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店為什麼一直沒關門
Ⅰ 滿大街的手機專賣店,沒什麼人買手機,為啥卻不關門倒閉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手機確實顯得很重要,尤其是慶如在一些城市裡生活的人,更是能夠理解這種感覺,一部手機,從每天早上的鬧鍾,再到上班途中,使用共享單車、乘坐地鐵,都是需要用手機的,而且像是微信、支付寶等手機APP,也都是經常需要使用的,而且手機還是一種消耗品,基本上像是安卓手機,使用兩三年的時間,就差不多該換了。
並且還有非常汪差肆重要的一點,其實很多的手機專賣店,不僅有線下門店,還有線上網店,所以說,他們都不需要擔心銷量的問題,當然了,即便如此,也不是說,能夠開手機專賣店,就一定能賺錢了,只不過,即便手機專賣店沒什麼人買手機,也不至於會因此關門倒閉。
那麼,你一般購買手機,選擇手機店購買,還是在淘寶、京東購買?大家不妨討論一下吧!
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和我們一起討論這個這個話題
Ⅱ 為什麼一條街上有10多家手機店,有些店賣不掉幾台依然存活
大家好,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一個賣手機賣了20年的。
你可以想像嗎?一個手機店的小門面可能,一年的純收入在10萬➕。
我春節的時候,和一個開手機店的朋友聊天,就聊到了這個問題,他還不是銷量最好的移動代理商,而是電信代理商。聽聽他怎麼說的?
運營商給的補貼
你可能會覺得,我們現在都是在手機上進行充值,代理這種運營商繳話費,似乎看不到任何的利潤所在。
雖然說運營商的補貼相對來說也在慢慢的遞減,但是對於很多手機門店來說它確實有一定的優勢。
手機利潤
現在的手機利潤非常的透明,我們所知道的四大品牌,除了vivo和OPPO,它們的利潤價值相對較高,華為和小米的價格壓的相對較低,所以我朋友基本上對於vivo手機和OPPO手機的銷售比較感興趣。
當然,像iPhone手機和三星手機本身的利潤價值也相對較高。
維修收益
雖然說現在手機的價格越來越低,但是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他們還是願意將一些價值相對較高的手機進行維修。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手機店會兼顧維修,在這方面也會有一定的收益,當然,現在隨著手機價格的降低,手機出現問題之後會進行更換,所以導致現在手機維修也並非像之前那麼的風靡。
配件銷售
其實現在很多手機店,他們會兼顧著配件銷售,比如說充電頭數據線或者是一些手機的周邊。這部分的利潤相對較高,特別是像手機膜之類的,而且他們現在都會開售一些網店!
微商網店
我朋友自己就開了一家淘寶店,在兼顧自己小店的同時,也在兼顧自己的淘寶店。在這種情況下也能獲得不菲的收益,而且他們有著比較完善的進貨渠道,這就是你覺得他們的生意不好,但是依然沒有倒閉的原因所在,因為他們可能每年的收益大概在10萬➕以上。
你好,關於你提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一條街上有10多家手機店,有些手機店賣不掉幾台依然存活?正好我是做過幾個月手機店員的,視頻有我幾點見解,希望能幫到你
一條街有10多家手機店,看鬧耐似賣不了幾台手機,但是都能活下來,這肯定有活下來的路子。他們能盈利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
1、這些手機店,大部分都屬於加盟店,不管是運營商的加盟店,還是手機的加盟店,加盟之後,無論是運營商,還是手機品牌商,都會給這些店房屋租賃補貼、房屋裝修補貼;
2、除了賣手機業務,還可以辦理運營商的業務,運營商的酬金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辦業務的酬金,一部分是指標考核的酬金;一般來說,每家店,一個月至少會有6000的酬金,多的可以達到一個月10w多;
3、如果做了運營商的加盟店,除了現場辦業務的酬金,還可以辦理外呼業務,通過外呼聯系不進廳的用戶,辦理業務得到酬金。除了外呼,還有進社區現場辦理的業務,這個也會有酬金;所有的這些,運營商們都會給他們這些店提供相應的支撐,包括經費上的補貼岩老;
4、除了做運營商的業務,還可以做一些手機維修、手機貼膜、賣零配件等業務,這個也是收入的大頭;
5、除了以上這些,還有手機品牌方終端達成的獎勵;
綜上,看似沒人進廳,賣不了幾台手機,其實都有活下去的方法。
4、
你的感覺是對的,他們真的賣不了幾台手機,我告訴你,他們賣出去最多的不是華為、小米、oppo,而是老人機。我有一個朋友做了幾家手機店,我對他們的情況比較了解。
即使能賣出去一些老人機,偶爾賣一點其他品牌的手機,但是仍然難以支撐他們的模式了。至於為什麼沒有關門,殘酷的原因是,大多數是在死撐,並不是真的多賺錢。
還沒有普及網粗彎升上充值的時候,沒有微信充值,淘寶還得在店鋪買充值卡的年代。手機店的充值需求非常大,以前我這邊也是,整條街都是賣充值卡的,僅僅這一項就賺的夠夠的了。我曾經讀大學的時候也賣過充值卡,從別人手上45元一張50的充值卡,搞了幾百張,然後48.5元賣,一張賺3.5元,一晚上賣了100多張,你可想而知那些做手機店的賺多少了。
而且那個年代還沒有什麼小米之家、蘋果之家、華為之家的,都是一些雜牌子,買的多的也就是諾基亞、波導這樣的手機。據說這些手機的利潤非常高,而且基本還不上家。還有從華強北出來的山寨手機,利潤更高。那個時候經常看到街上,一些非主流小年輕,拿著背後有N個大喇叭的手機。這些手機的利潤就更高了。我有個同學07年左右,在華強北一個山寨手機公司上班,一個月的提成收入都是2-3萬,那個時候平均月薪還是2000多,本科畢業生的工資不超過3000。
等到電商和智能機出現後,手機店的生意就越來越差了,很多手機店開始從賣手機轉型到修手機,賣充電器等周邊產品。
這一塊雖然利潤不高,但是還算能夠撐的住,特別是做手機維修、貼膜利潤還是不錯的,其中還有多少套路就不說了。不過套路越多,說明日子越難過了,真的是蒼蠅裡面找肉吃。
我那個朋友從15年左右的時候,就告訴我生意不好做了,也是想辦法轉型,然後跟我們一起找到便利店做配件代售。因為手機配件是目前他們利潤最高,唯一能支撐下去的手段了。還順便在賣墨鏡,據說墨鏡的收入快成他們新的主要收入了,也不知道他們賣手機發現這個需求的,還真的有挺多人買修手機,買手機配件的時候順便買個墨鏡。
手機店雖然沒有過去那麼好的光景了,但是相比較那些大多數賣衣服,賣鞋子,做餐飲的還是好很多,至少還有移動聯通在他們背後支撐一下。
比如經常搞到一些數字好的電話號碼,提高價格銷售。修手機也好,買配件也好,大多數都是臨時需求,而且還比較急,所以通過實體店購買的需求也挺多,加上利潤還比較高,所以還是比其他商業類型的平均水平要好。至於說的聚集的現象,這在任何行業都是一樣的,集中在一起,反而容易吸引客流。
我是開手機店的。我告訴你,手機店這個行業越來越多人開。大家都以為很賺錢。開的人多了,價格越來越透明,根本賺不了幾個錢。
一個月也賣不了幾台。當然啦。有那種人脈廣的,也可以賣很多台。還是賺錢的。
購買的渠道很多種。所以現在的手機店已經遠遠不如從前。
我是前景好的時候沒進這個領域。
前景差不多的時候,一個朋友轉給我的店面。
越干前景越不行。
Ⅲ 賣手機的實體店沒有顧客為什麼還沒有倒閉呢
曾經也有一樣的想法,因為感覺身邊的人購買手機大部分都會在網上,所以實體手機店怎麼賺錢,去年疫情時候朋友忙,幫他看了兩天手機店,說說真實的感受吧,坐標小縣城,店面門頭是國產手機。
手機客戶需求總結下進店購買或者問詢手機需求的客戶吧,大概寬埋分幾種類型。
關系戶
去年華為mate 30Pro和iPhone11,還有iPad因為疫情,賣得特別火,因為疫情原因,朋友那段時間都是上門送貨,身邊那些有錢的朋友都會找他買手機,有個共同點就是在實體店買蘋果和華為手機的人,基本不會選擇入門版,大部分是高配或者頂配,這部分客戶是主要利益來源。
日常進店
日常進店詢問或購買手機的客戶,基本選擇價格在幾百到3千價格比較多,有的是給老人買老年機用,有的是給在上初中或高中的小孩買手機用,有些是不懂網購,進店購買。
當時還是很震驚的,原來有這么多人其實不懂手機配置,他們需要的就是買一叢陸台能用的手機,價格能接受就可以,至於參數配置,最多問下攝像頭像素和能打什麼 游戲 。
配件需求大部分人都知道貼膜和配件利潤高,但可能不清楚究竟有多高,我只能說店裡賣100左右的蘋果手機膜,包裝是木盒子那種特別高大上的,我半個月一次給自己手機貼著玩。
因為朋友人很好,在他店裡買了手機的用戶終身免費貼膜,所以買過手機滲巧頃的客戶經常會介紹朋友來花錢貼貼膜,買下數據線或者手機殼之類的配件。
其實一個月的房租,從配件和貼膜上就能賺個差不多,當然,除了疫情時候,那時候配件幾乎沒賣多少,反而是手機和平板價格漲了不少,利潤也比較好。
所以不要去猜想或者小瞧任何一個行業,存在即合理,人家一定有賺錢的渠道。
實體店裡面的手機也不是很貴的,有時候和網上會差不多,還可以親自體驗,用魯大師來測試它的性能
Ⅳ 街上滿大街的手機店,生意看似「慘淡」,為什麼卻不見倒閉
隨著手機市場的繁榮興盛,以及電商平台的蓬勃興起,消費者在選購手機的時候有更多樣化的途徑,尤其是在當下,買手機可以選擇線上和線下渠道。而在途徑很多手機小店的時候,你是否會數核在意,為什麼明明這些滿大街手機小店的生意看似很「慘淡」,這種遍地都是的小店幾乎都沒有人去光顧,為什麼不會倒閉?
不少人更願意選擇小店買一條應急。就薯友掘像在趕車的路上發現忘記帶手機充電線,自然等不起網購的快遞。而這些高利潤的小買賣,也足以支撐手機店不倒閉。在網購成為購物的全新方式以後,手機小店買手機價格可能更貴,並且比起網購,手機小店的手機機型選擇空間著實少得可憐。
Ⅳ 為什麼街邊的手機店明明沒什麼人買,但不會倒閉
這個問題跟我前幾天回答茶葉店為什麼不倒閉的答案幾乎差不多。
手機屬於貴重物品,也是必需品。除了部分老人和小孩,大概所有人都會用到手機,而一部手機動輒數千上萬元,大部分人在購買時都是慎之又慎。
網購還沒搭辯興起時,手機這種貴重物品肯定是在實體店買比較放心,最主要是可以當面試機,不好我就不買了唄~壞了還可以來維護。網上的手機水很深,翻新機等等防不勝防。
現在的網路渠道已經比較成熟了,特別是大的手機廠商都有自己的官方商城或者官方店鋪,加上年鍵歲輕群體的興起,更多人選擇在網上買手機。理由也很簡單,便宜,還能7天無理由退換,實體店能做到嗎?
那為什麼實體店屹立不倒?
一是因為實體店與時俱進,跟手機廠商有合作,線上線下價格相同服務相同,或者相近,而且有廠商的補貼。同時,他們還有耳機、貼膜、充電寶、手機殼等等各種配件耗材,這個利潤估計比手機還要大。
二是因為還有很多人不會用網路購物或知亮缺者不信任網路購物,特別是手機這種貴重物品。
說實話,如果線上線下能做到加個、售後、服務一模一樣,誰還會網購呢?
肯定不主要考賣手機盈利。手機配套的利潤高於手機本身。貼合膜十元,成本一塊。買個手機套20,成本5塊。修下手機,技術活,掙得都是利潤。
Ⅵ 滿大街的手機商店沒有人買,怎麼不倒閉
以下僅供參考:
一 一線城市現有大連鎖手機店 靠的是產品優勢拿貨比市場價便宜 甚至可以批發給同行 有量又能夠沖刺任務 再靠運營商補貼 例如 華為代理或者加盟真正專賣店 門店買一個手機硬性捆綁一套卡給你 甚至兩套以上 手機價格官網價 加運營商補貼加配件銷售
二 純套路手機店 顧名思義就是沒底線的坑顧客宰客 這類手機店一個特點 1. 門店裝修高端和氛圍很好 2.門店人員比較多三分之一負責銷售 三分之一門口拉客進店 三分之一 做托 就是在不是大節日 經過門店都是滿滿都是人 一副生意興隆的樣子 經營模式就是免費送禮品 引你進店 再忽悠你手機不要錢或者只要幾百塊就OK了 忽悠你辦理分期 再簽合同贈送所謂的網路話費 服務態度好到你怕 一群人圍著你轉 不斷洗腦 等你辦理好分期 幾千塊就給你一部一千左右的平板電腦或者手機再搭配幾千塊網路話費和一堆抱也抱不動的廉價禮品 總成本還不到1500 等你清醒去理論 你已經簽合同了
三 賣翻新機和小套路的手機店 這類手機店一般都是一兩家店或者幾家的小連鎖 手機利潤空間越來越低 又沒有大的產品優勢和競爭力 靠的就是暴利的翻新機 一般新款手機沒有翻新機例如 現在的OPPOR17 如果你想買這款手機再砍砍價 也就是一兩百塊錢的利潤 按照現在的銷量是不足支撐經營 那麼就先成交 再通過各種理由和方式 讓你換價位一樣其他款式 例如蘋果翻新機 或者華為手機抬高來買 還有賣配件 一張膜好一點的拿貨十元 忽悠199或者299 再忽悠你購買碎屏險幾百到上千 一台R17從一兩百利潤通過這樣轉推加連帶銷售 可以到一千多甚至兩千多的利潤
四 專賣店和夫妻檔 專賣店的經營模式 比較穩 沒有大富大貴的賺錢但是不會虧 因為門店形象設計裝修廠家有補貼 門店銷售人員由廠家直接安排促銷 促銷員工資由廠家負責 自己管理或者招聘一個店長管理即可 手機原裝正品 但是價格不能優惠很多 夫妻檔比較魚龍混雜 有的誠信經營做老顧客回頭客 有的也是經營翻新機 經營模式比較傳統 沒有活動也沒有太多人情 但是成本比較低 兩個人比打工強 這些都是幾年所見所聞 實體手機店現在舉步維艱 因為沒有了山寨機 也沒有之前2G手機過度4G手機的狂熱增長 更大打擊是網購的崛起和價格透明化 手機店何去何從 只有提升核心競爭力 例如 團隊合作 不斷擴展老顧客 經營模式可持續發展 關鍵找到自己的定位
Ⅶ 每條大街都那麼多手機店,但也沒見有啥人去買,怎麼不會倒閉呢
1.你所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畢竟手機店和菜市場不一樣不會門庭若市,一天進店人數可能都不超過20個,但是這裡面能進去的大部分都是目標客戶,大部分都是奔著買手機去,當然還有一部分人是交話費去的。舉個例子一個商圈裡位置還不錯的手機店一天的銷量大概會是在5~10台手機左右,周末好一點會在15~25台左右。
2.交話費辦套餐也是有很好的收益的,有時候不比賣一台手機差!一台手機正常的利潤在300~600左右,當然店員給你推薦手機肯定選利潤高的機型,相對提成也高,手機店的配件利潤也是可觀的!
3.如果你招牌掛運營商的話,運營商每年每年都會補貼一部分房租的,有些和運營商關系硬的話甚至可以報銷一大部分房租。
4.還有一點就是品牌的促銷員都是不用手機店發工資的,都是自有品牌給促銷員發工資,其實你看一個店裡好多個店員,其實大部分都是促銷員。
5.還有一些手機品牌的專賣店就另當別論了,大部分都是品牌直接補貼,不為賺錢只為品牌露出,你以為開在大型商場裡面的小米之家和華為體驗店真的賺錢?房租都不夠繳呢,但是你必須得開啊,為了宣傳也好、為了占坑也罷。
這幾年,實體經濟飽受電商的沖擊,一家家帶著歲月記憶的實體店黯然離場,或不得不閉店改造,實體零售業整體進入了整休期。但奇怪的是,近期小米、華為等紛紛發力線下渠道,OPPO和vivo已經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設了數百家體驗店,甚至出現了OPPO和vivo專賣店霸佔一條街的奇景。
賣一台手機毛利潤大概在100-130之間,除去人工工資,房租,水電費等基本是是賠錢的,為什麼還有人做? 其實手機店並不是完全靠賣手機賺錢,跟你們說說他有幾個收入來源。
1、 手機門店的盈利並不是完全靠賣手機來賺錢。
手機門店賣手機肯定是最主要的一項,但在門店裡賣的手機,其實利潤並沒有那麼高, 尤其是像OPPO和vivo這種本身手機利潤就比較低的手機,有內部人士表示,賣一台手機一般提幾百塊錢 。
除此之外,手機配件也是門店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雖然手機配件單價不高,但其利潤卻很大,而且很多 手機配件諸如數據線、手機膜、手機殼等等均屬於消耗品 ,經常有壞掉或者找不到的情況在,所以可能在數量上,配件賣的會比手機多,因為畢竟手機買完後,不過個一兩年也是不會輕易更換的。
2、 線下門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廣告的作用,三四線城市效果更好。
曾有數據表示,OPPO和vivo的手機銷量超過小米,原因就在於其線下門店非常多。而且多集中於二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互聯網普及率相對來說比較低,很多人購買手機還是採取線下的方式,畢竟可以親手體驗和操作,買到也放心,況且OPPO和vivo的手機質量相比來說也沒有差到哪裡去。
OPPO和vivo等品牌線下門店普及高的結果就是很多廣告費也省了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藍綠色,讓人對於這些品牌的印象很深,選擇手機的時候自然而然會想到這些品牌。
3、 與運營商合作
通信三巨頭每賣出一個號碼,帆悉手機店都會有一筆傭金,根據辦的套餐大小,傭金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 ,例如:有個人辦了199的套餐你每月能從中抽取一部分(只要這張卡還在用,你就能夠一直抽取)。
充話費也會有一部分傭金,不過傭金很少。
4、 沒有倒閉可能只是你沒看到
其實,說是手機門店完全沒有倒閉也是不夠准確的。經營不善的情況還是存在,倒閉的情況也存在,畢竟手機不是屬於經常更換的商品,所以購買率上也不會那麼高。
有人會說了,一款OPPO手機可以模改掙到200---600不等。而考慮到現在大眾主要購買的是OPPO旗艦,所以一部手機店鋪可以掙五百多!
所以人態碼乎家一個月輕輕鬆鬆賣,那掙錢也是很快的。並且一個月幾百台是少不了的,你看到沒人的時候可能是巧合沒人,因為有需求的人還是有的,畢竟一個城市人口不是幾千幾萬人!
店家買出一部手機會賺到300——400左右,OPPO的銷售量又如此之大。所以店家基本上一個月可以賺到2萬左右。
但是,看著有那麼高的利潤,可是你根本賺不到,應為滿地開花的店面,價格你根本控制不了,有很多店為了拿他們公司的返利,基本是都是進價出貨,甚至是低於進價出貨。手機店的單機毛利潤大概在100-130之間,除去人工工資,房租,水電費等基本是是賠錢的。
手機店只賣手機基本是都是死。利潤永遠是讓你看的,永遠你都賺不到。 那為什麼還有人做,主要是營業手機店的利潤大部分來自與運營商合作,所辦業務拿到的傭金,房租補助,等一些雜項收入。
說到這哈,前段時間看一個網友總結ov的取勝之道:oppo成功的方式:實力和質量+鋪天蓋地的廣告+大量明星代言+無所不在的專賣店+銷售人員賣力的忽悠。
如今經濟下行壓力下,街上店鋪生意受電商沖擊大,你去街上問問,有那種行業的實體店沒有虧損的風險?所以這個提問給人一個錯覺,好像賣手機的實體店就有什麼辦法不虧損,不是這樣,人家就算虧了,只要沒關門,都是咬牙硬挺著的。
如今是信息時代,有的品牌在網上一天就能賣上幾萬台,而很多實體店一天能賣幾十台就算不錯了,而網購的人越來越多,與實體店銷量差距愈拉愈大。實體店費用大,這樣的競爭如果實體店不發揮自己的優勢,誰倒閉不言而喻的。
當然實體店不會都倒閉的,畢竟實在店的體驗是網店比不了,再總一些人不那麼喜愛網購,所以以後實體店是口啤好的,有點實力的會經營的能生存下去,那種整天沒什麼生意,見個人就瞎忽悠的,以後倒閉了是很自然的事。
這個主要指的是ov藍綠手機吧?
話不多說,放一張圖你就知道人家為什麼倒閉不了了。
這個是OPPO線下店鋪的盈利圖(有點老了,前幾年的,但每年都一樣)。一款OPPO手機可以掙到200---600不等。而考慮到現在大眾主要購買的是OPPO旗艦,所以一部手機店鋪可以掙五百多!所以人家一個月輕輕鬆鬆賣,那掙錢也是很快的。並且一個月幾百台是少不了的,你看到沒人的時候可能是巧合沒人,因為有需求的人還是有的,畢竟一個城市人口不是幾千幾萬人!
說到這哈,前段時間看一個網友總結ov的取勝之道:
oppo成功的方式:實力和質量+鋪天蓋地的廣告+大量明星代言+無所不在的專賣店+銷售人員賣力的忽悠。
說說我對於ov手機的看法吧。
ov主要是針對那些日常需求不高,注重拍照的人群!你但凡平常對性能需求有那麼一點點,我都不會推薦你選擇ov!說到這,可能有人說自己的ov機玩王者榮耀很給力。這是因為ov積極的和騰訊公司開展合作優化的結果,你換個其他 游戲 就能感受到差異。
最近幾年,很多手機廠商紛紛布局線下體驗店。OPPO和vivo在二三四線城市的門店投放力度更是不可小覷。有人就提出了疑問,線下的手機門店價格不菲,但真正在裡面購買手機的人卻又不是很多,那這些門店怎麼沒有看到倒閉的?
歸結起來,大概有這么幾點:
1、 手機門店的盈利並不是完全靠賣手機來賺錢。
手機門店賣手機肯定是最主要的一項,但在門店裡賣的手機,其實利潤並沒有那麼高,尤其是像OPPO和vivo這種本身手機利潤就比較低的手機,有內部人士表示,賣一台手機一般提幾百塊錢。
除此之外,手機配件也是門店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雖然手機配件單價不高,但其利潤卻很大,而且很多手機配件諸如數據線、手機膜、手機殼等等均屬於消耗品,經常有壞掉或者找不到的情況在,所以可能在數量上,配件賣的會比手機多,因為畢竟手機買完後,不過個一兩年也是不會輕易更換的。
另外,在手機門店中,充話費也會有一部分的傭金,不過這部分傭金不是很多。
2、 線下門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廣告的作用,三四線城市效果更好。
曾有數據表示,OPPO和vivo的手機銷量超過小米,原因就在於其線下門店非常多。而且多集中於二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互聯網普及率相對來說比較低,很多人購買手機還是採取線下的方式,畢竟可以親手體驗和操作,買到也放心,況且OPPO和vivo的手機質量相比來說也沒有差到哪裡去。
OPPO和vivo等品牌線下門店普及高的結果就是很多廣告費也省了。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藍綠色,讓人對於這些品牌的印象很深,選擇手機的時候自然而然會想到這些品牌。
3、 與運營商合作
很多人買完手機之後就會辦新的手機號碼,對於線下門店來說,他們和運營商有合作,每賣出一個號碼,手機店都會收到一部分傭金,並且根據套餐種類的不同,收取的傭金數目也會不同,這一方面也是一部分的收入來源。
4、 沒有倒閉可能只是你沒看到
其實,說是手機門店完全沒有倒閉也是不夠准確的。經營不善的情況還是存在,倒閉的情況也存在,畢竟手機不是屬於經常更換的商品,所以購買率上也不會那麼高。
手機店並不是完全靠賣手機賺錢,我來跟你們說說他有幾個收入來源。一、賣手機,這個大家都知道的,賣一台手機一般提幾百塊錢。二、手機店選擇跟哪個公司合作,也就是做哪個公司的門頭,公司就會每年補助一部分房租,這個根據店面大小跟位置不同,幾千到幾萬不等。三、辦號碼,通信三巨頭每賣出一個號碼,手機店都會有一筆傭金,根據辦的套餐大小,傭金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比如他辦了一個包月188的套餐,傭金會是兩三百。四、賣配件,配件價值不大,但是利潤率很高,兩三塊拿的數據線手機膜等等,買個十幾二十幾很正常。五、充話費也會有一部分傭金,不過這個是小頭,傭金很少。有這么多的收入來源,大家明白手機店為什麼不會倒閉了嗎
如今這個大街小巷上都有很多手機店,競爭壓力大,也不見很多人去買,但是為什麼卻不會倒閉,大家可能以為手機店靠的就是賣手機盈利,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下
一,手機店可以通過賣配件賺錢,可不要小瞧了配件的盈利,3塊進價的數據線賣你15,4塊的賣你25,七八塊的可以賣你四五十,銷售員給你說便宜的數據線用不到很久,一般的人會選擇中等的價格或者更高,很少的人選擇最便宜。當然不止數據線,還有耳機,手機套,貼膜等等都是一樣的高利潤
二,維修,現在手機碎屏,進水都免不了去維修,這又是一項高利潤收入的來源,再好的手機也經不起摔
三,通過賣手機,近幾年市場上ov手機居多,平均來說一部手機可以盈利三百到五百元左右,銷售多了,公司還會給你提成還有獎金
四,銷售電話卡,每銷售一張電話卡,都會得到一筆傭金,可根據電話卡套餐內容得到不同的傭金,其次還有充值話費,不過這個利潤小
現在這個時代是互聯網時代,大家都離不開手機,如今市場又大,幾乎人人都有手機,所以這就是有很多手機店,沒啥人買,卻不會倒閉。這些收入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還是挺可觀了。
那些人說的大多數是在扯淡!我告訴你們真正的原因。現在很多金融公司做現金貸、分期貸。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大街小巷裡貼的小額貸款廣告,很大一部分就是手機店裡的。他們分工明確,先是一群游手好閑的人到處貼廣告,找急用錢的「客戶」。然後帶到手機店裡以購買手機為由,騙取金融公司的錢套現多為iphone.手機店開具證明,如手機總價6500
首付1500,找金融公司貸款4000。可分期還款多為9/12/18/24期利息高的一逼。如果這4000都到「客戶」手裡那倒還說的過去。4000貨款批下來被分成幾份,金融公司業務員一份300左右;手機店老闆一份200-300左右;貼廣告的馬仔一份200;另外還需要壓3-4期的押金1000-1200左右。其貸款4000到手不會超過1700。但是如果分12期還款卻要還7000左右。其暴利可想而知。目前分期公司以捷信分期,達飛分期,買單俠,佰仟為主。奉勸各位少和此類分期打交道。更別套現,羊永遠玩不過獵手
今天在街上見一大爺摔倒了,一個小姑娘問道:大爺,我一月工資2800塊錢,能扶您起來么? 大爺:「小姑娘,你走吧,我再等一會!」於是我也上前問道:「大爺我是賣手機的,可以扶您嗎?」大爺看了下我,默默的往旁邊挪了挪,說道:「同志,往年可以,今,今年…來...來躺大爺旁邊來和大爺一塊混吧,還能弄點錢,你那行業不好乾,利潤低,還要服務好,競爭好激烈,你比我不容易啊!"[捂臉][捂臉][捂臉]
誰說沒有倒閉的,人家倒閉時你沒看見罷了。
手機店之間競爭激烈的很,一條街上幾家大店生意好點外,不少小店生存困難,虧本倒閉不是新聞,我認識一人,先在街上做小吃,有點錢後覺得做小吃太辛苦,來錢慢,於是轉行賣手機,那店面當然比小吃店裝修好的多,再請幾個導購,大家感覺這下他盤正路了。沒想到過了三年,他手機店關了,在小區門口又做起小吃來,問之,原來虧了二三十萬,還是做老本行穩當,雖然辛苦,但有賺的。
如今經濟下行壓力下,街上店鋪生意受電商沖擊大,你去街上問問,有那種行業的實體店沒有虧損的風險?所以這個提問給人一個錯覺,好像賣手機的實體店就有什麼辦法不虧損,不是這樣,人家就算虧了,只要沒關門,都是咬牙硬挺著的。
以前我們這里有很多電腦店,現在關了不少,電腦店當年開那麼多,那麼大,給人感覺很賺錢的樣子,從13年開始,在智能手機和電商雙重沖擊下,生意每況愈下,而每年十幾萬到幾十萬的房租得付,還有人工費也是不小開支,撐到現在,十家有六家關門了。而手機前幾年搶了電腦的個人市場,風光了一陣。現在在電商沖擊下,度日艱難的多。聽說有的實體店為了銷售,導購敢說6系的cpu比8系還好,其實生意做到靠忽悠客戶的地步,已經離倒閉不遠了。
如今是信息時代,有的品牌在網上一天就能賣上幾萬台,而很多實體店一天能賣幾十台就算不錯了,而網購的人越來越多,與實體店銷量差距愈拉愈大。實體店費用大,這樣的競爭後果,誰倒閉不言而喻的。
當然實體店不會都倒閉的,畢竟實體店的體驗是網店比不了,再總一些人不那麼喜愛網購,所以以後實體店是口碑好的,有點實力的會經營的能生存下去,那種整天沒什麼生意,見個人就瞎忽悠的,以後倒閉了是很自然的事。
今年剛高考完,去手機店裡打暑假工。對於這個問題有一些了解。
大街上的手機店有一個共同點——都有運營商(商場的專賣店不同),與店裡的導購熟悉後也知道了一些事:店裡有放號碼的任務。我所在的手機店運營商是電信,完成放號碼的任務鋪租電信支付(全部還是大部分忘了)。放號碼你也能得到好處,例如:有個人辦了199的套餐你每月能從中抽取一部分(只要這張卡還在用,你就能夠一直抽取)。我所在的手機店挺大的,如果光靠賣手機盈利的話不足以讓店開下去。
Ⅷ 平時幾乎沒什麼人光顧的手機營業廳,為什麼不會倒閉
大街小巷這么多手機店為什麼不倒閉?這個問題問得好,但是你為什麼不問,大街上這么多手機店靠什麼盈利比較好點!
顧客也都接受,這時候就是盈利的時候了,做了這個活動,移動就會把你套餐的一至兩倍傭金返給商家,比如你是88套餐,運營商就會至少返傭金88元給商家,最多176元,還有oppo公司會返訂貨會獎勵180元返利到商家,(這個要在活動期間才有的返利)最後,商家還有一台60元固定返利打到商家賬戶上,加上導購員工資大概30元一台,這樣算下來就是不賺一分錢商家也能賺88+180+60+30=350元!前提是商家必須和手機廠商和運營商有合作關系的!