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信息 » 小米為什麼沒有檔次

小米為什麼沒有檔次

發布時間: 2023-06-02 22:49:40

① 小米生產線世界頂級,這樣頂級生產線生產出來的手機為何媲美不了蘋果手機

首先,雖然小米在研發上面投入也不少,但是還不夠,小米手機沒有什麼獨特的優勢。據這些品牌公布出來的數據,2017年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大約占營收的2.8%,2018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收的3.2%,大越是和聯系一個檔次,然而華為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大約占營收的13.5%,並且這個比例基本都在10%,所以華為能後來者居上,並且在5g領域有著巨大的優勢,但是小米卻依然還是那個走組裝路線的品牌,生產工藝雖然成熟,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最後,小米走得就是高性價比的競爭路線,三四千塊甚至能買到小米的旗艦系列,這個價格怎麼和上萬的蘋果、華為比。歸根到底,小米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高性價比”,就是因為小米價格低,基本上相同的配置,小米品牌的價格就是最有性價比的,可以花最少的錢買到最新一代的晶元和還不錯的屏幕,所以大家願意去買小米手機。而華為的旗艦系列和蘋果的手機,最基礎的配置也要五千左右,稍微高一點的配置,都要上萬了,這讓小米怎麼跟這些高價手機比,一分錢一分貨。

② 小米手機為什麼現在沒有什麼性價比了

性價比是一劑興奮劑,是兩面刃,有好處但壞處更多。去年小米銷量全線下滑,為什麼?就因為在性價比這條路上多了很多不要命的敵人,比如樂視,360,ZUK等。它們都用殘暴的性價比對小米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而小米高端機也沒什麼利潤,低端機銷量又被搶,所以日子過的很慘。
而今年小米的銷量雖然已經上來了,但雷軍深深的意識到,如果要小米良性的長久發展,就必須慢慢的在極致性價比和賺取利潤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做到既比友商良心,又徹底告別小米過去的殘暴性價比。
舉幾個例子吧:小米MAX的2代升級版,處理器卻要差過1代。推出小米Note3從高端拉到了中端,就為了和OV華為搶占兩千元檔。還有主打線下的小米5X等,其實這些都是小米准備要和友商決一死戰了!
未來小米會有兩條戰線,一是以高性價比的線上手機,二就是和OV一起坑的線下機型,兩者相輔相成,強力的狙殺對手。但是要做到這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了。要知道,無論是比線下渠道的成熟度和運營經驗,還是和供應鏈的關系,小米和OV華為相比,都要差的遠了!

③ 為什麼小米手機銷量越來越不行了,質量越來越差,沒有以前好

小米的水軍實在太多了,天天黑小米這不行那不行,我不懂什麼手機裡面有多少文章,但是我也不會評論那個品牌手機好與壞,其實國產手機基本上大同小異,都差不多,在於做自己喜歡就行,我談不上是小米忠實的粉絲,但是我用了小米2部手機,從小米2S到米5,用下來還算可以,沒什麼問題,不像別人說的那麼多毛病,2S用了快5年了依舊完美順暢,米5也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是不是我的運氣好,沒有買到劣質機。但是作為小米用戶還是要提醒一下雷軍,別再搞什麼飢餓營銷了,想入手的用戶非常反感的,特別是一些忠實的米粉,雷總對自己小米要有信心,產能上去敞開購買。打到黃牛,小米明天才會更好。

④ 回顧小米發展歷程,16-18年幾乎被淘汰出局的小米,經歷了什麼

2010年4月,中關村銀谷大廈。

雷軍和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名為小米的手機公司就此誕生。

同年8月MIUI內測版發布。11年10月,小米正式發布自家首款3G智能手機小米M1,雷軍和他的小米的傳奇旅程就此開始。

小米第一代智能手機開創了定製系統的先河,其自家的MIUI系統在安卓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符合中國人使用習慣的內容,其易用性廣受好評,也幫助了小米手機在市場上取得不俗表現。小米1到次年下半年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300萬台。

2012年8月,小米手機1s、小米手機2發布,同樣一開售便被瘋狂的消費者一掃而光。

到了2013年,全球MIUI用戶已經超過1000萬。

14年,小米全年累計銷量暴增至6000萬台,堪稱業界奇跡。

15年,小米銷量增速開始放緩,但小米手機4的累計銷量依然破千萬大關。至此,小米已獨佔全國15%的智能手機市場,成為國內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小結:此階段的小米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 當時的智能手機市場魚龍混雜,山寨品牌層出不窮雖價格較低但質量堪 憂。小米憑借低廉的價格,較好的品質成功攪局,其低價策略符合當時大部分國人的消費水平,從而滿足了其智能手機需求。

2. MIUI系統開創了定製系統的先河。比起其他品牌的原生安卓系統,小米的系統諸如取消應用抽屜等設計更符合國人使用習慣。

3. 主攻線上市場。當時網路購物正處風口,互聯網的高便捷性使得小米品牌得以迅速傳播。同時小米極具前瞻性的線上策略為其節省了大筆渠道成本,這也成為了小米手機售價如此之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經歷了長達數年的快速增長與擴張之後,2015年,小米出貨量增速終於出現了下滑。

從內部看:

1. 低價策略雖在前期幫助小米贏得大量市場,但其短板也顯然易見:首先,微薄的利潤使得小米資金鏈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其次,利潤空間過小意味著降價空間幾乎為零,這使得小米承擔庫存積壓風險的能力幾乎為零,迫使小米手機生產出貨一直放不開手腳,反應在市場上便是小米手機似乎永遠要搶、似乎永遠處於缺貨狀態。

雷軍開始被外界冠以「耍猴」的名號;再者,低價策略讓小米越來越成為了低端、屌絲機的代名詞,小米品牌形象每況愈下。

2. 主攻線上市場的策略在前期非常奏效,但隨著網購的逐漸成熟和其他品牌網路渠道的跟進鋪設,小米的線上優勢正在逐步消失;同時,智能手機的使用群體正在逐漸由年輕人擴大到包括中老年人的全年齡段,線下市場重回大眾視線——線下市場正是小米的一大短板,更糟糕的是,線上市場反倒由於假貨等原因被部分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群體抵制。

從外部看:

1. 國內正處於智能手機的增量市場,酷派、金立、波導、樂視等新勢力不斷加入,其中不乏性價比極高者,消費者有了除小米之外的新選擇。

2. 手機市場在不斷擴張下開始進行細分。OPPO、vivo主打年輕 時尚 ,華為主打商務,三星、蘋果、htc則牢牢把控高端市場,小米並沒有及時做出品牌定位(或者說其「發燒」定位的受眾群體實在太小),僅靠性價比已經無法贏得消費者青睞。

這些原因共同導致了小米出貨量增速的下滑。然而,當時的小米不知道的是,增速下滑只是一個開始,在之後的幾年裡,他們即將面臨如同高空速降一般的衰落,一場不見硝煙的戰斗,已經悄然打響。

小結:

可以說低價策略對小米產生的影響很早便顯露了出來。過分執著於性價比使得小米固步自封,僅僅看住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對於消費者對智能手機需求的細分化和消費升級,小米則未能做出及時的反應。線下市場的重新崛起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華為、OPPO等品牌線下布局可謂無孔不入,甚至全國每一座城市甚至每一個鎮集,這些本應該最認同小米低價策略的低端群體反而被其他品牌收入囊中。這成了小米的軟肋,這些品牌線下市場的深入如同一把鋼刀正中小米心腹。

2016年2月24日,國家會議中心。

依然是雷軍、依然是掌聲一片,小米5的價格塵埃落定——1999元 。依然是1999,小米迎來了自己的第五代機型:小米5。

實際上,隨著通貨膨脹和當年快閃記憶體成本的「突飛猛漲」這個價格留給小米的利潤空間已經不言而喻,但小米依然堅持著自己高性價比的理念,堅持為消費者做性價比最高的手機。

然而市場是殘酷的,消費者對於小米5的反應顯然沒有米粉們在雷軍面前大聲喊出小米5 1999元的定價時強烈——小米5全系列最終銷量定格在920萬台。

實際上對於任何一家手機廠商而言,這都是一個極其出色的手機銷售成績。但是不同的是,小米旗艦機本身定價偏低,銷量本該更高才是。

更何況,同樣是1999元,上一代小米4系列銷量達到了1400萬台。隨著自家旗艦的失利,小米全年出貨量由2015年的6490萬台降至當年的4150萬台,市佔率更是由去年的15%應聲暴跌至8.9%,市佔率跌出前五,即將成為「others」的一員。

2016年對於小米而言無疑是難熬且失敗的一年。2017年小米似乎做出了一些改變。

2016年10月,堪稱小米里程碑的經典之作小米Mix發布。

2017年1月27日,除夕夜,萬家燈火中,團圓飯桌前,小米Mix赫然登上春晚,出現在千萬家大熒幕之上。隨著新年鍾聲的敲響,小米Mix,借著4457萬元的天價廣告位,伴著新年鍾聲的裊裊迴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然而這場價值四千多萬元的豪賭,卻落得滿地狼藉。

小米Mix最終成為了叫好不叫座的教科書式產品。實際上,Mix本身是小米炫技產品,主要目的是提升品牌形象,銷量不好並不是其主要問題。

作為國內用戶能夠真正買到的第一款全面屏概念手機,Mix卻只開了一個好頭,最終落得一個狗尾續貂的下場。小米Mix一經發布便廣受業內人士好評,但宣傳和教育上的不足使得大眾並不能接受Mix這樣的「異端」。

春晚廣告看似高端但實際上只是一群 科技 宅的自娛自樂,春晚的受眾最終是大眾群體,米粉或許能看出Mix的出眾之處但普通大眾第一次看到她時可能會以為那是一台顯示器或者平板電腦。

因此這個天價廣告並沒有對圈外造成什麼實質性影響。實際上,小米Mix在春晚上的宣傳短片僅有短短的30秒,導致這次廣告宣傳雖面積廣泛但教育性並不高,大眾對於「全面屏」「陶瓷機身」等概念依然是一頭霧水。另外,小米Mix因產能等原因一直處於缺貨狀態,這使得其與自身高達三、四千元的身價極其不符。

最終,小米Mix成為國內智能手機走向全面屏時代的開山鼻祖,但自身也只能成為米粉心中的一段難忘記憶了。

同年4月,萬眾矚目之下,無數米粉心中之最——小米6正式發布。

依然是雷軍,依然是掌聲雷動,但1999的起售價,已然不再。

也許是認為小米6足夠優秀,也許是成本壓力過於巨大,小米6起售價最終確定為2499 。

無論人們如何評價,小米6都是一款絕對優秀的產品,或者說是小米史上最優秀的產品也不為過。她是無數米粉心中的一代經典,是一代神機,是一件藝術品,她被界內人士津津樂道,她的影響持續至今,她催生的大批「米6釘子戶」直至今天,數量仍然巨大。

然而諷刺的是,與這樣一部小米史上最優秀的產品相伴的,卻是小米史上最慘淡的旗艦機銷量。

從專業角度來講,米6絕對是成功的,但從商業角度來看,米6徹頭徹尾的失敗了。

小米6最終銷量僅550萬台,成為當時小米史上旗艦機銷量最少的機型。

Mix與米6兩款優秀作品的隕落成為了壓垮小米的最後一根稻草。從此,小米幾乎進入了全員一級戰備狀態。

小米,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小結:

小米多年積累的問題在16、17年全面爆發。

首先,小米對於線下市場的忽視之嚴重超出想像。線下市場捉襟見肘使得小米在商超、手機城等地點幾乎銷聲匿跡。手機賣場里,隨處可見OPPO、vivo的推銷員賣力講解,而小米專櫃或是沒有,或是藏於最偏僻的角落。

而三四級市場甚至是村鎮市集市場則被OV兩家完全壟斷,小米沒有任何機會。在當時,大城市智能手機已經進入存量市場階段,國內智能手機的增長幾乎全部來源於三四級市場。

這些地方恰好互聯網發展較為落後,大部分人仍沒有網購習慣甚至不會網購,小米長期耕耘的線上市場對比其他品牌雖仍有較大優勢,但在小型城市或城鎮村集卻無的放矢,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OV兩家耗費巨大成本苦苦經營的線下渠道終於有了回報,在17年迎來爆發。

其次,長期堅持的性價比理念已經成為小米進一步發展的不可承受之重。小米長期走低價戰略,已經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了幾乎無法挽回的「低端、屌絲」印象。

在手機市場四處開花的16、17年,消費者對於智能手機的需求已經隨著消費升級從生存發展需要升級為尊重和歸屬感的需要,各個智能手機廠商也紛紛花費高額成本打造自身品牌形象和企業文化。而小米此時顯然已經落隊很遠了。

2010年創立,一次次創造行業神話,一次次突破極限的小米,終於遇到大麻煩了。

回顧一下2016-18年的手機市場,國產手機全面雄起,索尼、htc銷聲匿跡,三星在經歷16年爆炸門事件後也節節敗退。而國際手機廠商吐出的這一大塊肥肉,卻幾乎半點沒有落在小米嘴裡。

無論是華為長年的技術積累,還是OPPO、vivo不懈的線下耕耘,在2017年前後都贏來了巨大回報。反觀小米,似乎成了一個要啥沒啥的窮小子,值得悶聲吃癟。

2018年5月31日,小米8正式發布。沒有期待,沒有驚喜,亦沒有失望。這就是一款…手機,或者具體點,是一款小米史上最平淡無奇的一款手機。

現在來看,這也許是小米的一種妥協,實際上也是對於危機的應急式的處理。小米6叫好不叫座的傷痛或許太深,本就深陷危機漩渦的小米無法再次承受。

小米沒有資格再去折騰了。

穩妥成了小米唯一的路:造出一部適合所有人用的手機,以銷量為核心,以利潤為綱領。

然而,沒有驚喜、亦沒有失望的小米8,卻帶來了令人驚訝的銷量。

或許是想讓小米6身上的諷刺更深一點。這款所有米粉皆不看好的手機,卻豪取1000萬台的銷量,成為了小米的救命稻草。

小米8在銷量上的成功也幫助小米在當年重返全國前五,小米全年總出貨量更是破億台。

然而,小米8的成功,是否意味著小米危機的化解呢?

顯然,表象的成功並不能掩飾深層的危機。小米的危機非但沒有化解,反而愈演愈烈。

首先,小米全年銷量雖然破億,但銷量大頭全部在價格低廉的紅米頭上,這些手機只是走量,利潤微薄

再者,小米8的成功只是因為產品特點本身所帶來的,它從機身正面到背面全部模仿iPhone X設計,幾乎沒有小米自己的特色,成為了像《小時代》那樣的叫座不叫好的爆款。

這樣的作品,賺快錢跑路或許還可以拿來一用,但對於小米這樣體量的公司,如此做法,堪比殺雞取卵,長此以往,必將自絕後路。

市場是殘酷的,小米8的副作用很快顯現:小米品牌形象和口碑加速崩塌。

市場上,更有經濟能力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選擇放棄小米,中年人選擇華為商務旗艦來展現自身身份氣質,而年輕人選擇OPPO、vivo展現自己的年輕活力,選擇小米的,似乎真成為了沒有追求的「窮屌絲」。

「友商」也迅速抓住機會,開始落井下石:榮耀開始頻繁在社交平台和小米「親密互動」,甚至榮耀CEO趙明也時不時侃上兩句,視頻網站上出現的榮耀旗艦與小米8的橫向評測越來越多。

榮耀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拖住小米,使小米成為和榮耀同等檔次的品牌,從而讓華為獨享國內高端市場。事實證明,在很大程度上,榮耀已經做得非常成功。

當年的小米幾乎成為眾矢之的:抄襲、缺貨、耍猴、飢餓營銷等質疑聲不絕於耳。

OPPO、vivo已經開始高端品牌的建設,而榮耀的老大哥華為更是一家獨大,獨霸整個國產手機高端市場。更加危險的是,OPPO、vivo也相繼推出主要面向線上市場的z、iqoo、realme等高性價比產品針對小米。

小米麵臨著不僅新的市場無法開拓,固有市場還要被分一塊肉的危險。

小米8的成功,看似成了小米公司最後的迴光返照。

小結:

小米在這三年內持續走下坡路的核心原因是未能及時捕捉市場變化,沒有針對市場變化做出戰略調整。小米6在銷量上的失敗讓小米公司被迫推出小米8。而小米8在設計上的失敗使小米陷入了兩難境地,甚至是更黑不見底的深淵。

2019年1月18日。紅米獨立。

無需多言,無需修飾,這四個字對於小米,各個雷霆萬鈞。

2月20日,小米9發布,圓潤機身,超薄機體,超輕手感,一眼望去,似乎怎麼也不像是小米家的產品。

我來評價的話,小米9是一款失敗但偉大的產品。

失敗是因為其慘淡的銷量:僅僅247萬台的可憐銷量打破了小米6的最低紀錄,也讓她的生命周期提前結束——小米9僅在發布9個月後就宣布下架。

但她的偉大,在於大膽的嘗試。小米9是一款完全不同於小米以往思路的手機,小米9在早期便投入大量宣傳,更是斥資請王源作為品牌代言人。

其輕薄的設計也屬於小米手機中的異類。這表明小米終於開始向市場妥協,開始研究市場需求,以此調整自身戰略。

但小米顯然還是被危機嚇昏了頭,病急亂投醫,小米9完全是向市場妥協的產物,是模仿OPPO R系列成功產品的結果,其自身幾乎找不到小米的一點影子,甚至機身顏色也偏女性化。

小米忽視了自身品牌受眾的需求,沒有做好市場需求和自身品牌特色的融合,而盲目地迎合市場推出了小米9,非但大眾不接受,就連米粉也是對其敬而遠之,其銷量自然以慘淡告終。

但至少小米9的出現意味著小米已經意識到了企業自身的危機所在,已在謀求改變。事實上,小米的改變,也確實自此開始。

「由於紅米主要定位中低端入門機型,一定程度上使得小米的品牌形象被低端籠罩,對於小米發力中高端造成了拖累,不如就將紅米單獨運營。」 小米集團CFO周受資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

紅米的獨立,標志著小米的高端之路正式拉開帷幕。

2019年5月28日,紅米K20發布,依然是掌聲雷動,依然是1999,只是台上喊出價格的人,從雷軍換成了盧偉冰。

1999起售價的回歸告訴大家,從前的那個小米回來了,那個經歷了米6、8、9三代痛苦轉型的小米終於回來了。

從此,中低端市場的大旗,正式由雷軍交接給了盧偉冰。此後的一段時間內,盧偉冰不斷活躍於各大互聯網平台,到處鼓吹紅米手機並有針對性地碰瓷榮耀。

視頻網站上,榮耀手機的橫測對象逐漸由小米換成了紅米,在經歷了note7、k20、k20pro等幾代機型的更迭後,紅米徹底坐實了中低端市場。

而雷軍,他要去干真正的大事了。

小結:

紅米獨立是小米極其關鍵的一步棋。在當時,每況愈下的小米內外兼優。

從內部看,產品線混亂,產品定位不清晰都是促成和加重小米危機的原因。過於堅持性價比使得低價高配機型影響自家高端機銷量的情況時有發生。

而推出的產品除了性價比別無特色,推向市場沒有受眾也是當時的小米亟待解決的難題。從外部看,其他品牌正在設法蠶食小米的大本營——線上市場,而自身品牌形象的崩壞也使小米處於極度被動的地位。

說到底,小米並沒有找到自身特色與市場需求相融合的較為合適的切入點,處於既無法完全以性價比為核心,也無法完全向市場妥協的兩難境地之中。

2020年2月,小米沖擊高端的首款產品——小米10、10pro亮相,定價3999、4999起。

這是真正的旗艦。

旗艦的配置,旗艦拍照,旗艦的系統,旗艦的體驗同樣還有…旗艦的售價。不管外界看法如何,小米10用其驚艷的表現堵住了所有質疑者的嘴巴。

截至2020年11月,小米10銷量已經破800萬。3999的高售價絲毫沒有阻止消費者的熱情。

同年8月,小米繼續乘勝追擊,推出小米10至尊紀念版,同時將售價提高到6000元檔次。

2020年12月,小米11發布,21年3月,小米11Pro、Ultra發布,小米手機售價上探到7000元級別。

但需要說明的是,小米高端旗艦並非不「性價比」,與同級別競品相比,小米產品配置往往更高,用料往往更足,可謂是重新定義了性價比一詞。

與此同時,紅米在中低端市場坐實後,也向中高端市場發起沖擊,價格不斷上探至3000元檔次。現在,小米、紅米產品定位已經不再是純粹的價格區別:兩者價格定位時有重疊。在後來的發展中,紅米也不僅僅是中低端,而是與小米形成了部分並列且各自明確的消費市場。

小結:

此時的小米,已然在高端市場牢牢占據了屬於自己的一塊地。2020年,在受疫情影響,全國手機市場均不景氣,各大手機廠商出貨量均下滑的情況下,小米出貨量卻逆勢增長2400萬台,總出貨量達到了1.46億台。在經歷了一系列戰略調整和實踐後,小米終於得到了一口喘息的機會。然而,商場如戰場,小米麵臨的戰爭,還遠未結束。

小米成立初期藉助快速建立、成本低廉的線上渠道取得性價比優勢並迅速打開市場。小米的性價比理念幫助其收獲了大批粉絲,並在前期幫助小米銷售了大量產品。

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國內手機市場急劇變化,行業洗牌加速,淘汰出局者逐漸增加,小米未能及時捕捉到市場的變化,也未能及時調整經營戰略。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小米的性價比優勢最終成為累贅,不但影響了小米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也阻礙了小米整體的轉型。

而在手機增量市場下沉的過程中,小米也未能及時調整線下布局,使其錯失了最寶貴的三四級手機增量市場。

但小米最終是通過哪些手段做到轉危為安,成功化解危機、走出困境的呢?

首先是品牌定位的問題,小米初期所謂「為發燒而生」的口號受眾太小,無法在普通消費者人群中引起共鳴。從15年開始,小米的新slogan「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 科技 的樂趣」明顯更加親民,而且受眾面積更廣,最近小米logo的更改更是朝著年輕化更進一步。

其次,小米終於對其混亂的產品線做出了一些調整:首先,明確並細分了各個產品線:如數字系列、Mix系列。紅米Note系列、K系列等,一改以往產品線混亂的局面。

其次,分離紅米為子品牌,主攻線上市場和中低端市場,精簡小米產品線,專攻高端市場。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是小米加速下沉,補齊線下短板。2017年小米開始在線下擴張小米之家旗艦店。接下來兩年內小米之家數量劇增,目前為止小米之家已經覆蓋全國270個縣市。

再者,小米在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文化的營造上可謂費勁了功夫。

雷軍的「老實人」人設經過長年積累已經深入人心,目前雷軍本人就是小米最好的品牌文化和理念的宣傳平台。而之前小米深受其擾的性價比屌絲機問題現在則被灌輸新國貨、新理念、理性消費等理念。

這些措施為小米培養了大量的米粉,小米的粉絲營銷有多恐怖不必多談。

最終小米與他的米粉們一同實現了消費升級,避免了被淘汰的命運。

小結:

直觀來看,小米似乎僅通過小米10一款產品就成功實現了逆轉,這看似不可思議,實際則並不令人驚訝。小米在小米10推出之前做了大量的鋪墊工作。

小米通過紅米獨立和雷軍的一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引起輿論關注,並借勢傳輸自己的價值理念。

接著,小米於19年9月推出概念產品小米Mix α,這款小米炫技之作從未上市,卻為小米賺足了眼球,其19999的售價更是明確傳達了小米沖擊高端的信息。

在紅米K系列也取得了市場認可,穩固住中端市場後,小米10千呼萬喚始出來,並且一鳴驚人。

實際上,現在的小米雖說已在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但面臨的問題卻一點不比幾年前少。

除此之外,小米目前的高端只局限於終端產品的高端、硬體上的高端,而在手機系統、生態鏈建設、售後服務和配套設施等方面依然不像是一個高端品牌。

小米現在必須全民秉承高端思維、大店思想,像類似於之前出現的一系列公關事件對於高端品牌的建設絕對是致命的。

雖說問題不少,但就產品而言小米目前還是足夠優秀,最起碼對於米粉而言,小米的性價比無需操心,買買買就完事了。

⑤ 品控而言,小米真的比華為和OPPO差幾個檔次嗎

品控而言,小米真的比華為和OPPO差幾個檔次嗎

原來的確是,現在小米手機的品控比以前好多了,尤其是高階產品,品控不比華為和藍綠廠差

小米真的品控差嗎

並不,小米的品控很好,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出貨量是全球第四,華為是第三,如此大的出貨量說明質量也有保證。
至於「網上看到了很多說某品牌質量差「的言論,如果懂倖存者偏差這個知識的就明白為什麼了

華為和小米誰的品控更好

華為系列的品控還是比較不錯的e
不過這個需要看運氣,因為良品率沒有百分百完美
運氣不好就容易購買到品控不好的手機

小米對比華為,小米真的差嗎

各有所長吧。技術角度來講華為肯定領先的,軟體層面小米更有優勢。小米品控不是太好。就拿最新的米6來說吧,已經是小米歷屆產品的巔峰了。不過你可以看看貼吧微博,已經有到手的使用者反應出問題了。有說縫隙大的有螢幕漏光的,還有拍照藍屏的。如果是一個預算不多又喜歡游戲的消費者,像學生那種,小米再合適不過了,確實給這類使用者很高的價效比。不過如果對於一個將手機視為重要聯絡工具,很看重質量的話那麼小米還需努力。畢竟效能是體驗的基礎,但不是全部。質量兄迅可靠用起來省心也是很重要的一面。

小米6#都說小米品控差,是真的嗎

小米6工藝定位就有問題,2499的價格卻固執的用上四曲面玻璃,為了配合玻璃用了不銹鋼,導致重量超標,這不是大問題,問題是工藝太難,根本做不好,看測評說手感好,到手後發現縫隙大且割手,所以,前面說的四曲面完全忽視,手感差。這價格別搞這么多沒用的,來個全金屬機身,即降低成本,又降低工藝,然後換一塊夏普的螢幕,比什麼都強。現在外觀工藝和螢幕是最大問題。

華為和oppo品控哪個更好

都挺不錯的,以oppo手機為例,做工精緻,質量好,外觀時尚,畫素高、售後服務很不錯~

據說華為比vivo和oppo檔次低

你好!那得看和什麼比,如果說手機,也得看和什麼機型比了,千吧元的機器肯定比不過vivo和OPPO二千元的,不過同等價位的手機就不一定了,華為的Mate,P系列手機這2家都沒得比,還有華為榮耀有的手機。但vivo和OPPO也有比華為好的機器,要總得來說,高中低端機這2家都不能和華為PK,vivo更不能比了,OPPO要好點。如果這三家公司要比技術和公司實力,那就落後的更遠的,在手機上華為和OPPO的銷量可以說第一第二(華為全球,OPPO主要國內)。技術實際華為搞通訊的,世界上前50強電信運營商(像中國移動,電信,聯通)有40家左右用的華為的裝置,華為擁有的發明專利在中國公司排名第一,去年申請專利排名世界第一,在中國科技公司上,沒有誰能超越他。現在的國產手機,不管他有多牛,賣的有多好,其實都是組裝機,核心部件都是國外進口,自己只設計外觀什麼的。目前華為手機基本上都是用的自己研發的晶片(除蘋果,三星,就華為了)。世界上三大手機生產商排名:三星電子,蘋果,華為。但技羨迅此術離蘋果還有段距離,但比起國內技術領先,能接近國際像三星,蘋果,也就他了。華為的5G技術已經研發出來了,估計在2018-2020年商用,你可以網上查查關於華為這個公司,或許問一問身邊在電信工作的朋友,他們清楚。希望能夠幫助你

華為emui3.0真的比小米MIUI差很多麼

今年來華為和小米可以說是針鋒相對,小米4和榮耀6、紅米Note和榮耀暢玩、紅米1S和榮耀3C,基本上小米有的東西,華為都會推出同樣的榮耀產品。就連小米引以自豪的MIUI,華為也有對應的產品,那就是EMUI。
目前MIUI6已經開始公測,而華為EMUI 3.0也將釋出,那麼MIUI和EMUI相比,究竟哪一款系統更好一些呢?
國產品牌手機之爭,很多時候是UI(使用者介面)差異化競爭,基於安卓系統的開放性,誰創新更多,誰更具人性化,誰將贏得更多的使昌李用者體驗度和市場認可度。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和小米之爭,可以歸結為華為EMUI和小米MIUI之爭。
9 月23日,華為EMUI3.0驚艷釋出,從"時尚、簡約、實用"、"最好的安卓優化系統"來看,此次華為創新不少,特別是親情關懷、靈犀一指等「人性化」 功能體驗和全新的設計風格,十分有吸引力,為手機UI賦予「情感」的靈魂,筆者既不是米粉,也不是華為粉絲,從第三方客觀的角度來看,華為EMUI3.0 的某些顛覆性創新,基本可以看成是對小米的MIUI6的圍剿。
說到UI(使用者介面),不得不說一直以來處於領先地位的MIUI,特別是最近釋出的MIUI6實在是創新乏力,槽點多多。所謂的6大創新其實並不能說是創新,最多隻能叫優化,並非公關稿講的那樣「令人期待」。舉幾個例子說明:為了能給米聊增加點人氣,小米MIUI 6支援網路簡訊邀請功能,在好友未開啟資料連線的時候,使用者可以傳送一條普通簡訊邀請其開啟資料連線,從而在隨後的聊天中實現網路簡訊」,說出來真好笑,這其實是7、8年前中國移動推飛信的路子,談何「巨大創新」?再來看一下所謂的智慧提醒通知功能,其實這個功能和iOS的差不多,其實是模仿iOS,再說安卓早已可以實現了,內建一個metro通知,整合一下程式碼,這不叫創新,叫「修補」。再來看看MIUI 6所謂分屏功能,雙指上推APP視窗之後,下方螢幕就會出現提前設定好的幾個常用APP,開啟即可顯示在下半屏。這個看似創新,還是模仿中興努比亞 OS,MIUI6盡顯「模仿」之能。
其實MI2,和MIUIv5是相當有創新的,也是小米 *** 絲們給力讓它火起來的原因,對比起來,小米4和 MIUI6則太讓人失望了,奧氏體讓小米4貽笑大方,業界盛傳「小米大勢已去」,而MIUI6的乏善可陳無疑更印證了這點。小米一直以「快」致勝,但是一味求快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總是小打小鬧的修修補補,小米的每周更新的確快,但幾乎都是對原有的功能進行修補,導致讓整個UI越來越臃腫,有人說小米 MIUI沒落之勢已顯,此言不虛。
再來說說華為的UI,之前屢次落後於MIUI,緣於創新不足。但是卻在EMUI3.0上有了革命性的變化,主打「人性化」使用者體驗。最大的亮點,當屬親情關懷和靈犀一指。此舉相當有殺傷力。
親情關懷是一個獨立的APP,只要雙方都安裝了親情關懷的APP,即可由一方發起遠端操控請求,待對方同意後,即可控制對方的手機介面,教對方操作手機的各項功能,甚至更可遠端在對方手機上塗鴉,創作趣玩作品。這個功能在中國的應用場景十分強大,因為中國人最重孝道,特別是很多老年人不懂用智慧手機,很多子女又不在身邊,這個功能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很多問題。再說一下靈犀一指,這需貼上專屬貼膜,螢幕上方即可出現快捷鍵,快速開啟和關閉錄音、拍照功能,手機下方還會多出三個Android功能按鍵,代替螢幕內部的三個虛擬按鍵,對用不慣虛擬按鍵的使用者來說,無疑多了一個便利選擇。
EMUI3.0 比之2.3有了很大的飛躍,UI作為智慧手機的靈魂,大大拉近了使用者與手機之間的距離。使用者介面UI,U與I正是你和我的縮影,是使用者與設計者的面對面,最終是人性間的真摯觸碰和彼此理解。此次華為EMUI3.0將重新解讀UI,讓其成為人與人間的心靈交流,實在難得。對於 *** 絲和普通老百性來說,一部效能再高的手機永遠比不上一部懂你內心的手機。從這個角度來看,EMUI3.0讓華為有了一種勢不可擋的崛起之勢。
眾所周知,小米MIUI喜歡講「生態」,很多功能和服務正在延展出誘人的變現機會。飢餓營銷過度讓人生厭。從長遠的戰略來看,華為EMUI也在致力於生態圈建設,但是變現並不是 EMUI最緊急的命題,比如鎖屏,作為使用者最常接觸的介面,雜志鎖屏已經憑借豐富的內容資源和極佳的使用者體驗,積累了很高的人氣,在鎖屏介面做廣告等植入,可以說是輕而易舉,但是目前還沒有這么做,考慮到使用者接受。只有考慮到使用者的體驗,未來的天下才會真正的屬於誰。
無論是小米還是華為,都是基於Android系統的深度化定製,通過各自生態圈的搭建,形成自己品牌的UI特色。在UI細節設計上,二者也是各有各的優勢,但是UI只是生態圈的一部分,在完成交易閉環及售後服務方面,比如更為准確的預售發貨時間、更為完善的售後評價機制,更應該成為二者比拼較量的關注點。
不得不說,系統UI已經成為了使用者選擇手機的一大標准,「MIUI值一千塊」雖然是玩笑的說法,但也不是空穴來風,而在這方面,華為EMIUI作為後來者,還需要多多努力才行。

小米6配置好品控不行 華為榮耀9品控好 配置沒小米6好 到底買哪個好

推薦榮耀9,對於顏值控的人來說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有海鷗灰、魅海藍、琥珀金、幻夜黑多種配色,尤其海鷗灰,玻璃機身在光線下折射出如金屬光澤般的炫光,呈現獨特氣質。基本配置如下:
1、5.15英寸的螢幕,精緻小巧,3D曲面極光玻璃機身可隨時空變化而綻放不同光芒。
2、前置攝像頭800萬,F2.0光圈, *** 更清晰;後置2000萬畫素(黑白)+1200萬畫素(彩色),F2.2光圈,支援人像模式和暗光夜拍技術,還有類似單反相機的變焦效果,即使遠景放大2倍拍,也能拍出高畫素的清晰照片。
3、音質上採用的高保真Hi-Fi晶片,加上Histen音效技術與格萊美獲獎大師的專業調音,讓榮耀9播放出的聲音更悅耳動聽。
4、搭載麒麟960晶片八核 + 微智核i6的處理器,效能更出眾,久用依然流暢。
5、電池容量為3200mAh,持久續航,支援9V/2A快速充電。
建議登入華為商城來了解產品更多資訊。

華為還是oppo的品控更好

一般國產手機以華為 OPPO vivo 下米等手機口碑一般都不錯,而華為更勝一籌。

熱點內容
狗被關著晚上一直叫為什麼 發布:2025-04-16 17:03:41 瀏覽:804
為什麼有的東西叫包團 發布:2025-04-16 16:40:01 瀏覽:406
幻塔為什麼顯示軟體包出現問題 發布:2025-04-16 16:29:38 瀏覽:768
為什麼有的淘寶店評論不讓發圖 發布:2025-04-16 16:23:52 瀏覽:25
為什麼躺的時間長後背疼 發布:2025-04-16 16:14:14 瀏覽:923
為什麼國產電視劇都不是蘋果手機 發布:2025-04-16 16:13:31 瀏覽:312
為什麼小孩眼睛很白 發布:2025-04-16 16:13:31 瀏覽:155
為什麼皮鞋穿著走路時間長了 發布:2025-04-16 16:13:22 瀏覽:904
用電腦釘釘上課為什麼沒有聲音 發布:2025-04-16 16:11:05 瀏覽:814
為什麼有人說我眼睛看起來很壞 發布:2025-04-16 16:00:20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