵磁性金屬會產生渦流效應從而導致金屬發熱,出現問題。更不用說如今手機無線充電的功率也越來越高,這方面還是需要謹慎小心的。其實手機金屬外殼材質很多為鋁合金,雖然鋁合金很難產生渦流加熱,但會阻擋電磁波的傳播,那無線充電也就沒用了……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天線設計的角度,還是從如今更多功能的加入方面,金屬後殼都已經成為了一種「阻礙」。所以面對這些問題想要解決的話,無論是從對金屬後殼進行更多的改進,還是對天線進行大量改進調試的角度來看,都不如直接選擇影響更小的玻璃更加經濟,可行性更高,所以曾經我們愛的金屬後殼也就離我們遠去。但對於散熱方面,也只能通過更多系統軟體的優化,進行更智能的系統資源分配,減少功耗,以及通過均熱板的方式來盡量解決這些問題。
(7703524)
3. 為什麼上千元的手機大部分都是塑料殼,連金屬外殼都不捨得用
因為金屬外殼會信號有一定影響,收音機的信號是可以屏蔽的,但是手機與收音機不同,收音機是單方接受,所以很容易被屏蔽,但手機在信號弱的時候自己會發信號,這也是為什麼在信號弱的地方打電話輻射大的原因。用金屬外殼對手機對信號產生影響後就會增大手機的輻射量,估計這就是為什麼不用金屬外殼的原因。
而山寨機無論是在功能和性能上都無法和品牌機相比,故而只有在外型上打主意了,金屬外殼可塑性強,有質感等等優勢就會吸引大家的眼球。(回答僅供參考哦。。。)
4. 手機後蓋為什麼都是塑料的,而不是金屬的
金屬一般比較重,造成手機厚重的感覺。而消費者一般使用手機是便捷;
金屬容易留下指紋,不易清理;
金屬的導熱性較好,機身和手掌的溫度對手機的運行壽命有一定的影響;
金屬的導電性能較好,會減少電池的使用時間;
當然,還有一定的成本核算問題在裡面。
現在的手機中也有是全金屬外殼的,
5. 為啥魅族和小米的手機背後外殼不能向蘋果那樣搞成金屬的呢
全覆蓋金屬後殼的成本高,且易刮花。(刮花後很難看的)
磨砂的塑料表面,相當耐用的。而且,造價可以控制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